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生长特性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29
1
作者 曾胤新 俞勇 +1 位作者 陈波 李会荣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2,共5页
从北极楚科奇海分离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耐冷假交替单胞菌BSw20308.研究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10℃,35℃不生长;在pH7.0~8.0、含2.0%~3.0% NaCl的培养基条件下最适宜菌株生长与产酶;可溶性淀粉、酵母浸出液是有利于菌株生长及产酶的碳... 从北极楚科奇海分离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耐冷假交替单胞菌BSw20308.研究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10℃,35℃不生长;在pH7.0~8.0、含2.0%~3.0% NaCl的培养基条件下最适宜菌株生长与产酶;可溶性淀粉、酵母浸出液是有利于菌株生长及产酶的碳源、氮源物质;蔗糖、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及麸皮对CMCase的合成具有明显诱导作用;CMC、麸皮、可溶性淀粉及麦芽糖对滤纸酶的合成有一定诱导作用,单糖与部分双糖(蔗糖、纤维二糖及乳糖)则起阻遏作用;在指数生长后期至稳定早期,大量产CMCase;发酵液含CMCase、滤纸酶及葡萄糖苷酶活性,以CMCase活力最高;胞外CMCase活力占总CMCase活力的74.1%左右;酶最适作用温度35℃,5℃时酶活保留50%左右;酶对热敏感,35℃半衰期为3 h,25℃下酶活稳定;酶最适pH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酶学性质 生长特性 可溶性淀粉 筛选 低温 鉴定 最适生长温度 株生长 诱导作用 酵母浸出液 葡萄糖苷酶 楚科奇海 NaCl 阻遏作用 纤维二糖 生长后期 作用温度 麦芽糖 滤纸酶 单胞 培养基 源物质 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争明 张娟 +2 位作者 邓中洋 卢凡 秦文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152,共7页
以腐烂木材、腐殖土等材料作为菌源,从中分离出180个菌株,以期得到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采用革兰氏碘液染色法进行定性初筛,获得了44个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将此44个菌株发酵培养后,使用滤纸酶活性测定法进行定量复筛,滤纸酶活性最高... 以腐烂木材、腐殖土等材料作为菌源,从中分离出180个菌株,以期得到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采用革兰氏碘液染色法进行定性初筛,获得了44个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将此44个菌株发酵培养后,使用滤纸酶活性测定法进行定量复筛,滤纸酶活性最高的是菌株J1-3-1。通过对J1-3-1菌株的16S r RNA的序列测定分析,将J1-3-1鉴定为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经对J1-3-1进行产酶发酵条件优化,分别确立了产生最高滤纸酶(FPase)活性、内切葡聚糖酶(CMCase)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活性的发酵条件。在最优发酵产酶条件下,菌株J1-3-1的滤纸酶、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高酶活性分别为8.76、28.04和7.02 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筛选 鉴定 发酵 鞘氨醇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土壤纤维素酶产生菌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春燕 刘四新 +2 位作者 高阳 周艳艳 陈涛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150,共7页
采用CMC唯一碳源平板法和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3种酶平板鉴别法从海南红树林土壤中分离到109个有阳性信号的菌株,经发酵产酶复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相对较高的真菌HBZ003。经鉴定该菌为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 采用CMC唯一碳源平板法和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3种酶平板鉴别法从海南红树林土壤中分离到109个有阳性信号的菌株,经发酵产酶复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相对较高的真菌HBZ003。经鉴定该菌为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通过发酵产酶条件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8 g/L,CMC 2 g/L,(NH4)2SO43 g/L,KNO32 g/L,KH2PO43 g/L,NaCl 6 g/L,CaCl20.5 g/L;发酵条件为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液100mL,在pH4.0、30℃,160 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5 d,测得发酵液中CMCase和FPA分别为16.04U和4.08 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纤维素酶产生菌 种筛选 产紫青霉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B.cereus JYMB2菌株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谢洁 商必志 +3 位作者 任慧爽 王爱印 左伟东 周泽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寻找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用于农作物秸秆、园林枯枝落叶及城市生活垃圾等的降解利用,本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从重庆市缙云山林地腐殖质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水解圈法和胞外酶活测定法(DNS法)筛选获... 为寻找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用于农作物秸秆、园林枯枝落叶及城市生活垃圾等的降解利用,本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从重庆市缙云山林地腐殖质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水解圈法和胞外酶活测定法(DNS法)筛选获得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YMB2.该菌株24h发酵上清液经DNS法检测纤维素酶活达到峰值,其CMC酶活为159.25U/mL,滤纸酶活(FPase)为152.13U/mL.菌种鉴定结果表明JYMB2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多个菌体串联成链状;过氧化氢酶、硝酸盐还原及V-P试验呈现阳性;能水解淀粉、液化明胶.基于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JYMB2菌株与登录号为KF010349的蜡状芽孢杆菌处于同一最小分枝,且与多株芽孢杆菌属菌株相似度达到98%以上.综合菌体及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以及基于16S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将JYMB2菌株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命名为B.cereus JYM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筛选 酶活测定 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酒醅中纤维素酶产生菌的产酶活力与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建华 刘冀 +3 位作者 郭宏文 刘晓兰 杜国军 贾士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7-180,共4页
以白酒酒醅中筛选出的产纤维素酶的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其产酶活力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细胞长宽比和葡萄糖产酸指标与纤维素酶活力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淀... 以白酒酒醅中筛选出的产纤维素酶的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其产酶活力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细胞长宽比和葡萄糖产酸指标与纤维素酶活力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淀粉水解实验指标与纤维素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细胞长宽比对细菌产纤维素酶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葡萄糖产酸指标对纤维素酶活力有较强的负向直接作用;葡萄糖产气和酪蛋白实验指标对纤维素酶具有较强的正向直接作用;同时各个指标还通过其他指标对纤维素酶活力具有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生理生化特性 纤维素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天山花楸中分离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付建红 任晓源 +2 位作者 范秋霜 谢连珍 谢红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28-231,共4页
从天山花楸茎、叶和果实中分离到53株内生细菌,利用刚果红初筛平板获得透明圈较大的4株菌,在此基础上进行摇瓶复筛,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S11)。该菌发酵培养12h,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酶活力最高达到39.47U/mL。该酶最... 从天山花楸茎、叶和果实中分离到53株内生细菌,利用刚果红初筛平板获得透明圈较大的4株菌,在此基础上进行摇瓶复筛,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S11)。该菌发酵培养12h,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酶活力最高达到39.47U/mL。该酶最适反应pH值为5.0,在pH 5.0~6.0范围内较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50℃以下酶的热稳定性较好,60~70℃几乎完全失活;各种供试金属离子与化学试剂对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a2+、SDS和EDTA的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花楸 纤维素酶产生菌 酶活性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醅中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与其产酶活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建华 刘冀 +2 位作者 郭宏文 刘晓兰 贾士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5,共5页
以白酒酒醅中筛选出的产纤维素酶的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这些细菌的细胞长宽比、糖发酵实验、淀粉水解实验等生理生化特性指标和它们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大小,并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生理生化特性指标与纤维素酶活力之间的关系... 以白酒酒醅中筛选出的产纤维素酶的细菌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这些细菌的细胞长宽比、糖发酵实验、淀粉水解实验等生理生化特性指标和它们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大小,并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生理生化特性指标与纤维素酶活力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各种生理生化特性指标之间,及这些生理生化特性指标与细菌产纤维素酶活力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活力与细胞长宽比和利用葡萄糖产酸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而与其淀粉水解能力、利用乳糖产酸和柠檬酸盐试验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生理生化特性 纤维素酶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纤维素酶产生菌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芳 方春玉 +4 位作者 周健 明红梅 龙旭 余欢 刘雪春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6,共5页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1.1.1主要仪器设备移液枪(20~200μL),全自动菌落计数仪,恒温水浴振荡器,数控超声波清洗器,立式电热蒸气灭菌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恒温培养摇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条件优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产酶 筛选 超声波清洗器 电热恒温 仪器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及纤维素酶产生菌选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喜宏 刘义波 高云航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4-16,共3页
纤维素(cellulose)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多糖类产物,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公认的自然界数量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有机物质资源,据估计,纤维素生成量每年高达1000亿吨。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7亿吨左右,仅农业... 纤维素(cellulose)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多糖类产物,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公认的自然界数量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有机物质资源,据估计,纤维素生成量每年高达1000亿吨。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7亿吨左右,仅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农作物残渣(如稻草、玉米秸、麦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植物细胞壁 农作物秸秆 选育 光合作用 物质资源 农业生产 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产生菌ZJW-11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雪辉 唐蕊 孟春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99-401,共3页
对纤维素酶产生菌ZJW-11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以期得到最佳培养条件,并在理论上丰富纤维素酶的研究材料,在实践中指导纤维素酶的生产应用。利用单因素法对培养方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初始p H值、接种量和装液量进行研究,并通过DN... 对纤维素酶产生菌ZJW-11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以期得到最佳培养条件,并在理论上丰富纤维素酶的研究材料,在实践中指导纤维素酶的生产应用。利用单因素法对培养方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初始p H值、接种量和装液量进行研究,并通过DNS法测定不同溶液在540 nm处的吸光度,间接计算出酶活性。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产生菌ZJW-11最佳培养条件为30℃、初始p H值为7、装液量60%、接种量2.5%、140 r/min振荡培养120 h。试验初步确定了纤维素酶产生菌ZJW-11的培养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产生菌 酶活性 培养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瘤胃兼性厌氧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
11
作者 朱继红 孙满吉 张永根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5,共3页
试验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初筛、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鉴别和固体发酵培养复筛,旨在从瘤胃内容物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细菌。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得到19株有纤维降解作用的菌株,其中R2、R3、R4、R5、R7、R14及R197株的降解作用显... 试验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初筛、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鉴别和固体发酵培养复筛,旨在从瘤胃内容物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细菌。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得到19株有纤维降解作用的菌株,其中R2、R3、R4、R5、R7、R14及R197株的降解作用显著,通过刚果红染色及对纤维素酶活、干物质(DM)消失率的测定,最终以R3效果最佳,其透明斑直径/菌落直径为6.27、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为5.94 U/g,滤纸糖酶活(FPase)为1.12 U/g、DM消失率达到23.73%。结果提示,筛选出的瘤胃菌中以R3对稻草秸秆的降解作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 纤维素酶产生菌 兼性厌氧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其酶活力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巫小琴 徐强 +2 位作者 李燚 陶诗 黎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323-17325,17357,共4页
[目的]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测定各菌株的最适发酵时间。[方法]利用刚果红变色圈法从花台土、湿地、菜地土、草坪土中分离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镜检及革兰氏染色反应鉴定为3个不同种类的4... [目的]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测定各菌株的最适发酵时间。[方法]利用刚果红变色圈法从花台土、湿地、菜地土、草坪土中分离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镜检及革兰氏染色反应鉴定为3个不同种类的4株放线菌,分别命名为A1、A2、A3。用DNS分光光度法对其所产纤维素酶活力分别进行测定,并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青霉(Penicilli-um)所产的纤维素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菜地土中和草坪土中产纤维素酶菌酶活力分别比枯草芽孢杆菌酶活力高出18.14%、40.50%,而比青霉酶活力高出39.96%、66.45%;花台土中和湿地中的纤维素酶产生菌酶活力则分别比枯草芽孢杆菌酶活力低12.97%、13.18%,而比青霉酶活力高出3.11%、2.86%。此外,各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活力均与发酵时间密切相关,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初始阶段纤维素酶活力呈上升的趋势,各菌株分别在不同发酵时间达到酶活力最大值,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回归于初始水平。[结论]在从自然界中分离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取样地点;培养时间的不同对不同菌株产酶的影响很大;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可以提高纤维素酶的工业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分离 酶活力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露 李群良 +2 位作者 严伟 何查霖 何曙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46-48,共3页
从堆肥化处理的甘蔗叶中分离出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时间为72h、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接种量为3%的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90.19U.mL-1。
关键词 甘蔗叶 堆制肥料 纤维素酶产生菌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SWU6菌株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晶晶 王爱印 +2 位作者 周敏 陈林 谢洁 《蚕学通讯》 2014年第4期7-13,共7页
为寻找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用于蚕沙及桑树废弃枝条等的加工处理,本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从西南大学校园土壤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测定菌株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上形成水解圈直径与其菌落直径的比值,及胞外酶活测... 为寻找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用于蚕沙及桑树废弃枝条等的加工处理,本研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从西南大学校园土壤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测定菌株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上形成水解圈直径与其菌落直径的比值,及胞外酶活测定法(DNS法)筛选获得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SWU6。该菌株24h发酵液上清液经DNS法检测纤维素酶活力达到136.24U/mL。菌种鉴定结果表明SWU6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过氧化氢酶、硝酸盐还原呈阳性;能水解淀粉、液化明胶。基于16S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WU6菌株与登录号为NR 116240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处于进化树的同一最小分支。综合菌体及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以及基于16S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将SWU6菌株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的改良方法
15
作者 张瑾 张虹 +1 位作者 王玲 林凌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7期101-103,114,共4页
该文利用曲里苯蓝(Trypan blue)能与多糖形成复合物的原理,建立起一种简便、快捷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的改良方法。实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底物,配制0.02%曲里苯蓝培养基培养纤维素酶产生菌株,检测菌落周围形成的透明水解圈,水解圈的大... 该文利用曲里苯蓝(Trypan blue)能与多糖形成复合物的原理,建立起一种简便、快捷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的改良方法。实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底物,配制0.02%曲里苯蓝培养基培养纤维素酶产生菌株,检测菌落周围形成的透明水解圈,水解圈的大小同酶活高低有一定指数关系。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有着同样高的灵敏度,而且不影响菌株生长,可以应用于纤维素酶改良工程菌株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筛选方法 曲里苯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碱性β-葡萄糖苷酶的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迪 徐小蓉 唐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7-89,94,共4页
为获得高产碱性β-葡萄糖苷酶的产纤维素酶菌株,利用碱性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和β-葡萄糖苷酶平板筛选法相结合,从植物腐败堆积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产碱性β-葡萄糖苷酶的产纤维素酶克雷伯氏杆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酶学鉴定。结果表明:该... 为获得高产碱性β-葡萄糖苷酶的产纤维素酶菌株,利用碱性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和β-葡萄糖苷酶平板筛选法相结合,从植物腐败堆积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产碱性β-葡萄糖苷酶的产纤维素酶克雷伯氏杆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酶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胞外分泌液具有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中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为48.9U/mL。其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10.0,最适反应温度为35℃,且Ca2+、Mg2+、Zn2+和Mn2+等金属离子对该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Β-葡萄糖苷酶 筛选 碱性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碱性纤维素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特性与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振刚 熊亮 +1 位作者 张真 罗堿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2-731,共10页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开展碱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分析,为该菌株及所产纤维素酶的综合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筛选法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利用生理生化分析结合分子生物...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开展碱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分析,为该菌株及所产纤维素酶的综合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筛选法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利用生理生化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研究其活性特征与发酵条件。【结果】在长期覆盖枯树叶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名称为B.cereus strain CQNUX 3-1。酶活性分析显示该菌株胞外分泌液具有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酶活力分别达107.7、33.1和155.6 U/mL。酶学特征分析表明3种酶组分均具有较好的耐碱和一定的耐高温能力。其中,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反应温度分别为70、60和40℃;最佳反应pH分别为8.0、9.0和9.0;Fe^(3+)能增加3种酶的酶活力,而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EDTA、尿素和Cu^(2+)耐受性。发酵条件对菌株产酶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温度在37℃较适宜;发酵第4 d时的酶活力达最大值;该菌株能在碱性发酵环境下生长并产酶,在初始pH为7.0时发酵酶活力最高。【结论】筛选获得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cereus strain CQNUX 3-1所生产的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反应温度适用性和较强的碱耐受性,菌株发酵产酶温度适中,且有较宽的发酵pH适用范围,可作为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资源菌株,具有应用于纤维素酶制剂制备与生产、纤维素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纤维素酶产生菌 筛选鉴定 酶学特性 发酵条件 蜡样芽孢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内切-β-葡聚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建华 蒋海娇 +2 位作者 郭宏文 邹东恢 王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27-234,共8页
为对1种细菌来源的内切-β-葡聚糖苷酶进行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利用盐析沉淀、凝胶层析、疏水层析和弱阳离子交换色谱等对细菌菌株DM-4所产内切-β-葡聚糖苷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SDS-PAGE电泳对其纯度和分子量进行检测,考察温度和p... 为对1种细菌来源的内切-β-葡聚糖苷酶进行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利用盐析沉淀、凝胶层析、疏水层析和弱阳离子交换色谱等对细菌菌株DM-4所产内切-β-葡聚糖苷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SDS-PAGE电泳对其纯度和分子量进行检测,考察温度和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最后计算酶的反应动力学常数。结果显示,经分离纯化,获得2个酶活组分CMC酶Ⅰ和酶Ⅱ,其纯化倍数分别为45.94倍和32.27倍,回收率分别为14.66%和8.33%。CMC酶Ⅰ和酶Ⅱ分子量分别为38.99、45.53 ku,其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55~60℃和55℃,最适pH值均为7.5。温度低于70℃时,2种酶组分均对热稳定,并在pH值为6.0~8.0范围内具有良好稳定性。CMC酶Ⅰ的K_(m)为2.55 g/L,V_(m)为37.59μg/(min·mL);CMC酶Ⅱ的K_(m)值为4.37 g/L,V_(m)为28.82μg/(min·mL)。结果表明,采用盐析沉淀、凝胶层析、疏水层析和弱阳离子交换色谱多种分离技术对菌株DM-4所产内切-β-葡聚糖苷酶具有良好的分离纯化效果,经凝胶电泳检测,酶组分达电泳级纯度。酶学性质表明,菌株DM-4所产的2种CMC酶组分均为中性偏碱性纤维素酶,这与霉菌来源的纤维素酶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内切-β-葡聚糖苷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土壤中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阳 刘四新 王春燕 《热带农业工程》 2009年第4期9-12,共4页
红树林生态系统复杂,土壤微生物资源丰富。试验采用唯一碳源平板法,从红树林土壤中筛选得172个菌株,分别进行产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平板鉴定,对较高活力的菌株进行了发酵试验,利用DNS和FPA法测定酶活,获得10株... 红树林生态系统复杂,土壤微生物资源丰富。试验采用唯一碳源平板法,从红树林土壤中筛选得172个菌株,分别进行产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平板鉴定,对较高活力的菌株进行了发酵试验,利用DNS和FPA法测定酶活,获得10株具有高产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其中一株真菌HBZ003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且酶活稳定,其CMC酶活为3229.67U,滤纸酶活为1536.80U;另一株真菌Z005具有较明显的外切酶阳性特征,其CMC酶活为1970U,滤纸酶活为871.67U,对菌株HBZ003、Z005分别进行形态观察、生化鉴定系统的鉴定,初步确认菌株HBZ003为产紫青霉(Penicilliumpur purogenun),菌株Z005为枝状芽枝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纤维素酶产生菌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阿娜 汤斌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8-49,共2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添加少量葡萄糖作为碳源,培养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培养一定时间后,经刚果红染色和稀碱液固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水解圈,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快速定性鉴定纤维素酶产生菌酶活大小。与传统纤维素酶活检测方法比较,本方法...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添加少量葡萄糖作为碳源,培养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培养一定时间后,经刚果红染色和稀碱液固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水解圈,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快速定性鉴定纤维素酶产生菌酶活大小。与传统纤维素酶活检测方法比较,本方法菌丝生长快,两天后菌落经染色,透明圈边缘清晰,直观性强,与酶活力成一定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鉴别培养基 透明水解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