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棱皮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性与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宋志航 洪益 +4 位作者 朱娟 吕超 郭宝健 王菲菲 许如根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831,共14页
为了解二棱皮大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性与稳定性,以来源不同的334份二棱皮大麦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了6个环境下成熟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二棱皮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品种(系)间、试点间及试点与品种(系)互作间均存在显著... 为了解二棱皮大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性与稳定性,以来源不同的334份二棱皮大麦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了6个环境下成熟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二棱皮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品种(系)间、试点间及试点与品种(系)互作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依据10级分类分布频次法则,籽粒蛋白含量均主要分布在3~8级,趋于正态分布。通过计算籽粒蛋白质含量BILPs值及AMMI模型分析Di值,筛选到稳定性好的高蛋白质品种(系)浙大96-6和华大麦8,稳定性好中等蛋白质品种(系)川52209和Nasonijo,以及稳定性好的低蛋白质品种(系)区146V025W和9919(中国新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棱皮大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差异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麦44/济麦229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单宝雪 刘秀坤 +9 位作者 肖延军 展晓孟 黄金鑫 刘百川 张玉梅 李豪圣 刘建军 高欣 曹新有 赵振东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2∶6RILs)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共筛选到2344个SNP标记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3349.95 cM,平均标记密度为1.43 cM/标记。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分析,共检测到18个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QTL,分布在1A、1B、2B、3D、4B、4D、5A、5B、5D、7A、7B共11条染色体上。Qpc.saas.4B-1在E1、E2和E3三个环境和BLUE(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中均被稳定检测到,可以解释3.26%~23.79%的表型变异。Qpc.saas.4D和Qpc.saas.5A在两个环境和BLUE值中被检测到,分别解释2.42%~11.18%和2.48%~5.47%的表型变异,且Qpc.saas.4D与小麦矮秆基因Rht-D1b物理位置重合。本研究中检测到的QTL新位点Qpc.saas.4B-1、Qpc.saas.4D和Qpc.saas.5A是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效基因,具有高表型变异解释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分子标记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QTL分析 重组自交系 55K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0
3
作者 王月福 于振文 +1 位作者 李尚霞 余松烈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3-748,共6页
通过氮素营养水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 3个小麦品种的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表明 :增加施氮量能够提高氮素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 ,降低旗叶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增加施氮量提... 通过氮素营养水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 3个小麦品种的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表明 :增加施氮量能够提高氮素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 ,降低旗叶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增加施氮量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主要与促进开花后氮素吸收同化能力有关。不同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是开花后氮素吸收同化和再运转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选择开花后氮素吸收同化和再运转能力强的品种 ,既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籽粒蛋白质含量 冬小麦 氮素营养 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转基因水稻的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立军 王康君 +3 位作者 卞金龙 熊溢伟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产量对水分的响应缺乏研究。以日本晴及以其为亲本获得的两个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差异的转基因水稻株系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上述水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实期相同水分处理... 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产量对水分的响应缺乏研究。以日本晴及以其为亲本获得的两个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差异的转基因水稻株系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上述水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实期相同水分处理条件下,水稻结实率和产量随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与常规灌溉相比,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明显提高了水稻结实率和产量。籽粒中Q酶活性、根系氧化力、剑叶膜脂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表观输出量也明显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的产量和上述生理指标的提高幅度均高于籽粒蛋白质含量低的水稻材料。结实期重干湿交替灌溉则明显降低了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籽粒中Q酶活性、根系氧化力、剑叶膜脂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表观输出量也明显降低,且籽粒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的产量和上述生理指标的降幅均高于籽粒蛋白质含量低的水稻材料。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可能是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引起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水稻材料产量产生差异的重要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蛋白质含量 干湿交替灌溉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花期氮素营养指标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预测 被引量:23
5
作者 屈莎 李振海 +4 位作者 邱春霞 杨贵军 宋晓宇 陈召霞 刘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6-193,共8页
籽粒蛋白含量(grain protein content,GPC)是衡量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及时准确的预测小麦GPC有利于小麦的分类收割和分级存储。为了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氮素营养指标作为中间变量来反演小麦GPC,该文研究分别以开花期植株氮素累积量(plant... 籽粒蛋白含量(grain protein content,GPC)是衡量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及时准确的预测小麦GPC有利于小麦的分类收割和分级存储。为了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氮素营养指标作为中间变量来反演小麦GPC,该文研究分别以开花期植株氮素累积量(plant nitrogen accumulation,PNA)、植株氮素含量(plant nitrogen content,PNC)、叶片氮素累积量(leaf nitrogen accumulation,LNA)和叶片氮素含量(leaf nitrogen content,LNC)4个氮素营养指标为中间变量,并运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算法实现4个氮素营养指标的估测,最后构建及评价基于开花期"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VI)-氮素营养指标(nitrogen nutrition index,NNI)-GPC"模式的冬小麦GPC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通过分析植被指数与氮素营养指标的相关性,选择植被指数MSAVI、PSRI、DVI、RDVI和GNDVI作为氮素营养指标模型的构建变量;2)运用SVM方法构建的VI-NNI模型中LNC的建模精度与验证精度相对最优,其建模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和验证集标准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d error,n RMSE)及验证标准化平均误差(normalized average error,NAE)分别为0.820、9.553%、-1.4%,验证结果稳定性较好;3)构建NNI-GPC模型中PNC的建模精度与验证精度相对最好,其建模R^2和验证n RMSE及NAE分别为0.653、9.843%、-0.3%;4)最终构建的VI-NNI-GPC模型中,以开花期PNC为中间变量的模型建模及反演精度最好,其建模R^2和验证n RMSE及NAE分别为0.631、8.564%、-0.9%。以氮素营养指标为中间变量的GPC遥感反演是可行的,并且比较4个氮素营养指标为中间变量反演GPC,PNC具有较高精度的预测结果,为精确反演GPC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模型 支持向量机 籽粒蛋白质含量 氮素营养指标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冯伟 姚霞 +3 位作者 田永超 朱艳 刘小军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35-1942,共8页
为定量分析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叶片氮素营养指标、冠层高光谱参数的相互关系,确立能够准确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敏感光谱参数和定量模型,2003—2006年在连续3个生长季不同小麦品种和不同施氮水平的4个大田试验条件下,于小麦不同... 为定量分析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叶片氮素营养指标、冠层高光谱参数的相互关系,确立能够准确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敏感光谱参数和定量模型,2003—2006年在连续3个生长季不同小麦品种和不同施氮水平的4个大田试验条件下,于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田间冠层高光谱数据并测定植株氮素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试验1以低蛋白质含量的宁麦9号和高蛋白质含量的豫麦34为材料,试验2以低、中、高蛋白质含量的宁麦9号、扬麦12和豫麦34为材料,试验3以低蛋白质含量的宁麦9号、中蛋白质含量的扬麦10号和淮麦20以及高蛋白质含量的徐州26为材料,试验4以低蛋白质含量的宁麦9号和中蛋白质含量的扬麦10号为材料。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可以通过开花期叶片氮含量和氮积累量进行可靠的估测。而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叶片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可以基于统一的光谱参数进行定量反演,其中基于REPle和mND705的叶片氮含量监测模型及基于SDr/SDb和FD742的叶片氮积累量监测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性和适用性。根据特征光谱参数—叶片氮素营养—籽粒蛋白质含量这一技术路径,以叶片氮素营养为交接点将两部分模型链接,建立了基于开花期高光谱参数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经独立资料检验表明,以参数mND705、REPle、SDr/SDb和FD742为变量,建立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报模型均给出较好的检验结果。因此,利用开花期关键特征光谱指数可以直接评价小麦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状况,其中基于mND705参数的预测模型更为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营养 籽粒蛋白质含量 高光谱遥感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小麦旗叶全氮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韩巧霞 郭天财 +2 位作者 王化岑 王永华 阎凌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7-681,共5页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于2003~2005年在连续两年池栽条件下,以面筋含量高、中、低三种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豫麦49和洛麦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粘、壤、砂三种土壤质地对旗叶全氮含量和蛋白质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 为了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于2003~2005年在连续两年池栽条件下,以面筋含量高、中、低三种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豫麦49和洛麦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粘、壤、砂三种土壤质地对旗叶全氮含量和蛋白质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后叶片含氮量逐渐下降,花后5~40d,旗叶全氮含量表现为粘土〉壤土〉砂土。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前高后低又升高的积累变化规律。其中,低筋品种洛麦1号和中筋品种豫麦49在壤土条件下蛋白质含量较高,高筋品种藁麦8901在粘土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高筋品种藁麦8901籽粒蛋白质积累速率高峰期早于其它两类品种。低筋品种洛麦1号在砂土、中筋品种豫麦49在粘土种植条件下籽粒蛋白质产量较低;藁麦8901以粘土种植条件下籽粒蛋白质产量较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旗叶全氮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土壤质地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影响较大,生产上应针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制定不同的优化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质地 旗叶全氮含量 籽粒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科 卢向阳 +1 位作者 彭丽莎 刘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1-424,共4页
为探明羧甲基壳聚糖对水稻氮代谢的调控效果 ,以湘晚籼 6号和湘晚籼 9号为材料 ,用 0 .2 %的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喷施水稻始穗期叶片 .结果表明 ,羧甲基壳聚糖对水稻氮代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能够明显提高齐穗期叶片内硝酸还原酶、谷... 为探明羧甲基壳聚糖对水稻氮代谢的调控效果 ,以湘晚籼 6号和湘晚籼 9号为材料 ,用 0 .2 %的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喷施水稻始穗期叶片 .结果表明 ,羧甲基壳聚糖对水稻氮代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能够明显提高齐穗期叶片内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转化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蛋白水解酶的活性 ,其中 ,对谷氨酰胺转化酶和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增强作用可持续到乳熟后期 ,并能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籽粒内全氮、蛋白氮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羧甲基壳聚糖 氮代谢 酶活性 籽粒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效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浩川 刘义宝 +4 位作者 程荣霞 孙希增 王亚 汤继华 刘宗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5-760,共6页
用来自5个不同基础群体的14个自选系作母本,不同优势群的5个测验系作父本,采用NCII交配设计配成70个杂交组合,进行了2年3点的田间试验。利用近红外光谱,对亲本及其杂交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 用来自5个不同基础群体的14个自选系作母本,不同优势群的5个测验系作父本,采用NCII交配设计配成70个杂交组合,进行了2年3点的田间试验。利用近红外光谱,对亲本及其杂交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父、母本及其70个杂交组合间的基因型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8822和M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两个基础群体,以之作母本对提高杂交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起主导作用。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方差占基因型方差的94.29%,但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相对较低,分别为35.83%和33.94%,说明环境因素对籽粒蛋白含量影响明显。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r=0.053,r0.05=0.232),因此,扩大变异选择范围,实现优良基因聚合,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性状可以同步得到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籽粒蛋白质含量 遗传效应 产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麦叶片SPAD值预测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飞 肖靖 +2 位作者 谷运红 焦浈 金庆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0-1354,共5页
研究和建立在收获前对小麦籽粒品质快速无损预测的技术,本文利用31个小麦品种材料,对五个不同时期所测小麦顶一叶至顶四叶的SPAD值进行分析,获得SPAD值随取样时期及叶位的变化规律;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获得材料的籽粒蛋... 研究和建立在收获前对小麦籽粒品质快速无损预测的技术,本文利用31个小麦品种材料,对五个不同时期所测小麦顶一叶至顶四叶的SPAD值进行分析,获得SPAD值随取样时期及叶位的变化规律;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获得材料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建立叶片SPAD值与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发现顶一叶SPAD递减速率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直线拟合方程为y=-3.210 9x+14.286,相关系数r=-0.849 0。经显著性分析推断顶一叶SPAD值的递减速率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着十分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利用顶一叶SPAD值的递减速率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预测,以减轻品质育种工作量,指导育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PAD值 籽粒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穗层反射光谱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卢艳丽 李少昆 +3 位作者 王克如 谢瑞芝 高世菊 王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236,共5页
本试验对近地面高光谱仪监测小麦的不同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各方法对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穗全氮含量(ETNC)与穗层光谱反射率(Rel)的相关系数普遍高于与冠层光谱反射率(Rc)的相关系数。同时,基于小麦光谱... 本试验对近地面高光谱仪监测小麦的不同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各方法对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穗全氮含量(ETNC)与穗层光谱反射率(Rel)的相关系数普遍高于与冠层光谱反射率(Rc)的相关系数。同时,基于小麦光谱反射率、穗全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选择了包括植被指数在内的20个穗层光谱特征参量,与ETNC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最佳光谱特征参量预测ETNC以及ETNC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统计相关模型。通过2个模型的链接,建立了利用比值植被指数RVI[890,670]预测GPC的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相同条件下,相对于以往基于冠层光谱的方法,基于穗层光谱的RVI[890,670]对GPC的预测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决定系数R2由0.662提高到0.865,总均方根差RMSE由0.851降低到0.734。本研究为实现田间条件下小麦氮素及相关品质指标的便携式监测仪的开发研制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层光谱反射率 含氮量 籽粒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片及冠层叶绿素参数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宋晓宇 王纪华 +2 位作者 杨贵军 崔贝 常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17-1921,共5页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小麦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实现小麦品质快速的预测预报对于粮食收购部门和加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作物叶绿素/氮素速测仪SPAD及Multiplex 3,获取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及冠层叶绿素参数,从小麦个体及群...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小麦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实现小麦品质快速的预测预报对于粮食收购部门和加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作物叶绿素/氮素速测仪SPAD及Multiplex 3,获取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及冠层叶绿素参数,从小麦个体及群体参量两方面进行冬小麦收获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产量的预测研究。试验于2012年4—6月在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至灌浆初期,小麦冠层氮素密度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优于叶片氮素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灌浆中期两者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性差别不大;小麦叶片SPAD值与叶片氮素含量相关性总体优于其与冠层氮素密度的相关性,而叶绿素荧光参数SFR_G,SFR_R与冠层氮素密度的相关性优于其与叶片氮素含量的相关性;叶片SPAD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在拔节期最弱,在灌浆中期最强,小麦冠层叶绿素荧光参数SFR_G,SFR_R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性在返青至拔节期不显著,但孕穗期开始显著相关,在灌浆中期相关性最强且明显优于同期叶片SPAD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冬小麦籽粒蛋白产量与叶片SPAD值在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显著相关,与SFR_G和SFR_R在小麦灌浆期显著相关;研究基于灌浆中期SPAD值及SFR_R值,构建了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籽粒蛋白产量的预测模型,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426和0.497,模型标准误差分别为0.060%和0.055%,籽粒蛋白产量预测模型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366和0.386,模型标准误差分别为125.367和123.454kg·ha-1。研究表明,利用叶片SPAD值及冠层叶绿素荧光信息,在小麦收获前进行品质的快速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含量 冠层氮素密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SPAD S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 被引量:14
13
作者 贺佳 刘冰峰 +4 位作者 黎世民 郭燕 王来刚 张彦 李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5-875,共11页
为研究不同氮磷水平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提高模型精度,本文通过连续5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氮磷耦合水平下,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植株氮含量以及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以相关、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建... 为研究不同氮磷水平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提高模型精度,本文通过连续5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氮磷耦合水平下,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植株氮含量以及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以相关、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基于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含量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植株氮含量的最佳植被指数,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基于植被指数的植株氮含量监测模型;最后以植株氮含量为链接点,按照"植被指数—植株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的联系,建立融合植被指数与植株氮含量的冬小麦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基于植株氮含量建立的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监测精度;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分别基于修正叶绿素吸收反射率指数(MCARI_1)、归一化差值叶绿素指数(NDCI)、修正归一化差异指数(mNDVI)、MCARI_1、NDCI植被指数建立植株氮含量监测模型,监测精度(R^2)分别为0.826、0.854、0.867、0.859和0.819;以植株氮含量为链接点,通过"植被指数—植株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间接联系,建立基于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植被指数且融合植株氮含量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R^2分别为0.935、0.972、0.990、0.979和0.936;以独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对误差(RE)分别为11.26%、10.74%、8.41%、10.25%和11.3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221 g×kg^(-1)、1.825 g×kg^(-1)、1.214 g×kg^(-1)、1.767 g×kg^(-1)和2.137 g×kg^(-1)。说明基于不同生育时期植被指数链接植株氮含量可以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有效监测,且模型具有较好的年度间重演性和品种间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高光谱遥感 冠层光谱反射率 籽粒蛋白质含量 植株含氮量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层平行平面光谱特征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春华 李少昆 +5 位作者 卢艳丽 王克如 谢瑞芝 高世菊 李晓君 隋学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68-1473,共6页
通过2个小麦品种4个氮素水平的大田小区试验,及光谱仪传感器在冬小麦群体侧面水平测定不同叶层反射光谱,分析不同叶层光谱特征参量与冠层氮素分布、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定量关系,建立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的分层光谱模型。结果表明,2个小麦... 通过2个小麦品种4个氮素水平的大田小区试验,及光谱仪传感器在冬小麦群体侧面水平测定不同叶层反射光谱,分析不同叶层光谱特征参量与冠层氮素分布、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定量关系,建立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的分层光谱模型。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冠层内氮素分布特点不同,普通蛋白质含量小麦京冬8号上、下叶层对不同氮素处理反应敏感,而高蛋白质含量小麦中优9507反应不敏感。京冬8号开花期叶层氮素含量梯度(ΔLNC)与籽粒蛋白质含量(GPC)极显著相关,在本文选择的6个光谱特征参量中,叶层比值植被指数梯度ΔRVI[670,890]与籽粒蛋白质含量(GPC)极显著相关;中优9507乳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叶层光谱参量梯度ΔRVI[670,890]极显著负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分层光谱参量梯度ΔRVI[670,890]统计模型,决定系数高于传统垂直测定模型,京冬8号模型RMSE为0.7500,中优9507模型RMSE为0.6461,在不同生育时期建立的分层光谱模型可以对不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特征梯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小麦冠层 叶片分层光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13/C615重组自交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文静 裔新 +3 位作者 李东升 张春梅 高德荣 张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30-936,共7页
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是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小麦品质育种的主要选择指标。为挖掘新的与小麦品质相关的QTL,以扬麦13为父本,以CIMMYT引进种质C615为母本,构建了包含19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利... 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是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小麦品质育种的主要选择指标。为挖掘新的与小麦品质相关的QTL,以扬麦13为父本,以CIMMYT引进种质C615为母本,构建了包含19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构建遗传图谱,并结合群体在4个环境下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性状,对这两个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后代的品质性状偏向于扬麦13;94个家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小于12.5%,硬度平均值小于50,符合国家弱筋小麦籽粒品质标准;构建的遗传图谱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长度为4853.76 cM,平均图距为5.79 cM;共检测到4个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相关的QTL,分别位于2D染色体短臂、3D染色体短臂、5B染色体短臂和7A染色体长臂上,除QGpc.yaas-3DS的增效基因来源于扬麦13外,其余3个QTL的增效基因均来自C615。QGpc.yaas-2DS在4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80%~11.79%,其他3个QTL均仅能在1个环境下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3.09%~9.79%;共检测到2个与籽粒硬度性状显著相关的QTL,分别位于4A染色体长臂和5D染色体短臂上,硬度增效基因都来自C615,QHA.yaas-4AL在2个环境能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3.17%~3.84%;QHA.yaas-5DS在4个环境下能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26.37%~37.51%。聚合2个硬度增效基因的家系硬度值均达到硬质麦水平(硬度值≥50)。综上,扬麦13可作为优异亲本用于弱筋小麦品质育种,定位到的稳定的QTL/基因可为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90K SNP 籽粒蛋白质含量 籽粒硬度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光谱遥感预测模型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志勇 樊泽华 +5 位作者 张娟娟 邱青彬 郑亮 芮战许 马新明 熊淑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目的】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实现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精准预测,比较筛选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实现优质小麦栽培生产。【方法】设置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和施氮量处理,测定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叶片干物质质量(LDW)、... 【目的】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实现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精准预测,比较筛选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实现优质小麦栽培生产。【方法】设置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和施氮量处理,测定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叶片干物质质量(LDW)、地上生物量(AGB)、叶片氮含量(LNC)、叶片氮积累量(LNA)、叶面积指数(LAI)、植株氮含量(PNC)、植株氮积累量(PNA)和氮营养指数(NNI)9个农学参数及小麦冠层光谱,通过一阶导数和偏最小二乘法,构建基于不同农学参数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一阶导数处理可以提高光谱数据与农学参数的相关性。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的高光谱农学参数估测模型中以SPAD的模型建模精度与验证精度相对较优,建模集决定系数R^(2)与预测集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0.99和4.10%;NNI反演模型验证结果较好,相对预测偏差RPD为2.04;利用线性回归构建的农学参数-籽粒蛋白质预测模型中以LNC的建模精度与验证精度最佳,其建模集R^(2)、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和RPD分别为0.64、0.79和2.11。最终构建的“高光谱-农学参数-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以开花期LNC为中间变量的模型最优,其预测集R^(2)、RMSE和RPD分别为0.55、1.12和1.49。【结论】以农学参数为中间变量可以进行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高光谱-LNC-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较高精度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农学参数 高光谱遥感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方先文 姜东 +2 位作者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选用高蛋白小麦品种"重庆面包麦"与低蛋白小麦品种"宁麦9号"配制了P1、P2、F1、F2、B1(F1/P1)和B2(F1/P2)世代,以每个世代单株籽粒的混合面粉为单位,对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①高蛋白质含...  选用高蛋白小麦品种"重庆面包麦"与低蛋白小麦品种"宁麦9号"配制了P1、P2、F1、F2、B1(F1/P1)和B2(F1/P2)世代,以每个世代单株籽粒的混合面粉为单位,对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①高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显性,F2群体的次数分布出现2个明显的峰;②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第一对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第二对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多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③对于该组合而言,按F2计算,主基因的遗传率为67 19%,多基因的遗传率为11 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遗传分析 加性-显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金保 张平平 +5 位作者 任丽娟 杨学明 马鸿翔 姚国才 张鹏 周淼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9-474,共6页
为了给软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7个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差异的软质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在7个软质冬小麦品种中,宁麦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 为了给软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7个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差异的软质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在7个软质冬小麦品种中,宁麦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降低杂种后代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较为重要,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亲本中增效和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同。宁麦9号具有最多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遗传的显性基因,而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有最多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遗传的隐性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冬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水平与气象条件对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形成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秀兰 李文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14-1920,共7页
以3个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的施肥和播期试验为基础,通过建立籽粒蛋白质含量形成动态的拟合方程,定量揭示籽粒蛋白质含量形成动态及氮磷肥与气象条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普遍规律符合一元三次多项... 以3个品质类型春小麦品种的施肥和播期试验为基础,通过建立籽粒蛋白质含量形成动态的拟合方程,定量揭示籽粒蛋白质含量形成动态及氮磷肥与气象条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普遍规律符合一元三次多项式曲线,即呈自开花始先降低后升高的单谷曲线变化。氮磷肥与气象条件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通过方程特征量而体现。氮水平增加,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增加,动态曲线谷值和峰值均明显提高且出现时间分别提前和推后。磷水平增加,高蛋白强筋品种蛋白质含量降低,高蛋白中筋品种则增加;高蛋白品种谷值和峰值均提高且出现时间推迟。低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随氮磷肥变化不明显且幅度很小。在没有水分胁迫的情况下,光温互作是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动态形成的首要因子,其次为降水;而气温日较差则为最敏感因子。较高光温条件互作前提下,增加灌浆期温度日较差使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提高,低蛋白品种则降低。高蛋白相比于低蛋白品种更易受氮磷水平和气象条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形成动态 氮磷水平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ODATA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分级监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卫国 李正金 +2 位作者 王纪华 黄文江 郭文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47-1251,共5页
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遥感分级监测预报,有利于农业管理部门大面积获取田间长势信息,便于及时制定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实现调优品质的目的。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进行基于TM卫星遥感技术的冬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监测研究。在利用GPS... 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遥感分级监测预报,有利于农业管理部门大面积获取田间长势信息,便于及时制定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实现调优品质的目的。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进行基于TM卫星遥感技术的冬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监测研究。在利用GPS实地采样调查和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的ISODATA分类方法,结合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等操作,将样点的信息数据贯穿于整个分类过程;利用分类提取的冬小麦面积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植株氮素含量信息,结合基于光谱参数与氮素积累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对整个区域的冬小麦籽粒蛋白含量进行监测预报,对叠加样点实测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冬小麦面积信息解译精度在95%以上,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报精度达到90%以上,最终制作了区域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级监测专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TM影像 分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