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云南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东升 施春蕾 +3 位作者 刘峰 曹同 郭水良 宋国元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2-465,共14页
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中国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苔藓植物59科157属385种3变种3亚种,包括中国大陆新记录种3种,云南新记录属2属,新记录种和亚种12种;西双版纳地区新记录科4科,新记录属12属,新记录种140... 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中国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苔藓植物59科157属385种3变种3亚种,包括中国大陆新记录种3种,云南新记录属2属,新记录种和亚种12种;西双版纳地区新记录科4科,新记录属12属,新记录种140种。同时,对优势科属种组成及生境类型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我国热带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热带地区 云南 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用地监测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晓龙 徐瑞 +2 位作者 付卓 史正涛 高书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66-275,共10页
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及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产生威胁。以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作为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代表。针对在低纬度热带地区多云雾天气对光学遥感成像产生严重干扰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构建高时间、... 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及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产生威胁。以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作为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代表。针对在低纬度热带地区多云雾天气对光学遥感成像产生严重干扰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构建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复杂地形及气候环境下的热带雨林环境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监测,进而分析保护区人类活动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采用时空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了2000年、2004年、2010年和2015年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主要为人类活动用地:橡胶林、耕地、建筑用地)和自然地表(水体和自然林)分类识别,结果表明:1)时空数据融合技术能够实现复杂地形以及多云多雾天气条件下的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实现基于该时间序列数据的人类活动用地较高精度识别(2000年、2004年、2010年、2015年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8.13%、86.88%、89.38%、90.63%,Kappa系数分别为0.834 0、0.817 6、0.853 3、0.871 1);2)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00年至2015年期间,自然林的面积持续减少,橡胶林、耕地及建筑的面积持续增加;3)保护区内人类活动随地形的变化特征是:橡胶林及耕地范围在向坡度较大的地区扩张,大部分橡胶林种植在坡度为13?~24?之间,耕地也在向坡度较大的地区逐步扩张。该研究可为自然保护区监管部门及环境保护研究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监测 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时空数据融合 时间序列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田茂兴 汤黎 玉香章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为探明当前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最新分布情况,于2023年对纳板河保护区采用7条样线和173个样方的方法对其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从外来物种的生长型、原产地、入侵等级、入侵途径、重要值和危害系数... 为探明当前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最新分布情况,于2023年对纳板河保护区采用7条样线和173个样方的方法对其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从外来物种的生长型、原产地、入侵等级、入侵途径、重要值和危害系数等几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外来入侵植物24科50属63种,其中Ⅱ级和Ⅴ级入侵植物最多,有46种来自美洲,尤其是以热带中南美洲地区的入侵植物最多,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紫茎泽兰、三叶鬼针草、小蓬草、藿香蓟和棕叶狗尾草是入侵频率最高的5种植物。在此基础上,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入侵物种分布的影响,提出应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宣传教育、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防控外来入侵植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植物 分布 种类组成 入侵途径 危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油料植物资源调查
4
作者 玉香章 王东升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2期75-82,共8页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走访村民,初步调查了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油料植物资源情况。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油料植物共有56科146属205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5种,被子植物54科143属200种。对这些野生油...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走访村民,初步调查了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油料植物资源情况。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油料植物共有56科146属205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5种,被子植物54科143属200种。对这些野生油料植物的优势科及属、地理分布、含油部位、含油率、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保护区野生油料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油料植物 资源 含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下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典 李云 +2 位作者 曹光宏 刘智杰 余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7,共6页
为了更好地摸清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状况,2022年在纳板河保护区按照公里网格法布设40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采用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旗舰物种印度野牛的活动规律。结果显示:(1)纳板河保护区通... 为了更好地摸清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状况,2022年在纳板河保护区按照公里网格法布设40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采用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旗舰物种印度野牛的活动规律。结果显示:(1)纳板河保护区通过红外相机共记录到大中型兽类4目9科1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印度野牛和豚尾猴)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6种兽类评为易危(VU),3种评为近危(NT)。(2)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赤麂的RAI最高,其次为水鹿和野猪。(3)40个监测网格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分别监测到16和17种兽类,其中旗舰物种印度野牛多数活动在区内西北部且向北迁移。结果表明:纳板河保护区内濒危兽类物种种类丰富、种群数量可观且分布面积大,证实保护区多年来针对珍稀濒危物种及旗舰物种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卓越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多样性 旗舰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监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木陈会 玉香章 田茂兴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2期52-57,共6页
采用样线、样方和踏查等方法,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外来入侵植物有37科88属136种,物种数量稳定,分布范围呈扩大趋势,紫茎泽兰、藿香蓟分布... 采用样线、样方和踏查等方法,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外来入侵植物有37科88属136种,物种数量稳定,分布范围呈扩大趋势,紫茎泽兰、藿香蓟分布最广,在7条样线和173个样方中均有分布,肿柄菊、阔叶丰花草分布范围扩散加剧,并以人为和无意引入两种方式传播,存在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的隐患。藉此,提出提高认识,建立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掌握外来入侵物种的动态等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样线监测 样方监测 生物多样性 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野生蔬菜资源调查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小萍 吴兆录 +2 位作者 李圆 刘锋 王建青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开发利用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蔬菜是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土地面积仅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1.35%,却有野生蔬菜182种,隶属78科149属,占该地区野生蔬菜种数的63.2%.但野生蔬菜市... 开发利用具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蔬菜是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土地面积仅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1.35%,却有野生蔬菜182种,隶属78科149属,占该地区野生蔬菜种数的63.2%.但野生蔬菜市场化程度和开发利用率低.在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发利用规划是自然保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 流域 自然保护区 野生蔬菜资源 资源调查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邹亚平 王平 +1 位作者 范雅 刘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0期8681-8684,共4页
依据纳板河流域8个监测断面2005 ~ 2011年的流速流量水文资料以及1∶50000地形图,对该流域的水系特征、河道特征、降水以及径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平均比降大,从上游河段向下游河段逐渐递减,上游河段的比降为84.4‰,下游河段为1... 依据纳板河流域8个监测断面2005 ~ 2011年的流速流量水文资料以及1∶50000地形图,对该流域的水系特征、河道特征、降水以及径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平均比降大,从上游河段向下游河段逐渐递减,上游河段的比降为84.4‰,下游河段为10.9‰;流域降雨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南部、西南部、西部的山顶和山脊附近地区降雨最多,年降水量为2400 mm左右;径流主要受降水影响,表现出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的特征,最大年径流量为最小年径流量的2.13倍,最大月径流量为最小月径流量的6~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自然保护区 水文特征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景观连接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沈润 史正涛 +1 位作者 何光熊 林燕华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栖息地的重要基础,但频繁的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生物栖息地斑块破碎化的问题依然存在,景观连接度定量评价对于保护区生物栖息地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以纳板河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图论的指数方法利用2014年和...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栖息地的重要基础,但频繁的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生物栖息地斑块破碎化的问题依然存在,景观连接度定量评价对于保护区生物栖息地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以纳板河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图论的指数方法利用2014年和2018年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对保护区栖息地的景观连接度指数的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18年的景观连接度指数中整体性连接度指数(IIC)、概率连接度指数(PC)都呈现下降趋势,IIC和PC指数分别下降0.29和0.53,指示保护区内栖息地破碎化加剧;2)最大斑块的重要性指数从85.14减少到84.19,重要性前十的斑块时空变化表明了自然保护区栖息地斑块面积不断减小,中部、中西部地区破碎化显著;3)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景观连接度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橡胶林、耕地、水库、茶园4类土地利用增加是栖息地破碎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纳板河自然保护区栖息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连接度 栖息地 破碎化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峰 陶国达 王东升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6期112-114,117,共4页
2005年9月~2006年5月,采用线路调查法及样方调查法对纳版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外来入侵植物有17科28属32种,分布方式有零星、斑块状及成片3种,入侵方式为人为有意引种及无意带入2... 2005年9月~2006年5月,采用线路调查法及样方调查法对纳版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外来入侵植物有17科28属32种,分布方式有零星、斑块状及成片3种,入侵方式为人为有意引种及无意带入2种.分析外来入侵植物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建立监测体系、制定长期的综合治理计划、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等防范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危害 防范对策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石斛属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6
11
作者 苏惠 杨云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5期100-102,共3页
2005年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斛属植物进行了调查,基本掌握了其资源现状,分析了在石斛属植物资源保护中存在的商业行为等形式的资源遭受破坏和流失现象,为此提出重视保护区的能力建设,加强资源的就地保护;开展引种、驯化、繁... 2005年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斛属植物进行了调查,基本掌握了其资源现状,分析了在石斛属植物资源保护中存在的商业行为等形式的资源遭受破坏和流失现象,为此提出重视保护区的能力建设,加强资源的就地保护;开展引种、驯化、繁育研究工作等对石斛属植物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植物 资源现状 保护对策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流域林分空间结构的林木竞争探究
12
作者 赖叶青 张远荣 +1 位作者 胡明星 张发山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2期36-45,共10页
林分空间结构一般包括树种混交、林木竞争和林分中林木分布格局等三个方面,对它们一般分别采用竞争指数中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及角尺度来进行描述。在纳板河流域不同群落类型林分中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竞争中的混交度... 林分空间结构一般包括树种混交、林木竞争和林分中林木分布格局等三个方面,对它们一般分别采用竞争指数中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及角尺度来进行描述。在纳板河流域不同群落类型林分中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竞争中的混交度方面看,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山地雨林林木主要集中在极强度混交之中,只有少许树种会出现强度混交和中度混交,几乎不出现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稳定性较高;而落叶阔叶林的稳定性由于样地位置不一而表现较大差距,有较稳定的,也有稳定性较差的。从大小比数看,保护区主要林分内树种大小分化较大,优势程度从优势至劣势都有不均等的分布。各林分的角尺度为0.22~0.34,说明样地林木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 混交度 角尺度 大小比数 林木分布格局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小流域大示范
13
作者 《云南林业》 2022年第1期40-41,共2页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环保泰斗曲格平先生的倡导下,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于1991年7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
关键词 国家级保护区 曲格平 生物圈保护 自然保护区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管理局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管护能力
14
作者 (无)文/图 《云南林业》 2023年第2期18-19,共2页
强化交流,共谋发展,有助于实现信息互享互通是推动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直以来,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2022年,管理局持续深化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 强化交流,共谋发展,有助于实现信息互享互通是推动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直以来,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2022年,管理局持续深化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创建亚洲象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交流合作 森林草原 亚洲象 手段和途径 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保护区 共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普宣教: 共育生态文明理念
15
作者 《云南林业》 2022年第1期52-55,共4页
宣传教育工作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建成了综合宣教基地、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传播基地。管理局于2001年创办了《纳板河》通讯,每季度发行一期;于2006年正式开通了纳... 宣传教育工作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建成了综合宣教基地、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传播基地。管理局于2001年创办了《纳板河》通讯,每季度发行一期;于2006年正式开通了纳板河保护区官方网站;于2017年开始创建微信公众平台,2018年投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保护区 生态文明理念 宣传教育工作 科普宣教 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资源优势 官方网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