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分析叶绿体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的蓝绿温和胶电泳系统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贝贝 郭进魁 +2 位作者 周云 张珠珠 张立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9-643,共5页
采用蓝绿温和胶电泳系统可以非常有效地分离叶绿体蛋白质复合物 ,包括PSⅠ ,PSⅡ ,ATP合酶 ,细胞色素b6f复合物 ,捕光色素复合物和 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还结合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叶绿体多亚基复合物的 5 0多种蛋白质分开 ,... 采用蓝绿温和胶电泳系统可以非常有效地分离叶绿体蛋白质复合物 ,包括PSⅠ ,PSⅡ ,ATP合酶 ,细胞色素b6f复合物 ,捕光色素复合物和 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还结合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叶绿体多亚基复合物的 5 0多种蛋白质分开 ,利用免疫印迹对蛋白质复合物进行了初步鉴定 ,同时还应用蓝色温和胶电泳分析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 蓝绿温和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NA插入对拟南芥突变体色素和内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峰 王玉萍 +1 位作者 黄惠英 王蒂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45-150,共6页
采用正向遗传学方法,从T-DNA标签技术构建的拟南芥突变体种子库中筛选到1株高叶绿素荧光表型的突变体(Hcf-1)。对该突变体及其子代群体进行Basta抗性及PCR分子检测,证实该突变体是由T-DNA插入引起的。突变性状与T-DNA共分离。对突变体(H... 采用正向遗传学方法,从T-DNA标签技术构建的拟南芥突变体种子库中筛选到1株高叶绿素荧光表型的突变体(Hcf-1)。对该突变体及其子代群体进行Basta抗性及PCR分子检测,证实该突变体是由T-DNA插入引起的。突变性状与T-DNA共分离。对突变体(Hcf-1)和野生型(WT)叶片中色素含量、叶绿体内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及蛋白亚基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中的Chla和Chlb含量显著降低。光系统II部分解聚,其主要蛋白亚基CP43,CP47,D1,D2蛋白以及外周捕光色素天线蛋白LCHII含量均下降。光系统I基本未受到影响。据此判断由于T-DNA的插入,导致一个控制PSII发育的基因发生突变,叶绿体的发育和PSII的组装均受到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T-DNA插入 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 Hcf-1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剑叶类囊体膜蛋白复合物的蓝绿温和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叶露幻 郑宝刚 +2 位作者 沈唯军 陈国祥 吕川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2-45,共4页
以水稻两优培九剑叶为材料,通过蓝绿温和胶电泳对其类囊体膜蛋白复合物进行分析。亚细胞组分是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点,而高度疏水且结构复杂的膜蛋白复合物在传统二维电泳中难以得到很好分离,故采用纯化完整叶绿体,温和去污剂增溶膜... 以水稻两优培九剑叶为材料,通过蓝绿温和胶电泳对其类囊体膜蛋白复合物进行分析。亚细胞组分是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点,而高度疏水且结构复杂的膜蛋白复合物在传统二维电泳中难以得到很好分离,故采用纯化完整叶绿体,温和去污剂增溶膜蛋白,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方法,直观地分离并展示了两优培九水稻剑叶类囊体9条蛋白质复合物条带,并显示出丰度与组成的差异。以蓝绿温和胶为一向,含尿素的变性电泳为二向的二维电泳将两优培九水稻剑叶类囊体膜蛋白复合物分离为亚基,得到51个蛋白质点,为对水稻光合机构响应逆境等变化的蛋白组学研究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剑叶 类囊体 蛋白复合物 蓝绿温和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和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的分离和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林宏辉 杜林方 +2 位作者 贾勇炯 梁厚果 汤泽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4-38,共5页
用混和去垢剂(SDS、OG)增溶和温和电泳方法,对野生和黄化大麦的叶绿体类囊体膜进行了色素蛋白复合体组成的分离和比较,并结合SDS-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对类囊体膜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组分中,LHCⅡ和LH... 用混和去垢剂(SDS、OG)增溶和温和电泳方法,对野生和黄化大麦的叶绿体类囊体膜进行了色素蛋白复合体组成的分离和比较,并结合SDS-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对类囊体膜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组分中,LHCⅡ和LHCⅠ的含量都较野生型大寿明显减少;并讨论了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含量的减少与其光合速率降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色素蛋白 类囊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优培九剑叶衰老过程光合膜功能及蛋白质复合物的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叶露幻 沈唯军 +3 位作者 郑宝刚 宋涛 陈国祥 吕川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30-2038,共9页
为探讨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衰老过程中,剑叶光合膜蛋白质复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光能吸收、转化、传递的关系,以大田栽培自然衰老剑叶为材料,利用活体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并结合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蓝绿温和胶电泳分析。结果表... 为探讨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衰老过程中,剑叶光合膜蛋白质复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光能吸收、转化、传递的关系,以大田栽培自然衰老剑叶为材料,利用活体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并结合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蓝绿温和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类囊体膜蛋白稳定性等都在抽穗期达到顶峰,随后开始衰退,在扬花期、灌浆期尚保持较高水平,而进入籽粒成熟阶段衰退明显;随着衰老进程,光合膜蛋白质复合物有序非同步降解,稳定性为LHCII>PSIIcore>PSIcore>ATPase&Cyt b6/f>LHCI;PSI和PSII蛋白和相应电子传递活性的稳定性及下降幅度差异较大;衰老过程叶绿素a/b的不断下降与相对于反应中心更稳定的捕光天线有关,剑叶生长后期LHCII维持高水平保持了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并可能在调节光系统间能量分布和协助过剩能量耗散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衰老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光系统 类囊体蛋白复合物 蓝绿温和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期间水稻光合膜色素与蛋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8
6
作者 曾乃燕 何军贤 +1 位作者 赵文 梁厚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14,共7页
对4℃和11℃两种低温胁迫过程中水稻类囊体膜色素与蛋白组成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低温不仅使类囊体膜中的光合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而且还引起膜蛋白组成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大部分原有膜蛋白组分的... 对4℃和11℃两种低温胁迫过程中水稻类囊体膜色素与蛋白组成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低温不仅使类囊体膜中的光合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而且还引起膜蛋白组成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大部分原有膜蛋白组分的含量在低温下明显降低,同时在低温处理的第3 天诱导出一条32.5 kD 的新蛋白带。与4℃处理相比,11℃低温处理只引起了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而对类囊体膜蛋白组成的影响不大。另外发现,两种低温处理在引起光合色素含量降低的同时,还引起chla/b 比值的明显变化。在低温处理的初期(4℃,1 d和11℃,2 d),chla/b 比值有一明显下降,而此后又逐渐升高。这一结果暗示,植物光合器的反应中心可能比其天线组分对低温胁迫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温胁迫 类囊体 色素 蛋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植物类囊体膜蛋白体内磷酸化的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炯 杜林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40-743,共4页
借助特异的磷酸蛋白探针 ,建立了快速检测植物类囊体膜蛋白体内磷酸化的方法 ,可以检测到光照处理的豌豆叶圆片类囊体膜中 8条磷酸化蛋白带存在 ,它们的分子质量分别为 6 5、 45、 36、 33、 30、 2 9、 2 0和10ku .进一步使用光系统Ⅱ... 借助特异的磷酸蛋白探针 ,建立了快速检测植物类囊体膜蛋白体内磷酸化的方法 ,可以检测到光照处理的豌豆叶圆片类囊体膜中 8条磷酸化蛋白带存在 ,它们的分子质量分别为 6 5、 45、 36、 33、 30、 2 9、 2 0和10ku .进一步使用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蛋白和捕光色素复合物Ⅱ (LHCⅡ )的特异抗体 ,确定了上述磷酸化蛋白的归属 ,分别是磷酸化D1和 (或 )D2的聚合体 (6 5ku)、CP43(4 5ku)、D2 (36ku)、D1(33ku) ,LHCB1(30ku) ,LHCB2 (2 9ku)和 psbHgene产物 (10ku) ,2 0ku小肽尚不清楚其来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磷酸化 PSⅡ核心蛋白 捕光色素复合物 检测方法 植物类囊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蛋白质复合物和叶绿素合成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蒋苑 刘莉 +3 位作者 吕春芳 陈国祥 高志萍 吕川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7-127,128,129,130,131,共5页
以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与野生型812S为材料,利用蓝绿温和胶电泳技术和生理方法对叶尖端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含量以及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和野生型812S相比,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在分蘖盛期叶绿素含量开始明显减少,... 以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与野生型812S为材料,利用蓝绿温和胶电泳技术和生理方法对叶尖端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含量以及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和野生型812S相比,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在分蘖盛期叶绿素含量开始明显减少,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增加,突变体的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如光系统Ⅱ捕光色素蛋白(LHCⅡ)含量、光系统Ⅰ核心复合体(PSⅠcore)含量和F1-ATP合酶复合体和细胞色素b6/f复合体(F1-ATPase&Cy tb6/f)含量显著减少。突变体812HS叶片叶绿素合成代谢中间产物5-氨基酮戊酸(ALA)、胆色素原(PBG)、尿卟啉原Ⅲ(UrogenⅢ)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812S,而原卟啉Ⅸ(ProtoⅨ)、镁原卟啉Ⅸ(Mg-ProtoⅨ)、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Chla、Chlb含量却显著低于野生型812S。即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的减少影响了其对光的吸收和传递;另一方面通过测定叶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初步认为是由于叶绿素合成过程中UrogenⅢ到ProtoⅨ合成过程受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色突变体812HS 类囊体蛋白复合物 叶绿素前体合成物质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杞黄颗粒对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燕 袁远 +6 位作者 吕佳 庞龙 邱波 苏冬莹 关晓莹 乡晓岚 李坚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杞黄颗粒(QHG)对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系ARPE-19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常规培养ARPE-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2O2损伤组(200μmol·L-1 H2O2处理细胞)、QHG低剂量组(1 g·L-1 QHG作用24 h后再加入H... 目的探讨杞黄颗粒(QHG)对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系ARPE-19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常规培养ARPE-1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2O2损伤组(200μmol·L-1 H2O2处理细胞)、QHG低剂量组(1 g·L-1 QHG作用24 h后再加入H2O2处理细胞)和QHG高剂量组(2 g·L-1QHG作用24 h后再加入H2O2处理细胞)。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ARPE-19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ARPE-19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检测各组ARPE-19细胞β淀粉样蛋白(Aβ)mRNA表达,ELISA检测各组ARPE-19细胞Aβ以及攻膜复合物(MA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相差显微镜下可见,QHG低剂量组、QHG高剂量组ARPE-19细胞形态改变均较H2O2损伤组轻。对照组、H2O2损伤组、QHG低剂量组、QHG高剂量组ARPE-1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85±0.14)%、(43.60±1.80)%、(23.23±1.43)%、(17.90±0.78)%,H2O2损伤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QHG低剂量组及QHG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均较H2O2损伤组明显降低,且QHG高剂量组较QHG低剂量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H2O2损伤组ARPE-19细胞AβmRNA及Aβ、MAC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2O2损伤组相比,QHG低剂量组及QHG高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ARPE-19细胞AβmRNA相对表达量及Aβ、MAC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QHG能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人RPE细胞凋亡,减少细胞Aβ及MAC表达,从而起到保护人RPE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杞黄颗粒 视网色素上皮细胞 Β淀粉样蛋白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胍对叶绿体膜能量传递的影响
10
作者 马桂芝 张正东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86-90,共5页
经盐酸胍处理的菠菜叶绿体膜,在室温下的F_(685)荧光强度随盐酸胍浓发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荧光激发光谱中位于420nm、437nm和685nm的荧光峰高随盐酸胍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盐酸胍处理导致叶绿体膜F_(685)/F_9736)比值下降,并且消除Mg^(+2)... 经盐酸胍处理的菠菜叶绿体膜,在室温下的F_(685)荧光强度随盐酸胍浓发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荧光激发光谱中位于420nm、437nm和685nm的荧光峰高随盐酸胍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盐酸胍处理导致叶绿体膜F_(685)/F_9736)比值下降,并且消除Mg^(+2)对激发能分配的调节作用。盐酸胍处理对叶绿体膜的吸收光谱(400~700nm)及叶绿素解离无影响,但引起叶绿体膜紫外差示光谱(处理的膜减正常的膜)中位于227nm吸收峰的出现,并且峰的吸收强度随盐酸胍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峰位随盐酸胍浓度增加而红移。上结果表明,盐酸胍诱导的F_(685)下降,可能是盐酸胍改变膜蛋白构型,从而导致激以发能从光系统Ⅱ向光系统Ⅰ分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胍 叶绿体 光系统Ⅰ 光系统Ⅱ 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优培九抽穗期倒二·倒三叶片光合膜部分光能转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项秀兰 陈国祥 +5 位作者 李小蕊 高志萍 施大伟 韩彪 江玉珍 于光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779-10782,10795,共5页
[目的]在光合膜水平上对两优培九倒二、倒三叶的光能转化特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功能叶倒二、倒三在抽穗期的生理变化,以揭示不同衰老程度叶片的光合功能。[方法]以抽穗期的两优培九为材料,测定倒二、倒三叶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 [目的]在光合膜水平上对两优培九倒二、倒三叶的光能转化特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功能叶倒二、倒三在抽穗期的生理变化,以揭示不同衰老程度叶片的光合功能。[方法]以抽穗期的两优培九为材料,测定倒二、倒三叶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类囊体膜PSⅠ、PSⅡ电子传递活性、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类囊体膜室温发射光谱等指标。[结果]倒二、倒三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采样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都下降,但倒三叶下降幅度比倒二叶大;PSⅠ电子传递活性都在不断下降,PSⅡ电子传递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两者的室温发射光谱则是先下降后上升。[结论]功能叶倒三在抽穗期的生理变化比倒二更明显,叶片的光合功能比倒二叶弱,衰老比倒二叶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二叶 倒三叶 光合色素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 类囊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评价细胞色素c在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12
作者 韦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61-961,共1页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细胞死亡 正铁血红蛋白 细胞色素C 呼吸链复合物 线粒体 亚细胞定位 正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光系统Ⅰ中脂类物质的分离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3
作者 姚洪军 石玉杰 +1 位作者 徐秉玖 高荣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98,共4页
为进一步探讨脂类物质在类囊体膜及其蛋白复合物中的分布及作用,该研究提取了经DOC--PAGE分离的豌豆光系统Ⅰ中的脂类物质,采用RP--HPLC--UV梯度洗脱分析方法,以乙腈与水为流动相组成,在25 min内进行了较好的分离.所得的色谱图基线平稳... 为进一步探讨脂类物质在类囊体膜及其蛋白复合物中的分布及作用,该研究提取了经DOC--PAGE分离的豌豆光系统Ⅰ中的脂类物质,采用RP--HPLC--UV梯度洗脱分析方法,以乙腈与水为流动相组成,在25 min内进行了较好的分离.所得的色谱图基线平稳、分离度高.RP--HPLC--UV分析图上有6个主要色谱峰,通过所对应的紫外吸收光谱图,确认它们均属于脂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囊体 蛋白复合物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揭示脂类在光合作用系统Ⅰ四聚体组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4
《蔬菜》 2019年第11期79-79,共1页
2019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与北京大学教授高宁、赵进东合作,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手段,揭示了脂类在光合作用系统I四聚体组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 2019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与北京大学教授高宁、赵进东合作,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手段,揭示了脂类在光合作用系统I四聚体组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主要途径。绿色植物和藻类的类囊体膜上存在两种大型蛋白复合物(光合作用系统I(PSI)和光合作用系统II(PSII))以实现光诱导电子传递、ATP生物合成等光合作用步骤。不同种属的PSI和PSII高度保守,在类囊体膜上以不同的寡聚状态行使生物学功能,以往的研究主要围绕PSI的三聚形式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国辉 四聚体 脂类 蛋白复合物 光合作用 类囊体 组装过程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