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评估斑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薛丹丹(综述) 万兵(综述) +1 位作者 徐敬星(综述) 李红(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的心血管事件是全球范围内主要死因之一。冠状动脉周围脂肪(PCAT)可对斑块从形成、发展到治疗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这对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评估药物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文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的心血管事件是全球范围内主要死因之一。冠状动脉周围脂肪(PCAT)可对斑块从形成、发展到治疗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这对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评估药物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文章主要对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PCAT在评估斑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心血管事件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格 杨文江 刘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70,共17页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这些显像剂通过与多巴胺神经系统不同的靶点特异性结合从而反映多巴胺合成、囊泡储存、突触释放和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过程,推动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药物滥用和成瘾以及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以氨基酸脱羧酶、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受体以及囊泡单胺转运体为靶点的^(11)C、^(18)F标记的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射性显像剂 多巴胺系统 多巴胺受体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庆娟 王小宁 +1 位作者 厉申儿 王德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分析 35例胰腺癌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征象 ,以探讨常规 CT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 3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扫描技术和 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例胰头癌表现为 :1胰头轻度不规则增大 ,有小... 目的 :分析 35例胰腺癌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征象 ,以探讨常规 CT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 35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扫描技术和 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例胰头癌表现为 :1胰头轻度不规则增大 ,有小的局部隆起 ,钩突的圆隆变形 ,分叶状形态异常。 2平扫与增强均显示为局限于胰头轮廓内的不规则低密区 ,占 77% (2 0 / 2 6 ) ;平扫等密度增强显示 ,低密区占 15 % (4 / 2 6 ) ;平扫与增强均为等密度 ,占 8% (2 / 2 6 )。 3胆、胰管扩张、体尾萎缩分别占 84% (2 2 / 2 6 )、96 %(2 5 / 2 6 )、34 .6 % (9/ 2 6 ) ,胰尾潴留囊肿 1例。 2例体尾癌、6例囊腺癌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内有坏死及囊变 ,分叶状多囊性肿块 ,囊实性肿块 ,囊内分隔及壁结节。结论 :薄层放大快速增强扫描与 CT征象的综合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早期诊断 CT 诊断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垂体下丘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7
作者 胡慧颖 潘慧 程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及PET/CT在临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垂体下丘脑作为神经内分泌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PET作为功能影像方法在垂体下丘脑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PET技术在垂体... 目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及PET/CT在临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垂体下丘脑作为神经内分泌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PET作为功能影像方法在垂体下丘脑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PET技术在垂体下丘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垂体下丘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8
作者 李延斌 金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1711-1711,共1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 (PET)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并不像CT、MRI那样显示组织的解剖形态 ,而是探查局部组织代谢的异常 ,所以非常适用于检测高代谢的组织器官 ,如脑、心脏及恶性肿瘤等。本文主要对PE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关键词 电子发射 计算机 断层扫描 放射性核素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9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的测量方法与分型标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宸佑 邓佳 +4 位作者 干洲杰 刘浏 王天璐 曹聪 屈依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59-63,共5页
在牙种植领域,拔牙后牙槽骨的形态和尺寸对种植体的存活率有较大影响。其中,牙槽骨壁的高度和厚度是进行种植时重要的参考指标,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常被用于获取牙槽骨的三维图像并进行测量,但由于牙槽骨三维结构较为复杂,形态多样... 在牙种植领域,拔牙后牙槽骨的形态和尺寸对种植体的存活率有较大影响。其中,牙槽骨壁的高度和厚度是进行种植时重要的参考指标,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常被用于获取牙槽骨的三维图像并进行测量,但由于牙槽骨三维结构较为复杂,形态多样,目前存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分型标准。上颌前牙区是进行牙种植手术的常见部位,本文主要综述了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的测量方法与分型标准的作用,为牙科种植手术术前方案设计和临床科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上前牙 种植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基于腰椎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的内脏脂肪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露平 阮祥燕 +5 位作者 鞠蕊 秦爽 王宾红 许新 杨瑜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8-513,共6页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并接受腰椎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检查的患者...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并接受腰椎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检查的患者185例,依据内脏脂肪面积分为内脏型肥胖组[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100 cm^2]和正常组,记录患者一般信息,对人体测量学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患者中,内脏型肥胖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稳态胰岛素指数均高于正常组,VAT与三者呈明显正相关。围绝经期三酰甘油浓度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组(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和B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与三酰甘油及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P<0.05),尚未发现VAT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绝经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与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尚未发现VAT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应该关注局部脂肪分布与健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 糖脂代谢 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内脏型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舒泽 王旭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6-880,共5页
随着精准外科概念的提出,如何精确平衡病灶切除、脏器保护和损伤控制这3个外科要素受到广泛重视。而术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ICT)的应用为精准外科的实现提供了便利。该文总结了ICT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颌... 随着精准外科概念的提出,如何精确平衡病灶切除、脏器保护和损伤控制这3个外科要素受到广泛重视。而术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ICT)的应用为精准外科的实现提供了便利。该文总结了ICT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颌面外科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虽然ICT仍然有很多急需改善的不足,如高辐射剂量和高价格的问题,但ICT对于提高治疗的精确性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O型臂 手术导航 辐射剂量 精准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思泽 黄琪 +4 位作者 武晓捷 王少楠 管一晖 谢芳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本综述总结了PET在CNS药物研发中的定量分析手段,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以及受体占有率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与数学公式。同时,本综述也总结了PET在CNS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后续CNS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枢神经系统 新药研发 药代动力学 受体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性金纳米棒对隐球菌的体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研究
14
作者 肖琴 陈波 +3 位作者 陈敏 周洁 温海 徐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7-761,共5页
目的:设计针对隐球菌的靶向性金纳米棒,并研究合成的靶向性金纳米棒对隐球菌体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的影响。方法:金晶生长法合成金纳米棒,CT扫描不同浓度梯度的金纳米棒;制备具有隐球菌特异靶向性的金纳米棒,与隐球菌特异性连... 目的:设计针对隐球菌的靶向性金纳米棒,并研究合成的靶向性金纳米棒对隐球菌体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的影响。方法:金晶生长法合成金纳米棒,CT扫描不同浓度梯度的金纳米棒;制备具有隐球菌特异靶向性的金纳米棒,与隐球菌特异性连接后,CT成像观察隐球菌影像学改变。结果:成功合成靶向性金纳米棒,能够与隐球菌体外特异性结合。隐球菌细胞体外CT扫描的CT值增高。结论:靶向性金纳米棒能对隐球菌进行特异性标记,提高隐球菌的X射线衰减系数,有望作为体内隐球菌感染的CT扫描造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 金纳米棒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患者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特征报告
15
作者 胡琪 钟正 +5 位作者 刘激扬 汤渝玲 周志国 刘萍 阎昱升 李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7-630,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对长沙市第一医院57例已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胸部CT总结分析,并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结合,旨在为... 目的探讨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对长沙市第一医院57例已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胸部CT总结分析,并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结合,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结果57例患者入院时有55例已出现肺部病变,以胸膜下、肺底为主的磨玻璃影、实变影为特点。入院时有症状者51例,大多症状轻微,与肺部病变严重程度不平行,表现为肺部病变重而临床症状轻。入院后3~5 d症状改善32例,症状加重9例,其中肺部病变明显进展者仅有4例存在临床症状加重,病变进展后均调整治疗方案,3~5 d后复查胸部CT,肺部病变均较前好转。结论胸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需警惕轻型病例的存在,并需与其他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相鉴别,与病毒核酸检测结合可更好地避免误诊及漏诊。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胸部CT,可更好地了解病情变化,及早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胸部CT是出院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疗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宫颈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志兴 朱芝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重要成像方法。PET/CT检测对宫颈癌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一系列变化的诊断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明确宫颈癌的分期。对指导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且有助于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宫颈癌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的护理体会
18
作者 宦欢 李毅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B期46-47,共2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通过智能化合成分析,有效降低了PET或CT的误差。PET/CT应用最为广泛而成熟的领域是恶性肿瘤的诊断,尤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胃癌 检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大动脉炎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冬梅 张慧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9-410,共2页
大动脉炎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改变,对临床诊治是极大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CT)这不仅应用于大动脉炎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治,而且对活动度、疗效等评估也有意义... 大动脉炎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改变,对临床诊治是极大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CT)这不仅应用于大动脉炎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治,而且对活动度、疗效等评估也有意义。本文旨在对PET/CT在大动脉炎诊治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大动脉炎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18-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扫描对荷人胰腺癌裸鼠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早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健 王忠敏 +2 位作者 陈克敏 刘玉 郑云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粒子组和^(125)Ⅰ粒子植入组,每组6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18)F-FDG Micro-PET/CT检查,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瘤体标本进行胸苷激酶1(TK1)检测细胞增殖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治疗前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25)Ⅰ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0.28±0.20和0.02±0.0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54±1.49和0.59±0.18)和空载粒子组(分别为3.78±1.67和0.57±0.21).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Ⅰ粒子植入组TK1阳性染色指数为37.86±1.7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4.01±1.48)和空载粒子组(62.88±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25)Ⅰ粒子植入组的凋亡指数为23.78±2.5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99±1.32)和空载粒子组(8.36±1.6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TK1阳性染色指数呈正相关,而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18)F-FDG Micro-PET/CT能有效监测胰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氟-18标记脱氧葡萄糖代谢 微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