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嘉榆 黄方 郝思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十分罕见。该文报告1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瑞帕妥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海曲泊帕治疗CMML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十分罕见。该文报告1例采用维奈克拉联合瑞帕妥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海曲泊帕治疗CMML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CMML和ITP的共存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维奈克拉联合抗CD20单抗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可能是治疗该合并症的有效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维奈克拉 海曲泊帕 瑞帕妥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惠芬 李建勇 +3 位作者 潘金兰 仇海荣 吴亚芳 薛永权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33-736,共4页
背景与目的2001年WHO分型特别提出4种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其中inv(16)(p13;q22)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密切相关,是预后好的标志。本研究旨在探讨M4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直接法及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 背景与目的2001年WHO分型特别提出4种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其中inv(16)(p13;q22)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密切相关,是预后好的标志。本研究旨在探讨M4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直接法及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以R显带技术对89例M4患者进行核型分析,并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其中伴有+22异常的患者进行inv(16)检测。结果89例M4患者中,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40.4%(36/89),共12种主要异常核型,其中5种为特异性染色体异常,见于25例患者,占核型异常患者的69.4%。单纯+8(10例)为最常见的数目异常;结构异常最多见的是inv(16)(5例);t(8;21)者3例;伴t(9;22)者有1例;其中5例inv(16)及3例+22均只见于M4Eo患者。3例+22患者FISH检测inv(16)均阳性。结论细胞遗传学研究对于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细胞遗传学对inv(16)检测阳性低,对怀疑病例及所有+22异常的患者,应尽可能进行FISH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彤 李渭阳 +10 位作者 祁小飞 张日 金正明 仇惠英 韩悦 马骁 付琤琤 唐晓文 陈苏宁 孙爱宁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67-167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13例CMML患者在接受allo-HSCT后造血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复发及生存情况,分析allo-HSCT治疗CMML的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13例CMML患者在接受allo-HSCT后造血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复发及生存情况,分析allo-HSCT治疗CMML的临床疗效。结果:13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38(21-50)岁,其中非亲缘相合移植4例,同胞相合移植6例,亲缘单倍体相合移植3例。13例患者全部获得供者型植入,粒系植入中位时间12(11-18)d,巨核系植入中位时间15(10-55)d,其中8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中位随访时间13(6-29)个月,总体生存率53.8%,无病生存率53.8%,复发率7.7%。结论:Allo-HSCT可以改善CMML患者的生存,是治疗CMML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致急死尸解1例
4
作者 魏兵 杨育生 李甘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75-676,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急性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
5
作者 吴玉才 郭智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856-3856,共1页
患者男,76岁,因全身丘疹、结节,伴瘙痒1个月余,于2011年9月26日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颈、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丘疹、结节伴瘙痒,皮损渐渐增多。曾于外院诊断为“湿疹样皮炎”,予抗过敏、外用糖... 患者男,76岁,因全身丘疹、结节,伴瘙痒1个月余,于2011年9月26日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颈、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丘疹、结节伴瘙痒,皮损渐渐增多。曾于外院诊断为“湿疹样皮炎”,予抗过敏、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具体治疗不详),疗效欠佳。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饮食睡眠尚可,乏力,大小便未见明显的异常。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5年。家族中无皮肤肿瘤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首发症状 皮肤损害 红色丘疹 湿疹样皮炎 糖皮质激素 2型糖尿病 疗效欠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合并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6
作者 赵艳凤 姜达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13-513,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静钰 陈剑芳 +2 位作者 王世芳 郭巧花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6-482,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去甲基化药物(HMA)的疗效。方法:对37例初诊CM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HMA的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 目的: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去甲基化药物(HMA)的疗效。方法:对37例初诊CM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HMA的疗效,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出血、血象异常、发热等,多数患者存在脾大。根据FAB分型,发育异常型CMML 6例,增殖型CMML 31例;根据WHO分型,CMML-08例,CMML-19例,CMML-220例。诊断时中位白细胞计数32.84×10^(9)/L,中位血红蛋白浓度(Hb)101 g/L,中位血小板计数65×10^(9)/L,中位单核细胞绝对值9.53×10^(9)/L,中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1.29×10^(9)/L,中位乳酸脱氢酶(LDH)水平374 U/L。31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或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患者中4例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可分析结果的12例患者中11例存在基因突变,常见的有ASXL1、NRAS、TET2、SRSF2和RUNX1等。接受HMA治疗并可评估疗效的6例患者中2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达部分缓解,2例达临床获益,与非HMA治疗组相比总生存期(OS)无显著延长。单因素分析显示Hb<100 g/L、ANC≥12×10^(9)/L、LDH≥250 U/L、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5%与较差的OS显著相关,WHO分型CMML-2、Hb<100 g/L、ANC≥12×10^(9)/L、LDH≥250 U/L、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5%与较差的无白血病生存期(LF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NC≥12×10^(9)/L和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5%与较差的OS和LFS显著相关(P<0.05)。结论:CMML在临床特征、遗传学改变、预后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HMA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ANC≥12×10^(9)/L、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5%为OS、LFS较差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基因突变 预后 去甲基化药物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活检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梁艳 沈文怡 +4 位作者 张建富 王蓉 李建勇 张苏江 陆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 :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的细胞形态学特点,为对照,探索免疫标记物在CMML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活检病理组织学方法分析39例CMML的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法,以CMM... 目的 :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的细胞形态学特点,为对照,探索免疫标记物在CMML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活检病理组织学方法分析39例CMML的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法,以CMML为实验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AMo L)为对照组,检测CD15、MPO、CD34、CD14、CD56、CD68(PG-M1)、CD163在上述3组中的表达。结果 :CMML骨髓病理组织学提示33例(84.6%)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细胞增生明显且形态异常,29例(74.4%)单核细胞增多,20例(51.3%)巨核细胞形态异常。粒细胞标记物CD15、MPO在CMM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69±7.06)%,(33.96±5.94)%,其与CML及AMo L均有统计学差异。单核细胞标记物CD14、CD56、CD68(PG-M1)及CD16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0±2.51)%、(8.69±2.66)%、(13.35±4.32)%、(11.43±4.15)%,除CD56外,其余在CMML与AMo L的阳性率均有明显差异。原始细胞标记物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4.31±1.98%,与CML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骨髓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有助于CMM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活检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6F1小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L-M4)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左洪莉 彭恩兰 +5 位作者 刘铁强 黄珊 李玉芳 姚晓兰 尚世臣 艾辉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建立CB6F1小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L-M4)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取CB6F1小鼠,经静脉注射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WEHI-3细胞,观察不同数量(1×106、2×106、5×106、1×107个)细胞接种与小鼠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取... 目的建立CB6F1小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L-M4)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取CB6F1小鼠,经静脉注射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WEHI-3细胞,观察不同数量(1×106、2×106、5×106、1×107个)细胞接种与小鼠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取接种1×106个细胞的小鼠为研究对象,动态观察其发病情况并在接种后每周行血常规检测。选择接种后4周因白血病发病濒死小鼠,取外周血行细胞涂片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及白血病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检测,分离骨髓组织行细胞形态学、免疫化学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取肝、脾、肾、肺、心脏和脑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综合上述检测指标判断白血病模型建立的有效性。经腹腔分别注射阿糖胞苷(Ara-C)50、100mg/kg,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及生存期,判断该模型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所有实验均取正常小鼠作对照。结果接种不同数量WEHI-3细胞的小鼠均在17~33d发生白血病而死亡,接种细胞数量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0.936,P<0.01)。接种1×106个细胞的小鼠生存期为25~33(28.50±1.87)d,接种后4周因白血病发病濒死的小鼠表现如下: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显著增加,最高可达81×109/L,与正常小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外周血涂片可见胞体较大、形态不规则的白血病细胞。骨髓细胞涂片可见大量原始和幼稚细胞,过氧化酶(POX)、特异性酯酶(SE)、非特异性酯酶(NSE)及氟化钠(NaF)抑制实验均阳性,符合AML-M4的特征;各器官病理切片中均可见大量白血病细胞弥漫性浸润;骨髓细胞内染色体为超二倍体;外周血CD4+/CD8+比值下降,表达C-KIT和MAC-3的细胞均较正常小鼠增多(P<0.05);MHC表型为H2Kb-H2Kd+的细胞比例升高,濒死时表型以H2Kb-H2Kd+为主。Ara-C可延长该白血病模型型小鼠的生存期,且100mg/kg剂量效优低于50mg/kg(P<0.05)。结论静脉接种WEHI-3白血病细胞可在CB6F1小鼠中成功构建AML-M4白血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急性 WEHI-3细胞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Fas锤头状核酶阻抑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细胞免疫逃逸的研究(英文)
10
作者 刘凌波 黎纬明 +2 位作者 邹萍 何伟 张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62-866,共5页
为了研究抗Fas锤头状核酶对T细胞Fas表达及其凋亡的影响和探讨增强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时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新策略,构建可有效切割FasmRNA的锤头状核酶真核质粒,用电穿孔法将其导入小鼠CTL细胞株CTLL-2之后,借助RT-PCR和Westernblo... 为了研究抗Fas锤头状核酶对T细胞Fas表达及其凋亡的影响和探讨增强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时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新策略,构建可有效切割FasmRNA的锤头状核酶真核质粒,用电穿孔法将其导入小鼠CTL细胞株CTLL-2之后,借助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其Fas的表达,同时检测转染前后其胱冬酶-3(Caspase-3)活性和凋亡(AnnexinV-FITC法)的改变,并用MT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及pU6-RZ596转染组CTLL-2细胞的增殖情况和体外杀伤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细胞(WEHI-3)的活性。结果表明:构建的U6嵌合型锤头状核酶RZ596在细胞内能有效切割Fas,明显降低小鼠活化CTLL-2的Fas水平,与高表达Fas配体的WEHI-3孵育后,其存活率和体外杀伤WEHI-3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抗Fas核酶能显著降低小鼠活化CTLL-2的Fas表达,使其免于WEHI-3的膜Fas配体经Fas途径所致的凋亡,并提高CTL对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力,从而阻抑小鼠急性粒-单核白血病细胞的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核酶 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Fas锤头状核酶增强小鼠T细胞杀伤粒-单核白血病细胞的研究
11
作者 黎纬明 刘凌波 +2 位作者 邹萍 何伟 张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研究抗Fas锤头状核酶对T细胞Fas表达及其凋亡的影响,探讨增强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时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 versus leukemia,GVL)效应的新策略。方法构建可有效切割Fas mRNA的锤头状核酶真核质粒,电穿孔法将其导入小鼠细胞毒T淋巴细胞(c... 目的研究抗Fas锤头状核酶对T细胞Fas表达及其凋亡的影响,探讨增强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时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 versus leukemia,GVL)效应的新策略。方法构建可有效切割Fas mRNA的锤头状核酶真核质粒,电穿孔法将其导入小鼠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细胞株CTLL-2中,借助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Fas的表达,同时检测转染前后细胞Caspase-3活性的改变和细胞凋亡(AnnexinⅤ-FITC法)。MT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转染空载体组及转染pU6-RZ596组CTLL-2细胞的增殖情况和体外杀伤粒-单核白血病细胞(WEHI-3)的活性。结果构建的U6嵌合型锤头状核酶RZ596在细胞内能有效切割Fas,RT-PCR电泳检测其与β-actin条带的灰度比值:CTLL-2细胞空白对照组为(1.06±0.12),转染空载体组为(0.98±0.15),转染pU6-RZ596组为(0.43±0.11)(n=3);Fas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以空白对照组灰度值为1,转染空载体组和转染pU6-RZ596组电泳条带的灰度比值分别为(0.98±0.13)和(0.45±0.08)(n=3),提示抗Fas锤头状核酶可明显降低小鼠活化CTLL-2的Fas水平。与高表达Fas配体(FasL)的WEHI-3细胞共孵育,CTLL-2细胞的存活率和体外杀伤活性明显增加,空白对照组、转染空载体组和转染pU6-RZ596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8%、84%和37%,对WEHI-3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32%、31%和67%。结论抗Fas锤头状核酶能显著降低小鼠活化CTLL-2细胞的Fas表达,使其免于Fas途径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核酶 细胞毒T淋巴细胞 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早期误诊为过敏性紫癜二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荣 侯淑萍 和俊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83-2085,共3页
目的:提高对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JMML)的临床诊治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早期误诊为过敏性紫癜的JMM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男性患儿年龄分别为1岁4个月、3岁3个月,因反复皮疹伴关节肿痛... 目的:提高对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JMML)的临床诊治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早期误诊为过敏性紫癜的JMML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男性患儿年龄分别为1岁4个月、3岁3个月,因反复皮疹伴关节肿痛就诊,病程早期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仅在合并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单核细胞计数>1.0×10^9/L。在多家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经抗过敏和对症治疗病情可好转。在发病后4个月~1年逐渐出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263)×10^9/L,单核细胞计数(2.1~14.9)×10^9/L,外周血幼稚细胞分数0.01~0.03。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占5.5%~6.5%;红系增生相对减低。染色体46XY正常,融合基因阴性,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胎儿血红蛋白( HbF)可达40%以上。符合1997年国际JMML协作组制定的JMML诊断标准,诊断为JMML。结论 JMML是一种罕见的发病于儿童期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缺乏特异性的指标,易误诊为过敏性紫癜等疾病;仔细体格检查和随访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幼年型 紫癜 过敏性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显著增加的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罕见核型1例及文献复习
13
作者 张颖 谭倩 +2 位作者 曹鹏飞 陈聪 陈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2-327,共6页
单核细胞增加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少见,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难以鉴别。1例31岁男性患者,以全身疼痛起病,初步诊断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经融合基因和染色体等检查最终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除了典型的Ph染色体外,还发现罕... 单核细胞增加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少见,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难以鉴别。1例31岁男性患者,以全身疼痛起病,初步诊断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经融合基因和染色体等检查最终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除了典型的Ph染色体外,还发现罕见的染色体易位t(2;7)(p13;p22)。流式细胞学检测单核细胞亚群有助于鉴别诊断,融合基因与单核细胞增加的关系尚不明确。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易位t(2 7)(p13 p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BB促粒细胞/巨核细胞生长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毛利靖 叶洁瑜 +1 位作者 梁恩瑜 杨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5-561,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对体外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生成作用及其对人巨核细胞株CHRF抗凋亡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血浆凝固培养法培养小鼠和人骨髓细胞CFU-GM和CFU-MK,探...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对体外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生成作用及其对人巨核细胞株CHRF抗凋亡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采用血浆凝固培养法培养小鼠和人骨髓细胞CFU-GM和CFU-MK,探讨PDGF-BB对两者CFU-GM、CFU-MK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AnnexinV/PI双染、活性Caspase-3表达及JC-1线粒体膜势能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PDGF-BB对人巨核细胞株CHRF的抗凋亡作用机制。结果:PDGF-BB 0-100 ng/ml能够促进小鼠/人CFU-GM和CFU-MK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50 ng/ml作用最为明显(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PDGF-BB通过线粒体及Caspase-3通路对人巨核细胞株CHRF发挥抗凋亡作用(P<0.05)。结论:PDGF-BB能够促进体外小鼠和人粒-单核系及巨核系造血生成,且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和Caspase-3通路对巨核细胞发挥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巨核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单核细胞系急性白血病50例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怡 牧启田 +6 位作者 陆滢 朱慧玲 洪用伟 盛立霞 孙永城 吴文淼 欧阳桂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7-94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的核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以R显带技术,对50例M4/M5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0例M4/M5中,24例(48.0%)检出核型异常。其中... 目的: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的核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以R显带技术,对50例M4/M5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0例M4/M5中,24例(48.0%)检出核型异常。其中累及8号染色体异常(除外复杂核型)9例,3号染色体异常4例,复杂核型异常9例,7号及11号染色体异常各1例。化疗后9例获得完全缓解,缓解率37.5%(9/24),明显低于正常核型的缓解率65.4%(17/26),差异有显著性(χ2=3.89,P<0.05)。结论:核型异常的M4/M5患者,特别是3号染色体异常和复杂核型异常组,疗效与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急性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换药时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志梅 陈泽 +4 位作者 王莹 吴小谢 薛连国 魏计峰 赵利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814-2817,2822,共5页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3个月时断裂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病毒(BCR/ABL)IS及BCR/ABL拷贝数下降率的变化,进行早期预后评估,探寻最佳换药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3个月时断裂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病毒(BCR/ABL)IS及BCR/ABL拷贝数下降率的变化,进行早期预后评估,探寻最佳换药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初诊CML-CP患者35例,予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时BCR/ABL_(IS)及BCR/ABL拷贝数下降率对治疗12个月时分子学反应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时BCR/ABL_(IS)≤10%的患者29例,随访至治疗12个月时10例达到完全分子学反应(CMR),14例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余5例未达到分子学缓解;BCR/ABL_(IS)>10%的患者6例,仅1例达到MMR,余5例未达到分子学缓解。治疗3个月时BCR/ABL_(IS)≤10%者较BCR/ABL_(IS)>10%者治疗12个月时分子学反应程度更高(u=-2.456,P=0.014)。治疗3个月时BCR/ABL拷贝数下降率≥90%的患者19例,随访至治疗12个月时均取得分子学缓解,其中10例达到CMR,9例达到MMR;BCR/ABL拷贝数下降率<90%的患者16例,5例达到MMR,余11例未获得分子学缓解。治疗3个月时BCR/ABL拷贝数下降率≥90%者较下降率<90%者治疗12个月时分子学反应程度更高(u=-2.803,P=0.005)。治疗3个月时BCR/ABL_(IS)≤10%、BCR/ABL拷贝数下降率≥90%的患者19例,治疗12个月时10例达到CMR,9例达到MMR,均取得分子学缓解;BCR/ABL_(IS)≤10%、BCR/ABL拷贝数下降率<90%的患者10例,治疗12个月时5例取得MMR、5例未获得分子学缓解;BCR/ABL_(IS)>10%、BCR/ABL拷贝数下降率<90%的患者6例,治疗12个月时均未获得MMR;无患者同时符合BCR/ABL_(IS)>10%及BCR/ABL拷贝数下降率≥90%。治疗3个月时不同BCR/ABL_(IS)及BCR/ABL拷贝数下降率患者治疗12个月时分子学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977,P=0.002)。结论治疗3个月时BCR/ABL_(IS)、BCR/ABL拷贝数下降率对治疗12个月时分子学反应均有预测作用,联合观察两项指标可能更有意义。对于BCR/ABL_(IS)≤10%但BCR/ABL拷贝数下降率<90%的患者,在条件允许下可考虑换药;对于BCR/ABL_(IS)>10%及BCR/ABL拷贝数下降率<90%的患者,早期更换第二代TKI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分子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慢性 伊马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达
17
作者 许会静 杜彤华 +2 位作者 孙艳 李校堃 肖业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470,共6页
目的: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真核表达载体MSCV/puro-fgfr3-WT和MSCV/purofgfr3-DN,并检测FGFR3蛋白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达。方法:通过PCR法获得FGFR3全长基因(fgfr3-WT)和截短失活型的FGFR3(fgfr3-DN),经双酶切后... 目的: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真核表达载体MSCV/puro-fgfr3-WT和MSCV/purofgfr3-DN,并检测FGFR3蛋白在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达。方法:通过PCR法获得FGFR3全长基因(fgfr3-WT)和截短失活型的FGFR3(fgfr3-DN),经双酶切后与真核表达载体MSCV/puro连接,构建MSCV/puro-fgfr3-WT和MSCV/puro-fgfr3-DN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脂质体介导转染至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经puromycin抗性筛选后,Western blotting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FGFR3蛋白的表达。结果:PCR法鉴定MSCV/puro-fgfr3-WT和MSCV/puro-fgfr3-DN重组质粒,2个质粒分别扩增出2 400bp的fgfr3-WT全长基因片段和1 200bp的fgfr3-DN截短型片段,表明成功扩增fgfr3-WT全长基因和1 200bp的fgfr3-DN基因;双酶切MSCV/puro-fgfr3-WT重组质粒,获得2 400bp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显示,fgfr3-WT片段大小为2 400bp,Blast对比分析表明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FGFR3序列完全一致。fgfr3-DN片段大小与预先设计的序列完全一致,表明成功构建野生型FGFR3和突变失活型FGFR3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对照组(K562-MSCV)比较,MSCV/puro-fgfr3-WT转染组(K562-WT)FGFR3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10倍以上;MSCV/puro-fgfr3-DN转染组(K562-DN)的截短型的FGFR3(K562-DN)高表达,而对照组和K562-WT转染组则无此片段;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WT组有57.5%的细胞高表达FGFR3,K562-DN组有41.5%的细胞高表达FGFR3-DN。结论:成功构建高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型FGFR3的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型 真核表达载体 K562 细胞 基因转染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3LL肿瘤局部高表达GM-CSF增强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林怡 张镭 +3 位作者 张毅 蔡玉婵 熊思东 储以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背景与目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nulocyte/mon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具有促进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上调其MHC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以及增强D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等作用。本文研究GM-CS... 背景与目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nulocyte/mon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具有促进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上调其MHC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以及增强D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等作用。本文研究GM-CSF在肿瘤局部的高表达可以促进肿瘤局部DC成熟及亚群改变,从而诱导增强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以GM-CSF转染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3LL获得3LL-GM,分别以3LL、3LL-vec(空载体对照)和3LL-GM细胞接种C57BL/6小鼠,分离肿瘤局部免疫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C成熟度、DC亚群比例、CD8+效应T细胞的活化及其功能。结果:3LL-GM肿瘤局部GM-CSF浓度高达441.22ng/g肿瘤组织,显著高于母本3LL组的0.53ng/g肿瘤组织(P<0.05)和空载体对照3LL-vec组的0.42ng/g肿瘤组织(P<0.05)。在3LL-GM、3LL和3LL-vec组小鼠肿瘤内浸润的CD11c+DC细胞中,I-Ab+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0.62%、19.98%和23.12%(P<0.05),CD80+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0.93%、37.43%和47.03%(P<0.05),表明肿瘤局部GM-CSF促进DC成熟;同时,三组小鼠肿瘤内浸润的CD11c+CD8α+CD4-DC亚群比例分别为60.82%、40.00%和29.27%(P<0.05),显示肿瘤局部GM-CSF促使DC分化为CD11c+CD8α+CD4-亚群。3LL-GM组小鼠肿瘤内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中,CD3+CD62Llow细胞比例高达20.84%,显著高于3LL组的6.34%(P<0.05)和3LL-vec组的15.18%(P<0.05);并且分泌IFN-γ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2.7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局部高表达GM-CSF,可通过提高DC成熟度及上调CD11c+CD8α+CD4-DC亚群在肿瘤局部的比例,诱导增强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最终导致肿瘤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树突状细胞 3LL 移植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