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紧凑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用能匹配特性分析
1
作者 张亦罗 汪若凡 +3 位作者 杨谋存 陈明 郭铭昊 朱跃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7-575,共9页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约40%,将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基于一种紧凑型热管真空管槽式集热器,设计了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并与地源热泵集成,构建了多能互补耦合供能系统。首先...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约40%,将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基于一种紧凑型热管真空管槽式集热器,设计了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并与地源热泵集成,构建了多能互补耦合供能系统。首先,对比分析紧凑型热管真空管槽式集热器与普通真空管式集热器的集热性能;然后,以某600 m^(2)建筑物为供能对象,在TRNSYS软件中搭建太阳能空调系统,对该建筑进行供能;最后,搭建多能互补供能系统,提升整体供能效率。结果表明:该紧凑型热管真空管槽式集热器与普通真空管式集热器相比,集热温度提升25%,集热面积减少52.5%,集热量提升2.5倍。多能互补太阳能空调系统能极大改善太阳能系统与季节的匹配性,满足建筑物全年的供能需求及热水供应。该系统对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研究以及建筑供能研究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耦合系统 多能互补 TRNSY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金平 王军 +1 位作者 张耀明 毕小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5-192,共8页
为了研究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及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点,建立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过程一维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选取了2014... 为了研究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及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点,建立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过程一维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特性。选取了2014年9月21日、10月25日的太阳直接辐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10月25日太阳直接辐照数据均值比9月21日高37.5894 W/m^2,9月21日集热器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能计算均值比10月25日高196.644.W/m:接受管内外壁导热量随内外壁面温差升高而增加,接受管外径与内径的比值大于1.05时导热热阻增加到0.0004679 K/(W·m);接受管和玻璃管之问传热主要是辐射换热,辐射换热量随玻璃管内壁面温度升高而增加:对流换热量数值上可以忽略不计,且与接受管和玻璃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残存气体类型有关,环形空间为氢气的对流换热量大于空气,空气大于氩气:玻璃管对外界的传热主要是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环境温度每下降lO℃,玻璃管对环境的辐射放热量增加约105 W/m:玻璃外管壁温度为50℃时,风速为6 m/s比0.5 m/s时的对流换热量增加约116W/m,玻璃外管壁温为80℃时,该值增加约为340 W/m;集热器的瞬时热效率随传热工质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太阳直接辐照增加而升高;利用该文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的瞬时效率与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试验数据最大偏差约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太阳能设备 太阳辐射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瞬时热效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焦集热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崇巍 季杰 +1 位作者 何伟 裴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82-1187,共6页
建立了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焦集热器(PTC)的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给出了沿轴线的光强分布公式,对PTC的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在4.61%以内,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对采用不... 建立了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焦集热器(PTC)的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给出了沿轴线的光强分布公式,对PTC的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在4.61%以内,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对采用不同形式集热器的太阳能双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显示,采用PTC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具有最佳的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抛物面太阳能聚焦集热器 模型 实验对比 太阳能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光热性能初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熊亚选 吴玉庭 +1 位作者 马重芳 张业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87-2092,共6页
对自行设计搭建的呈东西轴布置的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实验系统进行热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的光热性能较好,光热转换效率超过60%;半自动跟踪控制方法误差大、精度低,导致聚光集热器集热量变化较大;跟踪误差... 对自行设计搭建的呈东西轴布置的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实验系统进行热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的光热性能较好,光热转换效率超过60%;半自动跟踪控制方法误差大、精度低,导致聚光集热器集热量变化较大;跟踪误差的大小对系统的热性能影响较大,无法满足太阳能热发电的要求,必须采用实时自动跟踪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优聚光集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聚光器 集热器 热性能 半自动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姚远 陈颖 +1 位作者 廉永旺 王显龙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1-796,共6页
按照高性能低成本的原则设计并制作了集热面积为12 m^2的商用小型槽式集热器。其主要创新优化之处包括:1通过免背板设计减少了槽式反射镜面结构的重量和用材,提高了镜面曲率精度;2通过推杆联动机构减少了驱动装置;3反射镜面板分离式结... 按照高性能低成本的原则设计并制作了集热面积为12 m^2的商用小型槽式集热器。其主要创新优化之处包括:1通过免背板设计减少了槽式反射镜面结构的重量和用材,提高了镜面曲率精度;2通过推杆联动机构减少了驱动装置;3反射镜面板分离式结构起到了自清洁功能,减轻了清扫的工作强度;4将闭环反馈技术应用到太阳能跟踪控制系统,可实现四季全天候跟踪。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太阳辐射强度为540~660 W/m^2时,该集热器可将循环水加热至170℃以上,系统整体集热效率最高可达0.52,但随水温的升高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辐射 集热效率 太阳跟踪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轴跟踪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性能试验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炎 陈海军 +3 位作者 钱裕 王银峰 马婷婷 朱跃钊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4,共6页
研制了1套聚光比为24的双轴跟踪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利用TracePro软件建立了该集热器的光学效率模型,考察了单轴和双轴跟踪以及方位角和高度角跟踪误差对光学效率的影响,并对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进行了试验。模拟及试验结果表明:双轴跟... 研制了1套聚光比为24的双轴跟踪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利用TracePro软件建立了该集热器的光学效率模型,考察了单轴和双轴跟踪以及方位角和高度角跟踪误差对光学效率的影响,并对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进行了试验。模拟及试验结果表明:双轴跟踪下集热器光学效率达到0.813,年均光学效率比单轴东西和南北跟踪分别高14.3%和40.9%;高度角跟踪误差对光学效率影响较大,应将高度角跟踪误差控制在0.6以内;双轴跟踪可在降低单一跟踪轴精度条件下获得较高的光学效率;实测瞬时集热效率达到0.775,集热效率归一化线性良好,模拟推算集热效率与实测效率归一化曲线趋势一致,最大误差为10.3%。因此,该集热器可用于分布式中小型集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 双轴跟踪 集热器 光学效率 方位角 高度角 跟踪误差 集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G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非线性分布参数模型及动态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郭苏 刘德有 +2 位作者 张耀明 许昌 王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79-1786,共8页
直接蒸汽发电(direct steam generation,DSG)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集热器长度一般很长,且具有明显的分布参数特征。因此,建立DSG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非线性分布参数模型,以DSG集热器入口工质温度、质量流量和出口压力为边界条件,采用... 直接蒸汽发电(direct steam generation,DSG)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集热器长度一般很长,且具有明显的分布参数特征。因此,建立DSG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非线性分布参数模型,以DSG集热器入口工质温度、质量流量和出口压力为边界条件,采用迎风格式的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离散求解。仿真研究了DSG集热器主要参数在太阳辐射强度、给水温度和给水流量变化等扰动工况下的响应特性,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强度降低时,出口工质温度下降得很快;给水流量或给水温度小幅下降时,出口工质温度和流量都会滞后响应且变化显著;DSG集热器出口工质流量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脉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脉动状态的发生或降低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线槽式 直接蒸汽发电 太阳能集热器 非线性分布参数模型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雪 王志敏 +1 位作者 田瑞 齐井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65-2270,共6页
以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为研究对象,其中吸收器选用腔体式,通过数值模拟和正交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种因素对热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光线沿轴向入射角度、抛物面反射率、光... 以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为研究对象,其中吸收器选用腔体式,通过数值模拟和正交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种因素对热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光线沿轴向入射角度、抛物面反射率、光线沿径向入射角度、直接太阳辐照度、吸收器吸收率、抛物面与吸收器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腔体式 数值模拟 正交分析法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多曲面复合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薛晓迪 郑宏飞 +2 位作者 陶涛 谢果 何开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3-848,共6页
提出一种新型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的设计思路,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对该集热器的集光比、跟踪精度、高宽比、材料使用量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对重要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给出了大致的取值范围。该新型槽式聚... 提出一种新型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的设计思路,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对该集热器的集光比、跟踪精度、高宽比、材料使用量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对重要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给出了大致的取值范围。该新型槽式聚光集热器能够利用多曲面组合实现对太阳光反射聚焦,并具有在反射面上不留阴影、改善高温太阳能接收器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环境以及有利于提高反射面结构强度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高温集热 多曲面复合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稳态与动态测试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立 原郭丰 孙飞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3,共5页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主要可以分为稳态和动态测试2种方法,依据二者所采用的物理模型,比较它们的应用范围,并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基于北京延庆实验平台测得的天气和集热器运行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的多元回归,得到... 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主要可以分为稳态和动态测试2种方法,依据二者所采用的物理模型,比较它们的应用范围,并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基于北京延庆实验平台测得的天气和集热器运行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的多元回归,得到稳态测试模型和动态测试模型的判定系数分别为0.58和0.96.研究表明:对于稳态测试方法,虽然物理参数少,但测试条件要求极高,只能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不适合于实际运行方式下的槽式集热器;而动态测试方法充分考虑集热器的光学响应和热容特性,因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测试条件,使现场规模化槽式集热器热性能测试成为可能,是未来标准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器 抛物面槽式 稳态测试 动态测试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G太阳能槽式集热器聚光特性模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韦彪 朱天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3-778,共6页
在槽式集热器光学理论的基础上,以DSG太阳能槽式真空集热器为研究对象,建立DSG集热器模型,并运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进行辐射计算及分析.通过研究集热器几何聚光比和边界角对集热器吸热管表面圆周方向热流密度分布的影响,获取了集热器... 在槽式集热器光学理论的基础上,以DSG太阳能槽式真空集热器为研究对象,建立DSG集热器模型,并运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进行辐射计算及分析.通过研究集热器几何聚光比和边界角对集热器吸热管表面圆周方向热流密度分布的影响,获取了集热器的聚光特性.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吻合良好;随着几何聚光比的增大,吸热管表面圆周方向的热流密度分布趋势不变,数值相应增大;随着集热器边界角的减小,热流密度的最大值增大,热流密度的分布曲线向圆周角-90°方向偏移相应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槽式集热器 DSG 光学特性 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 热流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修彦 韩露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建立了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单侧吸收高热流密度的传热数学模型.该传热数学模型将金属吸热管壁面所能接受到的非均匀热流简化为矩形分布,考虑了金属吸热管管壁的周向导热,选取Dudley的试验数据验证了传热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了影响... 建立了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单侧吸收高热流密度的传热数学模型.该传热数学模型将金属吸热管壁面所能接受到的非均匀热流简化为矩形分布,考虑了金属吸热管管壁的周向导热,选取Dudley的试验数据验证了传热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了影响集热器传热特性的主要因素.通过Fluent软件研究了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金属吸热管的周向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传热数学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流体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和流体体积流量是影响集热器管内换热特性和管壁周向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 非均匀热流 传热特性 周向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G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与水动力耦合稳态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苏 刘德有 +1 位作者 许昌 王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6-563,共8页
利用直接蒸汽发电(DSG)集热器传热特性与水动力特性耦合建立了HHC稳态模型,并利用所建模型对DSG集热器的稳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在太阳直射辐射强度(DNI)、工质质量流量、入口工质温度和入口工质压力变化时,DSG集热器出口参数的... 利用直接蒸汽发电(DSG)集热器传热特性与水动力特性耦合建立了HHC稳态模型,并利用所建模型对DSG集热器的稳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在太阳直射辐射强度(DNI)、工质质量流量、入口工质温度和入口工质压力变化时,DSG集热器出口参数的一系列重要变化规律.并与文献的实验数据以及其他文献所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为保证DSG集热器正常运行时其出口工质处于干蒸汽区且出口温度在合理范围内,DNI需要大于一定阈值,并留有一定阈度,工质质量流量需设定在一定范围内,且可选范围较小,而入口工质温度、压力在较大范围内都能满足要求;通过实验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直接蒸汽发电 集热器 传热特性 水动力特性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蒸汽发电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蒸汽温度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万召 铁玮 谭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6,共6页
直接蒸汽发电(DSG)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蒸汽温度具有大滞后、非线性、动态特性随工况变化明显及无法精确建模等特点,常规的PID控制方案难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基于自抗扰控制思想,通过引入虚拟控制量,对DSG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蒸汽温度... 直接蒸汽发电(DSG)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蒸汽温度具有大滞后、非线性、动态特性随工况变化明显及无法精确建模等特点,常规的PID控制方案难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基于自抗扰控制思想,通过引入虚拟控制量,对DSG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蒸汽温度去除纯滞后环节的剩余对象设计自抗扰控制器,获得与其相应的虚拟控制量。然后利用跟踪微分器由虚拟控制量推测得到实际控制量,从而控制减温水流量调节蒸汽温度。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自抗扰控制方案能够在不同蒸汽压力工况下,克服DSG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蒸汽温度对象动态特性变化和大滞后,对蒸汽温度指令信号阶跃实现快速准确跟踪,全程无超调,调节品质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 DSG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蒸汽温度 大滞后 扩张状态观测器 调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模型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玉英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8,共6页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一维和二维传热数学模型是一组非线性代数方程,为改进求解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一维和二维传热模型的求解看作有约束优化问题,建立了集热器传热过程求解的有约束优化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优化函数f...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一维和二维传热数学模型是一组非线性代数方程,为改进求解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一维和二维传热模型的求解看作有约束优化问题,建立了集热器传热过程求解的有约束优化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优化函数fmincon进行求解。分析了传热流体入口温度及太阳能辐射热流密度变化对集热器性能的影响。采用fmincon函数求解集热器传热过程,计算速度快,计算过程稳定。分析表明,传热流体温度变化对集热器效率的影响大于太阳能辐射热流密度对集热器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集热器 太阳能 传热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和㶲的抛物线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友良 刘志东 刘萌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84,共7页
基于热力学方程以及实际集热器参数,对抛物线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建立了热模型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然后,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了集热器的热效率及㶲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槽式集热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 基于热力学方程以及实际集热器参数,对抛物线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建立了热模型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然后,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了集热器的热效率及㶲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槽式集热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换热工质温度和流量、真空条件以及环境条件(如风速)等;光学损失是最主要的能量损失,吸收管的吸热㶲损失是最主要的㶲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线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热分析 热力学模型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中萘热虹吸管启动特性的研究
17
作者 刘赟 张红 +1 位作者 战栋栋 李四海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2-478,共7页
对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中萘热虹吸管的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萘热虹吸管在不同受热方式、不同倾角和不同充液率下的启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对4°倾角、半周向受热方式下的启动特性进行了试验与理论计算的对比.结果表明:萘... 对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中萘热虹吸管的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萘热虹吸管在不同受热方式、不同倾角和不同充液率下的启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对4°倾角、半周向受热方式下的启动特性进行了试验与理论计算的对比.结果表明:萘热虹吸管在较小工作倾角、半周向受热方式下能正常启动和稳定运行;受热方式对萘热虹吸管启动特性的影响不大;充液率对冷凝段开始启动的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充液率越小,开始启动所需的时间越短;冷凝段转折温度的试验值稍低于理论计算值,启动过程与理论分析过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热虹吸管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半周向受热 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器性能计算
18
作者 崔文智 陈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68,共3页
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重新选择实验关联式,建立了计算模型。求解后,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证明该模型优于原有模型。使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辐射强度、工质入口温度、流量下的效率与出口温度,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整理,采用非线性Nel... 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重新选择实验关联式,建立了计算模型。求解后,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证明该模型优于原有模型。使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辐射强度、工质入口温度、流量下的效率与出口温度,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整理,采用非线性Nelder Mead算法进行拟合,得出了以辐射强度、工质入口温度、流量为变量的LS-2型集热器效率和工质出口温度的多变量关系式。该关系式对设定实验参数及进一步提高聚光集热器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槽式聚光集热器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槽式太阳能电站的热管式集热器开发及传热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斌贝 张红 +1 位作者 陈兴元 庄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7,共6页
综合利用槽式聚焦型聚光镜和热管式真空管接收器的优越性,开发了一种槽式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给出了此新型集热器的结构设计。从光学和传热两方面考虑,建立了槽式热管式集热器集热模型,并建立了热管半壁受热的传热模型。对该集热器进行... 综合利用槽式聚焦型聚光镜和热管式真空管接收器的优越性,开发了一种槽式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给出了此新型集热器的结构设计。从光学和传热两方面考虑,建立了槽式热管式集热器集热模型,并建立了热管半壁受热的传热模型。对该集热器进行了传热分析和计算,推导出了槽式热管式集热器的集热效率计算公式,与实验室开发的CPC集热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槽式热管式集热器效率远高于CPC集热器,最高可达75%,在工作流体温度上升至350℃以上时,因部分流体汽化使集热效率略微降低,仍可保持在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电站 集热器 热管 传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G太阳能槽式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媛媛 朱天宇 +1 位作者 刘德有 葛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2,共5页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对稳态条件下直接产生蒸汽(DSG)太阳能槽式集热管中单相水区、饱和相区和干蒸汽相区的吸收管温度沿周向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集热器热损模型,并分析了流体温度、质量流量及工作压力对集热管中不同...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对稳态条件下直接产生蒸汽(DSG)太阳能槽式集热管中单相水区、饱和相区和干蒸汽相区的吸收管温度沿周向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集热器热损模型,并分析了流体温度、质量流量及工作压力对集热管中不同相区热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集热器热损的关键因素是流体温度,随着流体与环境温差的增大,集热管中各相区的热损增加;流体的质量流量和工作压力对集热器热损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产生蒸汽 太阳能槽式集热器 热性能 吸收管温度 热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