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袁雨 单楠 +3 位作者 谭彬 刘洋铭 何承晋 漆洪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探讨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3,SRC-3)参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受损的信号通路,及其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选择性剖... 目的:探讨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3,SRC-3)参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受损的信号通路,及其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选择性剖宫产手术的正常足月妊娠组(31例)以及子痫前期组(29例)的胎盘组织。使用Western blot检测2组胎盘组织SRC-3的表达。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分为4个处理组:正常常氧对照(N)培养组、缺氧/复氧(H/R)培养组、SRC-3 sh RNA慢病毒敲降(sh SRC-3)培养组以及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培养组。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中SRC-3、p-Akt(Ser473)、Akt、p-m TOR(Ser2481)、m TOR的表达。使用细胞管腔成型实验检测内皮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结果:SRC-3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足月胎盘(t=3.501,P=0.013)。细胞学实验中,与N组相比,H/R组、sh SRC-3组及LY294002组HUVECs的SRC-3(t=4.236,P=0.007;t=5.469,P=0.002;t=4.165,P=0.008)、p-Akt(Ser473)/Akt(t=5.214,P=0.002;t=5.188,P=0.002;t=7.054,P=0.000)、p-m TOR(Ser2481)/m TOR(t=4.832,P=0.003;t=5.695,P=0.001;t=5.699,P=0.001)表达降低。H/R组、sh SRC-3组、LY294002组HUVECs血管形成能力低于N组(t=5.268,P=0.002;t=4.648,P=0.004;t=4.087,P=0.009)。结论:SRC-3可能通过PI3K/Akt/m TOR通路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痫前期 类固醇受体活化-3 血管内皮 PI3K/Akt/m 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燕 王琴 +3 位作者 唐利 陈枫 史小玲 李宗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腺肌病组织芯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SRC-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NCoR)的表达,观察SRC-1、NCoR与ER、PR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腺肌病组织芯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SRC-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NCoR)的表达,观察SRC-1、NCoR与ER、PR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和15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非瘤区对照子宫内膜组织(对照内膜组)中ER、PR、SRC-1和NCoR的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IOD),及两组子宫内膜组织的增殖期和分泌期的IO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ER、PR在异位内膜组中的IOD值显著低于对照内膜组(P<0.05);SRC-1在异位内膜组中IOD值明显高于对照内膜组(P<0.05);NCoR在异位内膜组中IOD值明显低于对照内膜组(P<0.05);异位内膜组中SRC-1、NCoR、ER和PR的IOD值增殖期和分泌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内膜组中SRC-1、NCoR、ER和PR的IOD值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5)。结论:低表达的ER存在时,SRC-1在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增高,低表达的PR可能降低NCoR的表达,SRC和NCoR可能导致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增生活性增高,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种植和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受体活化-1 受体阻遏 宫腺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小鼠烧伤早期肝组织核因子-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军 粟永萍 +2 位作者 王军平 艾国平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sympathetic block,SB)对烧伤小鼠早期炎症介质核因子-κB(NF-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初步探讨SB在严重创伤中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LSB组(烧伤后使用利...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sympathetic block,SB)对烧伤小鼠早期炎症介质核因子-κB(NF-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初步探讨SB在严重创伤中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LSB组(烧伤后使用利多卡冈进行SB治疗)、RSB组(烧伤后使用罗哌卡因进行SB治疗),每组5只。烧伤为TBSA15%~20%m度。烧伤后6h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组织NF-κBP65、类同醇受体辅活化子-3(SRC-3)的蛋白表达及核转位。结果烧伤对照组肝组织NF-κBP65、SRC-3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转位显著增加;与烧伤对照组相比,LSB组NF-κBP65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SRC-3蛋白表达及NF-κBP65、SRC-3核转位显著下调;RSB组NF-κBP65、SRC-3蛋白表达及核转位均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且比LSB组下调更明显。结论烧伤早期(6h)NF-κB及其辅活化子SRC-3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转位显著上调,SB在严重创伤中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功能活性,降低炎症反应程度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交感神经阻滞 烧伤 核因-ΚB 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与孤儿核受体SF1相互作用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彬 陈敏 +2 位作者 陈健 李渝萍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了阐明核受体辅活化子 (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activatorprotein ,PNRC)在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genicfactor1,SF1)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鉴定了PNRC与... 为了阐明核受体辅活化子 (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activatorprotein ,PNRC)在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genicfactor1,SF1)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鉴定了PNRC与SF1的相互作用位点 .结果显示 ,PNRC中氨基酸 2 78~ 30 0区域是与SF1相互作用的位点 .该区域富含脯氨酸 ,其中有 1个SH3结合模体 (motif) ,单独的SH3模体不足以与SF1产生有效的相互作用 .瞬时转染分析表明 ,PNRC 2 70 32 7对野生型PNRC的辅激活功能具有负显性抑制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 ,含SH3结合模体的PNRC 2 78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活化 PNRC 类固醇生成因1 相互作用位点 孤儿核受体S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早期SRC-3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智勇 粟永萍 +5 位作者 徐建明 廖岚 冉新泽 李军 王峰超 唐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35-1737,共3页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早期SRC-3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核转位的变化。方法以SRC-3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烧伤后1、6、12h肝脏GR表达...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早期SRC-3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核转位的变化。方法以SRC-3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烧伤后1、6、12h肝脏GR表达及核转位的变化,同时提取致伤前、致伤后1h以及6h血清标本,观察炎性细胞因子TNF-d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变化。结果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GR1h即显著下降,6h仍明显低于正常,12h有所恢复。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GR无明显变化,野生型小鼠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GR核转位均增加,但SRC-3基因敲除小鼠GR核转位增加更为显著;两组致伤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均升高,但野生型小鼠升高更为显著,而实验组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升幅大于对照组。结论严重烧伤对野生型小鼠和SRC-3基因敲除小鼠肝脏GR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SRC-3的缺失可能减轻了严重创伤早期对GR功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3 糖皮质激素受体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对SRC-3基因敲除小鼠肝脏NF-κB表达及核转位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智勇 粟永萍 +4 位作者 徐建明 廖岚 冉新泽 李军 王峰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43-745,共3页
目的研究烧伤对SRC3基因敲除小鼠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核转位的影响。方法以SRC3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烧伤后1、6、12h肝脏总蛋白NFκB、IκBα表达... 目的研究烧伤对SRC3基因敲除小鼠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核转位的影响。方法以SRC3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烧伤后1、6、12h肝脏总蛋白NFκB、IκBα表达及核蛋白NFκB转位情况。结果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NFκB各时相点除伤后6h有所下降外(P<0.05),其余相差不显著,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NFκB有增加的趋势;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NFκB核转位明显增加(P<0.01),6h达到峰值,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NFκB核转位亦有所增加,但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1);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IκBα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IκBα表达伤后1h明显下降(P<0.01),之后均高于正常(P<0.01)。结论严重创伤后SRC3基因敲除小鼠NFκB的表达及核转位与野生型小鼠有明显的差异,SRC3的缺失可能部分抑制了NFκB对创伤应激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3 核因ΚB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3基因敲除小鼠的饲养繁殖及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杜智勇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 繁殖和鉴定SRC-3基因敲除小鼠。方法 将所引进的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繁殖 ,繁殖成功后其子代中将会出现野生型、杂合子以及纯合子 -3种基因型 ,提取每只小鼠尾部基因组DNA ,用PCR法进行鉴定 ,一旦获得雄性纯合子 ,就将其与雌性... 目的 繁殖和鉴定SRC-3基因敲除小鼠。方法 将所引进的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繁殖 ,繁殖成功后其子代中将会出现野生型、杂合子以及纯合子 -3种基因型 ,提取每只小鼠尾部基因组DNA ,用PCR法进行鉴定 ,一旦获得雄性纯合子 ,就将其与雌性杂合子交配 ,依照孟德尔遗传定律就有可能获得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果 SRC -3杂合子小鼠的饲养和繁殖均获得成功 ,亦获得了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论 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鉴定方法是从杂合子中获得S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受体调节蛋白-3 基因敲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中SRC-3和PGC-1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邓伟民 魏秋实 +4 位作者 郭桢 谭新 黄思敏 王俊玲 邵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4-678,711,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3,SRC-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α,PGC-1α...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3,SRC-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α,PGC-1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9月,选择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关节外科住院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20例,术前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量患者腰椎1~4(L1-4)骨密度,根据WHO颁布的诊断标准,分为试验组(腰椎BMD T评分<-2.5,10例)和对照组(T评分>-1.0,10例),术中取一侧开路器切除的粗隆部位松质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骨组织中SRC-3和PGC-1α等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骨组织中SRC-3,PGC-1α,CBP/P300,P/CAF m RNA表达水平均下降(P值分别为<0.001,0.036,0.003,0.027),OPN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04)。Osteocalin m RNA表达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SRC-3和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调,分别下调了(53.23±0.55)%(P=0.037)和(72.17±0.64)%(P=0.003)。结论 SRC-3和PGC-1α可能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类固醇受体助激活因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3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倪振洪 张黎 张吉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SRC-3)是p160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基因家族的成员,与体内多种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SRC-3不仅可以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乳腺癌的发生,还与部分乳腺癌患者产生内分泌药物治疗抵抗的分子机制有关。...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SRC-3)是p160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基因家族的成员,与体内多种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SRC-3不仅可以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乳腺癌的发生,还与部分乳腺癌患者产生内分泌药物治疗抵抗的分子机制有关。临床治疗研究中发现,SRC-3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共同过度表达常预示着乳腺癌患者较差的生存率。因此,SRC-3有望成为抗癌治疗的新靶点,解决目前内分泌治疗的药物抵抗问题,给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受体活化-3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细胞PANC-1中LSD1负向调控抑癌基因SIRT3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近 秦毅 +5 位作者 张波 吉顺荣 许文彦 施思 刘江 虞先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2,共6页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重要的染色质修饰蛋白之一,可以通过调节染色质的结构调节基因的转录调控,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代谢异常等恶性潜能,是判断肿瘤预后的...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重要的染色质修饰蛋白之一,可以通过调节染色质的结构调节基因的转录调控,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代谢异常等恶性潜能,是判断肿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Sirtuins家族去乙酰化酶3(sirtuin3,SIRT3)基因是位于线粒体内的抑癌基因,通过调控肿瘤代谢异常以及氧化损伤行使抑癌基因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基因转录调控的手段,研究胰腺癌细胞PANC-1中LSD1与SIRT3的关系。方法:通过RNA干扰(RAN interference,RNAi)、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及启动子活性分析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探讨LSD1与SIRT3在PANC-1细胞中的关系。结果:通过RNAi的手段干扰LSD1的表达,发现SIRT3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上升;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的手段,发现LSD1可以与SIRT3转录调控的重要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辅激动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coactivator 1 alpha,PGC-1α)相互作用;通过ChIP方法,发现LSD1与PGC-1α共同募集到SIRT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染色质上;通过启动子活性分析,发现LSD1基因可以显著抑制PGC-1α对SIRT3基因的转录调控。结论:LSD1可以表观遗传调控抑癌基因SIRT3的转录,为深入研究LSD1与肿瘤代谢异常以及氧化应激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PANC-1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激动- sirtuins家族去乙酰化酶3 表观遗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oR和SRC-1在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翠芬 刘燕燕 +1 位作者 杨宇峰 霍炽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04-2208,共5页
目的探讨核受体辅阻遏子(NCoR)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1(SRC-1)在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内膜活检的30例子宫内膜无病变对象作... 目的探讨核受体辅阻遏子(NCoR)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1(SRC-1)在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内膜活检的30例子宫内膜无病变对象作为对照组,均留取子宫内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子宫内膜组织NCoR、SRC-1、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子宫内膜组织NCoR、SRC-1 m RNA表达。结果 (1)观察组SRC-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68.33%vs.6.67%)(P<0.05),其NCoR(20.00%vs.50.00%)、ER(13.33%vs.76.67%)、PR表达阳性率(18.33%vs.80.00%)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SRC-1 m 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NCoR m 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内膜组织SRC-1与ER表达呈负相关(r=-0.465,P<0.05),而NCoR与P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78,P<0.05)。结论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内膜组织NCoR表达水平较低,且与PR表达呈正相关,SCR-1表达水平较高,与ER负相关,推测NCoR、SRC-1两者均可通过介导雌激素调节,影响内膜组织增生,参与子宫内膜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受体阻遏 类固醇受体活化-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2结构域突变的SF1酵母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与PNRC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彬 陈敏 +2 位作者 李渝萍 陈健 周度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14-616,共3页
目的 探讨激活功能 2 (AF 2 )结构域在孤儿核受体辅活化富含脯氨酸的受体辅调节蛋白 (PNRC)相互作用的意义。方法 采用PCR和DNA重组技术构建了野生型SF1和AF 2结构域突变的SF1的酵母表达质粒pGBT9 SF1/HBDD和pGBT9 SF1/HBD/AF 2del... 目的 探讨激活功能 2 (AF 2 )结构域在孤儿核受体辅活化富含脯氨酸的受体辅调节蛋白 (PNRC)相互作用的意义。方法 采用PCR和DNA重组技术构建了野生型SF1和AF 2结构域突变的SF1的酵母表达质粒pGBT9 SF1/HBDD和pGBT9 SF1/HBD/AF 2del并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比较了它们与PNRC的相互作用强弱。结果 SF1/HBD能与野生型PNRC及其N 末端缺失突变体PNRC2 70 3 2 7,PNRC2 78 3 0 0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 ,而AF 2缺失的SF1/HBD不与这些PNRC片段发生相互作用。结论 功能性的AF 2结构域是SF1与PNRC相互作用所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生成因1 富含脯氨酸的核受体调节蛋白 活化 激活功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建红 刘俊栋 +1 位作者 刘学忠 刘宗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一种高度分化的多核巨细胞。其形成和活化受RANKL/RANK/OPG和TNFα/IL-1两种机制的调控。1,25-(OH)2-D3作用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表面受体,促进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 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一种高度分化的多核巨细胞。其形成和活化受RANKL/RANK/OPG和TNFα/IL-1两种机制的调控。1,25-(OH)2-D3作用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表面受体,促进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表达,从而刺激OC的生成和活化。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通过与OC表面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竞争性地结合RANKL,阻断RANKL介导的OC分化和骨吸收,从而对调控和维持骨骼正常代谢发挥作用。此外,中、高浓度的钙、磷对OC的生成和活化也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1 25-(OH)2-D3 核因κB受体活化配体(RANKL) 骨保护素(O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