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低丘坡耕地垄作草垱区田的种植效应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庭生 谢树春 +1 位作者 赵玲 杨安琪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6期220-224,共5页
为了使"垄作区田"这一农耕措施在多雨地区不降低水土保持作用,在湖南省衡南县油子岭低山丘陵区,选取横坡种植、垄作区田、垄作草垱区田共3个不同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为试验处理,以传统顺坡垄作为对照,通过坡面径流小区试验,对... 为了使"垄作区田"这一农耕措施在多雨地区不降低水土保持作用,在湖南省衡南县油子岭低山丘陵区,选取横坡种植、垄作区田、垄作草垱区田共3个不同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为试验处理,以传统顺坡垄作为对照,通过坡面径流小区试验,对湘中红壤坡耕地垄作草垱区田种植效应进行了研究。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各小区径流量、侵蚀量、养分流失量均是顺坡耕种(CK)>横坡耕作(CT)>垄作区田(RA)>垄作草垱区田(PF),而作物产量则相反,产量从高到低依秩为PF>RA>CT>CK;产流、产沙达最大值的时间是暴雨后10Min、5Min,和前人研究结果均是10Min有区别。因此,垄作草垱区田是红壤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应用前景广阔,应积极的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低丘 坡耕地 垄作草垱区田 降雨 水土保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低丘旱耕地宽窄带间作模式综合效应研究
2
作者 王芳 谢庭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1-14,共4页
为了充分利用红壤地区的光、温、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产增收,通过田间大区比较试验,对红壤低丘旱耕地宽窄带间作模式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副作物宽窄带间作与传统单作比较,综合效应得到明显的提高,年径流深、年泥沙流失... 为了充分利用红壤地区的光、温、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产增收,通过田间大区比较试验,对红壤低丘旱耕地宽窄带间作模式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副作物宽窄带间作与传统单作比较,综合效应得到明显的提高,年径流深、年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69.4%、81.8%,耕作层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7.1%、9.1%、13.6%、8.1%,主作物玉米株高均值为3.03 m,极显著低于对照;穗行粒数为41.5粒/行,极显著高于对照;穗长、百粒重显著高,玉米季增产75.45 kg/hm2,增产1.7%,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分别收获饲料10087.5 kg/hm2、黄豆1270.5 kg/hm2、薯块7668.0kg/hm2;产投比由1.66提高到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低丘 旱耕地 宽窄带 间作模式 综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低丘果园红壤的酸化与紧实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丁利群 陈宇航 章明奎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236-2238,共3页
以衢州市为例,选择23个具不同种植时间的亚热带低丘红壤果园,观察了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的pH值、交换性酸、容重和水分常数,分析了种植年限对土壤酸化和紧实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丘果园红壤表层和亚表层pH值分别在... 以衢州市为例,选择23个具不同种植时间的亚热带低丘红壤果园,观察了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的pH值、交换性酸、容重和水分常数,分析了种植年限对土壤酸化和紧实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丘果园红壤表层和亚表层pH值分别在4.86~5.74和4.65~5.87,以酸性为主;土壤交换性酸在1.69~5.14和1.35~5.62 cmol·kg^(-1);土壤容重在1.23~1.38和1.32~1.61 g·cm^(3),亚表层土壤容重明显偏高。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土壤pH值下降,交换性酸增加,表土容重呈先增加后降低,亚表层容重呈持续增加,相应地土壤总孔隙度呈现明显的下降。研究认为,因长期施用化肥、缺乏深耕,低丘红壤上长期种植果树可导致土壤进一步酸化和亚表层土壤的压实化,影响果园土壤的蓄水性、降水入渗、果树根系的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因此,对种植时间较长的低丘果园有必要实施酸度校治及深耕松土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果园 种植年限 酸化 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低丘红壤区耕地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秀英 朱晓芸 +5 位作者 王珂 沈掌泉 许红卫 丁晓东 罗鹏 俞志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对浙江省兰溪市的低丘红壤区的耕地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以地形、土壤以及开发程度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单元的综合得分,并将潜力值分为四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适宜开发、允许开发、限... 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对浙江省兰溪市的低丘红壤区的耕地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以地形、土壤以及开发程度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单元的综合得分,并将潜力值分为四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适宜开发、允许开发、限制开发和不适宜开发的低丘红壤资源分别为3151.53、8790.71、8840.64和35175.25 hm2。评价结果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开发潜力与坡度和土地利用现状存在强相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很低。坡度在≤6°、6~15°和15~25°的范围内,适宜开发的资源分别占总量的50.57%、43.36%和6.07%,允许开发的分别占12.67%、42.59%和44.75%。适宜开发的资源主要由果园和疏林地组成,二者占总量的74.68%;允许开发的资源主要由园地构成,二者占总量的88.95%。允许开发和适宜开发的资源在各城镇之间的分布极其不平衡。实地考察显示,耕地后备潜力评价与当地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潜力评价 遥感 GIS 红壤 兰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低丘红壤地区三种土壤性质空间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祝锦霞 许红卫 +1 位作者 王珂 陈祝炉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0-965,共6页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低丘红壤地区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K3种主要性质的空间变异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平方根转换后,三者都呈很好的正态分布。有机质的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较好地符合球状...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低丘红壤地区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K3种主要性质的空间变异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平方根转换后,三者都呈很好的正态分布。有机质的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较好地符合球状模型,有效N和有效K则符合指数模型。三者都属于中等空间相关性,同时受到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分析3种土壤性质的各向异性,发现不同的土壤性质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同一土壤性质在不同的方向上也有不同的空间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GIS 红壤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花生南酸枣间作系统研究. II.氮素竞争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兴祥 张桃林 +2 位作者 张斌 王明珠 何园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68,88,共4页
利用15N同位素示踪试验结果表明间作5龄和9龄南酸枣分别竞争利用了施用于毗邻花生9.66%和30.15%的氮肥,从而促进了间作南酸枣的生长。同时,南酸枣与花生间氮素竞争对毗邻南酸枣带的花生产量下降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花生 南酸枣 间作系统 氮素竞争 红壤 产量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花生南酸枣间作系统研究 I.生产力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兴祥 张斌 +2 位作者 王明珠 张桃林 何园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4-327,343,共5页
低丘红壤花生南酸枣间作试验结果表明:农林间作枣间作有利于促进南酸枣的生长,提高系统生产力。与单作南酸枣相比,间作5龄和9龄南酸枣生物量分别提高42.8%和72.9%。但农林间作会导致花生产量的降低,随着树龄的增加,这种影响愈来愈严重... 低丘红壤花生南酸枣间作试验结果表明:农林间作枣间作有利于促进南酸枣的生长,提高系统生产力。与单作南酸枣相比,间作5龄和9龄南酸枣生物量分别提高42.8%和72.9%。但农林间作会导致花生产量的降低,随着树龄的增加,这种影响愈来愈严重。与花生单作相比,5龄南酸枣间作和9龄南酸枣间作系统中可比种植面积花生产量分别降低了35.9%和44.6%。而且,在农林间作系统中花生产量与其对间作南酸枣带的距离呈显著相关。距离南酸枣带愈近,花生产量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花生 南酸枣 间作系统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南酸枣-花生复合系统物种间水肥光竞争的研究——Ⅱ.南酸枣与花生利用光能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高国治 王明珠 张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2-94,共3页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丘红壤南酸枣遮荫使复合系统花生光合有效辐射减弱以及花生产量和生物量明显下降 ,与单作花生相比间作各行花生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值日变化主要与距南酸枣树行远近有关 ,与复合系统花生产量和生物量中间行高而两侧行低...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丘红壤南酸枣遮荫使复合系统花生光合有效辐射减弱以及花生产量和生物量明显下降 ,与单作花生相比间作各行花生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值日变化主要与距南酸枣树行远近有关 ,与复合系统花生产量和生物量中间行高而两侧行低的趋势相一致 ,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南酸枣 花生 农林复合系统 光能利用 光合有效辐射 产量 生物量 交互遮荫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泡桐——茶树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叶川 熊国根 +2 位作者 黄庆海 贺湘逸 丁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研究了亚热带丘陵红壤泡桐茶树复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 :与纯茶园相比 ,泡桐茶树复合园的日平均光照强度下降 5 1 .2 % ;茶蓬内日平均气温下降 0 .3~ 1 .2℃ ;相对湿度增加 6.1~ 7.5个百分点 ;1m土层内根系总量增加 44 .4% ... 研究了亚热带丘陵红壤泡桐茶树复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 :与纯茶园相比 ,泡桐茶树复合园的日平均光照强度下降 5 1 .2 % ;茶蓬内日平均气温下降 0 .3~ 1 .2℃ ;相对湿度增加 6.1~ 7.5个百分点 ;1m土层内根系总量增加 44 .4% ;各土层贮水量提高 2 .5 %~ 1 1 .3 % ;凋落物增加 2 8.0 2 % ;凋落物养分含量增加 2 0 .3 % ;0~60cm土层内速效氮、磷、钾总量增加 3 4.6% ;茶叶产量提高 1 6.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泡桐 茶树 复合种植 综合效应 茶园小气候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旱地土壤渗透性与可蚀性定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于东升 史学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6-322,共7页
应用人工模拟降雨仪和Guelph仪对我国南方低丘红壤区旱地土壤的渗透性与可蚀性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红色粘土和红砂岩发育的旱坡地0~5cm表层土壤饱和渗透率Kfs与土壤的可蚀性K呈现负相关,且它们... 应用人工模拟降雨仪和Guelph仪对我国南方低丘红壤区旱地土壤的渗透性与可蚀性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红色粘土和红砂岩发育的旱坡地0~5cm表层土壤饱和渗透率Kfs与土壤的可蚀性K呈现负相关,且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可概括为:K≈a·Kfs-s+c,其中a、b、c均为与土壤有关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饱和渗透率 土壤可蚀性 红壤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南酸枣与花生复合系统种间水肥光竞争的研究——Ⅲ.南酸枣与花生利用水分状况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翟进升 周静 +1 位作者 王明珠 张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91-94,共4页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南酸枣与花生利用土壤水分既协同又竞争,二者根系分布空间有差异,南酸枣根系可从深层湿润土壤中吸收水分,再通过根系提水作用,使水分运移至上层释放,被邻近花生残根所吸收利用.复合区比单作区入渗水多,植...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南酸枣与花生利用土壤水分既协同又竞争,二者根系分布空间有差异,南酸枣根系可从深层湿润土壤中吸收水分,再通过根系提水作用,使水分运移至上层释放,被邻近花生残根所吸收利用.复合区比单作区入渗水多,植物蒸腾减缓,树木遮荫降温,均有利于复合系统自身土壤水分协调平衡.二者水分竞争主要表现在7~10月份干旱季节,但上层土壤水吸力差值较小,表明种间吸水竞争不甚明显,复合系统造成的种间水竞争负面影响不是抑制花生生育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水竞争 红壤 水分状况 水分竞争 南酸枣 花生 种间 根系提水作用 土壤水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茶园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平衡施肥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文炎 许允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87-391,共5页
本文采用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系统研究法,通过实验室分析,吸附试验,温室盆栽和平衡施肥,对低丘红壤茶园土壤养分障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法能较好地评价土壤养分状况,提供的信息对于茶园平衡施肥和高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 本文采用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系统研究法,通过实验室分析,吸附试验,温室盆栽和平衡施肥,对低丘红壤茶园土壤养分障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法能较好地评价土壤养分状况,提供的信息对于茶园平衡施肥和高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杭州黄泥土的主要养分障碍因子是氮、钾、磷,钙和镁可能也是限制因子;龙游黄筋泥是氮、钾、铜和磷。成龄采摘茶园施用N∶P2O5∶K2O的比例以4∶1∶1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红壤 养分限制因子 平衡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重金属污染退化红壤改良的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华 张桃林 孔志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0,共4页
通过对江西省贵溪市典型重金属污染退化红壤(菜园土)进行盆栽试验显示,施用石灰,特别是施用高量石灰,将土壤pH值调至微碱性,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其中又以纤维分解菌的变化最为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 通过对江西省贵溪市典型重金属污染退化红壤(菜园土)进行盆栽试验显示,施用石灰,特别是施用高量石灰,将土壤pH值调至微碱性,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其中又以纤维分解菌的变化最为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减轻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是现有条件下切实可行的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重金属污染 红壤改良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浙西低丘红壤区农业的持续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永进 王国法 蒋彭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37-342,共6页
研究分析了浙江低丘红壤区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上的特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匀;低丘红壤连绵分布而地力不足;作物多样化而种植制单一,产量和效益不高。综合1978~1994年国家投资开展区域治理系列研究,特别... 研究分析了浙江低丘红壤区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上的特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匀;低丘红壤连绵分布而地力不足;作物多样化而种植制单一,产量和效益不高。综合1978~1994年国家投资开展区域治理系列研究,特别在浙西开展的红壤综合试验区所进行的多元复合种植中的高产配套技术;红壤园地经济果木优质丰产技术;红壤改良培肥及防旱、避旱种植效应;食草家畜(湖羊)的优化杂交组合和高效舍饲效应;红壤水土保持及优化生态模式的动态监测,以及发展红壤农区森林适生、快育树种筛选等专题研究成果和成就,论述了该区今后农业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导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 红壤 资源 农业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稻田氮肥施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洪晓富 蒋彭炎 +4 位作者 徐志福 冯来定 郑寨生 卢昌银 黄撮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47-351,418,共6页
以早籼浙9248、晚籼浙选优3号、晚杂汕优10号和协优46为供试品种,于1991年和1994年在低丘红壤稻田进行氮肥不同施肥时期与用量配比试验。结果表明:低丘红壤稻田在一季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前期用肥量,增... 以早籼浙9248、晚籼浙选优3号、晚杂汕优10号和协优46为供试品种,于1991年和1994年在低丘红壤稻田进行氮肥不同施肥时期与用量配比试验。结果表明:低丘红壤稻田在一季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前期用肥量,增施保花肥、粒肥,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保花肥施用的有效时期在倒三叶露尖-剑叶露尖之间,施用量以总用量的20%~30%为宜,如表现缺肥症状,用量可适当增加;若用量过多时,宜在倒二叶露尖-剑叶露尖和始穗期时分2次进行。施用保花肥、粒肥的增产机理在于提高后期分蘖的成穗率、减少颖花退化,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稻田 氮肥施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南酸枣-花生复合系统物种间水肥光竞争的研究——Ⅰ.南酸枣与花生生育性状及产量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明珠 张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4-46,共3页
低丘红壤实施南酸枣与花生农林复合种植模式可促进南酸枣生长,花生单作产量及其复合经营总平均单产随土壤熟化而逐年提高,但复合种植花生生育性状在第2年后受南酸枣影响而发生变化,其产量和生物量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 南酸枣 花生 复合系统 生育性状 产量 红壤 种间竞争 生育性状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傅庆林 孟赐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9-92,共4页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系统主要以“农林果”复合系统为特点,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本试验是在浙江省红壤区兰溪市上华茶场进行的,其农业生态系统在浙江、江西和湖南三省红壤区均具有典型性。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潜水时空变化特征——以江西省余江县为试区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明珠 李江涛 +3 位作者 吴美春 程训强 周睿 张斌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低丘红壤区潜水时空变化主要与降水及补、蓄潜水的空间因子相关,其特征是:潜水位随时间变化基本上与降水负相关,只是其相关性随着井位高程的下降而降低。潜水位空间变化取决于补给潜水源的空间因子差异,主要是影响观测井补给水源远近、... 低丘红壤区潜水时空变化主要与降水及补、蓄潜水的空间因子相关,其特征是:潜水位随时间变化基本上与降水负相关,只是其相关性随着井位高程的下降而降低。潜水位空间变化取决于补给潜水源的空间因子差异,主要是影响观测井补给水源远近、高差和侧向流动能力、速度的井位海拔、坡度、质地、距河渠和林带的远近、河塘渠高程与相对高程等,均达显著相关;次为周围环境因子中,影响其蓄水能力及空间容量的覆被类型、覆被率与土层厚度。这表明低丘红壤区潜水的开发关键是根据其时空变化,选择合适的井位打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 时空变化特征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江县低丘红壤耕地的养分平衡状况与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茅昂江 王明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98-303,共6页
对江西省余江县低丘红壤耕地的养分平衡状况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在氮、磷、钾三要素中,除旱地上的磷基本平衡外,其它均有亏缺,处于入不敷出状况,其中尤以钾亏缺最大,氮次之,磷则因土而异,为改变这一状况作者提出了相应的... 对江西省余江县低丘红壤耕地的养分平衡状况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在氮、磷、钾三要素中,除旱地上的磷基本平衡外,其它均有亏缺,处于入不敷出状况,其中尤以钾亏缺最大,氮次之,磷则因土而异,为改变这一状况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耕地 养分平衡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饲料供需状况与种植结构的调查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常灿 陈喜靖 王国法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16-219,共4页
通过对浙江省低丘红壤典型区域, 兰溪市马达镇5 个村122 个农户的抽样调查, 揭示了该区域畜牧业比较发达, 饲料需求量大, 但自给率低, 仅为426% , 尤其是蛋白质饲料资源缺乏, 依靠外部投入; 土地资源丰富, 但种植结... 通过对浙江省低丘红壤典型区域, 兰溪市马达镇5 个村122 个农户的抽样调查, 揭示了该区域畜牧业比较发达, 饲料需求量大, 但自给率低, 仅为426% , 尤其是蛋白质饲料资源缺乏, 依靠外部投入; 土地资源丰富, 但种植结构单一, 水田以冬闲双季稻为主, 占542% , 单季稻占 212% , 冬闲田面积达757% , 大量冬春农田置闲, 开发绿色饲料生产具有很大潜力。因此建议调整畜禽结构和种植结构, 发展青绿饲料和草食畜禽, 提高系统生产率, 以促进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饲料 供需状况 种植结构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