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顾元松 陈莉 陈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介绍了纳米SiO2的分散方法和原理,讨论了使用纳米SiO2改性聚合物的方法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机械强度 热稳定性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娜 邵亚薇 +1 位作者 张静 李洪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4-627,共4页
采用原位复合法,以纳米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iO2后形成的纳米粒子SiO2/PMMA为增强组分(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添加量对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 采用原位复合法,以纳米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iO2后形成的纳米粒子SiO2/PMMA为增强组分(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添加量对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纳米SiO2/PMMA为填料时,PMMA与纳米SiO2的强相互作用(化学键)能提高纳米SiO2/PMMA与聚丙烯基体的界面相容性,使纳米SiO2/PMMA均匀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当聚丙烯与填料的质量比为100:1时,与纯聚丙烯相比,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提高了27.0%,弹性模量最高提高了35.8%。加入纳米SiO2/PMMA,使聚丙烯的球晶尺寸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 原位复合 纳米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PA12/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崇珍 付鹏 +3 位作者 徐改稳 刘民英 赵清香 崔喆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5-38,共4页
以经过表面胺基改性后的纳米SiO2为核心,通过重复迈克尔加成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在其表面接上树枝型结构,合成了SiO2锚合聚酰胺–胺型(PAMAM)树枝状大分子。然后将不同代数的树枝化SiO2加入到十二内酰胺开环聚合反应中,以原位聚合的方法制... 以经过表面胺基改性后的纳米SiO2为核心,通过重复迈克尔加成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在其表面接上树枝型结构,合成了SiO2锚合聚酰胺–胺型(PAMAM)树枝状大分子。然后将不同代数的树枝化SiO2加入到十二内酰胺开环聚合反应中,以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的PA12/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SiO2接枝率、加入量等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结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表面树枝状大分子的接枝率随着代数的增加而提高,但实际接枝率低于理论值。PA12/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较PA12的高,拉伸强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PA12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6/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界面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琳琳 刘文涛 +2 位作者 何素芹 朱诚身 吕晓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9-52,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胺6/纳米二氧化硅(PA6/nano-SiO_2)复合材料,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纳米 SiO_2粒子和 PA6的界面黏结性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经验公式和力学性能数据计算得知 PA6/改性 SiO_2...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胺6/纳米二氧化硅(PA6/nano-SiO_2)复合材料,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纳米 SiO_2粒子和 PA6的界面黏结性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经验公式和力学性能数据计算得知 PA6/改性 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参数 B 值都比 PA6/未改性 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大;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在 PA6中加入纳米 SiO_2,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改性 SiO_2与 PA6之间形成了较好的界面结合;分散于 PA6中的纳米 SiO_2粒子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改性后的 SiO_2和 PA6之间形成柔性界面层有利于 PA6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分子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立柱 马红杰 +2 位作者 朱兴松 金镇镐 樊渝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3-65,69,共4页
以丙交酯和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讨论了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纳米二氧化硅的用量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条件为... 以丙交酯和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讨论了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纳米二氧化硅的用量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条件为:采用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和二氧化硅用量分别为丙交酯用量的0.25%(质量分数,下同)和5%,在140℃油浴中,氮气保护下反应72 h,可得到重均分子量为1.5091×105的聚乳酸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隔声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广周 侯东 +4 位作者 王广克 聂京凯 王磊磊 李媛 陈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95-298,共4页
隔声材料是治理噪声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双螺杆挤出法制备聚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因子和隔声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纳米填料二氧化硅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提高,损耗因子峰值... 隔声材料是治理噪声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双螺杆挤出法制备聚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因子和隔声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纳米填料二氧化硅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提高,损耗因子峰值逐渐降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阻尼温域均向高温方向移动,阻尼温域变宽;5 mm聚碳酸酯基体材料的计权隔声量为24.4 dB,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填料后复合材料隔声性能有明显改善,在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为3 phr时,复合材料隔声性能达到最大,计权隔声量达到为27.5 dB;填料粒径对于复合材料隔声性能影响不大,随着纳米填料粒径增加,复合材料隔声性能有轻微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声材料 聚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隔声性能 平均隔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庞久寅 储富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3,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常规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溶胶-凝胶反应等方法;复合材料制备中无机粒子表面的修饰,着重对目前最常用的硅烷偶... 综述了国内外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常规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溶胶-凝胶反应等方法;复合材料制备中无机粒子表面的修饰,着重对目前最常用的硅烷偶联剂和偶氮类化合物两种修饰方法进行了介绍;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在光学、涂料、胶粘剂等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复合材料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修饰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撑碳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2
8
作者 谢东 王新 +1 位作者 吴力立 张超灿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29,共6页
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包括KH-570、WD-923、WD-924、WD-932、WD-30、WD-51)以及官能小分子(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对硅酸钠水解法制备的纳米Si O2在聚丙撑碳酸酯(PPC)中分散性的影响。发... 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包括KH-570、WD-923、WD-924、WD-932、WD-30、WD-51)以及官能小分子(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对硅酸钠水解法制备的纳米Si O2在聚丙撑碳酸酯(PPC)中分散性的影响。发现利用KH-570改性以及丙烯酸原位接枝聚合的方法可以制备PPC/nano-SiO_2复合材料,纳米SiO_2在PPC中分散良好,所得膜的透光率为65%。FTIR、SEM、DSC、TG及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_2与PPC基体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SiO_2以纳米粒子形式均匀分散在PPC基体中,使PPC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撑碳酸酯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祎程 姚军燕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4,共4页
从制备方法、相容性和增强增韧机理3个方面综述了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溶胶-凝胶法和超声波法;增强增韧机理包括裂缝与银纹相互转化机理、物理化学作用机理、微裂纹化机理... 从制备方法、相容性和增强增韧机理3个方面综述了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溶胶-凝胶法和超声波法;增强增韧机理包括裂缝与银纹相互转化机理、物理化学作用机理、微裂纹化机理和临界基体层厚度机理。指出了可以通过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以降低其表面势能、调节疏水性、增加与基体之间的润湿性和结合力来改善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制备 相容性 增强 增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利军 符新 +1 位作者 李光 董经纬 《热带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64-67,79,共5页
介绍了纳米SiO2的性质,阐述了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纳米SiO2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SIO2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涛 周琦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6,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nano-SiO2用量和第3组分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SiO2用量为4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对PP,PP/nano-SiO2,PP/nano-...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nano-SiO2用量和第3组分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SiO2用量为4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对PP,PP/nano-SiO2,PP/nano-SiO2/PP-g-MAH复合材料进行DSC热分析和SEM照片观察发现,nano-SiO2对PP基体有异相成核作用,PP-g-MAH可以提高nano-SiO2在PP基体中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清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1,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复合材料,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PP/nano-SiO_2复合材料的凝聚态结构,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nano-SiO_2粒子在PP中的相容性和分散性。结果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复合材料,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PP/nano-SiO_2复合材料的凝聚态结构,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nano-SiO_2粒子在PP中的相容性和分散性。结果表明,分散于PP中的nano-SiO_2粒子影响了PP的凝聚态结构,球晶尺寸变小,球晶边界模糊,PP的结晶和熔融温度分别增加了6.5%和2.6%;PP/nano-SiO_2复合材料在硅烷偶联剂(KH-560)与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协同作用下,nano-SiO_2粒子在PP基体中的相容性增加,粒子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团聚少,分散好,PP的冲击强度增加了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凝聚态结构 相容性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料浓度下环氧树脂基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中电树枝生长特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闫双双 李媛媛 +2 位作者 田慕琴 任鸿秋 雷志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60-3868,共9页
为研究纳米填料不同质量分数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电树枝的引发、生长特性以及结构特征,采用无局放升压变压器和实时显微观测装置,在工频电压20kV下进行电树枝的引发和培育实验,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和2.5%。研究发现,... 为研究纳米填料不同质量分数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电树枝的引发、生长特性以及结构特征,采用无局放升压变压器和实时显微观测装置,在工频电压20kV下进行电树枝的引发和培育实验,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和2.5%。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硅在质量分数为0.5%时,电树枝的引发时间明显延长,生长速率显著下降;质量分数在1%时,环氧树脂抗电树枝生长能力达到最佳,并且电树枝结构多为复杂的丛-枝状型,与纯环氧树脂相比,电树枝主干颜色要浅,发展机理也有较大差异;质量分数为2.5%时,电树枝生长速率较1%加快,形状为复杂的枝-丛状。最后从纳米颗粒与环氧树脂基体形成的界面区出发,分析纳米颗粒抑制电树枝生长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电树枝 生长特性 结构 纳米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剪切碾磨法制备共聚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兴 陈英红 王琪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共3页
利用固相剪切碾磨方法在常温制备共聚聚丙烯(co-PP)/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利用SEM、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未经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与共聚聚丙烯的界面相互作用。48h十氢萘抽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固相剪切碾磨方... 利用固相剪切碾磨方法在常温制备共聚聚丙烯(co-PP)/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利用SEM、DSC、TGA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未经表面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与共聚聚丙烯的界面相互作用。48h十氢萘抽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固相剪切碾磨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co-PP与SiO2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其力学性能比co-PP及用传统直接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高,在SiO2质量含量为5%时其拉伸强度提高11%,缺口冲击强度提高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作用 固相剪切碾磨 复合材料 共聚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聚苯乙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芳 姜立忠 刘成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2,共3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苯醚(PPE)/聚苯乙烯(PS)/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及Hakke流变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O2均匀分散在PPE/PS基体中,粒径随着SiO...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苯醚(PPE)/聚苯乙烯(PS)/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及Hakke流变仪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O2均匀分散在PPE/PS基体中,粒径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弯曲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增大,蠕变量则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规共聚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师岐 王选伦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6-59,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无规共聚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PP-R/SiO_(2))复合材料,并通过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热力学、结晶形态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无规共聚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PP-R/SiO_(2))复合材料,并通过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热力学、结晶形态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纳米Si O_(2)可以提高PP-R的结晶温度及熔融温度,使之从纯PP-R的93℃和141.6℃提高到105.6℃和142.8℃;纳米SiO_(2)在复合材料中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可以提高结晶速率并细化晶粒,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当纳米Si O_(2)含量为2%(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在-15℃下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较纯PP-R提高了2倍多;当纳米Si O_(2)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在23℃下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较纯PP-R提高了近2倍;同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规共聚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
17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28,共1页
由长江科学院发明的“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技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该发明为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专利的获得为研究成果进一步推... 由长江科学院发明的“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技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该发明为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和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专利的获得为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明专利 纳米二氧化硅 长江科学院 制备工艺 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中华人民共和国 技术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协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防滑和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占模 董从林 +1 位作者 袁成清 白秀琴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3-607,共15页
为了增强摩擦制动材料的防滑性能和耐磨性能,采用具有高强度的碳纤维(CF)和优异增摩性能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O_(2) NPs)改性聚氨酯(TPU)并制备新型SiO_(2) NPs/CF/TPU复合材料,探究不同质量分数SiO_(2) NPs和CF对复合材料表面在水润... 为了增强摩擦制动材料的防滑性能和耐磨性能,采用具有高强度的碳纤维(CF)和优异增摩性能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O_(2) NPs)改性聚氨酯(TPU)并制备新型SiO_(2) NPs/CF/TPU复合材料,探究不同质量分数SiO_(2) NPs和CF对复合材料表面在水润滑条件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_(2) NPs与摩擦副表面微粗糙峰之间的啮合作用将纯TPU材料的黏着磨损行为转变为磨粒磨损,摩擦系数从0.15增大到0.6,改善了复合材料的防滑性能,但降低了其耐磨性能.添加CF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在摩擦磨损过程中的失效行为,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另一方面,由于SiO_(2) NPs和CF的疏水性,改性复合材料的水接触角从67.55°增大到了112.10°,将亲水性TPU转变为疏水性复合材料,降低了水分子在摩擦表面的吸附性,削弱了水的润滑作用,进一步改善其在湿滑环境下的防滑性能.当SiO_(2) NPs和CF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和9%时,改性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稳定在0.5附近,平均摩擦系数增大了204.26%,与质量分数12%的SiO_(2) NPs改性复合材料相比,磨损率下降了96.28%,表现出优异的防滑与耐磨性能.该研究可为设计和制造在湿滑环境下具有优异防滑性能和耐磨性能的摩擦制动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碳纤维 热塑性聚氨酯 防滑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MAH与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协同增强CF/PP复合材料
19
作者 王海旭 孙进 +4 位作者 赵巍 时振堂 潘雨曦 刘程 蹇锡高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7,共7页
树脂本身强度及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基(CF/PP)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氨基化纳米二... 树脂本身强度及树脂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强度是影响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基(CF/PP)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SiO_(2)-NH_(2))对高熔指PP进行改性,先后通过熔融浸渍和热压成型,制备连续碳纤维增强聚丙烯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添加PP-g-MAH与SiO_(2)-NH_(2)使PP的结晶度提升2.5%,拉伸强度提升4.8%,弯曲强度提升5.3%;CF/P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543.7 MPa和17.2 MPa,分别提升112.2%和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聚丙烯 力学性能 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吸附研究
20
作者 张颖 叶宇航 司文帅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2-487,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Fe_(3)O_(4)),溶胶凝胶法制得SiO_(2)溶胶,利用二者间的静电作用制备了磁性二氧化硅复合材料(Fe_(3)O_(4)@SiO_(2))。借助XRD、SEM、VSM、FTIR等方法对Fe_(3)O_(4)@SiO_(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的粒径...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Fe_(3)O_(4)),溶胶凝胶法制得SiO_(2)溶胶,利用二者间的静电作用制备了磁性二氧化硅复合材料(Fe_(3)O_(4)@SiO_(2))。借助XRD、SEM、VSM、FTIR等方法对Fe_(3)O_(4)@SiO_(2)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的粒径为20 nm左右,BET比表面积约为59 m^(2)/g,平均孔径9.8 nm,具有超顺磁性(39.7 emu/g)。将该复合材料用作磁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phase extraction,MSPE)的吸附剂,与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检测水样中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对于不同添加水平的所有分析物,测定的回收率在78.7%~102.9%之间,平行测定6次,检测的RSD值在1.6%~6.7%之间。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制备价格低廉、方便高效、绿色环保的复合材料,可实现对农药快速吸附、回收率高、重复性好,对环境水样中磺酰脲类农药的快速筛选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制备 表征 吸附 磺酰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