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诗精华录》的编选宗旨与诗学思想
1
作者 王友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陈衍晚年编选《宋诗精华录》,鼓吹、宣传宋诗,表达其宗宋而不抑唐的诗学观,为同光体诗人乃至清初以来的宋诗派作了理论总结,也为后来读者阅读宋诗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范本。该书的评语与圈点,体现了较为丰富而积极的诗学思想:第一,注重... 陈衍晚年编选《宋诗精华录》,鼓吹、宣传宋诗,表达其宗宋而不抑唐的诗学观,为同光体诗人乃至清初以来的宋诗派作了理论总结,也为后来读者阅读宋诗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范本。该书的评语与圈点,体现了较为丰富而积极的诗学思想:第一,注重避熟避俗,主张生新求变。第二,推崇吐属大方,感情真挚,不搬弄技巧的诗。第三,提倡论诗亦如乐,须音律协畅,方是好诗。但编者却相对忽略了诸如理、禅及以文为诗这些原本属于宋诗特色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精华录 陈衍 同光体诗人 清初宋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的朴学范式及其诗学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祥辰 许建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89,共8页
惠栋训纂王士禛《渔洋山人精华录》,引起了清代诗坛及学术界的广泛议论。其中钱大昕、江藩有关《训纂》的评价尤具代表性,钱、江二人均认为《训纂》的成就已超过任渊《山谷诗集注》、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惠栋《训纂》在与任渊《集... 惠栋训纂王士禛《渔洋山人精华录》,引起了清代诗坛及学术界的广泛议论。其中钱大昕、江藩有关《训纂》的评价尤具代表性,钱、江二人均认为《训纂》的成就已超过任渊《山谷诗集注》、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惠栋《训纂》在与任渊《集注》、李壁《笺注》对比后,彰显出“忠于原本”“以证代议”及“博采兼容”等特点,然仍无法佐证该书成就超轶《集注》《笺注》。钱大昕、江藩有关《训纂》的评点,折射出清代诗歌注释学注重艺术境界与强调朴学实证、“求精”与“嗜博”,两套不同评价体系间的对立。而朴学视域下艺术审美与学术价值的冲突,也影响了此后诗歌注释学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 文学艺术 实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子栎未尝注杜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蔡锦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8,共5页
赵子栎是北宋的一个杜诗学者 ,曾编过《杜工部草堂诗年谱》。关于他是否注杜 ,历代均无文献记载。但南宋蔡梦弼的《草堂诗笺》却引有赵子栎注 1 9条。我们通过认真地比对、辨析 ,发现所有的“赵子栎注”均为北宋另一著名杜诗学者赵次公... 赵子栎是北宋的一个杜诗学者 ,曾编过《杜工部草堂诗年谱》。关于他是否注杜 ,历代均无文献记载。但南宋蔡梦弼的《草堂诗笺》却引有赵子栎注 1 9条。我们通过认真地比对、辨析 ,发现所有的“赵子栎注”均为北宋另一著名杜诗学者赵次公的注。清人惠栋《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所引“赵子栎注” ,乃从蔡本转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子栎 蔡梦弼 赵次公 杜甫 诗歌 注释 《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 《草堂诗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宋诗派的诗体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淑钿 《东南学术》 CSSCI 1996年第4期74-78,共5页
关键词 宋诗派 《宋诗精华录 《石遗室诗话》 曾国藩 诗体论 汉魏六朝 《原诗》 陈衍 朱庭珍 朱自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柢”重构、“诗史”追寻与家学接续——论惠栋的诗学旨趣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祥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60,共8页
青年时期的惠栋,围绕着王士禛开展了一系列的诗歌研究活动。惠栋认可王士禛性情、学问兼取的诗学理论,然与王士禛不同的是,其更为强调学问之于诗歌的重要性。惠栋认为,学问统领着性情的发挥,性情由学问培育而得。惠栋通过训纂《渔洋山... 青年时期的惠栋,围绕着王士禛开展了一系列的诗歌研究活动。惠栋认可王士禛性情、学问兼取的诗学理论,然与王士禛不同的是,其更为强调学问之于诗歌的重要性。惠栋认为,学问统领着性情的发挥,性情由学问培育而得。惠栋通过训纂《渔洋山人精华录》,强化王士禛诗歌的学问性,刻意突显王诗的"诗史"价值,调和"根柢"与"神韵"间的抵牾,并借此张扬重学的诗学宗尚。惠栋以王士禛为依托,建构诗学理论,一方面是为了接续家学传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破家学束缚,将吟咏为重的诗学传统过渡到笺疏为主的诗学研究上来,确立新的研究范式,展示为学的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王士禛 东吴惠氏 《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宋诗派的诗体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淑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89-96,共8页
宋诗派是一个广义的称谓,清代以来凡论诗宗宋者皆被称为宋诗派。任访秋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将主宗宋诗的诗论家分为三派:早期如黄宗羲、吴之振、厉鹗、翁方纲与姚鼐等称为清初宋诗派,他们主张肯定宋诗地位,不独尊唐诗。道咸年间何绍... 宋诗派是一个广义的称谓,清代以来凡论诗宗宋者皆被称为宋诗派。任访秋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将主宗宋诗的诗论家分为三派:早期如黄宗羲、吴之振、厉鹗、翁方纲与姚鼐等称为清初宋诗派,他们主张肯定宋诗地位,不独尊唐诗。道咸年间何绍基、祁雋藻、郑珍等被称为中期宋诗派,与桐城派的方东树、梅曾亮等同宗宋诗;后期宋诗派是指以陈衍为代表的同光派。三派中早期宋诗派诗人名为宗宋,论诗实表现客观态度。承清初以宗唐为主的风气。提出对另类诗歌美学规范的关注,严格地说他们并非专宗于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派 五古 七古 陈衍 诗体论 《石遗室诗话》 《宋诗精华录 五律 七律 曾国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钱仲联先生三种情诗选注本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杏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通俗读物 钱仲联 清诗 诗学思想 清代诗歌 《诗三百》 精华录 诗歌创作 优选法 诗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中的“质实”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宗海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4期27-30,共4页
清代诗人、诗论家潘德与(1785——1839),字彦辅,号四农,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出身子衰落的书香世家,早年“屡困州举”(应乡举十二次)道光八年(1828)中举人,年已四十四。此后六次参加会试,出入京师,没有考取进士。道光十五年(1835)大挑一... 清代诗人、诗论家潘德与(1785——1839),字彦辅,号四农,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出身子衰落的书香世家,早年“屡困州举”(应乡举十二次)道光八年(1828)中举人,年已四十四。此后六次参加会试,出入京师,没有考取进士。道光十五年(1835)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安徽,因不愿“趋走省垣,候大府驱遣,作令不知何年”,未赴。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未入仕途。著有《养一斋诗文集》二十六卷,《札记》九卷,《诗余》三卷,《诗话》十三卷。他的《养一斋诗话》,在嘉庆、道光间的诗坛上,不论是诗学观,还是对古人诗歌的评骘,都有重要意义,今天亦不乏借鉴价值。郭绍虞先生称之为“严肃认真”的诗话之一,并选入《清诗话续编》。现就个人闻见所及,对其主要观点之一的“质实”作一番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实 《养一斋诗话》 潘德舆 经世致用之学 道光 精华录 黄爵滋 阳明学 牙慧 汉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世贞与王士祯
9
作者 文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2-62,共1页
王世贞与王士祯文翰明代的王世贞与清代的王士祯,往往被人混为一谈。明代王世贞字元美,嘉靖进士,“后七子”首领之一,著有《艺苑卮言》等。清代的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戊戌(1658)进士。他... 王世贞与王士祯文翰明代的王世贞与清代的王士祯,往往被人混为一谈。明代王世贞字元美,嘉靖进士,“后七子”首领之一,著有《艺苑卮言》等。清代的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戊戌(1658)进士。他主盟诗坛,倡导神韵,名噪一时。著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王士祯 《池北偶谈》 唐贤三昧集 艺苑卮言 后七子 精华录 文翰 笃行 嘉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叟长寿歌》来源及作者质疑
10
作者 范北宸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4年第2期13-17,共5页
《十叟长寿歌》在近年来,经《体育报》、《大众医学》等报刊转载后,现已广为流传。但此歌的作者是谁?1981年林乾良在《大众医学》(1981年2期)的一篇文章中,“首次宣告”此歌是徐陬(文中写为辙)、徐微夫妇所作。同年3月27日,《体育报》... 《十叟长寿歌》在近年来,经《体育报》、《大众医学》等报刊转载后,现已广为流传。但此歌的作者是谁?1981年林乾良在《大众医学》(1981年2期)的一篇文章中,“首次宣告”此歌是徐陬(文中写为辙)、徐微夫妇所作。同年3月27日,《体育报》公布徐陬给该报的信,标题为:《【十叟长寿歌】并非古词,实系徐微一九四六年所作》。至同年底,浙江电视台在《卫生与健康》节目中播出洁雅写的:《访【十叟长寿歌】作者徐微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古词 医学 电视台 标题 浙江 精华录 劳动人民 渊源 《古今图书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苏轼的西湖诗
11
作者 段小毛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3期49-50,共2页
西湖,风物迷人的景观,赢得历代诗词家讴歌吟唱,令天下游人心驰神往。欧阳修有《采桑子》词十首,每篇均以“西湖好”句开头,从不同角度盛赞其湖。这个西湖在安徽颖州,苏轼于哲宗元祐六年(1091)出知于此,有《饮湖上舟中对月》、《小饮西... 西湖,风物迷人的景观,赢得历代诗词家讴歌吟唱,令天下游人心驰神往。欧阳修有《采桑子》词十首,每篇均以“西湖好”句开头,从不同角度盛赞其湖。这个西湖在安徽颖州,苏轼于哲宗元祐六年(1091)出知于此,有《饮湖上舟中对月》、《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西湖戏作一绝》等一系列诗作。广东惠州有一西湖,苏轼晚年谪居此地,筑有苏公堤,亦有诗词吟唱。此外,福建福州、亦有西湖,湖中有台,四面通明,名水晶宫,风光迷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西湖 苏轼 审美意识 审美体验 艺术成就 西子 欧阳修 《宋诗精华录 王文诰 广东惠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