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糖尿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
1
作者 侯钧 马瑜珊 +3 位作者 张婧 康月茜 李扬 党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92,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7—2023年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糖尿病血流感染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患者临床及病原学检查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7—2023年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糖尿病血流感染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患者临床及病原学检查资料。根据HbA1c控制水平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HbA1c<7.0%)、中水平组(7.0%≤HbA1c<9.0%)、高水平组(HbA1c≥9.0%),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谱构成及耐药性。结果纳入糖尿病血流感染患者426例,高水平组患者发生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酸中毒、肝脓肿的比例显著高于中、低水平组。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452株,以大肠埃希菌(47.1%)、肺炎克雷伯菌(23.0%)、金黄色葡萄球菌(5.8%)最为常见。不同HbA1c控制水平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存在差异,肺炎克雷伯菌在高水平组患者的分离率(30.7%)明显高于低水平组(15.1%)和中水平组(16.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等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对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医院感染分离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药物的耐药率略高于社区感染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30%,但医院感染分离菌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流感染的常见病原菌,HbA1c控制不佳者更容易受肺炎克雷伯菌侵袭而发生肝脓肿源性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医院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细菌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流感染 糖化血红蛋白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糖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张成洲 陈健 +5 位作者 孟民 李文和 任明慧 李雅洁 徐宽枫 崔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emoglobin glycation index,HGI)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emoglobin glycation index,HGI)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T2DM患者302例,检测患者cIMT、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根据HbA1c和FPG计算HGI,高HGI定义为HGI≥0,低HGI定义为HGI<0。观察患者cIMT与HGI的关系。结果:302例T2DM患者中cIMT增厚者140例(46.4%)。cIMT增厚组高HGI比例较cIMT正常组高(36.4%vs.22.8%,P <0.05),病程、吸烟比例、高血压比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较c IMT正常组高(P <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低于c IMT正常组(P <0.05)。HbA1c、HGI与cIMT呈正相关(r=0.257、0.399,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GI及HbA1c均增加cIMT增厚的风险[OR=1.511(95%CI:1.237~1.846),OR=1.287(95%CI:1.053~1.571)]。结论: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较高,HGI可能是HbA1c以外的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红蛋白糖化指数 糖化血红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张皓 曹树刚 +1 位作者 贺军 夏明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0-316,348,共8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与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入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轻、中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率<70%)患者。收集并...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与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入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轻、中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率<70%)患者。收集并比较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个人史(吸烟、饮酒)、脑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体质量指数以及入院后第2天晨起空腹静脉血实验室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根据患者入院第2天晨起空腹血糖和HbA1c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HbA1c(%)=0.571×空腹血糖(mmol/L)+3.125。HGI=实际HbA1c-预测HbA1c。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位置、厚度(斑块最厚径)、长度、回声、阻力指数等,多发斑块患者以最厚斑块作为目标斑块。颈动脉超声AngioPLUS模式下,动态观察颈动脉斑块充盈缺损处有无IPN,观察并评估目标斑块IPN情况,包括数量、部位、形态(如点状、短线状等)及IPN的血流频谱特征,并进行计数及评分。IPN评分标准:颈动脉目标斑块内无高回声血流信号,即未见IPN形成,计0分;目标斑块内存在<4个点状高回声或短线状高回声血流信号,计1分;斑块内存在弥漫分布的(≥4个)短线状或条状高回声血流信号,计2分。IPN评分越高表明IPN严重程度越重。IPN评分0~1分的患者为低IPN评分组,IPN评分2分的患者为高IPN评分组。将单因素分析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GI与颈动脉IPN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387例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222例,女165例,平均(70±10)岁,低IPN评分组97例,高IPN评分组290例。(1)与低IPN评分组患者比较,高IPN评分组患者的年龄[(71±10)岁比(67±10)岁]、高血压病患者比例[79.7%(231/290)比67.0%(65/97)]、糖尿病患者比例[37.6%(109/290)比14.4%(14/97)]、斑块厚度[2.40%(2.00,3.10)mm比2.30(1.80,2.70)mm]、HbA1c[6.25%(5.70%,7.20%)比5.80%(5.50%,6.40%)]和HGI[-0.05%(-0.39%,0.46%)比-0.29%(-0.56%,-0.10%)]均更高(均P<0.05),淋巴细胞[(27.75±9.19)%比(30.17±9.04)%]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19±0.81)mmol/L比(2.43±0.91)mmol/L]水平均更低(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1,95%CI:1.004~1.060,P=0.027)、HGI(OR=1.782,95%CI:1.066~2.979,P=0.028)、斑块厚度(OR=1.750,95%CI:1.229~2.490,P=0.002)是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IPN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HGI是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IPN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尚需多中心、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血糖 数据相关性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 斑块内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水平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力活动与血压的关系探究
4
作者 田浩冬 刘昊为 +1 位作者 余杭林 彭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emoglobin variation index,HGI)水平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体力活动与其血压的关系。方法:在某二级甲等医院随机募集469名T2DM患者(男性/女性:235人/234人,60岁以下/6... 目的:探究不同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emoglobin variation index,HGI)水平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体力活动与其血压的关系。方法:在某二级甲等医院随机募集469名T2DM患者(男性/女性:235人/234人,60岁以下/60岁以上:169人/300人)进行体检并发放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IPAQ),根据实际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与基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的预测HbA1c的差值计算HGI。分析HGI、体力活动和血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二分位数法将患者分为低HGI组(L-G,HGI≤-0.13%)和高HGI组(H-G,HGI>-0.12%),分析组间血压与体力活动的差异。随后根据IPAQ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为低水平体力活动、中等水平体力活动与高水平体力活动三组,分析组间血压差异。结果:收缩压(r=0.22,P<0.01)和舒张压(r=0.25,P<0.01)均与HGI显著正相关,体力活动与HGI显著负相关(r=-0.10,P<0.05),而血压与体力活动不存在显著关联。H-G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高于L-G组(P<0.01),体力活动总量显著低于L-G组(P<0.05);H-G组患者DBP伴随体力活动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而L-G组患者血压随体力活动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HGI与T2DM的血压控制密切相关,且可能在体力活动对血压的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介导作用。低HGI水平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较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以控制血压,而高HGI水平的患者则应谨慎选择运动强度,避免高强度的体力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 血压 体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四肢骨骼肌成分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浪浪 袁曦 +4 位作者 范枝俏 王新 靳玉欣 杨艾利 赵国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四肢骨骼肌成分(四肢骨骼肌含量及四肢骨骼肌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459例成人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四肢骨骼肌成分(四肢骨骼肌含量及四肢骨骼肌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459例成人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评估身体成分。根据患者HbA_(1c)水平分为糖化达标组(HbA_(1c)≤7.0%,n=145)与糖化不达标组(HbA_(1c)>7.0%,n=3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肌肉含量、脂肪含量等人体成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身体成分与HbA_(1c)达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化达标组患者的四肢骨骼肌含量及指数均优于糖化不达标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降糖药物用药史、体脂(体脂肪含量、四肢脂肪含量及内脏脂肪含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肌肉成分中,四肢骨骼肌含量及指数均与HbA_(1c)呈负相关(r=-0.158,P=0.001;r=-0.18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肢骨骼肌含量(OR=3.570,95%CI 2.293~5.559)和下肢骨骼肌含量(OR=1.297,95%CI 1.146~1.468)为糖化达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四肢骨骼肌含量是HbA_(1c)达标的保护因素,随着四肢骨骼肌含量增加,HbA_(1c)水平逐渐降低。其中,上肢肌肉含量的增加与HbA_(1c)达标的相关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化血红蛋白 身体成分分析 骨骼肌含量 骨骼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在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6
作者 荆爱玉 袁晓红 +4 位作者 倪红艳 焦阳 梁曦 腾云 谢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63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HbA1c在诊断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门诊查体疑似2型糖尿病患者285例,男158例,女127例,平均年龄(48±11)岁。所有研究对象行... 目的对比分析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HbA1c在诊断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门诊查体疑似2型糖尿病患者285例,男158例,女127例,平均年龄(48±11)岁。所有研究对象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测定HbA1c。结果①按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判断,285例中2型糖尿病(DM)176例,糖调节受损(IGR)71例,糖耐量正常(NGT)38例,三组HbA1c水平呈递增趋势(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OGTT中FPG、2hPG为直线正相关(r=0.72,0.59,P<0.05)。③通过绘制ROC曲线图,HbA1c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1%,诊断的灵敏度高于FPG,低于2hPG;当HbA1c的切点为6.5%时,诊断的灵敏度低于FPG和2hPG,但联合检测FPG和HbA1c其灵敏度大于2hPG。结论在无法进行OGTT的情况下,HbA1c可用于糖尿病诊断,但应联合FPG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hbalc) 2型糖尿病 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1
7
作者 蔡慧华 何援利 +1 位作者 王雪峰 潘石蕾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空腹血糖(FPG)用于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在我院妇产科产前保健及分娩的孕妇,对其同时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1c检查,筛查出198例孕妇...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空腹血糖(FPG)用于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在我院妇产科产前保健及分娩的孕妇,对其同时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1c检查,筛查出198例孕妇为GDM组,并随机抽取血糖正常的健康孕妇198例为非GDM组,分析两组HbA1 c、FPG及OGTT结果。结果:GDM组HbA1c水平高于非GDM组(P<0.01)。HbA1 c、FPG、OGTT筛查GD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795、0.831。当HbA1c的诊断界点为5.25%时,筛查GDM的灵敏度为74.4%、特异度为78.9%。取HbA1c该诊断界点,单独采用HbA1 c或HbA1 c联合FPG诊断,与OGTT诊断的吻合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应的κ系数分别为0.530(P=0.000)、0.608(P=0.000)。结论:HbA1 c联合FPG可能成为GDM筛查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液流变学联合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8
8
作者 尹更生 李菊香 +1 位作者 邱霞 刘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的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6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与40例正常人的HbA1c和血液流变学5项进行比较分析。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测定HbA1c,全自动血液流变...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的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6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与40例正常人的HbA1c和血液流变学5项进行比较分析。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测定HbA1c,全自动血液流变仪(LBR-NBC)测定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HbA1c含量和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HbA1c与血液流变学的5项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联合应用HbA1c和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有助于监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参叶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大伟 蔡洪信 +2 位作者 张玲 夏青 夏作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4-766,共3页
关键词 白花丹参 水提物 糖尿病 大鼠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在筛查和诊断糖尿病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张震 李军 +3 位作者 李思源 吴媛媛 周婷 叶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DM)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DM者251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空腹血糖(FPG)、OGTT 2 h血糖(2 h... 目的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DM)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DM者251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空腹血糖(FPG)、OGTT 2 h血糖(2 hPG)及HbA1c。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采用MedCalc 9.0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获得HbA1c和FPG分别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结果 (1)OGTT结果显示,251例受检者中,确诊为DM 168例(66.9%),糖调节异常(IGR)70例(27.9%),糖耐量正常(NGT)13例(5.2%)。3组受检者FPG、2 h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IGR组2 hPG水平高于NGT组,DM组FPG、2 hPG、HbA1c水平均高于NGT组、I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ROC曲线,HbA1c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为7.0%,此时HbA1c诊断DM的灵敏度为91.07%〔95%CI(0.857,0.949)〕,特异度为92.77%〔95%CI(0.849,0.973)〕,AUC=0.971〔95%CI(0.942,0.988)〕,Youden指数为0.84,阳性预测值(+PV)为96.2%,阴性预测值(-PV)为83.7%,阳性似然比(+LR)为12.60,阴性似然比(-LR)为0.10。FPG诊断DM的最佳临界值为6.9 mmol/L,此时FPG诊断DM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100.00%,AUC=0.944〔95%CI(0.908,0.969)〕,Youden指数为0.81,+PV为100.0%,-PV为72.2%。结论 HbA1c≥7.0%可作为新疆石河子地区筛查及诊断DM的一种方法,且诊断的敏感度较FPG高,但特异度较FPG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空腹血糖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围产结局分析 被引量:39
11
作者 林春晓 李春花 +1 位作者 缪士霞 周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围产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GDM患者血中Hb A1c的水平,将101例GDM患者分为高Hb A1c(HH)(Hb A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围产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GDM患者血中Hb A1c的水平,将101例GDM患者分为高Hb A1c(HH)(Hb A1c>5.6%)组32例和低Hb A1c(LH)(Hb A1c≤5.6%)组69例,比较两组的围产结局。结果:HH组分娩孕周较LH组小[(37.13±1.53)周vs(37.76±1.02)周,P<0.05],HH组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的发生率高于L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 A1c水平与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等围产期并发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围产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22435名表观健康成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辉军 邓玲艳 +2 位作者 王旭 李婷婷 管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武汉地区表观健康成人体检者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_(1c),A1C)水平的分布情况来初步明确本地区人群A1C水平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目的通过研究武汉地区表观健康成人体检者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_(1c),A1C)水平的分布情况来初步明确本地区人群A1C水平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人血标本,应用日本Arkray公司ADAMS HA-818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A1C,以明确年龄、性别等因素与A1C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并且结合该研究中的A1C数据来评估不同组织和研究文献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适用性。结果全部22 435例表观健康体检者中男性的A1C水平要高于女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1C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A1C=0.017×年龄(岁)+4.960(r=0.255,P<0.01),A1C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对照3个不同的A1C诊断切点,识别出来的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比例差异均比较大,其中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7.90%、7.90%、10.63%,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比例分别为13.12%、39.88%、25.97%。结论武汉地区人群A1C水平与年龄、性别均有关,提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来建立A1C的生物参考区间和糖尿病诊断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健康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黎明 张雪玲 +2 位作者 林晓光 陈念东 徐连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于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起病至入院时间间隔〈3 d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入院当天采... 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于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起病至入院时间间隔〈3 d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所有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估,入院7 d内多次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复评,任意1次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定义为END。对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的226例患者按急性脑梗死后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50例(22.1%)和非END组176例(77.9%)。采用单因素分析组间各因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b A1c水平与END的相关性。结果与非END组相比,END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患病率、NIH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ASPECT评分0-7分患者比例及血清Hb Alc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Hb A1c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48、1.809,95%CI分别为1.008-1.089、1.429-2.292;P值分别为0.018、0.002)。结论血清Hb A1c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END的危险因素,对END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危险因素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吴美芬 武革 +3 位作者 陈文璞 陈晓铭 方烁 邹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026-2027,2030,共3页
目的调查随机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收集248例T2DM患者的一般情况、自我血糖监测情况、治疗方案、伴随疾病、血糖及HbA1c水平等。结果 (1)248例患者HbA1c均值为... 目的调查随机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收集248例T2DM患者的一般情况、自我血糖监测情况、治疗方案、伴随疾病、血糖及HbA1c水平等。结果 (1)248例患者HbA1c均值为7.83%,达标率为40.32%。(2)不同病程的T2DM患者HbA1c均值及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纯口服药治疗者HbA1c均值及达标率分别为7.08%和55.04%,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者分别为8.63%和24.37%,两组HbA1c均值及达标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伴随疾病者与无伴随疾病者HbA1c达标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者与不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者HbA1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机就诊的T2DM患者HbA1c达标率低,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者HbA1c的达标率更低,提示应加强血糖及HbA1c监测,尽早调整治疗方案,以便促进T2DM患者血糖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化血红蛋白 影响因素 血糖自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9
15
作者 陈妍 刘建国 +4 位作者 徐磊 滑劲咏 王惠梅 常冉 郭春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餐后2h血糖(2h-PG)的738例临床...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餐后2h血糖(2h-PG)的73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HbAlc在5.4%~7.0%的就诊者入选该研究,采用ROC曲线确定HbAlc预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界点。结果:以FPG≥7.0mmol/L和(或)餐后2h-PG≥11.1mmol/L为诊断DM的金标准作ROC曲线,HbAlc=6.35%为诊断DM的最佳阈值,此切点敏感度0.698,特异度0.680,阳性似然比为2.18,阴性似然比为0.44。以FPG6.1~6.9mmol/L和(或)餐后2h-PG在7.8~11.1mmol/L作为诊断糖调节受损的金标准作ROC曲线,HbAlc=6.0%为诊断糖调节受损的最佳阈值,此切点敏感度0.646,特异度0.659,阳性似然比为1.89,阴性似然比为0.54。结论:用HbAlc诊断糖尿病敏感度中等,诊断糖调节受损敏感性不高,联合实验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曲线 糖尿病 糖调节受损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在高危人群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健 杨青 +4 位作者 张进安 陈妤 秦秋 杨婧 闫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诊断2型糖尿病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参考值,并对比分析空腹血糖(FPG)和HbA1c对于诊断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方法 108名可疑2型糖尿病患者(男66名,女42名),以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为诊断标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 目的探讨诊断2型糖尿病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参考值,并对比分析空腹血糖(FPG)和HbA1c对于诊断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方法 108名可疑2型糖尿病患者(男66名,女42名),以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为诊断标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FPG及HbA1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①HbA1c的ROC曲线的最佳切点为6.35%,灵敏度78.1%,特异度90.9%,曲线下面积0.9(95%CI0.84~0.96),阳性似然比8.6,阴性似然比0.24,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74.1%。FPG的ROC曲线的最佳切点为6.45mmol/L,灵敏度89.1%,特异度86.4%,曲线下面积0.93(95%CI0.88~0.98)。②当HbA1c≥6.35%时,诊断的准确性为92.6%,而FPG≥6.45mmol/L时诊断的准确性为85.7%。结论 HbA1c≥6.35%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且诊断的准确性较FPG高,敏感性较FPG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空腹血糖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35
17
作者 蒋亚斌 聂立红 荆春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80-2182,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NID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及其与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检测,同时进行有关合并症、并发症的问卷调查。根据GHbA1c测定将患者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NID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及其与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检测,同时进行有关合并症、并发症的问卷调查。根据GHbA1c测定将患者分为观察组(GHbA1c>7%)和对照组(GHbA1c≤7%)。结果(1)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者(GHbA1c≤7%)占35.1%(237/676),控制不佳者(GHbA1c>7%)占64.9%(439/676)。(2)观察组合并高血压病和脑血管事件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9%vs55.7%,21.8%vs8.9%](均P<0.001)。但两组合并冠心病的比率无显著性差异[18.7%vs17.3%](P>0.05)。(3)观察组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和脂肪肝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6.0%vs35.0%,36.9%vs25.3%](均P<0.01)。但两组并发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比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8.7%vs16.5%,30.8%vs27.4%,5.0%vs3.8%](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率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与合并症、并发症有关,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评价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罗兰 胡滨 +1 位作者 闻恽 胡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4期532-534,共3页
目的 利用高频超声观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5例 2型糖尿病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分为两组 ,Ⅰ组 2 4例 ,糖化血红蛋白测值为静息状态下 6%~ 8%,Ⅱ组 2 1例 ,糖化血红蛋白测... 目的 利用高频超声观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5例 2型糖尿病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分为两组 ,Ⅰ组 2 4例 ,糖化血红蛋白测值为静息状态下 6%~ 8%,Ⅱ组 2 1例 ,糖化血红蛋白测值为静息状态下 8%以上。应用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及 2 0例正常对照者的肱动脉在测值为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的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 ,同时Ⅱ组明显低于Ⅰ组。含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糖化血红蛋白对内皮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能够准确、无创地评价外周血管的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内皮功能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郑雪芹 杨志彩 王树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691-269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情况的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 336例。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3组,即冠心...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情况的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 336例。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3组,即冠心病伴糖耐量正常组(正常组)970例、冠心病伴糖耐量异常组(异常组)781例和冠心病伴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85例。对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HbA1c水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相关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年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三酰甘油(TG)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均呈正相关(rs=0.705,0.120;P<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HbA1c、F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化血红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及其检测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周文娟 吴云翔 易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3-456,共14页
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 A1c)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可预示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世界卫生组织(WH... 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 A1c)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可预示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0~2011年相继推荐其为糖尿病诊断的新标准,并采用Hb A1c≥6.5%作为临床诊断切点.中国关于Hb A1c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无国家化的标准检测方法,检测质量与国际标准法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种群之间的差异性,国际标准所推荐的糖尿病诊断切点,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为此,本文综述了:a.Hb A1c的测定标准法,简介了国际及国家标准法的发展建立,以及两类标准方法的相互关系;b.Hb A1c的临床检测,概述了亲和层析法、免疫法及酶法在其测定中的应用;c.Hb A1c的即时检测,介绍了数种商业化即时检测仪的信息.旨在为促进国内Hb A1c临床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家用化Hb A1c检测仪的设计提供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临床诊断 即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