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薯酸浆中淀粉絮凝菌的筛选、絮凝条件优化与絮凝成分分析
1
作者 侯颖 李毅昊 +3 位作者 李海阳 赵仕达 李阳 孟祥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2-180,共9页
为获得具有良好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促进酸浆法红薯淀粉加工,本文对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具有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高效絮凝菌株的絮凝条件,探究了其具有絮凝... 为获得具有良好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促进酸浆法红薯淀粉加工,本文对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具有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高效絮凝菌株的絮凝条件,探究了其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胞成分。结果表明,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分离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S1、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HS2、沙克广布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HS3、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HS4和弯曲广布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curvatus)HS5等五种乳酸菌,其中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S1具有最高的淀粉絮凝能力。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菌株HS1絮凝淀粉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44 h和发酵液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其对红薯淀粉的实际絮凝率为64.1%±1.87%。通过絮凝活性分布及加热、添加金属离子和酶处理对絮凝活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S1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胞成分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且该成分的絮凝活性对温度、蛋白酶和金属离子比较敏感,因此推测其为某种胞外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酸浆 植物乳植杆菌 淀粉絮凝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杆菌利用糖蜜制备生物絮凝剂、絮凝条件优化及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
2
作者 林经文 刘泽鸿 +6 位作者 潘谢婷 李梦萍 黄善欣 陈映秋 黄丹 叶云 李小龙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7-252,共6页
该研究利用发光杆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发酵糖蜜制备一种新型的生物高分子絮凝剂,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基以提高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并以絮凝率为响应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研究了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的影响... 该研究利用发光杆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发酵糖蜜制备一种新型的生物高分子絮凝剂,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基以提高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并以絮凝率为响应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研究了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5 g/L糖蜜、10 g/L蛋白胨、5 g/L NaCl,在此条件下,絮凝剂产量达到4.53 g/L。最佳絮凝条件为pH 7.0、生物絮凝剂200 mg/L、阳离子诱导剂(FeCl_(3))50 mg/L和搅拌速率240 r/min,在此条件下絮凝剂对高岭土的絮凝效率达到93.2%。该絮凝剂对Cr、Pb、Ni、Cu和Cd去除率分别为61.32%、58.22%、85.90%、78.18%和80.71%。糖蜜作为生物絮凝剂廉价培养基的碳源,既可降低培养成本又能实现废物废渣的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 发光杆菌 絮凝条件 响应面法 絮凝 重金属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陆茂林 施大林 +1 位作者 王蕾 陈金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28,共3页
报道微生物絮凝剂制备工艺,初步分析微生物絮凝剂的组分。研究了3株絮凝剂产生菌JIM-15、JIM-89和JIM-127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条件。分别考察了PH、Ca2+、温度、样品加量等理化因素对絮凝的影响,以及絮凝剂对不同微生物菌悬液的絮凝作用。
关键词 诺卡氏菌 微生物絮凝 絮凝条件 发酵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XNJ1的筛选与絮凝条件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融 刘云鹏 +3 位作者 霍远涛 郭元飞 李顺鹏 蒋建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71,共5页
从江苏苏州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初筛分离出21株产絮凝剂的微生物菌株,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XNJ1。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将菌株XNJ1鉴定为居幼虫普罗威登斯菌属(... 从江苏苏州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初筛分离出21株产絮凝剂的微生物菌株,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XNJ1。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将菌株XNJ1鉴定为居幼虫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 sp.)。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NJ1对高岭土悬浮液的最佳絮凝生长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尿素,pH值7.0~8.0,温度30℃左右,培养时间48 h。在最佳絮凝条件下,2%絮凝剂投加量对4%的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到82.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菌株XNJ1具有较好的生物絮凝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分离筛选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条件 被引量:15
5
作者 何宁 李寅 +1 位作者 陆茂林 陈坚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研究了红平红球菌 (Rhodococcuserythropolis)CCRC 1 0 90 9产生的生物絮凝剂REA 1 1的絮凝条件 .REA 1 1在偏酸性范围内 (pH 3.0~ 6.5) ,絮凝活性稳定 ,耐热性较强 ,热稳定范围可高达 80℃ .CaCl2 、AlCl3、CaO、FeCl3、FeSO4、MgCl2 ... 研究了红平红球菌 (Rhodococcuserythropolis)CCRC 1 0 90 9产生的生物絮凝剂REA 1 1的絮凝条件 .REA 1 1在偏酸性范围内 (pH 3.0~ 6.5) ,絮凝活性稳定 ,耐热性较强 ,热稳定范围可高达 80℃ .CaCl2 、AlCl3、CaO、FeCl3、FeSO4、MgCl2 、NaCl、KCl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REA 1 1的絮凝活性 .其中 ,CaCl2 和FeSO4的助凝效果较好 .在实验体系中 ,CaCl2 的最佳助凝浓度为 8mmol/L ;絮凝体系中缺少CaCl2 或CaCl2 浓度过高 (大于 2 5mmol/L)都会明显降低REA 1 1的絮凝活性 .助凝离子Ca2 +浓度与絮凝剂的最适投加量存在密切关系 ,CaCl2 浓度的增大使REA 1 1的最适投加量呈降低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 絮凝条件 红平红球菌 水处理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絮凝条件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敬荣 王广军 +2 位作者 李志斐 郁二蒙 夏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目的】从养殖水体的生物絮团中分离鉴定产絮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采集生物絮团样品,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以4g/L高岭土悬浊液为絮凝率测定系统,根据目标菌株的形态特征、API系统鉴定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 【目的】从养殖水体的生物絮团中分离鉴定产絮菌,并对其絮凝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采集生物絮团样品,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以4g/L高岭土悬浊液为絮凝率测定系统,根据目标菌株的形态特征、API系统鉴定以及16SrRNA序列分析以鉴定其种属,建立生长曲线以得到絮凝活性最佳培养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絮凝条件(高岭土悬浊液pH、发酵液投加量、助凝剂)等进行优化。【结果】分离筛选得到1株絮凝菌菌株G201441,该菌属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GenBank登录号为KP747687);培养48h后其发酵液絮凝效果最好;该菌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r/min;最佳絮凝条件为:高岭土悬浊液pH值7.0,发酵液投加量8%(体积分数),助凝剂为Ca2+。【结论】筛迭得到的产絮菌G201441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最适条件下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絮凝剂产生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培养条件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沙高浊水最佳絮凝条件的确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冬梅 施周 +2 位作者 金同轨 王和平 梅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8,共4页
在含沙量为85kg/m3的悬浊液中投加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研究不同絮凝条件下絮体的自由沉速、结构密实程度、浑液面沉速与上清液余浊等的变化规律。利用“分维”作为定量控制参数研究含沙高浊水絮凝效果达最佳时的絮凝条件(如搅拌速率、... 在含沙量为85kg/m3的悬浊液中投加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研究不同絮凝条件下絮体的自由沉速、结构密实程度、浑液面沉速与上清液余浊等的变化规律。利用“分维”作为定量控制参数研究含沙高浊水絮凝效果达最佳时的絮凝条件(如搅拌速率、搅拌时间、高分子浓度等),探讨了最佳絮凝条件下不同原始泥沙浓度对絮体分形结构的影响规律。实验得出85kg/m3泥沙絮体结构密实性达最佳时的水力剪切强度Gt值存在两个临界值:快速絮凝阶段G1t1=2350,慢速絮凝阶段G2t2=124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高浊水 架桥絮体 絮凝条件 分形结构 分形维数 C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节杆菌LF-Tou2的培养和絮凝条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栾兴社 王桂宏 +1 位作者 于伟正 张长铠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45,50,共4页
CaCl2和ZnCl2对于节杆菌LF-Tou2絮凝剂的产生非常有效。节杆菌LF-Tou2产生絮凝剂的最适温度、最适pH值和最适接种量分别为27℃、7和每mL培养液105个细胞。维生素B9和低浓度的维生素B12能够刺激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实验还发现,在絮凝体... CaCl2和ZnCl2对于节杆菌LF-Tou2絮凝剂的产生非常有效。节杆菌LF-Tou2产生絮凝剂的最适温度、最适pH值和最适接种量分别为27℃、7和每mL培养液105个细胞。维生素B9和低浓度的维生素B12能够刺激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实验还发现,在絮凝体系中添加Fe3+、Mn2+和Ca2+能够明显地提高发酵液的絮凝率。对于发酵液展示絮凝剂活性的最合适的pH值为7。在絮凝系统中把定量的助絮剂CaCl2溶液分成2次添加能够非常显著地提高絮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条件 絮凝条件 微生物絮凝 节杆菌LF—To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条件及焦化废水净化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魏晓金 李静 何绪文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2期88-91,共4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能产高效絮凝剂的芽孢杆菌,对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絮凝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最佳絮凝条件为:原水pH值7.0以上;助凝剂CaCl2(1%浓度)适宜投加量为5.0%;发酵液的适宜投加量为0.2%...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能产高效絮凝剂的芽孢杆菌,对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絮凝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最佳絮凝条件为:原水pH值7.0以上;助凝剂CaCl2(1%浓度)适宜投加量为5.0%;发酵液的适宜投加量为0.2%;发酵液较好的离心条件为n=4 000转/min,t=30min。在最佳絮凝条件下,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条件 焦化废水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絮凝条件优化及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金亮 姜彬慧 +1 位作者 胡筱敏 李凤达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4-279,共6页
以絮凝菌A9和BS-5及其产生的絮凝剂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碳源、氮源及初始pH值等因素研究絮凝菌的适宜培养条件,采用紫外扫描、Molish、蒽酮呈色反应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这两种絮凝剂的成分进行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菌株A9和BS-5... 以絮凝菌A9和BS-5及其产生的絮凝剂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碳源、氮源及初始pH值等因素研究絮凝菌的适宜培养条件,采用紫外扫描、Molish、蒽酮呈色反应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这两种絮凝剂的成分进行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菌株A9和BS-5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9和BS-5产生絮凝剂的适宜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分别为酵母膏和NaNO_3,适宜初始pH值分别为9.0和6.0,在此条件下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率均达到95%以上。紫外扫描和红外检测等结果表明,菌株A9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菌株BS-5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和少量蛋白质。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絮凝菌A9属于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絮凝菌BS-5属于代尔夫特食酸菌(Delftia acidovor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絮凝 絮凝条件 生理生化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及絮凝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江红 潘洋 +1 位作者 戴红霞 贾云鹏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6期46-48,55,共4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命名为C4-3,对其絮凝活性及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4-3的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在絮凝剂投加量为1 mL.(100 mL)-1、1%CaCl2助凝剂投加量为1~6 mL、pH值为8.0~11.0...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命名为C4-3,对其絮凝活性及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4-3的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在絮凝剂投加量为1 mL.(100 mL)-1、1%CaCl2助凝剂投加量为1~6 mL、pH值为8.0~11.0的絮凝条件下,C4-3对1~7 g.L-1高岭土悬浊液模拟废水的絮凝效果较好,且具有广泛的pH值适应性、良好的热稳定性,适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 絮凝剂产生菌 絮凝活性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淀粉黄浆水的絮凝条件优化研究
12
作者 陶令霞 常慧萍 +1 位作者 吴敬涛 张志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9-220,223,共3页
小麦淀粉黄浆水中含有丰富的B淀粉、纤维等物质。本实验主要研究了小麦淀粉黄浆水的絮凝沉降技术,通过烧杯混凝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絮凝剂、投入顺序、投加量、pH、温度等对小麦淀粉黄浆水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温度为25℃,pH为7.5,... 小麦淀粉黄浆水中含有丰富的B淀粉、纤维等物质。本实验主要研究了小麦淀粉黄浆水的絮凝沉降技术,通过烧杯混凝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絮凝剂、投入顺序、投加量、pH、温度等对小麦淀粉黄浆水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温度为25℃,pH为7.5,搅拌速度为60r/min,每200mL小麦淀粉黄浆水投入1%的聚合硫酸铁4mL和1‰的聚丙烯酰胺3mL时,具有良好混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黄浆水 聚合硫酸铁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絮凝条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亚芳 赵敏 +2 位作者 汪春蕾 彭元举 魏兴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4,共2页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5株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絮凝率达83.43%。该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pH值在7.0左右、温度在60℃左右时絮凝效果最好,少量的Ca2+可提高絮凝率;采用水提—丙酮沉淀...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45株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絮凝率达83.43%。该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pH值在7.0左右、温度在60℃左右时絮凝效果最好,少量的Ca2+可提高絮凝率;采用水提—丙酮沉淀—真空干燥的工艺,最终从发酵液中得到粗制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絮凝 絮凝剂产生菌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旭龙水电站混凝土骨料冲洗废水絮凝剂筛选及絮凝条件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方平 王海力 +4 位作者 王孟 翟红娟 彭才喜 杨雅楠 崔艳萍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建设中的旭龙水电站因其砂石加工系统毗邻Ⅱ类水质河道,生产废水无法直接排放,需要处理后进行回用,以实现废水“零排放”的要求。以旭龙水电站混凝土生产现场所使用的花岗岩、角闪岩作为絮凝研究对象,比较了聚合氯化铝(PAC)与4种不同类... 建设中的旭龙水电站因其砂石加工系统毗邻Ⅱ类水质河道,生产废水无法直接排放,需要处理后进行回用,以实现废水“零排放”的要求。以旭龙水电站混凝土生产现场所使用的花岗岩、角闪岩作为絮凝研究对象,比较了聚合氯化铝(PAC)与4种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PAM)絮凝剂对含固体悬浮物(SS)废水的絮凝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了PAC和PAM投加量、快速搅拌时间、快速搅拌转速对悬浮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花岗岩、角闪岩模拟SS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结果表明:花岗岩、角闪岩模拟SS废水的Zeta电位均为负电荷,使用PAC与阳离子型PAM的组合对模拟SS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基于单因子条件参数的最优范围设计的响应面试验确定,角闪岩模拟SS废水在最佳絮凝条件为PAM投加量6.03 mg/L、PAC投加量27.15 mg/L、快速搅拌转速90 r/min、快速搅拌时间60 s时,处理后透光率可达到97.5%,花岗岩模拟SS废水在最佳絮凝条件为PAM投加量3.75 mg/L、PAC投加量154.33 mg/L、快速搅拌转速90 r/min、搅拌时间95 s时,处理后透光率达到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骨料冲洗废水 絮凝沉降法 絮凝条件优化 响应曲面法 旭龙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絮凝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絮凝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映津 陈倩 +2 位作者 曾小妹 谢贻冬 付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4期6-10,23,共6页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从底泥样品中筛选到一株絮凝菌,通过目标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以鉴定其种属,并对其发酵条件和絮凝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XN1-4为黏质沙雷氏菌;XN1-4在发酵28 h后其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最好。菌株XN...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从底泥样品中筛选到一株絮凝菌,通过目标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以鉴定其种属,并对其发酵条件和絮凝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XN1-4为黏质沙雷氏菌;XN1-4在发酵28 h后其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最好。菌株XN1-4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5.0、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50 r/min;最佳絮凝条件为发酵液投加量4%、助凝剂投加量4%。在最佳絮凝条件下,XN1-4的絮凝率达到98%,且絮凝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菌体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分离鉴定 培养条件 絮凝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剂处理高浓度细粒煤泥水的优化条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峙 韩宝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3-159,163,共8页
通过对白腐真菌的生物学培养特性研究,获得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60r/min,温度30℃,稻壳浸出液90mL,葡萄糖质量浓度35g/L,pH值3.5;同时分析了煤水中煤泥颗粒组成,发现其粒度小于0.045mm的含量占55.93%,而大于0.25mm的含量仅占3.75%,说明... 通过对白腐真菌的生物学培养特性研究,获得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60r/min,温度30℃,稻壳浸出液90mL,葡萄糖质量浓度35g/L,pH值3.5;同时分析了煤水中煤泥颗粒组成,发现其粒度小于0.045mm的含量占55.93%,而大于0.25mm的含量仅占3.75%,说明煤泥水中细粒含量较多,靠自身重力难以沉降;探讨了pH值、生物絮凝剂用量、搅拌方式和金属离子等单因素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该菌所产絮凝剂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条件,结果表明:当煤泥水质量浓度27.42g/L、助凝剂(CaCl2)质量浓度5.0g/L、采用二段式搅拌(第一段搅拌速度60r/min,搅拌时间180s;第二段搅拌速度180r/min,搅拌时间60s)、pH值11和絮凝剂体积浓度15mL/L时,其絮凝活性最佳,可达98.71%;进一步实验表明,絮凝活性物质绝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是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菌体细胞产生的胞外分泌物。该絮凝剂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多种阳离子对该絮凝剂都有助凝作用,并且二价阳离子Ca2+对白腐真菌产生的絮凝剂助凝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生物絮凝 絮凝条件优化 煤泥水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絮凝剂预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有乐 张宝茸 范志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9,共5页
马铃薯淀粉废水产生的季节性使得常规生物处理应用起来存在很大困难,采用絮凝剂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可减轻后续处理负担。文章使用常规化学絮凝剂AlCl3、Fe2(SO4)3、PAM以及有机和无机之间的相互复配对马铃薯淀粉废水进行絮凝预处理,研究... 马铃薯淀粉废水产生的季节性使得常规生物处理应用起来存在很大困难,采用絮凝剂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可减轻后续处理负担。文章使用常规化学絮凝剂AlCl3、Fe2(SO4)3、PAM以及有机和无机之间的相互复配对马铃薯淀粉废水进行絮凝预处理,研究了投药量、废水pH值、助凝剂CaCl2投加量以及沉降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各絮凝剂处理废水的较佳絮凝条件,并在较佳条件下处理废水,通过综合比较处理效率、处理成本、絮凝条件难易程度等方面,确定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较佳絮凝剂为AlCl3+PAM,其具有废水处理效果好(COD去除率为41.08%,浊度去除率为95.06%,色度去除率为90.63%)、投药量少(2mLAlCl3+0.3mLPAM)、助凝剂投加量少(1mLCaCl)2、较佳pH在废水初始pH范围内、处理成本低(11.05元/t废水)、产生污泥量少(649g/t废水)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絮凝 絮凝条件 复配 马铃薯淀粉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絮凝剂用于造纸黑液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陈金媛 陈梅兰 孙国良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2-44,共3页
探讨了造纸黑液经酸化预处理沉淀后 ,再用四种高分子絮凝剂进行絮凝处理 ,通过絮凝条件试验 ,优选出了最佳絮凝剂及其适宜的pH值、药剂投量、搅拌时间、澄清时间等最佳絮凝条件 ,使废水中CODCr及色度达到较高的去除率。
关键词 高分子絮凝 造纸黑液 絮凝条件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芳 李秀颖 +2 位作者 朱希坤 周繁 李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2-175,共4页
经过分离驯化筛选,从渤海湾海边土壤中获得一株能够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SY-Z5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agaterium),该生物絮凝剂与生产γ-聚谷氨酸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Y-ND发酵液复配使用具良好絮... 经过分离驯化筛选,从渤海湾海边土壤中获得一株能够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SY-Z5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agaterium),该生物絮凝剂与生产γ-聚谷氨酸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Y-ND发酵液复配使用具良好絮凝效果,采用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试验对使用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絮凝100 m L 40%高岭土悬浮液时,最佳使用条件为1%Ca Cl21.0 m L,产絮菌SY-Z5发酵液1.5 m L,SY-ND发酵液0.5 m L,调pH为9。在此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悬浮物去除率达65.5%,说明微生物絮凝剂SYZ5与SY-ND菌株复配能够有效去除悬浮物,作为絮凝剂应用具有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Γ-聚谷氨酸 絮凝条件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提质废水絮凝预处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铁红 张芳 +3 位作者 董利鹏 谢添 王晓玲 韩相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6,共4页
通过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3种絮凝剂对褐煤提质废水混凝沉淀处理效果的比较,考察了3种絮凝剂的投加量对废水浊度、NH3-N、TP及COD的去除效果,并结合了絮体沉降性能,优选出混凝处理效果最好的PAFC作为... 通过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3种絮凝剂对褐煤提质废水混凝沉淀处理效果的比较,考察了3种絮凝剂的投加量对废水浊度、NH3-N、TP及COD的去除效果,并结合了絮体沉降性能,优选出混凝处理效果最好的PAFC作为处理褐煤提质废水的絮凝剂。并确定了该絮凝剂对褐煤提质废水混凝沉淀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AFC在投加量为250 mg/L,p H为3.5时,褐煤提质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56.63%,浊度去除率为92.21%,30 min静沉比为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提质废水 絮凝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