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疹病毒包膜糖蛋白E1的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岳盈盈 李鹏 +4 位作者 李志会 宋楠楠 赵元昊 纪璇 孟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 为风疹病毒(RV)感染提供特异性及敏感性高的检测手段。方法采用PCR扩增RV包膜糖蛋白E1基因202—353aa片段,并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ET30a(+)-E1,转化BL21(plysS)菌株,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目的 为风疹病毒(RV)感染提供特异性及敏感性高的检测手段。方法采用PCR扩增RV包膜糖蛋白E1基因202—353aa片段,并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ET30a(+)-E1,转化BL21(plysS)菌株,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初步分析蛋白表达及抗原性;并探讨温度、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和诱导时间对目的蛋白表达产量的影响。结果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6kD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并确定该蛋白在30℃、0.6mmol/L IPTG的条件下诱导表达4h可获得最佳表达量。结论本研究为RV包膜糖蛋白E1抗原纯化及应用奠定了基础,亦为研制生产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RV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病毒 包膜糖蛋白e1 大肠杆菌 表达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囊膜糖蛋白E基因的序列结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文强 范伟兴 赵宏坤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6-28,共3页
对猪伪狂犬病毒鲁A株(PRVLA株)gE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程序分析了PRV国内外各分离株以及PRV与HSV-1、BHV-1、EHV-1、CHV-1、MDV-1、SHV-SA8、SVV、ILTV的gE基因。PRV各分离株的gE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不同疱疹病毒的g... 对猪伪狂犬病毒鲁A株(PRVLA株)gE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程序分析了PRV国内外各分离株以及PRV与HSV-1、BHV-1、EHV-1、CHV-1、MDV-1、SHV-SA8、SVV、ILTV的gE基因。PRV各分离株的gE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不同疱疹病毒的gE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很低,但具有相似的结构。对上述α疱疹病毒的gE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特定的组:单纯疱疹病毒组,水痘疱疹病毒组,类马立克氏病病毒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组,推测α疱疹病毒的gE基因在进化上可能起源于ILTV的gE基因的或其前体基因。而且gE基因的进化趋势与其宿主的进化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e α疱疹病毒 ge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及其囊膜糖蛋白E_2基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小坚 沈卫德 《常熟高专学报》 2003年第2期76-80,共5页
简要阐述近年来猪瘟病毒及其囊膜糖蛋白E2基因在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猪瘟病毒 囊膜糖蛋白e2基因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猪瘟兔化疫苗株E0蛋白的PK-15细胞系构建
4
作者 亢文华 郝俊峰 +1 位作者 潘春刚 宁宜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11期63-65,共3页
将克隆到pGEM T-easy载体中的E0基因双酶切回收后,连接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中,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重组子转染PK-15、BHK-21、VERO 3种细胞,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用蓝光激发进行观察,在3种细胞中都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而且... 将克隆到pGEM T-easy载体中的E0基因双酶切回收后,连接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中,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重组子转染PK-15、BHK-21、VERO 3种细胞,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用蓝光激发进行观察,在3种细胞中都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而且在转染后的24、48、72 h 3个时间点上,观察到的荧光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在72 h时荧光细胞的数量在3种细胞中都达到最多,总的来看,在PK-15中荧光细胞的数量最多。通过对细胞荧光的定位发现,重组质粒的荧光主要分布在胞浆内,而且细胞核周围的荧光较强,胞核与胞浆的界限明显,尤其是在PK-15细胞和VERO细胞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未携带E0目的DNA的pEGFP-N1 Vector转染3种细胞后,都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但是整个细胞中是均匀出现荧光的。经酶切、PCR、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检测,PK-E0细胞中有大量的HCLV的E0表达,单纯的PK-15细胞中没有E0的表达。HCLV株在PK-E0细胞中从48h开始到72h的滴度比在PK-15细胞中的滴度要高。证明PK-E0细胞中E0蛋白的大量表达增加了HCLV在细胞中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膜糖蛋白e0基因 克隆 序列测定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石门株E2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向阳 万婧 +4 位作者 廖迅 朱竹君 陈晓玮 刘菲芬 方维焕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2,共5页
以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表达猪瘟病毒(CSFV)石门株的E2蛋白,将CSFV石门株的E2囊膜糖蛋白基因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A中,获得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HTA-E2。转化大肠埃希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Bacmid质粒后转染... 以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表达猪瘟病毒(CSFV)石门株的E2蛋白,将CSFV石门株的E2囊膜糖蛋白基因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A中,获得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HTA-E2。转化大肠埃希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Bacmid质粒后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病毒。传毒3代后对表达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显示,E2蛋白获得高效表达,能被抗E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2B10和6×His-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表明CSFV石门株E2囊膜糖蛋白在Sf9昆虫细胞中得到成功表达,具有良好的抗原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囊膜糖蛋白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快速构建PRV gE基因缺失病毒 被引量:3
6
作者 金铭 刘春羽 +8 位作者 张洪亮 杭天宇 孙雨茗 赵洪哲 乌冬高娃 李伊铭 张赫 王凤雪 温永俊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5期87-93,共7页
为快速、高效构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糖蛋白E基因(gE)缺失病毒,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首先将pSpCas9(BB)-2A-GFP荧光质粒转染至VERO细胞和PK-15细胞,选出转染效率较高的细胞系,同时于http://crispr.mit.edu/... 为快速、高效构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糖蛋白E基因(gE)缺失病毒,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首先将pSpCas9(BB)-2A-GFP荧光质粒转染至VERO细胞和PK-15细胞,选出转染效率较高的细胞系,同时于http://crispr.mit.edu/网站设计并合成3个高评分的小导向RNA(small guide RNA,sgRNA),通过噬斑形成试验,筛选出高效sgRNA。其次将筛选出的针对PRV gE基因的sgRNA转染于PK-15细胞,然后接种PRV-1病毒,经过5轮噬斑克隆纯化获得PRV-1-ΔgE。结果显示:VERO细胞比PK-15细胞具有更好的转染效果;gE-sgRNA1和gE-sgRNA2可作为针对gE基因的高效sgRNA;获得了1株PRV gE基因缺失291 bp的病毒,将其命名为PRV-1-ΔgE。研究表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作为一种高效编辑PRV-1缺失病毒基因的方法,同时也为后续快速应对PRV变异株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变异毒株 糖蛋白e基因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20ctn及相关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琼 张昌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患者P120连环蛋白(P120ctn)、β连环蛋白(β-cat)与E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20ctn、β-cat及E-cad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正常宫颈组织中P120ctn、β-cat...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患者P120连环蛋白(P120ctn)、β连环蛋白(β-cat)与E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20ctn、β-cat及E-cad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正常宫颈组织中P120ctn、β-cat及E-cad表达在胞膜,胞浆少见;宫颈鳞癌中P120ctn、β-cat及E-cad胞膜表达降低,出现胞浆表达;β-cat还有胞核表达;三者异常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2P120ctn异常表达与β-cat及E-cad异常表达明显正相关。结论P120ctn及相关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宫颈鳞癌诊断的辅助指标,并为判断疾病发展转移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0连环蛋白 Β连环蛋白 e钙黏着糖蛋白 宫颈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控
8
作者 潘君 陈雪飞 艾景利 《北方牧业》 2024年第3期29-29,共1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该疾病对鸡的生产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包括影响鸡的生长发育、降低产蛋量和质量,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加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防...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该疾病对鸡的生产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包括影响鸡的生长发育、降低产蛋量和质量,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加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病原学特征、流行现状、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1病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禽类疾病。IBV是一种γ冠状病毒,基因组全长约27.6 Kb,具有感染性。IBV的基因组含有至少10个开放阅读框,其中包括编码小包膜糖蛋白M、膜糖蛋白E、核衣壳蛋白N和纤突糖蛋白S等结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核衣壳蛋白 结构蛋白 糖蛋白e 防控措施 IBV 临床症状 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