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分离法在食用菌选择育种中的原则与实践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卓仁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4期12-13,44,共3页
对组织分离法应用于食用菌选择育种工作的意义、理论依据、应注意的方法和原则等进行了概述,列举了一些成功的实例,讨论了与组织分离选择育种法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 组织分离法 选择育种 DUS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组织分离法在香菇制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澄澈 苗艳芳 +1 位作者 田娟 赵启美 《食用菌》 2000年第4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香菇 制种 混合组织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乳菇的简易组织分离法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建成 《中国食用菌》 1993年第3期22-23,共2页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质脆昧美,香甜可口。为了探讨驯化松乳菇,笔者进行了松乳菇的简易组织分离法试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于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松乳菇子实体;2.75%酒精和脱脂棉;3.250ml 有塞磨口广口瓶(内盛75%酒精和棉...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质脆昧美,香甜可口。为了探讨驯化松乳菇,笔者进行了松乳菇的简易组织分离法试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于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松乳菇子实体;2.75%酒精和脱脂棉;3.250ml 有塞磨口广口瓶(内盛75%酒精和棉球);4.小塑料桶一个;5.蛋白胨——葡萄糖——无机盐培养基;蛋白胨3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0.5克,硫酸镁0.5克,琼脂18克,水1000ml,pH 值自然。6.卫生纸(经高压蒸气灭菌)。(二)方法:1.种菇的采集及初步消毒。采集生长健壮、菌盖约3—4cm 大小的无病虫害的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乳菇 组织分离法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组织分离法的改良
4
作者 胡梅 侯军 胡公洛 《食用菌》 2001年第2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草菇 组织分离法 改良 蛋形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新分离方法及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常正奇 许建中 +2 位作者 梁进 康健 于秀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30-1935,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新分离方法及其作为骨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 bone,TEB)种子细胞的特点。方法处理脐带组织,将含有杂质较多的组织去除,使剩余组织尽可能为Wh...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新分离方法及其作为骨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 bone,TEB)种子细胞的特点。方法处理脐带组织,将含有杂质较多的组织去除,使剩余组织尽可能为Wharton’s jelly。采用组织块培养皿(实验组)及普通培养皿(对照组)分别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统计组织块培养成功率及获取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3代细胞的表面分子,并进行成骨、成软骨、成脂诱导以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将获取的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DBM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并检测细胞与组织工程骨的黏附率,激光共聚焦及总蛋白检测来确定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培养12 d时组织块漂浮数为0 vs 13;培养成功率为(86.0±2.7)%vs(44±4)%,细胞数量为(24.7±3.6)×104vs(5.1±1.0)×104,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3细胞阳性表达CD44+、CD73+、CD90+、CD105+,阴性表达CD34+、CD45+,具有向成骨、脂肪、软骨分化潜能。细胞在DBM上的黏附率为(81.3±4.7)%,相容性好,构建TEB上的种子细胞随时间增殖。结论新分离方法可以简化、规范操作过程,提高组织块的利用率,获取大量细胞(提高15~20倍)。细胞与DBM相容性好,可成功构建T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分离法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酸枣内生菌的分离 被引量:3
6
作者 邓振山 魏婷婷 +6 位作者 苏瑞 高飞 刘玉珍 陈邦凯 莫达锐 何茜 许红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68-2076,共9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研磨涂布法筛菌以及对峙培养法进行抑菌试验,C-22-1菌株的发酵液经过反复萃取分离得到有抗菌活性的物质,以抑菌圈大小为指标对C-22-1菌株发酵条件中的碳源、氮源和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C-22-1菌株发酵液及其活性物...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研磨涂布法筛菌以及对峙培养法进行抑菌试验,C-22-1菌株的发酵液经过反复萃取分离得到有抗菌活性的物质,以抑菌圈大小为指标对C-22-1菌株发酵条件中的碳源、氮源和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C-22-1菌株发酵液及其活性物质对7种人体常见致病菌抑菌活性测定显示,C-22-1菌株发酵液对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的抑菌圈直径达29 mm,定性试验显示菌株C-22-1产皂苷类物质,单因素优化结果表明,菌株C-22-1的最佳碳源、氮源、时间分别是葡萄糖、酵母膏、8 d。初步确定C-22-1菌株可产抗菌活性物质为三萜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酸枣 内生菌 组织分离法 研磨涂布法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芳 邹妍 +3 位作者 刘彬 张云秀 龙鸿 阎国荣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新疆野苹果茎中分离纯化了内生菌纯菌株,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菌进行了种属鉴定,扩增了真菌ITS序列,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新疆野苹果中分离得到了11株内生菌,分属于2个属3个种,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新疆野苹果茎中分离纯化了内生菌纯菌株,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菌进行了种属鉴定,扩增了真菌ITS序列,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新疆野苹果中分离得到了11株内生菌,分属于2个属3个种,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新疆野苹果与枣树、棕榈树和甘蔗等有相同种类的内生菌,结合MS培养基启动培养、PDA法分离可快速得到纯菌株,比PDA多次纯化分离法更简便高效。本文可为抑制新疆野苹果组织培养时产生的内生菌的生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内生菌 组织分离法 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分离牡丹黄斑病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建强 秦玉佳 +5 位作者 张馨 刘哲然 李鹏飞 夏彦飞 郑伟 侯颖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0-555,共6页
采用传统的组织分离法分离牡丹黄斑病菌Phyllosticta commonsii存在费时、费力且成功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分离效率,本研究利用杀菌剂抑菌谱的不同,以加入50μg/mL硫酸链霉素的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向该基础培养基中加入... 采用传统的组织分离法分离牡丹黄斑病菌Phyllosticta commonsii存在费时、费力且成功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分离效率,本研究利用杀菌剂抑菌谱的不同,以加入50μg/mL硫酸链霉素的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向该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多菌灵、乙膦铝及代森锰锌,制备了一种在非无菌条件下即可分离牡丹黄斑病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正交试验表明:该选择性培养基中多菌灵、乙膦铝及代森锰锌的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0~200及3.125~12.5μg/mL。所制备的选择性培养基可有效抑制3种常见污染真菌——变幻青霉Penicillium variabil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长,但对牡丹黄斑病菌的生长影响较小,可用于牡丹黄斑病菌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黄斑病菌 选择性培养基 组织分离法 硫酸链霉素 多菌灵 乙膦铝 代森锰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侧耳子实体组织的细胞活力 被引量:5
9
作者 沈业寿 卫青 张峻岭 《中国食用菌》 1995年第6期33-35,共3页
依据子实体组织中的细胞活力与TTC-脱氢酶活性的正相关性,对生长发育的美味侧耳(Pleurotussapidus)子实体各结构组织进行了TTC-脱氢酶的活性测定。结果是:随着侧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菌龄的增加,菌褶组织中... 依据子实体组织中的细胞活力与TTC-脱氢酶活性的正相关性,对生长发育的美味侧耳(Pleurotussapidus)子实体各结构组织进行了TTC-脱氢酶的活性测定。结果是:随着侧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菌龄的增加,菌褶组织中的细胞活力逐渐增强,其它各结构组织中的细胞活力逐渐下降。菌柄和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细胞活力以幼龄时期的最强;周边和表皮组织中的细胞活力,除幼龄时期的菌柄组织外,均高于同发育时期的其内部各结构组织中的细胞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侧耳 组织分离法 菌种 子实体 细胞活力 脱氢酶 TTC 相关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鲜内生菌分离与培养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丽娟 郝芳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49-150,F0003,共3页
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内生菌不仅自身能够产生活性成分,而且可以促进药用植物产生活性成分。为研究白鲜的内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白鲜根、茎、叶的内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13种内生细菌,其中12种杆菌,10种革兰氏阳性菌,2... 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内生菌不仅自身能够产生活性成分,而且可以促进药用植物产生活性成分。为研究白鲜的内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白鲜根、茎、叶的内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13种内生细菌,其中12种杆菌,10种革兰氏阳性菌,2种革兰氏阴性菌,1种球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试验还无意中发现白鲜有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 内生菌 组织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便分离假禾谷镰刀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建强 范蓉思媛 +4 位作者 王硕 罗诗瑶 韩易 李建锋 刘圣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3,共7页
以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适宜剂量的硫酸链霉素、乙膦铝、代森锰锌、多菌灵,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种能在非无菌条件下分离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选择性培养基。结果表明:4种物质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5... 以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适宜剂量的硫酸链霉素、乙膦铝、代森锰锌、多菌灵,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种能在非无菌条件下分离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的选择性培养基。结果表明:4种物质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5~100μg/mL、150~250μg/mL、6.25~25μg/mL和0.0625~0.25μg/mL时,可有效抑制从小麦茎基腐病发病茎秆上分离假禾谷镰刀菌时最常出现的3类污染菌即链格孢(Alternaria sp.)、青霉(Penicillium sp.)和曲霉(Aspergillus sp.)的生长,而对假禾谷镰刀菌影响较小。4种物质的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75μg/mL、200μg/mL、6.25μg/mL和0.25μg/mL,在该配比下,对3种污染菌生长的抑制率均在90%以上,而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抑制率不到30%,且菌落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刀菌 组织分离法 选择性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地区3种野生食用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庆峰 张旭 +1 位作者 祝伦伟 付少彬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54-58,共5页
为保护和开发野生食用菌资源,采用孢子释放法和组织分离法对采自贵州遵义地区的3种野生食用菌进行菌株分离与鉴定,从而确定其生物学地位。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基因序列鉴定,X-01号为真菌界(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 为保护和开发野生食用菌资源,采用孢子释放法和组织分离法对采自贵州遵义地区的3种野生食用菌进行菌株分离与鉴定,从而确定其生物学地位。结果表明:综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基因序列鉴定,X-01号为真菌界(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d-cales),粉褶菌科(Rhodophyllaceae)粉褶菌属(Rhodophyllus),晶盖粉褶蕈[Entoloma clypeatum(L)Quel];X-02号为真菌界,担子菌亚门,无隔担子菌亚纲(Holobasidiomycetidae),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多孔菌属(Polyporus),漏斗大孔菌[Favolus arcularius (Batsch:Fr.)Ames];X-03号为真菌界,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o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孢子释放法 组织分离法 菌株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牛肝菌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伟 张雪 +3 位作者 王植朔 谢红瑶 吴凡 邵百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18-124,共7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黄皮疣柄牛肝菌、小美牛肝菌、双色牛肝菌的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获得4株内生真菌,经菌落、菌丝、孢子形态学观察及rDNA ITS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菌株LCTG-12为盖姆斯木霉(Trichoderma gamsii)、LCCK-6为克鲁伊假丝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黄皮疣柄牛肝菌、小美牛肝菌、双色牛肝菌的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获得4株内生真菌,经菌落、菌丝、孢子形态学观察及rDNA ITS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菌株LCTG-12为盖姆斯木霉(Trichoderma gamsii)、LCCK-6为克鲁伊假丝酵母(Candida kruisii)、BSHC-18为黄瘤孢菌(Hypomyces chrysospermus)、BBFO-10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rum)。对4株内生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其中盖姆斯木霉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在CPDA培养基上,25℃培养5 d菌丝长满平板;液态培养时,该菌株在25℃、摇床转速160 r/min、pH5.5、8 d,可获得菌丝干基生物量4.13 g/L。平板对峙实验结果:盖姆斯木霉LCTG-12对黄瘤孢菌BSHC-18和尖孢镰刀菌BBFO-10菌丝生长均有拮抗作用,并且,黄瘤孢菌BSHC-18和尖孢镰刀菌BBFO-10两者之间也具有拮抗作用,表明牛肝菌内生真菌中盖姆斯木霉对腐败菌具有拮抗作用,可为生物防腐提供优良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牛肝菌 组织分离法 内生真菌 ITS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母种分离中两种杀菌剂对青霉和绿霉的抑制试验
14
作者 罗青 晋叶青 +2 位作者 杨玉珍 王国霞 陈刚 《食用菌》 2016年第1期60-61,69,共3页
组织分离法分离母种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菌种遗传稳定的特点,但在实验中经常受到霉菌污染。为优化分离结果,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方式,对实验室常用两种杀菌剂及其不同浓度对平菇、绿霉和青霉三种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及其... 组织分离法分离母种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菌种遗传稳定的特点,但在实验中经常受到霉菌污染。为优化分离结果,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方式,对实验室常用两种杀菌剂及其不同浓度对平菇、绿霉和青霉三种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及其不同浓度对平菇、绿霉、青霉三种菌丝的抑制力也不同,全力威杂菌清在稀释倍数为1500倍时,能有效的抑制绿霉菌丝和青霉菌丝的生长,而对平菇菌丝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小;原克霉灵在稀释倍数为1000倍时,能有效抑制绿霉菌丝的生长,对平菇菌丝和青霉菌丝的抑制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分离法 杀菌剂 平菇 绿霉 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生细菌MY1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东丽 石玉星 +1 位作者 张宝俊 任璐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841-1846,共6页
为了对植物内生细菌MY1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多种植株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MY1,采用生长速率法对MY1菌株代谢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通过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 为了对植物内生细菌MY1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多种植株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MY1,采用生长速率法对MY1菌株代谢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通过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利用室内盆栽对其防效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多株植物中分离到67株内生细菌,其中,从曼陀罗叶片中分离得到内生细菌MY1(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菌株MY1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均高于76.65%,其中,对谷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和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分别达到92.65%和98.95%;发酵液经高温处理后抑菌作用明显减弱;MY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发酵液稀释5~50倍预防和治疗效果均高于60%,其中,发酵液稀释5倍对番茄灰霉病和早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较高,防效分别达到86.4%、80.2%和88.9%、82.6%,且与对照试剂腐霉利防效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可为生防菌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内生细菌 鉴定 组织分离法 平板对峙法 生长速率法 抑菌作用 防治效果 曼陀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内生真菌分离鉴定与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宇新 许可 +1 位作者 卫蔚 林洁 《中国糖料》 2023年第3期27-34,共8页
植物内生真菌一直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优质来源。甜菜作为我国主要糖料作物,对其内生真菌种类和代谢产物的研究却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甜菜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与抗菌活性研究,旨在丰富甜菜内生真菌资源,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 植物内生真菌一直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优质来源。甜菜作为我国主要糖料作物,对其内生真菌种类和代谢产物的研究却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甜菜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与抗菌活性研究,旨在丰富甜菜内生真菌资源,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甜菜内生真菌19株,经形态学和ITS序列鉴定为6个种,用2种培养基对其进行发酵,产物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进行活性测试。通过液相色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结构确定。6种甜菜内生真菌中,能够对大肠杆菌产生抗性的菌株有3种,能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抗性的菌株有5种。从内生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e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结果表明甜菜内生真菌资源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部分菌种抑菌活性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内生真菌 组织分离法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离培养条件对松乳菇菌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旋 康超 +3 位作者 杨玲 王晶 王万坤 杨彝华 《种子科技》 2020年第15期16-17,共2页
为探索松乳菇分离培养条件,通过不同部位组织分离法对不同培养基进行松乳菇分离培养,分析了松乳菇菌柄、菌肉、菌柄与菌肉交界处组织分离的菌丝萌发和污染情况,以及4种培养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松乳菇菌柄与菌肉交界... 为探索松乳菇分离培养条件,通过不同部位组织分离法对不同培养基进行松乳菇分离培养,分析了松乳菇菌柄、菌肉、菌柄与菌肉交界处组织分离的菌丝萌发和污染情况,以及4种培养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松乳菇菌柄与菌肉交界处进行组织分离的菌丝萌发率大、污染率小、分离成功率高;松乳菇菌丝在酵母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快、长势好,在PDA中添加干松针浸出液有利于松乳菇菌丝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乳菇 菌丝培养 组织分离法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的纯种分离与培养
18
作者 王爱玲 杜国顺 +1 位作者 孙鸣 杨旺林 《农村农业农民》 2001年第12期18-18,共1页
对香菇进行纯种分离与培养,主要是防止品种老化,保持纯种的优良性状。纯种分离方法很多,在生产中常用的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菇木分高法三种。一、孢子分离法。孢子是香菇的基本繁殖单位。采用孢子分离法从中选择优良菌株的机会... 对香菇进行纯种分离与培养,主要是防止品种老化,保持纯种的优良性状。纯种分离方法很多,在生产中常用的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菇木分高法三种。一、孢子分离法。孢子是香菇的基本繁殖单位。采用孢子分离法从中选择优良菌株的机会多。所得菌种菌龄小,生活力旺盛。 1、种菇的选择。要求种菇个体分健壮,朵形端正,无病虫害。如果是栽培品种,应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纯种分离 培养技术 孢子分离法 组织分离法 菇木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蜜环菌的快速培养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燕芬 唐丽 范成五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29,共3页
本实验采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分离野生菌种 ,加入 1 .2 5 mg/ L四环素的 PDA培养基鉴选、纯化引进菌种两种方式获得优质母种。再用自制木屑培养基扩大繁殖培养二级种 ,青冈嫩枝段培养基培养生产种。初步建立了优质蜜环菌的快速培... 本实验采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分离野生菌种 ,加入 1 .2 5 mg/ L四环素的 PDA培养基鉴选、纯化引进菌种两种方式获得优质母种。再用自制木屑培养基扩大繁殖培养二级种 ,青冈嫩枝段培养基培养生产种。初步建立了优质蜜环菌的快速培养技术程序。实验中发现筛选出的母种经木屑培养基培养后 ,再进入生产种培养 ,得到的生产种质量优于母种直接进入枝段培养基培养的 ,且缩小母种用量 1 0倍 ,节约培养基成本约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快速培养 组织分离法 孢子分离法 培养基 天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菌种提纯复壮及其规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雪枝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3期3177-3181,共5页
以蛹虫草(Cordycps militaris)子实体为母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子囊单孢子配对法制备子代母种,以母种菌丝形态、平板培养菌丝生长速度、见光培养菌丝转色性能、实际栽培出草结果等为菌种性能主要考察指标,探索优质菌种提纯复壮规律及方... 以蛹虫草(Cordycps militaris)子实体为母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子囊单孢子配对法制备子代母种,以母种菌丝形态、平板培养菌丝生长速度、见光培养菌丝转色性能、实际栽培出草结果等为菌种性能主要考察指标,探索优质菌种提纯复壮规律及方法。结果表明,菌种菌丝浓密、健壮、匍匐状,生长快、转色好,则出草形态好、产量高;组织分离法制备母种试管斜面菌丝形态优良率、平板生长及转色优良率、栽培出草优良率可达约95%、90%和85%,分别比子囊单孢子配对法高约10%、25%和40%,后者可产生约20%的更优菌株。说明组织分离法更适合遗传和保持母本性状,子囊单孢子配对法更适合筛选更优菌株,两种方法均可作为蛹虫草优良菌株提纯复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Cordycps militaris) 组织分离法 单孢子配对培养法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