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约束阻尼结构阻尼性能的因素 被引量:15
1
作者 吕平 高金岗 +1 位作者 李晶 伯忠维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5期234-238,共5页
采用自由梁振动法,研究阻尼层厚度、约束层材料及环境温度等三个变量,对约束阻尼结构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尼层厚度在1 mm^4 mm范围内,约束阻尼结构的阻尼性能随阻尼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约束层材料分别为钢板、大理石板、砂浆板... 采用自由梁振动法,研究阻尼层厚度、约束层材料及环境温度等三个变量,对约束阻尼结构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尼层厚度在1 mm^4 mm范围内,约束阻尼结构的阻尼性能随阻尼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约束层材料分别为钢板、大理石板、砂浆板时,约束阻尼结构的阻尼性能不同;低温、高温环境均使约束阻尼结构阻尼值变小;常温环境下,约束阻尼结构的阻尼值较大,复合损耗因子超过了0.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约束阻尼结构 减震降噪 复合损耗因子 振动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阻尼结构的模态损耗因子计算的一种修正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郭中泽 罗景润 陈裕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4-1067,共4页
利用Reissner夹层板理论研究了约束阻尼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的计算。由于Reissner理论的基本假定简化较多,计算精度相对较低,因此,对该约束阻尼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其计算结果与Ansys计算结果较... 利用Reissner夹层板理论研究了约束阻尼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的计算。由于Reissner理论的基本假定简化较多,计算精度相对较低,因此,对该约束阻尼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其计算结果与Ansys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计算结果表明:利用修正后的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用于约束阻尼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粘弹性 约束阻尼结构 固有频率 模态损耗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ff夹层板理论计算约束阻尼结构的结构损耗因子 被引量:5
3
作者 郭中泽 罗景润 陈裕泽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利用Hoff夹层板理论研究约束阻尼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的计算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利用Hoff理论计算约束阻尼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与Ansys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可用于约束阻尼结构固有频率和结构损耗... 利用Hoff夹层板理论研究约束阻尼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的计算问题。计算结果表明,利用Hoff理论计算约束阻尼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与Ansys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可用于约束阻尼结构固有频率和结构损耗因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 粘弹性 约束阻尼结构 固有频率 模态损耗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阻尼材料及其约束阻尼结构动态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海军 张晓蕾 +4 位作者 周萌萌 陈孝起 杨淑兰 刘德居 李彦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39,共5页
分别采用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MOCA,聚丁二酸1115酯酯–TDI–MOCA体系合成3种聚氨酯阻尼材料——PU–1,PU–2,PU–3,... 分别采用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MOCA,聚丁二酸1115酯酯–TDI–MOCA体系合成3种聚氨酯阻尼材料——PU–1,PU–2,PU–3,并制备了3种四片型约束阻尼结构,进行动态性能试验,考察了加载频率、激励振幅、试验温度对约束阻尼结构的水平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聚氨酯阻尼材料的损耗因子(tanδ)峰值均在0.8以上,其中PU–3的最高,为1.04,tanδ>0.3的有效阻尼温域都在60℃以上;随激励振幅和试验温度的上升,3种聚氨酯约束阻尼结构的水平等效刚度均下降,随加载频率的增加,PU–2体系的水平等效刚度升高,而其它两种体系均下降;随激励振幅的上升,PU–2体系的等效阻尼比基本不变,而其它两种体系均先升高后下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3种约束阻尼结构的等效阻尼比均在0.20以上。综合分析,以聚丁二酸1115酯酯–TDI–MOCA合成的聚氨酯阻尼材料及其约束阻尼结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阻尼材料 约束阻尼结构 损耗因子 水平等效刚度 等效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类约束阻尼结构的层间厚度参数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加才 游少雄 赵云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4,38,共6页
将梁结构剪切中性轴的概念推广至约束阻尼板结构中,提出了剪切中性面的概念。基于变形能原理,对板类约束阻尼结构的结构损耗因子进行层间厚度参数优化理论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阻尼层较薄时,阻尼层厚度和约束层厚度的优化理... 将梁结构剪切中性轴的概念推广至约束阻尼板结构中,提出了剪切中性面的概念。基于变形能原理,对板类约束阻尼结构的结构损耗因子进行层间厚度参数优化理论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阻尼层较薄时,阻尼层厚度和约束层厚度的优化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变化趋势一致,表明了理论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阻尼结构 阻尼 结构损耗因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阻尼结构板振动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微波 李华阳 +2 位作者 张志超 张锐 马衍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通过对约束阻尼结构试样进行单点锤击实验,研究了约束层厚度和阻尼层厚度对约束阻尼结构振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组结构的振动幅值、振动加速度、振动加速度总级值和结构复合损耗因子。研究发现,当结构约束层厚度从40 mm增加至60 mm时... 通过对约束阻尼结构试样进行单点锤击实验,研究了约束层厚度和阻尼层厚度对约束阻尼结构振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组结构的振动幅值、振动加速度、振动加速度总级值和结构复合损耗因子。研究发现,当结构约束层厚度从40 mm增加至60 mm时,试样减振性能改善最明显。当结构约束层为80 mm厚时,3 mm厚阻尼层结构减振效果最好且阻尼层阻尼效率最高。当结构约束层为20 mm、40 mm和60 mm时,2 mm厚阻尼层结构减振效果最好且阻尼层阻尼效率最高。综合考虑结构性能、减振效率和经济因素,60 mm厚约束层、2 mm厚阻尼层为所研究试样中的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阻尼结构 锤击实验 约束层厚度 阻尼层厚度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厚度对约束阻尼结构振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微波 张志超 +1 位作者 李华阳 马衍轩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4,共7页
应用模态应变能法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砂浆夹层板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算例验证了使用SOLID186实体单元进行建模的精确性。对所研究的青岛地铁413阻尼材料进行了DMA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曲线拟合。运用迭代考虑材料的依... 应用模态应变能法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砂浆夹层板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算例验证了使用SOLID186实体单元进行建模的精确性。对所研究的青岛地铁413阻尼材料进行了DMA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曲线拟合。运用迭代考虑材料的依频特性。对所研究砂浆夹层板结构各层厚度与层间厚度比对结构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约束层厚度与基层厚度比值为1时结构复合损耗因子最大,并且此时约束层与阻尼层厚度比对结构复合损耗因子影响较大;而随着约束层与基层厚度比的增大,约束层与阻尼层厚度比对结构复合损耗因子的影响变小。在前三阶固有频率下,各组结构中最大结构复合损耗因子分别可以取到0.278、0.256、0.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应变能法 约束阻尼结构 有限元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黏弹性约束阻尼结构频率响应分析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钱志英 阮剑华 +1 位作者 张少辉 杨宝宁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6期46-51,共6页
黏弹性约束阻尼是对航天器结构进行振动响应抑制的重要方法,而频率响应分析是评估抑振效果的重要分析手段。文章阐述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黏弹性约束阻尼结构进行频率响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结合典型航天... 黏弹性约束阻尼是对航天器结构进行振动响应抑制的重要方法,而频率响应分析是评估抑振效果的重要分析手段。文章阐述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黏弹性约束阻尼结构进行频率响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结合典型航天器结构件给出具体分析算例,可为相关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结构 约束阻尼结构 黏弹性材料 频率响应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随机性的约束阻尼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成龙 张志勇 周长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2年第5期49-52,共4页
根据模态应变能理论建立约束阻尼结构有限元模型,基于粘弹性层的厚度和部分材料参数随机性分析,对约束阻尼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粘弹性层的厚度和部分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对约束阻尼结构模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 根据模态应变能理论建立约束阻尼结构有限元模型,基于粘弹性层的厚度和部分材料参数随机性分析,对约束阻尼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粘弹性层的厚度和部分材料参数的随机性对约束阻尼结构模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粘弹性结构参数随机性分析的必要性,分析方法和得出的相关结论对工程实践有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模态应变能理论 约束阻尼结构 模态损耗因子 参数随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渐进法的约束阻尼结构拓扑多目标动力学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红林 陶结 +1 位作者 刘尧弟 凌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10-2315,2321,共7页
为实现阻尼结构减振优化,从阻尼材料的力学本构出发,基于虚功原理建立了约束阻尼板动力学平衡方程,从阻尼耗能角度推导出模态损耗因子解析计算式。构建了以模态损耗因子最大且模态频率变动最小为目标、以阻尼材料用量为约束的阻尼板多... 为实现阻尼结构减振优化,从阻尼材料的力学本构出发,基于虚功原理建立了约束阻尼板动力学平衡方程,从阻尼耗能角度推导出模态损耗因子解析计算式。构建了以模态损耗因子最大且模态频率变动最小为目标、以阻尼材料用量为约束的阻尼板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在对模态损耗因子及模态频率灵敏度进行推导的基础上,构建了归一化复合灵敏度算式,并引入拓扑渐进法求解优化模型。编制出阻尼板渐近法优化程序,并对阻尼板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多目标拓扑渐进优化,既能大幅提高阻尼材料的减振效能,又能保证阻尼板频率特性的稳定,且可较大幅度地降低阻尼材料用量。对阻尼板进行了谐响应分析,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有效性。该优化法在对结构动力学特性有严格要求的减振设计中存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阻尼结构 模态损耗因子 模态频率 动力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频变特性的约束阻尼结构建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忠 郭思伟 +1 位作者 于长帅 何凤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66-971,979,共7页
为了提高黏弹性约束阻尼结构模型仿真精度,提出一种考虑频变特性的约束阻尼结构建模方法,并开展了试验验证.首先,对ZN-3黏弹性材料进行动态试验测试,基于最小二乘法获取黏弹性材料模量和损耗因子表达式;其次,根据ZN-3黏弹性材料损耗因... 为了提高黏弹性约束阻尼结构模型仿真精度,提出一种考虑频变特性的约束阻尼结构建模方法,并开展了试验验证.首先,对ZN-3黏弹性材料进行动态试验测试,基于最小二乘法获取黏弹性材料模量和损耗因子表达式;其次,根据ZN-3黏弹性材料损耗因子关系表达式,基于考虑频变特性的修正模态应变能法,求解了约束阻尼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最后,以贴敷黏弹性阻尼材料的悬臂约束阻尼薄板为例,从理论与试验两方面校验,结果表明,考虑频变特性的约束阻尼结构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精度,与试验测试结果比较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材料 频变特性 约束阻尼结构 最小二乘法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材料约束阻尼结构的动力学建模与求解
12
作者 王明旭 曹宪周 +1 位作者 穆钟涛 王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3-205,208,共4页
针对两相材料约束阻尼结构的动力学建模与求解复杂的问题,基于Hamilton能量原理,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约束阻尼板结构的动力学方程,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求解;最后以两相约束阻尼悬臂板为例,对其结构关键部位的动响应进行了计算,... 针对两相材料约束阻尼结构的动力学建模与求解复杂的问题,基于Hamilton能量原理,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约束阻尼板结构的动力学方程,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求解;最后以两相约束阻尼悬臂板为例,对其结构关键部位的动响应进行了计算,计算过程中引入了Krylov缩聚理论;通过对缩聚前后所得关键部位响应的比较,验证了将Krylov缩聚理论应用到约束阻尼结构动力学求解中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所采用方法可为工程结构的阻尼减振降噪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材料 约束阻尼结构 动力学 缩聚理论 减振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水平集法的约束阻尼结构动力学拓扑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永辉 张东东 +1 位作者 陈静月 郑玲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9-359,共11页
约束阻尼(CLD)结构拓扑优化是轻量化设计下实现振动与噪声控制的有效手段。结合约束阻尼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以前两阶模态损耗因子及其加权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参数化水平集函数的扩展系数为设计变量,以约束阻尼材料用量为约束条件,建立... 约束阻尼(CLD)结构拓扑优化是轻量化设计下实现振动与噪声控制的有效手段。结合约束阻尼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以前两阶模态损耗因子及其加权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参数化水平集函数的扩展系数为设计变量,以约束阻尼材料用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参数化水平集法(PLSM)的拓扑优化模型。基于伴随向量法推导了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的灵敏度,采用优化准则法更新设计变量。算例结果表明:基于参数化水平集法对约束层阻尼结构进行拓扑优化是可行有效的,且以基板结构应变能分布构建初始构型可提高优化效率。此外进一步讨论了在附加质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约束层材料和阻尼材料厚度变化对约束阻尼材料模态损耗因子和最优构型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水平集法 约束阻尼结构 模态损耗因子 优化准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阻尼结构油底壳的辐射噪声响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瑞骏 郝志勇 +1 位作者 郑旭 熊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13-1617,共5页
建立含机油的约束阻尼结构油底壳的耦合模型及其辐射声场无限元模型,测取螺栓的振动加速度,将其加载于油底壳螺栓孔处计算油底壳辐射声场.提取距油底壳底面中心垂向10 cm处的声压仿真值,在500~3 000 Hz内的声压仿真值与测试值十分吻合,... 建立含机油的约束阻尼结构油底壳的耦合模型及其辐射声场无限元模型,测取螺栓的振动加速度,将其加载于油底壳螺栓孔处计算油底壳辐射声场.提取距油底壳底面中心垂向10 cm处的声压仿真值,在500~3 000 Hz内的声压仿真值与测试值十分吻合,验证了油底壳声学计算的准确性.分别以油底壳辐射噪声A计权声压级总值及响度值为目标进行优化计算,对比分析可得:A计权声压级总值较低的噪声可能使人感觉噪声强度较大,以响度等声品质指标为目标才能最直接地改善部件的NVH性能.以辐射噪声响度为目标函数,采用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对油底壳各层厚度进行优化,优化后响度值较原机降低40.0sone,降幅达27.3%,且改进后的总质量降低21.2%,NVH性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阻尼结构 流固耦合 无限元法 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 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技术的填充颗粒对约束阻尼结构减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凡迪 黄微波 +2 位作者 桑英杰 吕平 梁龙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210-5215,共6页
为使传统的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进一步提高,引入了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技术,通过颗粒运动状态分析和悬臂梁试验研究了填充颗粒对基于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技术的约束阻尼结构减振性能,探讨了颗粒填充率、粒径和密度对结构的振动响应、复合... 为使传统的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进一步提高,引入了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技术,通过颗粒运动状态分析和悬臂梁试验研究了填充颗粒对基于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技术的约束阻尼结构减振性能,探讨了颗粒填充率、粒径和密度对结构的振动响应、复合损耗因子等阻尼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填充率的增加,复合损耗因子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填充率在50%时损耗因子最高为0.1447,提高了60.78%,振幅趋于平稳耗时0.2578 s,此时颗粒呈块状剧烈运动,阻尼效果最为理想;填充等直径钢球颗粒的粒径由0.8 mm增至2.0 mm,复合损耗因子仅增加0.0015,振幅趋于平稳耗时仅差0.0039 s,对结构的减振性能无明显影响;填充不等直径的钢球颗粒的质量比为1︰1时,复合损耗因子最大为0.1591,进一步提高了10%;填充颗粒质量相同时,密度小的材料减振效果最好,体积不变时,密度大的更佳。可见基于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技术的填充颗粒能够提高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阻尼 约束阻尼结构 填充率 损耗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阻尼结构的振动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舒歌群 赵文龙 +2 位作者 梁兴雨 陈宇 孙秀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8-114,共7页
为了准确获取约束阻尼复合结构(CLD)的振动特性,依据模态应变能(MSE)理论,针对黏弹性材料的温变和频变特性,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及MATLAB进行了联合仿真,研究了CLD矩形薄板的振动特性。通过分析环境温度和阻尼层厚度等设计参数... 为了准确获取约束阻尼复合结构(CLD)的振动特性,依据模态应变能(MSE)理论,针对黏弹性材料的温变和频变特性,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及MATLAB进行了联合仿真,研究了CLD矩形薄板的振动特性。通过分析环境温度和阻尼层厚度等设计参数对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的影响,建立了CLD设计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遗传优化算法对CLD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CLD结构的固有频率下降并趋于稳定;存在最佳温度点,使得CLD结构的模态损耗因子最大;在固有频率改变较小的情况下,通过结构参数的优化能够保证CLD结构具有低成本、高模态损耗因子等特性;联合仿真方法适用于阻尼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在阻尼减振技术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阻尼复合结构 黏弹性材料 固有频率 损耗因子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叶片约束阻尼结构建模及抑颤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大刚 赵树萍 +2 位作者 孟杰 宋勇 李占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5-1172,共8页
针对大型风力机叶片的颤振问题,提出将约束阻尼结构应用于叶片以增大其结构阻尼。基于能量法建立局部约束阻尼叶片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结构损耗因子的表达式;根据模态应变能分布情况确定约束阻尼层的敷设位置,并参数化分析阻尼层与约束... 针对大型风力机叶片的颤振问题,提出将约束阻尼结构应用于叶片以增大其结构阻尼。基于能量法建立局部约束阻尼叶片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结构损耗因子的表达式;根据模态应变能分布情况确定约束阻尼层的敷设位置,并参数化分析阻尼层与约束层厚度对模态损耗因子的影响,采用混合单元法建立某型1.5 MW风力机阻尼叶片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Newmark直接积分法对普通叶片及阻尼叶片在额定风速和极限风速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仿真对比。结果显示,与普通叶片相比,约束阻尼结构叶片在两种风速下叶尖挥舞和摆振方向的位移、加速度标准差均减小50%以上,可显著提高叶片的抑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叶片 阻尼约束结构 抑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密度法的约束阻尼结构拓扑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金府 周青山 栾福强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3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约束阻尼结构拓扑优化是轻量化设计要求下实现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关键技术。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约束阻尼结构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基于实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SIMP)插值方法,以模态损耗因子最大化为目标,约束阻尼材料用量为约束,构建约束... 约束阻尼结构拓扑优化是轻量化设计要求下实现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关键技术。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约束阻尼结构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基于实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SIMP)插值方法,以模态损耗因子最大化为目标,约束阻尼材料用量为约束,构建约束阻尼结构的拓扑优化模型。利用伴随向量法推导了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的灵敏度,通过优化准则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数值结果表明:优化后约束阻尼板结构的模态损耗因子提高比基本在50%以上,且振动振幅值有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密度法 约束阻尼结构 拓扑优化 模态损耗因子 优化准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敏约束阻尼结构的模糊H_∞控制器研究
19
作者 李景朝 邓兆祥 王攀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8-382,共5页
机敏约束阻尼(SCLD)结构对结构的振动控制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性能优良的控制器对控制效果有着重大影响。鲁棒H∞控制的特点是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下仍具有很好的鲁棒性,然而SCLD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自由度数目较大,且实验时所用的传感器数目... 机敏约束阻尼(SCLD)结构对结构的振动控制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性能优良的控制器对控制效果有着重大影响。鲁棒H∞控制的特点是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下仍具有很好的鲁棒性,然而SCLD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自由度数目较大,且实验时所用的传感器数目有限,通过研究发现,能够兼顾系统鲁棒性和良好的控制效果的控制策略难以实现。模糊控制是依赖于研究者的经验和实验的反复调试而设计出的控制算法,其灵活性较大,以LQR算法的输入输出关系为依据,通过反复的调试而设计出模糊控制算法,再与鲁棒H∞结合,对鲁棒H∞算法做了加权形式的修正,实现了单一H∞控制难以实现的控制效果,实验证明,模糊鲁棒H∞控制方法对加速度响应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对振动的抑制效果大于5 dB,这对SCLD结构寻求性能良好的控制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敏约束阻尼(SCLD)结构 鲁棒控制 模糊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约束层阻尼梁结构复杂耦合振动的多层谱有限元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淼 方之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0,共4页
针对全主动约束层阻尼(ACLD)覆盖的梁结构复杂耦合振动特性,采用一种新型的多层谱有限元法(MLSFEM)进行研究.该方法的特点是可避开采用谱有限元法时须求解带未知参数的高阶特征方程的困难,同时又保持谱有限元法使用很少单元却高精确度... 针对全主动约束层阻尼(ACLD)覆盖的梁结构复杂耦合振动特性,采用一种新型的多层谱有限元法(MLSFEM)进行研究.该方法的特点是可避开采用谱有限元法时须求解带未知参数的高阶特征方程的困难,同时又保持谱有限元法使用很少单元却高精确度的优点.对典型算例使用该法的计算结果与采用谱传递矩阵法(STMM)获得的相应精确结果作了比较,证实了MLSFEM用于ACLD梁结构的有效性与精确性.还分别采用位移负反馈和速度负反馈两种控制策略,研究控制增益与ACLD梁结构动力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反馈控制策略对ACLD梁结构动力特性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约束阻尼结构 多层谱有限元法 谱传递矩阵法 GHM粘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