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下调参与人tau蛋白所致线粒体分裂融合和功能失衡
1
作者 柳秀平 郑铮 +2 位作者 喻丽玲 胡娟 李夏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下调是否参与人tau蛋白积聚引起的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及功能失衡的机制。方法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转染mito-dsRed质粒和人tau40质粒48 h后,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线粒体分布,免疫印迹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下调是否参与人tau蛋白积聚引起的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及功能失衡的机制。方法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转染mito-dsRed质粒和人tau40质粒48 h后,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线粒体分布,免疫印迹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PP2Ac及PP2A调节亚基b(PP2Ab)表达水平;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野生型HEK293细胞(293wt)共转染siPP2Ac-EGFP质粒和mito-dsRed质粒48 h后,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分布;293wt细胞共转染siPP2Ac质粒和mito-Dendra2质粒40 h后,实时观测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293wt细胞沉默PP2Ac表达后,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水平及细胞膜电位和细胞活力;稳定表达人tau的HEK293细胞(293htau)共转染PP2Ac-EGFP质粒和mito-dsRed质粒48 h后,分析线粒体分布和形态及功能。结果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表达人tau蛋白引起突起线粒体分布下降并伴有PP2Ac水平显著下降(t=4.814,P=0.0086)。下调PP2Ac表达引起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HEK293细胞线粒体变长并异常分布于细胞核周围;引起293wt细胞线粒体融合明显加速(t=2.857,P=0.0074);使293wt细胞融合蛋白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t=6.768,P=0.0025)、MFN2(t=3.121,P=0.0035)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水平显著升高(t=3.775,P=0.0199),动力样蛋白1和Fis1水平不变;使HEK293细胞线粒体相对膜电位(t=2.300,P=0.0270)和细胞活力(t=6.249,P<0.0001)显著降低。上调PP2Ac表达可减轻293htau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及功能异常。结论PP2Ac表达下调参与了人tau蛋白引起的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HEK293细胞线粒体形态分布异常及细胞活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脂酶2A 原代海马神经元 人胚肾母细胞瘤 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 线粒体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红花提取物对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业昊 姚明江 +1 位作者 丛伟红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0-775,共6页
目的 观察西红花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90 min中脑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基因Drp1、Opa1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 目的 观察西红花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90 min中脑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基因Drp1、Opa1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HE染色观察病理学形态变化;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西红花提取物(3 mg·kg^(-1))可明显降低神经行为学分值,抑制神经元坏死及星形胶质细胞恶性增殖;并可抑制缺血侧皮层区线粒体分裂融合异常,抑制线粒体分裂基因Drp1表达,促进线粒体Opa1表达,最终减轻缺血/再灌注带来的能量代谢紊乱。结论 西红花提取物可抑制缺血周边区线粒体动力学异常、维持线粒体正常形态,说明维持线粒体动力学正常可能是西红花提取物促进缺血脑区自修复功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脑缺血 神经元 线粒体分裂融合 Drp1 Op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对3-氯-1,2-丙二醇诱导的大鼠肾损伤及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钟玉杰 师振强 +7 位作者 晋程妮 王晓瑞 李璇 韩佳慧 薛维 伍鹏 彭晓丽 夏效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7-114,共8页
通过研究功能因子芹菜素对食品加工污染物3-氯-1,2-丙二醇(3-chloro 1,2-propanediol,3-MCPD)诱导的大鼠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影响,探讨芹菜素对3-MCPD诱导的大鼠肾损伤的保护机制。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组... 通过研究功能因子芹菜素对食品加工污染物3-氯-1,2-丙二醇(3-chloro 1,2-propanediol,3-MCPD)诱导的大鼠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影响,探讨芹菜素对3-MCPD诱导的大鼠肾损伤的保护机制。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组、3-MCPD组和低、中、高剂量芹菜素组,给实验鼠单独灌胃3-MCPD(30 mg/kg m_b)或3-MCPD联合不同剂量的芹菜素28 d。每天记录大鼠体质量、摄食量,灌胃处理28 d后,麻醉处死,解剖取肾、肝、脑。苏木精-伊红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形态的变化,检测肾组织线粒体分裂融合及线粒体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芹菜素能缓解3-MCPD诱导的食欲不振、肾组织肿胀、肾脏质量指数的增加以及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排列不齐,肾小球、肾小囊病变等现象。此外,芹菜素缓解了3-MCPD诱导的线粒体分裂基因FIS1、DRP1的上调表达和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MFN2表达的下调。芹菜素协同处理缓解了3-MCPD导致的线粒体转录因子PGC1、NRF1、TFAM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蛋白表达水平测定结果也证实,芹菜素缓解了3-MCPD诱导的线粒体分裂水平的升高、融合水平的降低以及转录因子NRF2表达的下调。研究结果表明芹菜素通过上调3-MCPD诱导的线粒体转录因子表达水平,调节分裂融合状态,有效缓解3-MCPD导致的肾器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3-氯-1 2-丙二醇 肾损伤 线粒体分裂融合 线粒体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氢骆驼蓬碱诱发PC12细胞凋亡时对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巩月红 赵美玲 +3 位作者 马瑞佳 林玉霞 赵军 王建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HM)对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和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HM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组、HM+Mdivi-1组、线粒体裂变激动剂WY14643组、HM+WY14643组,药物浓度均为1...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HM)对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和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HM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组、HM+Mdivi-1组、线粒体裂变激动剂WY14643组、HM+WY14643组,药物浓度均为1、10、25、50、100μmol·L^(-1),处理24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itoTracker Red探针染色观察线粒体形态和纵横轴长度比值,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ROS、ATP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ase-3)、促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和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的表达水平;电穿孔法转染Drp1的干扰序列,筛选转染效果好的siRNA序列,协同药物干预,通过荧光法、MTT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MTT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M组、Mdivi-1组、HM+Mdivi-1组、WY14643组和HM+WY14643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EC 50分别为(11.48±2.32)、(12.35±1.67)、(14.88±2.07)、(39.14±3.25)、(20.09±1.97)μmol·L^(-1),依此后续实验选择20μmol·L^(-1)浓度的HM、Mdivi-1和HM+Mdivi-1作为构建PC12细胞模型的工作浓度;显微镜和MitoTracker Red探针染色观察发现,药物组细胞密度呈不同程度减少,树枝状突起减少变圆;线粒体形态趋向圆形,纵横轴长度比值分别为细胞对照组(3.33±0.72)、HM组(2.19±0.58)、Mdivi-1组(2.45±0.44)、HM+Mdivi-1组(1.43±0.62)。JC-1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HM组线粒体模电位显著下降(P<0.01);ROS显著升高(P<0.01)、ATP水平下降(P<0.01),LDH酶活性上升(P<0.01);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M组促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均P<0.01);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M组细胞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而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Mfn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特异性干扰Drp1并协同HM干预后,各干扰组较各单独药物干预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Drp1和Mfn2表达下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M可通过ROS累积降低PC12细胞膜电位及ATP,进而激活caspase-3凋亡途径促使细胞凋亡,线粒体融合分裂可能参与HM造成PC12细胞的损伤,启动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驼蓬碱 PC12细胞 线粒体融合分裂 线粒体功能损伤 神经毒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改善高脂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增强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及功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斐 靳庆勋 +1 位作者 乔海荣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研究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IR)发生中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改变和长期耐力训练对其影响,为深入探讨IR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以及运动防治IR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通过8周高脂膳食诱导IR,再分别将正常和IR小鼠... 目的:研究高脂膳食诱导胰岛素抵抗(IR)发生中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改变和长期耐力训练对其影响,为深入探讨IR发生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以及运动防治IR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通过8周高脂膳食诱导IR,再分别将正常和IR小鼠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即正常膳食对照组(NS)、正常膳食运动组(NE)、高脂膳食对照组(HS)、高脂膳食运动组(HE),各运动组进行8周有氧运动训练。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提取骨骼肌线粒体测定呼吸功能和ATP合成酶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骨骼肌Mfn2、Opa1、Drp1、Fis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HS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NS组(P<0.01);骨骼肌线粒体态3呼吸速率、呼吸控制比和ATP酶合成活力均显著低于NS组(P<0.01);Mfn2蛋白显著低于NS组(P<0.01),Drp1和Fis1显著高于NS组(P<0.01)。(2)HE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HS组(P<0.01);骨骼肌线粒体态3呼吸速率、RCR和ATP酶合成活力均显著高于HS组(P<0.01);Mfn2、Opa1和Drp1蛋白显著高于HS组(P<0.01,P<0.05,P<0.01)。结论:高脂膳食诱导IR的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趋于分裂,呼吸功能和ATP合成能力下降,可能是高脂膳食诱导IR的机制之一。长期有氧运动训练使正常和IR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和分裂均增强,促进线粒体呼吸功能和ATP合成能力,有利于预防和改善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线粒体融合分裂 胰岛素抵抗 有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分裂与融合探讨抵挡汤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任晓霞 尚鑫 +1 位作者 陈栋 常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95-198,222-223,共6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分裂与融合探讨抵挡汤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C57小鼠并分5次隔日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造2型糖尿病心肌病小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抵挡汤低剂量组、抵挡汤中剂量组、抵挡汤高剂量组... 目的基于线粒体分裂与融合探讨抵挡汤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C57小鼠并分5次隔日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造2型糖尿病心肌病小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抵挡汤低剂量组、抵挡汤中剂量组、抵挡汤高剂量组,非高脂喂养的正常C57小鼠为空白对照组。抵挡汤组与辛伐他汀组小鼠分别给与抵挡汤与辛伐他汀灌胃,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用于对照和模型组灌胃使用,实验周期为19周。检测Mitofusin2(Mfn2)、Optic atrophy 1(Opa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Human mitochondrial fission protein1(Fis-1)蛋白分子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融合蛋白Mfn2、Opa1的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分裂蛋白Drp1和Fis-1的蛋白含量有所下降(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抵挡汤高、中、低剂量组和辛伐他丁组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Opa1的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而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Fis-1均有升高(P<0.05)。结论抵挡汤通过降低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及Opal蛋白的表达,而使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Fis-1的表达增加,从而使其线粒体的分裂功能与融合功能在高糖环境中保持着高度的动态平衡,在保持线粒体结构和维持其功能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延缓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挡汤 线粒体分裂融合 糖尿病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动力学的中药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
7
作者 赵子阳 史浩男 +4 位作者 耿杨 张磊 冯倩倩 姜艳艳 董世芬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线粒体动力学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D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NDDs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 线粒体动力学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D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NDDs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线粒体动力学的障碍。基于线粒体动力学研究NDDs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以及相关药物创新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该综述重点阐述了线粒体动力学包括线粒体转运、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基本分子过程,及其在NDDs发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并且概述了中药与天然药物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改善NDDs的最近研究进展,拟为通过线粒体动力学进行NDDs相关疾病的中药创新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转运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分裂-融合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中药 天然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DH2通过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减轻脂多糖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损伤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莎莎 吕恒 +5 位作者 王丽娅 田美惠 高洁 刘忠义 王佳慧 于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82-1888,共7页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2(ALDH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在内皮屏障中的作用。方法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LPS损伤组(LPS):1μg/mL的LPS刺激24 h;LPS+ALDH... 目的观察乙醛脱氢酶2(ALDH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在内皮屏障中的作用。方法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LPS损伤组(LPS):1μg/mL的LPS刺激24 h;LPS+ALDH2激动剂Alda-1组(LPS+Alda-1):在LPS刺激前给予20μmol/mL的Alda-1预处理1 h。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跨内皮细胞电阻和FITC-Dextran葡聚糖实验检测细胞通透性变化;试剂盒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O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LDH2、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以及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OPA1和分裂蛋白Drp1、Fis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降低、FITC-Dextran渗漏性增高,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ROS荧光表达增强,ALDH2、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和OPA1表达降低,而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Fis1表达升高(P<0.05)。应用Alda-1干预后,可显著抑制LPS所致的内皮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减低ROS荧光表达,ALDH2、ZO-1、Occludin、OPA1和Mfn2蛋白表达增高,而Drp1和Fis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ALDH2通过抑制线粒体ROS的产生,减轻LPS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融合及抑制线粒体裂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2 LPS 线粒体融合分裂 内皮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诗雨 许玉珉 +1 位作者 徐红彩 路芳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130,共10页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itochondria⁃associated membranes,MAMs)是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之间进行通讯交流及物质交换的特殊结构域,执行不同条件下细胞生命活动的多种生物学过程。MAMs功能障碍介导的Ca2+稳态失衡、内质网应激、线粒体...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itochondria⁃associated membranes,MAMs)是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之间进行通讯交流及物质交换的特殊结构域,执行不同条件下细胞生命活动的多种生物学过程。MAMs功能障碍介导的Ca2+稳态失衡、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自噬缺陷、线粒体分裂-融合平衡障碍、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关键的发病机制。本文围绕MAMs结构与功能、参与AD病理环节、药物干预靶点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MAMs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最新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A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 钙稳态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分裂-融合动力学 脂质代谢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明洋 孙争宇 +3 位作者 张丽 李雅莉 李林 张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5-390,共6页
目的研究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大脑中动脉梗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探讨CI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缺... 目的研究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大脑中动脉梗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探讨CI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缺血2 h后复灌,采用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IG低、高剂量(60、120 mg/kg)给药组,阳性对照药银杏叶片组,于复灌6 h后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损伤侧皮质部位线粒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线粒体功能相关的蛋白NIX、Beclin1、DRP1、OPA1和PGC-1α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7 d后,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较假手术组大鼠显著增高,而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mNSS评分明显降低。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皮质线粒体损伤严重,CIG给药能明显改善线粒体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显著抑制大鼠皮质组织中NIX、Beclin1、DRP1、OPA1和PGC-1α蛋白的表达,而CIG给药后均能显著改善这些蛋白的异常表达。结论 CIG通过激活线粒体自噬,促进线粒体分裂融合,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等过程,减轻线粒体损伤,进而保护神经元,发挥较好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保护 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分裂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红花苷对缺氧复氧损伤的SH-SY5Y细胞线粒体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业昊 丛伟红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6-991,共6页
目的探讨西红花苷对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H-SY5Y细胞OGD损伤同时给予药物,4 h后复氧2 h,测定线粒体膜电位、胞内钙离子浓度;免疫荧光、免... 目的探讨西红花苷对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H-SY5Y细胞OGD损伤同时给予药物,4 h后复氧2 h,测定线粒体膜电位、胞内钙离子浓度;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线粒体Drp1、Opa1、Mfn1、Mfn2含量变化。结果 SH-SY5Y细胞缺氧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西红花苷明显提高OGD损伤引起的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胞内钙离子浓度,抑制Drp1表达量,上调Opa1表达量。结论西红花苷对OGD损伤的SH-SY5Y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恢复其线粒体功能,起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分裂融合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苷 SH-SY5Y细胞 线粒体分裂融合 OGD Drp1 Op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动力学改变对APP/PS1小鼠移植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久涵 田琳 +8 位作者 张娜娜 董营 吕航 王丹 曲萌 张勇 孙连坤 于春艳 刘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学的变化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移植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C57)和APP/PS1雄性小鼠分为C57移植瘤组(n=7)和APP/PS1移植瘤组(n=7)。观察2组小鼠肿瘤出现时间并计算肿瘤体积,绘制移植瘤生长...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学的变化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移植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C57)和APP/PS1雄性小鼠分为C57移植瘤组(n=7)和APP/PS1移植瘤组(n=7)。观察2组小鼠肿瘤出现时间并计算肿瘤体积,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光学显微镜观察2组小鼠肿瘤组织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泛素化及多泛素化蛋白、LC3、PINK1及Park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57移植瘤组和APP/PS1移植瘤组小鼠皮肤下均见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内呈现黑色素颗粒。与C57移植瘤组比较,APP/PS1移植瘤组小鼠出瘤时间晚,肿瘤组织体积小(P<0.05)。小鼠肿瘤组织中Mfn2表达水平降低(P<0.05),Fis1和Drp1表达水平升高(P<0.05),泛素化及多聚泛素化蛋白、LC3-Ⅱ、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APP/PS1小鼠移植瘤模型肿瘤生长缓慢,其机制可能与PINK1/Parkin通路参与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小鼠 移植黑色素瘤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分裂融合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移动相关基因表达与线粒体动力学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慧君 姜宁 +4 位作者 赵斐 翟克敏 刘洪涛 吉力立 张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拟探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移动基因miro1、融合基因mfn2及分裂基因drp1的动态变化以及之间的相互关联。方法:以C57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观察运动中骨骼肌miro1、mfn2、drp1 mRNA表达... 目的:拟探讨急性运动中骨骼肌线粒体移动基因miro1、融合基因mfn2及分裂基因drp1的动态变化以及之间的相互关联。方法:以C57BL/6小鼠一次中等强度负荷跑台运动(0°,13m/min)为实验模型,观察运动中骨骼肌miro1、mfn2、drp1 mRNA表达变化,同时测定骨骼肌H2O2生成。结果:(1)120min急性运动过程中miro1 mRNA表达均较安静组显著增高,E60~E120组mfn2 mRNA表达较安静组显著降低;E60~E120组drp1 mRNA表达较安静组增高。(2)在运动中各时间点骨骼肌H2O2均较安静组显著增高。结论:线粒体移动基因的动态表达可能作为融合分裂基因表达变化的先导,协同应对细胞能量需求急剧变化产生快速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骨骼肌 线粒体移动 线粒体融合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与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瑶 贺兴波 +1 位作者 郑弘毅 黄才斌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1-511,共11页
线粒体活性氧增多、线粒体DNA突变和拷贝数改变、Ca^(2+)超载、凋亡异常等功能障碍与肿瘤发生、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认识到线粒体是个动态的细胞器,在生理、病理因素刺激下,经线粒体融合/分裂、线粒体自... 线粒体活性氧增多、线粒体DNA突变和拷贝数改变、Ca^(2+)超载、凋亡异常等功能障碍与肿瘤发生、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认识到线粒体是个动态的细胞器,在生理、病理因素刺激下,经线粒体融合/分裂、线粒体自噬、线粒体生物合成以及线粒体分子伴侣和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协同调控,在细胞器和分子水平达到对线粒体及其蛋白质的质量控制,限制和延缓功能受损线粒体的积累和过度增多,维持线粒体数量、形态、功能和蛋白质量的动态平衡,保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若线粒体及其蛋白的稳态调节能力下降或失衡,会导致受损线粒体的积累并引发细胞内环境的紊乱,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诱导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生物合成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分裂/融合 线粒体分子伴侣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线粒体质量控制 肿瘤发生 肿瘤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形态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门秀丽 张丽萍 +3 位作者 吴静 刘虹麟 张文健 娄晋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其形态、数量以及在细胞内的分布经常发生变化,线粒体的融合/分裂率精确地调控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和形态。目前已知的与线粒体分裂有关的分子有Drp-1、Fis1、Mff、MTP18和Rab32,参与线粒体融合的分子有Mfn1/2...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其形态、数量以及在细胞内的分布经常发生变化,线粒体的融合/分裂率精确地调控细胞内线粒体的数目和形态。目前已知的与线粒体分裂有关的分子有Drp-1、Fis1、Mff、MTP18和Rab32,参与线粒体融合的分子有Mfn1/2和Opa1。线粒体的融合/分裂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最近报道凋亡早期出现线粒体网络的断裂和线粒体嵴的重塑,而且调控线粒体形态的蛋白参与了细胞凋亡,与凋亡调控有关的蛋白也影响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因此,线粒体形态的变化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线粒体分裂过程增强可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本文将对线粒体的形态、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的调节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细胞凋亡 线粒体融合/分裂 线粒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家族对线粒体质量控制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秀玉 刘立亚 +1 位作者 吴宥熹 黄秀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33-1636,共4页
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维持细胞生存及生存状态的重要机制,通过对线粒体形态、数量与质量的多维调控,维持细胞内稳态。研究发现Bcl-2家族与线粒体多种功能的调控密切相关,并参与调控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互调节及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动态变化,... 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维持细胞生存及生存状态的重要机制,通过对线粒体形态、数量与质量的多维调控,维持细胞内稳态。研究发现Bcl-2家族与线粒体多种功能的调控密切相关,并参与调控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互调节及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动态变化,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键调控因子。该文主要综述Bcl-2家族对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其主要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家族蛋白 线粒体质量控制 线粒体自噬 细胞凋亡 线粒体分裂融合 BNIP3 PINK1-Parki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RNA结合蛋白在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笠 邓健文 +2 位作者 王鹏 刘江红 Jane Y.Wu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382,共9页
线粒体是细胞内制造能量的细胞器,它还负责各种细胞信号的整合,参与协调多种复杂的细胞功能.线粒体是动态变化的,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裂与融合,这是其功能维持和增殖遗传的关键.在过去20年中,参与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核心因子陆续被发现,它... 线粒体是细胞内制造能量的细胞器,它还负责各种细胞信号的整合,参与协调多种复杂的细胞功能.线粒体是动态变化的,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裂与融合,这是其功能维持和增殖遗传的关键.在过去20年中,参与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核心因子陆续被发现,它们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但是在形成分裂与融合复合物中的详细分子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动态变化,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平衡在细胞发育和稳态维持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动态变化失衡和功能失调,则会导致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这些研究的发现为探索线粒体生物学及与疾病的关系开拓了令人振奋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RBPs) 呼吸链复合物 线粒体融合分裂 线粒体损伤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相关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曜旗 潘尉洲 金华 《生理科学进展》 2022年第1期29-33,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慢性疼痛,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线粒体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ATP合成、氧化应激、细胞内Ca^(2+)稳态维持和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上发挥...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慢性疼痛,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线粒体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ATP合成、氧化应激、细胞内Ca^(2+)稳态维持和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线粒体数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从能量代谢、活性氧自由基产生、Ca^(2+)内稳态、线粒体分裂融合平衡和线粒体自噬等方面,阐述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以期为今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和防治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线粒体分裂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9
19
作者 施蕴渝 张亮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为了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更深入地了解,以达到诊治的目的,从线粒体基因组及线粒体基因转录,翻译的遗传与表观遗传调控;线粒体动力学,融合,分裂,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在神经突触上的输运;线粒体功能障碍-激活天然免疫系统-引起慢性炎症-导致... 为了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更深入地了解,以达到诊治的目的,从线粒体基因组及线粒体基因转录,翻译的遗传与表观遗传调控;线粒体动力学,融合,分裂,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在神经突触上的输运;线粒体功能障碍-激活天然免疫系统-引起慢性炎症-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线粒体的生理功能,及与神经退行性病理有更深入地了解,为疾病的诊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神经退行性疾病 线粒体功能异常 线粒体基因表达及表观遗传调控 线粒体融合分裂及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需求改变时线粒体的适应性代偿 被引量:2
20
作者 温含 葛新发 +1 位作者 庞洪波 张力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0-393,399,共5页
作为细胞能量供应中心的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能量,同时还参与细胞凋亡、自噬、信号转导等生物活动,故其不仅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遗传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也与机体衰老以及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病... 作为细胞能量供应中心的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能量,同时还参与细胞凋亡、自噬、信号转导等生物活动,故其不仅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遗传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也与机体衰老以及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机体会对能量产生不同的需求,为适应各种不同的能量需要,线粒体从形态变化、质量控制和数量三个方面对机体能量变化进行代偿,本文从这三方面对线粒体在能量需求不同时产生的适应性变化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融合-分裂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发生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