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质体结合的反义寡核苷酸BP1003通过抑制STAT3对胰腺癌细胞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
1
作者 付华 周国超 +2 位作者 蔡融民 宋新 杨定华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0-448,共9页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耐药会影响疗效及患者预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调控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重要分子之一,针对STAT3 mRNA反义寡核苷酸的中性脂质...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耐药会影响疗效及患者预后,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调控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重要分子之一,针对STAT3 mRNA反义寡核苷酸的中性脂质体BP1003能够抑制STAT3表达并增加化疗敏感性。但BP1003对胰腺癌细胞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脂质体结合的反义寡核苷酸BP1003通过抑制STAT3对胰腺癌细胞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培养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及ASPC-1,分为对照组(不含药物)、BP1003组(200μg/mL BP1003干预)、不同浓度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5、10、20 nmol/L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干预)、BP1003+不同浓度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200μg/mL BP1003联合5、10、20 nmol/L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干预)。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凋亡率及STAT3、STAT4、STAT6、Bcl-2、Bax、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BALC/c裸小鼠皮下注射PANC-1、ASPC-1细胞悬液,建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干预)、BP1003组(25 mg/kg BP1003干预,每2周1次)、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10 mg/kg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每周1次)、BP100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25 mg/kg BP1003干预,每2周1次联合10 mg/kg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每周1次)。4周后测量移植瘤体积及质量,检测STAT3、Bcl-2、Bax、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P1003组及不同浓度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PANC-1及ASPC-1细胞的凋亡率、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增殖活力及STAT3、Bcl-2、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P1003组PANC-1及ASPC-1细胞的STAT4、STAT6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1003+不同浓度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PANC-1及ASPC-1细胞的凋亡率、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应浓度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细胞增殖活力及STAT3、Bcl-2、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应浓度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P <0.05)。BP1003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BP100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质量及STAT3、Bcl-2、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ax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BP100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的上述变化较BP1003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更为显著。结论:BP1003通过抑制STAT3表达增加胰腺癌细胞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BP1003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蛋白结合紫杉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章浙伟 曾晖 +5 位作者 郑家平 罗君 郭立文 曹非 梁维仁 邵国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2-515,共4页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GN)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GN方案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50例,分析其客观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GN)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GN方案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50例,分析其客观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结果50例胰腺癌患者共行动脉灌注化疗236次,平均灌注4.72次,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6例,疾病稳定(SD)21例,ORR为32%,中位PFS为5.1个月,OS为9.8个月,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呕吐、恶心和乏力等。结论采用GN方案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安全,可一定程度提升患者的PFS和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蛋白结合紫杉 动脉灌注化疗 晚期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溶剂型紫杉醇用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金凤 王宇琪 +3 位作者 张欣欣 尹盼月 赵蓝波 李奇灵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7-722,共6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TX)与溶剂型紫杉醇(sb-PTX)用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EOC)新辅助化疗(NAC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1日至2023年9月19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术前行NACT的晚期EOC 107例患...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TX)与溶剂型紫杉醇(sb-PTX)用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EOC)新辅助化疗(NAC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1日至2023年9月19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术前行NACT的晚期EOC 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nab-PTX联合卡铂静脉化疗52例(nab-PTX组),使用sb-PTX联合卡铂静脉化疗55例(sb-PTX组)。比较两组患者NACT后的临床指标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术中情况及NACT的不良反应等。结果:nab-PTX组NACT后肿瘤最大直径(3.7 cm vs.3.8 cm)、CA125(28.9 U/ml vs.31.6 U/ml)及HE4(102.5 U/ml vs.119.0 U/ml)明显低于sb-PT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ab-PTX组NACT后的总入量(2580 ml vs.2100 ml)、手术复杂性评分(SCS)中等占比(36.54%vs.18.18%)和淋巴结切除率(57.69%vs.29.09%)显著高于sb-PTX组(P<0.05)。两组NACT后的腹水量、临床疗效评价、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出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满意度、病理完全缓解率(pCR)、输注血制品、淋巴结转移率以及NACT期间出现的化疗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b-PTX用于NACT对疾病的临床控制优于sb-PTX,以实现更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但其对病理缓解无显著作用,二者药物安全性方面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新辅助化疗 蛋白结合紫杉 溶剂紫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西不良反应数据库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琳玉 吴琼 +2 位作者 陈奕宇 李舒 李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1495,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所致ADR报告,按ADR涉及的人口... 目的探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所致ADR报告,按ADR涉及的人口学特征、不良反应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患者1144例,5年间,广西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所致ADR报告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严重不良反应的占比较大。报告中男女比例1:3.4;年龄主要集中在45~64岁(741例,64.77%),主要用于乳腺癌(36.71%)、宫颈癌(14.86%)、肺恶性肿瘤(10.31%),合并铂类化疗方案最多(57.08%)。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所致的ADR以血液及淋巴系统为主(79.87%),而且以严重ADR居多,主要临床表现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在用药后0~9 d。86.4%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痊愈或好转。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大量用于尚无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疾病,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用于宫颈癌(14.86%)的治疗。结论随着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临床应用的普及,临床对该药相关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重视,重点加强对该药严重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超说明书使用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紫杉(蛋白结合) 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建国(综述) 杜晓宇 阎龙(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3-837,共5页
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其治疗方式一般以手术为主,并辅以放化疗。目前,联合化疗仍是治疗胃癌患者的重要方式,应用白蛋白纳米技术制备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在提高胃癌患者疾病缓解率和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展现出优势。该联... 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其治疗方式一般以手术为主,并辅以放化疗。目前,联合化疗仍是治疗胃癌患者的重要方式,应用白蛋白纳米技术制备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在提高胃癌患者疾病缓解率和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展现出优势。该联合治疗方案具有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胃癌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相关研究还相对有限,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数据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笔者阐述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蛋白结合紫杉 替吉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植入结合低剂量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小细胞肺癌合并肺动脉狭窄1例
6
作者 季硕超 崔新江 +2 位作者 孙源慧 王鹏 于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2-1254,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9岁,既往体健。约2年半前确诊左肺小细胞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TNM分期:T3N1M0,行依托泊苷+洛铂新辅助化疗2次,随后在全麻电视辅助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下行左肺下叶癌根治术,...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9岁,既往体健。约2年半前确诊左肺小细胞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TNM分期:T3N1M0,行依托泊苷+洛铂新辅助化疗2次,随后在全麻电视辅助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下行左肺下叶癌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示(左肺下叶)小细胞癌。术后行依托泊苷+洛铂化疗6次,同时进行胸部和颅脑放疗,后口服安罗替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肺动脉狭窄 小细胞肺癌 蛋白紫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线治疗40例晚期肺鳞癌的观察 被引量:25
7
作者 林建光 许天文 +4 位作者 傅德强 赵爱月 戴毅君 赖金枝 戴炀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因素。方法:前瞻性设计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入组40例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给予注射用NAB-P方案一线化疗,具体化疗...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因素。方法:前瞻性设计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入组40例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给予注射用NAB-P方案一线化疗,具体化疗方案为:NAB-P 260 mg/m^2,静滴d1,3周为1个疗程,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获得随访,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3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13例,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12例,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37.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0.0%;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6.3个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2.6个月、1年生存率为62.5%;血液毒性方面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贫血较为常见,非血液毒性主要为乏力、便秘、恶心、呕吐、肌肉酸痛、脱发,大部分患者均能耐受上述不良反应;肿瘤分期、体力状况评分(ECOG)、有效率和PFS是影响老年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而年龄与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NAB-P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鳞癌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晚期肺癌 鳞癌 蛋白结合紫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1
8
作者 洪熠 陈心华 +3 位作者 李娜妮 林琳 李重颖 刘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普通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晚期转移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7例患者接受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治疗,对照组38例接受普通注射用紫杉醇单药治疗... 目的:观察并比较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普通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晚期转移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7例患者接受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治疗,对照组38例接受普通注射用紫杉醇单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14例,进展7例,总有效率(CR+PR)为48.65%;对照组普通紫杉醇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9例,进展10例,总有效率为23.68%。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艮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紫杉 紫杉 转移性乳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旭 艾斌 +2 位作者 张萍 李琳 武晓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79-484,共6页
背景与目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通过将人血白蛋白与紫杉醇相结合的无需助溶剂的新型紫杉醇制剂,本研究旨在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不可手术的晚期肺癌... 背景与目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通过将人血白蛋白与紫杉醇相结合的无需助溶剂的新型紫杉醇制剂,本研究旨在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不可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共50例。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第8天单药方案或者联合方案治疗,21 d为1个周期,观察每个周期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价。结果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总体客观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2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8%。在亚组分析中,鳞癌ORR为26.7%,DCR为80%,明显优于其他病理类型,但是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或者两药联合的基础上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提高ORR(36.4%vs 15.4%)。四线及以上治疗患者DCR仍可达到69.2%。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但是可控制,无超敏反应及4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无论其病理类型及治疗线数均有一定疗效,对于鳞癌及与抗血管靶向治疗联合时更有优势,即使对于老年及多线治疗后的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紫杉 肺癌 客观有效率 疾病控制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7
10
作者 梁旭 李惠平 +6 位作者 邸立军 姜晗 宋国红 严颖 王超颖 邵彬 林晓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6-845,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通过将紫杉醇与人血白蛋白相结合新型制剂方式提高了紫杉醇的疗效,目前主要应用于疾病进展迅速或联合化疗后复发的晚期乳腺癌。本研究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背景与目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通过将紫杉醇与人血白蛋白相结合新型制剂方式提高了紫杉醇的疗效,目前主要应用于疾病进展迅速或联合化疗后复发的晚期乳腺癌。本研究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4年1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或联合方案化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疾病进展迅速和多线治疗后患者,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共58例难治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入组,均可评价疗效,67.2%(39/58)为三线以上化疗患者,32.8%(19/58)接受一、二线解救化疗的均为辅助化疗后1年内复发、疾病进展迅速的患者,58例中84.5%的患者伴有内脏转移,93.1%的患者既往使用过紫杉类药物。化疗的客观有效率为13.8%(8/58),临床控制率为60.3%(35/58),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4.0个月,总生存时间为10.1个月。其中23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13.0%,临床控制率56.5%,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4.1个月,总生存时间为6.6个月。3~4度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中性粒细胞减低的发生率34.5%(20/58),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发生率5.2%(3/58),贫血12.1%(7/58),血小板减低6.9%(4/58)。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及联合方案是进展迅速或多线治疗失败的难治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种治疗选择,对既往接受过紫杉类药物治疗和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也显示出一定疗效,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难治性乳腺癌 蛋白紫杉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进展期胃癌 被引量:11
11
作者 龚继芳 陆明 +7 位作者 李洁 李燕 周军 鲁智豪 王晰程 李健 张小田 沈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12周。骨髓、肝、肾、心功能基本正常。... 目的:评价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12周。骨髓、肝、肾、心功能基本正常。应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单药或联合卡培他滨、替吉奥、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治疗。每周期总剂量为200~400 mg(130~260 mg/m2),分为第1、8天或第1、8、15天用药,静脉滴注30 min,每3周重复1次。不良反应按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NCI-CTC3.0版进行评定,按照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RECIST 1.0)评价疗效。结果:共2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中位年龄57岁(38~79岁)。大部分患者原发灶位于非胃食管结合部,转移部位为淋巴结及腹膜。共完成了65个周期的治疗,中位周期数2(0.5~7)。初治患者11例,作为二线及以上治疗者14例。可评价疗效者16例,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患者,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5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进展(progressed disease,PD)6例。其中初治患者中共8例可评价疗效,PR 3例,有效率37.5%,SD 1例,临床获益率50%。全组中位至治疗失败时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TTF)为3.7个月(95%CI 2.32~5.08),中位至死亡时间(time to death,TTD)为7.9个月(95%CI 5.17~10.63)。初治患者与复治患者、单药组与联合用药组的TTF及T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25例患者均可评价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血液学毒性占多数,主要为白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在非血液学毒性中,常见的为恶心/呕吐、乏力、周围神经毒性,无过敏反应及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的挽救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剂量水平低于乳腺癌患者,需要进行剂量探索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紫杉 胃肿瘤 姑息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丁娅 郭轶群 +5 位作者 李婧婧 彭瑞清 文习之 李丹丹 张星 张晓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3-688,共6页
【目的】评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8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00 mg/(m2·d),第1天、第8天,每21天为一个周期]联合铂类药物方案化疗,至少2个... 【目的】评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8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00 mg/(m2·d),第1天、第8天,每21天为一个周期]联合铂类药物方案化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8例患者平均接受3.3(1-20)个周期治疗,客观有效率为13.8%(初治与复治患者分别为20.0%和7.1%),疾病控制率为75.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0(1.0-25.0)月,总生存期(OS)是9.0(1.0-27.0)月。初治与复治患者PFS、OS无显著性差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57.9%)、胃肠道反应(44.7%)及脱发(100.0%)。3/4度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21.1%)及胃肠道反应(2.6%)。【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紫杉 铂类 黑色素瘤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吉西他滨治疗失败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3
作者 彭小波 颜芳 +1 位作者 王斌 傅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6,共4页
背景与目的:化疗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目前尚没有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方案。本研究旨在评估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吉西他滨治疗失败进展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例接受吉西他滨一线治... 背景与目的:化疗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目前尚没有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方案。本研究旨在评估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吉西他滨治疗失败进展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例接受吉西他滨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药剂量125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给药;替吉奥胶囊40 mg,口服,每日2次,第1~14天;每3周重复。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4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9例,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6.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3.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5.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肌肉关节酸痛、消化道反应、感觉神经病变、疲乏和脱发等。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方案二线治疗既往吉西他滨治疗失败进展期胰腺癌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蛋白结合紫杉 替吉奥 吉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复发性卵巢癌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程海荣 关慧 陈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P11X)与PTX脂质体(力扑素)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TX治疗的9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白蛋白结合型PTX联合奈达铂治疗30例为PTX结合型组,应用...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P11X)与PTX脂质体(力扑素)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TX治疗的9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白蛋白结合型PTX联合奈达铂治疗30例为PTX结合型组,应用PTX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治疗60例为P11)(脂质体组。比较两组癌抗原125(CAl25)下降情况和肿瘤病灶缩小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PTX结合型组CA协下降的有效率(63.3%)高于P1x脂质体组(41.7%);PTX结合型组病灶缩小的有效率(54.5%)高于PTX脂质体组(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X结合型组腹泻、呕吐、白细胞减少Ⅲ~Ⅳ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PTX脂质体组(P〈0.05),两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PTX联合奈达铂与PTX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相比,其临床近期疗效提高,严重不良反应率较低,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卵巢癌 蛋白结合紫杉 紫杉脂质体 癌抗原125 肿瘤病灶缩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凌扬 徐建忠 +2 位作者 杨全良 盛桂凤 周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第8天)每21 d为1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56...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第8天)每21 d为1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56%(14/25),临床受益率76%(19/25),中位TTP5.6(2.1~11.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2%),外周神经损害(8%)和肌肉酸痛乏力(12%)。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紫杉 晚期实体瘤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braxane)联合替吉奥(S-1)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凌翔 孙小峰 +1 位作者 石林 陈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36-938,共3页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braxane)联合替吉奥(S-1)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braxane125mg/m^2,在化疗的第1和第8天,S-1每天60mg/m^2,分2次,从化疗的第1到第14天;3周为一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结果:19例患者PR11...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braxane)联合替吉奥(S-1)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braxane125mg/m^2,在化疗的第1和第8天,S-1每天60mg/m^2,分2次,从化疗的第1到第14天;3周为一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结果:19例患者PR11例,SD4例,PD4例,毒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紫杉类化疗药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具有广阔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紫杉 替吉奥 晚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方案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仲悦娇 陆建伟 +1 位作者 张琰 沈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7-840,共4页
目的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就诊的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20例,均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 目的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三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就诊的一、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20例,均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oteracil potassium sustained capsules,S-1)和(或)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方案进行三线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根据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按照NCI CTC 3.0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20例均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6例,病情稳定8例,疾病进展5例,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3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08个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S-1和OXA方案的RR和DCR分别为63%和100%,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S-1方案的RR和DCR分别为13%和50%,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OXA方案的RR和DCR分别为0%和67%。16例存活,4例死亡。治疗相关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均在可耐受范围内。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S-1和OXA三药方案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这一方案可为晚期胃癌患者三线治疗方案提供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结合紫杉 三线治疗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或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昕炜 徐维章 +5 位作者 沈文怡 周青 朱华云 吴平平 陈凌翔 刘元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76-1778,共3页
目的 :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TP组)和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P组)化疗方案对晚期(ⅢB、Ⅳ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6例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TP组和GP组进行化疗,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个周期以上。结果:治疗后TP组与GP组相... 目的 :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TP组)和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P组)化疗方案对晚期(ⅢB、Ⅳ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6例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TP组和GP组进行化疗,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个周期以上。结果:治疗后TP组与GP组相比,临床有效率、临床获益率、疾病进展时间和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TP组在骨髓抑制(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和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GP组(P<0.05)。结论:TP组与GP组方案在治疗晚期(ⅢB、Ⅳ期)肺鳞癌的疗效无明显差别,但TP组方案相对耐受性较强,表现在降低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方面,而在降低肝肾功能损害、脱发等不良反应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蛋白结合紫杉 吉西他滨 顺铂 卡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廖富毅 杨劼 潘瑞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801-803,807,共4页
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效果。方法:56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T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其中26例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研究组,另外30例应用多西紫杉醇为对照组;完成4疗程后进行手术并评价疗效。结果... 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效果。方法:56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T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其中26例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研究组,另外30例应用多西紫杉醇为对照组;完成4疗程后进行手术并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CR率分别为38.5%和10%(P<0.05),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8.5%和73.3%(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多西紫杉醇;总有效率可能高于多西紫杉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蛋白结合紫杉 多西紫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鹏 王启鸣 +1 位作者 王慧娟 马智勇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748-752,共5页
众所周知,紫杉醇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中重要的常用化疗药物,其溶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乙醇,这种溶剂型紫杉醇容易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从而加重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因此在临床安全方面其使... 众所周知,紫杉醇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中重要的常用化疗药物,其溶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乙醇,这种溶剂型紫杉醇容易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从而加重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因此在临床安全方面其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另外,溶剂型紫杉醇抑制白蛋白介导的药物转运,组织利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 蛋白 结合 聚氧乙烯蓖麻油 治疗 化疗药物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