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现状、伦理挑战及审查要点 被引量:1
1
作者 何芹 邓有智 周吉银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461,共7页
非人灵长类动物是人类最紧密的亲缘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形态解剖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特征,使其在神经科学、生殖、传染病、药物研发等领域不可或缺。目前欧美国家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开展实验的限制日趋严格,其实验有着不同于一般动物... 非人灵长类动物是人类最紧密的亲缘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形态解剖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特征,使其在神经科学、生殖、传染病、药物研发等领域不可或缺。目前欧美国家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开展实验的限制日趋严格,其实验有着不同于一般动物的伦理特殊性,缺乏必要性评估,无统一评估标准和伦理倾销危害等伦理挑战,应加强监管和伦理审查。其伦理审查要点包括实验的必要性,评估伤害-受益比和落实“3R”原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灵长类动物 伦理挑战 伦理审查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长类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状况和分布特征
2
作者 韦春桃 方小玉 +4 位作者 黎德丘 陆建高 禹婷婷 党卿 韦晓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5期37-44,共8页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可感染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灵长类动物与人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该寄生虫物种对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需引起足够重视。为掌握隐孢子虫在灵长类动物中的流行情况,了解其潜在的跨物种传...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可感染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灵长类动物与人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该寄生虫物种对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需引起足够重视。为掌握隐孢子虫在灵长类动物中的流行情况,了解其潜在的跨物种传播风险及人兽共患可能性,科学防控隐孢子虫病传播,重点从灵长类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现状及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近年来的调查及研究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在国内外灵长类动物中均有流行,其感染率在国内为0.5%~19.0%,在国外为0.5%~27.6%。国内隐孢子虫感染呈现明显的地域和生存环境差异,饲养密度较大的圈养灵长类动物感染率较高,而野外环境中的感染率较低;食蟹猴和猕猴作为重要的实验动物物种,是我国隐孢子虫感染的重要监测和防控对象。非洲地区灵长类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率总体高于欧洲和亚洲,且流行范围较广。隐孢子虫具有遗传多样性,在灵长类动物中已鉴定出至少11种隐孢子虫虫种以及多种亚型,其中多种虫种和亚型具有人兽共患性;国内外的隐孢子虫优势虫种存在差异,其中C.hominis为国内优势虫种。以上发现对隐孢子虫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遗传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灵长类动物 分布特征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灵长类动物保护的成就与挑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保国 张河 +21 位作者 李明 蒋学龙 范朋飞 周江 郭松涛 齐晓光 李进华 路纪琪 夏东坡 崔亮伟 向左甫 周岐海 黄志旁 黄乘明 肖文 胡慧建 周智鑫 陈明勇 黎大勇 范朋来 杨寅 潘汝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5-766,共12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中国实施了包括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在内的多种生态保护措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某些地区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该研究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尽管大多数灵长类物种的栖息地有所改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长,但许多物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包括种群数量的减少。例如,缅甸金丝猴、东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等物种由于分布范围有限和种群数量极少,仍然特别脆弱。科学数据的缺乏以及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挑战。此外,蜂猴、倭蜂猴、印支灰叶猴、肖氏乌叶猴和戴帽叶猴等物种的详细种群监测数据仍然缺乏,这严重阻碍了针对这些物种保护管理政策的制定。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迫切需要开展专门的灵长类动物调查,实行跨境保护和区域合作,建立全面系统的数据库平台,对灵长类生物学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此外,加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也至关重要。这些综合、系统的工作将为中国灵长类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动物 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破碎化 生境修复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六种偶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与空间利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韩一敏 肖梅 +7 位作者 何梦楠 李明富 侯蓉 吴鹏程 何芳 谌利民 胡杰 陈鹏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8-610,共13页
了解群落中具有相似生态位的同域分布物种的时空分布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于2021年1—12月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应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大中型哺乳动物的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82台,总相机工作日为18710 d。... 了解群落中具有相似生态位的同域分布物种的时空分布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于2021年1—12月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应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大中型哺乳动物的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82台,总相机工作日为18710 d。采用核密度估计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占域模型(Occupancy model)分析冷季和暖季该保护区内6种偶蹄类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在冷季和暖季的日活动节律高度重叠(△≥0.80),中华扭角羚(Budorcas tibetana)、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野猪(Sus scrofa)为中度重叠(△值为0.50~0.80);(2)毛冠鹿、小麂、中华扭角羚、中华斑羚和野猪的日活动模式均为双峰型,且都具有晨昏习性,中华鬣羚偏夜行性,日活动模式为多峰型;(3)在冷季,中华扭角羚的占域率最高(0.70),在暖季,中华斑羚的占域率最高(0.96),中华鬣羚在冷季和暖季的占域率均最低,分别是0.18和0.19;(4)海拔、坡度、坡向、距水源地距离及距道路距离是影响这6种偶蹄类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研究显示,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6种偶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与空间利用在冷季和暖季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不同季节偶蹄类动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今后该区域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偶蹄类动物 季节性 活动节律 空间利用 占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首次成功完成国产经颅“磁波刀”系统临床前灵长类动物实验
5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34,共1页
2024年4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悍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沈国峰教授团队、陈垚教授团队等,首次成功完成了国产“磁波刀”系统治疗特发性震颤和震颤主导型帕金森病的临床前灵长类动物实验。在... 2024年4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悍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沈国峰教授团队、陈垚教授团队等,首次成功完成了国产“磁波刀”系统治疗特发性震颤和震颤主导型帕金森病的临床前灵长类动物实验。在本次动物实验中,研究团队以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为实验对象,验证了国产“磁波刀”设备的系统安全性及有效性,为“磁波刀”系统进入人体临床试验进而实现国产化提供了重要实践支撑。第一代用于脑部疾病治疗的国产“磁波刀”系统将聚焦于特发性震颤、震颤主导型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型帕金森病的热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生物医学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灵长类动物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型 脑部疾病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灵长类动物的应激管理——以天津市动物园为例
6
作者 庞运通 郭羽 《特产研究》 2024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灵长类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心理活动复杂。圈养条件下,动物受到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应激反应尤其突出,严重时危害动物生命,对物种的保护、繁育造成很大影响。在实践生产中,管理人员往往对动物应激的认识有局限性,本文对圈... 灵长类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心理活动复杂。圈养条件下,动物受到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应激反应尤其突出,严重时危害动物生命,对物种的保护、繁育造成很大影响。在实践生产中,管理人员往往对动物应激的认识有局限性,本文对圈养灵长类动物发生应激的常见原因、行为及表现进行分析归类,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减少动物应激的管理方法,希望能够对从事灵长类饲养繁育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应激管理 圈养灵长类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明确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必需氨基酸需求量
7
《甘肃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32-32,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联合开展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必需氨基酸(EAA)需求量荟萃分析,相关结果发表在《水产养殖综述(Reviews in Aquaculture)》上。
关键词 甲壳类动物 饲料加工 科研单位 水产养殖 创新团队 必需氨基酸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动物园灵长类动物肠道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波 李波 +3 位作者 王强 余建秋 杨光友 陈红卫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5,共5页
从4个动物园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采集了214份粪便样品,经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分离鉴定出88株克雷伯氏菌,分离率为41.12%。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判定标准,对分离到的88株克雷伯氏菌进行了22种抗生素... 从4个动物园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采集了214份粪便样品,经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分离鉴定出88株克雷伯氏菌,分离率为41.12%。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判定标准,对分离到的88株克雷伯氏菌进行了22种抗生素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88株均表现出不同的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程度最高的是羧苄青霉素(耐药率为95.45%);敏感度最高的是阿米卡星(敏感率为77.27%)。88株克雷伯氏菌分离株均有较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耐8~15种抗菌药物的菌株最多,有64株,占分离菌株的72.73%;耐10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有63株,占分离菌株的71.59%。从不同动物园分离的克雷伯氏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来看,在所调查的4个动物园中,重庆某动物园(CQ)和北京某动物园(BJ)的克雷伯氏菌分离株间耐药率无差异(P>0.05);上海某野生动物园(SHW)和上海某动物园(SHZ)的克雷伯氏菌分离株间耐药率无差异(P>0.05);而北京某动物园(BJ)与上海某野生动物园(SHW)和上海某动物园(SHZ)的克雷伯氏菌分离株相比,其耐药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重庆某动物园(CQ)与上海某野生动物园(SHW)和上海某动物园(SHZ)的克雷伯氏菌分离株相比,其耐药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非人灵长类动物 克雷伯氏菌 生化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蛋白与类动物丝蛋白聚合物共混膜的振动光谱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姚晋荣 陈新 +2 位作者 周平 邵正中 于同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113-2115,共3页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ATR-FTIR and Rama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and conformation transition in the blend films of silk fibroin(SF) and silk-protein like polymers(P1, P2) containing the oligopeptid...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ATR-FTIR and Rama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and conformation transition in the blend films of silk fibroin(SF) and silk-protein like polymers(P1, P2) containing the oligopeptide segments[(Ala) 4, GlyAlaGlyAla] which derived from the crystal region of spider dragline silk and silkworm(Bombyx mori) silk.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bond interaction, which was formed between the molecular chains of SF and the oligopeptide segments in P1 and P2, induced a partial random coil/α-helix conformation transfer to β-sheet conformation after blending. And β-sheet and random coil/α-helix conformation coexisted in the SF/P1 and SF/P2 blend films, while the predominant conformations in the pure SF and P1 films were random coil/α-helix. These conclusions would be significant for artificial spinning of the regenerated silk fibro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蛋白 类动物丝蛋白聚合物 共混膜 振动光谱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长类动物在人类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乙江 肖文娴 +6 位作者 赵玲 谢丽分 胡正飞 陈佳琦 魏俊玥 张晓迪 吕龙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9-857,共9页
灵长类动物遗传、行为、认知、生理、生化和解剖结构等生物学特性更接近人类,具有其他实验动物无法替代的高级脑功能结构及神经活动的优势,是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理想的模式动物,研究的结果更容易推广应用到人类。常被用来建立神经退... 灵长类动物遗传、行为、认知、生理、生化和解剖结构等生物学特性更接近人类,具有其他实验动物无法替代的高级脑功能结构及神经活动的优势,是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理想的模式动物,研究的结果更容易推广应用到人类。常被用来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程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药物等,为人类神经科学及相关医学研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灵长类动物在人类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以期为神系统经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动物 神经系统疾病 疾病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申扎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冈瓦纳相腕足类动物群再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詹立培 姚建新 +1 位作者 纪占胜 武桂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72,共19页
西藏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永珠组中上部和昂杰组的腕足类动物群可以与国内、外冈瓦纳相和亲冈瓦纳相地区的腕足类动物群进行对比,但又显示出其独特的一面。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合,永珠组中上部为Reedoconcha xizangensis-Spino... 西藏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永珠组中上部和昂杰组的腕足类动物群可以与国内、外冈瓦纳相和亲冈瓦纳相地区的腕足类动物群进行对比,但又显示出其独特的一面。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组合,永珠组中上部为Reedoconcha xizangensis-Spinomartinia xainzaensis组合、Cimmeriella mucronata-Reedoconcha excellens组合和Trigonotreta magnifica-Bandoproductus in-termedia组合,昂杰组为Aulosteges ingens-Punctocyrtella nagmargensis组合。按照国内、外冈瓦纳相、亲冈瓦纳相地区及华夏特提斯地区腕足类的时代意见,永珠组中部腕足类组合的时代为晚石炭世巴斯基尔期,上部2个腕足类组合分别为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早期—萨克马尔晚期,昂杰组的腕足类组合的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申扎地区 冈瓦纳相 石炭纪 二叠纪 腕足类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长类动物肠道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波 李波 +3 位作者 王强 余建秋 杨光友 陈红卫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从13个动物园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采集了384份粪便样品,经过细菌分离培养后,并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分离鉴定出153株沙门氏菌,分离率为39.84%。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判定标准,对分离得到的153株沙门氏菌进行了22种... 从13个动物园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采集了384份粪便样品,经过细菌分离培养后,并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分离鉴定出153株沙门氏菌,分离率为39.84%。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判定标准,对分离得到的153株沙门氏菌进行了22种抗生素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53株均表现出不同的程度的耐药性,其中,羧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95.42%,而亚胺硫霉素最敏感,敏感率为90.20%;且153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n≥2),其中1株的耐药数可达18种之多,耐2~12种抗菌药物的菌株多达123株,占分离菌株的80.39%。从不同动物园分离的沙门氏菌对22种抗生素耐药情况的方差分析来看,在所调查的13个动物园中,不同动物园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非人灵长类动物 沙门氏菌 生化试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咪唑和芬苯达唑对灵长类动物毛首线虫的驱虫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波 李梅 +4 位作者 王强 牛李丽 邓家波 严慧娟 杨光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9-251,255,共4页
使用复方甲苯咪唑片剂按10 mg·kg^(-1)×5 d、20 mg·kg^(-1)×3 d、40 mg·kg^(-1)×5 d和芬苯达唑粉剂按10 mg·kg^(-1)×3 d对感染毛首线虫Trichuris spp.的灵长类动物拌料喂服,测定用药前后每克... 使用复方甲苯咪唑片剂按10 mg·kg^(-1)×5 d、20 mg·kg^(-1)×3 d、40 mg·kg^(-1)×5 d和芬苯达唑粉剂按10 mg·kg^(-1)×3 d对感染毛首线虫Trichuris spp.的灵长类动物拌料喂服,测定用药前后每克粪样中虫卵数,计算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以评估药物驱虫效果。结果表明,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按10 mg·kg^(-1)×5 d、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等7种动物按20mg·kg^(-1)×3 d、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和猕猴M.mulatta按40 mg·kg^(-1)×5 d用复方甲苯咪唑片剂投药后,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均能达到100%,芬苯达唑的驱虫效果较差。甲苯咪唑对灵长类动物毛首线虫的驱虫效果较好,投药方便、安全。筛选出安全、高效和使用方便的抗毛首线虫药物及驱虫程序,为灵长类动物毛首线虫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动物 毛首线虫 甲苯咪唑 芬苯达唑 虫卵减少率 虫卵转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邹黎黎 罗永煌 +1 位作者 谢明权 李安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4-87,共4页
两栖类动物的皮肤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三套防御系统,而皮肤抗菌肽是其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由基因编码、核糖体合成,能够有效的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在进化上是一类非... 两栖类动物的皮肤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三套防御系统,而皮肤抗菌肽是其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由基因编码、核糖体合成,能够有效的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在进化上是一类非常古老而有效的天然防御物质。从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的结构、作用机制、活性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系统认识和了解两栖类动物皮肤抗菌肽,并为其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两柄类动物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非人灵长类动物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迪 何小夺 +1 位作者 陈健 丁玉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20,共5页
由于多项转化研究的失败,卒中治疗专业委员会建议,应该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局部脑缺血模型上进行临床前研究。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局部脑缺血模型与人类卒中发病过程一致,而且还可以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因此是模拟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治... 由于多项转化研究的失败,卒中治疗专业委员会建议,应该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局部脑缺血模型上进行临床前研究。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局部脑缺血模型与人类卒中发病过程一致,而且还可以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因此是模拟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治疗过程的最佳动物模型。目前研究采用多种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模型,结果也不一致,本文将对血管内介入方法制备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总结,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和潜在应用进行分析。此外,本文还根据不同类型的栓子,不同的闭塞部位,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和可能的应用范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选择合适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将有助于推动转化研究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物模型 非人灵长类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长类动物电子病历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革新 代解杰 +3 位作者 王斌 王宝金 孙晓梅 唐东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6期122-124,共3页
为了实现对病猴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科学的分析 ,系统结构模型采用C/S模型 ,后台数据库SQLServer 2 0 0 0 ,编程语言Delphi7.0 ,成功地开发了灵长类动物电子病历管理版软件 ,实现对病猴信息的输入 ,根据不同条件进行快捷查询病猴... 为了实现对病猴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科学的分析 ,系统结构模型采用C/S模型 ,后台数据库SQLServer 2 0 0 0 ,编程语言Delphi7.0 ,成功地开发了灵长类动物电子病历管理版软件 ,实现对病猴信息的输入 ,根据不同条件进行快捷查询病猴相关记录。实践证明 ,该系统运行良好 ,安全稳定 ,易维护 ,实现整个局域的信息共享 ,提高了兽医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因此 ,建立该系统对于加强灵长类动物的疾病治疗、预防和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动物 电子病历 管理软件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及其分带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立人 陈寿铭 +1 位作者 张以春 吴水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类化石带:(1)Eosta 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 fe...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类化石带:(1)Eosta 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 fella带,(3)Pseudostaf fella-Eostaf fella带,(4)Pro-fusuliena带,(5)Fusulina-Fusulinella带,(6)Protriticites-Triticites带。该套含竹蜓类化石地层的发现,为研究羌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活动提供了信息,也为研究该区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生物古地理、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蜓]类动物 石炭系 羌北地区 瓦垄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东攀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头足类动物群与地质时代讨论 被引量:6
18
作者 卜建军 吴顺宝 +3 位作者 张宏亮 蒙有言 张凡 张立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1,共5页
在广西东攀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发现了Domatacerasguangxiensis,LopingocerasguangdeensisZhao,LiangetZheng,Schizolobocerasfusuiensis,Agathicerassp.,Stacheocerassp.,PernodocerasrobustumChaoetLiang,Dushanocerascf.ro-tolari... 在广西东攀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发现了Domatacerasguangxiensis,LopingocerasguangdeensisZhao,LiangetZheng,Schizolobocerasfusuiensis,Agathicerassp.,Stacheocerassp.,PernodocerasrobustumChaoetLiang,Dushanocerascf.ro-tolariumZhao,LiangetZheng,Huananocerascf.perornatumChaoetLiang,Qianjiangocerassp.,Laibinocerascf.compressumYang,Glyptophicerassp.,Lytophicerascf.chamunda(Diener),OphicerastingiTien,Ophicerassp.化石。在剖面的第2~12-2层产Pernodoceras,Dushanoceras,Huananoceras和Qianjiangoceras化石,均为长兴期菊石带Pseudotirolites-Rotodiscoceras的共生化石。第12-3层产长兴期菊石Laibinocerascf.compressumYang。第13-1A^16层产Lytophiceras和Ophiceras,为早三叠世菊石带Ophiceras-Lytophiceras的带化石。东攀剖面菊石的分布及其与华南其他地区的对比研究表明,广西东攀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位于第12-3层(厚55cm)内部或者位于第13-1A层的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动物 二叠一三叠系界线 广西东攀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全球末次冰期介形类动物群的演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镇城 曹丽 +7 位作者 张海泉 张永华 董宁 乔子真 孙乃达 袁秀君 路艳丽 张宏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65-377,共13页
晚更新世晚期 ,柴达木盆地达参 1井井深 4 6m以下的沉积物内 ,水生生物化石有很高的丰度和分异度。介形类为Cyprideistorosa- Ilyocyprisinermis组合 ,伴生有轮藻类、腹足类、双壳类、植物和鱼类等化石。井深 4 6~ 10m ,为全球末次冰... 晚更新世晚期 ,柴达木盆地达参 1井井深 4 6m以下的沉积物内 ,水生生物化石有很高的丰度和分异度。介形类为Cyprideistorosa- Ilyocyprisinermis组合 ,伴生有轮藻类、腹足类、双壳类、植物和鱼类等化石。井深 4 6~ 10m ,为全球末次冰期盛冰阶 (2 5~ 10kaB P )沉积 ,当时气候极端干冷 ,出现干盐湖地质事件 ,沉积物由湖相泥岩迅速演变为石盐层 ,生物化石罕见 ,几近绝迹。平均 4 0m厚的石盐沉积遍及三湖 (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 )地区 ,形成了该区天然气赖以保存的最后一道屏障———天然气藏的盖层。井深约10m以上 ,为全新世暖期或称现代间冰期沉积物 ,渐变为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夹膏盐沉积。当时处于氧同位素阶段 1,湖水盐度逐渐降低 ,水生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再度增高 ,介形类更替为半咸水—淡水Candonaneglecta- Candoniellalactea组合 ,伴生有丰富的轮藻、腹足类、双壳类等。直到现代 ,台吉乃尔湖、达布逊湖和霍布逊湖以南由于受昆仑山充足的淡水补给影响 ,水生生物丰富。三湖以北 ,远离主要淡水补给区 ,水体较咸 ,介形类则为典型的盐湖介形类Eucyprisinflata所替代 ,膏盐沉积比三湖以南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末次冰期 介形类动物 演变 晚更新世 古气候 盛冰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龟鳖类动物SRY盒基因的PCR扩增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聂刘旺 单祥年 +2 位作者 郭超文 汪鸣 鲁晓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41-42,共2页
三种龟鳖类动物SRY盒基因的PCR扩增研究聂刘旺1单祥年1郭超文2汪鸣2鲁晓萱3(1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210097)(2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芜湖241000)(3南京铁道医学院生物教研室,南京210009... 三种龟鳖类动物SRY盒基因的PCR扩增研究聂刘旺1单祥年1郭超文2汪鸣2鲁晓萱3(1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210097)(2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芜湖241000)(3南京铁道医学院生物教研室,南京210009)ThePCRAmplifi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Y盒基因 PCR扩增 性别决定机制 类动物 龟鳖 扩增产物 性别决定基因 哺乳动物 黄喉拟水龟 同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