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肝硬化预后评估和治疗中的作用
1
作者 汪彦平 郑亚 +3 位作者 张惠芳 王慧敏 马小彤 陈兆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8-1193,共6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的关键成员,主要在肝脏合成并广泛分布于人体,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及凋亡等生理过程。研究表明,IGF-Ⅰ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主要通过抑制肝纤维化、促进DNA损伤修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作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的关键成员,主要在肝脏合成并广泛分布于人体,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及凋亡等生理过程。研究表明,IGF-Ⅰ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主要通过抑制肝纤维化、促进DNA损伤修复、调控脂质代谢等多种途径影响肝硬化疾病进程。监测IGF-Ⅰ水平有望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提供评估指标;刺激IGF-Ⅰ的作用途径或调节其表达水平有望成为肝硬化的治疗新方法。本文综述了IGF-Ⅰ在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肝硬化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纤维化 胰岛素生长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表现其功能的结构和分子基础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萍 冯佑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25-528,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IGFⅠ和胰岛素表现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分子基础研究进展.IGFⅠ和胰岛素是胰岛素家族中的2 个重要成员, 两者的分子结构高度同源, 两者的受体相似且属同一家族, 两者的生理功能可彼此交叉, 但各自具...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IGFⅠ和胰岛素表现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和分子基础研究进展.IGFⅠ和胰岛素是胰岛素家族中的2 个重要成员, 两者的分子结构高度同源, 两者的受体相似且属同一家族, 两者的生理功能可彼此交叉, 但各自具有主要的生理功能.IGFⅠ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生长,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代谢. 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及其表现的基础是分子结构及参与功能表现的诸多分子, 如受体、信号分子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受体 信号分子 信号转导 igf- 生理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成肌细胞对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及波形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卫宏图 陈世益 +3 位作者 李云霞 陈疾忤 张鹏 李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观察转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HumanInsulin -likeGrowthFactor-Ⅰ,hIGF -Ⅰ)基因成肌细胞回输小鼠骨骼肌钝挫伤局部后,对小鼠骨骼肌愈合过程中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yosinHeavyChain -Ⅱb ,MHC -Ⅱb)及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 目的:观察转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HumanInsulin -likeGrowthFactor-Ⅰ,hIGF -Ⅰ)基因成肌细胞回输小鼠骨骼肌钝挫伤局部后,对小鼠骨骼肌愈合过程中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MyosinHeavyChain -Ⅱb ,MHC -Ⅱb)及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7~12周雄性C3H小鼠右下肢腓肠肌中段内侧实施急性钝挫伤后,随机分为自然愈合组、单纯成肌细胞注射组和转基因成肌细胞注射组。挫伤后第3天,对单纯成肌细胞注射组、转基因成肌细胞注射组损伤局部分别注射等量单纯成肌细胞和转基因成肌细胞,并于损伤后第1、5、10、2 0、30天取材。检测不同时间点MHC -Ⅱb和VimentinmRNA表达水平,观察比较各组骨骼肌修复情况。结果:(1)在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期,3组小鼠骨骼肌MHC -ⅡbmRNA均明显升高,第2 0天达到峰值。转基因成肌细胞注射组MHC -ⅡbmRNA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单纯成肌细胞注射组。(2 )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转基因成肌细胞注射组VimentinmRNA的表达水平始终在3组中表达最低。结论: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注射转基因成肌细胞能提高损伤后MHC -IIbmR NA表达水平,促进肌纤维的增生,加速骨骼肌愈合进程。同时,损伤局部注射转hIGF -Ⅰ基因的成肌细胞后,使得损伤局部VimentinmRNA表达低于另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人胰岛素生长因子-1 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 波形蛋白 成肌细胞 修复 胰岛素生长因子- 转基因成肌细胞 骨骼肌钝挫伤 肌球蛋白重链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时间影响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及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艺超 郑珂珂 +1 位作者 徐后国 梁萌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7-392,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时间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设3个组,分别于早上(06:00)、中午(12:00)、傍晚(18:00)3个不同的时间点投喂大菱鲆幼鱼[初始平均体重为(8.95±0.13)g],每个组3个重复...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时间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设3个组,分别于早上(06:00)、中午(12:00)、傍晚(18:00)3个不同的时间点投喂大菱鲆幼鱼[初始平均体重为(8.95±0.13)g],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养殖试验周期为45 d。结果表明:06:00投喂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个投喂组间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06:00投喂组与12:00投喂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18:00投喂组(P<0.05);06:00投喂组大菱鲆幼鱼肝脏中IG F-Ⅰ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2:00和18:00投喂组(P<0.05),而投喂时间对大菱鲆幼鱼脑中IGF-Ⅰ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建议体重8 g左右的大菱鲆幼鱼的投喂时间为0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幼鱼 投喂时间 生长 胰岛素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不同水平热处理大豆对肉牛体组织和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伟 马文健 +1 位作者 宋恩亮 赵广永 《草食家畜》 2011年第2期35-39,共5页
本试验选用12头24月龄杂交肉牛(利木赞×鲁西黄牛,平均体重为532.6±20.9kg)作为试验牛,研究了不同水平的热处理大豆对肉牛背最长肌、背部脂肪、肝脏和血液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和生长激素的影响。试验牛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包... 本试验选用12头24月龄杂交肉牛(利木赞×鲁西黄牛,平均体重为532.6±20.9kg)作为试验牛,研究了不同水平的热处理大豆对肉牛背最长肌、背部脂肪、肝脏和血液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和生长激素的影响。试验牛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包括4头动物,试验日粮分别含有3.60%、10.06%和15.72%的粗粉碎热处理大豆,记为处理1、处理2和处理3。试验期为28d,试验结束后采集背最长肌、背部脂肪、肝脏和血液样品,测定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瘦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三个处理组肝脏和背部脂肪中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10.06%大豆组的背最长肌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三个处理组的肝脏和背部脂肪中的瘦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处理1和处理2背最长肌中的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处理3(P<0.05)。粗脂肪的采食量与肝脏中IGF-I的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试验结果说明,如果热处理大豆的添加量恰当(在本试验中为10.06%),可以提高背最长肌中的IGF-Ⅰ水平,进而提高肉牛生产性能。试验还发现,粗脂肪采食量是影响肉牛肝脏中IGF-Ⅰ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二者存在显著二次相关关系(R2=0.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肉牛 胰岛素生长因子- 瘦素 胰岛素 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肿瘤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旭 姚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687-268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各种类型脑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193例脑肿瘤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GF-1水平并进行比较,其中颅咽管瘤43例,非侵袭性垂体瘤41例,胶质瘤36例,脑膜瘤33例,侵袭型垂体...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各种类型脑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193例脑肿瘤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GF-1水平并进行比较,其中颅咽管瘤43例,非侵袭性垂体瘤41例,胶质瘤36例,脑膜瘤33例,侵袭型垂体瘤22例,肺癌脑转移18例。结果非侵袭性垂体瘤组患者的血清IGF-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颅咽管瘤组、脑膜瘤组患者的血清IGF-Ⅰ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垂体瘤组、胶质瘤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GF-Ⅰ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GF-1水平在不同种类的脑肿瘤中存在明显差异,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辅助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 生长激素 垂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乳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侯院林 张富新 +3 位作者 李龙柱 于玲玲 云丹 雷飞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5,共6页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研究了温度、p H、紫外线以及金属离子等因素对羊乳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uth factor-Ⅰ,IGF-Ⅰ)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羊乳中IGF-Ⅰ在20℃时浓度最高,达到(29.91±0.91)ng/m L(P<0.05)...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研究了温度、p H、紫外线以及金属离子等因素对羊乳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uth factor-Ⅰ,IGF-Ⅰ)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羊乳中IGF-Ⅰ在20℃时浓度最高,达到(29.91±0.91)ng/m L(P<0.05),在40℃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IGF-Ⅰ在p H=4时浓度最高,达到(28.53±1.11)ng/m L(P<0.05),在p H值为6~8时稳定性较高;紫外线照射会造成IGF-Ⅰ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Na^+、Ca^(2+)、Al^(3+)、Zn^(2+)等金属离子对IGF-Ⅰ的浓度具有抑制作用,而Mg^(2+)、Fe^(2+)对IGF-Ⅰ无明显影响,低浓度的Fe^(3+)、Cu^(2+)对IGF-Ⅰ的浓度具有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的Fe^(3+)、Cu^(2+)对IGF-Ⅰ具有激活作用。通过研究,评估温度、p H、紫外线以及金属离子对羊乳中IGF-Ⅰ浓度的影响,为生产具有更高IGF-Ⅰ浓度的功能活性羊乳产品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乳 胰岛素生长因子 特性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海黄鸡连续3个世代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外显子3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慧华 王金玉 +3 位作者 李源 侯启瑞 张跟喜 施会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6-129,共4页
以7、8、9世代京海黄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IGF-Ⅰ基因外显子3多态位点进行研究,并计算基因型、基因频率、卡方值和部分遗传多态性指标。结果表明,A等位基因随着世代数的增加不断减少;3个世代之间基因型分布达到显著(P<... 以7、8、9世代京海黄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IGF-Ⅰ基因外显子3多态位点进行研究,并计算基因型、基因频率、卡方值和部分遗传多态性指标。结果表明,A等位基因随着世代数的增加不断减少;3个世代之间基因型分布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遗传杂合度随世代数的增加而升高;该位点3个世代均为中度多态。初步推断选留的确对IGF-Ⅰ基因31位点造成了影响,该位点可应用于育种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海黄鸡 胰岛素生长因子- SNP位点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孟祥伟 张焱如 芒来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年第6期31-32,40,共3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简称IGF-Ⅰ)是与胰岛素结构相似并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功能的多肽,其生物学活性受IGF-Ⅰ受体及胰岛素结合蛋白的调节。IGF-Ⅰ具有调控细胞凋亡、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调节骨骼肌生长和修...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简称IGF-Ⅰ)是与胰岛素结构相似并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功能的多肽,其生物学活性受IGF-Ⅰ受体及胰岛素结合蛋白的调节。IGF-Ⅰ具有调控细胞凋亡、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调节骨骼肌生长和修复、保护神经系统等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 作用方式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测定的意义
10
作者 李立人 刘久敏 +1 位作者 唐安戊 卢百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92-494,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与病情及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GF-I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并以3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0...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与病情及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30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GF-I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并以3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IGF-I(148±49.6)μg/L明显高于BPH和健康组(均为P<0.001)。3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6例(53.3%)血清IGF-I升高,A期与D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GF-I水平升高则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也升高。结论:IGF-I可能增加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胰岛素生长因子 前列腺特异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罗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cDNA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晓玉 纪锋 +4 位作者 徐黎明 赵景壮 刘淼 曹永生 尹家胜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4,70,共7页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哲罗鲑(Hucho taimen)肝脏的总RNA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c DNA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运用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哲...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哲罗鲑(Hucho taimen)肝脏的总RNA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c DNA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运用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哲罗鲑成鱼不同组织中IGF-Ⅰ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GF-Ⅰ基因的c DNA开放阅读框为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蛋白质等电点为9.21,氨基酸结构由信号肽、B、C、A、D结构域及E肽组成;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鲑科鱼类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北极红点鲑的IGF-Ⅰ同源性最高(99.2%);组织表达分析显示,哲罗鲑IGF-Ⅰ mRNA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鳃、前肠中次之,在脑、头肾、脾、心、胃和肌肉等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罗鲑(Hucho taimen) 胰岛素生长因子-(igf-) 进化树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在MDS患者骨髓CD34阳性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青霞 贺琪 +4 位作者 郭娟 许峰 张征 杨莲萍 常春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9-853,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4^+细胞表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GF-IR)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正常对照及100例MDS患者CD34^+细胞表面IGF-IR的表达。结果:100例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IGF-IR的平均表...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4^+细胞表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GF-IR)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正常对照及100例MDS患者CD34^+细胞表面IGF-IR的表达。结果:100例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IGF-IR的平均表达率为(41.0±28.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中的IGF-IR表达率(4.3±1.8)%(P<0.0001),其中22例高危组患者CD34^+细胞IGF-IR表达率较低危组(78例)明显增高[(66.5±27.8)%vs(34.5±24.9)%](P<0.0001);23例有染色体异常患者的CD34^+细胞的IGF-IR表达率较染色体正常组患者(77例)明显增高[(56.0±30.9)%vs(36.9±26.2)%](P<0.01)。结论:IGF-IR在MDS患者CD34^+细胞中过度表达,提示IGF-IR可能参与MDS的起源、发生及发展。IGF-IR在高危组及染色体异常组增高更明显,提示IGF-IR可能与细胞的恶性克隆增殖有关,有望为MDS患者的预后与转归的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胰岛素生长因子型受体 CD34阳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21日龄断奶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垚 单安山 +2 位作者 李焕江 镡龙 吕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9,共6页
选用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3窝(37头),随机分为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础日粮、自然哺乳4组,探讨17.86μg d/剂量下的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采用H E染色、比色、原位... 选用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3窝(37头),随机分为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础日粮、自然哺乳4组,探讨17.86μg d/剂量下的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采用H E染色、比色、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了小肠黏膜形态;小肠重量、DNA和RNA含量;胃肠消化酶和小肠双糖酶活性;小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表达;小肠黏膜H SP70蛋白表达。本试验结果表明,该剂量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可促进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小肠黏膜形态的发育,激活胃和小肠消化酶和双糖酶,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改善断奶应激。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具有促进早期断奶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生长因子- 仔猪 胃和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胎儿生长发育 被引量:22
14
作者 孙妍 牛昊书 +3 位作者 李俊利 张亚京 周蕊 毛洪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揭示脐血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其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新生儿脐血瘦素、IGF-Ⅰ水平,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百分位数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SGA)... 目的揭示脐血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其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新生儿脐血瘦素、IGF-Ⅰ水平,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百分位数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适于胎龄儿(AGA)组41例及大于胎龄儿(LGA)组29例。同时测量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胎盘重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①脐血瘦素水平SGA组与A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AGA与L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脐血瘦素及IGF-Ⅰ水平分别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BMI及胎盘重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脐血瘦素与IGF-Ⅰ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及分娩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瘦素、IGF-Ⅰ在调节胎儿生长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参与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脐血瘦素、IGF-Ⅰ水平异常可能是引起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巨大儿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胰岛素生长因子- 脐血 胎儿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5
作者 叶星 白俊杰 +4 位作者 简清 李新辉 李英华 李凯彬 罗建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25-732,共8页
为构建草鱼 (Ctenopharyngodonidellus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大肠杆菌表达质粒 ,对已克隆到的草鱼IGF Ⅰ基因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基因去除了原cDNA的信号肽和E区序列 ,并在基因的两端分别加入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将改造... 为构建草鱼 (Ctenopharyngodonidellus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大肠杆菌表达质粒 ,对已克隆到的草鱼IGF Ⅰ基因进行改造 .改造后的基因去除了原cDNA的信号肽和E区序列 ,并在基因的两端分别加入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将改造后的编码草鱼IGF Ⅰ成熟肽基因亚克隆到pBV 2 2 0中 ,构建成表达质粒pBVgIGF7.转化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进行表达 .SDS PAGE显示 ,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菌株经热诱导后表达出一约 7 5kD的特异蛋白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 0 0 3% ,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重组蛋白经纯化和复性后 ,采用MTT法测定其对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PSF和草鱼卵巢细胞CO的促增殖作用 .结果表明 ,所获得的重组草鱼I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胰岛素生长因子- 大肠杆菌 表达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宝英 赵明 +2 位作者 王会信 王芳 丁红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7-51,共5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它对许多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了获得大量的IGF-Ⅰ产品,在测定了IGF-Ⅰ全长序列的基础上,构建了IGF-Ⅰ表达载体pBVIGF,经热诱导表达后,SD...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它对许多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了获得大量的IGF-Ⅰ产品,在测定了IGF-Ⅰ全长序列的基础上,构建了IGF-Ⅰ表达载体pBVIGF,经热诱导表达后,SDS-PAGE分析表明:含有重组表达质粒的菌株可表达出7.6kD的蛋白.研究了不同菌株对IGF-Ⅰ表达的影响.IGF-Ⅰ的表达水平可达15mg/L.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进行了初步纯化和复性研究,Western印迹表明重组蛋白具有IGF-Ⅰ的抗原性.并初步建立了IGF-Ⅰ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 大肠杆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奶牛乳蛋白合成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季昀 庞学燕 +3 位作者 田青 王梦芝 王洪荣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调控乳蛋白合成的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对纯化后的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4种处理,对照组采用无血清生长培养基,试验... 本试验旨在探讨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调控乳蛋白合成的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对纯化后的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4种处理,对照组采用无血清生长培养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GH(100 ng/mL)、IGF-Ⅰ(100 ng/mL)和GH(100 ng/mL)+IGF-Ⅰ(100 ng/mL)。培养24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测定κ-酪蛋白基因以及调控乳蛋白合成的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的mRNA表达量,并测定生长激素受体(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可以表达GHR和IGF-ⅠRmRNA,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κ-酪蛋白(CSN3)mRNA表达量(P<0.05),但未发现GH和IGF-Ⅰ复合存在累积效应;与对照组相比,GH组有提高E74-样转录因子5(ELF5)mRNA表达量的趋势(P<0.10),而IGF-Ⅰ组显著提高了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1(rpS6K1)mRNA表达量(P<0.05),GH+IGF-Ⅰ组未呈现加强作用。结果提示,GH和IGF-Ⅰ可能单独通过影响调控乳蛋白合成的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mRNA表达来调节κ-酪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胰岛素生长因子 乳腺上皮细胞 乳蛋白 MRNA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白斌 李燕琴 +2 位作者 李曙明 赵为公 王坤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0.5ml/kg,手术完毕后当天就注射1次,以后每4天注射1次。在动物OA模型建立后的第10周,将兔处死,收集右侧股骨内侧髁标本,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关节软骨形态学结构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的关节软骨破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IL-1β、IL-6和IGF-Ⅰ蛋白阳性免疫反应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为粗细较为一致的淡红色颗粒。实验组IL-1β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6和IGF-Ⅰ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能调节OA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关节软骨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胰岛素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轴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姜宁 张爱忠 +2 位作者 宋增廷 孙艳发 于国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2-318,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H/IGF-Ⅰ)轴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12只3月龄东北细毛羊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杂交一代育肥羊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组羊公母各... 本文旨在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H/IGF-Ⅰ)轴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12只3月龄东北细毛羊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杂交一代育肥羊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组羊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500和800 mg/kg的GSH,试验期为60 d。测定谷胱甘肽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中GH和IGF-Ⅰ浓度及组织中IGF-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GSH显著提高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料重比(P<0.05),但对育肥羊的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20、40和60 d时,试验组育肥羊血清中的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羊肝脏和背最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有所提高,当GSH添加量达到800 mg/kg时,育肥羊背最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试验初步得出,日粮中添加GSH促进了肝脏IGF-Ⅰ的分泌,提高了肌肉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提高血清中GH与IGF-Ⅰ浓度,从而促进了育肥羊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生长性能 生长激素 胰岛素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育肥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活化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邓江 黄文良 +2 位作者 阮世强 苑成 佘荣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羟基磷灰石(HA)及自体红骨髓(ABM)复合物成骨诱导活性的作用。方法在36只兔桡骨中1/3上制造骨缺损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空白组缺损不做任何处理,HA/ABM组、IGF-Ⅰ活化HA组、IGF...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羟基磷灰石(HA)及自体红骨髓(ABM)复合物成骨诱导活性的作用。方法在36只兔桡骨中1/3上制造骨缺损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空白组缺损不做任何处理,HA/ABM组、IGF-Ⅰ活化HA组、IGF-Ⅰ活化HA/ABM组组织工程骨分别植入骨缺损处。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扫描电镜检测评价成骨情况。结果①血清ALP活性:2、4、8、12周时,IGF-Ⅰ/HA/ABM组血清AL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其他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扫描电镜结果:12周时,IGF-Ⅰ/HA/ABM组仅见少量材料,骨缺损区被成熟板层状骨组织充填,材料与正常骨质间已分不清界限,骨缺损大部分修复,其成骨作用明显优于各组。结论 IGF-Ⅰ对以HA为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的成骨诱导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成骨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