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C结合最优子集法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在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长平 职心乐 +5 位作者 刘晓红 崔壮 魏风江 柯慧 李妍 马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4-597,599,共5页
目的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变量的筛选,建立起准确可靠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针对小样本的特性,如何对模型的泛化能力(即预测性能)进行可靠的评价;并在数据集来源于分离抽样时,对模型进行过抽样的调整,使调整后的结果适用于人群预测... 目的研究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变量的筛选,建立起准确可靠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针对小样本的特性,如何对模型的泛化能力(即预测性能)进行可靠的评价;并在数据集来源于分离抽样时,对模型进行过抽样的调整,使调整后的结果适用于人群预测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方法以2型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病变数据为例,采用最优子集法与AIC信息准则相结合对变量进行快速方便的筛选,并采用MonteCarlo模拟抽样的方法(具体为10~100次的3~10折分层交叉验证法)对模型的泛化能力作出评价和比较。结果采用最优子集法与AIC信息准则相结合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准确率为79.6%,ROC面积为0.8802,经分层交叉验证法验证,泛化能力优于用一般筛选变量方法建立的模型;用先验概率对后验概率进行过抽样的调整,使调整后的结果适用于人群预测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结论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尝试多种筛选变量的建模策略,在小样本情况下,若欲对模型的泛化能力做出可靠的评价,可采用分层交叉验证的方法;当样本来源方式为分离抽样时,若研究目的为建立预测模型,则应采用先验概率对后验概率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交叉验证法 过抽样 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晋文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经验 被引量:16
2
作者 肖万泽 杨毅 涂晋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 中医治疗 临床经验 涂晋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通口服联合补阳还五汤足浴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65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爱民 翟文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口服联合补阳还五汤足浴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脑心通胶囊,同时每晚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水煎泡足,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胶囊,2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71... 目的:探讨脑心通口服联合补阳还五汤足浴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脑心通胶囊,同时每晚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水煎泡足,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胶囊,2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71.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口服联合补阳还五汤足浴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疗效明显,值得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 中医药疗法 脑心通 补阳还五汤 足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并发脑神经病变12例
4
作者 徐乐超 邢秀芳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神经病变 糖尿病 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0
5
作者 杨秀颖 张莉 +1 位作者 陈熙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8-602,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高糖参与的外周神经损伤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多元醇通路激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硝基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高糖参与的外周神经损伤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多元醇通路激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硝基化反应、内质网应激等。血脂紊乱的影响机制包括氧化和糖基化低密度脂蛋白、FFA、脂类介质、氧化型胆固醇等。另外,代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神经滋养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外周神经的解剖学特点均参与其中,组成了复杂而相互关联的发病机制。因此,2型糖尿病DPN需要从多靶点进行综合治疗。该文对相关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慢性并发 醛糖还原酶 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丽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7-I0007,共1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眼底病变,会出现异常新生血管。处于早期阶段时,会出现视网膜内出血,以及微动脉瘤。处于增殖期时,玻璃体会发生出血情况,并且视网膜存在增殖膜,出现视网膜脱离,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糖尿病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眼底病变,会出现异常新生血管。处于早期阶段时,会出现视网膜内出血,以及微动脉瘤。处于增殖期时,玻璃体会发生出血情况,并且视网膜存在增殖膜,出现视网膜脱离,对视力产生严重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书由李维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动脉瘤 糖尿病并发 眼底病变 新生血管 临床治疗效果 早期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愈后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于茜 陈少军 +2 位作者 黄小勇 刘勇 王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76-2079,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8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8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探讨术后并发症与并发性疾病等其他因素的关系。结果 98眼患者行玻璃体术后视力提高率为66.33%,术后并发黄斑病变组的视力改善率(55.26%)显著低于无黄斑病变组的视力改善率(73.33%)(P<0.05)。高血压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的高眼压、新生血管、再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前膜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和无糖尿病肾病组(P<0.05)。血糖控制状况良好和较短的糖尿病史可以显著降低高眼压、再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前膜的发生率(P<0.05)。高血压组和糖尿病肾病组的高眼压、新生血管、再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前膜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和无糖尿病肾病组(P<0.05)。血糖控制状况良好和较短的糖尿病史可以显著降低高眼压、再出血、黄斑水肿和黄斑前膜的发生率(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且术后是否并发黄斑病变是影响视力改善的重要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并发性疾病、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 愈后 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程艳 马向东 +1 位作者 高升 刘惠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5,共2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较早,如不及时治疗常使患者痛苦不堪,甚至发生坏疽而被迫截肢致残,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1],故下肢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对100例糖尿病早期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较早,如不及时治疗常使患者痛苦不堪,甚至发生坏疽而被迫截肢致残,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严重影响[1],故下肢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尤为重要。我们对100例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用药物及药物加针灸治疗进行了对照观察,了解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灸治疗 疗效观察 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慢性并发 截肢致残 生存质量 用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股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性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翼华 张国平 +3 位作者 杨庆平 丁燕萍 王前 赵欣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山莨菪碱(654-2) 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注射治疗 股动脉 临床观察 治疗效果 慢性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妊娠的监测与管理 被引量:10
10
作者 魏玉梅 杨慧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5-807,共3页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简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损害,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且与高血糖密切相关[1].糖尿病合并妊娠与自...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简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损害,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且与高血糖密切相关[1].糖尿病合并妊娠与自然流产、胎儿畸形、巨大胎儿或小于胎龄儿、胎死宫内、子痫前期等多种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一旦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时上述风险将进一步增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合并妊娠 并发 糖尿病视网膜病 管理 监测 母儿不良结局 发生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其康复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吕海莉 吴建民 刘宽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可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等多种神经。造成神经纤维的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olyneuropathy,DPN)是最常见的神经并...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可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等多种神经。造成神经纤维的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olyneuropathy,DPN)是最常见的神经并发症,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占用了较多的卫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康复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并发 中枢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严重周围神经病变1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春芳 钟历勇 张在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1-202,共2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变 2型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运动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 肢端感觉异常 慢性并发 文献报道 中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力 苏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543-543,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 并发 刺五加注射液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海燕 田浩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50%~60%。其发生与糖尿病病程有关,并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将逐年升高。病因主要是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而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和自身免疫紊乱。糖尿病周围神...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50%~60%。其发生与糖尿病病程有关,并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将逐年升高。病因主要是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而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和自身免疫紊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末梢神经首先受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较常见,而且常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该病早期的常见表现有肢体麻木、对称性下肢疼痛、刺痛甚至剧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单肢周围神经或脊神经分布区域剧烈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故以控制饮食、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作为预防和治疗的根本措施,同时辅以针对病因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方法 循证医学证据 多发性神经病变 慢性并发 自身免疫紊乱 自主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从容 邹大进 梅小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上海人群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β3- AR)基因 6 4位点的色氨酸 (Trp)密码子被精氨酸 (Arg)置换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 PCR- REL P技术 ,对上海地区 5 0例非糖尿病正常对照者和 1 96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 目的 :探讨上海人群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β3- AR)基因 6 4位点的色氨酸 (Trp)密码子被精氨酸 (Arg)置换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 PCR- REL P技术 ,对上海地区 5 0例非糖尿病正常对照者和 1 96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 β3- A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测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脂、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 结果 :(1 )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正常对照者的 β3- AR基因 Trp6 4 Arg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男女糖尿病患者间也无差异 ;(2 )在女性糖尿病患者中 ,Arg6 4携带者组 BMI、舒张期血压、血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组 (P<0 .0 5 ) ;(3)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 ,非 DR组与 DR组以及 DR各亚组之间的 β3- AR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皆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中国上海地区 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 β3- AR基因 Trp6 4 Arg突变与肥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 基因变异 中国人 2型糖尿病 并发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治疗的误区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宇卉 邵福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周围神经病变最重要的病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不乏因足部溃疡经久不愈而导致截肢者。尽管目前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但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仍重视不够,在诊断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周围神经病变最重要的病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不乏因足部溃疡经久不愈而导致截肢者。尽管目前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但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仍重视不够,在诊断治疗上存在不少误区,对此应充分加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治疗 常见并发 生活质量 经久不愈 足部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与电生理学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樊东升 王宏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诊断标准不同,文献报道有50%~90%的糖尿病患者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代谢障碍及血管损害被认为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病隐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诊断标准不同,文献报道有50%~90%的糖尿病患者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代谢障碍及血管损害被认为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病隐匿,主要为感觉神经受累,受累方式可分为大纤维型、小纤维型和混合型3种,临床上以小纤维型最为多见,疾病早期一般仅累及无髓和有髓小纤维神经。患者主要表现为温度觉的减退或消失,而糖尿病交感神经病变的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通过临床表现判断有时较为困难。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需借助多种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它们可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但各种技术的诊断和监测作用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症状 生理学特点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 早期诊断 疾病早期 慢性并发 纤维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基础理论和相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汤正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37-440,共4页
引起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直接因素是高血糖,后者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激发多元醇、己糖胺、蛋白激酶C通路和增加细胞内外糖基化终末产物。这些物质异常增加又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改变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功能,从而造成血管内... 引起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直接因素是高血糖,后者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激发多元醇、己糖胺、蛋白激酶C通路和增加细胞内外糖基化终末产物。这些物质异常增加又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改变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功能,从而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元等细胞功能障碍,最终引发血管通透性异常、神经纤维血液供应障碍、神经纤维坏死或减少,形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 信号转导通路 糖基化终末产物 生发 氧化应激反应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新宝 陈佳玉 +7 位作者 魏嘉洪 夏静 杨爱萍 陈春峰 李明芳 冯成 赵永旺 张敬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观察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眼科确诊为PDR并接受PPV治疗的患者76例(86眼),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 目的观察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眼科确诊为PDR并接受PPV治疗的患者76例(86眼),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和对照组36例(40眼)。观察组采取个性化PPV,对照组采用传统PPV。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发生率,巩膜外加压比例,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后12个月视网膜复位率以及玻璃体内再积血(PVH)、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均比对照组低(均为P<0.05)。2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发生率和行巩膜外加压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均提高(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1 d、1周BCVA提高均不明显(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BCVA均提高(均为P<0.05)。2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以及PVH、DME和NVG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个性化PPV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提高手术效率,快速提升PDR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手术时间 最佳矫正视力 手术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4在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赵文心 张弦 +4 位作者 覃亚周 张明 高宁 秦莉 李晶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2-612,共11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在1型DM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Nox4基因敲除(Nox4^(-/-))纯合子雄性小鼠40只,以鼠龄、性别匹配的野生型C57BL/6(Nox4^(+/+))小鼠120只作为对照。采用随... 目的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在1型DM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Nox4基因敲除(Nox4^(-/-))纯合子雄性小鼠40只,以鼠龄、性别匹配的野生型C57BL/6(Nox4^(+/+))小鼠120只作为对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2种小鼠随机分为DM组和非DM组,DM组小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法构建1型DM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Nox4^(+/+)小鼠DM组和非DM组分为普通饲料喂养小鼠和添加Nox4抑制剂GKT137831(GKT)饲料喂养小鼠。于DM造模后第16周采用酚红棉线法检测各组小鼠泪液分泌量;采用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法评估角膜上皮完整性;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基质层神经纤维密度变化;采用CellROX荧光探针检测角膜上皮中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角膜上皮中E-Cadherin蛋白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变化;采用角膜铺片TUBB3染色法检测角膜中央区神经纤维密度。结果Nox4^(+/+)小鼠DM组和非DM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2.40±1.18)和(5.30±1.02)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x4^(-/-)小鼠DM组泪液分泌量为(4.19±0.63)mm/min,明显多于Nox4^(+/+)小鼠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饲料喂养小鼠与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2.23±0.83)和(4.02±0.71)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ox4^(+/+)小鼠非DM组比较,Nox4^(+/+)小鼠DM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升高,角膜神经纤维密度显著降低,角膜上皮中ROS荧光强度明显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减弱,NF-κB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增强。Nox4^(-/-)或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与非DM组比较角膜上皮中ROS荧光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荧光减弱。Nox4^(-/-)和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角膜上皮细胞中NF-κB蛋白荧光强度均较弱,与非DM组强度一致。角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ox4^(+/+)小鼠DM组中TUBB3染色的神经纤维密度明显低于非DM组,Nox4^(-/-)或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角膜基质层神经纤维与非DM组比较无明显减少。结论Nox4参与了糖尿病角膜病变的致病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诱导ROS产物聚集,激活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 角膜病变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 氧化应激 酶抑制剂/治疗作用 疾病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