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线性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理念——以中国长江博物馆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傅才武 李高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5,共9页
线性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不同于历史类博物馆和区域综合性博物馆,就在于必须以空间性统筹时间性,而不是以时间性统筹空间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项目,中国长江博物馆必须科学展... 线性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不同于历史类博物馆和区域综合性博物馆,就在于必须以空间性统筹时间性,而不是以时间性统筹空间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项目,中国长江博物馆必须科学展示长江文化遗产带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新时代有关长江的知识再生产和文化再创作的场域。在长江文化主体间性的视域下,中国长江博物馆的展陈应以孕育、承接、引领中华文明为主题,以地理中枢、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三大共性为内涵框架,将长江文化放置在中华文化的生成中,放置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重新阐释这一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同时,中国长江博物馆必须正确把握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通过搭建多个情景化的叙事空间和运用最新的数字技术来还原展品的生命轨迹,引导公众在与活化展品的良性互动中完成民族神圣地点的记忆共享与中华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文化 线性文化遗产 国家文化公园 博物馆 展陈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文化遗产旅游意象偏差测度与评价——基于投射意象与感知意象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书颖 崔家胜 +2 位作者 王灵恩 刘家明 龙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4,共13页
旅游意象测度与评价是推进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基础。文章以大运河(北京段)为例,基于官方宣传及游客评论的网络文本数据,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文本成分距离分析法,构建旅游意象概念模型,并量化评价沿线不同河段(旧城段及通州段)官方投... 旅游意象测度与评价是推进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基础。文章以大运河(北京段)为例,基于官方宣传及游客评论的网络文本数据,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文本成分距离分析法,构建旅游意象概念模型,并量化评价沿线不同河段(旧城段及通州段)官方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异同。研究结果认为,大运河(北京段)旅游意象由线性、景观、文化、服务和社交5个维度以及维度下属的16个范畴构建而成。同一河段的“投射-感知”意象、不同河段间的投射意象或感知意象在不同范畴和维度下都存在差距,且附属维度错位现象明显。为构建良好的旅游意象,旧城段要重点改善线性、文化和服务意象,通州段则需要关注线性和服务意象。研究结论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中华文化标识建设具有参考意义,也为线性文化遗产精准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旅游意象评价 投射意象 感知意象 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衔接与融合——以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梅关古道古田段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家龙 李红举 +7 位作者 邓婷 罗思华 胡洁 张子健 牛丞禹 王凯 姜岩 苏少青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92,共14页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历史发展的线性文化遗产。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间的内涵关联,有利于增强两者的协同关系与叠加效应。文章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内涵解析和趋势分析入手,以广东省南粤古...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历史发展的线性文化遗产。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间的内涵关联,有利于增强两者的协同关系与叠加效应。文章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内涵解析和趋势分析入手,以广东省南粤古驿道梅关古道古田段连接线为例,探析两者之间的工作关联,提出面向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结果表明:1)古驿道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密切关联,并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容相衔接;2)古驿道保护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在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权益保障、政策激励、公共参与和景观协调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国土空间价值提升;3)聚焦发展定位―规划布局―工程设计―统筹资金―服务运营维度,需不断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路径,全面推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线性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衔接 融合 南粤古驿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织补理念的赣粤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模式研究
4
作者 颜琪 李媛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3期179-184,191,共7页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赣粤古道面临古道遗产被损毁、沿线传统聚落格局破坏、聚落搬迁消亡等问题,如何协调赣粤古道沿线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成为关键。引入织补理论,遵循“织补碎片选取—织补骨架搭接—织补网络耦合”的流程,以空间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赣粤古道面临古道遗产被损毁、沿线传统聚落格局破坏、聚落搬迁消亡等问题,如何协调赣粤古道沿线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成为关键。引入织补理论,遵循“织补碎片选取—织补骨架搭接—织补网络耦合”的流程,以空间技术手段对相关地理和文本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梳理出赣粤古道线路的1条主线及6条支线,并根据赣粤古道遗产体系的遗产要素类型收集线路周边织补碎片;通过机器学习对区域内所有遗产进行识别,基于朴素贝叶斯公式的决策算法,聚类筛选出了7个主要的历史文化主题:沟通“江湖陆海”的南北商贸线路、红色文化遗产线路、客家迁徙之旅、古代宦游之路等主题线路,以此来搭建织补骨架。在此基础上提出织补策略:凸纹织—文脉显露、提花织—节点提升、平纹织—风貌协调、染色提亮—活态保护,从而织补古驿道文化遗产网络,最终达到古驿道整体性保护和活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粤古道 织补理念 沿线聚落 线性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金伟 韩宾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20-126,共7页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它着眼于线性区域,所涉遗产元素多样,兼具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利用线性文化遗产开展旅游活动是实现遗产"保护、保存和展示"目标的重要手段。准确地评价...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它着眼于线性区域,所涉遗产元素多样,兼具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利用线性文化遗产开展旅游活动是实现遗产"保护、保存和展示"目标的重要手段。准确地评价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潜力,对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供给、需求和发展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诸多方面。同时,还必须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熵技术,以减少误差、提高可信度。以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和长城为对象的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旅游 旅游发展潜力 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文化遗产重要节点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云南碧色寨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飞 邹统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8-144,共7页
跨区域、跨文化的线性文化遗产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尤其是旅游业的繁荣为线性文化遗产发展提供了机遇。线性文化遗产重要节点拥有空间转换、物资转运、文化汇集等功能,对整条线性文化遗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较为缺... 跨区域、跨文化的线性文化遗产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尤其是旅游业的繁荣为线性文化遗产发展提供了机遇。线性文化遗产重要节点拥有空间转换、物资转运、文化汇集等功能,对整条线性文化遗产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较为缺乏。近年来,云南碧色寨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整个文化聚落及其周边村镇乃至整条滇越铁路线性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复兴。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对碧色寨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得到碧色寨“博弈—合作”的旅游开发模式、“协调—联动”的旅游管理模式、“多方共享”的利益分配模式和基于“引爆点”的组合营销模式。基于碧色寨旅游发展的动态演化性,从居民利益、高层协调、营销策略三方面提出完善措施,构建更加完备的线性文化遗产重要节点旅游发展的“碧色寨模式”,以期对其他线性文化遗产重要节点起到示范作用,并促进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重要节点 旅游发展模式 滇越铁路 碧色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探索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广汉 付彬 +1 位作者 赵霞 陶诗琦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7-35,共9页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入“后世遗”时代。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为保护传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期许。基于多年来围绕大运河保护参与的系列技术服...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入“后世遗”时代。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为保护传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期许。基于多年来围绕大运河保护参与的系列技术服务工作,提出新时期以中国大运河为代表的线性文化遗产及其密切关联地区的保护传承工作思路。文章结合对国际语境的研究与对我国遗产特征的判断,认为在新时期的工作中,首先应强调价值引领,提高站位,创新拓展价值评估的范围和内容;其次应以构建宏中微观为一体的整体保护传承框架为抓手,落实全域全要素的保护传承要求;第三应强调融入城乡建设,探索通过生态共生、空间理序、产业赋能、建设提质四项策略,切实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线性文化遗产景观体系构建——以太行东麓遗产带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一 张春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1-76,共6页
京津冀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与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战略使线性文化遗产体系成为该区域文化、遗产、景观空间体系组织的最佳模式。通过对京津冀地区自然人文背景分析,在吴良镛"京津冀文化网络"基础上结合"遗产景观"&q... 京津冀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与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战略使线性文化遗产体系成为该区域文化、遗产、景观空间体系组织的最佳模式。通过对京津冀地区自然人文背景分析,在吴良镛"京津冀文化网络"基础上结合"遗产景观""线性文化遗产"等相关概念,构建出一个更加具体的线性文化遗产景观体系;并以太行东麓线性文化遗产景观体系为例,展示基于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线性文化遗产景观体系构建方法,并进一步对其发展与利用模式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线性文化遗产 空间数据挖掘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解析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肖洪未 李和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102,共4页
基于整体保护视野,将文化资源空间意义上的"点"延伸到"线"层面,尝试从城市层面提出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概念。在相关概念解析基础上,从定义、构成条件、分类方面对城市线性文化景观进行解析。通过与文化线路的概念... 基于整体保护视野,将文化资源空间意义上的"点"延伸到"线"层面,尝试从城市层面提出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概念。在相关概念解析基础上,从定义、构成条件、分类方面对城市线性文化景观进行解析。通过与文化线路的概念进行比较,进一步厘清其内涵。最后,以重庆渝中半岛山城步道线性文化景观为例,从"演进规律-生成环境-构成要素-生活需求-线性交通-城市功能"方面提出保护与建构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一般方法,以期拓展文化景观的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资源 整体保护 城市线性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线性文化遗产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评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陶犁 王立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8-114,共7页
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种大尺度的线状而非点状的文化遗产类型,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生态、文化及旅游价值。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是线性文化遗产最主要的两种形式,两者在发展历程、范围尺度、内涵主题、应用目的及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种大尺度的线状而非点状的文化遗产类型,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生态、文化及旅游价值。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是线性文化遗产最主要的两种形式,两者在发展历程、范围尺度、内涵主题、应用目的及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国外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较国内开展得早,相关研究也较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文化线路 遗产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结构演化研究——兼述旅游于其中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3-140,共8页
线性文化遗产是跨越时空的遗产巨系统,它是容纳多种遗产类型的大型文化聚落,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基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路这两条重要线性遗产的文化符号提出的。近年“古道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它进一步强化了遗产、... 线性文化遗产是跨越时空的遗产巨系统,它是容纳多种遗产类型的大型文化聚落,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基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路这两条重要线性遗产的文化符号提出的。近年“古道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它进一步强化了遗产、旅游和空间三者间的关系。从空间视角出发,探究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将有助于把握其发展轨迹和功能演进,并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主要研究结论有:1)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结构要素包括节点、廊道和辐射域面,三者以“点-轴”、“点-辐”和“轴-辐”交互影响的空间组织形式存在;2)建立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结构演化模型,通过6个发展阶段和3条发展路径来解释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3)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极化-涓滴理论等空间理论可用于解释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理论解读过程正是线性文化遗产新兴课题的发现过程,期待更高水平学者介入此领域研究,从而助推其发展;4)晚近旅游发展成为推动线性文化遗产复兴的重要因素,很多线性文化遗产正因旅游而被保护和挖掘,旅游对其未来演化之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空间结构 演化模式 旅游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以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国段为例 被引量:61
12
作者 任唤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60-1568,共9页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类特殊的旅游资源。基于其特殊性,以其各遗产点的价值评价作为整个遗产的价值评价;借助层次分析法、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通过设定评分标准与评价等级,构建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模型;实证分析认...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类特殊的旅游资源。基于其特殊性,以其各遗产点的价值评价作为整个遗产的价值评价;借助层次分析法、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通过设定评分标准与评价等级,构建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模型;实证分析认为提出的方法与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价资源价值,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国段各遗产点价值均在优良等级及以上,其中27.3%为五级(特品级)资源,59.1%为四级资源,13.6%为三级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领先开发或重点开发、分区开发及加强遗产点历史文化挖掘与宣传普及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 价值评价 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特征的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策略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任唤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1,共7页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有关其旅游开发的形象策略少有专门研究。该文以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等线性文化遗产为例,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比较分析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不同于一...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有关其旅游开发的形象策略少有专门研究。该文以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等线性文化遗产为例,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比较分析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空间跨距大,呈点-轴式空间结构;文化景观变化多样,环境变迁复杂;整体体量大,游览所需时间长。并分析因此而产生的旅游形象问题:认知形象弱化,形象审美疲劳,存在内部形象竞争及形象的区际利益博弈。针对基于地理特征的形象问题,提出应采取增进文化认同、构建景观综合体与多层级形象体系、建立利益平衡机制等形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 地理特征 景观综合体 形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文化遗产居民的感知价值与期望价值——以滇越铁路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飞 马继刚 刘祥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103,共11页
通过提取问卷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描述统计频率、因子分析、数据比较等方法,对滇越铁路沿线碧色寨、芷村、人字桥等6个重要站点的居民进行了文化遗产感知价值与期望价值的调查。结果发现,沿线居民对滇越铁路的地方认同感主要体现在功... 通过提取问卷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描述统计频率、因子分析、数据比较等方法,对滇越铁路沿线碧色寨、芷村、人字桥等6个重要站点的居民进行了文化遗产感知价值与期望价值的调查。结果发现,沿线居民对滇越铁路的地方认同感主要体现在功能转向、价值再现和旅游发展方面,沿线居民的感知价值与期望价值具有同一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分异性。滇越铁路承载着当地居民强烈的地方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铁路沿线居民对滇越铁路文化遗产价值给予了一致性肯定,并对其未来功能转向、价值再现和旅游发展抱有乐观和支持的态度。受访者普遍认为,滇越铁路的整体利用不等于全线开发,应当重点打造资源条件和旅游基础较好的区段,主题要统一于整条铁路的文化和样貌,可联合越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适时开通国际旅游观光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滇越铁路 地方认同 感知价值 期望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居民和游客双重视角的线性文化遗产感知研究——以滇越铁路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飞 张雅欣 马继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0,132,共9页
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到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再到国家文化公园的提出,线性文化遗产价值逐渐被挖掘与重构,其所蕴含的巨大文化力量获得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滇越铁路是我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通过滇越铁路沿... 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到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再到国家文化公园的提出,线性文化遗产价值逐渐被挖掘与重构,其所蕴含的巨大文化力量获得全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滇越铁路是我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通过滇越铁路沿线地区考察,对所收集的有效问卷运用主因子分析、均值比较分析和多重响应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居民和游客对旅游产业要素、旅游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认知和旅游线路组织4个主因子的感知异同,分析差异或协同原因,对比遗产地主客双方在发展策略方面所持态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滇越铁路遗产旅游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社区参与 居民态度 游客感知 滇越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构建——以明长城大同段为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冯潇 陈思淇 《风景园林》 2019年第11期31-37,共7页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成为共识。以明长城大同段为研究案例,综合现有文化遗产分类方法进行遗产要素分类与识别,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和不同遗产价值评价体系进行资源评价与分析,并总结多级别遗产点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基于&q...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成为共识。以明长城大同段为研究案例,综合现有文化遗产分类方法进行遗产要素分类与识别,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和不同遗产价值评价体系进行资源评价与分析,并总结多级别遗产点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基于"核心保护与多级别缓冲"保护格局,结合实际问题和相关法规文件从宏观层面提出横向层级式、纵向组团式的空间格局,最后针对不同层次的遗产区域组合,制定实操性较强的保护策略。借此为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格局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经验,以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文化线路 遗产廊道 遗产保护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性保护与利用视域下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构建 被引量:18
17
作者 肖洪未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5期68-71,共4页
在发展中国家,许多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资源正遭受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导致其文化遗产资源不断减少与历史文脉的中断。为保持历史性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完整性,进一步延续历史文脉,引入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概念,从"事件"、... 在发展中国家,许多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资源正遭受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导致其文化遗产资源不断减少与历史文脉的中断。为保持历史性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完整性,进一步延续历史文脉,引入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概念,从"事件"、"功能"、"空间"方面提出关联性保护与利用的一般方法,最后提出构建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一般步骤,能有效整合文化遗产资源,并发挥其最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性 文化遗产 城市线性文化景观 历史文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法视野下的跨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6,共5页
对于跨国"线性文化遗产"资源,除了专业性保护外,如何在国际法框架内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性保护同样至关重要。在立法方面,基于跨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规范所具有协同性、系统性以及利益均衡性等特征,保护规范的设立... 对于跨国"线性文化遗产"资源,除了专业性保护外,如何在国际法框架内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性保护同样至关重要。在立法方面,基于跨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规范所具有协同性、系统性以及利益均衡性等特征,保护规范的设立首先应当确立"起源国主导""地区合作""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通过建立独立的权利主体,明确责权分配制度以及国家责任的承担等方式使相关国能够在统一的法律框架内开展保护工作,同时以此为契机,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线性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国际合作 多边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与旅游利用: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书颖 龙飞 +1 位作者 刘家明 余文婷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共14页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文献进行分析,明确了萌芽期(1991—2005年)和发展期(2005—2021年)两个研究阶段,并根据知识图谱提取的关键词,从管理保护和旅游利用两...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线性文化遗产文献进行分析,明确了萌芽期(1991—2005年)和发展期(2005—2021年)两个研究阶段,并根据知识图谱提取的关键词,从管理保护和旅游利用两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结果表明,管理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功能演变、景观设计与规划、空间结构与管理和遗产保护,旅游利用方面的研究则关注旅游类型与产品开发、旅游价值评估、旅游利益相关者、影响及作用。据此,本文分别对线性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和旅游利用提出实践指导意见,并强调在未来研究中,仍需完善理论体系构建、拓展尺度范围、重视遗产保护和强化耦合关系,以促使研究体系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管理保护 遗产利用 遗产活化 旅游利用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大型线性文化遗产阐释框架——以长城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觅 邬东璠 吴晶巍 《风景园林》 2023年第2期82-88,共7页
【目的】作为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依托资源,长城等大型线性文化遗产需要实现整体统筹、提高文化传承力和旅游吸引力的阐释目标。【方法】通过案例研究法解析英国哈德良长城阐释框架的规划过程,提出构建遗产地阐释体系的工作方法。【结果... 【目的】作为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依托资源,长城等大型线性文化遗产需要实现整体统筹、提高文化传承力和旅游吸引力的阐释目标。【方法】通过案例研究法解析英国哈德良长城阐释框架的规划过程,提出构建遗产地阐释体系的工作方法。【结果】总结了构建阐释框架的总体流程,包括前期调研、拟写草案、测试修改、发布实施、评估优化5个步骤,详述其内容与做法,辅以案例实践策略说明。【结论】从构建阐释体系、提升阐释实践、转变从业者观念3个方面讨论了对中国长城遗产地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大型线性文化遗产 阐释框架 长城 哈德良长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