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粗木质残体干物质储量及其空间格局
1
作者 陈凯旋 阿地里·吾加西 +3 位作者 玉米提·哈力克 魏志成 马映栋 艾力甫达尔·阿尔肯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6-394,共9页
为深入了解极端干旱环境下胡杨粗木质残体(CWD)的干物质储量与空间分布格局,加深对干旱胁迫下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多功能性的理解,以塔里木河下游天然胡杨林为研究对象,在垂直于河道方向的不同距离(200、450、750、1100 m)布设4个100 m... 为深入了解极端干旱环境下胡杨粗木质残体(CWD)的干物质储量与空间分布格局,加深对干旱胁迫下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多功能性的理解,以塔里木河下游天然胡杨林为研究对象,在垂直于河道方向的不同距离(200、450、750、1100 m)布设4个100 m×100 m的CWD取样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和点格局分析法对不同类型、径级、分解等级的胡杨CWD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胡杨CWD的个体分布情况为74~119株·hm^(-2),干物质储量为2.89~11.59 t·hm^(-2),存在形式以倒木、大径级和中度分解的CWD为主;距离河道越远,胡杨CWD的总体空间格局从小尺度(0~3 m)的聚集分布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按照胡杨CWD分类,仅有大径级CWD在特定的空间尺度(0~3 m)内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而其他类型的CWD尽管在同样的空间尺度上有聚集分布的趋势,但总体上表现为随机分布。胡杨CWD的干物质储量较低,处于我国森林干物质储量范围的下限,其空间格局随离河道距离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分布,这与阿拉干监测样带的水热条件、种间竞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胡杨 木质 干物质储量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山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博 国庆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706-5716,共11页
为探究胜山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形成过程及机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10.4 hm^(2)大型样地内不同分类的CWD的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总CWD在0—7 m尺度聚集分布,7—... 为探究胜山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形成过程及机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10.4 hm^(2)大型样地内不同分类的CWD的空间格局、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总CWD在0—7 m尺度聚集分布,7—50 m尺度随机分布。(2)腐烂等级5级CWD、倒木、伐根在所有尺度随机分布;其他CWD随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转为随机分布,但格局尺度不同(在2—10 m之间)。(3)大、中径级与小径级CWD在0—4 m、0—6 m尺度正相关;高腐烂等级与低腐烂等级CWD在0—5 m尺度以内正相关;枯立木与倒木在0—4 m尺度正相关;落叶松(Larix gmelinii)CWD与小径级、腐烂等级2级的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CWD在0—3 m尺度正相关,与中径级、腐烂等级1、2级在13—16 m尺度负相关。胜山阔叶红松林CWD的形成是由树种特性、小尺度的个体竞争、大尺度的自然衰老、外界干扰、生境异质性等共同决定的;大、中径级对小径级CWD、先形成对后形成CWD、枯立木对倒木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落叶松对红皮云杉CWD在小尺度有正向影响,而在稍大尺度有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林型CWD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 点格局分析 空间分布 空间关联性 阔叶红松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粗木质残体分解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凡茜 耿庆宏 +4 位作者 刘文芳 周艳 张惠光 杨文 徐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199,共7页
森林中的粗木质残体(CWD)不仅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和养分储存库,同时也在森林更新、养分循环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结构性质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有诸多因素影响其分解过程。为此,概述CWD的概念,将影响... 森林中的粗木质残体(CWD)不仅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和养分储存库,同时也在森林更新、养分循环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结构性质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有诸多因素影响其分解过程。为此,概述CWD的概念,将影响其分解的因子分为三大部分,探讨环境变化、分解者以及木材特性对CWD分解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全球尺度上,气候因子是影响分解的主要原因,而局域尺度上则取决于分解者群落和木材特性。土壤动物通常在分解早期通过破碎CWD来促进分解,而微生物群落则在CWD分解的全过程中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此外,木质素、萜类、酚类等化合物含量越高的木材分解越缓慢。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下,能够完善全球碳循环模型并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 分解 土壤动物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上粗木质残体质量估算模型构建
4
作者 段懿芳 李超荣 +5 位作者 李兆佳 林芳 林玉华 曾滢静 李广玮 李华盛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64-69,共6页
为了更好地支撑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附近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估算,研究采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400~1800 m之间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采集的300个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 debris,CWD)样品,以分解等级和体积参数... 为了更好地支撑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附近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估算,研究采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400~1800 m之间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采集的300个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 debris,CWD)样品,以分解等级和体积参数为自变量构建CWD质量估算模型。CWD样品平均直径3.332~5.919 cm,平均长度1.55~2.80 m,平均密度0.150~0.224 g·cm^(-3)。尽管直径、长度和密度在个体和样地之间的差异较大,但总体上不随海拔和森林类型而变化,代表性较好。CWD分解等级对样品特征有显著影响,样品密度随分解等级增加而下降。建立的模型拟合度高,分解等级和体积参数均能有效解释CWD质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 质量估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中粗木质残体研究进展
5
作者 戴渺鸿 胡睿 褚玉杰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5-59,共5页
粗木质残体通常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中自然死亡或由于人为干扰形成的具有一定粗头直径的枯立木、倒地尚未分解和处于分解中的树干(倒木)、大枯枝和树桩,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单元,具有养分循环、碳库储存、群落更新以及为其... 粗木质残体通常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中自然死亡或由于人为干扰形成的具有一定粗头直径的枯立木、倒地尚未分解和处于分解中的树干(倒木)、大枯枝和树桩,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单元,具有养分循环、碳库储存、群落更新以及为其他有机体提供生境等重要功能。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粗木质残体在成因、分类、分布、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粗木质残体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 森林生态系统 养分循环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粗死木质残体生态功能监测与分析
6
作者 张慧义 《江西农业》 2024年第23期106-108,共3页
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管理需求的提升,森林粗死木质残体(CWD)的监测与分析成为生态研究的重点。研究基于遥感技术监测CWD的生态功能,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碳储量及对植被健康的影响,通过Landsat 8和Sentinel-2卫星影像、LiDAR技术进行数据采... 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管理需求的提升,森林粗死木质残体(CWD)的监测与分析成为生态研究的重点。研究基于遥感技术监测CWD的生态功能,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碳储量及对植被健康的影响,通过Landsat 8和Sentinel-2卫星影像、LiDAR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结合ArcGIS核密度估计和ENVI软件处理,获取了大兴安岭林区CWD数据。结果表明,CWD的分布和碳储量在自然干扰后显著增加,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随CWD密度增加有所下降。研究为森林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 遥感技术 生态功能 森林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粗木质残体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任毅华 罗大庆 +2 位作者 周尧治 方江平 卢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048-8057,共10页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空间格局反映了森林群落的死亡格局和干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群落内林木的死亡过程。采用相邻网格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1 hm^2固定样地内CWD进行调查,...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空间格局反映了森林群落的死亡格局和干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群落内林木的死亡过程。采用相邻网格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1 hm^2固定样地内CWD进行调查,从CWD类型、腐烂等级、径级3个方面对CWD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CWD总密度为582株/hm^2,倒木占55.33%,是CWD的主要输入形式。CWD密度在腐烂等级上的分布可用多项式拟合(R^2=0.9973),在径级上的分布可用指数衰减模型拟合(R^2=0.9746),且在不同类型、腐烂等级及径级上的分布差异较大。在50 m尺度内,CWD整体表现为小尺度的集群分布和中、大尺度的随机分布。在3种CWD分类中,仅有大枯枝、Ⅰ级腐烂、径级ⅠCWD在小尺度或中尺度表现为较强的集群分布,其余则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只是在个别尺度达到或接近集群分布。不同类型CWD间整体关联不显著,只有枯立木与大枯枝在0—21 m尺度内达到显著负关联。CWD空间分布格局是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重要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下植物群落及林型自然更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林 木质(coarse Woody Debris CWD) 死亡木 点格局分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碳库及养分库 被引量:43
8
作者 杨玉盛 郭剑芬 +2 位作者 林鹏 何宗明 陈光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1,共5页
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格氏栲天然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分别为1 32、0 4 6和0 2 3t·hm- 2 。3... 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格氏栲天然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分别为1 32、0 4 6和0 2 3t·hm- 2 。3种林分粗木质残体现存量的季节变化模式均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C贮量为0 78t·hm- 2 ,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4 1 1倍和7 0 9倍;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C库与2种人工林间差异显著(P <0 0 5)。格氏栲天然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养分贮量分别为1 4 1 6、2 90和0 95kg·hm- 2 ;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中各种养分贮量均最高。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C和养分贮量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 碳库 养分库 格氏栲 杉木 天然林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粗死木质残体的概念及其分类 被引量:132
9
作者 闫恩荣 王希华 黄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森林粗死木残体 (Coarse woody debris,CWD)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定义 ,没有通用而确切的概念用来描述 CWD,对研究结果的比较造成了很大障碍。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以及对 CWD生态功能的深入研究 ,国外的森林... 森林粗死木残体 (Coarse woody debris,CWD)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定义 ,没有通用而确切的概念用来描述 CWD,对研究结果的比较造成了很大障碍。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以及对 CWD生态功能的深入研究 ,国外的森林管理和研究机构 (例如 USDA Forest Service和 L TER)为了把 CWD放在区域以及景观尺度上进行比较 ,对 CWD的概念等进行了统一 ,将其直径标准由原来的≥ 2 .5 cm调整到≥ 10 cm,但是我国在此方面还没有与国际接轨 ,仍采用旧标准 (≥ 2 .5 cm ) ,这样的研究结果难于和国外进行比较 ,不利于我国 CWD的长期深入研究。另外 ,有关 CWD的分类一直以来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分类系统 ,我国也缺少 CWD分类方法的介绍。鉴于以上情况 ,综合国内外近年来在 CWD方面的研究动态 ,综述了 CWD的概念和分类情况 ,并初步提出较综合的 CWD概念及其分类系统 ,以供相关研究者讨论和参考 ,为我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木质 概念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储量及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力 高祥阳 +6 位作者 齐猛 周侠 杨超 李笑寒 杨圣贺 钱深华 杨永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目的】实地调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的储量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与粗木质残体相关的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全球碳汇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缙云山... 【目的】实地调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的储量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与粗木质残体相关的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全球碳汇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内已建立的2块0.5 hm^2样地为对象,调查并分析样地CWD的储量、类型组成、分解等级、径级分布格局以及地形对CWD储量的影响。【结果】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为38.42 t·hm^(-2),其中倒木、枯立木、大枯枝和木桩储量分别为27.70,4.91,2.91和2.90 t·hm^(-2),倒木是CWD的主要组成部分; CWD的树种组成与群落优势树种的组成相似,栲占CWD总量的88.44%;从径级分布来看,直径>35 cm的倒木和枯立木是CWD的主体; CWD主要处于分解中后期,中级分解和高级分解CWD的比例分别为63.20%和23.01%;地形对CWD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坡面和山脊CWD储量高于沟谷(P<0.01)。【结论】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较大,处于该类森林系统的前列; CWD主要以处于分解中后期的优势种大径级倒木和枯立木为主,并主要分布在坡面和沟谷。在森林管理中应降低对CWD的人为干扰和去除,维持森林中枯立木、倒木、大枯枝和树桩等组分的自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 储量 组成 常绿阔叶林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流粗木质残体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1
作者 邓红兵 肖宝英 +2 位作者 代力民 王庆礼 王绍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93,共7页
粗木质残体 ( CWD)是森林或溪流生态系统中残存的超过一定直径大小的站杆、倒木、枝桠及根系等死木质物的总称 ,溪流 CWD对于溪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槽形态及其变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溪流 CWD的产生和分类 ,溪流 ... 粗木质残体 ( CWD)是森林或溪流生态系统中残存的超过一定直径大小的站杆、倒木、枝桠及根系等死木质物的总称 ,溪流 CWD对于溪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槽形态及其变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溪流 CWD的产生和分类 ,溪流 CWD贮量、分布和动态 ,以及溪流 CWD的功能和管理分别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应尽快在国内开展溪流CWD的研究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 倒木 溪流 河岸带 管理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锥栗粗木质残体的分解和元素动态 被引量:23
12
作者 吕明和 周国逸 +1 位作者 张德强 官丽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选取锥栗(Castanopsischinensis)粗木质残体(coarsewoodydebris,CWD)的3个径级(径级1-3分别为5-10cm,10-20cm和20-30cm),并且将每个径级的锥栗粗木质残体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分解阶段。通过测定锥栗粗木质残体3个径级的Ⅰ-Ⅲ阶段... 选取锥栗(Castanopsischinensis)粗木质残体(coarsewoodydebris,CWD)的3个径级(径级1-3分别为5-10cm,10-20cm和20-30cm),并且将每个径级的锥栗粗木质残体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分解阶段。通过测定锥栗粗木质残体3个径级的Ⅰ-Ⅲ阶段的7种化学元素(C、N、P、K、Ca、Na、Mg)的浓度和CWD密度变化来研究其分解过程中的元素动态、分解速率及其分解过程中基质质量的变化。到分解阶段Ⅲ时,3个径级的重量与原来相比分别损失了36%、48%和43%。元素N、P、Mg、Ca、Na的浓度升高。元素N的累积可能和锥栗粗木质残体中寄生着固氮细菌和真菌有关。元素P、Mg、Ca、Na的浓度升高则可能是由于这4个元素因淋溶流失的速度小于锥栗粗木质残体质量的损失速度,造成元素积聚,元素C、K的浓度降低。N/P比值是较好的分解指示指标。虽然存在元素的净释放,但是由于C和其它主要元素的释放速率较慢,因而锥栗粗木质残体是森林中重要的C库和长期的元素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木质分解 化学元素 木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谷会岩 代力民 +2 位作者 王顺忠 于大炮 周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共5页
研究人为干扰(森林采伐)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和择伐林的粗木质残体平均材积分别为78.88和41.7m3.hm-2;天然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2~40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 研究人为干扰(森林采伐)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和择伐林的粗木质残体平均材积分别为78.88和41.7m3.hm-2;天然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2~40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94%、5.8%和0.2%,择伐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11~50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41%、4%和55%。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覆盖面积分别为376.2和189.3m2.hm-2;天然林和择伐林倒木腐烂级为E的倒木分别占33.5%和14%。择伐活动明显减少了森林倒木的数量。为促使采伐后的森林能维持原始林粗木质残体的结构特征,现行的森林管理措施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木质 红松针阔叶混交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4
作者 何东进 何小娟 +4 位作者 洪伟 刘勇生 卞莉莉 覃德华 游惠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5-721,共7页
详细论述了粗死木质残体(CWD)的内涵及其分类系统,对国内外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并指出CWD的生态功能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对CWD的贮量、分解量(率)、养分贮量(C、N等)、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特征、CWD... 详细论述了粗死木质残体(CWD)的内涵及其分类系统,对国内外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并指出CWD的生态功能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对CWD的贮量、分解量(率)、养分贮量(C、N等)、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特征、CWD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抑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地)以及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幼苗保育功能等方面都作了较多的论述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木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三种森林粗死木质残体(CWD)的储量与分解特征 被引量:36
15
作者 张修玉 管东生 张海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227-5236,共10页
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对广州3种森林CWD的储量与分解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CWD储量及其与相应森林总生物量比值均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枯... 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对广州3种森林CWD的储量与分解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CWD储量及其与相应森林总生物量比值均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枯立木与倒木为CWD的主要成分,其中,针叶CWD主要物种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i),阔叶CWD物种主要为荷木(Schima superba)与黄杞(Engelhardtia chrysolepis)等。(2)CWD径级主要集中在<10cm的范围内,存在状态主要为中级腐烂状态,干扰与竞争是3种森林CWD产生的主要因素。(3)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CWD的分解常数k分别为0.0244、0.0407和0.0487,即分解速率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随着CWD的分解,N、P与木质素的含量逐渐升高,C、C/N与木质素/N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 储量 分解 森林生态系统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森林林窗和粗木质残体对木生苔藓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汪沁 杨万勤 +5 位作者 吴福忠 常晨晖 曹瑞 王壮 汤国庆 蒋雨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651-6659,共9页
木生苔藓植物是原始森林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生长和分布对林窗和粗木质残体(CWD)等环境因子的响应可能非常敏感,但林窗和CWD对木生苔藓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我们研究了高山森林不同林窗位置(林窗、林缘和林下)和不同粗木质... 木生苔藓植物是原始森林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生长和分布对林窗和粗木质残体(CWD)等环境因子的响应可能非常敏感,但林窗和CWD对木生苔藓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我们研究了高山森林不同林窗位置(林窗、林缘和林下)和不同粗木质残体类型(倒木、大枯枝、枯立木和根桩)木生苔藓生物量(储量、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生物积累量)和多样性(Shannon 多样性指数、Simpson 优势度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特征。结果表明:川西高山粗木质残体木生苔藓植物生物量储量为141.14kg/hm^2,倒木生苔藓生物量储量最大为78.80kg/hm^2,枯立木生苔藓生物量储量最小为3.11kg/hm^2。其中,第Ⅲ、Ⅳ腐解等级粗木质残体木生苔藓生物量储量较高,在Ⅰ腐解等级时为最低。整体来看不同粗木质残体类型木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均在林缘最高,但不同粗木质残体类型单位面积木生苔藓生物量积累量差异显著。木生苔藓生物多样性受林窗位置和粗木质残体类型显著影响。倒木、大枯枝和根桩的苔藓 Simpson 优势度指数从林窗至林下均为下降趋势。倒木的苔藓 Shannon 多样性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在林下最高,在林缘最低。林窗大枯枝木生苔藓三种多样性指标均大于倒木。枯立木和根桩木生苔藓多样性指标随林窗变化表现各异。研究也发现,曲尾藓(Dicranum)和平藓(Neckera)在川西高山苔藓生物量中比重较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林缘效应对木生苔藓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木生苔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用不明显。这也意味着,森林更新导致林窗形成和 CWD 产生对木生苔藓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木质 木生苔藓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粗死木质残体的分解 被引量:32
17
作者 吕明和 周国逸 张德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3-529,共7页
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法、测定粗死木质残体的密度变化,研究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粗死木质残体三个直径(5~10cm、10~20cm和20~30cm)的分解过程,探讨粗死木分解过程中C、N元素及其C/N比值与分解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粗死木质残体的分... 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法、测定粗死木质残体的密度变化,研究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粗死木质残体三个直径(5~10cm、10~20cm和20~30cm)的分解过程,探讨粗死木分解过程中C、N元素及其C/N比值与分解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粗死木质残体的分解常数K值随直径的增加从0.2225a^-1呈指数降低到0.1257a^-1,由粗死木质残体在分解过程中密度变化得出三个直径从小到大分解95%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3a、19a和24a;黄果厚壳桂粗死木质残体在分解过程中不存在时滞效应,其树皮和心材的分解速度也相近,用单因素数指数方程能准确反映黄果厚壳桂的分解过程;与高纬度地区比较,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粗死木残体的分解速率常数K值显著高于前者。还就粗死木残体基质组成和性质、气候与环境条件、生物等因素对粗死木分解速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果厚壳桂 木质 分解速率 元素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粗木质残体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吕琨珑 饶良懿 +4 位作者 李菲菲 李会杰 朱梦洵 朱振亚 周建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22,共9页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和功能发挥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对长白山、小兴安岭、秦岭、武夷山、鼎湖山、哀牢山等地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储量的研究结果进...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和功能发挥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对长白山、小兴安岭、秦岭、武夷山、鼎湖山、哀牢山等地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储量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统计和分析。初步结果认为:中国南、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粗木质残体储量存在差异,北方的粗木质残体储量是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南方的粗木质残体储量是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海拔、林分结构、年平均降水量、自然灾害、人为干扰均是影响粗木质残体储量的因子,枯立木和倒木是中国原始林粗木质残体储量的主要贡献者。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相应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木质 储量 森林生态系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灾后粤北常绿阔叶林粗死木质残体的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13
19
作者 柳泽鑫 张璐 +2 位作者 区余端 孙东 苏志尧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8-23,共6页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冰灾后粤北常绿阔叶林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比较不同坡向林分的CWD存在形式、种类组成、径级结构、样方分布以及腐烂等级状态。结果表明:冰灾后迎风坡林分的CWD贮量为14.81 t/hm2...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冰灾后粤北常绿阔叶林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比较不同坡向林分的CWD存在形式、种类组成、径级结构、样方分布以及腐烂等级状态。结果表明:冰灾后迎风坡林分的CWD贮量为14.81 t/hm2,明显高于背风坡林分5.66 t/hm2的CWD贮量;且不同坡向林分的CWD存在形式有较大的差异,迎风坡林分中CWD存在形式以倒木为主,而背风坡林分则以枯立木为主;倒木的分解速度较快,主要处于中度分解状态,而大多数枯立木则处于轻度分解状态;迎风坡林分大径级树种由于积雪作用,形成大量倒木;而背风坡林分小径级树种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大量枯萎死亡。冰灾引起的CWD剧增会严重影响森林演替的进程,其中倒木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短期的调节作用比较明显,而枯立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必要对其进行长期量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灾 木质 贮量 腐烂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魏书精 孙龙 +1 位作者 魏书威 胡海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5-598,共14页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组成要素,是联系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碳库储存、群落更新以及为其他有机体提供生境等主要功能的载体和纽带,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以及在维...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组成要素,是联系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碳库储存、群落更新以及为其他有机体提供生境等主要功能的载体和纽带,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以及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化研究,对了解粗木质残体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和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4个方面阐述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的研究进展:①粗木质残体的来源及分类;②粗木质残体的研究内容;③粗木质残体的研究方法;④粗木质残体的生态功能。最后提出了提高粗木质残体定量化研究以及结构与功能研究的4种路径选择:①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粗木质残体基础数据的定量化研究,加强本底数据的积累,并构建丰富翔实的粗木质残体数据库;②重视粗木质残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强化人类活动对粗木质残体的影响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③发展粗木质残体生态功能定量化与模型化研究,定量研究粗木质残体的分解速率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作用;④研究粗木质残体的动态特征与森林演替的交互关系,优化粗木质残体可持续经营管理方式及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系统 木质 动态特征 生态功能 管理策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