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氨酸酶-1在肝细胞癌中的低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顾春燕 肖锋 +3 位作者 钱铮 邵建国 秦刚 陈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8-445,共8页
背景与目的: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是肝脏鸟氨酸循环的催化酶,研究表明Arg-1表达改变显著影响细胞代谢和生长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Arg-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rg-1与HCC临床病理指标之间... 背景与目的: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是肝脏鸟氨酸循环的催化酶,研究表明Arg-1表达改变显著影响细胞代谢和生长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Arg-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rg-1与HCC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1例HCC及癌旁肝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Arg-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rg-1在158例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结果:A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HCC组织中明显低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F=57.83、160.89,P均<0.01),且与HCC的分化程度相关(F=10.41、30.03,P均<0.01)。Arg-1蛋白阳性定位于细胞质及部分细胞核;Arg-1在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8.7%和100%,HCC组织中Arg-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χ2=14.7416,P<0.01)及正常肝组织(χ2=4.1415,P<0.05)。Arg-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术后复发有关(χ2=22.8459、10.2639、10.6368,P均<0.05),而与HCC患者年龄、性别、HBsAg感染、血清AFP水平、有无肝硬化、肿瘤直径、肿瘤个数均无关。结论:HCC中Arg-1表达降低,并与HCC分化、转移及复发呈显著相关,提示Arg-1对HCC发生、进展发挥负性调控作用,检测HCC中Arg-1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酶-1 肝细胞癌 表达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酶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施佳军 张思仲 +7 位作者 马崔 唐牟尼 刘协和 王英成 韩海英 郭扬波 冯容妹 苗国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 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汉族散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以165例散发AD患者和174例年龄匹配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PCR-RFLP法检测PON1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并进行关联分...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 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汉族散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以165例散发AD患者和174例年龄匹配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PCR-RFLP法检测PON1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AD组与对照组PON1 基因Gln192Arg多态性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对象按ApoEε4携带状况分层后,各亚组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D不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1 基因 Gln192arg 多态性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ginase-1联合Glypican-3在肝细胞肝癌和非肝脏来源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新刚 张亮 +4 位作者 王鹏 滕晓英 孙磊 马志园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1-846,共6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非肝脏来源肿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表达及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6例HCC、5例胆管细胞癌、20例肝...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非肝脏来源肿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表达及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6例HCC、5例胆管细胞癌、20例肝脏转移癌和18例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Arg-1在HCC及非肝脏来源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6%(146/156)和0(0/43),在HCC中的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r=-0.264,P=0.001);GPC-3在HCC及非肝脏来源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4%(141/156)和14.0%(6/43),在HCC中的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r=0.179,P=0.026)。Arg-1和GPC-3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00%、100%、81.1%和90.4%、86.0%、96.0%、71.2%。结论 Arg-1是敏感和特异的肝细胞标志物,对鉴别肝脏源性和非肝脏源性肿瘤有显著优势;GPC-3是诊断HCC特异性较高的标志物,尤其在低分化HCC的鉴别诊断中更有优势;联合应用Arg-1和GPC-3,对于HCC与肝脏转移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肝癌 精氨酸酶-1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CC1基因Arg280His多态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晓刚 王若天 +1 位作者 姚舒洋 支修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8-762,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XRCC1 Arg280His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查找有关XRCC1 Arg280His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并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XRCC1 Arg280His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然后进... 目的综合评价XRCC1 Arg280His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查找有关XRCC1 Arg280His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并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XRCC1 Arg280His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然后进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文献的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14篇文献,累计病例数5 711例,对照6 202例,显性模型下His/His+Arg/His基因型相对于Arg/Arg基因型的OR值为0.97,95%可信区间为0.78-1.22,无统计学意义关系。结论 XRCC1 Arg280His多态与肺癌易感性无统计学意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 arg280His 多态 肺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3T细胞转染表达ARG1及其对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莉 杨元元 +3 位作者 王瑞 张冰荫 李媛媛 慕晓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582-586,共5页
研究含有ARGI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E-ARG1转染真核细胞后,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砷代谢的影响。由脂质体介导将PcDNA3.1-IE-ARG1转染入293T中,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ARG1基因的表达,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24h砷染毒后细胞... 研究含有ARGI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E-ARG1转染真核细胞后,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砷代谢的影响。由脂质体介导将PcDNA3.1-IE-ARG1转染入293T中,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ARG1基因的表达,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24h砷染毒后细胞内砷含量及细胞排砷量。重组质粒成功转入293T细胞中且表达良好;与转染前细胞比较,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在不同浓度砷染毒下细胞内砷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且细胞的排砷量也高于转染前的;此外,转染表达ARGI基因的细胞在砷染毒48h后其内GSH及GST的含量高于转染前细胞。这些表明,ARG1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相对高表达后在砷代谢排出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1基因 转染 砷代谢 GSH G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 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龙 张成武 +1 位作者 刘宁 马晓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216-3220,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关于XRCC1多态性与... 目的探讨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关于XRCC1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日期均从开始建库到2012年10月。收集相关文献后,对文献进行评价筛选。以病例组(胃癌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XRCC1 Arg399Gln位点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量来评价XRCC1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采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其中病例组2 701例,对照组4 210例。异质性检验显示,XRCC1 Arg399Gln位点杂合子模型(AA与GA)、隐性模型(GG+GA与AA)与胃癌易患性的各研究间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0.98(0.88,1.08)和1.05(0.95,1.16);纯合子模型(AA与GG)、杂合子模型(GA与GG)、显性模型(AA+GA与GG)与胃癌易患性的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0.75(0.54,1.05)、0.78(0.54,1.12)和0.74(0.53,1.05)。结论 XRCC1 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患性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 arg399Gln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受体2基因+33371Gln/Arg、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RsaⅠ位点多态性和吸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81-1487,共7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受体2(AdipoR2)基因+33371Gln/Arg、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RsaⅠ位点多态性和吸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50例NAFL... 目的探讨脂联素受体2(AdipoR2)基因+33371Gln/Arg、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RsaⅠ位点多态性和吸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50例NAFLD患者及7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了+33371Gln/Arg和CYP2E1-RsaⅠ基因多态性。结果 +33371Gln/Arg(A/A)基因型和CYP2E1-RsaⅠ(c2/c2)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39.20%、71.73%(病例组)和21.07%、43.07%(对照组)。+33371Gln/Arg(A/A)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2.4156,95%CI=1.8164-4.0725)。CYP2E1-RsaⅠ(c2/c2)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3.3547,95%CI=1.9182-4.5057)。+33371Gln/Arg(A/A)/CYP2E1-RsaⅠ(c2/c2)基因型者在NAFLD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2.67%和6.40%。+33371Gln/Arg(A/A)/CYP2E1-RsaⅠ(c2/c2)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9.9264,95%CI=4.2928-12.4241)。病例组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吸烟率(OR=2.5919,95%CI=1.4194-4.9528),+33371Gln/Arg(A/A)/CYP2E1-RsaⅠ(c2/c2)基因型与吸烟有协同作用(OR=34.6764,95%CI=18.9076-61.5825)。结论 +33371Gln/Arg(A/A)/CYP2E1-RsaⅠ(c2/c2)基因型和吸烟是NAFLD的易患因素,三者的联合在NAFLD的发生中起着协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联素受体2基因+33371Gln/arg 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RsaⅠ位点 多态现象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IL-4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精氨酸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敏 肖鹏 +1 位作者 李卫国 王坤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05,共5页
为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白介素-4(IL-4)刺激的巨噬细胞精氨酸酶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的影响.将6~8周龄Balb/c小鼠经无血清DMEM培养基刺激后,收集腹腔巨噬细胞用于体外培养.体外培养的巨噬... 为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白介素-4(IL-4)刺激的巨噬细胞精氨酸酶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的影响.将6~8周龄Balb/c小鼠经无血清DMEM培养基刺激后,收集腹腔巨噬细胞用于体外培养.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经20ng/mL IL-4和不同浓度EGCG处理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Arg-1和iNOS的mRNA表达水平和含量.结果显示IL-4和EGCG单独处理均可显著刺激Arg-1的表达和抑制iNOS的表达,而EGCG(12.5~50μM)增强IL-4刺激的Arg-1表达和IL-4对iNOS表达的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上述结果提示EGCG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IL-4刺激的Arg-1表达、抑制iN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腹腔巨噬细胞 精氨酸酶1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小鼠中髓样抑制细胞及Arg-1、iNOs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孟珠 李莉 +3 位作者 薛菲 单文琪 吕剑平(指导) 汪雪峰(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689-2693,共5页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脾细胞中髓样抑制细胞(MDSCs)两个亚群所占有核细胞比例,以及在小鼠中精氨酸酶-1(Arg-1)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方法:将6~8周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哮喘组(OVA),给予哮喘组OV...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脾细胞中髓样抑制细胞(MDSCs)两个亚群所占有核细胞比例,以及在小鼠中精氨酸酶-1(Arg-1)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方法:将6~8周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哮喘组(OVA),给予哮喘组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用PBS代替OVA给予对照组。最后1次激发后24 h内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抗卵清蛋白(OVA)特异性IgE水平;小鼠肺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中MDSCs两个亚群所占有核细胞比例;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小鼠脾细胞及肺组织中MDSCs产物Arg-1、iNOs 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MDSCs产物Arg-1、iNOs蛋白表达。结果:哮喘组小鼠肺部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抗OVA特异性IgE明显增高(P<0.05);哮喘组小鼠脾细胞中G-MDSC亚群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01),而M-MDSC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哮喘组小鼠脾细胞及肺组织中Arg-1 mRNA表达均增加(P<0.05),而iNOs mRNA表达均减少(P<0.05);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Arg-1 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iNOs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哮喘组小鼠中的MDSCs,尤其是G-MDSC可能通过产生高水平的Arg-1参与哮喘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髓样抑制细胞 arg-1 I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精氨酸酶-1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威强 王向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Arg-1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比较Arg-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高、低Arg-1表达的...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Arg-1的表达,采用卡方检验比较Arg-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高、低Arg-1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92例胃癌组织样本中71例(77.2%)Arg-1呈高表达,21例(22.8%)呈Arg-1低表达。癌组织中Arg-1高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深度、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均P<0.05)。Arg-1高表达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为73.1%、48.3%及28.0%,Arg-1低表达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为82.4%、61.2%及44.0%,Arg-1高表达组无瘤生存率低于Arg-1低表达组(均P<0.01)。Arg-1高表达组1年、3年、5年总生存率为78.3%、55.3%及35.1%,Arg-1低表达组1年、3年、5年总生存率为85.2%、70.2%及46.0%,Arg-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Arg-1低表达组(均P<0.01)。影响胃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单因素为TNMⅢ~Ⅳ期、局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Arg-1高表达(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rg-1高表达、TNMⅢ~Ⅳ期、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是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子。TNMⅢ~Ⅳ期、局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Arg-1高表达为影响总生存率的单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rg-1高表达、TNM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rg-1高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精氨酸酶-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通过上调CYP1A1环氧化酶活性抑制巨噬细胞精氨酸酶-1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李星 朱俊宇 +1 位作者 万凌辉 梁华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790-1796,共7页
目的探索细胞色素P4501A1(cytochrome P4501A1,CYP1A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时巨噬细胞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细胞系RAW264.7(RAW),分为0 h组、12 h组、24 ... 目的探索细胞色素P4501A1(cytochrome P4501A1,CYP1A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时巨噬细胞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细胞系RAW264.7(RAW),分为0 h组、12 h组、24 h组(每组设3复孔,n=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CYP1A1、Arg-1 mRNA及蛋白表达;构建阴性对照和高表达、敲除CYP1A1的RAW(NC/RAW、CYP1A1/RAW、CYP1A1 KO/RAW)细胞系以及突变CYP1A1羟化酶活性的RAW(CYP1A1m/RAW)细胞系,分为NC/RAW+LPS组、CYP1A1 KO/RAW+LPS组、CYP1A1/RAW+LPS组、CYP1A1m/RAW+LPS组,使用LPS刺激后检测Arg-1 mRNA、蛋白表达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6,STAT6)活化水平;使用STAT6抑制剂AS1517499作用CYP1A1敲除RAW细胞,设立NC/RAW+PBS+LPS组、NC/RAW+AS1517499+LPS组、CYP1A1 KO/RAW+PBS+LPS组、CYP1A1 KO/RAW+AS1517499+LPS组,检测Arg-1 mRNA、蛋白表达;使用CYP1A1环氧化酶活性抑制剂甲二氢愈创木酸(Nordihydroguaiaretic Acid,NDGA)及12(S)-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S)-HETE]作用RAW细胞,设立RAW+PBS+LPS组、RAW+12(S)-HETE+LPS组、RAW+NDGA+LPS组,检测Arg-1 mRNA、蛋白表达及STAT6活化水平。结果LPS可诱导RAW中的CYP1A1及Arg-1呈错峰高表达(P<0.05);CYP1A1高表达可抑制LPS诱导时RAW中Arg-1表达(P<0.05)及STAT6活化,敲除则可增强上述效应(P<0.05),而STAT6抑制剂AS1517499可消除CYP1A1敲除带来的增强效应(P<0.05);突变CYP1A1的羟化酶活性或使用其代谢产物12(S)-HETE刺激均不影响Arg-1表达(P>0.05),而使用CYP1A1环氧化酶抑制剂NDGA可增强Arg-1表达(P<0.05)及STAT6活化。结论CYP1A1可通过抑制LPS诱导时巨噬细胞中STAT6活化水平以降低Arg-1表达,但此效应与CYP1A1羟化酶活性及其致炎产物12(S)-HETE无关,而可能与CYP1A1环氧化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1A1 脂多糖 巨噬细胞 精氨酸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精氨酸酶1的表达、纯化及性质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益鹏 丁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2-587,共6页
精氨酸酶催化精氨酸水解生成鸟氨酸和尿素,是哺乳动物尿素循环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机体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分类上精氨酸属于半必需氨基酸,但在快速增长的组织,特别是肿瘤组织里却属于必需氨基酸。精氨酸酶可以通过分解精氨酸对肿... 精氨酸酶催化精氨酸水解生成鸟氨酸和尿素,是哺乳动物尿素循环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机体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分类上精氨酸属于半必需氨基酸,但在快速增长的组织,特别是肿瘤组织里却属于必需氨基酸。精氨酸酶可以通过分解精氨酸对肿瘤细胞进行营养剥夺,进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与此同时却较少影响正常组织代谢,因此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精氨酸酶包括精氨酸酶1和精氨酸酶2两种,精氨酸酶1主要表达于肝脏,参与肝脏尿素循环。本研究在获得人精氨酸酶1全长c DNA的基础上,将其克隆至原核高表达载体,通过自动诱导系统进行了人肝脏精氨酸酶1重组蛋白(His10-arginase1)的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和Mono Q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重组人精氨酸酶1的产量为每升菌液48.5 mg,其纯度超过95%。通过酶活检测,重组人精氨酸酶1活性可达到128 U/mg。与已报道的精氨酸酶相比较,我们得到的重组人精氨酸酶1具有与之相当的酶活性。本研究为将来进一步深入了解精氨酸酶的生化功能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酶1 原核表达 纯化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T1乳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促进ANA-1巨噬细胞精氨酸酶1分泌
13
作者 谢婵娟 沈慧玲 +6 位作者 林新 郎亚坤 朱小兰 包婷郡 刘月琴 苏兆亮 许文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通过模拟体内乳腺癌微环境,探讨4T1小鼠乳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在体外对ANA-1巨噬细胞中精氨酸酶1(Arg-1)含量的影响。方法用添加或不添加4T1培养上清液培养ANA-1巨噬细胞,分别在6、8、10、24 h用光学显微镜观察ANA-1细胞形态变化。... 目的通过模拟体内乳腺癌微环境,探讨4T1小鼠乳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在体外对ANA-1巨噬细胞中精氨酸酶1(Arg-1)含量的影响。方法用添加或不添加4T1培养上清液培养ANA-1巨噬细胞,分别在6、8、10、24 h用光学显微镜观察ANA-1细胞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Arg-1 mRNA水平,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i NOS、Arg-1蛋白水平。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添加4T1上清液的巨噬细胞i NOS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Arg-1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在8 h最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也发现Arg-1表达增强,但添加或不添加4T1培养上清液的细胞i NOS的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 4T1乳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ANA-1细胞Arg-1分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微环境 巨噬细胞 精氨酸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ginase1敲低通过增强Aβ降解和减轻神经炎症改善APP/PS1小鼠认知功能
14
作者 王清波 唐姣玲 +1 位作者 郭开华 徐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2-360,共9页
【目的】探讨表达 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精氨酸酶 1(Arginase1,Arg1)敲低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 (APP/PS1)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 Arginase1基因工程小鼠,分为 C57BL/6对照组(WT)、Arginase1低表达组 (Arg1^(+/-))、阿尔茨海默... 【目的】探讨表达 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精氨酸酶 1(Arginase1,Arg1)敲低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 (APP/PS1)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 Arginase1基因工程小鼠,分为 C57BL/6对照组(WT)、Arginase1低表达组 (Arg1^(+/-))、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组(APP/PS1)、Arginase1、APP/PS1转基因小鼠 Arginase1低表达组(Arg1^(+/-);APP/ PS1),旷场实验(OFT)、Morris水迷宫(MWM)实验分别测试小鼠自主活动和适应能力、学习记忆能力,硫磺素 S染色 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脑内 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小鼠海马区域 Arginase1,小胶质细胞特征性标志物离 子钙接头蛋白分子 1(Iba1)、跨膜蛋白 119(Tmem119)及溶酶体蛋白(CD68)表达量;ELISA法检测海马和皮质组织 Aβ_(1-40)、Aβ_(1-42)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APP-β位点剪切酶(BACE)、 脑啡肽酶(NE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量。【结果】OFT结果显示,与 APP/PS1组比较 Arg1^(+/-);APP/PS1组在中 央格区域的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明显增高(P<0.001);MWM实验结果显示,与 APP/PS1组比较 Arg1^(+/-);APP/PS1组小 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P<0.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距离及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增多(均 P<0.05);硫磺素 S和 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与 APP/PS1组比较 Arg1^(+/-);APP/PS1组海马区域 Aβ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与 APP/PS1组比 较 Arg1^(+/-);APP/PS1组海马区域小胶质细胞表达 CD68增多(P=0.039 2,P=0.000 3);ELISA与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与 APP/PS1组比较,Arg1^(+/-);APP/PS1组 Aβ_(1-40)、Aβ_(1-42)、APP、IL-1β水平下降,NEP蛋白表达量增加(P<0.000 1),BACE 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497 7)。【结论】在 APP/PS1模型小鼠中,下调 Arginase1可能促进脑内小胶质细胞激 活,上调 Aβ降解酶 NEP水平,减少脑内 Aβ沉积和神经炎症,从而提高 AD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酶1 APP/PS1转基因小鼠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抑制癫痫大鼠大脑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陆地 边立功 +5 位作者 艾青龙 孙俊 陈媛丽 郭家智 邵庆华 钟莲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2-458,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Rg1)抑制氯化锂-匹罗卡品联合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大脑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激活和炎性因子的表达作用,为临床应用Rg1治疗癫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Rg1)抑制氯化锂-匹罗卡品联合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大脑胼胝体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激活和炎性因子的表达作用,为临床应用Rg1治疗癫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Rg1预治疗组、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预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制备癫痫大鼠模型,治疗组提前进行药物预处理,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行为学发作情况,注射匹罗卡品后2 h给予安定终止,3 d后取材;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大脑胼胝体区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 OS)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Rg1预治疗组明显缩短癫痫大鼠的大发作时间;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脑胼胝体区MG明显激活,胞体变圆,突起减少,呈"M1型"阿米巴样状态;Rg1预治疗组较模型组相比,MG的激活明显降低,Arg-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iN OS和IL-1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Rg1增加癫痫大鼠大脑胼胝体区Arg-1蛋白的表达,降低iN OS和IL-1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MG的激活和极化,减轻炎症因子的表达,缩短癫痫大鼠大发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癫痫 小胶质细胞 精氨酸酶1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白介素1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3CR1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影响肾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林勇 朱艳萍 +3 位作者 蔡浩正 刘曙 曹清泰 庄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7-966,共10页
目的: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与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 chemokine ligand 1,CX3CL1)结合后促使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向受损部位迁移,巨噬细胞极化与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CX3CR1是否通过调控巨... 目的: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 chemokine receptor 1,CX3CR1)与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 chemokine ligand 1,CX3CL1)结合后促使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向受损部位迁移,巨噬细胞极化与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CX3CR1是否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来影响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方法:建立C57/B6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并将其分为CX3CR1抑制剂组与模型组,分别连续5 d腹腔注射CX3CR1抑制剂AZD8797或生理盐水,于建模后第7天取小鼠建模侧肾脏。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沉积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CX3CR1的mRNA表达和CX3CR1蛋白质表达情况。采用全基因组测序鉴别2组肾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RT-PCR验证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差异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肾组织M2型巨噬细胞占比。结果:CX3CR1抑制剂组小鼠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CX3CR1抑制剂组小鼠肾组织中CX3CR1 mRNA及蛋白质水平、α-SMA和FN 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全基因组测序显示2组肾组织中差异表达前5位的基因依次为Ugt1a6b、Serpina1c、Arg-1、Retnla和Nup62,RT-PCR证实CX3CR1抑制剂组Arg-1 mRNA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X3CR1抑制剂组小鼠肾脏中Arg1+CD206+M2型巨噬细胞占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抑制CX3CR1的表达可有效缓解小鼠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及Arg-1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CX3C趋化因子受体1 巨噬细胞极化 精氨酸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G2D配体RAE1ε对乳腺癌细胞4T1衍生MDSC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莉 刘阳 +6 位作者 叶枫 刘露 王少卿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表达小鼠NKG2D配体之一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淋巴细胞Ba F3对乳腺癌细胞株4T1成瘤小鼠来源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 目的:探讨表达小鼠NKG2D配体之一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淋巴细胞Ba F3对乳腺癌细胞株4T1成瘤小鼠来源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原B淋巴细胞株Ba F3为基础,构建表达RAE1ε的Ba F3-RAE1ε细胞以及表达空质粒的Ba F3-mock对照细胞。通过4T1原位肿瘤模型诱导产生CD11b+Gr-1+MDSC,将Ba F3-mock细胞和Ba F3-RAE1ε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分别与脾MD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表面CD40、CD80、F4/80、CD11c的表达和MDSC内活性氧(ROS)的水平;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IL-10、IL-4和IFN-γ的含量;Griess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一氮化氮(NO)的浓度。磁珠分选共培养体系中的MDSC,检测裂解后精氨酸酶的活性;另外,将分选后的MDSC与抗CD3/抗CD28抗体活化的脾细胞共培养,CFSE法检测活化的CD3+CD8+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成功获得4T1原位肿瘤模型来源的小鼠脾MDSC。与Ba F3-mock细胞相比,Ba F3-RAE1ε细胞刺激对MDSC分泌IL-4、IFN-γ、IL-10和NO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MDSC表达CD40、CD80、F4/80、CD11c和ROS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Ba F3-mock细胞相比,Ba F3-RAE1ε细胞刺激显著提高MDSC的精氨酸酶活性(156.166±1.209 vs 110.135±7.356,P<0.01),并明显增强MDSC对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RAE-1ε在体外增强4T1成瘤小鼠来源的MDSC的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 髓系抑制性细胞 精氨酸酶 乳腺癌4T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_(185)对偶氮染料酸性红G的降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徐庆 唐玉朝 +4 位作者 伍昌年 黄显怀 王坤 马雪雨 冯琪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该文以UV_(185)为光源,研究紫外高级氧化技术对印染废水中酸性红G(ARG)的光降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UV_(185)对ARG降解具有显著效果,远远优于UV254光源,光照20 min后降解率可达97.4%。光照功率增加对ARG降解效果显著。酸性条件对ARG的... 该文以UV_(185)为光源,研究紫外高级氧化技术对印染废水中酸性红G(ARG)的光降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UV_(185)对ARG降解具有显著效果,远远优于UV254光源,光照20 min后降解率可达97.4%。光照功率增加对ARG降解效果显著。酸性条件对ARG的降解速率有提升作用,碱性条件有抑制作用,pH为3.0、6.7、9.0、11.0时,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是0.261、0.174、0.151、0.093 min^(-1)。降解反应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90。自由基捕获实验说明UV_(185)光照中产生的活性物种·OH和^(1)O_(2)对ARG降解贡献程度较大,而·O_(2)_(-)无贡献。台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到·OH和^(1)O_(2)存在,未检测到·O_(2)_(-)。CO_(3)^(2-)、Cl^(-)对ARG的降解存在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各加入10 mmol/L时,20 min降解率分别降至对照试验的71.0%和80.7%;NO_(3)^(-)和SO_(4)^(2-)对降解过程无明显影响。印染助剂柠檬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存在均显著阻碍ARG的去除。H_(2)O_(2)的存在能显著加快ARG的降解。根据UV-Vis吸收光谱显示,509 nm处吸收峰的强度不断减弱,ARG分子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在ARG降解过程中,共检测16种主要降解产物并提出了可能的转化路径。总有机碳数据显示,在30 min时ARG矿化度达到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_(185) 酸性红G ·OH ^(1)O_(2)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激活AMPK/p53调节尿素循环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滔 胡玲 +8 位作者 唐加峰 徐航 田宽 黄世莹 杜玉梅 杨周倩 李静 陈地龙 冉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61-1367,共7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的能力;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磷酸化腺苷酸...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的能力;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磷酸化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p-AMPK)的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AMPK、AMPK、p53、p-p53、精氨酸酶1(ARG1)、鸟氨酸转氨甲酰酶(OTC)和鸟氨酸脱羧酶(ODC)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结果显示:Met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的增殖;FCM结果显示:Met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克隆形成实验显示:Met可以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经免疫荧光染色可知:Met处理组细胞胞质及胞核内p-AMPK的表达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MPK、p53、p-p53蛋白的表达上调,ARG1、OTC、ODC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 Met可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诱导G1期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其可能的机制与激活AMPK、p53信号,抑制尿素循环ARG1、OTC和多胺生成限速酶ODC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HCT116 P53 arg1 OTC ODC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M1型极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艾敏 史晓娜 +4 位作者 苑纯秀 赵小超 李玉梅 侯旖旎 冯新港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59,共7页
通过分析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B1(Schistosoma japonicum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SjHMGB1)刺激的巨噬细胞的表型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研究SjHMGB1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的功能。分别用LPS及IFN-γ和IL-4诱导小鼠RAW264.7... 通过分析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B1(Schistosoma japonicum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SjHMGB1)刺激的巨噬细胞的表型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研究SjHMGB1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的功能。分别用LPS及IFN-γ和IL-4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成M1型和M2型作为阳性对照组,以SjHMGB1诱导的巨噬细胞为实验组。分别利用Griess法、FCM、RTPCR和酶活性检测巨噬细胞中iNOS、CD16/32、ArginaseⅠ、CD206等主要标志分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jHMGB1刺激组和M1型阳性对照组巨噬细胞NO分泌显著增加,精氨酸酶活性变化不显著,M2型巨噬细胞呈现相反的表型。流式结果显示SjHMGB1刺激组和M1型阳性对照组的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CD16/32表达上调,而CD206变化不明显。RT-PCR结果显示SjHMGB1蛋白刺激组和M1型阳性对照组的巨噬细胞iNOS表达上调,而arginaseⅠ和CD206变化不明显;M2型巨噬细胞arginaseⅠ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D206表达上调。结果表明SjHMGB1能够诱导巨噬细胞往M1型巨噬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jHMGB1蛋白 M1型巨噬细胞 精氨酸酶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