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多肽层层自组装修饰钛片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菲 张云涛 +2 位作者 马向瑞 张雅杰 王云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研究层层自组装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多肽修饰钛片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随机分为3组:纯钛组(PT组)、NaOH处理钛片组(NT组)、RGD修饰钛片组(RT组)。根据分组对纯钛试件进行相应表面处理,扫描电子... 目的研究层层自组装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多肽修饰钛片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随机分为3组:纯钛组(PT组)、NaOH处理钛片组(NT组)、RGD修饰钛片组(RT组)。根据分组对纯钛试件进行相应表面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件表面形貌。将MC3T3-E1细胞在试件表面培养,采用SEM、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细胞的黏附和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成骨细胞骨钙素、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结果 SEM观察到PT组试件表面存在均匀、较清晰的划痕结构,NT组试件表面出现微孔结构,RT组试件表面有类似小凸起结构,似网状。SEM观察到RT组细胞呈多边形且有大量丝状伪足,细胞伸展状态明显好于其余2组;MTT法显示RT组细胞的黏附率最高,无钛片对照组和PT组的细胞黏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T组细胞黏附率最低;RT组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其余3组(P<0.05),在1和3 d最为明显;RT-qPCR检测14 d时RT组骨钙素mRNA和骨保护素mRNA均高表达。结论 RGD多肽修饰钛片能促进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黏附和增殖,并且能够上调骨钙素mRNA和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多肽 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甘洪全 王茜 +6 位作者 张辉 赵宏坤 王辉 宋会平 毕成 王志强 李琪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0-516,I0005,共8页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Ta)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软骨缺损、促进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物理吸附的...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Ta)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软骨缺损、促进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不同浓度RGD肽及Ⅱ型胶原(ColⅡ)吸附于多孔钽表面,分为Ta-RGD组、Ta-ColⅡ组、Ta-RGD/ColⅡ0.2g·L-1组、Ta-RGD/ColⅡ1.0g·L-1组、Ta-RGD/ColⅡ5.0g·L-1组、Ta-RGD/ColⅡ10.0g·L-1组及纯Ta组。分离培养新西兰幼兔关节软骨细胞,取第2代细胞种植于修饰前后多孔钽使其成为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形貌特征以及软骨细胞生长状态,沉淀法检测多孔钽修饰前后软骨细胞黏附率,MTT法检测多孔钽修饰前后软骨细胞的增殖水平,羟脯氨酸法测定软骨细胞分泌功能。结果:多孔钽经RGD修饰后各组软骨细胞黏附率均高于修饰前(P<0.05),其中黏附效果最好的是4h的Ta-RGD/ColⅡ5.0g·L-1组,同时各组间黏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各组软骨细胞在修饰后的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生长,分泌细胞外基质覆盖于多孔钽表面;MTT检测,多孔钽经RGD修饰后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水平均高于修饰前(P<0.05),其中增殖效果最好的是13d的Ta-RGD/ColⅡ1.0g·L-1组;羟脯氨酸检测,Ta-RGD/ColⅡ1.0g·L-1组羟脯氨酸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RGD多肽可有效加强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的黏附及增殖,对软骨细胞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 --多肽 黏附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组织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石磊 张兵 夏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37-740,746,共5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无菌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asept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1例(22髋)ANFH取股骨头病灶周围骨松质,其中早期ANFH组(6髋),中期ANFH组(8髋),晚期ANFH... 目的探讨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无菌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asept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1例(22髋)ANFH取股骨头病灶周围骨松质,其中早期ANFH组(6髋),中期ANFH组(8髋),晚期ANFH组(8髋);另取19例(19髋)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股骨头对应部位骨松质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空骨陷窝计数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比色法检测股骨头组织Caspase-3活性。结果骨陷窝空虚百分率(F=45.43,P=0.000)、成骨细胞凋亡率(F=120.86,P=0.000)等凋亡指标均随ANFH临床分期进展而显著升高,ANFH早、中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q=18.899,P<0.05;q=6.398,P<0.05),但并不随着ANFH病变进展而增强,而呈现进行性下降;ANFH晚期组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Caspase-3活性无统计学差异(q=2.021,P>0.05)。Caspase-3活性与细胞凋亡率统计学相关性不显著(r=0.126,P=0.425)。结论在ANFH进展过程中,Caspase-3可能不是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分子;Caspase-3在ANFH进展中可能发挥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半胱蛋白酶-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修饰钛材料表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基亮 夏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0-194,共5页
钛及其合金因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但钛金属是惰性材料,植入后不能直接和骨形成较好的结合,因此对钛及其合金表面进行生物改性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作为钛材料表面修饰的候... 钛及其合金因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但钛金属是惰性材料,植入后不能直接和骨形成较好的结合,因此对钛及其合金表面进行生物改性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作为钛材料表面修饰的候选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纤连蛋白、玻连蛋白和骨涎腺蛋白等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中,可调节细胞与血清及细胞外基质的附着,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RGD修饰钛及其合金表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生物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通过组蛋白脱乙酰酶2/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信号通路对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梅静 张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母体丙泊酚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孕5-7 d的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妊娠大鼠分别注射0.25%、0.5%和0.75%的丙泊酚。子代大鼠出生后... 目的探讨孕早期母体丙泊酚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孕5-7 d的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B、C和D组妊娠大鼠分别注射0.25%、0.5%和0.75%的丙泊酚。子代大鼠出生后,根据是否给予组蛋白脱乙酰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抑制剂将其分为CS组(A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I0.25S组(B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I0.5S组(C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I0.75S组(D组子代大鼠给予HDAC2抑制剂)、CN组(A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I0.25N组(B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I0.5N组(C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和I0.75N组(D组子代大鼠不给予HDAC2抑制剂),每组各10只。比较各组子代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海马HDAC2、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2B subunits,NR2B)mRNA及NR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1-4天I0.25N组、I0.5N组、I0.75N组子代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长于CN组(均P<0.05),I0.75S组大鼠平台穿越次数显著少于CS组(P<0.05),I0.25S组、I0.5S组、I0.75S组子代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分别显著长于I0.25N组、I0.5N组、I0.75N组(均P<0.05)。当丙泊酚的暴露剂量增加,细胞出现线粒体空泡和高尔基体肿胀,HDAC2抑制剂可减轻丙泊酚暴露引起的子代海马功能障碍。I0.25N组、I0.5N组、I0.75N组子代大鼠海马HDAC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N组(均P<0.05),CS组、I0.25S组、I0.5S组、I0.75S组子代大鼠海马HDAC2 mRNA水平分别显著低于CN组、I0.25N组、I0.5N组、I0.75N组(均P<0.05);CS组、I0.25S组、I0.5S组、I0.75S组子代大鼠海马CREB mRNA水平分别显著高于CN组、I0.25N组、I0.5N组、I0.75N组(均P<0.05);I0.25S组、I0.5S组和I0.75S组子代大鼠海马NR2B mRNA和NR2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I0.25N组、I0.5N组和I0.75N组(均P<0.05)。结论孕早期母体丙泊酚暴露损害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机制与其调节子代大鼠海马HDAC2/CREB/NR2B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组蛋白脱乙酶2 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N-甲基-D--2B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三肽吸附低密度脂蛋白的机理的探讨
6
作者 余喜讯 许映霞 +1 位作者 万昌秀 乐以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2,共5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微球为载体,丝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SDE)三肽为配体,通过两种方法将配体偶联到载体上制成吸附剂。采用体外静态吸附法检测吸附剂的吸附效果,考察SDE三肽仿生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吸附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 以聚丙烯酰胺(PAM)微球为载体,丝氨酰-天冬氨酰-谷氨酸(SDE)三肽为配体,通过两种方法将配体偶联到载体上制成吸附剂。采用体外静态吸附法检测吸附剂的吸附效果,考察SDE三肽仿生吸附剂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吸附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吸附剂对LDL都有一定的亲和吸附能力,Ca2+可通过桥接LDL所含磷脂极性头部的磷酸基团和吸附微珠配体上的羧基及交联相邻LDL磷脂间的磷酸基团,增大LDL吸附到吸附微珠上的机率,进而提高其吸附率。用戊二醛固定化配体制成的吸附剂因表面含有更多能与LDL相互作用的基团(COOH),更有利于LDL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聚丙烯胺微球 --三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量子点连接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段荧光探针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活体可视化成像 被引量:1
7
作者 白云龙 黄昊 +1 位作者 杨凯 唐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索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段连接的近红外量子点荧光探针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原位可视化成像情况。方法将含有RGD序列的肽段与发射波长为800 nm的近红外量子点(QD800)偶联,制备QD800-RGD荧光探针。将人颊鳞... 目的探索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段连接的近红外量子点荧光探针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原位可视化成像情况。方法将含有RGD序列的肽段与发射波长为800 nm的近红外量子点(QD800)偶联,制备QD800-RGD荧光探针。将人颊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植入裸鼠颊部皮下建立OSCC模型。用QD800-RGD探针和CD105单克隆抗体对OSCC冰冻切片行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QD800-RGD探针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vβ3的结合情况。将QD800-RGD探针通过尾静脉注射入OSCC模型动物,在不同时间点通过活体成像观察QD800-RGD对OSCC活体原位可视化动态成像情况。在12 h后处死荷瘤鼠取出肿瘤,检测QD800-RGD在体内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vβ3的结合情况。结果 QD800-RGD探针在体内和体外均能与OSCC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vβ3特异性靶向结合。静脉注射QD800-RGD探针后能对体内OSCC进行清楚地可视化成像,在注射QD800-RGD后0.5-6 h内肿瘤成像最完整,信噪比最高,9 h时肿瘤荧光强度显著减低,但在12 h时仍能看到明显的肿瘤成像。结论以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整合素αvβ3为靶点,利用QD800-RGD探针经静脉注射后能对OSCC进行清晰地可视化成像,在OSCC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量子点 整合素ΑVΒ3 --肽段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N,N-二(N-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甘氨酸-1,10-二氮杂菲三元配合物的光致变色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利亚 郑向军 +4 位作者 王宏志 金林培 郭建权 吴永仁 尹承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35-838,共4页
合成了N,N-二(N-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甘氨酸,并以元素分析、IR、1HNMR和质谱进行表征.实验中发现铕(Ⅲ)与N,N-二(N-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甘氨酸和1,10-二氮杂菲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光致变色的性质.在铕变色物... 合成了N,N-二(N-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甘氨酸,并以元素分析、IR、1HNMR和质谱进行表征.实验中发现铕(Ⅲ)与N,N-二(N-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甘氨酸和1,10-二氮杂菲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光致变色的性质.在铕变色物种里,铕离子与N,N-二(N-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甘氨酸中的羧基,1,10-二氮杂菲中的氮原子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N-亚甲基琥珀亚胺) 光致变色 1 10-二氮杂菲 三元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酰-α-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的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金龙 钱俊青 +2 位作者 丁伟强 陈建土 祝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644-646,共3页
探讨了以N-甲酰-L-天冬氨酸酐和L-苯丙氨酸为主要原料制备甜味剂阿斯巴甜中间体(N-甲酰--α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的合成工艺.以乙酸为溶剂,N-甲酰-L-天冬氨酸酐与L-苯丙氨酸进行缩合反应生成N-甲酰--α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考察了... 探讨了以N-甲酰-L-天冬氨酸酐和L-苯丙氨酸为主要原料制备甜味剂阿斯巴甜中间体(N-甲酰--α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的合成工艺.以乙酸为溶剂,N-甲酰-L-天冬氨酸酐与L-苯丙氨酸进行缩合反应生成N-甲酰--α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考察了乙酸用量、反应温度、时间和N-甲酰-L-天冬氨酸酐与L-苯丙氨酸的比例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 h,乙酸的量为L-苯丙氨酸质量的3.53倍,N-甲酰-L-天冬氨酸酐与L-苯丙氨酸的质量比为0.95∶1,此时产物收率达95.46%.并且α-异构体与β-异构体的比例达到7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巴甜 N--α-L--L-苯丙 L-苯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对5种果蔬腐败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阳 徐晓卉 +1 位作者 李杨 冯凤琴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131,193,共6页
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评价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Nα-lauroyl-L-arginate ethylester,LAE)的抑菌活性。以果蔬腐败菌中具有代表性的指状青霉、意大利青霉、灰葡萄孢、链格孢、胡萝卜软腐病坚固杆菌为模式菌,测定LAE对5种腐败菌的... 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评价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Nα-lauroyl-L-arginate ethylester,LAE)的抑菌活性。以果蔬腐败菌中具有代表性的指状青霉、意大利青霉、灰葡萄孢、链格孢、胡萝卜软腐病坚固杆菌为模式菌,测定LAE对5种腐败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测定LAE对霉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以及对细菌的杀菌效果。同时探究LAE和其他几种果蔬防腐剂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表明:LAE对4种真菌性腐败菌灰葡萄孢、链格孢、意大利青霉、指状青霉的MIC分别为400,200,400,400μg/mL,当LAE浓度达到对各菌的MIC后,能对各霉菌保持较高的菌丝抑制率,分别为100%(16h),78.2%(48h),81.8%(48h),79.1%(48h);LAE对细菌性腐败菌胡萝卜软腐病坚固杆菌的MIC为25μg/mL,且50μg/mL的LAE能在90min内完全杀灭受试菌;LAE与尼泊金甲酯钠共同使用时对模式菌有最佳的联合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α-月桂-L-乙酯盐 果蔬腐败菌 抑菌活性 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上调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振东 贾俊琴 +2 位作者 张旋 王庸晋 王殿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13-2618,共6页
目的观察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单核细胞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中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的表达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CA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偶联比色法检测细胞... 目的观察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单核细胞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中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的表达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CA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偶联比色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ADMA(0,3.75,7.5,15,or30μmol/L)对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作用不同时间(6、12、24h)后,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内ACAT-1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内总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ADMA在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内ACAT-1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二甲基 单核细胞THP-1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基辅酶A 胆固醇基转移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酰甘氨酰天门冬氨酸三肽的合成
12
作者 刘洪英 徐红岩 周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3-205,共3页
以L-精氨酸、L-甘氨酸、L-天门氨酸为原料,采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法合成了Arg-Gly-Asp(RGD)。Z-Arg(NO2)-OH经偶联剂活化与H-Gly-OMe.HCl缩合,水解后得到Z-Arg(NO2)-Gly-OH;产物与H-Asp(OBzl)-OBzl.TosOH偶联得到全保护多肽,经Pd-C... 以L-精氨酸、L-甘氨酸、L-天门氨酸为原料,采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法合成了Arg-Gly-Asp(RGD)。Z-Arg(NO2)-OH经偶联剂活化与H-Gly-OMe.HCl缩合,水解后得到Z-Arg(NO2)-Gly-OH;产物与H-Asp(OBzl)-OBzl.TosOH偶联得到全保护多肽,经Pd-C/H2还原为Arg-Gly-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肽 偶联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羰基-桦木酰-甘氨酸的合成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丽 吕坤 +2 位作者 方桂珍 田水清 孔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8,共5页
为了增强桦木酮酸的生物活性,以桦木酮酸为原料,草酰氯为酰化剂,合成桦木酮酸酰氯,再与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合成3-羰基-桦木酰-甘氨酸甲酯,水解得到3-羰基-桦木酰-甘氨酸。采用红外、核磁和质谱对产物进行化学结构分析,并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为了增强桦木酮酸的生物活性,以桦木酮酸为原料,草酰氯为酰化剂,合成桦木酮酸酰氯,再与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合成3-羰基-桦木酰-甘氨酸甲酯,水解得到3-羰基-桦木酰-甘氨酸。采用红外、核磁和质谱对产物进行化学结构分析,并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法对人源肺腺癌细胞(A549)、人源鼻癌细胞(CNE)、人源舌鳞癌细胞(Tca8113)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合成了3-羰基-桦木酰-甘氨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合成产物纯度为97.8%;3-羰基-桦木酰-甘氨酸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与桦木酸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相比明显降低;对Tca8113细胞,3-羰基-桦木酰-甘氨酸的IC50值约为桦木酸IC50值的1/11;对CNE细胞,3-羰基-桦木酰-甘氨酸的IC50值约为桦木酸IC50值的1/53。由此说明3-羰基-桦木酰-甘氨酸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方面明显优于桦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酮 3-羰基-桦木- 肿瘤细胞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下1-甲基环丙烯和月桂酰精氨酸乙酯盐酸盐对板栗贮藏保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恰 陈山乔 +1 位作者 孙志栋 贾丽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75,共4页
以1-甲基环丙烯(1-MCP)和月桂酰精氨酸乙酯盐酸盐(LAE)为防腐剂,以板栗的质量损失率、腐烂率、干瘪率、硬度、淀粉含量及综合评分为指标,研究2种防腐剂对板栗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LAE均能抑制板栗质量损失、腐烂、干瘪,提高板... 以1-甲基环丙烯(1-MCP)和月桂酰精氨酸乙酯盐酸盐(LAE)为防腐剂,以板栗的质量损失率、腐烂率、干瘪率、硬度、淀粉含量及综合评分为指标,研究2种防腐剂对板栗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LAE均能抑制板栗质量损失、腐烂、干瘪,提高板栗的保鲜效果。在25℃下,1-MCP用于板栗保鲜的最优质量浓度为0.70 g/m^(3),LAE用于板栗保鲜的最优质量浓度为0.50 g/L。将2种防腐剂的最优剂量联合对板栗进行处理,经过96 d的贮藏之后,质量损失率、腐烂率、干瘪率分别比对照组低3.89%、5.00%、8.33%,硬度和淀粉含量分别高出3.69 HA、0.01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1-甲基环丙烯(1-MCP) 月桂乙酯(LAE)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Cbγ4产ε-聚赖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之磊 宋帅 +2 位作者 王甜 张雪 郭凤柱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9期27-29,共3页
为了研究甘氨酸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Cbγ4产ε-聚赖氨酸的影响,在种子培养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甘氨酸。结果表明,在种子培养初期添加3 g/L甘氨酸,天冬氨酸激酶活性会明显提高,ε-聚赖氨酸最高可积累0.51g/L,比对照组高27.5%。5L自控式发... 为了研究甘氨酸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Cbγ4产ε-聚赖氨酸的影响,在种子培养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甘氨酸。结果表明,在种子培养初期添加3 g/L甘氨酸,天冬氨酸激酶活性会明显提高,ε-聚赖氨酸最高可积累0.51g/L,比对照组高27.5%。5L自控式发酵罐发酵ε-聚赖氨酸试验中,种子液中添加甘氨酸组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了菌体耗糖速度,缩短了达到最高生物量的积累时间,ε-聚赖氨酸产量也提高至12.87g/L,糖酸转化率也比对照组提高了30.6%。因此甘氨酸可作为一种新型营养物质用于ε-聚赖氨酸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 激酶 淀粉酶产色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和精氨酸对乌鳢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孔祎頔 郑伟 +4 位作者 陈秀梅 刘洪健 单晓枫 陈玉珂 王桂芹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6-11,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和精氨酸(Arg)对乌鳢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在乌鳢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Ala-Gln和Arg,配成7种等氮(42.5%粗蛋白质)、等能(18.5 MJ/kg)饲料,以前期试验得到乌鳢生长最适需求量的Ala-Gln和Arg添加... 试验旨在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和精氨酸(Arg)对乌鳢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在乌鳢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Ala-Gln和Arg,配成7种等氮(42.5%粗蛋白质)、等能(18.5 MJ/kg)饲料,以前期试验得到乌鳢生长最适需求量的Ala-Gln和Arg添加量(5.0 g/kg和20 g/kg)为100%,在此基础上等比例添加0%、20%、40%、60%、80%、100%、120%。饲喂初始体质量为(9.56±0.24)g乌鳢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Ala-Gln和Arg添加量的比例在20%~60%时,乌鳢的增重率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而不断升高,60%添加组的蛋白质效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随Ala-Gln和Arg的添加而逐渐升高,120%添加组的血清GSH-Px显著高于20%~60%组和对照组(P<0.05);头肾和脾脏的溶菌酶(LZM)活性都随Ala-Gln和Arg的添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或平稳的趋势,当添加量为40%~60%时,头肾的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的添加组(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随Ala-Gln和Arg的增加而降低,60%添加组的IL-1β显著低于对照组、20%和40%添加组(P<0.05),80%的添加组的IL-2显著高于对照组、20%~60%添加组(P<0.05)。攻毒存活率随Ala-Gln和Arg的增加而升高,60%添加组的攻毒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0%~40%添加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60%~68.76%Ala-Gln和Arg可以有效促进乌鳢生长、饲料利用和提高抗氧化、免疫保护的能力,以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为指标,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抛物线回归分析得出乌鳢饲料中Ala-Gln和Arg的适宜水平为3.0%~3.4%、12.0%~1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 生长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酰肼二酰基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天瑞 吁松瑞 +1 位作者 薛思佳 卞王东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在室温及DCC(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存在下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甘氨酰肼二酰基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油菜Brassica juncea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均有... 在室温及DCC(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存在下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甘氨酰肼二酰基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油菜Brassica juncea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讨论了其结构与除草活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氧乙 5-取代苯基-2-呋喃甲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激活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英 邹晓华 +3 位作者 付再林 方慧 陈素红 吕圭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剂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对酶再激活效应,用SDS-PAGE和负染凝胶法评价CP对mGST-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P引起小鼠微粒体中mGST-Ⅰ活性增加;NEM在mGST-Ⅰ半胱氨酸-49-巯基(cys-49-SH)上的活化效应减弱,而CP引起的mGST-Ⅰ激活效应不被二硫键还原剂DTT逆转。激活的mGST-Ⅰ电泳图谱未见蛋白分子量变迁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大剂量CP致mGST-Ⅰ激活效应机制主要是酶分子cys-49-SH上单个巯基的修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 微粒体 谷胱肽S-转移酶Ⅰ 二巯基丁二醇 N-乙基马来亚胺 半胱-49-巯基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慈菇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21
19
作者 兴伟 刘远 +2 位作者 徐曌 徐志峰 宋易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3-698,706,共7页
目的:研究山慈菇是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山慈菇组(CAM组)、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IGF-1组)、山慈菇+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CAM+... 目的:研究山慈菇是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山慈菇组(CAM组)、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IGF-1组)、山慈菇+胰岛素生长因子1组(CAM+IGF-1组)。C组不加药物处理,CAM组加入10 mg/ml山慈菇处理,IGF-1组加入100μg/L IGF-1处理,CAM+IGF-1组加入10 mg/ml山慈菇和100μg/L IGF-1共处理。噻唑蓝(MTT)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 33258染色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活化的半胱天冬氨酸3(Cleaved-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因子(Bcl-2)、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山慈菇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C组比较,CAM组MDA-MB-231细胞OD值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Cleaved-Caspase-3、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Bcl-2、p-PI3K、p-Akt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CAM组比较,CAM+IGF-1组MDA-MB-231细胞OD值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Cleaved-Caspase-3、Bax蛋白水平降低(P<0.05),Bcl-2、p-PI3K、p-Akt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山慈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山慈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 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乳腺癌 增殖 凋亡 水解酶3 Bcl-2相关X蛋白 B细胞淋巴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3PRGD_2 SPECT/CT在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爽 刘晓芳 +3 位作者 李眉 罗莎 刘黎洁 张润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探讨^(99)Tc^m-3PRGD_2 SPECT/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治疗前行^(99)Tc^m-3PRGD_2平面显像、胸部SPECT/CT显像,并最终获得病理结果的37例肺部病变患者资料,其中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10例。将肺部病变对99 ... 目的探讨^(99)Tc^m-3PRGD_2 SPECT/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治疗前行^(99)Tc^m-3PRGD_2平面显像、胸部SPECT/CT显像,并最终获得病理结果的37例肺部病变患者资料,其中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10例。将肺部病变对99 Tcm-3PRGD2的摄取灰度与肝脏对比,分为低度增高、中度增高、高度增高;计算病变(L)最高摄取值与对侧正常肺(N)、肝脏(H)、纵隔(Me)、对侧三角肌(Mu)平均摄取值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诊断效能;选取肺良恶性病变各1例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整合素αvβ3表达。结果 37例患者肺部病变对^(99)Tc^m-3PRGD_2摄取均增高,66.67%(18/27)恶性病变高度增高,90.00%(9/10)良性病变轻、中度增高;恶性肺部病变摄取比值均高于良性病变(P均<0.05),以L/N=5.45或L/Mu=4.65为阈值,诊断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为77.80%、80.00%、78.4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肺恶性病变高表达整合素αvβ3,良性病变仅少量表达。结论 ^(99)Tc^m-3PRGD_2 SPECT/CT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