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糖诱导重组大肠杆菌高效表达3-甾酮-Δ^(1)-脱氢酶的研究
1
作者 胡青 吕德强 +2 位作者 王烨 宋士奎 苏正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索乳糖代替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3-甾酮-Δ^(1)-脱氢酶(KstD)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IPTG诱导获得大量高活性可溶性重组蛋白SZD-KstD,在摇瓶培养... 【目的】探索乳糖代替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3-甾酮-Δ^(1)-脱氢酶(KstD)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IPTG诱导获得大量高活性可溶性重组蛋白SZD-KstD,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对乳糖诱导表达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随后在15 L发酵罐中开展了高密度发酵试验。重点考察了添加时间、乳糖诱导方式、诱导时间以及碳、氮源的补料工艺等关键工艺参数对重组蛋白SZD-KstD表达的影响。【结果】在终浓度为0.2 mmol/L的乳糖诱导下获得最大量的重组蛋白SZDKstD和菌体量,由于乳糖同时可作为碳源被利用,采用3次分批添加乳糖的效果优于一次性添加。在乳糖诱导体系中重组蛋白SZD-KstD表达量可达39.58%,与常规IPTG诱导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乳糖作为廉价、高效的诱导剂可以代替高价格的IPTG用于KstD的规模化发酵,为生物酶法制备甾体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同时也为其他重组蛋白的生产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3-甾酮-Δ^(1)- 乳糖诱导 高密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理性设计提高短链醇脱氢酶在(S)-1-(4-氟苯基)乙醇合成中的应用
2
作者 谢静雯 孟仪方 +2 位作者 叶文杰 王华磊 魏东芝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15-2523,共9页
(S)-1-(4-氟苯基)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手性药物中间体,被广泛用于阿尔兹海默症治疗等多种药物的合成当中。目前,利用生物不对称还原法合成该手性醇时普遍存在制备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建立(S)-1-(4-氟苯基)乙醇酶法高效合成工艺,本研究对实... (S)-1-(4-氟苯基)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手性药物中间体,被广泛用于阿尔兹海默症治疗等多种药物的合成当中。目前,利用生物不对称还原法合成该手性醇时普遍存在制备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建立(S)-1-(4-氟苯基)乙醇酶法高效合成工艺,本研究对实验室包含323种醇脱氢酶的酶库进行筛选,得到了具备高立体选择性(e.e.=99.9%)和相对活性的短链醇脱氢酶Dp ADH,随后通过半理性设计经过多轮迭代突变成功获得了催化效率提高30.8倍的优良变体M3(N164C/S195W/F157A)。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催化效率,构建了醇脱氢酶突变体M3与葡萄糖脱氢酶Bs GDH的共表达菌株,在100g/L底物投料下可于7h内实现99.6%的转化率。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M3变体增加了与底物间有利的π-π相互作用并稳定了底物结合构象。本研究为(S)-1-(4-氟苯基)乙醇的制备提供了经济高效的合成途径,并为醇脱氢酶Dp ADH的分子改造和机制解析提供了指导,提高了该酶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4-氟苯基)乙醇 半理性设计 不对称还原 共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戊二酸脱氢酶L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代谢重编程缓解肾纤维化
3
作者 杨应现 黄英辉 赵景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45-1154,共10页
目的探究氧戊二酸脱氢酶L(oxoglutarate dehydrogenase-L,OGDHL)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8周龄,体质量约25 g)分为对照组与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 目的探究氧戊二酸脱氢酶L(oxoglutarate dehydrogenase-L,OGDHL)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8周龄,体质量约25 g)分为对照组与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组(n=6),通过UUO建立小鼠肾纤维化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sson染色检测模型的纤维化程度;培养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2(human kidney-2 proximal tubule cell line,HK-2),分为对照质粒空载体组(Vector组)、过表达OGDHL组(OGDHL OE组)、TGF-β1+对照质粒空载体组(TGF-β1+Vector组)、TGF-β1+过表达OGDHL组(TGF-β1+OGDHL OE组)4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检测OGDHL及线粒体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试剂盒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通过安捷伦Seahorse细胞代谢分析仪检测氧耗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细胞外酸化率(extracellular acidification rate,ECAR)等线粒体代谢相关指标。结果UUO术后肾脏肾皮质明显变薄、肾积水显著。HE染色显示肾小管萎缩、管腔扩大;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sson染色显示纤维化明显。肾纤维化时,肾脏OGDHL的表达在mRNA水平下降82.9%(P<0.001),在蛋白水平下降81.9%(P<0.001)。线粒体ATP生成减少(0.970±0.151)μmol/L(P<0.01),线粒体结构损伤,最大呼吸能力降低(25.260±1.920)pmol/min(P<0.001),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下降50.2%(P<0.05),糖酵解增强,ECAR上升,糖酵解相关基因上升为对照组的2.5倍(P<0.05)。OGDHL过表达后线粒体形态学损伤显著改善,ATP生成增加(0.980±0.090)μmol/L(P<0.001),能量代谢障碍显著缓解,肾纤维化明显减轻(P<0.05)。结论OGDHL调控线粒体代谢重编程从而缓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纤维化,提示OGDHL可能成为肾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氧戊二酸L 线粒体代谢重编程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侯万儒 陈瑜 +3 位作者 吴夏 彭正松 周才权 杨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6,共6页
以四川境内的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报道的若干物种的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序列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从四川黑熊毛囊组织的总DNA中扩增出ND1基因序列.采用GenScan、Blast2·1、ORF finder... 以四川境内的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报道的若干物种的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序列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从四川黑熊毛囊组织的总DNA中扩增出ND1基因序列.采用GenScan、Blast2·1、ORF finder和Clustal W等软件分别对DNA序列进行预测、相似性比较、ORF查找以及多序列比对,并利用PredictProtein软件对蛋白质进行预测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所得DNA序列长度为957bp,包含了ND1基因,其ORF为957bp,编码31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35·6×103Da,pI为7·83.四川黑熊的ND1基因序列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熊、浣熊和小熊猫等动物的ND1基因序列和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熊 线粒体 亚基1基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酮戊二酸介导异柠檬酸脱氢酶3A发挥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5
作者 伍华燕 温艺红 +5 位作者 赵亨利 高原 周川孟 王娅 朱杰宁 单志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3,共9页
【目的】探究异柠檬酸脱氢酶3A(IDH3A)对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健康志愿者(n=10)与心力衰竭患者(n=10)心肌组织标本、假手术组与主动脉弓缩窄术(TAC)小鼠心肌... 【目的】探究异柠檬酸脱氢酶3A(IDH3A)对心肌细胞肥大的调控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健康志愿者(n=10)与心力衰竭患者(n=10)心肌组织标本、假手术组与主动脉弓缩窄术(TAC)小鼠心肌标本以及去氧肾上腺素(PE)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NRVCs)中IDH3A的表达水平。利用腺病毒介导在PE诱导的NRVCs中过表达IDH3A,检测其对NRVCs肥厚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通过鬼笔环肽染色检测IDH3A对NRVCs面积的影响。利用序列突变方式构建消除IDH3A酶活性的突变体(IDH3A_D208A),通过检测其对NRVCs肥大表型、ATP和ROS水平影响来验证IDH3A是否依赖酶活性发挥调节心肌细胞肥大作用。Western blot和鬼笔环肽染色检测外源给予α-酮戊二酸(AKG)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结果】IDH3A在心衰患者心肌、TAC手术小鼠心肌、PE诱导的NRVCs中表达均显著下调(分别为P=0.0052、P=0.0266、P=0.0413和P=0.0066)。过表达IDH3A可显著抑制PE诱导的NRVCs中肥厚相关基因表达和细胞表面积增大(分别为P<0.0001、P=0.0001和P=0.0002)。ATP和ROS水平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IDH3A能够抑制PE诱导的NRVCs中ATP和ROS水平的增加(分别为P=0.0012和P<0.0001),而无酶活性的IDH3A突变体则不具备该作用。外源给予AKG可以,而无酶活性的IDH3A突变体无法抑制PE诱导的NRVCs肥大。【结论】IDH3A通过生成AKG发挥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为以IDH3A为靶点的心肌肥厚治疗研究提供科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异柠檬酸3A Α-酮戊二酸 心肌细胞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猪毛尾线虫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遗传变异的研究
6
作者 苏昂 林瑞庆 +3 位作者 赵光辉 袁子国 宋慧群 朱兴全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寄生线虫 遗传变异 nadh 猪毛 亚单位 线粒体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还原用甲酸脱氢酶分子改造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陆峰 黄玉红 +1 位作者 林燕娜 马富强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迫切需求,CO_(2)的高效绿色转化成为能源、环境科学以及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CO_(2)的捕集和利用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甲酸脱氢酶(FDH)...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的迫切需求,CO_(2)的高效绿色转化成为能源、环境科学以及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CO_(2)的捕集和利用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甲酸脱氢酶(FDH)作为将CO_(2)还原为甲酸盐的重要生物催化剂,在绿色化学和生物能源转化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其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辅酶特异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蛋白质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改造FDH性能的策略,使得FDH的应用前景得到极大提升。例如通过定向突变、结构优化等酶工程手段提高酶的底物亲和力,增强酶的刚性和构象稳定性以及改变辅酶结合位点,拓宽其在绿色转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近年来FDH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总结,着重分析FDH在催化效率、热稳定性、辅酶特异性等方面的改进措施,探讨分子改造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并总结这些策略的规律,以期为未来FDH的分子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其在CO_(2)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发展。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未来FDH的分子改造将更加高效和精确,这些新兴技术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内筛选出具有优异性能的FDH突变体,为其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方面提供可行的绿色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甲酸 分子改造 催化效率 热稳定性 辅因子特异性 甲酸盐 NAD+/na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NO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NADH-CoQ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兆奋 缪明永 +1 位作者 王学敏 朱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脑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改变,及应用NOS抑制剂LNNA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测定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线粒体呼吸链NADH-CoQ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及给予LNNA后这两种酶活力的改变.结果:脑缺血3... 目的:观察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脑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改变,及应用NOS抑制剂LNNA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测定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线粒体呼吸链NADH-CoQ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及给予LNNA后这两种酶活力的改变.结果:脑缺血30 min NADH-CoQ还原酶活力受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力无明显改变;再灌注1 h NADH-CoQ还原酶活力恢复,而再灌注24 h两种酶活力再次下降.再灌注1 h后不同时间给予LNNA两种酶活力高于再灌注对照组;再灌注时给予LNNA对两种酶活力无影响.结论:NADH-CoQ还原酶对缺血敏感,琥珀酸脱氢酶对缺血有一定耐受性;内源性NO的过量产生对线粒体具有毒性效应,于再灌注1~2 h后出现,LNNA对再灌注后线粒体呼吸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线粒体 nadh-CoQ还原 琥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黑熊四川亚种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5和亚基6基因的克隆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杜玉杰 侯怡铃 侯万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48-1751,共4页
[目的]克隆与分析亚洲黑熊四川亚种线粒体NADH的脱氢酶亚基5和亚基6基因(ND5和ND6)。[方法]根据已报道的部分熊科动物ND5和ND6基因序列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首次从亚洲黑熊四川亚种的肌肉组织总DNA中成功克隆了ND5和ND6基因... [目的]克隆与分析亚洲黑熊四川亚种线粒体NADH的脱氢酶亚基5和亚基6基因(ND5和ND6)。[方法]根据已报道的部分熊科动物ND5和ND6基因序列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首次从亚洲黑熊四川亚种的肌肉组织总DNA中成功克隆了ND5和ND6基因的编码序列,分析了其序列特征,并与已报道的9种熊科动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克隆片段包括ND5和ND6两个基因共2456bp,共编码781个氨基酸,与9种熊科动物的ND5和ND6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克隆片段ND5和ND6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68.2621和19.0386kDa,等电点分别为9.19和4.25,与9种熊科动物的均十分接近。[结论]四川黑熊与9种熊科动物的ND5和ND6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功能上具有一致性,尤其与东北黑熊在功能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四川亚种 线粒体nadh亚基5和亚基6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柠檬酸脱氢酶1 R132H突变型胶质细胞瘤及其维持端粒的代偿机制
10
作者 闫思翔 李逸凡 +5 位作者 李瑶 李奕璇 李香秀 仝津恺 贾舒婷 旦菊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45-2852,共8页
异柠檬酸脱氢酶1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 R132H是Ⅱ-Ⅲ级胶质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绝大多数IDH1R132H突变型胶质细胞瘤并没有通过端粒酶的激活(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介导下以RNA为模板延伸端粒长度)作... 异柠檬酸脱氢酶1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 R132H是Ⅱ-Ⅲ级胶质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绝大多数IDH1R132H突变型胶质细胞瘤并没有通过端粒酶的激活(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介导下以RNA为模板延伸端粒长度)作为其端粒维持机制,而是通过一种依赖于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的代偿机制来维持端粒长度,该机制被称为端粒延长替代(alter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ALT),目前关于ALT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端粒Shelterin复合物组分RAP1和非同源DNA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修复因子XRCC1的表达在IDH1R132H突变的胶质细胞瘤中均一致下调,导致端粒功能障碍并促进HR。同时,IDH1R132H突变通过下调去甲基化酶KDM4B的活性水平,与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alpha thalassemia/mental retardation syndrome X-linked,ATRX)基因缺失协同作用促进ALT途径。基于这些研究,本文就突变IDH1R132H的表达如何引发端粒功能障碍并改变端粒处的DNA修复途径偏好,进而与ATRX丢失协同作用促进ALT发生的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靶向治疗IDH1R132H突变型胶质细胞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酸1 R132H 端粒延长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与酵母线粒体基因组维持蛋白Mgm101的相互作用
11
作者 薛冬桦 王丽 左小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6-650,共5页
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以Mgm101p为诱饵,筛选酵母cDNA文库.分离鉴定15个与Mgm101p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其中5个阳性克隆均为GPD1编码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克隆了GPD1在S.cerevisi-ae的同系物ScTDH2基因,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 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以Mgm101p为诱饵,筛选酵母cDNA文库.分离鉴定15个与Mgm101p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其中5个阳性克隆均为GPD1编码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克隆了GPD1在S.cerevisi-ae的同系物ScTDH2基因,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亚细胞组分分离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GAP-DH除了在细胞质为糖酵解酶的主要作用外,可能为多功能蛋白,在酵母线粒体中与Mgm101p相互作用参与线粒体DNA维持的生物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甘油醛 酵母线粒体DNA 酵母双杂交 Mgm10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对CVB3乳鼠心肌细胞感染模型NADH脱氢酶亚基1和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梅 张明雪 +2 位作者 何伟 车红花 顾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64-2267,共4页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对CVB乳鼠心肌细胞感染模型NADH脱氢酶亚基1和2表达的影响,以期从基因水平揭示益气活血中药复方治疗CVB3心肌炎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证实益气活血中药复方是治疗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剂。方法:通过改良的抑...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复方对CVB乳鼠心肌细胞感染模型NADH脱氢酶亚基1和2表达的影响,以期从基因水平揭示益气活血中药复方治疗CVB3心肌炎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证实益气活血中药复方是治疗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剂。方法:通过改良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分离大鼠心肌细胞病毒组和益气活血中药复方给药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并通过荧光RT-PCR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SSH结果显示中药组中NADH脱氢酶亚基1和NADH脱氢酶亚基2基因的表达均比病毒组中低,这一结果通过荧光RT-PCR得到验证。结论:益气活血法能够通过调节NADH脱氢酶亚基1和2的表达而实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益气活血中药复方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 nadh亚基1 nadh亚基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飞鼠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廉明栋 陈红 +1 位作者 杨孟平 田新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NADH脱氢酶亚基1(ND1)是线粒体膜呼吸链NADH脱氢酶(复合物Ⅰ)的核心亚基,其作用是将电子从NADH转移到呼吸链,为研究小飞鼠(Pteromys volans)ND1基因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D1的理化性质、亲水/疏水性、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跨膜... NADH脱氢酶亚基1(ND1)是线粒体膜呼吸链NADH脱氢酶(复合物Ⅰ)的核心亚基,其作用是将电子从NADH转移到呼吸链,为研究小飞鼠(Pteromys volans)ND1基因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D1的理化性质、亲水/疏水性、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跨膜结构、蛋白质修饰位点及同源性等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ND1基因共编码318个氨基酸,是稳定亲水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其次为延伸链;与其他18种动物的ND1氨基酸序列进行对比,发现小飞鼠与黑白飞鼠(Hylopetes alboniger)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飞鼠(Pteromys volans) nadh亚基1 呼吸链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动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对高糖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MMP-14及TIMP-4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婷婷 曹瑞平 +4 位作者 王文连 叶红伟 吴金欣 谷小雨 高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99-1004,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4(TIMP-4)是否参与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抗高糖诱导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损伤。方法不同浓度葡萄糖干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活力,确定高糖诱导的...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4(TIMP-4)是否参与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抗高糖诱导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损伤。方法不同浓度葡萄糖干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活力,确定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G,5.5 mmol·L^(-1))、NG+ALDH2激动剂Alda-1组、高糖组(HG,30 mmol·L^(-1)),HG+Alda-1组。MTT法和DHE染色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LDH2、MMP-14、TIMP-4蛋白表达。结果根据细胞活力检测确定30 mmol·L^(-1)葡萄糖干预48 h为损伤模型。与NG组比较,HG组细胞活力、ALDH2、MMP-14蛋白表达、MMP-14/TIMP-4比值均降低,氧化应激、TIMP-4蛋白水平升高;与HG组比较,Alda-1干预后细胞活力、ALDH2及MMP-14蛋白表达、MMP-14/TIMP-4比值升高,氧化应激及TIMP-4蛋白表达降低。结论激动ALDH2可改善高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促进MMP-14蛋白表达、抑制TIMP-4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心肌细胞 高糖 氧化应激 线粒体乙醛2 基质金属蛋白14 基质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二醛对大鼠肝线粒体呼吸功能及相关脱氢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41
15
作者 龙建纲 王学敏 +4 位作者 高宏翔 刘昌盛 刘志 缪明永 刘健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探索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在体外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及线粒体内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MDA体外干预大鼠肝线粒体,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测定呼吸链复合物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 目的:探索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在体外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及线粒体内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MDA体外干预大鼠肝线粒体,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测定呼吸链复合物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结果:线粒体经MDA作用后,以苹果酸/谷氨酸或琥珀酸作底物,线粒体两条呼吸途径对MDA呈现不同的耐受力,前者在MDA100μmol/L时RCR显著降低(P<0.05),400μmol/L时P/O降低(P<0.05);后者MDA浓度达到400和800μmol/L时,线粒体P/O及RCR值显著降低(P<0.05)。丙酮酸脱氢酶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分别在50μmol/L和100μmol/L时活性下降(P<0.05),而MDA浓度达到1mmol/L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P<0.05)。呼吸链复合物Ⅰ、Ⅱ分别在MDA400和800μmol/L时最大反应速度(Vm)降低(P<0.05),但MDA(0~3.2mmol/L)对呼吸链复合物Ⅲ、Ⅳ的Vm及米氏常数(Km)没有影响。结论:MDA对线粒体呼吸链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不同酶对MDA损伤的敏感程度有所差异,本研究中相关酶受MDA损伤的次序可能是:丙酮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呼吸链复合物Ⅰ、呼吸链复合物Ⅱ、苹果酸脱氢酶、呼吸链复合物Ⅲ、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醛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在心肌缺血后处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高琴 姜翠荣 +3 位作者 于影 胡杰 李正红 关宿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 ,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复灌120min模拟心肌缺血/复灌模型。缺血后处理采用复... 目的探讨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 ,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复灌120min模拟心肌缺血/复灌模型。缺血后处理采用复灌初期立即给予反复6次的10s复灌/10s全心缺血的循环。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实验结束后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线粒体ALDH2、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缺血/复灌组相比,缺血后处理明显促进左室发展压、左室做功的恢复,降低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的释放和心肌梗死面积,ALDH2 mRNA表达增高,Bcl-2/Bax mRNA比值增高。ALDH2阻断剂氨基氰减弱了缺血后处理的作用。结论缺血后处理部分通过增强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的表达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心脏 线粒体 乙醛2 缺血/复灌损伤 氨基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慧中 刘俊君 +6 位作者 卢德赵 赵艳 颜美仙 钱前 彭学贤 陈受宜 黄大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PCR和 Sou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 ,来自大肠杆菌的 mtl D基因已通过农杆菌介导整合进水稻基因组。mtl D基因在 T1代出现分离 ,T2 代出现纯系。在 0 .75% Na Cl胁迫下 ,7个转基因 T3 代株系都能检测到 mtl D酶活性 ,与对照相比细胞膜的... PCR和 Sou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 ,来自大肠杆菌的 mtl D基因已通过农杆菌介导整合进水稻基因组。mtl D基因在 T1代出现分离 ,T2 代出现纯系。在 0 .75% Na Cl胁迫下 ,7个转基因 T3 代株系都能检测到 mtl D酶活性 ,与对照相比细胞膜的相对电导率和大分子渗漏值明显降低。部分转基因株系能在 1 .0 % Na Cl浓度下正常生长 ,而对照在 0 .5% Na Cl浓度下已不能存活。通过有性杂交途径实现了 mtl D和 gut D两个基因的聚合 ,部分杂交后代株系能在 1 .2 5% Na Cl胁迫下正常生长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1-磷酸甘露醇基因 6-磷酸山梨醇基因 转基因植株 耐盐性 产量性性 有性杂交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脂A和内毒素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线粒体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晓凤 梁光萍 +1 位作者 罗向东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为证明构成内毒素(LPS)的主要核心部分类脂A(LipidA)在LPS直接损伤内皮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GVEC),把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时间梯度组、LPS浓度梯度组和Lip... 目的:为证明构成内毒素(LPS)的主要核心部分类脂A(LipidA)在LPS直接损伤内皮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GVEC),把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时间梯度组、LPS浓度梯度组和LipidA浓度梯度组。线粒体脱氢酶(Mitochondriadehydrogenase,MtDH)活性采用MTT法测定。结果:时间梯度组:1μg/mlLPS使内皮细胞线粒体脱氢酶活性呈进行性下降,在12h时比正常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浓度梯度组LPS在0.9μg/ml使线粒体脱氢酶活性显著下降,而LipidA在0.6μg/ml处即可出现显著下降。结论:LPS和LipidA均可直接损伤HGVEC,使其线粒体脱氢酶活性下降,LipidA的损伤作用强于LPS,证明LipidA在LPS引起的内皮细胞直接损伤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脂A 内毒素 线粒体 烧伤 HGV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甲酸脱氢酶对合成1,3-丙二醇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志华 刘铭 +1 位作者 张延平 曹竹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9-924,共6页
在甘油厌氧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还原当量NADH,NADH的有效供给决定了1,3-丙二醇的产量。本文从Candida boidinii基因组DNA中克隆了甲酸脱氢酶基因fdh,利用表达质粒pMALTM-p2X-fdh转化到1,3-丙二醇生产菌Klebsiella pneum... 在甘油厌氧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还原当量NADH,NADH的有效供给决定了1,3-丙二醇的产量。本文从Candida boidinii基因组DNA中克隆了甲酸脱氢酶基因fdh,利用表达质粒pMALTM-p2X-fdh转化到1,3-丙二醇生产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YMU2中,构建了具有NADH再生系统的重组菌Klebsiella pneumoniaeF-1。在5L发酵罐培养中,F-1合成1,3-丙二醇浓度和产率分别达到了78.6g.L-1和1.33g.L-1.h-1,分别比YMU2提高了12.5%和41.2%。根据F-1和YMU2菌株的主要代谢产物的生成情况比较了二者的代谢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KLEBSIELLA PNEUMONIAE 甲酸 nadh CANDIDA boidin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石庆芳 李玲玲 +3 位作者 杨俊娥 杜秋越 王大庆 周风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48-952,共5页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胃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8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人民医院的162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胃镜活检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胃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8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人民医院的162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胃镜活检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ALDH1、HER-2蛋白的表达,分析ALDH1和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ALDH1、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48.7%、34.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ALDH1蛋白表达与肿瘤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胃癌组织HER-2蛋白表达与肿瘤T分期、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织ALDH1与HER-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结论 ALDH1和HER-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有望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1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胃癌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