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DAPI染色技术及其在树木类菌质体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田国忠
《河南林业科技》
1990年第3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DAPI染色技术
树木
类菌质体
病害防治
技术原理
药品仪器
全文增补中
植物维管束内寄生难养菌类的提取
2
作者
张金岐
张良皖
王祈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67-570,共4页
寄生于植物维管束系统引起黄化型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目前已知有螺原体(Spiroplasma-Like Organism)。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和难养细菌(Fastidious bacteria)。它们均为原核生物。前二者没有细胞壁属于菌质体类(Mycoplasma)...
寄生于植物维管束系统引起黄化型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目前已知有螺原体(Spiroplasma-Like Organism)。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和难养细菌(Fastidious bacteria)。它们均为原核生物。前二者没有细胞壁属于菌质体类(Mycoplasma);后者在70年代被称为类立克次体或类立克次体细菌(RLO或RLB)。因具有明确的细胞壁结构,而且DNA的G—C比值相当于细菌,现已归入细菌类中。类菌质体至今尚未能在人工培养基中培养,大多数螺原体和少数难养细菌虽已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维管束
难养细
菌
类菌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物病毒类病害的介体传播及其控制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连生
蔡伯华
+1 位作者
顾国庆
承仰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3-224,共2页
植物病毒和类菌质体能造成多种农林作物的病害 ,其主要传播介体为昆虫 ,但也不可忽视其他介体传播的可能性。现以 3个典型病例来说明介体传播的复杂性和为害的严重性 ,并提出了控制介体传播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植物病毒
植物
类菌质体
介体传播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侵染葡萄的病毒(病害)简介
4
作者
孟保中
《河北果树》
1991年第3期16-20,共5页
迄今为止,已见报道的葡萄病毒(病害)达40余种,有些已明确病原,有些则尚未搞清,有些病害公布广,经济为害严重,有些则地区性严重发生或为害较小。下面从病原学、传染方式及分布等方面对这类病害做一简述。一、病原已知的病毒病1.葡萄扇叶...
迄今为止,已见报道的葡萄病毒(病害)达40余种,有些已明确病原,有些则尚未搞清,有些病害公布广,经济为害严重,有些则地区性严重发生或为害较小。下面从病原学、传染方式及分布等方面对这类病害做一简述。一、病原已知的病毒病1.葡萄扇叶病(Grapevine fanleaf disease):是最严重的葡萄病毒病之一,世界分布。Rozier(1800)首次报道,Hewitt(1950)确认它为病毒病,1956年分离成功,病原为葡萄扇叶病毒(GFLV)。属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Nepoviruses)。摩擦接种传染多种草本植物。Xiphinema index为主要传毒线虫,有人报道X.vuittenezi,X.italiae也可传毒;花粉传毒。侵染所有欧亚品种,引入欧洲的北美种群许多品种及其杂交种和亚洲的观赏葡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扇叶病
葡萄品种
传毒
病毒
类
多面体病
世界分布
传染方式
番茄黑环病毒
甜菜黄化病毒
类菌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病害名录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继团
俞彩珠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2-31,共10页
作者首次报导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病害210种,其中真菌病195种,细菌病3种,类菌质体病2种,毛毡病6种,线虫病2种,寄生性种子植物1种,生理性病1种,为害寄主133种。本文对了解自然保护区植物病害的分布、种类、发展动向及其防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植物病害
禅源寺
类菌质体
林科所
枪刀竹
细
菌
病
寄生性
无性世代
林场苗圃
藻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泡桐丛枝病综合防治试验
6
作者
段友海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12,共2页
1981年7月,湘西自治州政府大院的295株白花泡桐有91株发生丛枝病,发病株率为31%。其中204株4年生的发病90株,发病率为44%,且有3株死亡。特别是东北角生活区的30株泡桐发病株率和病枝率(病枝占树冠体积的比率)均在90%以上,可见发病之...
1981年7月,湘西自治州政府大院的295株白花泡桐有91株发生丛枝病,发病株率为31%。其中204株4年生的发病90株,发病率为44%,且有3株死亡。特别是东北角生活区的30株泡桐发病株率和病枝率(病枝占树冠体积的比率)均在90%以上,可见发病之重。此院1979年7月发病1株,1980年7月发病7株,1981年7月发病达91株,可见蔓延之快。据资料介绍,防治泡桐丛枝病重病株要清除,病枝要全部修除。本试验不全修病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病
修除
重病株
政府大院
发病株率
类
菌
原体
湘西自治州
盐酸土霉素
类菌质体
髓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
7
作者
庄素玲
张海华
《农业知识》
2002年第8期28-28,共1页
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近年在我国某些地区时有发生。生产者在引种、栽培中需高度注意。发病症状枝叶丛生及叶片黄化为该病的主要特征。发病树上正芽和副芽同时萌发。
关键词
叶片黄化
副芽
枣树品种
病树
类菌质体
地区时
泥封
发育枝
外地引进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刊评介
8
作者
罗怀海
《植物医生》
1992年第1期52-52,共1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in agricultu re)——该书由 D.W.Parry 编著,1990年剑桥大学出版.共385页.本书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58页)阐述植物病理学的原理.涉及真菌、细菌、类菌质体和病毒等病原物.
关键词
书刊评介
类菌质体
植物病理学
Parry
病害发展
流行学
病害循环
影响因素
分施
怀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怎样防治泡桐丛枝病
9
作者
廖龙泉
《农村百事通》
1996年第2期30-30,共1页
泡桐丛枝病又名泡桐扫帚病,分布极广,一般发病率在20%—40%,严重地区高达80%以上。感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常引起树势衰退,材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死亡,是泡桐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其病状可分为丛枝型...
泡桐丛枝病又名泡桐扫帚病,分布极广,一般发病率在20%—40%,严重地区高达80%以上。感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常引起树势衰退,材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死亡,是泡桐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其病状可分为丛枝型和花变枝叶型两种,病原均为类菌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泡桐丛枝病
材积生长量
类菌质体
扫帚病
盐酸四环素
药物防治
抚育管理
种子育苗
不定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冬枣的栽培与管理
10
作者
张存立
《林业与生态》
2015年第2期34-35,共2页
冬枣是从大枣的变异株中选育出来的1个枣树新品种,因在立冬后成熟,故称之为冬枣。冬枣个体较大,最大的可达到82克,营养价值高,其含糖量27.6%,含可溶性固形物35%,含维生素C40.7%。它酸甜适中,皮薄肉厚,适口性好,是鲜食枣的品种。冬枣耐...
冬枣是从大枣的变异株中选育出来的1个枣树新品种,因在立冬后成熟,故称之为冬枣。冬枣个体较大,最大的可达到82克,营养价值高,其含糖量27.6%,含可溶性固形物35%,含维生素C40.7%。它酸甜适中,皮薄肉厚,适口性好,是鲜食枣的品种。冬枣耐干旱、耐瘠薄,有较强的抗逆性,繁殖容易,见效较快,适合在干旱地区和山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枣
嫁接繁殖
营养价值
异株
适口性
苗木繁殖
枣尺蠖
枣头
枣粘虫
类菌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API染色技术及其在树木类菌质体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田国忠
机构
中国林科院林研所
出处
《河南林业科技》
1990年第3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DAPI染色技术
树木
类菌质体
病害防治
技术原理
药品仪器
分类号
S763.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植物维管束内寄生难养菌类的提取
2
作者
张金岐
张良皖
王祈楷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67-570,共4页
文摘
寄生于植物维管束系统引起黄化型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目前已知有螺原体(Spiroplasma-Like Organism)。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和难养细菌(Fastidious bacteria)。它们均为原核生物。前二者没有细胞壁属于菌质体类(Mycoplasma);后者在70年代被称为类立克次体或类立克次体细菌(RLO或RLB)。因具有明确的细胞壁结构,而且DNA的G—C比值相当于细菌,现已归入细菌类中。类菌质体至今尚未能在人工培养基中培养,大多数螺原体和少数难养细菌虽已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成功。
关键词
植物
维管束
难养细
菌
类菌质体
Keywords
Vacuum extraction
MLO
Fastidious bacteria
分类号
S432.42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物病毒类病害的介体传播及其控制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连生
蔡伯华
顾国庆
承仰周
机构
江苏省泰兴市蒋华镇农技站
江苏省泰兴市植保站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3-224,共2页
文摘
植物病毒和类菌质体能造成多种农林作物的病害 ,其主要传播介体为昆虫 ,但也不可忽视其他介体传播的可能性。现以 3个典型病例来说明介体传播的复杂性和为害的严重性 ,并提出了控制介体传播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植物病毒
植物
类菌质体
介体传播
控制措施
分类号
S41-30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侵染葡萄的病毒(病害)简介
4
作者
孟保中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
出处
《河北果树》
1991年第3期16-20,共5页
文摘
迄今为止,已见报道的葡萄病毒(病害)达40余种,有些已明确病原,有些则尚未搞清,有些病害公布广,经济为害严重,有些则地区性严重发生或为害较小。下面从病原学、传染方式及分布等方面对这类病害做一简述。一、病原已知的病毒病1.葡萄扇叶病(Grapevine fanleaf disease):是最严重的葡萄病毒病之一,世界分布。Rozier(1800)首次报道,Hewitt(1950)确认它为病毒病,1956年分离成功,病原为葡萄扇叶病毒(GFLV)。属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Nepoviruses)。摩擦接种传染多种草本植物。Xiphinema index为主要传毒线虫,有人报道X.vuittenezi,X.italiae也可传毒;花粉传毒。侵染所有欧亚品种,引入欧洲的北美种群许多品种及其杂交种和亚洲的观赏葡萄。
关键词
葡萄扇叶病
葡萄品种
传毒
病毒
类
多面体病
世界分布
传染方式
番茄黑环病毒
甜菜黄化病毒
类菌质体
分类号
S66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病害名录
被引量:
1
5
作者
陈继团
俞彩珠
机构
浙江林学院
出处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2-31,共10页
文摘
作者首次报导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病害210种,其中真菌病195种,细菌病3种,类菌质体病2种,毛毡病6种,线虫病2种,寄生性种子植物1种,生理性病1种,为害寄主133种。本文对了解自然保护区植物病害的分布、种类、发展动向及其防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植物病害
禅源寺
类菌质体
林科所
枪刀竹
细
菌
病
寄生性
无性世代
林场苗圃
藻斑病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泡桐丛枝病综合防治试验
6
作者
段友海
机构
湘西自治州林业局
出处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12,共2页
文摘
1981年7月,湘西自治州政府大院的295株白花泡桐有91株发生丛枝病,发病株率为31%。其中204株4年生的发病90株,发病率为44%,且有3株死亡。特别是东北角生活区的30株泡桐发病株率和病枝率(病枝占树冠体积的比率)均在90%以上,可见发病之重。此院1979年7月发病1株,1980年7月发病7株,1981年7月发病达91株,可见蔓延之快。据资料介绍,防治泡桐丛枝病重病株要清除,病枝要全部修除。本试验不全修病枝。
关键词
丛枝病
修除
重病株
政府大院
发病株率
类
菌
原体
湘西自治州
盐酸土霉素
类菌质体
髓心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
7
作者
庄素玲
张海华
机构
山东省胶州市农业局果树站
出处
《农业知识》
2002年第8期28-28,共1页
文摘
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近年在我国某些地区时有发生。生产者在引种、栽培中需高度注意。发病症状枝叶丛生及叶片黄化为该病的主要特征。发病树上正芽和副芽同时萌发。
关键词
叶片黄化
副芽
枣树品种
病树
类菌质体
地区时
泥封
发育枝
外地引进
药剂防治
分类号
S436.6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刊评介
8
作者
罗怀海
出处
《植物医生》
1992年第1期52-52,共1页
文摘
《农业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in agricultu re)——该书由 D.W.Parry 编著,1990年剑桥大学出版.共385页.本书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58页)阐述植物病理学的原理.涉及真菌、细菌、类菌质体和病毒等病原物.
关键词
书刊评介
类菌质体
植物病理学
Parry
病害发展
流行学
病害循环
影响因素
分施
怀海
分类号
S4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怎样防治泡桐丛枝病
9
作者
廖龙泉
机构
吉安县双江林场
出处
《农村百事通》
1996年第2期30-30,共1页
文摘
泡桐丛枝病又名泡桐扫帚病,分布极广,一般发病率在20%—40%,严重地区高达80%以上。感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常引起树势衰退,材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死亡,是泡桐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其病状可分为丛枝型和花变枝叶型两种,病原均为类菌质体。
关键词
白花泡桐
泡桐丛枝病
材积生长量
类菌质体
扫帚病
盐酸四环素
药物防治
抚育管理
种子育苗
不定芽
分类号
S763.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枣的栽培与管理
10
作者
张存立
出处
《林业与生态》
2015年第2期34-35,共2页
文摘
冬枣是从大枣的变异株中选育出来的1个枣树新品种,因在立冬后成熟,故称之为冬枣。冬枣个体较大,最大的可达到82克,营养价值高,其含糖量27.6%,含可溶性固形物35%,含维生素C40.7%。它酸甜适中,皮薄肉厚,适口性好,是鲜食枣的品种。冬枣耐干旱、耐瘠薄,有较强的抗逆性,繁殖容易,见效较快,适合在干旱地区和山区种植。
关键词
鲜食枣
嫁接繁殖
营养价值
异株
适口性
苗木繁殖
枣尺蠖
枣头
枣粘虫
类菌质体
分类号
S665.1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DAPI染色技术及其在树木类菌质体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田国忠
《河南林业科技》
1990
3
全文增补中
2
植物维管束内寄生难养菌类的提取
张金岐
张良皖
王祈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植物病毒类病害的介体传播及其控制
张连生
蔡伯华
顾国庆
承仰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侵染葡萄的病毒(病害)简介
孟保中
《河北果树》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病害名录
陈继团
俞彩珠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泡桐丛枝病综合防治试验
段友海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枣疯病的发生与防治
庄素玲
张海华
《农业知识》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书刊评介
罗怀海
《植物医生》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怎样防治泡桐丛枝病
廖龙泉
《农村百事通》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冬枣的栽培与管理
张存立
《林业与生态》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