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沿海六种自由生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勇 王艳刚 +2 位作者 邵晨 许恒龙 胡晓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2-876,共5页
纤毛虫原生动物在海洋微食物网及近岸生态系的物质流动与能量传递过程中起枢纽作用。由于种类多样性极高,长期以来,有关该类群种类鉴定之困难仍是制约相关微生态研究的一个瓶颈。国内除特定生境内的常见种外,大量非习见类群仍急待现代... 纤毛虫原生动物在海洋微食物网及近岸生态系的物质流动与能量传递过程中起枢纽作用。由于种类多样性极高,长期以来,有关该类群种类鉴定之困难仍是制约相关微生态研究的一个瓶颈。国内除特定生境内的常见种外,大量非习见类群仍急待现代分类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纤毛 形态分类学 重描述 纤毛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淡水纤毛虫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丽卿 郝瑞娟 +1 位作者 李雪琪 潘宏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3-349,共7页
借助活体观察和银染法对6种淡水纤毛虫(纵长板壳虫Coleps elongatus、瓜形原膜袋虫Protocyclidium citrullus、亨氏累枝虫Epistylis hentscheli、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长柄球吸管虫Metacineta macrocaulis、四分锤吸管虫Tokop... 借助活体观察和银染法对6种淡水纤毛虫(纵长板壳虫Coleps elongatus、瓜形原膜袋虫Protocyclidium citrullus、亨氏累枝虫Epistylis hentscheli、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长柄球吸管虫Metacineta macrocaulis、四分锤吸管虫Tokophrya quadripatital的形态和纤毛图式进行了详尽研究。本工作首次描述了亨氏累枝虫、四分锤吸管虫、纵长板壳虫的中国种群,同时揭示了亨氏累枝虫长期未知的纤毛图式特征并给出该种类的新定义:虫体高钟形,活体大小约(100—130)μm×(60—65)μm;伸缩泡1个,腹位;大小核各1枚,大核"C"型;群体为规则对称二叉分枝;口区三片小膜均由三列动基列组成,第三小膜由三列等长的动基列组成,其终止处高于第一小膜下端;虫体前端到反口纤毛环间的银线约71—74条,反口纤毛环到帚胚间的银线约35—47条;淡水生境。此外,本研究对长柄球吸管虫、钟形钟虫、瓜形原膜袋虫进行了重新描述,补充了显微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 亨氏累枝虫 纤毛图式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沿海7种异毛类纤毛虫形态学描述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相瑞 马洪钢 +1 位作者 朱明壮 胡晓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0-928,共9页
借助活体观察及银染法等对采集于青岛沿海的7种异毛类纤毛虫(绿色爽口虫Climacostomum virens、蓝菌丽克虫Licnophora lyngbycola、盐蚕豆虫Fabrea salina、佛氏环须虫Peritromus faurei、简单瓶囊虫Folliculina simplex、延长类瓶囊虫F... 借助活体观察及银染法等对采集于青岛沿海的7种异毛类纤毛虫(绿色爽口虫Climacostomum virens、蓝菌丽克虫Licnophora lyngbycola、盐蚕豆虫Fabrea salina、佛氏环须虫Peritromus faurei、简单瓶囊虫Folliculina simplex、延长类瓶囊虫Folliculinopsis producta、弯曲突口虫Condylostoma curva)进行了活体形态与纤毛图式水平的分类学研究,其中绿色爽口虫为国内新记录。对迄今缺乏详细研究的简单瓶囊虫与延长类瓶囊虫补充了大量活体形态描述,如皮层颗粒、色素颗粒的分布与颜色变化等,同时运用现代银染技术首次报道了该两种游泳体的纤毛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纤毛 形态学 纤毛图式 异毛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毛类纤毛虫——杆形戴维虫的形态学和细胞发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凤超 李延博 +3 位作者 吕昭 梅玉明 高素伟 邵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5-1260,共6页
腹毛类纤毛虫广泛见于海、淡水及土壤等各种生境中^([1—5])。在生态系统中,腹毛目纤毛虫种类多、数量大、食性广,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6—8])。腹毛类纤毛虫结构复杂、形态多样,分类鉴定困难,而其细胞发生... 腹毛类纤毛虫广泛见于海、淡水及土壤等各种生境中^([1—5])。在生态系统中,腹毛目纤毛虫种类多、数量大、食性广,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6—8])。腹毛类纤毛虫结构复杂、形态多样,分类鉴定困难,而其细胞发生学研究,不仅可为腹毛类纤毛虫的分类学和系统学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为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提供参考资料^([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毛类纤毛 纤毛图式 细胞发生 原生动物 戴维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腹毛目纤毛虫—束状全列虫的形态学以及与相近种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晓钟 宋微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469-473,共5页
报道了一种采自青岛沿岸养殖水体的自由生纤毛虫——束状全列虫。文中对其形态学作了重新描述,利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其纤毛图式,并与其它相近种作了比较。
关键词 海洋纤毛 腹毛目 束状全列虫 形态学 纤毛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圆双眉虫与伪寡毛双眉虫的形态学重描述(原生动物,纤毛门)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媛 李继秋 胡晓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共8页
研究对采自青岛沿海的两种海洋纤毛虫-盾圆双眉虫与伪寡毛双眉虫做了形态学重描述。盾圆双眉虫与前人所报道的种群具有十分相似的纤毛图式,但在额-腹棘毛分布、大核片段、小膜及背触毛数目等方面表现出细微的变异性。此外,该青岛种群个... 研究对采自青岛沿海的两种海洋纤毛虫-盾圆双眉虫与伪寡毛双眉虫做了形态学重描述。盾圆双眉虫与前人所报道的种群具有十分相似的纤毛图式,但在额-腹棘毛分布、大核片段、小膜及背触毛数目等方面表现出细微的变异性。此外,该青岛种群个体较小。统计学比较还表明,迄今缺乏研究的一海洋种,泥生双眉虫极可能为盾圆双眉虫(Diophrys scutum)的同物异名。伪寡毛双眉虫(Diophrys apoligothrix)为一新近报道的罕见种,研究基于新采集种群对其进行了补充性观察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海洋纤毛 双眉虫属 纤毛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种旋唇纲纤毛虫的形态学描述 被引量:3
7
作者 吕立平 樊阳波 胡晓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6-1139,共14页
借助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方法对采集于中国山东、广东沿海的潮间带、红树林及淡水生境的10种旋唇纲纤毛虫(拉氏伪小双虫Pseudoamphisiella lacazei、四核伪小双虫Pseudoamphisiella quadrinucleata、中华偏全列虫Apoholosticha sinica... 借助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方法对采集于中国山东、广东沿海的潮间带、红树林及淡水生境的10种旋唇纲纤毛虫(拉氏伪小双虫Pseudoamphisiella lacazei、四核伪小双虫Pseudoamphisiella quadrinucleata、中华偏全列虫Apoholosticha sinica、维尔伯特泡毛虫Tunicothrix wilberti、海洋后尾柱虫Metaurostylopsis marina、偏澳大利亚速体虫Notohymena apoaustralis、偏寡毛双眉虫Diophrys apoligothrix、寡毛双眉虫Diophrys oligothrix、盾圆双眉虫Diophrys scutum、张氏拟双眉虫Paradiophrys zhangi)进行了活体形态与纤毛图式水平的分类学研究。其中偏澳大利亚速体虫、偏寡毛双眉虫、张氏拟双眉虫为广东地区新记录种。基于新种群,对张氏拟双眉虫给出了新定义。研究表明,中华偏全列虫地理分布较广,可适应从淡水到不同盐度的咸水生境。首次发现,寡毛双眉虫可在盐度较低的咸水中生存,显示出其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 纤毛图式 形态学 旋唇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淡水缘毛类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姜传奇 缪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2-660,共9页
通过活体显微观察及银染法对采自武汉东湖的4种固着缘毛类纤毛虫:粗茎睫纤虫Ophrydium crassicaule Penard,1922,念珠伪钟虫Pseudovorticella monilata(Tatem,1870)Foissner&Schiffmann,1974,垂盖虫Opercularia nutans(Ehrenberg,18... 通过活体显微观察及银染法对采自武汉东湖的4种固着缘毛类纤毛虫:粗茎睫纤虫Ophrydium crassicaule Penard,1922,念珠伪钟虫Pseudovorticella monilata(Tatem,1870)Foissner&Schiffmann,1974,垂盖虫Opercularia nutans(Ehrenberg,1831)Stein,1854和一个鞘居虫未定种Vaginicola sp.的活体、纤毛图式、银线系以及细胞核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补充和完善了缘毛类纤毛虫的形态学资料,为纤毛虫分类和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此外,首次在伪钟虫中观察到有性生殖现象,为纤毛虫生殖进化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类纤毛 形态学 纤毛图式 银线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管口类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
9
作者 赵璐 潘宏博 +1 位作者 马洪刚 许恒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管口目纤毛虫由于个体微小且大部分种类缺乏现代分类学的研究,是纤毛门中较混乱的类群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其形态性状的种群间差异,借助显微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法对采自青岛、湛江和香港近岸的斯雷腹沟虫(Coeloperix sleighi)、尖绒毛... 管口目纤毛虫由于个体微小且大部分种类缺乏现代分类学的研究,是纤毛门中较混乱的类群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其形态性状的种群间差异,借助显微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法对采自青岛、湛江和香港近岸的斯雷腹沟虫(Coeloperix sleighi)、尖绒毛虫(Microxysma acutum)、乙状轮毛虫(Trochilia sigmoides)、阿氏直毛虫(Orthotrochilia agamalievi)和近岸类偏体虫(Agnathodysteria littoralis)5种管口类纤毛虫进行了形态学再研究,依据新采集种群,对其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特征进行补足性描述。结果发现,斯雷腹沟虫、乙状轮毛虫和阿氏直毛虫的形态性状极为稳定,而新采集的尖绒毛虫和近岸类偏体虫种群在伸缩泡数目上同前人描述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纤毛 管口亚纲 形态学 纤毛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藓棘毛虫的形态学重描述及细胞发生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佳枚 马洪钢 邵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7-234,共8页
通过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对采自青岛沙滩半咸水的变藓棘毛虫Sterkiella histriomuscorum(纤毛门,腹毛目)进行了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研究。该种群形态学与前人报道的土壤及淡水种群基本一致:虫体近长椭圆形,活体大小约(100—160)μm... 通过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对采自青岛沙滩半咸水的变藓棘毛虫Sterkiella histriomuscorum(纤毛门,腹毛目)进行了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研究。该种群形态学与前人报道的土壤及淡水种群基本一致:虫体近长椭圆形,活体大小约(100—160)μm×(40—75)μm;无皮层颗粒;29–38片口小膜;额棘毛3根;额腹棘毛4根;口后腹棘毛3根;横前腹棘毛2根;横棘毛3—5根;左右缘棘毛列分别由17—23、20—24根棘毛组成;6列背触毛;2枚大核。其主要发生学特征如下:(1)老口围带完全保留,老波动膜解体重建;后仔虫口原基独立发生;(2)额腹横棘毛为5原基次级发生式,部分原基来自老棘毛解体,以"2:3:3:4:4"方式分化为新棘毛;(3)缘棘毛原基产生于老结构中,并向两极延伸逐渐形成前后仔虫的新结构;(4)背触毛发生为典型Oxytricha模式;(5)大核在发生过程中完全融合。研究对首次在半咸水生境中发现的变藓棘毛虫种群进行了活体形态学和纤毛图式描述,补充了显微照片、性状统计数据及发生过程的细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图式 发生学 原生动物 棘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