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云英还田量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肖嫩群 张洪霞 +4 位作者 成壮 张杨珠 谭周进 童巧珍 刘湘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1-715,共5页
为在翻耕条件下合理施用紫云英,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定位试验研究了15000kg·hm-2、22500kg·hm-2、30000kg·hm-2紫云英还田和22500kg·hm-2紫云英还田减施化肥(施肥时扣除紫云英中氮、磷、钾)及紫云英不还田5个... 为在翻耕条件下合理施用紫云英,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定位试验研究了15000kg·hm-2、22500kg·hm-2、30000kg·hm-2紫云英还田和22500kg·hm-2紫云英还田减施化肥(施肥时扣除紫云英中氮、磷、钾)及紫云英不还田5个处理对烟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生育期内,不同处理好气性细菌数量呈前期均迅速上升、中期均稍有上升,但后期各有升降的趋势;烟草生长早期,紫云英还田减施化肥能增加好气性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烟草生育前期略有下降,中期有所回升,后期又缓慢下降;烟草生长早期,紫云英还田能增加放线菌数量;整个烟草生育期,紫云英还田减施化肥可减少放线菌数量。真菌呈现烟草生育前中期迅速上升,后期缓慢下降的趋势;相对较少的紫云英还田量对土壤真菌数量增长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微生物活度呈烟草生育前期下降、中期趋于平稳、后期迅速升高达到最高点的趋势;烟草成熟期,紫云英还田的微生物活度明显高于不还田处理,增加紫云英还田量,微生物活度增加,但紫云英还田减施化肥会降低微生物活度。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以烟草旺长期为界点,表现出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的特点;烟草生长后期,紫云英还田土壤的纤维素酶活性高于对照土壤。土壤脲酶活性呈先快速下降,再缓慢上升,最后再快速上升趋势。土壤蛋白酶活性呈烟草生育前期下降,后期缓慢上升的特点;土壤蛋白酶活性与紫云英施用量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烟草各生育期的变化不大。土壤生物学评价发现,22500kg·hm-2紫云英翻耕还田栽培烟草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减施化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烟草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对水稻氮肥用量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杨才 戴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3期54-54,58,共2页
紫云英还田对水稻氮肥用量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绿肥紫云英还田种植水稻,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水稻产量。能够充分利用冬闲田,对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水稻 氮肥用量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紫云英还田与化肥配施下水稻土团聚体中铁氧化物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谢坤 耿明建 +3 位作者 聂军 鲁艳红 廖育林 黄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7-1649,共13页
铁氧化物是土壤团聚体重要的胶结物质,其主要存在于土壤黏粒中。为探索紫云英还田并配施化肥下土壤团聚体中铁氧化物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粒级黏粒组分中的富集特点,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还田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单施紫云英(MV)... 铁氧化物是土壤团聚体重要的胶结物质,其主要存在于土壤黏粒中。为探索紫云英还田并配施化肥下土壤团聚体中铁氧化物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粒级黏粒组分中的富集特点,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还田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单施紫云英(MV)、单施化肥(F100)、紫云英配施全量化肥(MV+F100)和紫云英配施80%化肥(MV+F80)4个处理,通过湿筛和离心分离土壤团聚体(>250、53~250和2~53μm)和黏粒(<2μm),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团聚体及其黏粒中铁氧化物的含量,并分析它们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MV和F100相比,紫云英与全量化肥配施增加了>250μm粒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53~250μm粒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提高了8.2%~20.5%和4.1%~8.5%。(2)与MV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2~53μm团聚体黏粒和自由态黏粒非晶质铁的含量(12.7%~55.6%,52.4%~54.9%和45.9%~48.6%),降低了>250和53~250μm团聚体非晶质铁的富集率(32.8%~36.8%和17.2%~28.4%)。而与F100相比,2~53μm团聚体和团聚体黏粒非晶质铁的含量以及富集率均显著降低(3.5%~21.3%、29.2%~30.4%和10.9%~26.9%)。(3)>250μm团聚体含量与团聚体黏粒的非晶质铁含量、铁的活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团聚体黏粒的游离铁含量、非晶质铁的富集率呈显著正相关。团聚体的MWD和GMD与>250μ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2μ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250、2~53μm团聚体黏粒和自由态黏粒的游离铁是团聚体MWD和GMD最重要的影响因子。紫云英与化肥配施,能够提高团聚体黏粒铁氧化物的含量,促进>250μm团聚体的形成,从而增强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团聚体 黏粒 铁氧化物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水稻土团聚体中各形态铁锰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甘雅芬 徐永昊 +2 位作者 周富忠 耿明建 黄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38-1248,共11页
【目的】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与铁锰氧化物含量密切相关。研究紫云英还田对水稻土团聚体组成以及各粒径团聚体中铁锰形态的影响,以揭示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机制。【方法】田间试验于2015年在湖北荆州进行,供... 【目的】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与铁锰氧化物含量密切相关。研究紫云英还田对水稻土团聚体组成以及各粒径团聚体中铁锰形态的影响,以揭示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机制。【方法】田间试验于2015年在湖北荆州进行,供试土壤为长江冲积物发育的水稻土。设置不施氮肥(CK)、紫云英种植还田(MV)、60%氮肥(N_(60%))、100%氮肥(N_(100%))、紫云英种植还田+60%氮肥(MV+N_(60%))、紫云英种植还田+100%氮肥(MV+N100%)6个处理。于2019年,采样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各粒径团聚体中不同形态的铁锰含量。【结果】施肥有效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以MV+N_(60%)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比CK处理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49.8%,微团聚体含量减少了71.0%,有效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大团聚体中各形态铁锰含量显著高于微团聚体。在>5 mm团聚体中,除游离锰外其余形态的铁锰含量与平均重量直径(MWD)或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相关(r=0.474~0.704),游离铁和非晶质铁与MWD和GM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游离铁和非晶质铁是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紫云英还田与氮肥减施有利于游离铁和非晶质铁在大团聚体中的富集,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进而改变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氮肥减施 团聚体稳定性 铁锰形态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和紫云英覆盖还田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成欣 王一帆 +7 位作者 刘帮艳 戴伊莎 何鲜 廖洪波 武海燕 吴进红 李茜 王龙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135,共10页
为探究秸秆和紫云英覆盖还田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设置半量秸秆覆盖(HS)、全量秸秆覆盖(WS)、紫云英覆盖(M)、半量秸秆加紫云英覆盖(HS+M)、全量秸秆加紫云英覆盖(WS+M)、无覆盖(CK)6个处理,于玉米乳熟期测定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日... 为探究秸秆和紫云英覆盖还田对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设置半量秸秆覆盖(HS)、全量秸秆覆盖(WS)、紫云英覆盖(M)、半量秸秆加紫云英覆盖(HS+M)、全量秸秆加紫云英覆盖(WS+M)、无覆盖(CK)6个处理,于玉米乳熟期测定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片生理指标和干物质量等。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呈“双峰”曲线变化,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整体呈“单峰”曲线变化;HS+M处理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最高且较CK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33.44%、60.81%、33.36%,而各处理间的日平均胞间Ci差异不大;光响应曲线中,WS+M处理的Pnmax和LSP的实测值在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23.46、1900 mol·m^(-2)·s^(-1),且各处理的光响应曲线拟合决定系数均高于0.99;Rubisco和PEPC的活性在各处理间均表现为:WS+M>HS+M>M>WS>HS>CK,各处理中,以WS+M处理的Rubisco和PEPC活性最高分别为12.92 U·L^(-1)、6.59 U·L^(-1),且较CK处理高出1.12和1.59倍;玉米穗位叶叶面积和地上部分单株干物质量都以WS+M处理最高,分别较CK处理显著增加了16.40%、46.32%;气体交换参数与玉米叶片生理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将秸秆、绿肥覆盖还田可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为玉米最终增产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紫云英还田 光合特性 光合酶 玉米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氮钾优化施用及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下的双季稻生产效益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春华 马朝红 +4 位作者 胡柯鑫 何云龙 李万民 褚飞 杨曾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9-23,28,共6页
为探讨双季稻化肥氮钾减施技术及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双季稻化肥氮钾优化施用及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集成技术对双季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齐穗期剑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含量(SPAD值... 为探讨双季稻化肥氮钾减施技术及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双季稻化肥氮钾优化施用及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集成技术对双季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齐穗期剑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含量(SPAD值)及晚稻收获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氮钾优化施用及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集成技术能增强双季稻的光合效率,提高水稻产量,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且以T4处理(紫云英和秸秆还田替代30%化肥氮)的水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净光合速率最高,土壤生物活性最强;与常规施肥处理T2相比,T4处理的2季稻谷总产量增加4.1%,其中早稻和晚稻分别增产6.3%和2.4%,齐穗期剑叶叶片Pn、Gs及SPAD值明显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化肥氮钾优化施用 紫云英、秸秆协同还田 水稻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单季稻区紫云英翻压的氮肥替代效应 被引量:8
7
作者 卜容燕 韩上 +8 位作者 李敏 程文龙 胡润 郑仁兵 王慧 唐杉 高嵩涓 曹卫东 武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19-1227,共9页
【目的】紫云英富含氮素营养,是重要的有机氮源。基于两地、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紫云英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分析稻田翻压紫云英对化肥氮的替代效应。【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连续... 【目的】紫云英富含氮素营养,是重要的有机氮源。基于两地、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紫云英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分析稻田翻压紫云英对化肥氮的替代效应。【方法】试验于2017—2019年连续两年在安徽省贵池区和霍山县进行,均设置7个处理,分别是冬闲+不施氮肥(–N)和冬闲+常规施氮(100%N)两个对照,以及冬种紫云英条件下,施常规氮肥量的0%(Mv)、40%(Mv+40%N)、60%(Mv+60%N)、80%(Mv+80%N)和100%(Mv+100%N)5个处理。2018和2019年水稻收获后,调查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计算氮肥利用率。【结果】Mv+60%N处理两地、两年水稻产量平均为8349 kg/hm^(2),与Mv+80%N、Mv+100%N和100%N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Mv+40%N和Mv处理(P<0.05)。与100%N处理相比,Mv+60%N、Mv+80%N处理两年、两地水稻氮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Mv+40%N显著降低,Mv+100%N增加。与100%N处理相比,Mv+40%N、Mv+60%N、Mv+80%N和Mv+100%N处理的水稻季氮肥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了46.3%、31.6%、16.1%和4.4%,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61.6%、43.6%、23.2%和0.1%。试验开展两年后,与100%N处理相比,在种植紫云英基础上减施不同比例氮肥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3.3%~13.8%,颗粒态有机碳增加14.9%~32.0%。【结论】综合产量、氮肥效率和土壤培肥效果,紫云英翻压还田下,减少常规氮量的40%(Mv+60%N)不仅可保证水稻氮素营养,维持高产,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31.6%和43.6%,还可以提高土壤碳和氮含量,是安徽稻田较好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还田 水稻 氮肥有机替代率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土壤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替代对农田土壤肥力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康宁 俞巧钢 +2 位作者 叶静 马军伟 符建荣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154-1158,共5页
化肥施用过量和养分利用率较低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施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是针对性策略之一。论文阐述化肥减量有机替代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综述化肥减量有机替代的方法,对农田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 化肥施用过量和养分利用率较低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施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是针对性策略之一。论文阐述化肥减量有机替代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综述化肥减量有机替代的方法,对农田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指标的变化,以及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同时,指出现有的有机替代有机肥标准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有机替代背景下开展重金属的相关研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有机肥 秸秆还田 氮磷流失 紫云英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田碳氮库管理指数在等养分不同有机物料处理下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开悦 廖育林 +4 位作者 鲁艳红 蔡岸冬 张志伟 陈旋 秦晓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58-1767,共10页
为比较等养分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碳氮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揭示水稻不同生育期碳氮库管理指数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关系,在湖南省长沙市,选择超级稻种植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等养分投入处理,分... 为比较等养分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碳氮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揭示水稻不同生育期碳氮库管理指数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关系,在湖南省长沙市,选择超级稻种植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等养分投入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F)、化肥+水稻秸秆全量还田(FS)、化肥+紫云英全量还田(FM)、化肥+秸秆、紫云英全量还田(FMS)、化肥+秸秆、紫云英全量还田+熟石灰(FMS+Ca),并在水稻5个不同生育期(移栽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采集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总氮(TN)、可溶性总氮(TDN)含量,计算碳库管理指数(CPMI)、氮库管理指数(NPMI)。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的CPMI整体动态变化趋势为移栽返青期降低后缓慢回升,在水稻生育末期紫云英-秸秆联合还田处理FMS(87.18)和FMS+Ca(80.59)的CPMI显著高于F处理(62.53)和FS处理(62.64)(P<0.05);NPMI在分蘖期与成熟期出现了两次急剧下降,并在水稻生育末期FMS+Ca处理(57.58)的NPMI显著高于F处理(45.64)和FS处理(42.70)(P<0.05);与F处理相比,有机无机配施(FS、FM、FMS)处理下作物产量提高了2.19%~2.94%;水稻灌浆期的CPMI与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紫云英还田代替部分化肥施用能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扩容稻田土壤碳氮库,紫云英-秸秆联合还田对提升水稻不同生育期CPMI、NPMI的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养分投入 超级稻 紫云英和秸秆联合还田 不同生育期 碳库管理指数 氮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