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糖组织培养环境下水黄皮生根与红树生态保护研究
1
作者 余翠婷 黄宏健 +4 位作者 刘柔 胡杨 徐秀婷 李洪立 王立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1期51-53,共3页
为研究无糖组织培养环境下红树生根最为适宜的Ca^(2+)浓度和Mg^(2+)浓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发现蛭石、稻壳碳、培养液比例为3∶1∶4.8、CaCl_(2)·2H_(2)O浓度1200 mg/L、MgSO_(4)·7 H2O浓度2500 mg/L条件下获得的幼苗平均... 为研究无糖组织培养环境下红树生根最为适宜的Ca^(2+)浓度和Mg^(2+)浓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发现蛭石、稻壳碳、培养液比例为3∶1∶4.8、CaCl_(2)·2H_(2)O浓度1200 mg/L、MgSO_(4)·7 H2O浓度2500 mg/L条件下获得的幼苗平均根长为16.55 cm、地径为4.98 mm,最大根长为21 cm,零污染,移栽成活率高达98%。因此,通过大幅提高植物组织培养基中的Ca^(2+)浓度和Mg^(2+)浓度,可有效地促进红树种苗建立新根系,提高成活率,并促使其快速生长。这一发现对优化红树组织培养技术、提高育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探索植物组织培养的最佳条件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组 红树种苗 水黄皮 生根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砧木GF677无糖组培生根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2
作者 张雪冰 王鸿 +1 位作者 杨阳 张帆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135-1139,共5页
解决桃重茬问题对老桃园的更新改造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改良QL营养液、添加不同浓度IBA和利用不同基质配方对抗重茬优良砧木品种GF677进行无糖组培生根的影响试验,同时进行了传统组培生根和无糖组培生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 解决桃重茬问题对老桃园的更新改造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改良QL营养液、添加不同浓度IBA和利用不同基质配方对抗重茬优良砧木品种GF677进行无糖组培生根的影响试验,同时进行了传统组培生根和无糖组培生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GF677无糖组培使用浓度为50.00%改良QL营养液时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高达96.67%,生根数为3.6根,根长为3.45 cm;当在营养液中添加的IBA浓度为1.25 mg/L时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高达96.67%;生根数为4.13根,根长为3.60 cm;基质配方使用纯蛭石时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高达93.33%,生根数为3.80根,根长为3.50 cm。同时还可以看出,无糖组培的生根率较传统组培大体均有所增加,其中以IBA浓度为1.25 mg/L时无糖组培的生根率最高,较传统组培差异达显著水平。桃砧木GF677无糖组培的移栽成活率为92.6%,较传统组培增加4.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合理利用无糖组培生根的关键因子(营养液、IBA浓度、基质配方)能使桃砧木GF677生根率及成活率明显得到提高,应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砧木 GF677 糖组 改良QL营养液 IBA 基质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在糖组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郑义 曹翠岩 +2 位作者 郭志谋 闫竞宇 梁鑫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6-657,共12页
糖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后发展起来的组学技术,是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内糖组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的一门学科。糖组学研究对深入了解生命活动规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药物的质控和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糖组在生物样品中的丰度较... 糖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后发展起来的组学技术,是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内糖组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的一门学科。糖组学研究对深入了解生命活动规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药物的质控和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糖组在生物样品中的丰度较低,且受单糖组成、糖苷键连接位置、连接方式、分支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糖链的组成与结构复杂多样,给糖组学研究带来了巨大挑战。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糖组的结构解析,在糖组学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首先从色谱分离原理的角度讨论了糖链的富集方法及其在糖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并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在糖链的分离与分析方面,从色谱分离模式的角度,分别列举了反相色谱、高效阴离子色谱、亲水相互作用色谱和多孔石墨化碳色谱分离糖链、糖缀合物或糖衍生物的分离原理,以及各类色谱模式联合质谱解析在糖组学分析中的研究进展。本文对各类色谱方法的分离特色进行了总结与讨论,为研究人员针对特定样品或特定目标物的分离与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了参考。近年来,在色谱技术的推动下,糖组学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随着色谱新材料和新方法的不断开发,色谱技术将在糖组学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糖组 链富集 链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糖组学的食源性糖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文竹 陈月皎 +4 位作者 张宏玲 于志鹏 刘静波 于汉杰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3-337,341,共6页
糖蛋白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重要化合物,其糖链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在生物体内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糖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又一新兴领域,而结构糖组学作为糖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分析糖蛋白的结构。本文介绍利用结构糖... 糖蛋白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重要化合物,其糖链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在生物体内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糖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又一新兴领域,而结构糖组学作为糖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分析糖蛋白的结构。本文介绍利用结构糖组学相关技术在食源性糖蛋白糖链结构以及糖基化位点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结构糖组学在糖蛋白结构解析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糖组 结构糖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组学及其研究技术进展概述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伟 孙丽娜 +2 位作者 李苛 姚占祥 韩留福 《生物学教学》 2021年第2期7-10,共4页
糖组学研究通常包括聚糖组的分离与纯化、糖链组的分离与富集、糖链的结构解析与定量以及糖链的性质与功能研究。本文综述复合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以及糖组生物信息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糖组 糖组 蛋白 蛋白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组学研究策略及前沿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郭丽娜 王洪荣 李宪臻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85-690,共6页
糖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的新兴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聚糖结构与功能.通过与蛋白质组数据库结合,糖捕捉法能系统鉴定糖蛋白和糖基化位点.糖微阵列技术可以对生物个体产生的全部蛋白聚糖结构进行鉴定与表征,提高了聚糖分析通量.而... 糖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的新兴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聚糖结构与功能.通过与蛋白质组数据库结合,糖捕捉法能系统鉴定糖蛋白和糖基化位点.糖微阵列技术可以对生物个体产生的全部蛋白聚糖结构进行鉴定与表征,提高了聚糖分析通量.而化学选择糖印迹技术简化了聚糖纯化步骤并提高了糖基化分析的灵敏度.双消化并串联柱法通过双酶消化双柱分离,在分析聚糖结构的同时也鉴定蛋白质的序列,并与蛋白质组学研究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组 糖组 捕捉法 微阵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组学研究技术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曾菊 程肖蕊 +3 位作者 周文霞 张永祥 王仲孚 黄琳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3-931,共9页
糖组学研究通常包括聚糖组的分离与纯化、糖链组的分离和富集糖链的结构解析和定量以及糖链的性质和功能研究。根据糖蛋白组、蛋白聚糖组和糖脂组生物化学性质的不同,可相应采用分步沉淀法、硼酸亲和法、二氧化钛法、亲和层析法、体积... 糖组学研究通常包括聚糖组的分离与纯化、糖链组的分离和富集糖链的结构解析和定量以及糖链的性质和功能研究。根据糖蛋白组、蛋白聚糖组和糖脂组生物化学性质的不同,可相应采用分步沉淀法、硼酸亲和法、二氧化钛法、亲和层析法、体积排阻法、凝胶过滤层析和柱层析法等进行分离与纯化,进而通过植物凝集素、亲水色谱和固相萃取等技术富集高纯度且特异性的糖链。通过凝集素芯片技术、各种生物质谱及其联用并辅以糖链的衍生化标记对糖链进行结构解析,并用同位素标记法和代谢标记法对糖链进行相对定量。最后,借助糖链结构解析软件工具及糖链相关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可对糖链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更全面的解析。本文对复合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以及糖组生物信息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组 糖组 蛋白 蛋白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艳琼 王荔 +3 位作者 陈疏影 杨凯 黄平 刘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3-326,共4页
以灯盏花组培不定芽为材料,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光照强度、一定CO2浓度范围内,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根率、干物质含量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光照强度... 以灯盏花组培不定芽为材料,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光照强度、一定CO2浓度范围内,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根率、干物质含量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光照强度越强,生根率也越高;强光照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干物质含量的积累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光照强度 糖组 生根率 干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无糖组培苗营养生长和光合生理对增施CO_2的响应 被引量:11
9
作者 和世平 王荔 +2 位作者 陈疏影 杨艳琼 占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4-209,共6页
以半夏叶片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不定芽为材料,探讨在微环境调控条件下,半夏无糖组培苗营养生长和光合生理对增施CO2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CO2浓度600~1800μmol/mol的范围内,随CO2浓度的增加,半夏无糖组培苗的叶面积、生根率、... 以半夏叶片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不定芽为材料,探讨在微环境调控条件下,半夏无糖组培苗营养生长和光合生理对增施CO2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CO2浓度600~1800μmol/mol的范围内,随CO2浓度的增加,半夏无糖组培苗的叶面积、生根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则逐渐下降。当CO2浓度为(1500±50)μmol/mol时,半夏无糖组培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最大值(10.20±0.27)μmol/(m^2·s),且组培苗长出大量须根。研究表明,(1500±50)μmol/mol是半夏无糖组培苗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营养生长 糖组 光合生理 CO2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和CO_2浓度间接调控对甘薯无糖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志刚 崔瑾 +2 位作者 焦学磊 丁为民 李式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以自行研制的组培苗光合速率测量系统检测了叶用甘薯无糖组培苗的光合速率 ,定量分析了外环境中CO2 浓度和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PPFD)对无糖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透气封口材料和自然换气 ,间接合理调控PPFD和外环境CO2... 以自行研制的组培苗光合速率测量系统检测了叶用甘薯无糖组培苗的光合速率 ,定量分析了外环境中CO2 浓度和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PPFD)对无糖组培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透气封口材料和自然换气 ,间接合理调控PPFD和外环境CO2 浓度对组培苗净光合作用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仅提高PPFD或外环境CO2 浓度不能有效促进光合作用。当使用透气率为 0 4的封口材料时 ,甘薯无糖组培苗的光合作用在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2 5 0 μmol·m-2 ·s-1 和外环境CO2 浓度 8735 μmo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糖组培苗 光合特性 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 间接调控 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N-糖组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云鹏 高春芳 +4 位作者 房萌 孙树汉 刘艳 陈冬梅 蔡美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厚发性肝细胞癌(HCC)与正常人血清N-糖组图谱比较分析,寻找异常峰,为寻求新的HCC肿瘤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HCC患者(n=100)及健康献血员(n=130)血清,采用基于DNA测序仪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每... 目的:通过对厚发性肝细胞癌(HCC)与正常人血清N-糖组图谱比较分析,寻找异常峰,为寻求新的HCC肿瘤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HCC患者(n=100)及健康献血员(n=130)血清,采用基于DNA测序仪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每份标本中荧光标记的N-糖组分。结果:每份血清均得到具有11个峰的图谱,峰值经校正后量化,HCC组较对照组峰1、2、9、11升高,蜂6、8、10降低(P<0.05);且部分峰值变化与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HBV DNA载量、临床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结论:HCC组血清N-糖组图谱较正常对照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有望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糖组 肝细胞 电泳 毛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组学研究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珺 蔡绍皙 邹全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多细胞生物机体内,蛋白质糖基化是一个重要后修饰事件. 蛋白质的糖链不仅仅是区别细胞种类的标志,且与众多的生物现象有关,如细胞发育、分化、形态、肿瘤转移、微生物感染等. 糖组学的内容主要涉及单个个体的全部糖蛋白结构分析,确定编... 多细胞生物机体内,蛋白质糖基化是一个重要后修饰事件. 蛋白质的糖链不仅仅是区别细胞种类的标志,且与众多的生物现象有关,如细胞发育、分化、形态、肿瘤转移、微生物感染等. 糖组学的内容主要涉及单个个体的全部糖蛋白结构分析,确定编码糖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质糖基化的机制. 综述了糖组学的分离和结构鉴定技术及其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组/糖组 基化作用 捕获 前沿亲和色谱 二维电泳 多维液相色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调控对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占艳 王荔 +2 位作者 陈疏影 杨艳琼 和世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379,共6页
以半夏组培苗为研究材料,应用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探讨了微环境控制对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与有糖组培苗(CK)相比其保水能力具明显优势。半夏无糖组培苗叶片具有发育... 以半夏组培苗为研究材料,应用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探讨了微环境控制对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无糖组培苗根、叶显微结构与有糖组培苗(CK)相比其保水能力具明显优势。半夏无糖组培苗叶片具有发育较好、较厚的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有序,中脉发达,且叶表皮具有蜡质层;而半夏同龄有糖组培苗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棉组织细胞发育较差,中脉及其维管束发育不完全。半夏无糖组培苗根部细胞排列紧密组织分区明显,初生组织和次生组织已分化;能明显观察到疏导组织、髓射线和凯氏带;半夏有糖组培苗根生长发育不良,初生组织和次生组织分化不明显,疏导组织不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糖组 石蜡切片 电镜扫描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无糖组培CO_2增施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立文 丁为民 +2 位作者 丁永前 汪小 金心怡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114,共4页
设计了无糖组培试验用的CO2 增施系统。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成本低廉。系统的控制软件操作简便, 功能灵活, 移植性强, 扩展性好, 其控制策略可用于组培生产。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可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增施后CO2 的测量... 设计了无糖组培试验用的CO2 增施系统。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成本低廉。系统的控制软件操作简便, 功能灵活, 移植性强, 扩展性好, 其控制策略可用于组培生产。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可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增施后CO2 的测量值与目标值之差小于 20μ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组 CO2 增施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调控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疏影 王荔 +3 位作者 杨艳琼 黄平 杨凯 刘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83-187,共5页
以灯盏花组培苗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及有糖组培苗(CK)的叶表皮毛、气孔、蜡质层和根部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灯盏花无糖组培苗根、叶的显微结构与有糖组培苗有明显区别,无糖组培微环... 以灯盏花组培苗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及有糖组培苗(CK)的叶表皮毛、气孔、蜡质层和根部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灯盏花无糖组培苗根、叶的显微结构与有糖组培苗有明显区别,无糖组培微环境调控技术对提高组培苗的保水能力及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糖组 显微结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血清中N-糖组学改变 被引量:4
16
作者 焦丽静 韩信荣 +3 位作者 房萌 张琰彬 陈佩奇 许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823-3827,共5页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正常人群以及良性肺病患者血清N-糖组图谱差异性表达,为寻找新的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05例肺癌患者、71例健康对照者以及43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采用DSA-FACE技术检测血清样本的N-糖组图谱。结果:(...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正常人群以及良性肺病患者血清N-糖组图谱差异性表达,为寻找新的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05例肺癌患者、71例健康对照者以及43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采用DSA-FACE技术检测血清样本的N-糖组图谱。结果:(1)3组间有8个峰值差异存在显著性: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组peak1、5、9升高,Peak3、6、11降低(P<0.05)。与良性肺病组相比,肺癌组Peak5、9升高;Peak3、4、11降低(P<0.05)。(2)肺癌组中,不同的TNM分期、年龄及性别与N-糖链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肺癌患者血清N-糖组图谱具有特征性表达,其作为肺癌诊断标志物具有一定的诊断性能和潜在价值,还需进行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N-糖组 基化 DSA-FACE法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组学研究在肝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云鹏 高春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8-541,共4页
基因组学的研究已经趋于完成,人类进入后基因组学的时代,为了全面的揭示生命的本质,糖组学应运而生,成为当今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糖组学研究的对象,糖链的结构分类及其代谢,糖组学的生物学意义,糖组学的研究方法,糖组学与肝病的关... 基因组学的研究已经趋于完成,人类进入后基因组学的时代,为了全面的揭示生命的本质,糖组学应运而生,成为当今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糖组学研究的对象,糖链的结构分类及其代谢,糖组学的生物学意义,糖组学的研究方法,糖组学与肝病的关系等方面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组 基化 肝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移潜能膀胱癌细胞糖组相对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刚龙 张甲戌 +1 位作者 刘昌梅 关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4-1154,共11页
膀胱癌是发生在膀胱黏膜组织上的一种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阶段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膀胱癌死亡率的最有效方式.肿瘤的发生过程与糖链表达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定量分析膀胱癌发生过程中糖... 膀胱癌是发生在膀胱黏膜组织上的一种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阶段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膀胱癌死亡率的最有效方式.肿瘤的发生过程与糖链表达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定量分析膀胱癌发生过程中糖链的表达变化尚未有研究.本研究以2株人膀胱正常上皮细胞系(HCV29、HUCV1),1株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细胞系(KK47),和3株浸润性膀胱癌细胞系(YTS1、J82、T24)为研究材料,应用本室建立的利用乙酰肼修饰糖链唾液酸,以及[12C6]-和[13C6]-苯胺同位素修饰糖链还原性末端技术,然后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膀胱上皮细胞不同病理状态的糖组相对定量分析.从6株细胞中共鉴定出52种N-连接糖链结构,并定量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糖链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布差异,发现唾液酸化、岩藻糖化的N-连接糖链在膀胱癌肿瘤细胞恶化过程中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同时平分型糖链和高甘露糖型N-连接糖链也呈表达升高趋势,说明这些糖链结构的表达变化与膀胱癌发生关系密切,从而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膀胱癌发生过程中糖链相关的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N-连接 定量糖组 稳定同位素标记 MALDI-TOF/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糖组培苗光合速率的测量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立文 丁为民 丁永前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6,共4页
根据国内现有组培苗光合速率测量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相对光合速率的概念,设计了无糖组培苗相对光合速率测量系统。系统的工作环境同组培苗的实际生长环境极为相似,测量结果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国内现有同类系统相比,该系统设备... 根据国内现有组培苗光合速率测量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相对光合速率的概念,设计了无糖组培苗相对光合速率测量系统。系统的工作环境同组培苗的实际生长环境极为相似,测量结果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国内现有同类系统相比,该系统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结果更具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组培苗 光合速率 测量方法 相对光合速率 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无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初探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蕊 石娜 +1 位作者 孙玲凌 李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建立楸树无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以周楸带叶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楸树离体叶片在3000、5000 lx 2种不同光照度,1/2、1/4Hogland 2个不同浓度的基本培养液和萘乙酸(NAA,0、0.1、0.2、0.4 mg/L),细胞分裂素(6-BA,0、0.2、0.4、0.8 mg/... 为建立楸树无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以周楸带叶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楸树离体叶片在3000、5000 lx 2种不同光照度,1/2、1/4Hogland 2个不同浓度的基本培养液和萘乙酸(NAA,0、0.1、0.2、0.4 mg/L),细胞分裂素(6-BA,0、0.2、0.4、0.8 mg/L)16组不同组合的外源激素条件下,诱导生根和发芽的最适培养条件,以期为生产中楸树优质苗木繁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光照度3000 lx、1/4Hogland培养液、NAA 0.1 mg/L+6-BA 0.2 mg/L条件下,生根率为90%,腋芽平均高度3.36 cm,愈伤组织在5 d时出现,14 d时生根,培养30 d时根系发育良好,具备移栽条件;光照度在3000 lx、1/4Hogland培养液、NAA 0.2 mg/L+6-BA 0 mg/L条件下,生根率为90%,腋芽平均高度3.58 cm,愈伤组织在10 d时出现,12 d时生根,培养30 d时根系发育良好,具备移栽条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对根系和腋芽的分化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生长素浓度较低时有利于腋芽分化,生长素浓度较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培养40 d切去腋芽进行移栽,重新长出的植株出芽整齐,发育快,生长性状一致性好。该培养方法可以在开放环境中进行,利用楸树离体叶片水培培养再生植株,操作流程简化,节约成本,缩短了育苗周期,可为楸树育苗生产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糖组 快繁 光照度 培养液 NAA 6-BA 外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