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场拉曼光谱在纳米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阳 吴晓斌 +1 位作者 王佳 郁鉴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53-1259,共7页
近场拉曼光谱是近场光学领域中的新型技术,因其可对纳米结构进行光谱表征而备受科学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光学的角度简述了将近场光学与拉曼光谱相结合成为近场拉曼光谱的原理,介绍了近场拉曼光谱技术的优势,详细阐述了近场拉曼光谱在... 近场拉曼光谱是近场光学领域中的新型技术,因其可对纳米结构进行光谱表征而备受科学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光学的角度简述了将近场光学与拉曼光谱相结合成为近场拉曼光谱的原理,介绍了近场拉曼光谱技术的优势,详细阐述了近场拉曼光谱在单壁碳纳米管、生物样品、热电晶体、染料分子等纳米结构表征中的应用,展现了近场拉曼光谱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光学 近场拉曼光谱 纳米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作为疫苗佐剂的云芝多糖磷酸钙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志磊 潘玉涛 +2 位作者 黄新河 刘新荣 晏为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57-1362,共6页
我们设想通过磷酸钙药物载体与多糖的结合制备新型的疫苗佐剂,以提高疫苗传递效率,增强免疫应答。首先对云芝粗多糖进行提纯处理,随后利用高碘酸钠(Na IO4)氧化云芝多糖(PSK)得到多醛基产物,再以帕米膦酸二钠(PA)修饰,得到PSK-PA,利用... 我们设想通过磷酸钙药物载体与多糖的结合制备新型的疫苗佐剂,以提高疫苗传递效率,增强免疫应答。首先对云芝粗多糖进行提纯处理,随后利用高碘酸钠(Na IO4)氧化云芝多糖(PSK)得到多醛基产物,再以帕米膦酸二钠(PA)修饰,得到PSK-PA,利用红外光谱法对其产物进行鉴定。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功能化磷酸钙(PSK-CAP)纳米粒,利用动态光散射(DLS)粒度仪对纳米粒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最优结果,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最优条件下纳米粒的形貌。随后利用载有鸡卵清蛋白(OVA)为模型抗原的纳米粒(PSKCAP-OVA)验证对细胞活性影响,同时观察RAW264.7细胞对其吞噬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表征发现,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00 nm左右,且分散性良好,PSK-CAP-OVA纳米粒毒性较小,并且RAW264.7细胞更倾向于吞噬装载OVA的纳米粒,可以提高胞内OVA的浓度。总之,PSK-CAP纳米粒可为后续研究佐剂类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多糖 磷酸钙纳米 免疫佐剂 OVA 纳米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5
3
作者 刘合 金旭 丁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4-1021,共8页
结合油气勘探开发的实际需求,阐述纳米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探讨并展望未来纳米技术的应用关键与发展方向。纳米表征技术在分析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矿物组成、微观孔隙结构、岩石物理性质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合油气勘探开发的实际需求,阐述纳米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探讨并展望未来纳米技术的应用关键与发展方向。纳米表征技术在分析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矿物组成、微观孔隙结构、岩石物理性质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储集层纳米传感器仍处于实验室攻关阶段、油藏纳米机器人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微纳米多孔介质中油气运移数值模拟技术将成为探究页岩油气及致密油气运聚机理、分布模式及资源评价的重要手段;纳米材料具有尺寸与表面效应、润湿特性、抑制微粒运移特性、剪切增稠特性、纳米光催化特性、纳滤特性及纳米防腐耐磨特性,在提高采收率、水处理、工程防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纳米技术现实的发展方向在于纳米表征与数值模拟、纳米传感、纳米材料3个方面,低品位油气资源原位改质和纳米光合作用合成油气是两个潜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纳米表征 纳米传感 纳米多孔介质数值模拟 纳米材料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电沉积Ni-SiC纳米镀层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娄燕敏 孙健 夏法锋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2,共5页
为提高Ni-SiC纳米镀层的耐腐蚀性能,采用射流电沉积方法,在Q235钢基体表面制备Ni-SiC纳米镀层。利用FLUENT软件仿真不同喷嘴直径对喷射镀液的速度和动能参数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喷嘴直... 为提高Ni-SiC纳米镀层的耐腐蚀性能,采用射流电沉积方法,在Q235钢基体表面制备Ni-SiC纳米镀层。利用FLUENT软件仿真不同喷嘴直径对喷射镀液的速度和动能参数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喷嘴直径下喷射电沉积制备Ni-SiC纳米镀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当喷嘴直径为8 mm时,喷射电沉积过程镀液的射流速度和动能较其他喷嘴直径下的大,最大射流速度和动能分别为113 m/s和543 J。此参数下制备的Ni-SiC纳米镀层具有致密、均匀的表面结构,大量SiC纳米颗粒嵌入Ni-SiC纳米镀层,Ni和SiC的平均粒径分别为342 nm和73 nm。结果表明:喷嘴直径对Ni-SiC纳米镀层的腐蚀性能影响较大;当喷嘴直径为8 mm时,Ni-SiC纳米镀层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适宜的喷嘴直径,可提高镀液喷射速率和动能,从而提高Ni-SiC纳米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得到的Ni-SiC纳米镀层与其他镀层相比组织结构更致密、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电沉积 Ni-SiC纳米镀层 喷嘴直径 纳米镀层表征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沉积参数对Ni-TiN纳米镀层耐蚀性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夏法锋 赵旭东 +3 位作者 马春阳 周云光 于航 张红哲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共4页
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Ni-TiN纳米镀层,用中性盐雾试验法腐蚀纳米镀层,后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Ni-TiN纳米镀层的耐腐蚀性能,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脉冲电沉积制得镀层显微组织结构进行测试分析,以此确定Ni-TiN纳米镀层制备过程... 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Ni-TiN纳米镀层,用中性盐雾试验法腐蚀纳米镀层,后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Ni-TiN纳米镀层的耐腐蚀性能,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脉冲电沉积制得镀层显微组织结构进行测试分析,以此确定Ni-TiN纳米镀层制备过程中脉冲电沉积参数对该镀层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电沉积电流密度增大,占空比增加,镀层中TiN粒子复合量先增大后减小,极化曲线中自腐蚀电位逐渐偏向正电位而后逐渐远离。在沉积电流密度为2.5 A/cm^2、占空比为50%时获得的纳米镀层在腐蚀试验通过SEM进行观察,此工艺参数下制备的镀层微观形貌表现更佳,耐腐蚀性最优。说明适宜的脉冲电沉积参数可显著提高Ni-TiN纳米镀层中TiN粒子的复合量和镀层的耐腐蚀性。经EDS分析证实,Ni-TiN纳米镀层的耐腐蚀性与镀层中TiN粒子复合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工艺参数 Ni-TiN纳米镀层 耐腐蚀性 纳米镀层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SEM双束系统在微纳加工与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开武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728-734,751,共8页
简要回顾了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双束系统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应用。围绕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扫描离子显微镜、纳米材料的二维与三维表征等材料表征,以及离子束直接刻蚀加工如光子晶体阵列器件原型加工、材料沉积... 简要回顾了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双束系统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应用。围绕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扫描离子显微镜、纳米材料的二维与三维表征等材料表征,以及离子束直接刻蚀加工如光子晶体阵列器件原型加工、材料沉积加工如用于电学性能测试的四电极制作、指定点加工如原子力显微镜针尖修饰、三维加工、电子束曝光及其与聚焦离子束联合加工等纳米结构加工两方面,以些具体实例分类进行了介绍。针对限制其应用的些不利因素,如加工效率低、面积小、精度不足、加工损伤等问题,些新技术如新型离子源Plasma、He+/Ne+离子等与现有Ga+聚焦离子束系统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离子束 双束系统 纳米材料表征 纳米结构加工 电子束曝光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薄膜的电化学沉积和表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志钢 唐一文 +2 位作者 张丽莎 陈正华 贾志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2-615,共4页
以透明导电玻璃(TCO)为衬底,用硝酸锌水溶液作为电解液,研究了阴极还原沉积ZnO薄膜的反应机理和电化学行为.通过改变工艺条件来控制ZnO的生长速率,得到了粒径为10 ̄15nm的纳米ZnO薄膜.XRD分析显示纳米ZnO薄膜纯度高,呈纤锌矿结构.光学... 以透明导电玻璃(TCO)为衬底,用硝酸锌水溶液作为电解液,研究了阴极还原沉积ZnO薄膜的反应机理和电化学行为.通过改变工艺条件来控制ZnO的生长速率,得到了粒径为10 ̄15nm的纳米ZnO薄膜.XRD分析显示纳米ZnO薄膜纯度高,呈纤锌矿结构.光学测试结果表明,在可见光区其透光度高达90%,禁带宽度为3.37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薄膜 阴极电沉积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振轻敲模式原子力显微镜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闫孝姮 孔繁会 +1 位作者 邵永健 李鹏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77,共8页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在微纳尺度观测以及操纵样品的重要工具。与传统的接触模式和轻敲模式AFM相比,非共振轻敲模式AFM因为其控制力精度高并可同步获取多种机械特性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基于背景相减和同步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搭建...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在微纳尺度观测以及操纵样品的重要工具。与传统的接触模式和轻敲模式AFM相比,非共振轻敲模式AFM因为其控制力精度高并可同步获取多种机械特性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基于背景相减和同步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搭建了一套自制的非共振轻敲模式AFM,并对位置检测电路建立了通用噪声仿真模型,优化了位置检测电路噪声,从而优化了最小可控力的精度,使其最小可控力小于50 pN。接着通过对标准硅材料栅格进行形貌表征验证了系统的成像性能,以及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粘附力、形变等多种力学性质表征,验证了系统及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非共振轻敲 纳米表征 背景相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与动态
9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6+40+54+58+64+74+78+82+90+105+108+115+121+123-124,127-128,共18页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研发中心 纳米科学 数控机床 底特律 美国 汽车零部件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蜗杆砂轮磨齿机 企业财务资源 亚洲 纳米表征 重型汽车 纳米器件 轿车 客车 海克斯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amic acid)-stabilized silver nanoparticles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俊 方悦诚 +1 位作者 贺国文 李衡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475-1481,共7页
Stable and monodispersed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produced through a mild,convenient,one-pot method based on the reduction of silver nitrat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amic acid) (PAA) as a stabilizer.The surface plasma... Stable and monodispersed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produced through a mild,convenient,one-pot method based on the reduction of silver nitrat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amic acid) (PAA) as a stabilizer.The surface plasma band transition was monitored along with time in the reaction mixture for three sets of experiments by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Analysis of the data with the Avrami equation yielded n exponent with values between 0.5 and 1.5,demonstrating three-dimensional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and diffusion-controlled growth,accompanied by soft impingement effect.XRD and TEM analyses show a softly agglomerated polycrystalline state and a nearly spherical morphology (<50 nm) of nanoparticles.The FT-IR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AA molecular structure could be hardly influenced by the formation of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nanoparticles poly(amic acid)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terbium-doped nano-hydroxyapatite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11
作者 赵颜忠 杨敏 +2 位作者 张海斌 朱军 周科朝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548-1555,共8页
The control synthesis of nanoparticles wa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material ideal design. Nano-hydroxyapatite(HAP) was 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calcium nitrate and diammonium hydrogen phosphate as ... The control synthesis of nanoparticles wa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material ideal design. Nano-hydroxyapatite(HAP) was 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calcium nitrate and diammonium hydrogen phosphate as raw material, to study its characteristics for morphology modification by arginine-functionalization and doping with rare earth such as Tb^(3+). The crystallization, grain size and dispersibility of the sample HAP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Zeta potential of arginine-functionalized HAP is changed, and the growth rate of HAP is inhibited to a certain extent during the synthesis. The structure of HAP/Arg is not affected during the synthesis by a small amount of rare earth ions doped such as Tb^(3+), and has a single phase of HAP with good dispersibility. The synthesized HAP is also of nano-sized level. Nano-hydroxyapatite argininefunctionalized and doped with rare earth such as Tb^(3+), is suit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gene delivery as a gene carr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xyapatite hydrothermal nanometer sized arginine doping adding nitrate powders adsorb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