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袁雨 单楠 +3 位作者 谭彬 刘洋铭 何承晋 漆洪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探讨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3,SRC-3)参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受损的信号通路,及其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选择性剖... 目的:探讨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3,SRC-3)参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受损的信号通路,及其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选择性剖宫产手术的正常足月妊娠组(31例)以及子痫前期组(29例)的胎盘组织。使用Western blot检测2组胎盘组织SRC-3的表达。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分为4个处理组:正常常氧对照(N)培养组、缺氧/复氧(H/R)培养组、SRC-3 sh RNA慢病毒敲降(sh SRC-3)培养组以及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培养组。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中SRC-3、p-Akt(Ser473)、Akt、p-m TOR(Ser2481)、m TOR的表达。使用细胞管腔成型实验检测内皮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结果:SRC-3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足月胎盘(t=3.501,P=0.013)。细胞学实验中,与N组相比,H/R组、sh SRC-3组及LY294002组HUVECs的SRC-3(t=4.236,P=0.007;t=5.469,P=0.002;t=4.165,P=0.008)、p-Akt(Ser473)/Akt(t=5.214,P=0.002;t=5.188,P=0.002;t=7.054,P=0.000)、p-m TOR(Ser2481)/m TOR(t=4.832,P=0.003;t=5.695,P=0.001;t=5.699,P=0.001)表达降低。H/R组、sh SRC-3组、LY294002组HUVECs血管形成能力低于N组(t=5.268,P=0.002;t=4.648,P=0.004;t=4.087,P=0.009)。结论:SRC-3可能通过PI3K/Akt/m TOR通路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 血管内皮 PI3K/Akt/m 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1在脑内的表达及功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雁磊 张东梅 张吉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6-220,共5页
通过与核受体结合,类固醇激素在调节内环境稳态、生殖发育以及个体行为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被证实是类固醇激素发挥调节作用的决定性因素。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1(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1,SRC-1)作... 通过与核受体结合,类固醇激素在调节内环境稳态、生殖发育以及个体行为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被证实是类固醇激素发挥调节作用的决定性因素。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1(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1,SRC-1)作为脑内主要的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也是众多类固醇核受体调节靶基因转录必需的始动因子,被证实在大脑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SRC-1的结构及作用机制,并着重阐述近年来人们对SRC-1在脑内的表达以及功能方面所做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1 雌激素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燕 王琴 +3 位作者 唐利 陈枫 史小玲 李宗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腺肌病组织芯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SRC-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NCoR)的表达,观察SRC-1、NCoR与ER、PR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腺肌病组织芯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SRC-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NCoR)的表达,观察SRC-1、NCoR与ER、PR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和15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非瘤区对照子宫内膜组织(对照内膜组)中ER、PR、SRC-1和NCoR的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IOD),及两组子宫内膜组织的增殖期和分泌期的IO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ER、PR在异位内膜组中的IOD值显著低于对照内膜组(P<0.05);SRC-1在异位内膜组中IOD值明显高于对照内膜组(P<0.05);NCoR在异位内膜组中IOD值明显低于对照内膜组(P<0.05);异位内膜组中SRC-1、NCoR、ER和PR的IOD值增殖期和分泌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内膜组中SRC-1、NCoR、ER和PR的IOD值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5)。结论:低表达的ER存在时,SRC-1在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增高,低表达的PR可能降低NCoR的表达,SRC和NCoR可能导致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增生活性增高,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种植和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 受体辅阻遏子 子宫腺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亚型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1在发育心脏的时空表达
4
作者 陈国珍 田杰 +3 位作者 朱静 吕铁伟 孙慧超 杨雪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44-747,共4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亚型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1(SRC1)在小鼠心脏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初步探讨其与心脏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取胎龄E7.5~18、出生1d和3个月成年小鼠正常心脏,每个时间点选9个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SRC1蛋...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亚型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1(SRC1)在小鼠心脏中的时空表达规律,初步探讨其与心脏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取胎龄E7.5~18、出生1d和3个月成年小鼠正常心脏,每个时间点选9个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SRC1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心脏的空间表达;每个时间点选6组标本,利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其在小鼠心脏发育过程中时序性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RC1蛋白在E7.5胚胎心脏原基中不表达;E8.5~E9.5心管中微弱表达;E10.5后心脏发育各时期,小梁弱表达,心脏其他区域均有较强而广泛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E10.5以后的心脏发育阶段,SRC1蛋白在E10.5较低表达,与E11.5、E12.5相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发育时间点相比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11.5~E12.5达到表达高峰,此两个发育时间点相比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发育时间点相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表达下降并持续低表达至成年鼠期,此阶段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C1蛋白广泛表达于E8.5后的发育心脏,并呈时空动态变化,提示其参与了心脏发育的整体调控,可能与心脏间隔早期的诱导形成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酰基转移酶 类固醇受体激活因子1 心脏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涂琛 游晶 +4 位作者 刘怀鄂 陈红英 洪敏 刘子杰 娄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30-2134,共5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1例(CHB组)、代偿期肝硬化(CLC)患者21例(CLC组)、失代偿期肝硬化(DCLC)患者22例(DCLC组)。同期选取本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Th17、Treg表达率,计算Th17/Treg比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法测定外周血RORγt、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4组年龄、ALT、AST、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CLC组、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HB组,Th17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HB组、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与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reg表达率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RORγt mRNA表达水平、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AST、TBIL呈正相关(P<0.05)。结论 Th17、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与肝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T淋巴细胞 辅助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 叉状头 /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的表达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建新 林增茂 +1 位作者 段学宁 刘荫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5-199,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影响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因子,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是二者之间的介导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 背景与目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影响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因子,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是二者之间的介导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组织中TF、PAR-2和MMP-9表达的变化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TF、PAR-2和MMP-9的表达,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其表达的变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85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G5)为8.3%,其他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TF、PAR-2和MMP-9阳性率均降低,其中MMP-9显著降低(P<0.05)。新辅助化疗后,MMP-9表达阳性减弱的患者病理疗效显著好于阳性增强者(P<0.05);TF、MMP-9由阳性转为阴性患者的病理疗效显著好于由阴性转为阳性患者(P<0.05)。PAR-2的改变则与病理疗效无显著关系。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TF、MMP-9的阳性表达降低与病理缓解率相关,有助于判断新辅助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组织因子 蛋白酶激活受体-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 mRNA在OLETF大鼠组织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伍一鸣 陈程 张俊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3-627,共5页
目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PGC-1α)是一种重要的核受体辅助激活因子,参与调节肝糖分解、糖异生以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在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 目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PGC-1α)是一种重要的核受体辅助激活因子,参与调节肝糖分解、糖异生以及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在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和糖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PGC-1αmRNA在OLETF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和胰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PGC-1α在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①实验动物模型建立:从第8周开始喂养OLETF和LETO大鼠10%蔗糖水,每周测体质量,于第14、18、22、28周时进行OGTT并测定大鼠血脂值。OLETF大鼠在第18周时全部成为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建立成功。②第8周和28周分别取LETO和OLETF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和胰腺组织,提取总RNA,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组织中PGC-1αmRNA的表达量。结果①OLETF大鼠体质量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随周龄增加逐渐增加,从14周起高于同周龄LETO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空腹和糖负荷后胰岛素浓度从22周起OLETF大鼠高于同周龄LETO大鼠。②第8周时,OLETF大鼠肝脏、骨骼肌、脂肪和胰腺组织PGC-1αmRNA的表达与LETO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第28周时,与LETO大鼠相比,OLETF大鼠PGC-1αmRNA在肝脏(0.040±0.006vs0.074±0.003,P=0.029)和胰腺(0.659±0.299vs1.610±0.091,P=0.029)中表达明显下降,而在骨骼肌(0.192±0.065vs0.104±0.012,P=0.029)中表达则明显增加。在脂肪组织(0.055±0.036vs0.161±0.124,P=0.100)中表达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ETF大鼠28周时表现出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病理变化,PGC-1αmRNA在肝脏、胰腺和脂肪组织表达减少,骨骼肌组织表达增加,可能是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状态下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提示PGC-1αmRNA在组织内表达变化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辅助激活因子1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OLETF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在OLETF大鼠肝脏糖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念鸿 张俊清 +3 位作者 刘林 武一鸣 刘佳 郭晓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799-280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OLETF大鼠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PGC-1)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肝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OLETF大鼠为实验组,同龄LETO大鼠为对照。在8、18和28周龄行OGTT试验,测血糖、胰岛素和血脂,... 目的:通过观察OLETF大鼠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PGC-1)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肝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OLETF大鼠为实验组,同龄LETO大鼠为对照。在8、18和28周龄行OGTT试验,测血糖、胰岛素和血脂,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肝组织中PGC-1、PEPCK、UCP2的蛋白水平。结果:(1)OLETF大鼠从8周起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18、28周龄时OGTT 2h BG和TG水平均明显升高,28周龄时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2)OLETF大鼠肝脏组织中PGC-1蛋白表达18、28周时低于对照组,28周时PEPCK表达高于对照组,而UCP2表达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ETF18周龄后表现出2型糖尿病病理特点,OLETF大鼠肝脏PGC-1、PEPCK及UCP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提示PGC-1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肝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辅助激活因子1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 解偶联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和脂联素受体3对肝脂肪酸代谢关键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翻译后修饰调控的研究
9
作者 赵子龙 许大千 陈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19-2419,共1页
【据《Hepatology》2018年2月报道】题:孕酮和脂联素受体3对肝脂肪酸代谢关键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翻译后修饰调控的研究(作者Zhao ZL等)肝脂质代谢稳态受多条信号通路的协同调控,在这一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 【据《Hepatology》2018年2月报道】题:孕酮和脂联素受体3对肝脂肪酸代谢关键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翻译后修饰调控的研究(作者Zhao ZL等)肝脂质代谢稳态受多条信号通路的协同调控,在这一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作为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在营养饥饿的情况下可促进肝脂肪酸氧化和酮体生成,进而提供机体所必须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翻译后修饰 脂肪酸代谢 转录因子 肝脂质 受体3 脂联素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辅助活化因子PGC-1家族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吉红 卢荣华 +1 位作者 常志光 杨公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6-603,共8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PGC-1)家族共有PGC-1α,PGC-1β和PRC(PGC-1相关因子)3个成员,该家族在机体诸多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调节机体适应性产热、线粒体的生成、脂质代谢、调节血糖平衡及葡萄糖转运、激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PGC-1)家族共有PGC-1α,PGC-1β和PRC(PGC-1相关因子)3个成员,该家族在机体诸多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调节机体适应性产热、线粒体的生成、脂质代谢、调节血糖平衡及葡萄糖转运、激活糖异生的关键酶和影响肌纤维类型的转换等.成员间功能也存在差异,PGC-1α的上述功能表现的较为明显,而PGC-1β在调节脂肪细胞分化及脂类代谢中具有独特的功能,PRC则仅发现其在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及细胞增殖中有作用.研究认为,通过调节PGC-1家族的生理功能,可治疗肥胖及糖尿病等疾病,尤其PGC-1β可作为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的新药物靶点.本文就PGC-1家族的特征、生理功能及相互作用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 脂肪细胞分化 线粒体发育 适应性产热 肌纤维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C3通过抑制STING信号通路, 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巨噬细胞焦亡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雪芬 孙玥 张皖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825,共8页
目的探索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C3)在RA患者巨噬细胞焦亡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选取50名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提取外周血巨噬细胞,根据分... 目的探索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C3)在RA患者巨噬细胞焦亡诱导的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选取50名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提取外周血巨噬细胞,根据分组要求进行转染处理,分为正常健康对照(NC)组、RA巨噬细胞模型(RA-MC)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NLRC3过表达(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NLRC3敲低(RA-MC联合siRNA-NLRC3)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过表达(RA-MC联合pcDNA3.1-STING)组、RA巨噬细胞模型联合STING敲低(RA-MC联合siRNA-STING)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巨噬细胞焦亡的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NLRC3、STING、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的mRNA表达,ELISA测定各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的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RA-MC组中巨噬细胞表现出细胞焦亡的特点;与RA-MC组相比,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和RA-MC联合siRNA-STING组中细胞焦亡情况改善,RA-MC联合siRNA-NLRC3组和RA-MC联合pcDNA3.1-STING组中细胞焦亡情况加重;与NC组相比,RA-MC组中STING、caspase-1、GSDMD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也升高,而NLRC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与RA-MC组相比,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和RA-MC联合siRNA-STING组中caspase-1、GSDMD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也降低,RA-MC联合siRNA-NLRC3组和RA-MC联合pcDNA3.1-STING组的情况则与之相反;同样与RA-MC组相比,RA-MC联合pcDNA3.1-NLRC3组中STING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会降低,RA-MC联合siRNA-NLRC3组中STING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结论NLRC3可通过抑制STING信号通路,减少caspase-1、GSDMD焦亡蛋白的产生,进而拮抗巨噬细胞焦亡,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从而减轻RA患者的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含胱天蛋白酶激活和募集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3(NLRC3)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焦亡 免疫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Th17细胞与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江 赵雪妍 方伟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8,共9页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种细胞内信号转导因子,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的异常活化与多种自身...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种细胞内信号转导因子,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的异常活化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STAT3通过诱导Th17细胞过度增殖、异常分化并影响淋巴细胞浸润外分泌腺等机制参与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的疾病进展,因此阻断STAT3信号转导通路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潜在药物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STAT3通过调节Th17细胞参与干燥综合征发病及进展的研究,并聚焦于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该靶点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药物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辅助性T细胞17 自身免疫性疾病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血清SRC-3表达水平与骨量丢失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伟民 魏秋实 +4 位作者 谭新 黄思敏 王俊玲 邵玉 苏海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32-3934,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RC-3)表达水平与骨量丢失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于广州军区总医院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58例和健康绝经后妇女19例。DEXA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RC-3)表达水平与骨量丢失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于广州军区总医院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58例和健康绝经后妇女19例。DEXA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ELISA检测血清SRC-3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骨质疏松症的临界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SRC-3水平明显下降(均P<0.001)。血清SRC-3水平与骨密度分级呈负相关(r=-0.543,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SRC-3浓度值0.297 ng/m L是骨质疏松的诊断临界值。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RC-3水平与BMI(r=0.395,P<0.001)和腰椎BMD(r=0.503,P<0.001)呈正相关。结论:SRC-3可能是影响绝经后妇女腰椎骨量丢失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绝经 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 骨量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中SRC-3和PGC-1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伟民 魏秋实 +4 位作者 郭桢 谭新 黄思敏 王俊玲 邵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4-678,711,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3,SRC-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α,PGC-1α...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3,SRC-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α,PGC-1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9月,选择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关节外科住院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20例,术前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量患者腰椎1~4(L1-4)骨密度,根据WHO颁布的诊断标准,分为试验组(腰椎BMD T评分<-2.5,10例)和对照组(T评分>-1.0,10例),术中取一侧开路器切除的粗隆部位松质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骨组织中SRC-3和PGC-1α等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骨组织中SRC-3,PGC-1α,CBP/P300,P/CAF m RNA表达水平均下降(P值分别为<0.001,0.036,0.003,0.027),OPN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04)。Osteocalin m RNA表达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SRC-3和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下调,分别下调了(53.23±0.55)%(P=0.037)和(72.17±0.64)%(P=0.003)。结论 SRC-3和PGC-1α可能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类固醇受体辅助激活因子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124在牙周炎中潜在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15
作者 林万芸 周洁 郭竹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88-1593,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12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4,GPR124)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激活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 G蛋白偶联受体12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24,GPR124)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激活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介导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引起牙龈微循环恶化、内皮细胞炎性损伤等病理改变。本文将总结GPR124的生物学特征并详细阐述GPR124与NLRP3、VEGF和PPARγ在牙周炎进程中的可能关系,为牙周炎或牙周炎伴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124 牙周炎 NLRP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转录因子RORγt和BATF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国强 王昱博 +7 位作者 张维杰 王歆然 张文锦 吴恬 关雪娃 陈芳 郑敬彤 王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检测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NA)患者痰上清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BATF)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2(IL... 目的:检测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NA)患者痰上清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BATF)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水平,探讨其在N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4.5%生理盐水雾化诱导痰,经细胞MGG染色进行哮喘的炎症亚型分型,分为嗜酸性粒细胞亚型哮喘(EA)组(26例)和NA组(30例),以常规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28人)。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痰上清中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空腹抽取各组研究对象肘静脉血10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8、IL-17和IL-22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Th17细胞(CD4+IL-17+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NC组和EA组比较,NA组患者血清中IL-8、IL-17和IL-2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NC组比较,EA组患者血清中IL-8、IL-17和IL-2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和EA组比较,NA组患者痰上清中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NC组和EA组比较,NA组患者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NC组比较,EA组患者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转录因子RORγt和BATF参与了NA患者气道炎症发生过程,且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2的异常表达与NA的全身反应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 辅助性T细胞17 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 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小鼠烧伤早期肝组织核因子-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军 粟永萍 +2 位作者 王军平 艾国平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sympathetic block,SB)对烧伤小鼠早期炎症介质核因子-κB(NF-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初步探讨SB在严重创伤中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LSB组(烧伤后使用利...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sympathetic block,SB)对烧伤小鼠早期炎症介质核因子-κB(NF-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初步探讨SB在严重创伤中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LSB组(烧伤后使用利多卡冈进行SB治疗)、RSB组(烧伤后使用罗哌卡因进行SB治疗),每组5只。烧伤为TBSA15%~20%m度。烧伤后6h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组织NF-κBP65、类同醇受体辅活化子-3(SRC-3)的蛋白表达及核转位。结果烧伤对照组肝组织NF-κBP65、SRC-3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转位显著增加;与烧伤对照组相比,LSB组NF-κBP65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SRC-3蛋白表达及NF-κBP65、SRC-3核转位显著下调;RSB组NF-κBP65、SRC-3蛋白表达及核转位均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且比LSB组下调更明显。结论烧伤早期(6h)NF-κB及其辅活化子SRC-3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转位显著上调,SB在严重创伤中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功能活性,降低炎症反应程度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交感神经阻滞 烧伤 因子-ΚB 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2基于PGC-1α/SIRT3信号通路对肺炎链球菌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大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松松 刘曼莉 +2 位作者 王金龙 潘渝 施贤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67-2970,共4页
目的分析微小RNA-132(miR-132)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去乙酰化酶3(PGC-1α/SIRT3)信号通路对肺炎链球菌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大鼠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上肺炎链球菌所致的AECOPD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选... 目的分析微小RNA-132(miR-132)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去乙酰化酶3(PGC-1α/SIRT3)信号通路对肺炎链球菌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大鼠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上肺炎链球菌所致的AECOPD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选取60只大鼠,15只作为A组(正常),其余45只构建肺炎链球菌所诱导的AECOPD模型,完成后分为B组、C组、D组各15只。构建miR-132模拟物、miR-132抑制物,将稀释后的miR-132模拟物、miR-132抑制物分别注射于D组、C组肺部,A组、B组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对比分析各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气道炎症反应情况以及肺组织PGC-1α/SIR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大鼠肺组织miR-132表达降低,D组大鼠肺组织miR-132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FEV0.3/FVC、PIF、PEF、肺组织PGC-1α、SIRT3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IL-1β、IL-6、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FEV0.3/FVC、PIF、PEF、肺组织PGC-1α、SIRT3蛋白表达量均降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IL-1β、IL-6、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D组FEV0.3/FVC、PIF、PEF、肺组织PGC-1α、SIRT3蛋白表达量均升高,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组FEV0.3/FVC、PIF、PEF、肺组织PGC-1α、SIRT3蛋白表达量均升高,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32过表达可改善肺炎链球菌诱AECOPD大鼠气道炎症,修复肺损伤,分析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GC-1α/SIRT3信号通路PGC-1α上调SIRT3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3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 去乙酰化酶3 肺炎链球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Th1/Th2细胞平衡和MCP-1/CCR2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侯丽萍 耿建林 +1 位作者 谷巍 刘晴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_(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炎症、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 1/helper T cell 2,Th1/Th2)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2(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cell surface chemo... 目的:探讨维生素D_(3)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炎症、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helper T cell 1/helper T cell 2,Th1/Th2)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2(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cell surface chemokine receptor 2,MCP-1/CCR2)信号的影响。方法:将Lewis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和治疗组(n=15),采用免疫猪甲状腺球蛋白(porcine thyroglobulin,pTG)诱导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大鼠模型,治疗组按照每只5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2D_(3)],隔天1次,共用4周,其余2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大鼠甲状腺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自身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及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逐步线性回归分析TSH与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甲状腺组织中的NF-κB p65;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组织中MCP-1/CCR2信号轴。结果:模型组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甲状腺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并趋向于对照组。治疗组TSH、TGAb、TPOAb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t=4.000、2.603、5.279,P=0.000、0.015、0.000),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t=2.400、2.216、7.392,P=0.025、0.037、0.000)。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t=3.522、2.432,P=0.001、0.022),IFN-γ、IL-12水平及IFN-γ/IL-4、IL-12/IL-10比值明显降低(t=2.940、4.700、5.416、8.178,P=0.007、0.000、0.000、0.000),均趋向于对照组水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与TGAb、TPOAb、IFN-γ、IL-12均呈正相关,与IL-4和IL-10呈负相关(r=0.872、0.868、0.731、0.706、-0.557、-0.236,均P<0.001),其中TGAb、TPOAb和IL-12对TSH的影响最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的NF-κB p65、MCP-1及CCR2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2、2.267、5.143,P=0.000、0.031、0.000)。结论:维生素D_(3)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通路以下调Th1型细胞因子、上调Th2型细胞因子进而降低Th1/Th2比值,还可能是通过抑制MCP-1/CCR2信号轴,最终减轻EAT大鼠甲状腺炎,改善甲状腺功能,抑制甲状腺抗体生成,保护甲状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_(3)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3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倪振洪 张黎 张吉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SRC-3)是p160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基因家族的成员,与体内多种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SRC-3不仅可以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乳腺癌的发生,还与部分乳腺癌患者产生内分泌药物治疗抵抗的分子机制有关。...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SRC-3)是p160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基因家族的成员,与体内多种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SRC-3不仅可以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乳腺癌的发生,还与部分乳腺癌患者产生内分泌药物治疗抵抗的分子机制有关。临床治疗研究中发现,SRC-3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共同过度表达常预示着乳腺癌患者较差的生存率。因此,SRC-3有望成为抗癌治疗的新靶点,解决目前内分泌治疗的药物抵抗问题,给更多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3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