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芩连消渴方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
1
作者 王馨禾 张凌睿 徐云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消渴方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8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采用葛根芩连消渴方治疗,64例)和联合组(采...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消渴方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8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采用葛根芩连消渴方治疗,64例)和联合组(采用葛根芩连消渴方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6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水平均升高,联合组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IF-1α、VEGF、VEGFR-2表达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消渴方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且有效下调HIF-1α、VEGF、VEGFR-2的表达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消渴方 加味桃核承气汤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胺素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斌 刘恒明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糖尿病特征性微血管病变可以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过量的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经异常途径,如多元醇通路、非酶性糖基化作用、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氨基己糖合成途径等代谢,产生相应的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产物... 糖尿病特征性微血管病变可以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过量的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经异常途径,如多元醇通路、非酶性糖基化作用、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氨基己糖合成途径等代谢,产生相应的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产物;过量的葡萄糖引起氧自由基活性及抗氧化状态的异常,损伤细胞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等。硫胺素类药物是糖代谢途径中关键的辅酶,它可能通过激活转酮醇酶,使过量的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减少了参与上述异常代谢途径的反应物,从而减少具有细胞毒性作用产物的生成和细胞的凋亡,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硫胺素类药物有可能成为控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胺素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减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丹 吴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0-733,共4页
目的研究亚甲减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亚甲减分为亚甲减组(4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117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情况、血压... 目的研究亚甲减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亚甲减分为亚甲减组(4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117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情况、血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系列、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完善眼底检查,比较2组各项参数的差异,分析亚甲减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情况、血压、BMI、HbAlc、血脂系列、血清肌酐等参数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亚甲减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32.5%和14.5%,P=0.044)。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年龄、性别、病程、血压、BMI、HbAlc、糖尿病肾病)后,亚甲减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OR=2.210,95%CI1.512~4.117,P=0.032),而对糖尿病肾病无显著影响。结论亚甲减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而对糖尿病肾病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减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谭晓霞 连晓芬 +3 位作者 黄政杰 洪丽荣 曾庆祥 张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预防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年龄≥50岁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预防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年龄≥50岁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457例,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将受试者分为A组(无微血管病变组,160例)、B组(微血管病变组,297例),比较两组间BMD及骨代谢指标。结果与A组相比,B组腰椎L1~4、股骨颈及股骨BMD、T值、Z值均偏低,β-CTX、PINP、N-MID偏高,24 h尿Ca和25(OH)D3偏低(P<0.05)。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时OP患病率偏高(8.8%vs 20.9%,OR=2.156;95%CI:1.102~4.220,P<0.05)。结论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时骨形成及骨吸收指标表达均升高,骨转换率加速,PTH升高,破骨细胞活性增强,BMD下降,OP患病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33
5
作者 孙子林 +11 位作者 李红 李凯利 王清 王新玲 涂萍 王凤华 吴静 严孙杰 张力辉 陈青云 杨兵全 郭海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7-25,共9页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糖尿病正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慢性流行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至2030年,世界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到5.92亿[1]。糖尿病的管理不仅要实现理想的血糖控制,更要通过良好...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糖尿病正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慢性流行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至2030年,世界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到5.92亿[1]。糖尿病的管理不仅要实现理想的血糖控制,更要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寿命的目的。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视网膜、肾脏及外周神经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各类型糖尿病的特异性表现[2],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非常严重[3],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国际糖尿病联盟 患者数量 专家 防治 筛查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妊娠的监测与管理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玉梅 杨慧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5-807,共3页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简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损害,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且与高血糖密切相关[1].糖尿病合并妊娠与自...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简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损害,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且与高血糖密切相关[1].糖尿病合并妊娠与自然流产、胎儿畸形、巨大胎儿或小于胎龄儿、胎死宫内、子痫前期等多种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一旦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时上述风险将进一步增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合并妊娠 并发 糖尿病视网膜病 管理 监测 母儿不良结局 发生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7
7
作者 何瑶 马维青 +1 位作者 吕芳 王国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301名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将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和(或)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试验组,无微量白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I...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301名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将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和(或)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试验组,无微量白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I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β-异构C-端肽(beta-isomerized Ctelopeptide,β-CTX)以及相关资料的差异,并对两组骨转换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血清PIN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β-CT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β-CTX与BUN(γ=-0.431,P=0.013)、Cr(γ=-0.602,P=0.013)、UA(γ=-0.538,P=0.012)、25(OH)D3(γ=-0.703,P=0.036)呈负相关,与HbA1c(γ=0.235,P=0.030)、PTH(γ=0.652,P=0.000)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时,β-CTX明显增高,认为β-CTX可能成为监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骨代谢变化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I型原胶原N-端前肽 β-异构C-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瘀同治法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病变AGEs/RAGE轴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许笑雯 储全根 +7 位作者 储俊 蔡正银 轩云 罗宝璐 李帅 陈静 罗世旷 王悦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27-1533,共7页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对高糖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AGEs/RAGE轴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大鼠心脏中分离出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后,培养传代备用。在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对高糖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AGEs/RAGE轴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大鼠心脏中分离出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后,培养传代备用。在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大鼠CMECs进行诱导干预,MTT检测方法发现葡萄糖浓度在33 mmol/L且干预48 h为最佳造模条件;予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同上法检测得10%含药血清干预48 h为最佳干预方法。将造模成功的CMECs分成5组:模型组(MC)、化痰组(RP)、化瘀组(DBS)、痰瘀同治组(RPDBS)、ALT-711组,予以10%含药血清和ALT-711细胞干预制剂进行干预;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NC)。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AGEs含量;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RAGE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水平;二氢乙锭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内皮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OS)活性水平。结果MC组较NC组,细胞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RAGE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NADPH氧化酶活性水平和ROS活性水平均升高(P<0.01)。与MC组比较,各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1)。在降低AGEs含量、RAGE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水平上,RPDBS组较RP组与DBS组显著下降(P<0.01,P<0.05);在降低ROS水平上,RPDBS组与D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RP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痰瘀同治法可能通过抑制AGEs/RAGE轴及氧化应激对高糖损伤的CMECs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防治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且痰瘀同治法优于单独化痰法和单独化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同治 AGEs/RAGE轴 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合并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田丽娜 牛奔 +1 位作者 朱恩仙 谢亚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合并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03例,以心血管反射试验(cardiovascula...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合并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03例,以心血管反射试验(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reflex tests,CARTs)结合评分判定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CAN),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肾脏病变(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分为单纯CAN组、CAN合并DR组、CAN合并DKD组及CAN合并DR、DKD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03例T2DM患者中,CAN的患病率为58.62%,CAN合并DR、CAN合并DKD及CAN合并DR、DKD的患病率分别为10.08%、7.56%、10.92%。②在4组中年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72 h动态血糖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72 hours dynamic blood glucose within the target range of time,TIR)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bA1c(OR=2.948,95%CI=1.015~8.560,P=0.047)、LDH(OR=1.151,95%CI=1.035~1.280,P=0.010)为CAN合并DR、DKD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DBIL(OR=0.057,95%CI=0.005~0.658,P=0.022)、eGFR(OR=0.700,95%CI=0.513~0.955,P=0.025)、TIR(OR=0.877,95%CI=0.775~0.992,P=0.037)、年龄(OR=0.550,95%CI=0.349~0.868,P=0.010)的水平与CAN合并DR、DKD的发生发展相关。结论:较低的eGFR、TIR、DBIL、年龄与CAN合并DR、DKD的发生呈负相关,较高的HbA1c、LDH与CAN合并DR、DKD的发生呈正相关,故在eGFR、TIR、DBIL、年龄相对偏低和(或)HbA1c、LDH相对偏高的糖尿病人群中需更注重CAN合并DR、DKD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温化法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10
作者 宋吉美 黄延芹 +2 位作者 房国伟 朱建德 崔云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79-81,共3页
文章从温化法的理论角度探讨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阐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以气阴两虚为常,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痰瘀互结、络脉瘀阻为变,治疗上宜法当温化,伍用补气、行气、化湿、利水、化瘀等法,并从温阳化气调肝脾... 文章从温化法的理论角度探讨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阐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以气阴两虚为常,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痰瘀互结、络脉瘀阻为变,治疗上宜法当温化,伍用补气、行气、化湿、利水、化瘀等法,并从温阳化气调肝脾、温阳化湿健脾阳、温阳利水补肾阳、温阳活血通血络4个方面具体阐述,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化法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社区管理策略
11
作者 赵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M0003-M0003,共1页
随着近年来慢病管理规范化,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其所致心脑并发症已为人们熟知,公众重视程度提高,三级预防措施逐渐得到落实。然而,医务人员和公众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认识和关注尚且不足。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诊断和治疗的滞后使... 随着近年来慢病管理规范化,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其所致心脑并发症已为人们熟知,公众重视程度提高,三级预防措施逐渐得到落实。然而,医务人员和公众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认识和关注尚且不足。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诊断和治疗的滞后使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直至中晚期出现不可耐受的症状时才获得诊断和治疗,预后亦不理想。研究显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分别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终末期肾损伤以及非创伤性截肢的首位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管理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三级预防措施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血管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白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卫云 高姚怡 +2 位作者 吴炯 郭玮 潘柏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lycosylated albumin,GA)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300例,采用液态酶法检测血清GA,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lycosylated albumin,GA)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300例,采用液态酶法检测血清GA,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等其他生化指标,记录患者身高、体重、糖尿病病程及并发症等信息。结果糖尿病肾病组中GA(%)高于无并发症组[22.6(18.0~28.2)vs.20.1(17.6~25.0),P=0.012]。Pe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HbA1c(r=0.818,P<0.001)、空腹血糖(r=0.534,P<0.001)、总胆红素(r=0.129,P=0.025)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0.276,P<0.001)与GA呈正相关,而体重指数(r=-0.131,P=0.024)、肌酐(r=-0.117,P=0.043)、尿酸(r=-0.213,P<0.001)及同型半胱氨酸(r=-0.130,P=0.024)与GA呈负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GA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8)。结论 GA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化白蛋白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恬 包兴勋 +3 位作者 贾瑞雪 吴越 彭帅 刘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50-2656,共7页
复方血栓通胶囊是由三七、丹参、黄芪、玄参4味中药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效。研究发现,复方血栓通胶囊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管疾病,其治... 复方血栓通胶囊是由三七、丹参、黄芪、玄参4味中药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效。研究发现,复方血栓通胶囊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管疾病,其治疗相关血管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与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抗血栓形成,进而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内皮细胞功能等有关。本文对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冠心病、视网膜静脉阻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这4类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其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血栓通胶囊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冠心病 视网膜静脉阻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混合培养的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产生TGF-β_1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嘉 黄庆玲 张家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混合培养的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BCMEC)和平滑肌细胞 (BCMSMC)产生转化生长因子 β1 (a TGF-β1 )的条件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混合培养细胞产生 a TGF- β1 的影响。 方法 :将 BCMEC与 BCMSMC在体外作混合接触培养 ,与单... 目的 :探讨体外混合培养的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BCMEC)和平滑肌细胞 (BCMSMC)产生转化生长因子 β1 (a TGF-β1 )的条件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混合培养细胞产生 a TGF- β1 的影响。 方法 :将 BCMEC与 BCMSMC在体外作混合接触培养 ,与单独培养的 BCMEC或 BCMSMC作对照。用 3H - Td R掺入法检测培养上清中 TGF-β1 的生物学活性。用点杂交法检测TGF-β1 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分别用含 5 .5、15、2 5 mm ol/ L D-葡萄糖的培养液将 BCMEC和 BCMSMC混合培养 2 4h,检测其上清中 TGF- β1 的生物学活性。 结果 :混合培养的细胞上清中有 a TGF- β1 产生 ,而单独培养的细胞上清中均无。高糖培养的 BCMEC和 BCMSMC上清中 TGF- β1 活性较正常水平葡萄糖培养的显著增高。点杂交结果显示 ,单独培养的 BCMEC或 BCMSMC均有 TGF-β1 m RNA表达 ,混合培养后 m RNA水平无明显改变。 结论 :体外混合接触培养的 BCMEC和BCMSMC可以激活 TGF-β1 ,但并未增加 TGF-β1 的 m RNA表达。高糖可使混合培养细胞上清中 a TGF-β1 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内皮细胞 平滑细胞 高浓度葡萄糖 混合培养 TGF-β1的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病人血小板聚集、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梁奕铨 余斌杰 肖亦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文对23例初发Ⅱ型糖尿病病人口服降糖药吡磺环已脲(Glipizide)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第Ⅷ僵因子相关抗原(ⅧR:Ag)和纤维蛋白原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Ⅱ型糖尿病病人在临床未发现微血管病变时已有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与... 本文对23例初发Ⅱ型糖尿病病人口服降糖药吡磺环已脲(Glipizide)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第Ⅷ僵因子相关抗原(ⅧR:Ag)和纤维蛋白原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Ⅱ型糖尿病病人在临床未发现微血管病变时已有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无相关性,与ⅧR:Ag呈正相关(P<0.001)。吡磺环己脲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参与Ⅱ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内皮损害会加剧血小板聚集功能;吡磺环已脲对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血小板聚集率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吡磺环已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玉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检测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包括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和40例糖尿病早期患者(早期DM组),另选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所...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检测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包括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和40例糖尿病早期患者(早期DM组),另选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静脉血以及尿液,检测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清蛋白。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FBG)为(5.12±0.45)mmol/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mAlb定量异常均为0例,mAlb为(8.5±1.2)mg/L;早期DM组FBG为(7.65±1.32)mmol/L、BUN、Scr、mAlb定量异常分别为9(30.0%)、8(20.0%)、33(82.%)例,mAlb为(25.3±9.8)mg/L,DN组FBG为(8.56±2.54)mg/L、BUN、Scr、mAlb定量异常分别为50(83.3%)、55(91.7%)、60(100.0%)例,mAlb为(55.1±22.5)mg/L。早期DM组及D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BUN、Scr、mAlb定量异常率及mAlb与早期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M组及DN组中,mAlb定量异常率显著高于BUN、Scr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b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清蛋白 肌酐 尿素氮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