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中的应用潜力,解析其分子特性、协同效应及性能优化路径,为可持续包装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数据库(2010-2025年),以“纤维素”“木质素”“生物降解包...目的探讨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中的应用潜力,解析其分子特性、协同效应及性能优化路径,为可持续包装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数据库(2010-2025年),以“纤维素”“木质素”“生物降解包装”为关键词筛选70余篇文献。采用主题分析法梳理提取、改性和复合技术,对比纳米复合、化学交联等策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总结技术瓶颈问题。结果文献研究表明,纤维素/木质素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材料的性能,复合薄膜对UV-C紫外线的阻隔率达到81.8%,抗菌活性接近100%;纳米复合技术可提高力学强度(干拉伸强度提升了218%,湿拉伸强度提升了233%)和阻隔性能(氧气渗透率低至(4.15±0.13)×10^(-20)m^(3)/(m^(2)·s·Pa));木质素的引入能增强材料的疏水性(水接触角>80°)和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提高20%);溶解-再生策略可实现材料全周期降解。结论纤维素/木质素复合材料兼具可再生性、多功能性,是替代传统塑料的理想选择。突破实验室限制,开发低成本规模化工艺,并加强全生命周期评估,未来应聚焦智能响应材料与跨学科技术的融合,加速绿色包装产业化。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中的应用潜力,解析其分子特性、协同效应及性能优化路径,为可持续包装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数据库(2010-2025年),以“纤维素”“木质素”“生物降解包装”为关键词筛选70余篇文献。采用主题分析法梳理提取、改性和复合技术,对比纳米复合、化学交联等策略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总结技术瓶颈问题。结果文献研究表明,纤维素/木质素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材料的性能,复合薄膜对UV-C紫外线的阻隔率达到81.8%,抗菌活性接近100%;纳米复合技术可提高力学强度(干拉伸强度提升了218%,湿拉伸强度提升了233%)和阻隔性能(氧气渗透率低至(4.15±0.13)×10^(-20)m^(3)/(m^(2)·s·Pa));木质素的引入能增强材料的疏水性(水接触角>80°)和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提高20%);溶解-再生策略可实现材料全周期降解。结论纤维素/木质素复合材料兼具可再生性、多功能性,是替代传统塑料的理想选择。突破实验室限制,开发低成本规模化工艺,并加强全生命周期评估,未来应聚焦智能响应材料与跨学科技术的融合,加速绿色包装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