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叶红松林(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是北温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带性群落之一,是极危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重要栖息地。长白山地区是阔叶红松林在中国范围内的中心分布区,中国政府建立了由24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阔叶红松林(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是北温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带性群落之一,是极危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重要栖息地。长白山地区是阔叶红松林在中国范围内的中心分布区,中国政府建立了由24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网络来保护阔叶红松林及其他自然生态系统。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域,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流程框架下,选择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和群落做为优先保护对象,并制定量化保护目标,利用系统保护规划软件C-Plan,计算了研究区域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值、各保护对象在保护网络中实现其保护目标的贡献值(Ti)及包含多个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域的保护效率值(C),以此在多角度评估保护网络及其中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率。结果显示:现有保护网络涵盖了本研究确立保护对象种类的90.4%,已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其总数的25.3%。以保护阔叶红松林为"标尺"衡量各保护区的保护效率,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松花江三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值最高,其余各保护区保护效率值不足10,整个保护网络保护效率值为59.99。不可替代性分析结果显示:仍有79.97%的高保护价值规划单元未被现有保护网络覆盖,空间上存在明显空缺。将空缺纳入保护网络后,新保护网络的保护效率值将提高到96.32,提高了36.33,77种保护对象达到保护目标(占保护对象总数的92.8%),5种保护对象仍未能达到保护目标,但保护对象贡献值Ti均不同程度提高,保护成效显著。展开更多
自然保护地网络(PAN)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重要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实现保护目标,需要综合多种保护特征的空间分布关系、保护成本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地网络中的各类保护地进行高效...自然保护地网络(PAN)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重要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实现保护目标,需要综合多种保护特征的空间分布关系、保护成本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地网络中的各类保护地进行高效明确的空间规划。研究以北京为例,依托系统保护规划(SCP)框架建立区域尺度自然保护地网络规划的技术路线。针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特征进行制图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定义3类保护分区,采用空间优化算法工具(Marxan with Zones)对保护分区进行3种情景的优先选址布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减少保护特征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对比绝对理想的保护场景,在严格的保护场景中将保护目标以一定比例分配至相邻的分区,在提高保护目标的实现率、促进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上更具有优势。该研究能够为区域自然保护地网络的建设提供有效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阔叶红松林(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是北温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带性群落之一,是极危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重要栖息地。长白山地区是阔叶红松林在中国范围内的中心分布区,中国政府建立了由24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网络来保护阔叶红松林及其他自然生态系统。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域,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流程框架下,选择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和群落做为优先保护对象,并制定量化保护目标,利用系统保护规划软件C-Plan,计算了研究区域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值、各保护对象在保护网络中实现其保护目标的贡献值(Ti)及包含多个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域的保护效率值(C),以此在多角度评估保护网络及其中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率。结果显示:现有保护网络涵盖了本研究确立保护对象种类的90.4%,已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其总数的25.3%。以保护阔叶红松林为"标尺"衡量各保护区的保护效率,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松花江三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值最高,其余各保护区保护效率值不足10,整个保护网络保护效率值为59.99。不可替代性分析结果显示:仍有79.97%的高保护价值规划单元未被现有保护网络覆盖,空间上存在明显空缺。将空缺纳入保护网络后,新保护网络的保护效率值将提高到96.32,提高了36.33,77种保护对象达到保护目标(占保护对象总数的92.8%),5种保护对象仍未能达到保护目标,但保护对象贡献值Ti均不同程度提高,保护成效显著。
文摘自然保护地网络(PAN)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重要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实现保护目标,需要综合多种保护特征的空间分布关系、保护成本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地网络中的各类保护地进行高效明确的空间规划。研究以北京为例,依托系统保护规划(SCP)框架建立区域尺度自然保护地网络规划的技术路线。针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特征进行制图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定义3类保护分区,采用空间优化算法工具(Marxan with Zones)对保护分区进行3种情景的优先选址布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减少保护特征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对比绝对理想的保护场景,在严格的保护场景中将保护目标以一定比例分配至相邻的分区,在提高保护目标的实现率、促进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上更具有优势。该研究能够为区域自然保护地网络的建设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