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子群优化模拟电荷法在HGIS工频电场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永明 汪小莞 +2 位作者 杨勃 于金刚 徐禄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5,共7页
近年来,复合型气体绝缘组合开关设备(HGIS)以其造价适中、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我国超高压变电站的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研究分析HGIS配电装置区的工频电场分布规律,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与建设、电磁环境评估以及消... 近年来,复合型气体绝缘组合开关设备(HGIS)以其造价适中、占地面积小、运行安全可靠等优点,在我国超高压变电站的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研究分析HGIS配电装置区的工频电场分布规律,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与建设、电磁环境评估以及消除民众对电磁辐射问题的不必要担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模拟电荷法(CSM)布点和校验环节过于繁琐,难以应对复杂场景。提出将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和传统模拟电荷法结合,形成粒子群优化模拟电荷法(PSO-CSM)。并将其应用到500 kV HGIS配电装置区工频电场的计算中,研究分析配电装置区内各主要设备对工频电场的影响以及整个配电装置区工频电场的分布状况,并提出变电站工频电场防护的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IS 模拟电荷 粒子优化 工频电场 简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高速球轴承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文 叶帅 +2 位作者 姚齐水 余江鸿 胡美娟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为代表的超高转速运行场景越来越多,对轴承类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承载性能和温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轴承的结构,提升其服役性能,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轴承为例,提出...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为代表的超高转速运行场景越来越多,对轴承类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承载性能和温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轴承的结构,提升其服役性能,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轴承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球轴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以轴承最大额定动载荷、最大额定静载荷和最小摩擦生热率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的进化操作,引入粒子寻优速度控制策略、交叉变异策略和罚函数机制,解决了带约束优化问题求解和局部最优问题,增强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解集探索能力;最后,在特定工况下对轴承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层次分析法,从Pareto前沿中优选了内外圈沟曲率半径系数、滚动体数量、滚动体直径和节圆直径的最优值。研究结果表明:在16 kN径向载荷、15 000 r/min的高转速工况下,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型深沟球轴承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轴承接触应力下降了21.2%,应变下降了25.6%,摩擦生热下降了16.7%,体现了该方法在收敛性能、寻优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该优化设计方法可为球轴承的工程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球轴承结构设计 多目标粒子-遗传混合算 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 优化设计目标函数 层次分析 6206型深沟球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解析法和粒子群算法的仿人机器人步态优化
3
作者 朱志伟 唐春霞 +1 位作者 徐立娟 陈殿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9-314,319,共7页
针对常见仿人机器人步态优化方法中存在模型复杂、数据量大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采用投影解析法分析仿人机器人运动模型,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对步态轨迹进行规划,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仿人机器人关节电机... 针对常见仿人机器人步态优化方法中存在模型复杂、数据量大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采用投影解析法分析仿人机器人运动模型,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对步态轨迹进行规划,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仿人机器人关节电机的角度。将零力矩点(Zero Moment Point,ZMP)作为仿人机器人动态稳定的判断依据,并把最小轨迹变量和每步驱动能耗构造为目标函数。MATLAB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仿人机器人步态优化中具有高效地搜寻全局最优参数能力,使仿人机器人实现了轨迹平滑、控制稳定的初始步、周期步和终止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投影解析 步态优化 粒子优化(PSO) 零力矩点(ZMP)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的四边形网格优化方法
4
作者 邓飞 杨少辉 +2 位作者 吕盼盼 罗开云 彭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2-391,共10页
随着中国油气勘探不断深入发展,地质条件日趋复杂,谱元法作为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油气勘探的需求逐渐迫切。正演模拟中,谱元法对四边形有限元网格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针对复杂地质模型生成高质量的四边形网格模型,是谱元法顺利... 随着中国油气勘探不断深入发展,地质条件日趋复杂,谱元法作为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油气勘探的需求逐渐迫切。正演模拟中,谱元法对四边形有限元网格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针对复杂地质模型生成高质量的四边形网格模型,是谱元法顺利应用于地震勘探领域的重要技术问题。利用Frontal-Delaunay算法和Blossom-Quad算法分别对生成三角形网格和合并三角形生成四边形网格的过程进行优化,可间接生成较优的初始四边形网格模型,然而对于复杂地质模型,生成的初始四边形网格还存在拓扑错误、凹四边形等问题。为此需要研究一种对初始四边形网络进一步优化的二次优化算法,针对网格中的畸变结点,确定其解空间和优化损失函数,在解空间中初始化粒子群,通过迭代修正畸变结点的位置,实现四边形网格的整体优化。复杂地质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二次优化算法可以完全消除初始四边形网格中存在的拓扑错误或退化四边形,且优化后四边形边长更加均匀,网格最短边长得到提升,可显著提高正演算法的效率,为谱元法在地震勘探技术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四边形网格 谱元 粒子优化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步-协同粒子群算法的纵断面线路-电分相布设综合优化
5
作者 陈燕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31-3941,共11页
电分相布设是否合理对于列车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以往铁路设计中,会考虑纵断面设计对于控制因素、重要征拆、工程造价、施工工艺等的影响,由于站前与站后设计不同步,较少考虑纵断面设计对于电分相的决定性影响,当前电分相的设置通... 电分相布设是否合理对于列车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以往铁路设计中,会考虑纵断面设计对于控制因素、重要征拆、工程造价、施工工艺等的影响,由于站前与站后设计不同步,较少考虑纵断面设计对于电分相的决定性影响,当前电分相的设置通常后置于铁路选线设计工作,基于既定的线路方案而展开,导致电分相与线路匹配困难,甚至一旦后期运营面临极端天气无法达速时,易发生列车掉电分相等情况而危及行车安全。针对这一问题,在纵断面线路设计过程中预先考虑了电分相布设的影响,基于列车牵引运行仿真分析,建立铁路线路纵断面与电分相布设的协同优化模型,该优化模型以里程与标高为设计变量,以铁路综合费用为目标函数,以最大坡度、最小坡段长、最大坡度代数差等为约束条件;提出了分步−协同粒子群算法用于优化模型的解算,采用元启发式群智能优化方法,将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抽象为超维设计空间中的粒子,先分步生成初始群体,再协同进化线路−电分相综合方案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了纵断面线路−电分相布设的综合方案智能优化。本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某重大高速铁路线路车站的上行联络线工程,指导了该段纵断面线路设计过程,通过分步−协同粒子群算法解决了传统设计列车掉电分相的难题,从源头上降低了铁路运营期间沿线的电分相的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纵断面设计 电分相 粒子 优化 列车运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新型组合格构式塔架优化研究
6
作者 孙香红 廖纪鹏 +2 位作者 沈月梅 赵子康 甘照圆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72-782,共11页
针对传统单管风电塔架存在施工工艺复杂、运输安装难,结构用钢量高等问题,提出一种上部为单管钢塔筒、下部为三肢柱格构式的新型组合塔架结构。首先,基于空间矩阵位移法构建求力模型,求解新型组合塔架的杆件应力;其次,建立以截面最大应... 针对传统单管风电塔架存在施工工艺复杂、运输安装难,结构用钢量高等问题,提出一种上部为单管钢塔筒、下部为三肢柱格构式的新型组合塔架结构。首先,基于空间矩阵位移法构建求力模型,求解新型组合塔架的杆件应力;其次,建立以截面最大应力一致性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以塔架的直径和厚度作为优化变量,考虑6个约束条件,编写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化程序,实现了塔架下部-组合格构式塔架截面尺寸最优化;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3个角度(α=60°、α=45°和α=30°)的优化前后组合塔架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和对比该组合格构式塔架结构的应力。发现该求力模型能准确求解杆件应力;当=45°时,结构优化效果最佳,收敛速度最快。优化后格构式塔架用钢量减少48.8%,截面有效率提升70.3%,各肢柱杆应力差减少70.2%。验证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模型可行,其结果和方法可以为同类型塔架的设计以及相似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塔 粒子优化 有限元分析 空间矩阵位移 求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与粒子群算法的LBM多相流模型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侯亚祺 张玮 +2 位作者 张鸿 高飞雨 胡嘉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0-1132,共13页
在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低毛细数的弹状流流动时,由于气泡发展过程复杂,模型控制参数选择难度大,当所选参数不当时,会产生错误的非物理现象,从而降低计算精度。通过机器学习建立LBM多相流过程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机器学... 在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低毛细数的弹状流流动时,由于气泡发展过程复杂,模型控制参数选择难度大,当所选参数不当时,会产生错误的非物理现象,从而降低计算精度。通过机器学习建立LBM多相流过程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机器学习模型的超参数,进一步优化LBM建模过程中的控制参数,建立了LBM-机器学习-粒子群算法耦合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T型微通道内弹状流流动参数对气泡演化过程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所建LBM多相流模型能预测复杂条件下气泡伸长率,在此基础上通过伸长率分析找到了最优气液两相进口流速关系,有效解决了低毛细数下弹状流流动不稳定性问题,显著提高了模拟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 微通道弹状流 机器学习 粒子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低碳钢板激光切割参数优化
8
作者 潘冬旺 田晓青 +2 位作者 王宰宇 刘钊 宋术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2-1038,共7页
为了获得良好的低碳钢板激光切割质量,得到最佳的激光切割工艺参数,文章以3mm厚的Q235低碳钢板为研究对象,应用Box-Behnken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以切面粗糙度Ra、Rz以及零件宽度尺寸误差表征切割面质量,系统地研究激光功率、切割速度、辅... 为了获得良好的低碳钢板激光切割质量,得到最佳的激光切割工艺参数,文章以3mm厚的Q235低碳钢板为研究对象,应用Box-Behnken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以切面粗糙度Ra、Rz以及零件宽度尺寸误差表征切割面质量,系统地研究激光功率、切割速度、辅助气体压力和焦点位置对切割质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切割面粗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切割速度和焦点位置;尺寸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激光功率和焦点位置;焦点位置是影响切割面质量的主要因素。根据实验测量结果得到响应面模型,结合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算法求得最佳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2 048W、切割速度3.64m/min、辅助气体压力0.81bar、焦点位置7.26mm,并获得粗糙度和尺寸误差的预测值;该参数组合下切割零件的实际测量粗糙度和尺寸误差均在预测值的波动范围内,且切割面质量较好,证明了优化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切割 工艺参数 响应面 粒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演变粒子群算法的双色注射产品翘曲工艺优化
9
作者 王涛 李光明 +1 位作者 胡秋霞 徐静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03-3415,共13页
以某轿车精密仪表板双色注射成型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双色注射成型工艺参数,降低产品翘曲变形,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鉴于双色注射工艺参数与产品翘曲变形之间呈现高维度、非线性、波动性等特征且多工序耦合严重,极易导致传统优化方法陷入... 以某轿车精密仪表板双色注射成型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双色注射成型工艺参数,降低产品翘曲变形,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鉴于双色注射工艺参数与产品翘曲变形之间呈现高维度、非线性、波动性等特征且多工序耦合严重,极易导致传统优化方法陷入局部最优,造成优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演变的粒子群优化算法(TEPSO),利用正交膨胀空间均衡散布的优点提高粒子群的搜索能力和效率,并采用Q-Learning思想,通过粒子与环境的不断交互探索,开发基于时序演变的学习策略以确定粒子正交空间的膨胀因子。在某轿车仪表板优化设计中,与初始试验方案相比,采用TEPSO算法优化后仪表板Z向翘曲从4.698 mm降低到2.194 mm,优化效果达到53.3%,证实了TEPSO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注射成型 粒子 强化学习 优化设计 翘曲变形 模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凸轮磨削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明阳 赵锦国 +5 位作者 周康康 徐刚强 李孝禄 朱彦康 陈源 梁明轩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为了提高凸轮工件表面磨削质量及加工效率,设计了凸轮磨削正交试验方案,优化了淬硬球墨铸铁凸轮精加工磨削的工艺参数。通过建立以砂轮线速度、工件转速、磨削深度为关键参数表征的优化变量,构建以磨削振动加速度、表面粗糙度为指标的... 为了提高凸轮工件表面磨削质量及加工效率,设计了凸轮磨削正交试验方案,优化了淬硬球墨铸铁凸轮精加工磨削的工艺参数。通过建立以砂轮线速度、工件转速、磨削深度为关键参数表征的优化变量,构建以磨削振动加速度、表面粗糙度为指标的目标响应非线性数学模型;基于凸轮的形状特点,建立工件瞬时材料去除率模型;以最小化磨削振动、表面粗糙度及最大化去除率为优化目标,利用综合函数法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砂轮线速度80.6731 m/s、工件转速35 r/min、磨削深度30μm的工况下,磨削振动减少了20.8%,凸轮表面粗糙度值降低了11.88%,材料去除率增加了22.739 mm3/s。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磨削后工件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元素成分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砂轮线速度较小而工件转速及磨削深度较大时,凸轮表面缺陷和形变对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磨削 参数优化 响应曲面 粒子优化 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玻璃纤维增强ABS塑件多目标优化
11
作者 杨明 刘厚德 +3 位作者 刘巨保 李峰 姚建锋 刘赛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80,共9页
为了解决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装配支撑件成型质量问题,选取玻璃纤维(GF)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复合材料制成的加热器支架环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RSM)构建了包括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及纤维含量与响应目标(... 为了解决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装配支撑件成型质量问题,选取玻璃纤维(GF)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复合材料制成的加热器支架环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RSM)构建了包括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及纤维含量与响应目标(即翘曲变形量、体积收缩率)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方差分析(ANOVA)和残差分析,简化并得到了响应面回归方程。然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OPSO)对响应面模型进行迭代寻优,求得最优解集,并从中选取了最优解。将最优参数:模具温度25℃,熔体温度259.25℃,保压压力47 MPa,保压时间29.92 s与纤维质量分数28.68%输入Moldflow软件仿真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翘曲变形量为1.307 mm,体积收缩率为6.928%,与预测值误差分别为0.38%和4.08%,试模结果与优化算法预测值对比,翘曲变形量误差1.07%,体积收缩率误差0.47%。研究结果表明,运用RSM与MOPSO算法对玻璃纤维增强塑件成型质量进行优化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 响应面 多目标粒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的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过程多目标优化
12
作者 孙乾慧 李强 李愿来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93,共8页
为确定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对二甲苯的最佳操作条件,针对中国石化SorPX工艺,利用Aspen Chromatography软件搭建动态的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对二甲苯模型,并分别以吸附剂产能(单位体积吸附剂单位时间内生产对二甲苯的质量)最大化和解吸剂用... 为确定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对二甲苯的最佳操作条件,针对中国石化SorPX工艺,利用Aspen Chromatography软件搭建动态的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对二甲苯模型,并分别以吸附剂产能(单位体积吸附剂单位时间内生产对二甲苯的质量)最大化和解吸剂用量最小化、产品纯度最大化和收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模型达到循环稳态后,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以吸附剂产能最大化和解吸剂用量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优化结果表明,随着吸附剂产能的提高,解吸剂用量降低,说明吸附剂产能最大化和解吸剂用量最小化可以成功实现;以产品纯度最大化和收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优化结果表明,随着产品纯度的提高,产品收率会相应减少,表明两者不能同时获得最优结果,但可以获得相对较优的优化结果。综上,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工艺的产品纯度、收率、吸附剂产能和解吸剂用量不能同时达到最优,需要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移动床 对二甲苯 优化 多目标粒子 Aspen Chromatograph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的离心压缩机气动优化设计
13
作者 刘传亮 李振亚 +3 位作者 张书义 郝宁 赵峰 王天齐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针对传统的离散粒子群算法在离心压缩机气动优化设计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极值而不能得到全局最优值的问题,通过引入混沌算子和重新定义学习因子、惯性权重,并结合控制参数递减策略,以及优化位置概率迭代公式等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 针对传统的离散粒子群算法在离心压缩机气动优化设计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极值而不能得到全局最优值的问题,通过引入混沌算子和重新定义学习因子、惯性权重,并结合控制参数递减策略,以及优化位置概率迭代公式等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离散性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在扩大寻优范围的基础上,有效地平衡了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搜索能力,解决了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采用该算法针对某一离心压缩机开展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气动设计,使叶轮出口的流场分离得到有效控制;在压比变化不大的前提下,等熵效率由85.7%提升到88.7%。研究结果可为离心压缩机气动优化提供参考,也可应用于轴流压缩机及向心、轴流透平的气动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粒子 压缩机优化 全流道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发电机启停调度快速优化方法
14
作者 康赫然 张天闻 +4 位作者 邢敬舒 霍启迪 胡文波 王青 高雯曼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36-440,共5页
针对目前发电机启停调度难以适应新能源和负荷快速变化的问题,在常用的调度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系统安全稳定为约束的发电机启停优化调度模型,并引入粒子群算法,通过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以减少求解所需时间,提高... 针对目前发电机启停调度难以适应新能源和负荷快速变化的问题,在常用的调度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系统安全稳定为约束的发电机启停优化调度模型,并引入粒子群算法,通过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以减少求解所需时间,提高了求解效率。通过IEEE-30节点算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验证,提出的发电机启停调度优化方法准确度和效率高。相比于目前发电机启停调度方法,该方法误差在5%以内,计算时间能够节省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 发电机启停顺序 潮流优化调度 直流潮流计算 运行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辨识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建 孙越 江丽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 精准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是研究大规模光伏接入下电力系统故障特性的重要工具。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光伏逆变器仿真模型与实际工作中的光伏逆变器特性相差较大的问题,方法提出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构建逆变器的辨识模型。以重庆云阳某1 MW光伏电站为实际参照模型,首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逆变器的工作区间划分为3个阶段,利用数学扰动法分别对3个阶段中的待辨识参数划分灵敏度高低等级,并由此提出不同阶段不同灵敏度参数分步辨识策略;其次,分阶段采集实际光伏电站工作数据,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各待辨识参数的初始取值范围,设计同步辨识参数实验作为参照;最后提出改进的混沌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chaos genetic algorithm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GAPSO)作为辨识算法,分步分工作阶段辨识相关参数,通过对比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并将辨识结果代入仿真模型。结果结果表明,低灵敏度参数的同步辨识结果误差远超过可接受范围,而CGAPSO分步辨识出的相关参数误差皆在1.1%以下,精度远高于同步辨识结果。结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构建的辨识模型输出数据与实际逆变器工作数据契合度高,可准确反映逆变器实际工作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逆变器控制策略 参数辨识 数学扰动 改进粒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斜拉桥阻尼器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莉 李煜民 +3 位作者 丁自豪 刘耿耿 刘康 贾宏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6-1014,共9页
为克服大跨度斜拉桥黏滞阻尼器优化设计效率低、多个相互制约的减震控制目标的问题难以权衡,基于遗传算法的“变异”方法,提出了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来进行阻尼器参数优化设计。建立大跨度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开展了全桥地震响应分析,... 为克服大跨度斜拉桥黏滞阻尼器优化设计效率低、多个相互制约的减震控制目标的问题难以权衡,基于遗传算法的“变异”方法,提出了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来进行阻尼器参数优化设计。建立大跨度斜拉桥的有限元模型,开展了全桥地震响应分析,根据抗震需求在桥梁纵向设置黏滞阻尼器;分别建立了塔底弯矩、阻尼力和梁端位移的减震响应与阻尼器参数之间的响应面数学模型;以减震响应面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该算法进行阻尼器参数全局自动寻优分析,确定了阻尼器的最优参数,并与采用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确定的一组阻尼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具有计算精度好、优化效率高和更好地权衡多个相互制约的减震控制目标的优点;通过优化算法获得的阻尼器参数组合相比采用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获得的阻尼参数组合的减震响应,塔底弯矩增大1.73%,阻尼力减小5.97%,梁端位移减小1.66%;在无需多次有限元试算的基础上确定了更高精度的阻尼器优化参数组合,在提高减震效果的同时大大提升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黏滞阻尼器 改进粒子 斜拉桥 响应面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和Stackelberg博弈的武器部署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富樯 刘中阳 +3 位作者 周伦 皮阳军 蒲华燕 罗均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0-1091,共12页
为应对来袭目标的机动调整对防区防御能力的影响,针对性设计全新的部署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首先,从战术层面出发,提出一种考虑攻防信息变化的新型武器部署模型,该模型能够动态调整部署策略以提高防御系统的整体效能;其次,设计基于混沌... 为应对来袭目标的机动调整对防区防御能力的影响,针对性设计全新的部署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首先,从战术层面出发,提出一种考虑攻防信息变化的新型武器部署模型,该模型能够动态调整部署策略以提高防御系统的整体效能;其次,设计基于混沌映射机制和K均值聚类与重心法的算法初始化方案,以应对资源紧缺和充足两种情况,降低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风险;然后,设计基于Metropolis准则的个体最优更新方法和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的全局最优更新方法用以指导种群的进化方向;最后,通过提供多规模场景仿真实验,验证了新模型和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部署方案之间的差异,所提算法在求解质量与收敛性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部署 STACKELBERG 博弈 粒子优化 K均值聚类 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焊接缺陷三阈值图像分割方法
18
作者 罗威 吴超华 +2 位作者 肖俊 蔡舒 史晓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463-9470,共8页
为解决焊接缺陷图像分割的结果出现失真、分割效果差的问题,以轮辋生产过程中的裂纹和气孔焊接缺陷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SA)策略改进粒子群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的... 为解决焊接缺陷图像分割的结果出现失真、分割效果差的问题,以轮辋生产过程中的裂纹和气孔焊接缺陷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SA)策略改进粒子群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的焊接缺陷三阈值图像分割方法。首先通过灰度值、平均灰度值和中值灰度值建立图像的三维最大类间方差(Otsu)模型;其次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和非对称学习因子并融入SA策略增强算法求解效率和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最后利用SA-IPSO算法优化三维Otsu模型求解得到最佳阈值对应的缺陷分割图像。采用不同算法和模型对焊接缺陷图像进行分割,结果表明:对于裂纹和气孔焊接缺陷图像,本文算法在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和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对比算法,在加快算法收敛的同时避免分割结果失真,提高了分割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分割 三维Otsu 粒子优化 模拟退火策略 焊接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确定热源参数的EH40/316L高功率激光焊接温度场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加俊 黄禹 +1 位作者 王璐 荣佑民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9,I0005,共10页
焊接瞬态温度场对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模拟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提高EH40/316L高功率激光焊接的温度场模拟精度,开发了用于热源模型经验参数优化的智能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MATLAB软件随机生成热源模型的经验参数,调用ANSYS软件执行焊接... 焊接瞬态温度场对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模拟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提高EH40/316L高功率激光焊接的温度场模拟精度,开发了用于热源模型经验参数优化的智能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MATLAB软件随机生成热源模型的经验参数,调用ANSYS软件执行焊接温度场模拟的APDL命令,并在计算完成后返回结果数据,然后通过借助粒子群算法的群体智能和进化智能的优点,根据预测结果生成新的热源经验参数,进行迭代计算,直至预测结果为最优结果;同时,为提高收敛速度,将有限元几何模型简化为原模型的1/5.基于该方法,开展了10个热源模型经验参数优化案例的计算,并根据优化结果分析了热源模型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温度场的准确预测,其中10个优化案例的平均计算时间为30.3 h,最大、最小和平均预测误差分别为2.84%,2.06%和2.16%;同时,由预测误差和热源经验参数的响应曲面可知,两者之间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其数学函数为多谷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激光焊接 异种钢 焊接温度场模拟 热源参数优化 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和粒子群算法的电机轴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遵 汪朝晖 +1 位作者 徐文侠 王俊士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机轴的轻量化设计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响应面法和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多目标优化方法。以电机轴的内径为设计变量,在满足强度约束的条件下,将电机轴质量、多危险截面处等效应力和1阶临界转速作为设计目标构建了多...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机轴的轻量化设计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响应面法和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多目标优化方法。以电机轴的内径为设计变量,在满足强度约束的条件下,将电机轴质量、多危险截面处等效应力和1阶临界转速作为设计目标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建立Box-Behnken试验设计得到4因素3水平的有限元分析试验方案,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各子目标的高精度响应面方程,并根据各子目标的重要程度引入影响因子,建立了统一的全局优化目标函数。最后,结合惯性权重线性递减的粒子群算法对全局目标函数进行了寻优。优化结果表明:电机轴的质量减小了4.8%,1阶临界转速提升了8%,且两处危险截面的等效应力分别减小了2.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轴 多目标优化 响应面 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