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的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曲艺 李佳珊 +4 位作者 王继丰 崔福星 孙工棋 栾晓峰 倪红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394-6404,共11页
综合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SCP)框架下,以集水区为规划单元,计算研究区域不可替代性指数,确定高保护价值网络体系,通过保护空缺分析对现有保护网络进... 综合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SCP)框架下,以集水区为规划单元,计算研究区域不可替代性指数,确定高保护价值网络体系,通过保护空缺分析对现有保护网络进行优化,并评估优化体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湿地高保护价值区域的分布呈现沿河流分布的特点;现有保护区中湖泊和目标物种的保护状态比较好;保护网络体系优化后,沼泽湿地在保护网络中的比重由22.88%重增加到50%以上;河流湿地由16.20%增加到33.92%;地下水资源在现有保护网络中的比重非常低,仅为2.01%,优化后保护网络中保护比重增加到12.05%,因此在今后的保护区规划中,应该重视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另外本研究结合生态脆弱性对高保护价值的空缺设计3个情景方案,并根据生态威胁的种类和强度提出各优先保护方案的保护建议,为保护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湿地 系统保护规划 不可替代性 脆弱性 C-pl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方法及关键问题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路 欧阳志云 徐卫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84-1295,共12页
为了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将有限的保护资源用于关键区域,Margules等提出了系统保护规划(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概念和方法,目前该方法已成为国际主流保护规划方法。与传统基于专家决策的保护体系规划方法不同,系统... 为了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将有限的保护资源用于关键区域,Margules等提出了系统保护规划(Systematic Conservation Planning)概念和方法,目前该方法已成为国际主流保护规划方法。与传统基于专家决策的保护体系规划方法不同,系统保护规划拥有量化的保护目标、保护成本,并综合考虑保护体系连通性、人为干扰因素,使用优化算法计算,从而获得空间明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在阐述规划理念、规划流程与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生物多样性替代指标的选择、保护规划成本的计算、保护目标的设置、规划结果的可靠性评估等关键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了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推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的保护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保护规划 保护优先区 生物多样性 保护成本 保护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lan系统保护规划软件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保护效率 被引量:4
3
作者 马琳 曲艺 +3 位作者 孙工棋 肖静 苏日娜 李俊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547-4557,共11页
阔叶红松林(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是北温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带性群落之一,是极危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重要栖息地。长白山地区是阔叶红松林在中国范围内的中心分布区,中国政府建立了由24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 阔叶红松林(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是北温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带性群落之一,是极危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重要栖息地。长白山地区是阔叶红松林在中国范围内的中心分布区,中国政府建立了由24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网络来保护阔叶红松林及其他自然生态系统。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域,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流程框架下,选择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和群落做为优先保护对象,并制定量化保护目标,利用系统保护规划软件C-Plan,计算了研究区域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值、各保护对象在保护网络中实现其保护目标的贡献值(Ti)及包含多个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域的保护效率值(C),以此在多角度评估保护网络及其中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率。结果显示:现有保护网络涵盖了本研究确立保护对象种类的90.4%,已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其总数的25.3%。以保护阔叶红松林为"标尺"衡量各保护区的保护效率,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松花江三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值最高,其余各保护区保护效率值不足10,整个保护网络保护效率值为59.99。不可替代性分析结果显示:仍有79.97%的高保护价值规划单元未被现有保护网络覆盖,空间上存在明显空缺。将空缺纳入保护网络后,新保护网络的保护效率值将提高到96.32,提高了36.33,77种保护对象达到保护目标(占保护对象总数的92.8%),5种保护对象仍未能达到保护目标,但保护对象贡献值Ti均不同程度提高,保护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保护效率 保护网络 系统保护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理论的广西海域优先保护格局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潇 刘昭阳 +3 位作者 王晓莉 吴玥 左国成 陶以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基于广西海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生境数据,在系统保护规划理论框架下,利用Marxan软件构建了广西海域优先保护格局以识别保护空缺。结果表明:广西海域优先保护区集中在三娘湾、合浦、涠洲岛海域,部分区域游离在现有保护体系外。与... 基于广西海域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生境数据,在系统保护规划理论框架下,利用Marxan软件构建了广西海域优先保护格局以识别保护空缺。结果表明:广西海域优先保护区集中在三娘湾、合浦、涠洲岛海域,部分区域游离在现有保护体系外。与广西海洋生态红线对比,保护空缺主要分布在沿岸滩涂分布区、红树林分布区和涠洲岛珊瑚礁分布区。本研究首次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理论,研究了广西海域优先保护格局,为广西海域的保护规划管理提供了科学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保护规划 优先保护格局 MARXAN 保护空缺 广西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保护规划和不可代替性分析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献溥 蒋高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8-50,共3页
在区域规划中应该把保护和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才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遵循系统保护规划和不可代替性分析的观点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应该建立 10个不同类型的保护区 ,并与有关部门和社区实施共同管理 ,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 在区域规划中应该把保护和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才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遵循系统保护规划和不可代替性分析的观点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应该建立 10个不同类型的保护区 ,并与有关部门和社区实施共同管理 ,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保护规划 不可代替性分析 区域规划 流域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的海河流域湿地保护优先格局与保护空缺识别 被引量:14
6
作者 穆泳林 梁晨 +7 位作者 李晓文 白军红 崔保山 智烈慧 梁芳源 李鹏 程维金 肖之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36-3845,共10页
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托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气候-地貌-湿地生态地理综合分类单元,并将此单元作为宏观尺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替代单元,同时以湿地水鸟作为物种尺度的指示物种,综合考虑道路、居民点等社会因素,确... 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托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气候-地貌-湿地生态地理综合分类单元,并将此单元作为宏观尺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替代单元,同时以湿地水鸟作为物种尺度的指示物种,综合考虑道路、居民点等社会因素,确定了海河流域湿地保护优先格局及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结构上,现有保护体系中仅滨海湿地受保护比例较高,经系统保护规划优后,湿地保护比例可达28.55%,保护面积达36.55 km^(2);在空间分布上,仅徒骇马颊河水系目前得到较好的保护,建议对滦河及冀东沿海区域及海河流域南北水系通过设立保护小区和建立湿地公园等方式加强保护。研究结果可为海河流域湿地保护体系调整提供参考,为湿地、非湿地生态系统的整合优化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系统保护规划 保护优先格局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鱼类的系统保护规划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赫英 隋晓云 +2 位作者 何德奎 李雪晴 陈毅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10-118,共9页
在全面整理和收集金沙江流域214种和亚种鱼类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系统保护规划的方法,对流域内的鱼类保护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确定了物种分布的范围。对分布较广的种类,通过物种分布模型,结合气候、河流景观、土地利用、... 在全面整理和收集金沙江流域214种和亚种鱼类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系统保护规划的方法,对流域内的鱼类保护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确定了物种分布的范围。对分布较广的种类,通过物种分布模型,结合气候、河流景观、土地利用、土壤等环境因子,预测物种在全流域内分布区;对其余鱼类则直接使用采样点作为分布区。其次,采用系统保护规划软件,规划了流域内保护区网络。在规划过程中,我们根据鱼类运动能力、分布广度和保护级别,设定了不同的保护目标,并对现有保护区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模型的最优解选择了486个单元共47950 km^2,占所有规划单元数量的7.7%。而被现有湿地相关保护区保护的规划单元仅包含了127种鱼类,占流域鱼类总数的59.3%,且其中109种仍需增加保护面积,说明现有保护区不足以保护流域内的鱼类;在现有基础上,保护区保护的规划单元面积至少需增加55.9%才能达成所设定的保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系统保护规划 物种分布模型 MAXENT MARXAN 鱼类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保护网络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琳 李俊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547-8555,共9页
阔叶红松林是北温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带性群落之一,长白山地区是其在中国范围内的中心分布区。中国政府已建立保护网络(24个自然保护区组成)来保护阔叶红松林及其重要的物种资源,但成效不显著。利用系统保护规划软件C Plan,以集水区为规... 阔叶红松林是北温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带性群落之一,长白山地区是其在中国范围内的中心分布区。中国政府已建立保护网络(24个自然保护区组成)来保护阔叶红松林及其重要的物种资源,但成效不显著。利用系统保护规划软件C Plan,以集水区为规划单元,计算保护网络外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值,识别出保护网络外高保护价值空缺,评估现有保护网络与纳入空缺后的优化保护网络的保护效率。研究结果显示,现有保护网络外的高保护价值规划单元呈集中沿山岭分布的特征,现有保护网络使24种物种的生境(共75种)实现其设定的保护目标,其他51种未能实现保护目标,且20种保护对象未能达到其设定保护目标的50%,保护成效低。纳入空缺后的优化保护网络,可使64种保护对象实现保护目标,其余11种保护对象的保护贡献值也不同程度提高,保护成效显著增强。结合人为干扰情况提出三种不同保护策略情景下的优先保护方案,并根据生态威胁强度提出各方案的保护建议,为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保护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并为山地生态区保护网络优化研究提供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保护规划 保护网络 阔叶红松林 C PLAN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国外系统保护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婧 欧小杨 +1 位作者 吴佳霖 郑曦 《风景园林》 2019年第8期65-70,共6页
运用系统保护规划(SCP)的方法建立保护地(protected area)对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笔者归纳总结了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保护规划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随后基于近20年来系统保护规划相关文献... 运用系统保护规划(SCP)的方法建立保护地(protected area)对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笔者归纳总结了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保护规划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随后基于近20年来系统保护规划相关文献,梳理得到现阶段影响保护规划最为核心的两大背景——气候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此背景对系统保护规划六步法关键步骤的研究动态产生深刻影响,并推动了新的研究进展的产生,其中涵盖了规划理念更新、保护目标多元化、数据及模型算法拓展、管理框架变更。笔者结合中国的自然保护地规划背景和相关实践,从关键内容、监测评估、实施管理3个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通过借鉴国际上保护规划的方法、工具、经验对完善中国的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 系统保护规划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保护规划 被引量:13
10
作者 封志雪 周键 +1 位作者 杨飞龄 武瑞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2-533,共12页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如何判识与优化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的保护优先区网络,相关研究还很有限。针对“三江并流”区,选取珍稀濒危与特有动植物物种和自然植被...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如何判识与优化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的保护优先区网络,相关研究还很有限。针对“三江并流”区,选取珍稀濒危与特有动植物物种和自然植被类型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以调节服务(碳存储、固碳和土壤保持)、文化服务(自然游憩)和供给服务(水源供给)为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对象。应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首先判识出单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区;然后,分析这些保护优先区间的相关关系,并选择与生物多样性正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判识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优先区;最后,评估了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在六类已建保护地中的保护状况。结果表明:(1)“三江并流”区多情景规划得到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区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2)与分别针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规划情景相比,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能够同时对两类保护对象提供最高的保护覆盖率;(3)集成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9%,其已建保护地覆盖率为32.5%,说明现有保护地体系仍存在保护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 保护优先区 系统保护规划 “三江并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成本-效益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优先区识别——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
11
作者 姚龙杰 赵若男 +2 位作者 徐冰洁 朱宗斌 岳邦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7,共7页
准确识别生态安全格局的保护优先区域是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基础工作。以往关于生态安全格局保护优先区域的辨识研究通常以生态连通性的相对重要程度作为单一标准,忽略了经济成本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因此制约了识别结... 准确识别生态安全格局的保护优先区域是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基础工作。以往关于生态安全格局保护优先区域的辨识研究通常以生态连通性的相对重要程度作为单一标准,忽略了经济成本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因此制约了识别结果的实施可行性。对此,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系统保护规划理论,构建了顾及成本-效益的保护优先区域识别方法,包括使用PrioritizR、InVEST和Linkage Mapper等模型识别达成目标效益且成本最小的保护优先区域。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试点城市——西安市为例进行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西安市共有生态源地159处,生态廊道404条,在30%的保护目标约束下,满足目标效益且实现最小成本投入的区域面积约为2014.87 km^(2),相较于既往主流方法的识别结果,优化后的结果能够确保达成保护目标的同时大幅减少经济损失。研究构建的顾及成本-效益的优先区识别方法,旨在为未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的实施可行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安全格局 连通性保护 系统保护规划 空间优先级 PrioritizR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关键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构建 被引量:25
12
作者 宋晓龙 李晓文 +2 位作者 张明祥 张黎娜 李东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953-3965,共13页
以黄淮海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区域现有湿地保护状况,再基于湿地类型、保护状况和目标保护物种分布,综合考虑GDP、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运用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Marxan作为空间优化模型,进... 以黄淮海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区域现有湿地保护状况,再基于湿地类型、保护状况和目标保护物种分布,综合考虑GDP、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运用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Marxan作为空间优化模型,进行多目标的湿地系统保护预案设计,构建区域湿地不同保护水平的保护空缺和不可替代性格局,确定合理的湿地系统保护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湿地保护体系仅覆盖了区域17%左右的湿地,尚有许多重要生境游离于现有保护区系统外。为完善黄淮海地区湿地保护体系,需要对黄海海区域内28个保护区进行功能区划调整或者保护等级提升,并在山东(5个县)和河北(4个县),河南、江苏和安徽(各3个县),北京和天津(各1个县)等20个县市内建立新的保护区,与现有湿地保护系统有机整合,最终形成一个黄淮海地区湿地生物保护网络合理格局。结果表明:同其他相关研究方法对比,系统保护规划方法在区域大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更具有意义;同时也表明该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系统保护规划 不可替代性 保护空缺 湿地保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接性考虑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多预案分析--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晓龙 李晓文 +3 位作者 张明祥 杨殿林 张黎娜 张贵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397-7407,共11页
运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进行了黄淮海地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多预案分析研究。研究中以集水区为保护规划单元,综合考虑河流湿地生态系统、非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物种、地下水等生物信息和路网、居民分布、水坝等社会经济信息,以及已有... 运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进行了黄淮海地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多预案分析研究。研究中以集水区为保护规划单元,综合考虑河流湿地生态系统、非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物种、地下水等生物信息和路网、居民分布、水坝等社会经济信息,以及已有湿地保护区信息,以二维(2D)连接性(横向连接性、纵向连接性)和三维(3D)连接性(横向连接性、纵向连接性、垂向连接性)为原则,模拟研究了不同保护目标和不同保护格局聚集性的湿地保护预案。结果表明:基于2D连接性的研究,对河流湿地、非河流湿地和物种设定30%的保护目标,选取边界长度调节(BLM)值为0.36的保护格局聚集性,以此得到的保护方案相对合理;而基于3D连接性时,对河流湿地、非河流湿地和保护物种设定30%的保护目标,地下水设定55%的保护目标,选取0.06边界长度调节值的保护格局聚集性,得到的保护方案相对合理;基于3D连接性保护方案的效率要比基于2D连接性的高。对于严重缺水的黄淮海地区来说,3D连接性的考虑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系统保护规划方法 连接性 湿地生态系统 预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保护特征协同与权衡的区域自然保护地网络规划——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小杨 王婧 +1 位作者 吴佳霖 郑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自然保护地网络(PAN)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重要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实现保护目标,需要综合多种保护特征的空间分布关系、保护成本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地网络中的各类保护地进行高效... 自然保护地网络(PAN)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重要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实现保护目标,需要综合多种保护特征的空间分布关系、保护成本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地网络中的各类保护地进行高效明确的空间规划。研究以北京为例,依托系统保护规划(SCP)框架建立区域尺度自然保护地网络规划的技术路线。针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特征进行制图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定义3类保护分区,采用空间优化算法工具(Marxan with Zones)对保护分区进行3种情景的优先选址布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减少保护特征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对比绝对理想的保护场景,在严格的保护场景中将保护目标以一定比例分配至相邻的分区,在提高保护目标的实现率、促进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上更具有优势。该研究能够为区域自然保护地网络的建设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网络 系统保护规划 保护特征 优化算法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变化视角下北京市湿地优先保护格局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红 欧小杨 +2 位作者 吕英烁 李晓溪 郑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28-5139,共12页
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湿地水文过程等影响湿地的空间分布,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湿地破碎化程度并导致湿地生境退化,构建连续的湿地生态保护网络体系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北京市现有湿地空间分... 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湿地水文过程等影响湿地的空间分布,城市化进程加剧了湿地破碎化程度并导致湿地生境退化,构建连续的湿地生态保护网络体系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北京市现有湿地空间分布呈现斑块面积小、破碎化程度高等特点,为优化湿地保护区格局并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对北京市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基于系统保护规划方法,以Marxan作为空间优化模型,结合PLUS模型和MaxEnt模型,模拟预测北京市湿地优先保护格局、识别湿地保护空缺并构建湿地分级保护区格局。研究表明:2020年北京市湿地存在80.15km^(2)的保护空缺、2035年和2050年优化后湿地保护区占比分别为87.54%和85.95%,在满足本研究预设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前提下符合北京市湿地保护规划对湿地保护率的要求。为最优化资源分配,综合时空变化对湿地保护区空间分布的影响,构建了湿地分级保护区格局,将湿地保护区分为湿地永久保护区、湿地一级临时保护区和湿地二级临时保护区三个等级,以期为北京市分期建设湿地保护区、优化湿地生态保护网络体系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优先保护格局 系统保护规划 MARXAN MAX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重要保护物种分布格局与优先区评价 被引量:34
16
作者 徐卫华 欧阳志云 +3 位作者 张路 李智琦 肖燚 朱春全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2-319,共8页
开展大尺度重要物种的保护优先区研究对于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十分重要.选取1020个物种(包括植物568种、哺乳动物142种、鸟类168种、两栖动物57种、爬行动物85种)为长江流域重要保护物种.在分析重要保护物种类群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利... 开展大尺度重要物种的保护优先区研究对于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十分重要.选取1020个物种(包括植物568种、哺乳动物142种、鸟类168种、两栖动物57种、爬行动物85种)为长江流域重要保护物种.在分析重要保护物种类群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利用系统保护规划与专家参与的方法,提出了长江流域物种保护的27个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区总面积占流域面积的41.8%,涵盖了重要保护物种973种,占全部重要保护物种数目的95.4%.建议以保护优先区为基本单元,开展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及保护区群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保护规划 专家参与 保护优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成本-效益”协同优化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晓文 吕江涛 +6 位作者 智烈慧 梁芳源 裴元生 李迎霞 孟耀斌 廖丹琦 穆泳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25-3635,共11页
当前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为代表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但相关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支撑仍较为薄弱,如何确定合理的保护修复目标,并对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进行整合优化,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 当前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为代表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但相关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支撑仍较为薄弱,如何确定合理的保护修复目标,并对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进行整合优化,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理论和方法,初步构建了基于“目标-成本-效益”协同优化的一体化保护修复规划构架,以大兴安岭中段嫩江-哈拉哈河源头区为例,依托空间优化模型(Marxan)对一体化保护修复格局进行了优化模拟,结果表明:(1)绰尔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优先级最高,其次是哈拉哈河流域和洮儿河流域,最后是霍林河流域。当预算不足时,优先保护绰尔河流域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当优化目标低于50%,优化格局中以林地保护和草地保护为主,需要修复格局规模较小,当优化目标比例超过50%,需要采取生态修复的面积明显增加。随着优化目标比例的提升,优化格局所需面积越来越大,优化后区域中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有所提高;(3)依据目标-成本-效益曲线,60%的保护修复水平(即1980—2020年退化损失的生态系统服务的60%)为最高效的保护修复目标,所需生态保护修复总成本为50.6亿,但产生的生态效益可达为66.4亿;(4)60%目标水平下,需要林地、草地和湿地保护面积分别为20400.27 km^(2)、11919.45 km^(2)和25.23 km^(2);林地、草地和湿地修复面积分别为272.18 km^(2)、1695.23 km^(2)和3.71 km^(2),分别占1980—2020年期间林地、草地和河湖湿地退化消失比例40.9%、23.5%和6.3%。本研究提出的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格局整合优化方法可以确定不同目标和成本约束下,获取最佳综合生态效益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策略和优化布局,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相关理论和方法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保护修复 系统保护规划 “目标-成本-效益”协同优化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保护的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功能区划研究——以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燕 叶水清 +2 位作者 赵晓雪 孙瀛 罗巧灵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4期15-22,共8页
科学合理地划定保护分区是平衡当前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关键,也是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的重要环节。以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运用优化的Marxan模型、ArcGIS空间分析法与层次分析... 科学合理地划定保护分区是平衡当前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关键,也是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的重要环节。以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运用优化的Marxan模型、ArcGIS空间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识别保护价值高、保护成本低的规划单元,构建以低成本协调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矛盾的优先保护格局,并明确生态旅游适宜性分区方法与管理策略。结果表明: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优先保护单元共403个,面积共100.75 km^(2)。区域内生态旅游适宜性Ⅱ、Ⅲ级所占区块面积较大,分别为47.11%、25.48%;Ⅰ级、Ⅳ级与Ⅴ级地区面积均较小。综合划定了以3大功能区和7类功能亚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功能分区。研究结果有助于服务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生态旅游功能区划决策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分区 生态旅游发展 物种保护 系统保护规划 升金湖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鸟保护的长江流域湿地优先保护格局模拟 被引量:19
19
作者 郭云 梁晨 李晓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84-1993,共10页
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长江流域湿地为研究区,构建了基于气候、地貌分异的湿地生态地理综合分类单元,并将其作为宏观尺度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同时考虑以湿地鸟类为代表的物种保目标,依托Marxan系统保护规划工具,确定了长江... 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长江流域湿地为研究区,构建了基于气候、地貌分异的湿地生态地理综合分类单元,并将其作为宏观尺度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同时考虑以湿地鸟类为代表的物种保目标,依托Marxan系统保护规划工具,确定了长江流域湿地保护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优先保护格局。该格局能以最小的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代价最大程度的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对比现有湿地保护格局,最终确定了游离于现有保护体系外的湿地保护空缺。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源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湿地保护体系完善,无需新建保护区;金沙江流域湿地保护空缺主要分布在现有保护区周围,可以适当扩充保护区外围或调整边界;嘉陵江流域和长江上游干流流域的保护空缺严重,大面积集中在重庆西北部,乌江流域的贵州省习水县北部湖泊湿地存在保护空缺,这些区域建议适当新建保护区或者保护小区;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空缺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与安徽境内的沿江湖泊湿地,建议建立湿地公园及合理进行河流岸坡修复。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体系调整、保护规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从宏观层面上为长江流域湿地统筹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湿地 系统保护规划 优先保护格局 MARXAN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流域湿地保护优先格局构建与保护空缺识别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晨 穆泳林 +4 位作者 智烈慧 梁芳源 李晓文 †白军红 李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基于湿地现状分布数据,对珠江流域湿地现状被保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运用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GDP、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以Marxan作为空间优化模型构建珠江流域的湿地保护优先格局,优先... 基于湿地现状分布数据,对珠江流域湿地现状被保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运用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GDP、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以Marxan作为空间优化模型构建珠江流域的湿地保护优先格局,优先建立的保护单元共87个,面积共27681.79 km^(2),最终形成合理保护网络,并针对各子流域进行评估确定湿地保护空缺,提出合理优化格局构建建议.结果表明,珠江流域保护体系缺失严重,亟需重构湿地保护体系:1)珠江流域上游的湿地保护空缺主要集中在高原山区湖泊、河流湿地广泛分布区域;2)对于珠江中下游区域,重在面向大型湿地空缺建立大型自然保护区,强化重要生态储备资源的保护与修复;3)对人为干扰最为强烈、经济活动最为繁荣的珠江三角洲区域,则重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的保护空间合理构架湿地公园或湿地小区,并因地制宜地开展针对性的滨海湿地修复项目,缓解围填海活动;4)海南岛及南海各岛诸河区域湿地保护空缺主要位于海南岛东侧与西侧部分地区,应根据各区域保护强度与发展程度不同,建立以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构成的以保护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珠江流域湿地保护体系调整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湿地 系统保护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 保护空缺 保护优先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