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融合蛋白2:潜在的药物靶点
1
作者 帅育兵 王秋丹 +1 位作者 何田玉 曹丽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定位于线粒体外膜,是参与线粒体融合以及维持线粒体形态的关键因子。由于MFN2在细胞内的功能多样性,其参与多种疾病进展,尤其在2型腓骨肌萎缩症中,以MFN2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正在成为热点。本文对MFN2的...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定位于线粒体外膜,是参与线粒体融合以及维持线粒体形态的关键因子。由于MFN2在细胞内的功能多样性,其参与多种疾病进展,尤其在2型腓骨肌萎缩症中,以MFN2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正在成为热点。本文对MFN2的功能以及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并概述了针对MFN2的药物开发现现状,总结了目前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的潜在药物分子,以期为MFN2作为靶点的药物研究以及疗法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功能 疾病机制 药物靶点 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1同系物C通过调节ELAVL1/OPA1轴介导的线粒体融合促进乳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樊艳 栗粟 +3 位作者 田天 杨萌萌 张璐璐 赵素贞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7-493,共7页
目的:探讨Fem-1同系物C(Fem-1 homolog C,FEM1C)对乳腺癌的影响及其潜在调节机制。方法:通过q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FEM1C的表达水平。利用在线数据库预测FEM1C与ELAVL1蛋白的结合,并通过CoIP分析进行验证;利用starBase数据库预测... 目的:探讨Fem-1同系物C(Fem-1 homolog C,FEM1C)对乳腺癌的影响及其潜在调节机制。方法:通过q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FEM1C的表达水平。利用在线数据库预测FEM1C与ELAVL1蛋白的结合,并通过CoIP分析进行验证;利用starBase数据库预测ELAVL1与OPA1 mRNA的结合,并通过RIP分析进行验证。采用FEM1C的shRNA(sh-FEM1C)和过表达载体(FEM1C)、ELAVL1的过表达载体(ELAVL1)、OPA1的过表达载体(OPA1)转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或用100μM的DRP1抑制剂Mdivi-1或OPA1抑制剂MYLS22处理MDA-MB-231细胞。用sh-FEM1C慢病毒载体注射裸鼠构建异种移植瘤模型,监测肿瘤生长。结果:乳腺癌组织中FEM1C表达显著上调(P<0.01)。沉默FEM1C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促进自噬蛋白LC3Ⅱ/Ⅰ表达,抑制p62表达,上调线粒体PINK1蛋白水平,促进线粒体裂变蛋白DRP1和MIEF2表达,抑制融合蛋白OPA1和MFN1表达(P<0.01)。Mdivi-1处理抑制DRP1表达(P<0.01),对细胞活力无影响(P>0.05);MYLS22处理抑制OPA1表达,抵消FEM1C过表达对MDA-MB-231细胞的影响(P<0.01)。机制研究显示FEM1C与ELAVL1蛋白结合,并促进其表达(P<0.01);ELAVL1蛋白通过与OPA1 mRNA结合稳定其mRNA,上调OPA1蛋白水平(P<0.01)。过表达OPA1逆转了FEM1C沉默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P<0.01)。体内结果显示,敲低FEM1C抑制体内肿瘤生长(P<0.01)。结论:FEM1C通过促进ELAVL1蛋白表达介导OPA1 mRNA稳定性,从而促进线粒体融合,抑制自噬,促进乳腺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FEM1C ELAVL1 OPA1 线粒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氢骆驼蓬碱诱发PC12细胞凋亡时对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巩月红 赵美玲 +3 位作者 马瑞佳 林玉霞 赵军 王建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HM)对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和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HM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组、HM+Mdivi-1组、线粒体裂变激动剂WY14643组、HM+WY14643组,药物浓度均为1...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HM)对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和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HM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组、HM+Mdivi-1组、线粒体裂变激动剂WY14643组、HM+WY14643组,药物浓度均为1、10、25、50、100μmol·L^(-1),处理24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itoTracker Red探针染色观察线粒体形态和纵横轴长度比值,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ROS、ATP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ase-3)、促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和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的表达水平;电穿孔法转染Drp1的干扰序列,筛选转染效果好的siRNA序列,协同药物干预,通过荧光法、MTT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MTT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M组、Mdivi-1组、HM+Mdivi-1组、WY14643组和HM+WY14643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EC 50分别为(11.48±2.32)、(12.35±1.67)、(14.88±2.07)、(39.14±3.25)、(20.09±1.97)μmol·L^(-1),依此后续实验选择20μmol·L^(-1)浓度的HM、Mdivi-1和HM+Mdivi-1作为构建PC12细胞模型的工作浓度;显微镜和MitoTracker Red探针染色观察发现,药物组细胞密度呈不同程度减少,树枝状突起减少变圆;线粒体形态趋向圆形,纵横轴长度比值分别为细胞对照组(3.33±0.72)、HM组(2.19±0.58)、Mdivi-1组(2.45±0.44)、HM+Mdivi-1组(1.43±0.62)。JC-1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HM组线粒体模电位显著下降(P<0.01);ROS显著升高(P<0.01)、ATP水平下降(P<0.01),LDH酶活性上升(P<0.01);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M组促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均P<0.01);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M组细胞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而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Mfn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特异性干扰Drp1并协同HM干预后,各干扰组较各单独药物干预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Drp1和Mfn2表达下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M可通过ROS累积降低PC12细胞膜电位及ATP,进而激活caspase-3凋亡途径促使细胞凋亡,线粒体融合分裂可能参与HM造成PC12细胞的损伤,启动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驼蓬碱 PC12细胞 线粒体融合分裂 线粒体功能损伤 神经毒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分裂与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嘉祺 王茜婷 +1 位作者 陈夏欢 刘梅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4-977,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动脉中层钙化并逐渐形成斑块。随着病变进展,一旦斑块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线粒体融合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任瑷珲 梁宇彬 卓文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7,共8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作为调节线粒体融合的关键因子,通过调控线粒体的融合裂变过程来维持线粒体数量、结构和生物功能等动态变化,线粒体动力学的稳态是调节细胞器功能的前提,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作为调节线粒体融合的关键因子,通过调控线粒体的融合裂变过程来维持线粒体数量、结构和生物功能等动态变化,线粒体动力学的稳态是调节细胞器功能的前提,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征之一。在AD患者的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同时,Mfn2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因此,Mfn2在A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Mfn2在AD线粒体动力学中的作用。了解Mfn2与A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将为开发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及Mfn2、Drp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漆正堂 郭维 +2 位作者 张媛 贺杰 丁树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比较长时间低强度耐力运动和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运动方式下线粒体管网发生运动适应的动力学差异。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n=10)、耐力运动组(ET,n=10)、间歇性运动组(... 目的:比较长时间低强度耐力运动和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运动方式下线粒体管网发生运动适应的动力学差异。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n=10)、耐力运动组(ET,n=10)、间歇性运动组(SIT,n=10)。间歇性运动组每天进行9~10次10s极量强度(≥42 m/min)间歇跑台运动,间歇时间30~60 s;耐力运动组每天进行30~60 min低强度(≤16.7 m/min)持续跑台运动;每周训练6天,训练8周。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休息24 h,安静状态下取腓肠肌,Real-time PCR检测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Mfn2、OPA1与分裂基因Drp1、hFis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Mfn2、Drp1蛋白水平。结果:(1)ET组Mfn1 mRNA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SIT组Mfn2 mRNA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5),SIT组OPA1 mRNA表达显著高于ET组(P<0.05)。SIT组Drp1 mRNA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和ET组(P<0.01),ET组和SIT组hFis1 mRNA表达均无显著变化。(2)SIT组线粒体Mfn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Drp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论: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以及线粒体Mfn2、Drp1蛋白对长时间低强度耐力运动和大强度间歇性运动有不同的适应机制,这来源于运动方案的差异。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可能通过Mfn2、Drp1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水平影响骨骼肌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长时间低强度耐力运动可能通过Mfn1基因转录发挥类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 间歇性运动 线粒体融合 线粒体分裂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光举 卢中秋 姚咏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260,共9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跨膜GTP酶,在线粒体融合中的关键作用已为人所熟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Mfn2在介导线粒体融合之外的功能日渐显现,其在细胞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增殖及凋亡等生命过程中均具有重要调...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跨膜GTP酶,在线粒体融合中的关键作用已为人所熟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Mfn2在介导线粒体融合之外的功能日渐显现,其在细胞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增殖及凋亡等生命过程中均具有重要调节作用.Mfn2效应的广泛性及作用机制的复杂性预示着其在现代生物医学中可能极具应用价值.综述了Mfn2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研究的最新认识,并简要介绍了Mfn2功能或表达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及其治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融合蛋白2 信号转导 凋亡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改善高脂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增强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及功能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斐 靳庆勋 +1 位作者 乔海荣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研究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IR)发生中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改变和长期耐力训练对其影响,为深入探讨IR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以及运动防治IR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通过8周高脂膳食诱导IR,再分别将正常和IR小鼠... 目的:研究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IR)发生中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改变和长期耐力训练对其影响,为深入探讨IR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以及运动防治IR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通过8周高脂膳食诱导IR,再分别将正常和IR小鼠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即正常膳食对照组(NS)、正常膳食运动组(NE)、高脂膳食对照组(HS)、高脂膳食运动组(HE),各运动组进行8周有氧运动训练。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提取骨骼肌线粒体测定呼吸功能和ATP合成酶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骨骼肌Mfn2、Opa1、Drp1、Fis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HS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NS组(P<0.01);骨骼肌线粒体态3呼吸速率、呼吸控制比和ATP酶合成活力均显著低于NS组(P<0.01);Mfn2蛋白显著低于NS组(P<0.01),Drp1和Fis1显著高于NS组(P<0.01)。(2)HE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HS组(P<0.01);骨骼肌线粒体态3呼吸速率、RCR和ATP酶合成活力均显著高于HS组(P<0.01);Mfn2、Opa1和Drp1蛋白显著高于HS组(P<0.01,P<0.05,P<0.01)。结论:高脂膳食诱导IR的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趋于分裂,呼吸功能和ATP合成能力下降,可能是高脂膳食诱导IR的机制之一。长期有氧运动训练使正常和IR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和分裂均增强,促进线粒体呼吸功能和ATP合成能力,有利于预防和改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 胰岛素抵抗 有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与肿瘤 被引量:9
9
作者 周立艳(综述) 邱梅清(综述) +1 位作者 贾勇圣(审阅) 佟仲生(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5-738,共4页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 gene,Mfn-2)是作用于线粒体外膜的一种增殖抑制基因,在维持线粒体的形态、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fn-2在细胞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增殖及凋亡等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而肿...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 gene,Mfn-2)是作用于线粒体外膜的一种增殖抑制基因,在维持线粒体的形态、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fn-2在细胞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增殖及凋亡等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而肿瘤发生与细胞过度增殖及凋亡不足等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抑制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Mfn-2通过多条通路参与多种肿瘤传代细胞系的增殖和凋亡,其表达异常或功能缺失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Mfn-2在许多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且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其有可能是新的抑癌基因;同时,Mfn-2过表达与喜树碱、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等化疗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作用,提示具有成为化疗增敏靶点的潜力。本文就Mfn-2的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治疗学意义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 肿瘤 信号通路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应岚 卢中秋 姚咏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Mfn2)位于线粒体外膜上,是线粒体外膜融合的重要蛋白之一。研究发现,它不仅参与调控线粒体形态结构,还与细胞代谢、增殖、凋亡密切相关。近年来资料提示,Mfn2参与调控内质网应激、自噬、线粒体自噬等方面...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Mfn2)位于线粒体外膜上,是线粒体外膜融合的重要蛋白之一。研究发现,它不仅参与调控线粒体形态结构,还与细胞代谢、增殖、凋亡密切相关。近年来资料提示,Mfn2参与调控内质网应激、自噬、线粒体自噬等方面。由于Mfn2作用复杂,生理状态下细胞内必定存在精细的调控网络以使其保持在稳定水平。本文概括介绍了Mfn2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线粒体 内质网应激 自噬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素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中的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康品方 高琴 +5 位作者 王晓梅 叶红伟 李正红 陈耀 张晔 王洪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素2(mitofusin 2,Mfn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中的变化。方法:腹腔注射55mg/kg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大鼠心系数;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肌酸激...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素2(mitofusin 2,Mfn2)在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中的变化。方法:腹腔注射55mg/kg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大鼠心系数;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isozyme,CK-MB)水平。RT-PCR检测左室心尖部组织Mfn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4周、8周大鼠左室发展压、左室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心率、左室做功均明显下降(P<0.05,P<0.01),心室舒张末压上升(P<0.01),心系数(HW/BW)明显增加(P<0.01),血浆CK-MB水平升高(P<0.05,P<0.01),Mfn2mRNA的表达降低(P<0.01);与糖尿病4周相比,糖尿病8周大鼠左室发展压、左室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心率及左室做功进一步下降(P<0.05,P<0.01),心室舒张末压升高(P<0.01),HW/BW、CK-MB水平持续性升高(P<0.01),Mfn2mRNA的表达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大鼠心室功能进一步下降,其机制可能与Mfn2的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脏 线粒体融合素2 肌酸激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通过下调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炜 陈玲 陈曼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8-390,395,共4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阿托伐他汀1组(statin 1)和阿托伐他汀2组(statin 2),每组8只。Statin 1组...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阿托伐他汀1组(statin 1)和阿托伐他汀2组(statin 2),每组8只。Statin 1组术前7 d开始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d)灌胃,statin 2组药物剂量为40 mg/(kg·d),I/R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随后制备心肌I/R损伤模型。各组于再灌注3 h后剪取心脏I/R损伤区域,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线粒体融合素2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及statin 1组、statin 2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Akt表达显著下降,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I/R组相比,statin 1组、statin 2组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p-Akt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statin 2组较statin 1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线粒体融合素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缺血再灌注 心肌细胞 凋亡 线粒体融合素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素-2对裸鼠移植瘤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夏耘 罗智勇 +2 位作者 郑启昌 龚建平 吴亚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51-1753,共3页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vivo-jetPEITM/pEGFP Mfn2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方法:质粒pEGFPMfn2的构建及检测,将MCF-7细胞异种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用vivo-jetPEITM试剂制备vivo-jetPEITM/DNA复合物,实验共分为实验...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vivo-jetPEITM/pEGFP Mfn2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方法:质粒pEGFPMfn2的构建及检测,将MCF-7细胞异种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用vivo-jetPEITM试剂制备vivo-jetPEITM/DNA复合物,实验共分为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瘤内多点注射,RT-PCR检测肿瘤组织线粒体融合素-2(Mfn2)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EGFPMfn2构建成功并测序证实,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值为(1.12±0.05)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6±0.05)和空白对照组(0.17±0.07)(P<0.05),Ki-67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25±0.06)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1±0.02)和空白对照组(0.12±0.03)(P<0.05),而VEGF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09±0.01)低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4±0.08)和空白对照组的(0.13±0.03)(P<0.05)。结论:vivo-jetPEITM试剂能成功将Mfn2基因转染进瘤体细胞,Mfn2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成瘤后的Ki-67和VEGF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8
14
作者 于海奕 郭艳红 高炜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6,共6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不仅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调控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动力素(dynamin)相关蛋白,还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过程。Mfn2与高血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动脉粥...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不仅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调控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动力素(dynamin)相关蛋白,还是一个重要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过程。Mfn2与高血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心肌氧化损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并通过调节物质代谢影响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等的发病。此外,Mfn2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分子标志和治疗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心血管疾病 增殖 凋亡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素2通过Ras-PI3K-Akt信号途径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杰 严凌 黄多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973-979,共7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素2(Mfn2)基因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乳鼠心肌细胞经缺氧/复氧(H/Re)处理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用Mfn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Mfn2)感染经缺氧复氧处理的乳鼠心肌细...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素2(Mfn2)基因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乳鼠心肌细胞经缺氧/复氧(H/Re)处理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用Mfn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Mfn2)感染经缺氧复氧处理的乳鼠心肌细胞。采用TUNEL染色、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Mfn2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凋亡路径中Bcl-2蛋白、Bax蛋白、Caspase-9以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变化。结果:TUNEL染色发现Adv-Mfn2感染乳鼠心肌细胞后,细胞凋亡较H/Re组和Adv-LacZ组显著减少。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Adv-Mfn2组心肌细胞凋亡较H/Re组及Adv-LacZ组明显减少,且这一作用呈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v-Mfn2组中Bcl-2蛋白表达较H/Re组和Adv-LacZ感染组上升,Bax蛋白表达下降,各组中Caspase-9的表达变化与Bax相同,Adv-Mfn2组的p-Akt蛋白表达水平则较H/Re组和Adv-LacZ感染组明显上升。结论:Mfn2基因主要通过正向调控Ras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Akt的磷酸化水平,使Bcl-2蛋白表达量增加,Bax蛋白表达量降低,抑制Caspase-9活化,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素2 腺病毒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增强人乳腺癌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梅清 佟仲生 +2 位作者 贾勇圣 刘晓东 陈悦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系(T47D、MDA-MB-231、MCF-7、MDA-MB-435及HCC38)中Mfn-2 mRNA的表达。LipofectamineTM200...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系(T47D、MDA-MB-231、MCF-7、MDA-MB-435及HCC38)中Mfn-2 mRNA的表达。LipofectamineTM2000体外转染pEGFP和pEGFP-Mfn-2质粒至人乳腺癌T47D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47D细胞中Mf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T47D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47D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正常乳腺细胞相比,Mfn-2 mRNA在乳腺癌HCC38细胞系中高表达,在T47D等其他细胞系中均低表达。pEGFP-Mfn-2转染48 h后,T47D细胞中Mf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与pEGFP转染组相比,pEGFP-Mfn-2转染组T47D细胞在小白菊内酯(0.05 mol/L)作用下的存活率明显降低[(47.93±2.21)%vs(56.93±2.05)%,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50 mmol/L小白菊内酯作用下,pEGFP-Mfn-2转染组与pEGFP转染组相比,T47D细胞凋亡率升高[(71.2±2.1)%vs(38.8±2.6)%,P<0.05],而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1.6±0.1)%vs(5.0±0.5)%,P<0.05]。结论:pEGFP-Mfn-2转染可增强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47D细胞 线粒体融合蛋白-2 小白菊内酯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早发型腓骨肌萎缩症2型21例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型和表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俊兰 刘京 +5 位作者 张礼萍 李久伟 孙欣 郎志奇 丁昌红 陈春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腓骨肌萎缩症2型(CMT2)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型与临床表型。方法纳入1998至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诊断的CMT2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MFN2突变基因,并描述分析突变和未突变患儿的临床表... 目的分析儿童腓骨肌萎缩症2型(CMT2)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型与临床表型。方法纳入1998至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诊断的CMT2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MFN2突变基因,并描述分析突变和未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特征。结果 21例CMT2患儿进入分析。①未检出MFN2基因突变18例(男14例,女4例),起病年龄平均3.3岁。其中9例累及下肢近端和远端,7例累及四肢,2例无法行走,8例下肢近端和远端肌肉萎缩,4例可见轻微感觉障碍。MFN2基因突变3例(男2例,女1例),起病年龄1.5~8岁,1例有家族史。均可见下肢近端和远端肌肉萎缩,2例足下垂并内翻,均有感觉障碍表现。②21例运动和(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38m·s-1或波幅降低,MFN2基因突变患儿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较正常值的下降幅度高于未突变患儿;③10例行腓肠神经活检检查,其中MFN2基因突变1例,未检出MFN2突变9例,均符合慢性轴索神经病病理改变,电镜下可见轴索线粒体聚集排列和肿胀。结论 MFN2基因突变是CMT2的致病原因之一,携带该突变患儿多为早发型,临床表型可能重于未突变者,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2型 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 临床表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志宇 苗芸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线粒体是重要的细胞器之一,由线粒体外膜和线粒体内膜组成,其结构和功能受线粒体动力学调控。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和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可参与线粒体融合和分裂过程,调控线粒体动力学,进而调节细胞结构、功能及能量代谢。其中线粒体融合... 线粒体是重要的细胞器之一,由线粒体外膜和线粒体内膜组成,其结构和功能受线粒体动力学调控。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和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可参与线粒体融合和分裂过程,调控线粒体动力学,进而调节细胞结构、功能及能量代谢。其中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是一种位于哺乳动物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具有三磷酸鸟苷酶活性,可介导线粒体融合,参与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的形成和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并可显著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MFN2的结构与调节、MFN2的功能、MFN2在IRI中作用的相关文献,探讨MFN2与IRI的关系及相关机制,以期为IRI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融合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相关的内质网膜结构 三磷酸鸟苷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在右美托咪定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刚 门运政 +5 位作者 童旭辉 王雪如 胡淼 姜牧君 孙志鹏 董淑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3-468,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I/R+DEX)组、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dorsomorp...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I/R+DEX)组、缺血/再灌注+右美托咪定+dorsomorphin(I/R+DEX+dorsomorphin)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DEX50μg/kg,缺血1 h,再灌注24 h;采用Longa五分法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法检测小鼠脑梗死体积,并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率;透射电镜法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MP蛋白激酶、线粒体融合蛋白2、线粒体裂变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DEX预处理降低了I/R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率,在使用DEX的基础上加用dorsomorphin后,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率升高(P<0.01);电镜结果显示,DEX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线粒体损伤(P<0.01),线粒体形态有所恢复。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DEX预处理增加了磷酸化AMP蛋白激酶、线粒体融合蛋白2表达,降低了线粒体裂变相关蛋白表达,而加用dorsomorphin后,磷酸化AMP蛋白激酶、线粒体融合蛋白2表达明显降低,线粒体裂变相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DEX预处理可以减轻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从而促进线粒体融合及抑制线粒体裂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融合与裂变 AM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通过促进线粒体融合减轻压力超负荷小鼠心脏重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静静 徐肖肖 +6 位作者 施涵青 徐光宇 金其可 阮永雪 任芳芳 谢作益 李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13-2122,共10页
目的:研究花青素(Cyn)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脏重构中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120只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n=20)、sham+Cyn组(n=20)、主动脉缩窄(TAC)组(n=40)和TAC+Cyn组(n=40)。采用TAC术建... 目的:研究花青素(Cyn)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小鼠心脏重构中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120只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sham)组(n=20)、sham+Cyn组(n=20)、主动脉缩窄(TAC)组(n=40)和TAC+Cyn组(n=40)。采用TAC术建立小鼠慢性压力超负荷模型,造模当天记为第0天,sham+Cyn组和TAC+Cyn组提前5 d每日灌胃给予溶于二甲基亚砜及生理盐水的Cyn(5 mg·kg^-1·d^-1),sham组和TAC组提前5 d每日灌胃给予等量二甲基亚砜及生理盐水。TAC术后4周,分析比较各组的动物存活率,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计算心重体重比和肺重体重比,麦胚凝集素染色和苏木素-伊红染色测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通过二氢乙啶染色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来评估心脏氧化应激水平,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检测心房钠尿肽(ANP)、脑钠肽(BNP)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及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TAC组相比,Cyn干预可显著提高TAC后小鼠存活率(P<0.05),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5),减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P<0.05),降低心重体重比和肺重体重比(P<0.05),降低活性氧与MDA含量(P<0.05),激活SOD(P<0.05)。M型超声检测显示,Cyn可显著提高TAC后小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P<0.05),同时减小左心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TAC后心肌线粒体数量增多且面积减小(P<0.05);Cyn干预后心肌线粒体面积增加且数量减少(P<0.05)。与sham组比较,TAC后OPA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yn干预可增加TAC后OPA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Cyn显著提高TAC后小鼠存活率,并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重构,其机制可能与Cyn抑制心肌线粒体OPA1剪切,促进线粒体融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主动脉缩窄 心脏重构 视神经萎缩蛋白1 线粒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