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业工程资源的系统利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罗丽 《福建茶叶》 2002年第2期11-12,共2页
茶业资源是一个彼此依存的耦合系统,合理配置茶业资源,使茶业资源系统内部的品种资源、山地资源、制茶能源及鲜叶原料、技术资源的关系处于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系统内在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效益,实现高产、优质、低耗、高... 茶业资源是一个彼此依存的耦合系统,合理配置茶业资源,使茶业资源系统内部的品种资源、山地资源、制茶能源及鲜叶原料、技术资源的关系处于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系统内在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效益,实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利用 制茶工程 茶业资源 山地资源 无性系品种资源 鲜叶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解析法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水文性能评估
2
作者 潘鑫 王家昌 +3 位作者 曹升乐 辛瑞瑞 杨雪 王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3,64,共5页
为利用概率解析法所构建的水文模型定量解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径流调控性能和供水保障能力,以西安市历史长序列降雨资料为依据,采用连续模拟模型和所构建的概率解析模型,解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水文过程和用水过程,揭示出水文性能指标... 为利用概率解析法所构建的水文模型定量解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径流调控性能和供水保障能力,以西安市历史长序列降雨资料为依据,采用连续模拟模型和所构建的概率解析模型,解析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水文过程和用水过程,揭示出水文性能指标与系统容积的非线性关系,验证了概率解析模型在西安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适用性,进而利用概率解析模型确定出西安理工大学金花校区校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最佳容积。结果显示基于概率解析法所构建的水文模型可作为一种计算高效、使用便捷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水文评估与设计工具,对我国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概率解析法 径流控制 供水可靠度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市生态系统气象利用价值核算与空间利用研究
3
作者 蒲秀姝 孙英耀 +1 位作者 郭洁 吴亚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83-85,89,共4页
气候生态产品是生态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价值构成进行分析和科学核算是价值转化的基础。研究构建了生态系统气象利用价值(MGEP)核算框架,分为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大类别共7个核算科目,对四川省雅安市MGEP进行核算,并根... 气候生态产品是生态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价值构成进行分析和科学核算是价值转化的基础。研究构建了生态系统气象利用价值(MGEP)核算框架,分为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大类别共7个核算科目,对四川省雅安市MGEP进行核算,并根据不同类别价值量的分布提出空间利用评价。结果显示,雅安市2021—2023年MGEP平均每年为260.33亿元,占GDP的28.4%。其中,气候物质供给价值最高,为243.75亿元,占MGEP的93.6%;其次是气候文化服务价值,为16.16亿元,占MGEP的6.2%。各县(区)MGEP整体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以雨城区75.59亿元最高,占全市的29.0%,汉源县最少(1.47亿元)。研究结果货币化反映了雅安市的气候生态产品经济价值,可以为地方推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气象利用价值 价值核算 空间利用 雅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胡海涛 杨凯 +3 位作者 葛银波 谷雨涵 李亚楠 何正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86-4297,I0009,共13页
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其牵引能耗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提高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效率,实现电气化铁路节能减排,该文研究一种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典型重载和高速铁路实测... 电气化铁路发展迅速,其牵引能耗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提高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效率,实现电气化铁路节能减排,该文研究一种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典型重载和高速铁路实测负荷数据分析,提出基于功率融通和储能的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并分析其运行原理。为保证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在电气化铁路复杂负荷工况下实现再生制动能量的高效利用,提出一种含能量管理层与变流器控制层的双层控制策略。其中,能量管理层接收来自相邻变电所的实时测量信息,基于变电所工况及系统模式管理,执行能量管理策略计算得到系统运行参考功率。变流器控制层跟踪能量管理层给出的参考功率协调控制变流器,实现电气化铁路的潮流管理。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区所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及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实现电气化铁路再生制动能量的转移利用与储能利用,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有助于电气化铁路节能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 分区所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舍热能循环利用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5
作者 左玲玲 李尚民 +5 位作者 刘红光 廖俊涛 王洪志 蒲俊华 赵华轩 窦新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199-202,217,共5页
为有效利用肉鸡舍内多余热能,降低肉鸡养殖臭气污染,设计了一款热能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采用空气能机理和电催化脱氨工艺设计,并于东北地区评价了该系统在肉鸡舍的热回收和除臭效果。试验舍采用2套相同的热能循环利用系统通风,对照舍... 为有效利用肉鸡舍内多余热能,降低肉鸡养殖臭气污染,设计了一款热能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采用空气能机理和电催化脱氨工艺设计,并于东北地区评价了该系统在肉鸡舍的热回收和除臭效果。试验舍采用2套相同的热能循环利用系统通风,对照舍采用常规负压风机通风。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舍相比,热能循环利用系统可使新风平均温度提高2.19℃;NH_(3)、CO_(2)平均浓度分别显著下降0.91和272 mg/m^(3)(P<0.05),NH_3去除率达55.96%;热回收效率达64.00%。该系统可有效提高肉鸡养殖舍内温度,降低舍内NH_(3)和CO_(2)浓度;热回收和除臭效率较高,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热能循环利用系统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公园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
6
作者 谢静 张峰 +7 位作者 周泽圆 于海群 韩艺 杨春欣 蒋薇 刘进祖 刘博恩 刘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7,共6页
【目的】干旱、半干旱环境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与水分损失之间的平衡关系尚不明确,阐明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有助于量化城市人工林碳、水通量的平衡关系。【方法】应用涡度协方差技术,结合微气象观... 【目的】干旱、半干旱环境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与水分损失之间的平衡关系尚不明确,阐明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有助于量化城市人工林碳、水通量的平衡关系。【方法】应用涡度协方差技术,结合微气象观测系统,获取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统计和模拟方法,分析人工林碳、水通量在季节尺度的平衡关系以及在干旱、半干旱环境条件下碳吸收与水分损失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研究期2012—2014年降水少,均发生季节性土壤干旱情况,年降水量低于过去60年均值,且逐年降低,2014年降水总量仅271 mm。WUE年均值为2.2~2.9 g·kg^(-1),2012年最小(2.2 g·kg^(-1))、2013年最大(2.9 g·kg^(-1))。生长季WUE主要受植被指数(NDVI)、净辐射(Rn)、气温(Ta)、土壤水分含量(SW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影响。在季节尺度,调控WUE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所不同,春季NDVI的影响最大(P<0.05),可解释春季WUE变异的48%;夏季Rn和Ta的影响较强(P<0.05),可分别解释夏季WUE变异的52%和57%;秋季SWC和VPD的影响较强(P<0.05),可分别解释秋季WUE变异的44%和54%。在生长季,WUE和Ta呈线性负相关(P<0.01),WUE与VPD和R_n呈非线性负相关(对数曲线关系),WUE与SWC呈线性正相关(P<0.01);然而在极端干旱月份,如2014年5、6和8月,WUE与SWC呈负相关(P<0.01),WUE降至最低。2012和2013年7月均出现连续无雨的干旱期,WUE达最低值3.7 g·kg^(-1)。相较而言,在生长季的连续降水期,随着SWC增加,WUE达最大值10.3 g·kg^(-1)。【结论】干旱、半干旱环境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是相互耦合的,季节性干旱和炎热降低碳吸收量和水分损失量,导致WUE降低。生长季的干旱期,在Ta较高的环境下,随着SWC降低,WUE降至最低。在生长季不同气温条件影响下,人工林可利用的土壤有效水与干旱特性(干旱强度和持续时间)相结合共同影响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季节变化,从而导致人工林WUE应对干旱事件的年际响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 碳、水通量 干旱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坝上地区集雨储水替代地下水灌溉大棚作物的供水系统选配
7
作者 孙萌萌 张继宗 +1 位作者 张立峰 李会彬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河北省坝上地区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但该地区的蔬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灌溉用水主要为地下水,尤其是塑料大棚作物完全依赖地下水灌溉,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并响应... 河北省坝上地区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但该地区的蔬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灌溉用水主要为地下水,尤其是塑料大棚作物完全依赖地下水灌溉,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并响应国家关于“两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需求,以河北省坝上地区的大棚芸豆生产为例,探讨了一种基于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的替代灌溉方案。采用了水量平衡原理并通过Python建模来评估不同类型的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简易水库、镀锌板水库、玻璃钢水库)在不同地下水补灌量下的成本效益。结果表明:在80%保证率年份的分年度降水量情景下,以480 m^(2)普通大棚芸豆全额地下水灌溉的成本作为参照,则棚膜集雨水源下的简易水库、镀锌板水库和玻璃钢水库的经济库容分别为14.4、9.7、4.8 m^(3),地下水替代率分别为76.4%、67.5%、48.8%,均存在弃用水量。该地区建设棚膜集雨-储水灌溉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可行性,而且还能大幅替代地下水灌溉,减轻当地水资源压力。同时,将棚膜和其他径流面收集到的雨水重新注入地下水中,有助于维持地下水水位的稳定,达到生态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库容成本 大棚生产 替代地下水 供水系统 河北省坝上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2年陕西省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判断
8
作者 佘欢 李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6期72-80,共9页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与提高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从结构、功能、效益3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评价了陕西省近12年(2011-2022年)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动态变化、协调发展水平和障...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与提高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从结构、功能、效益3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评价了陕西省近12年(2011-2022年)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动态变化、协调发展水平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2011-2022年陕西省土地利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从2011年的中等提升至2022年的良好。②结构子系统健康在2011-2022年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年均上升1.96%;功能子系统健康在2011-2022年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年均上升5.69%,且从2011年的较差水平上升至2022年的优秀水平;效益子系统呈现上升趋势,年均上升3.18%,且从2011年的中等水平上升至2022年的良好水平。③2011-2022年陕西省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和效益3个子系统健康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由2011年的0.58(勉强协调)提高至2022年的0.84(良好协调)。④各子系统对于陕西省土地利用健康的障碍度大小为结构>功能>效益子系统;其中,从指标层看,地均GDP、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率、森林覆盖率为影响陕西省土地利用健康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陕西省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赋权TOPSIS模型 土地利用系统 健康评价 耦合协调度 障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框架与指标选择 被引量:81
9
作者 蔡为民 唐华俊 +1 位作者 陈佑启 张凤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行为对生态系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作为一个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的土地利用系统 ,它既具有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又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行为对生态系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作为一个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的土地利用系统 ,它既具有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又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集中体现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因此 ,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必须关注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态。本文在对土地利用系统的分析基础上 ,提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概念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本质、目的 ,并初步建立了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框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系统 健康状态 评价指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PSIS方法的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04
10
作者 洪惠坤 廖和平 +2 位作者 魏朝富 李涛 谢德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016-8027,共12页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能够有效引导土地合理利用,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TOPSIS方法对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的典型区域—重庆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能够有效引导土地合理利用,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TOPSIS方法对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的典型区域—重庆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综合分值整体呈现T型带状分布格局,可分为四个健康等级,即健康、临界健康、不健康、病态。2)渝东北、渝东南和重庆市西南片区部分地区因其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敏感,土地利用风险性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土地生态系统呈现病态和不健康状态,属于高风险-高压力区域;重庆市主城区环线区域因其属于城市核心拓展区和人类活动频繁区域,人口压力指数和土地利用压力指数较大,土地利用风险性较小,健康度较为良好,是低风险-中度压力区域。3)PSR模型能够较好地改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自然资源环境的状况,更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为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4)以改进TOPsis方法计算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数,消除了不同指标量纲的影响,并能充分利用原始数据的信息,能充分反映各方案之间的差距,客观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5)为保障三峡库区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发展,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调整,控制人类过度开发,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敏感区 土地利用系统 健康评价 改进TOPSIS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系统功能分类与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58
11
作者 刘沛 段建南 +1 位作者 王伟 曾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前对土地功能缺乏系统的分类和评价体系.综述了近10年来对土地/土壤功能研究的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系统角度出发,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尝试初步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功能分类与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土地功能 土地利用系统 系统分类 功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多目标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杰 吴斌 +2 位作者 欧名豪 刘琼 欧维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9,共8页
研究目的:在区域范围内将土地利用系统作为整体进行综合规划,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层次分明、关系明确的土地利用系统优化目标体系,并将其量化为多目标系统优化数学模型,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解释结构模型和多目标优... 研究目的:在区域范围内将土地利用系统作为整体进行综合规划,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层次分明、关系明确的土地利用系统优化目标体系,并将其量化为多目标系统优化数学模型,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解释结构模型和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1)优化方案满足了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改善等多目标对土地的需求;(2)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研究结论: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辅助构建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系统优化,可望兼顾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多目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系统 优化 解释结构模型 多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与集对分析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锐 郑华伟 刘友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6-152,共7页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是改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针对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了解集对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原创联系度的可展性对其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集...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是改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针对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了解集对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原创联系度的可展性对其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法和改进熵值法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1999—2008年中国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的演变历程,但2008年"临界状态"水平不高;(2)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地均GDP等是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集对分析法通过注重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相对性和模糊性能很好地解决不确定性问题,有效挖掘土地利用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适合用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系统 集对分析 PSR模型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东野光亮 赵文武 +1 位作者 张银辉 刘洪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5-170,共6页
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包含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多种要素 ,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动态发展 ,把握系统要素的结构层次和互动效应是进行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研究、建立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该文应用解释结... 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包含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多种要素 ,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动态发展 ,把握系统要素的结构层次和互动效应是进行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研究、建立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该文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法 (ISM法 ) ,以济南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 ,在构建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结构模型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布尔运算和可达矩阵的分解 ,得出相应的结构矩阵和递阶结构模型图 ,并初步探讨了该结构模型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该结构模型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各要素的空间递阶关系 ,为划分研究对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 结构模型 矩阵 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动态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锐 刘友兆 丑建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在界定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对中国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08年中国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 在界定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对中国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08年中国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综合指数从0.393 5增加到0.533 1,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的演变过程;(2)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压力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3)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地均GDP等是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等级提升的关键因素;(4)2009—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14年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等级达到"亚健康"。并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的一些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系统 健康 灰色预测模型 熵值法 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高平原黑土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及其空间演变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宋戈 李丹 +1 位作者 王越 雷国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221,F0004,共11页
为切实保护耕地和实现区域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该文以巴彦县为研究区,将研究区的耕地利用分为西北部平原耕地区、中部漫岗平原缓坡耕地区、东部低山丘陵坡耕地区、南部平原耕地区和南部冲积平原耕地区5个区,从系统角度,以影响研究区耕地... 为切实保护耕地和实现区域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该文以巴彦县为研究区,将研究区的耕地利用分为西北部平原耕地区、中部漫岗平原缓坡耕地区、东部低山丘陵坡耕地区、南部平原耕地区和南部冲积平原耕地区5个区,从系统角度,以影响研究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驱动因子分析为切入点,运用"3S"技术手段,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耕地利用系统安全值,采用Kriging插值法将安全值分为Ⅰ级(非常安全)、Ⅱ级(较安全)、Ⅲ级(基本安全)、Ⅳ级(临界安全)和Ⅴ级(不安全)5个等级,运用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研究区1991-2009年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变化及空间演变。结果表明:1991年和2009年,研究区各安全等级所占比例以Ⅰ级、Ⅱ级、Ⅲ级为主,Ⅴ级最低。从1991-2009年的变化趋势上看Ⅰ级、Ⅱ级呈减少趋势,Ⅲ级、Ⅳ级、Ⅴ级呈增加趋势,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程度在降低;1991年和2009年2个时点,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水平空间分布均不平衡,西部、北部高,东部、南部低,且2009年较1991年有增强趋势,各安全等级在不同耕地利用分区上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安全级别较高的Ⅰ级、Ⅱ级集中在西北部平原耕地区、中部漫岗平原缓坡耕地区和东部低山丘陵坡耕地区,安全级别较低的Ⅳ级和Ⅴ级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耕地区和南部冲积平原耕地区,安全等级最高的Ⅰ级在中部漫岗平原缓坡耕地区分布最多;1991-2009年近20 a研究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空间演变特征明显,Ⅰ级表现为集中向西北部平原耕地区转移,Ⅱ级变化较为分散,在西北部平原耕地区和南部平原耕地区分布比例降低,在其余3区升高,Ⅲ级由南部平原耕地区向南部冲积平原耕地区过渡,Ⅳ级以原区域为中心向四周扩散,Ⅴ级由南部冲积平原耕地区向南部平原耕地区转移;为保障研究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提出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严格控制非农建设侵占耕地以及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划 农村地区 耕地利用系统 安全格局 空间演变 松嫩高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琼 吴斌 +1 位作者 欧名豪 盛业旭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34,共7页
研究目的:依据协调发展理论,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发展度指标体系及协调发展模型,定量测算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并以扬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熵值法、发展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结果:1996—201... 研究目的:依据协调发展理论,建立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发展度指标体系及协调发展模型,定量测算土地利用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并以扬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熵值法、发展度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结果:1996—2010年间两系统协调发展度从最初的失调状态进入拮抗、磨合阶段,并最终实现了高级协调发展,但两系统自身的发展度有背离趋势。研究结论:为缩小两系统发展度差距,维持两系统高级协调发展状态,应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强化结构及集约管控,优化土地生态环境,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系统 经济系统 发展度 协调发展度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以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鹏 王亚娟 +2 位作者 刘小鹏 陈晓 孔福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0-276,共7页
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红寺堡安置区土地利用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09—2015年红... 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对红寺堡安置区土地利用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09—2015年红寺堡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由2009年的0.310 9增加到2015年的0.692 7,其健康等级由不健康上升至亚健康状态;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比较稳定,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各乡镇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空间格局变化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土地负荷量以及城市绿地覆盖率、空气质量状况、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以及环保投资额等指标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性评价综合指数的关联度较高,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健康状况与人口数量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密不可分,因此在提高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益和制定相关土地规划和政策时,应注重人口和生态对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安置区 土地利用系统 PSR模型 熵权法 灰色关联模型 红寺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系统社会效益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周凯 王福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66-169,共4页
利用2004—2014年巴南区土地利用系统的社会效益数据,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法和灰色模型对巴南区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及预测。结果表明:巴南区土地利用系统社会效益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其社会效益值排序为2007>2014>2010>2004,通过预... 利用2004—2014年巴南区土地利用系统的社会效益数据,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法和灰色模型对巴南区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及预测。结果表明:巴南区土地利用系统社会效益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其社会效益值排序为2007>2014>2010>2004,通过预测表明未来三个时刻社会效益分别为0.572 15、0.533 64、0.497 71,呈现递减的趋势。文章旨在为提高巴南区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系统 社会效益 TOPSIS综合评价法 灰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卓东 刘黎明 +1 位作者 邝琴霞 起晓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6-532,共7页
通过对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过程和输入-输出特征解析,构建了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概念模型,从系统输入、土地利用过程和输出3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源,探讨了针对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过程和输入-输出特征解析,构建了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概念模型,从系统输入、土地利用过程和输出3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源,探讨了针对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乡镇为评价单元,逐一识别相应的环境风险因子,评价各类环境风险水平,并依据每个评价单元需要关注的风险种数评价其综合风险水平。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对该县农业土地利用系统中的污水灌溉、肥源投入、农药投入、地膜施用和秸秆焚烧等人为因素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由于该县南部地区的工厂和采矿活动密集以及土地利用集约度高,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综合环境风险程度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系统 环境风险 风险评价 桃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