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纳米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文君 吴梦婷 +3 位作者 张国锋 李想 陈泳霖 杨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1-377,共7页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自由基、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等诸多药理活性。但因其水溶性差和见光易分解的性质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应用。纳米传递系统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靶向...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自由基、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等诸多药理活性。但因其水溶性差和见光易分解的性质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应用。纳米传递系统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及缓释性等诸多优点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传递系统。基于近年来白藜芦醇纳米传递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对白藜芦醇的主要药理作用、药动学性质及其纳米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藜芦醇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纳米传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淀粉/质粒DNA纳米传递系统的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玺 邹芹 +2 位作者 杜云翔 李琳 陈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7-142,共6页
利用阳离子淀粉制备了阳离子淀粉/质粒DNA纳米传递系统,通过凝胶电泳、激光粒度分析和原子力显微技术研究了不同取代度和N/P(氮/磷)摩尔比对传递系统复合性能和形貌特征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DNase I内切酶消化液、模拟体液和溶菌酶溶液... 利用阳离子淀粉制备了阳离子淀粉/质粒DNA纳米传递系统,通过凝胶电泳、激光粒度分析和原子力显微技术研究了不同取代度和N/P(氮/磷)摩尔比对传递系统复合性能和形貌特征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DNase I内切酶消化液、模拟体液和溶菌酶溶液等不同模拟体内环境对阳离子淀粉/质粒DNA传递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考察了阳离子淀粉与质粒DNA复合性能随细胞内涵体pH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较高N/P比和阳离子取代度下的阳离子淀粉/质粒DNA传递系统复合性更好,抗DNase I和抗溶菌酶能力更强,且质粒DNA传递系统能够抵御pH=1.2的酸性环境,而在pH=4.0和pH=7.4的环境下N/P摩尔比>5时,能保护质粒DNA使其不被酸性环境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淀粉 质粒DNA 纳米传递系统 N/P摩尔比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多糖纳米传递系统降低药物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瑞瑞 余璇 +1 位作者 王萌 任晓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211-217,共7页
天然多糖因其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低毒性等特点以及亲水性、荷正电、易修饰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纳米传递系统良好的载体而广为使用。近年来,其具有的多种生物学功能也逐渐受到重视。该文系统整理了天然多糖纳米传递系统在... 天然多糖因其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低毒性等特点以及亲水性、荷正电、易修饰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纳米传递系统良好的载体而广为使用。近年来,其具有的多种生物学功能也逐渐受到重视。该文系统整理了天然多糖纳米传递系统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相关文献,从纳米传递系统的优势与天然多糖自身属性这两个方面来论述天然多糖纳米传递系统在递送药物过程中所发挥的相关解毒作用。阐明了以天然多糖为载体参与合成的纳米系统是递送较大毒副性药物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多糖 载体材料 纳米传递系统 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伪装介孔聚多巴胺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任丹丹 吴梦 +1 位作者 肖天钰 朱利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30-1435,1493,共7页
以三甲基苯为模板剂,采用一锅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MPDA)。通过静电吸附负载盐酸阿霉素(DOX),通过血小板膜(PLTM)仿生伪装得到PLTM-DOX@MPDA纳米粒子。采用TEM、纳米粒度分析仪、BET和UV-Vis对纳米粒子的性质、形貌... 以三甲基苯为模板剂,采用一锅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MPDA)。通过静电吸附负载盐酸阿霉素(DOX),通过血小板膜(PLTM)仿生伪装得到PLTM-DOX@MPDA纳米粒子。采用TEM、纳米粒度分析仪、BET和UV-Vis对纳米粒子的性质、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PDA表面具有清晰的介孔结构,经PLTM包裹后的PLTM-DOX@MPDA平均粒径约为184 nm。MPDA孔径主要分布于45 nm左右,孔容为0.6232 cm^(3)/g,比表面积高达61.181 m^(2)/g,该介孔结构支持MPDA作为高效的药物传递系统。体外释药、体外细胞摄取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PLTM-DOX@MPDA具有pH响应性控制药物释放,可以实现药物缓释,可以避免巨噬细胞吞噬并且主动靶向癌细胞,可显著提高DOX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结构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 聚多巴胺 药物释放 血小板膜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因传递系统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杜云翔 李琳 +2 位作者 黄帆 陈玲 李晓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8-111,115,共5页
利用壳聚糖制备了不同N/P(氮/磷)物质的量比的壳聚糖/基因传递系统。通过凝胶电泳、激光粒度分析和原子力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壳聚糖分子量、N/P物质的量比对传递系统结合性能、平均粒径、Zeta-电位和颗粒形貌的影响;通过体外模拟考察了... 利用壳聚糖制备了不同N/P(氮/磷)物质的量比的壳聚糖/基因传递系统。通过凝胶电泳、激光粒度分析和原子力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壳聚糖分子量、N/P物质的量比对传递系统结合性能、平均粒径、Zeta-电位和颗粒形貌的影响;通过体外模拟考察了传递系统的抗消化的能力和控释行为。结果显示,壳聚糖分子量越大、N/P物质的量比越大,对基因的保护能力越强,形成的传递系统在模拟环境中越稳定,抗DNaseⅠ和溶菌酶消化的能力越强。pH值的降低使壳聚糖显示出"质子海绵"效应,pH值增大使传递系统结构松散,导致基因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基因载体 基因纳米传递系统 体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包载白藜芦醇纳米体系的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君 李想 +3 位作者 张国锋 王晴 吕春艳 刘杨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23-2331,共9页
本实验旨在构建一种介孔二氧化硅包载白藜芦醇的纳米体系,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差热-热重分析等对包载白藜芦醇前后的纳米体系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光、热稳定特性和体外不同pH值缓冲液中... 本实验旨在构建一种介孔二氧化硅包载白藜芦醇的纳米体系,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差热-热重分析等对包载白藜芦醇前后的纳米体系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光、热稳定特性和体外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包载白藜芦醇纳米体系,其骨架呈交联网络结构,孔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10.16 nm、245.73 m^(2)/g和0.79 cm^(3)/g,负载量可达39.44%,且负载后其骨架结构未破坏,并有效提高了白藜芦醇的光、热稳定性。同时,经过纳米体系负载后的白藜芦醇2 h内释放速率在两种不同pH值缓冲液中均可达80%以上。介孔二氧化硅包载白藜芦醇纳米体系性能较好,为白藜芦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介孔二氧化硅 纳米传递系统 载药量 释放速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叶玉函 张红梅 +1 位作者 陈霞 朱利民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69,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纳米片,将改性聚乙二醇(H_(2)N-PEG-NH_(2))修饰在LDH表面,并进一步修饰靶向肽B3int,最后负载抗癌药物阿霉素(DOX)和光热剂吲哚菁绿(ICG),构建了一种新的DOX-ICG@LDH-PEG-B3... 采用水热法制备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纳米片,将改性聚乙二醇(H_(2)N-PEG-NH_(2))修饰在LDH表面,并进一步修饰靶向肽B3int,最后负载抗癌药物阿霉素(DOX)和光热剂吲哚菁绿(ICG),构建了一种新的DOX-ICG@LDH-PEG-B3int载药系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热重分析仪等仪器对材料的形貌和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OX-ICG@LDH-PEG-B3int具有良好的形态分布,平均直径为77.68 nm。体外释药、体外细胞摄取、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DOX-ICG@LDH-PEG-B3int具有pH和近红外(NIR)双重刺激响应药物释放的性能,可以主动靶向肿瘤细胞,并可以显著提高DOX对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ICG的光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 刺激响应性药物释放 B3i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