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磷酸化调控其抗病毒活性
1
作者 汪婷婷 徐昌志 +1 位作者 朱林 刘萱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共9页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是宿主应对RNA病毒产生先天性免疫信号途径中的重要接头蛋白,主要在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方面起重要调控作用。MAVS的表达和功能受转录和翻译后修饰两种机制的调控,其中,磷酸化和泛素化在调节MAVS的转运、功能...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是宿主应对RNA病毒产生先天性免疫信号途径中的重要接头蛋白,主要在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方面起重要调控作用。MAVS的表达和功能受转录和翻译后修饰两种机制的调控,其中,磷酸化和泛素化在调节MAVS的转运、功能和稳定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MAVS磷酸化对细胞产生IFN-β和TNF-α的水平影响,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发现了7个尚未被报道的MAVS磷酸化位点,包括pS193、pS226、pS238、pS246、pS249、pT252和pT370。随后,将上述磷酸化位点突变为丙氨酸(A)构建磷酸化缺陷突变体,发现MAVS T370A突变可显著抑制MAVS信号通路下游IFN-β和核调节因子-κB(NF-κB)报告基因的转录活性,进而下调IFN-β和TNF-α的表达,抑制细胞抗病毒反应。结果提示,T370位点作为尚未报道的MAVS磷酸化位点,在宿主先天免疫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解析介导T370位点磷酸化的激酶,对揭示先天性免疫稳态维持和宿主抗病毒分子机制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 先天性免疫 炎症反应 IFN-Β 核调节因子-κB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a-miR-677靶向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影响Ⅰ型干扰素的生成
2
作者 廖政 嵇辛勤 +5 位作者 李基棕 肖芳 刘茂军 毛立 李文良 孙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58,共9页
旨在探究bta-miR-677调控Ⅰ型干扰素(IFN)表达的分子机制。将bta-miR-677转染MDBK细胞,检测Ⅰ型IFN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转录水平;随后通过TargetScan预测bta-miR-677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bt... 旨在探究bta-miR-677调控Ⅰ型干扰素(IFN)表达的分子机制。将bta-miR-677转染MDBK细胞,检测Ⅰ型IFN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转录水平;随后通过TargetScan预测bta-miR-677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bta-miR-677的靶基因;利用siRNA敲减验证靶基因对Ⅰ型IFN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bta-miR-677组IFN-α/β的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2~4倍(P<0.001),随后检测到6种ISGs(IFI6、OAS1Y、OAS1Z、RSAD2、MX1和MX2)转录量上调2~16倍(P<0.01或P<0.001);反之,抑制表达bta-miR-677组IFN-α/β转录量下调(P<0.01或P<0.05),同时IFI6、OAS1Y、OAS1Z、RSAD2、MX1和MX2转录量下调(P<0.05或P<0.01)。经TargetScan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ta-miR-677可靶向结合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的3′-UTR,抑制MAVS蛋白的表达;MAVS基因敲减后发现,IFN-α、IFN-β和6种ISGs转录量上调。研究结果表明,bta-miR-677通过靶向MAVS上调IFN-α/β转录水平,进而提高ISGs的表达量,为基于bta-miR-677研制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a-miR-677 Ⅰ型干扰素 干扰素刺激基因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通过增强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SRE)活性诱导HepG2细胞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凯 潘颖 +4 位作者 刘萍 宇芙蓉 魏晓康 张发苏 王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4-709,共6页
目的研究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对HepG2细胞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pcDNA3.1-Flag-MxA转染HepG2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xA蛋白在HepG2细胞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MxA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对HepG2细胞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pcDNA3.1-Flag-MxA转染HepG2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xA蛋白在HepG2细胞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MxA蛋白表达;采用MxA小干涉RNA(si-MxA)转染HepG2细胞并以α干扰素(IFN-α)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epG2细胞黏液病毒抗性蛋白A(MxA)、蛋白激酶R(PKR)和寡聚腺苷酸合成酶(OAS)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xA、PKR、OAS、细胞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磷酸化的STAT1(p-STAT1)、STAT2、p-STAT2和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的蛋白表达。此外,pcDNA3.1-Flag-MxA与pISRE-TA-luc分别共转染至HepG2和HepG2.2.15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SRE)活性。结果MxA蛋白在HepG2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表达且细胞质表达量高于胞核。敲低HepG2细胞中MxA表达虽不影响IFN-α诱导的STAT1、p-STAT1、STAT2、p-STAT2和IRF9蛋白的表达,但显著降低抗病毒蛋白PKR和OAS的表达。过表达MxA的HepG2细胞ISRE活性增强且PKR和OAS蛋白表达增高,但这种效应却在HepG2.2.15细胞中被抑制。结论MxA通过增强JAK/STAT信号通路ISRE活性诱导抗病毒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蛋白A(MxA)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 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SRE) 干扰素刺激基因(I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VS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调控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航 孙英杰 +1 位作者 张频 丁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8,共8页
先天性免疫通路作为抵御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第一道屏障,在宿主抗病毒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细胞质中最重要的识别病毒RNA的模式识别受体是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I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它们有着相同的下游信号接头分子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 先天性免疫通路作为抵御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第一道屏障,在宿主抗病毒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细胞质中最重要的识别病毒RNA的模式识别受体是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I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它们有着相同的下游信号接头分子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signaling protein,MAVS),MAVS在介导的先天性免疫中起中枢作用。MAVS介导的信号通路的激活是重要的抗病毒反应,但在长期的共存过程中,病毒进化出一系列拮抗MAVS的机制。同时,在静息状态下,为了防止过度免疫反应,细胞还具备一系列调控MAVS的机制。MAVS的精细调控对于行使细胞功能和发挥抗病毒反应至关重要。本文简单介绍了MAVS的结构和功能,总结了细胞对MAVS的转录和翻译后调控,最后阐述了病毒如何通过调控MAVS拮抗宿主先天性免疫,为细胞的免疫调节和控制病毒感染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免疫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 病原体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雪涛院士团队筛选出放大抗病毒“信号”的蛋白分子
5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232,共1页
近日上线的《细胞》(c础)杂志刊登了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曹雪涛院士团队的论文《甲基转移酶SETD2介导的STAT1甲基化促进了干扰索抗病毒效果》(http://www.celt.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7)30761-4),表明已经筛... 近日上线的《细胞》(c础)杂志刊登了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曹雪涛院士团队的论文《甲基转移酶SETD2介导的STAT1甲基化促进了干扰索抗病毒效果》(http://www.celt.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7)30761-4),表明已经筛选出一种蛋白分子,能大大增强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从而促进机体对各类病毒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效果 蛋白分子 曹雪涛 筛选 院士 信号 STAT1 甲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蛋白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抗病毒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萍 陈瑞珍 陈灏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89,F0003,共3页
关键词 STAT蛋白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作用 ACTIVATOR 扩张型心肌病 转录活化因子 发病机制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表清里方干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小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一川 姚睿祺 +2 位作者 明雨 晁燕 张洪春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91-2097,共7页
目的:探讨解表清里方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小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7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6只。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滴鼻,其余组... 目的:探讨解表清里方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小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7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6只。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滴鼻,其余组小鼠给予甲型流感病毒液于左侧鼻孔滴鼻,每只50μL。造模2 h后,西药组给予0.037 5 g/(kg·d)磷酸奥司他韦灌胃;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给予6.05 g/(kg·d)、3.02 g/(kg·d)、1.51 g/(kg·d)解表清里方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0.2 mL灌胃,均1次/d,连续5 d。对比各组肺指数、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肺组织病理变化,肺组织中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肺悬液中病毒基因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mRNA表达,肺组织中PI3K、AKT、GSK-3β蛋白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高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肺指数(P<0.05),其他组别能降低肺指数、升高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表清里方高、中剂量组能减轻小鼠肺部病变程度,西药组、解表清里方高、中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肺组织中M、NS2病毒基因复制水平(P<0.01或P<0.05);西药组和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肺组织中mTOR表达水平;西药组、解表清里方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均能显著下调PI3K、AKT和GSK-3β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P<0.01或P<0.05)解表清里方低剂量组在各个方面与模型组相差不显著。结论:解表清里方甲型H1N1流感小鼠有抗病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I3K、AKT、GSK-3β、mTOR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表清里方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 小鼠 病毒 雷帕霉素靶蛋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酶激酶3β信号通路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9-DTX3L通过宿主组蛋白H2BJ抑制病毒3C蛋白酶从而增强干扰素效应并抵抗病毒感染
8
作者 周庆卿 刘星光 +2 位作者 ZHANG Y MAO D ROSWIT W T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67,共1页
干扰素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及下游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细胞对干扰素的反应可增强宿主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 干扰素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及下游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细胞对干扰素的反应可增强宿主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作为干扰素信号通路中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可以激活细胞表达ISGs,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9-DTX3L H2BJ 病毒感染 天然免疫系统 信号转导 TRANSDUCER INTERFERON 信号通路 病毒蛋白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水貂肠炎病毒可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9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第18期117-117,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物病原与免疫创新团队首次证明水貂肠炎病毒及其非结构蛋白1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该发现为进一步解释该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病毒学杂志》上。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水貂肠炎病毒 致病机制 动物病原 诱导细胞凋亡 非结构蛋白1 线粒体信号通路 创新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病毒核定位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焘 徐琦 +1 位作者 原霖 翟新验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61,共3页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由核膜包裹为封闭的细胞器,核酸及蛋白质等的转移通过嵌在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NPS)进行。一些小分子物质,如代谢产物通过核孔复合体被动扩散进出细胞核,而大分子的运输通常由特异性的信号转导途经通过核孔复合体,核...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由核膜包裹为封闭的细胞器,核酸及蛋白质等的转移通过嵌在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NPS)进行。一些小分子物质,如代谢产物通过核孔复合体被动扩散进出细胞核,而大分子的运输通常由特异性的信号转导途经通过核孔复合体,核质穿梭蛋白通常存在核定位信号(NLS)或者核输出信号(NES),可以通过可溶性运输因子karyopherinβ(importinβ)家族介导高效的核质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孔复合体 穿梭蛋白 病毒基因组 RNA病毒 被动扩散 核定位信号 信号转导 蛋白功能 核质 病毒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抵抗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姗 陈新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9-804,共6页
干扰素在宿主天然抗病毒防御及外源性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然干扰素作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唯一治疗手段,干扰素抵抗广泛存在。HCV基因编码的病毒蛋白参与其中,使得肝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影响干扰素信号传... 干扰素在宿主天然抗病毒防御及外源性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然干扰素作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唯一治疗手段,干扰素抵抗广泛存在。HCV基因编码的病毒蛋白参与其中,使得肝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影响干扰素信号传导及靶向抗病毒蛋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抵 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蛋白 磷酸化 病毒作用 治疗过程 氨基酸残基 信号传导 相互作用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VS在病毒逃避宿主天然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毕冬琳 杨晓莉 +4 位作者 杨东亮 刘方程 张潇文 李琼毅 柏家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2-2457,2464,共7页
固有免疫是宿主细胞防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Toll样受体(TLR)、维甲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RLRs)等模式识别受体(PRRs)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病毒感染机体后,PRRs介导的信号通路中的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作为下游信号传递的共同接... 固有免疫是宿主细胞防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Toll样受体(TLR)、维甲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RLRs)等模式识别受体(PRRs)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病毒感染机体后,PRRs介导的信号通路中的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作为下游信号传递的共同接头分子可接收上游TLR、RIG-Ⅰ传递的信号,活化下游NF-κB和IRF3/7信号通路,进而激活干扰素(IFN)的表达,在固有免疫信号通路中起“桥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病毒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已进化出一系列逃逸固有免疫应答的机制,可通过干扰MAVS介导的信号通路中的多个位点来逃避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从而完成病毒自身的复制增殖。本文综述了MAVS在Ⅰ型IFN通路中作用及其在抗DNA病毒和RNA病毒反应机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研究MAVS抗病毒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 固有免疫 病毒感染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调控因子3:细胞抗病毒反应的核心转录因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星 石贺欣 王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7-825,共9页
固有免疫系统是宿主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Ⅰ型干扰素是关键的抗病毒细胞因子,它在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的过程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Ⅰ型干扰素的诱导表达是固有免疫的重要调节与效应机制.已有的研究表明:多种转录因子(NF-kappa B、ATF... 固有免疫系统是宿主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Ⅰ型干扰素是关键的抗病毒细胞因子,它在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的过程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Ⅰ型干扰素的诱导表达是固有免疫的重要调节与效应机制.已有的研究表明:多种转录因子(NF-kappa B、ATF-2/c-Jun、IRF3、IRF7)通过在Ⅰ型干扰素的转录调控区形成稳定的转录增强复合物(enhanceosome),迅速并大量地诱导Ⅰ型干扰素表达.体内与体外的生物学分析已确立,干扰素调控因子3(IRF3)是介导细胞表达Ⅰ型干扰素最关键的转录因子,其转录活力与生物学功能直接影响细胞的抗病毒的能力.近年来,IRF3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机制等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围绕IRF3的结构、功能以及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概述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做前沿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控因子3 转录活性调控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细胞信号转导 病毒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K通路探讨HIV感染对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永 陈程 +4 位作者 陈钟 肖钢 周国强 郑芳 王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6-1103,共8页
目的阐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介导CD4^(+)T淋巴细胞(CD4^(+)T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机制。方法在2022-10-01/2023-03-31之间招募47名接受4年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包括22名免疫无应答者(... 目的阐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介导CD4^(+)T淋巴细胞(CD4^(+)T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机制。方法在2022-10-01/2023-03-31之间招募47名接受4年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包括22名免疫无应答者(INR)、25名应答者(IR);以及26名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未感染对照组参与者(HC);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指标。最后,加入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处理来自HC或HIV感染者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观察CD4^(+)T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变化。结果与HC组相比,INR组和IR组的PBMC中CD4^(+)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并且INR组的PBMC中CD4^(+)T细胞比例较IR组显著降低。此外,INR组的PBMC中初始(CD45RA^(+)CD27^(+))T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HC组和IR组。与HC组和IR组相比,INR组PBMC中CD4^(+)程序性死亡受体1阳性(PD-1^(+))、CD4^(+)膜联蛋白V阳性(Av^(+))和CD4^(+)线粒体氧化阳性(MO^(+))比例,以及CD4^(+)T细胞亚群中CD45RA^(+)CD27^(+)PD-1^(+)、CD45RA^(+)CD27^(+)Av^(+)、CD45RA^(+)CD27^(+)MO^(+)比例均显著增加。与HC对照组相比,HIV对照组CD4^(+)T细胞的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和腺苷三磷酸(ATP)产量均显著降低,而CD4^(+)T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JC-1)(绿色/红色)显著增加。与HIV对照组相比,HIV-SB203580组CD4^(+)T细胞的基础呼吸、最大呼吸、ATP产量、呼吸潜力均显著增加,而CD4^(+)T细胞内JC-1(绿色/红色)显著降低。结论在接受ART治疗的HIV感染者中,特别是在INR患者的CD4^(+)T细胞中观察到MAP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并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和CD4^(+)T细胞稳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T淋巴细胞 线粒体 逆转录病毒治疗(ART)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病毒逃避天然免疫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天君 刘清梅 孙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2-1415,共4页
病毒感染后通过信号转导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 GAS)识别病毒DNA,与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相互作用,介导产生1型干扰素(IFN1)。维甲酸诱导基因1(RIG-1)受体识别病毒RNA,通过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引发RIG-... 病毒感染后通过信号转导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 GAS)识别病毒DNA,与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相互作用,介导产生1型干扰素(IFN1)。维甲酸诱导基因1(RIG-1)受体识别病毒RNA,通过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引发RIG-1信号通路,激活IFN1。STING不仅可以作为DNA病毒信号通路蛋白,还可与MAVS相互作用,参与RNA病毒信号通路。然而,登革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RNA病毒的蛋白酶通过与STING相互作用逃逸免疫系统监视,抑制IFN产生。本文对STING与MAVS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RNA病毒通过STING逃逸免疫系统监视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病毒逃逸天然免疫调节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 天然免疫 RNA病毒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MGF360-14L靶向MAVS抑制Ⅰ型干扰素的产生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洋 崔帅 +10 位作者 鑫婷 王西西 于海男 陈世钰 蒋亚君 高新桃 庞忠宝 姜一曈 郭晓宇 贾红 朱鸿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72-3278,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多基因家族成员MGF360-14L对Ⅰ型干扰素(IFN)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检测MGF360-14L对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诱导的干扰素β(IFN-β)启动子活性... 本研究旨在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多基因家族成员MGF360-14L对Ⅰ型干扰素(IFN)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检测MGF360-14L对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诱导的干扰素β(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检测MGF360-14L与MAVS的互作关系,及Western blot分析MGF360-14L对MAVS和TRIM21诱导的TBK1和IRF3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SFV非结构蛋白MGF360-14L抑制MAVS诱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MGF360-14L能够与MAVS互作,并且对MAVS和TRIM21诱导的TBK1和IRF3磷酸化具有抑制作用。此外,当过表达MGF360-14L时,MGF360-14L蛋白与TRIM21竞争结合MAVS,抑制TRIM21对MAVS的泛素化作用,从而降低IFN-β的水平。综上所述,MGF360-14L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MAVS,抑制TRIM21对MAVS的泛素化,从而下调Ⅰ型IFN的产生。研究结果为探究ASFV的免疫逃逸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Ⅰ型干扰素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 泛素化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调控先天性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毛旭明 孙英杰 +3 位作者 武玮 谢军 丁铲 吴艳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参与细胞代谢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重要的细胞器。除此之外,线粒体还与宿主细胞抗病毒先天性免疫有密切的关系。线粒体首次被证实参与先天性免疫调控是基于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signaling pro...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参与细胞代谢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重要的细胞器。除此之外,线粒体还与宿主细胞抗病毒先天性免疫有密切的关系。线粒体首次被证实参与先天性免疫调控是基于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signaling protein,MAVS)的发现,MAVS锚定于线粒体,是RIG-I样受体信号传导中的关键接头蛋白。最近,其他先天免疫分子,如NLRX1、TRAF6、NLRP3和IRGM等也被证实与线粒体相关,说明线粒体能够作为先天性免疫的平台发挥抗病毒作用。此外,损伤线粒体可释放一系列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其中线粒体DNA(mt DNA)的释放能够激活TLR9、NLRP3和STING等一系列先天性免疫信号通路。本文简单介绍了线粒体的功能,总结了线粒体如何调控抗病毒先天性免疫,以期为细胞器水平进行病毒防控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先天性免疫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 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G-Ⅰ样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盛晓丹 黄迪海 +2 位作者 郭卉 刘霞 秦卓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2,共6页
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为RLRs受体家族的成员,是比较关键的细胞质内病原体识别受体,可识别细胞内的单链、双链等RNA病毒成分,被激活的RIG-Ⅰ受体及其CARD在TRIM25的作用下连接泛素链使其寡聚化,通过与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相... 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为RLRs受体家族的成员,是比较关键的细胞质内病原体识别受体,可识别细胞内的单链、双链等RNA病毒成分,被激活的RIG-Ⅰ受体及其CARD在TRIM25的作用下连接泛素链使其寡聚化,通过与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相互作用,激活MAVS及下游转录因子IRF3和NF-κB,从而诱导Ⅰ型干扰素和炎性因子的表达,最终介导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鉴于RIG-Ⅰ持续激活可导致炎性因子对自身细胞的损伤,因此RIG-Ⅰ样受体信号通路受到宿主严格的调控。而某些病毒为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进化出多种机制靶向调节RIG-Ⅰ及MAVS,从而阻断信号通路。论文从RIG-Ⅰ识别病毒机制、激活下游信号传导、宿主细胞对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以及病毒逃避机制等方面重点阐述RIG-Ⅰ所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诱导基因Ⅰ RNA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 干扰素 天然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应激介导线粒体DAMP对先天性免疫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戈哲 丁树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83-1492,共10页
线粒体是先天性免疫的关键调控者,具体表现为:线粒体可以通过释放多种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来诱发先天性免疫应答,如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线粒体是先天性免疫的关键调控者,具体表现为:线粒体可以通过释放多种线粒体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来诱发先天性免疫应答,如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线粒体N-甲酰肽(mitochondrial N-formyl peptides,F-MITs)、ATP等.然而,病毒也利用相应的机制抑制线粒体DAMPs诱导的先天性免疫.众所周知,适度的运动对机体免疫系统有着积极健康的影响,而大强度运动反之.再者,运动又与线粒体的关系密切.因此,运动很可能通过线粒体DAMPs的释放来调控先天性免疫.本文综述了线粒体DAMPs与先天性免疫的联系,并探讨了运动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期从线粒体的视角为运动对先天性免疫的调控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先天性免疫 Toll样受体9 线粒体外膜移位酶70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VS全长及其截短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20
作者 玉妹 毕冬琳 +1 位作者 郑天倚 李琼毅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建立线粒体抗病毒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signaling protein,MAVS)全长及截短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为后续探索MAVS在病毒逃逸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实验材料。首先,根据NCBI数据库中人源MAVS的... 建立线粒体抗病毒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signaling protein,MAVS)全长及截短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为后续探索MAVS在病毒逃逸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的实验材料。首先,根据NCBI数据库中人源MAVS的全长序列,设计截短体引物,通过PCR从cDNA模板中扩增出MAVS全长及不同截短体的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cDNA3.1-3xflag载体中。随后,将构建好的载体转染到HEK-293细胞中,利用RT-PCR技术检测扩增产物大小,与目的大小进行对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AVS蛋白在29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全长MAVS(MAVS-FL)及其截短体MAVS-△C、MAVS-△CP、MAVS-PBD、MAVS-△Tm的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构建的载体蛋白在HEK-293中能够有效表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MAVS全长及其截短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了这些蛋白,为后续研究MAVS蛋白的功能和抗病毒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病毒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截短体构建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