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
1
作者 杨玉泽 许亚茹 +3 位作者 周梅 徐文艳 周立强 郭振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对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预后的β_(2)-MG水平的最佳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对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预后的β_(2)-MG水平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分析用于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Cox-logistic回归用于探讨与生存相关的潜在预后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ROC曲线分析确定β_(2)-MG的最佳临界值为2.25 mg/L。亚组分析表明,与低β_(2)-MG(≤2.25 mg/L)组相比,高β_(2)-MG(>2.25 mg/L)组的PFS明显较差(P=0.006),OS也有恶化的趋势(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β_(2)-MG升高、高龄(>60岁)、分期较晚(Ⅲ-Ⅳ期)、IPI评分高(≥3分)与较差的PFS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和β_(2)-MG升高是DLBCL患者复发的潜在影响因素。结论:血清β_(2)-MG可能是利妥昔单抗时代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β_(2)-微球蛋白 生存 复发 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妥昔单抗序贯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和泼尼松方案治疗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一例
2
作者 党悦 李剑 +1 位作者 罗亚平 张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3-486,共4页
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多克隆性淋巴增殖性疾病。本文报道1例45岁女性患者的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诊疗过程。患者主诉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伴有炎症指标升高,经多次血清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最终诊断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 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多克隆性淋巴增殖性疾病。本文报道1例45岁女性患者的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诊疗过程。患者主诉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伴有炎症指标升高,经多次血清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最终诊断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该患者最初采用白细胞介素-6的靶向药物司妥昔单抗治疗,获得显著改善。考虑患者长期药物治疗的经济性与便利性,遂调整为口服沙利度胺-环磷酰胺-泼尼松(TCP)方案维持治疗,病情稳定,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达到完全缓解状态。本病例旨在强调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诊断复杂性及治疗方案多样性,进一步证明TCP方案作为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单抗 沙利度胺-环磷酰胺-泼尼松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护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春立 武莹 +7 位作者 何梦雪 苏玲 张洪燕 郭欣 程方方 李丹 孙丹 王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47,共7页
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报告以及本研究参与人员临床实践经验,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及专家研讨对神经节苷脂-2(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包括准备以及要求、药品配制、药品输注、输注期间护... 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报告以及本研究参与人员临床实践经验,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及专家研讨对神经节苷脂-2(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包括准备以及要求、药品配制、药品输注、输注期间护理以及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等内容的GD2抗体达妥昔单抗β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护理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NB) 神经节苷脂-2(GD2) 单抗β 护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逆转白细胞介素-17A引起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对利妥昔单抗的耐药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园 刘秀丹 +2 位作者 朱志刚 李康保 钟伟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707-2711,2716,共6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能否改善白细胞介素(IL)-17A引起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株对利妥昔单抗的耐药,并分析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分别用CCK-8法检测DLBCL细胞株(SU-DHL-2和SU-DHL-4细胞)的增殖,用PI/Annexin V法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华蟾素能否改善白细胞介素(IL)-17A引起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株对利妥昔单抗的耐药,并分析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分别用CCK-8法检测DLBCL细胞株(SU-DHL-2和SU-DHL-4细胞)的增殖,用PI/Annexin V法检测细胞凋亡,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leaved PARP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和IL-17^(+)Foxp3^(+)Treg细胞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IL-17A、TGF-β和IL-10的表达。结果华蟾素逆转IL-17A引起的DLBCL细胞株对利妥昔单抗的耐药;IL-17A减轻利妥昔单抗诱发的DLBCL细胞株凋亡,而华蟾素逆转IL-17A的这一作用;华蟾素通过升高cleaved PARP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促进DLBCL细胞株的凋亡;华蟾素抑制肿瘤微环境中Th17和IL-17^(+)Foxp3^(+)Treg细胞的分化,降低IL-17A水平。结论华蟾素逆转IL-17A引起的DLBCL细胞株对利妥昔单抗的耐药,华蟾素未来有望成为DLBCL治疗的联合用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白细胞介素-17A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单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细胞中司妥昔单抗对白细胞介素-6介导的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玉琪 李莉 +6 位作者 李保平 李瑞琴 张璐 王胜启 苗双虎 DUAN Zhenfeng 张小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抗白细胞介素-6(IL-6)单克隆抗体司妥昔单抗(siltuximab)对IL-6介导的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ffymetrix人类基因组表达谱芯片U133 Plus 2.0,检测经IL-6处理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SKOV-3+IL-6)和Caov-3(Caov-3+IL-6)中相关... 目的:探讨抗白细胞介素-6(IL-6)单克隆抗体司妥昔单抗(siltuximab)对IL-6介导的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ffymetrix人类基因组表达谱芯片U133 Plus 2.0,检测经IL-6处理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SKOV-3+IL-6)和Caov-3(Caov-3+IL-6)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Taq Man实时定量PCR分析,研究siltuximab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Caov-3)中IL-6介导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经Affymetrix人类基因组测定:经IL-6处理后,SKOV-3+IL-6和Caov-3+IL-6细胞株中分别有506个和674个基因上调,其中27个基因在两种细胞株中均表现出10倍上调。2经siltuximab处理后,在SKOV-3+IL-6+siltuximab和Caov-3+IL-6+siltuximab细胞株中,分别有634个和679个基因出现10倍降调,还有31个基因在两种细胞中均表现出10倍降调。3对在两种细胞株中经IL-6处理后均过度表达的多肽三烯B4(UGT2B4)和ATP细胞膜钙转运2(ATP2B2)基因经siltuximab处理后,Taq Man实时定量PCR示,SKOV-3+IL-6+siltuximab和Caov-3+IL-6+siltuximab细胞株中UGT2B4基因的表达分别降调3倍和17倍,ATP2B2基因的表达分别降调10倍和7倍。结论:IL-6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作用,是治疗卵巢癌的一个重要的靶点。siltuximab可以有效地阻断IL-6介导的UGT2B4和ATP2B2基因在这些细胞中的表达,可能为卵巢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单抗 白细胞介素-6 cDNA排列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对西妥昔单抗及氟尿嘧啶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萨日娜 欧娟娟 +3 位作者 耿培亮 何金霞 向丽莎 梁后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上皮-间质转化现象与其在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5-氟尿嘧啶(5-Fu)以及二者联合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处理前后SW480细胞...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上皮-间质转化现象与其在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5-氟尿嘧啶(5-Fu)以及二者联合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处理前后SW480细胞骨架改变以及E-钙粘素(E-cardherin)、波形蛋白(vinmentin)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SW480细胞E-cardherin、Vinmentin以及多药耐药蛋白(MRP)、P-糖蛋白(P-gp)表达差异;体外药物敏感试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比色法)分别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SW480细胞存活能力。结果 SW480细胞经C225、5-Fu以及二者联合处理后细胞形态由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细胞免疫荧光显示处理前后SW480细胞骨架改变,微丝蛋白排列极性增强,E-cardherin表达下降,Vinmentin表达升高,同时伴随MRP、P-gp表达增高。SW480细胞经C225与5-Fu联合处理较单独应用2个药物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SW480细胞经单独使用靶向药物或化疗药物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可诱导细胞发生EMT,且此EMT对肿瘤细胞耐药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多药耐药 西单抗 5-氟尿嘧啶 结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IL-18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西妥昔单抗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廖秀萍 吕念 龙森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61-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西妥昔单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喉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择声带息肉患者40例和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进行统计学分析,检...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西妥昔单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喉鳞状细胞癌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择声带息肉患者40例和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西妥昔单抗作用前和作用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18、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IL-18检测值高于癌旁组织和声带息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IL-18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息肉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鳞状细胞癌组IL-18的表达与原发灶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妥昔单抗作用前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西妥昔单抗作用后IL-18水平明显较作用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妥昔单抗作用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s上清中IFN-γ、TNF-α、IL-6的水平明显低于作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鳞状细胞癌中IL-18可出现高表达;IL-18的表达参与了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IL-18可能是通过调控IFN-γ、TNF-α、IL-6等指标的表达参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IL-18可以作为喉鳞状细胞癌治疗的一个靶点,西妥昔单抗可以抑制IL-1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病理 白细胞介素-18 西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瑞 杨淑芳 +3 位作者 曾峥 丁然然 赵宇 由彩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PF级6~8周龄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27只,使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 1-20)建立EAU小鼠模型,将EAU小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50 mg...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PF级6~8周龄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27只,使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 1-20)建立EAU小鼠模型,将EAU小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每组各9只小鼠,PBS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PBS,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小鼠每千克体重分别腹腔注射50 mg RTX和100 mg RTX。造模后第21天,对各组小鼠进行眼底图像的采集与视网膜组织HE切片的制作,通过小动物视网膜成像仪采集各组小鼠眼底图像并参照Caspi临床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将HE染色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拍照,参照Caspi组织病理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4和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底图像显示:PBS对照组EAU小鼠眼底出现多发性血管炎,血管扩张,视网膜脉络膜出现多发病灶及少量线样病变;50 mg·kg^(-1) RTX实验组EAU小鼠眼底发生轻度血管炎,视网膜出现个别局部病灶,无线样病变;100 mg·kg^(-1) RTX实验组EAU小鼠视网膜局部出现个别病灶,无线样病变。PBS对照组、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EAU小鼠眼底图像Caspi临床评分分别为(1.944±0.808)分、(1.667±0.791)分、(1.667±0.829)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S对照组、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EAU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1.563±1.116)分、(1.063±0.623)分、(1.250±0.655)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组织IL-6、IL-10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IL-10/IL-6比值均高于PBS对照组(均为P<0.05);100 mg·kg^(-1) RTX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组织IL-6、IL-10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IL-10/IL-6比值均高于50 mg·kg^(-1) RTX实验组(均为P<0.05)。结论腹腔注射RTX可一定程度缓解EAU小鼠视网膜组织的炎性病变,其机制可能与RTX提高小鼠视网膜组织IL-10/IL-6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单抗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滤泡性淋巴瘤的经济性评价——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韦思达 刘永军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5-50,共6页
目的:对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G-CHOP)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OP)治疗初治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动态Markov模型,对G-CHOP和R-CHOP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用进行分析。结果:与R-CHOP相比,G-CHOP治疗FL患者32年... 目的:对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G-CHOP)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OP)治疗初治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动态Markov模型,对G-CHOP和R-CHOP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用进行分析。结果:与R-CHOP相比,G-CHOP治疗FL患者32年可提高0.39个QALY,当奥妥珠单抗价格为初上市价格时,ICER为633 489元/QALY,不具有经济优势;当奥妥珠单抗实行新医保价格时,无论R-CHOP选用原研药还是生物类似药,GCHOP均具有经济优势,经济优势的奥妥珠单抗价格临界值约为13 760元;R-CHOP若选用生物类似药可节省治疗成本约28164元。结论:在目前新医保价格的情境下,G-CHOP治疗初治FL获得更多QALYs,ICER小于阈值,更具成本-效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单抗 滤泡性淋巴瘤 成本-效用 药物经济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扬 陈利锋 +9 位作者 武雷 姚甲瑞 王娜 苏小清 李冬梅 韩丽娜 吴卫平 黄德晖 蒋天裕 王振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观察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29例NMOSD患者的治疗,其中55例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阳性,74例AQP4-Ab阴性患者。通过90个月的...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观察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29例NMOSD患者的治疗,其中55例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阳性,74例AQP4-Ab阴性患者。通过90个月的长期随访,评估利妥昔单抗(RTX)、硫唑嘌呤(AZA)及吗替麦考酚酯(MMF)的治疗效果。AQP4-Ab阳性患者中,14例接受低剂量利妥昔单抗RTX治疗,13例接受AZA治疗,8例接受MMF治疗。结果:接受免疫治疗的AQP4-Ab阳性患者中,治疗后的年复发率(ARR)明显低于治疗前的ARR(RTX治疗组ARR从1.00降至0.70,AZA治疗组从0.80降至0.30,MMF治疗组从0.85降至0.35)。同时在AQP4-Ab阴性患者中,治疗后的ARR也低于治疗前(RTX治疗组从0.30降至0.20,AZA治疗组从0.90降至0.50,MMF治疗组从0.90降至0.40)。免疫治疗后的残疾进展(EDSS)有所下降,AQP4-Ab阳性患者的EDSS评分下降(RTX治疗组从4.00分降至2.75分,AZA组从3.50分降至2.50分,MMF组从3.00分降至2.00分)。AQP4-Ab阴性患者的EDSS评分亦有所下降(RTX治疗组从3.00分降至2.50分,AZA组从3.00分降至2.50分,MMF组从3.50分降至2.00分)。RTX,AZA及MMF 3组治疗前、后EDSS及AR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TX组患者累积无复发率较AZA组和MMF组高(P<0.05)。RTX治疗的3例患者、AZA治疗的5例患者、MMF治疗的3例患者出现了药物相关副作用,但未出现严重副作用。结论:RTX、AZA及MMF可有效降低AQP4-Ab阳性及阴性NMOSD患者的ARR和EDSS,因低剂量RTX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水通道蛋白-4 单抗 硫唑嘌呤 吗替麦考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光热联合治疗的靶向铂药纳米微球的构建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瑾 王宇 +1 位作者 杨岁 孙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4-691,共8页
为提高顺铂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构建了一种具有化学-光热联合疗效的靶向铂药递送体系。以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负载顺铂和光敏剂吲哚菁绿的纳米微球,再由西妥昔单抗进行表面修饰,从而制备西妥昔单抗修饰... 为提高顺铂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构建了一种具有化学-光热联合疗效的靶向铂药递送体系。以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负载顺铂和光敏剂吲哚菁绿的纳米微球,再由西妥昔单抗进行表面修饰,从而制备西妥昔单抗修饰的近红外活化的载药纳米微球(CPINPs)。通过表征平均粒径、Zeta电位、单抗偶联率、光热效应等考察其理化性质;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体外细胞摄取情况;通过CCK8实验评价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PINPs纳米微球平均粒径为(263.9±3.73)nm,多分散指数为0.18±0.03,Zeta电位为-(23.43±0.42)mV,单抗偶联率为(44.0±1.72)%;体外光热实验显示,经近红外光照射后的CPINPs会产生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光热效应;体外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对细胞摄取有促进作用,A549细胞会选择性地摄取更多受近红外照射过的CPINPs;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近红外光照射处理的CPINPs具有化学-光热联合治疗效果,其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能力高过游离顺铂和无光照处理组,给药24 h的IC50为(8.67±0.04)μmol/L。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多功能给药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更为高效的肺癌靶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光热治疗 靶向运输 西单抗 顺铂 纳米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与国际预测指标对于经R-CHOP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的预测效果及发展趋势
12
作者 李雪菁 黄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7-312,共6页
R-CHOP联合化疗极大地提高了CD2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愈可能。^(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与国际预测指数(IPI)作为经典的预后评估方式,却因为利妥昔单抗的加入而面临挑战。该文总结了... R-CHOP联合化疗极大地提高了CD2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愈可能。^(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与国际预测指数(IPI)作为经典的预后评估方式,却因为利妥昔单抗的加入而面临挑战。该文总结了两种预测方式的评价效能与研究进展,PET从传统的视觉评分方式转向定量-半定量参数评估,IPI针对不同年龄及乳酸脱氢酶水平进行了细化分组。在比较了两种预测方式后,建议将两种方式结合,方可更准确地预估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国际预后指数 单抗联合CHOP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受体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车梦婷(综述) 尹如铁(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368,共5页
卵巢癌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特别是疾病进展到晚期耐药阶段,其死亡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榜首。现在靶向治疗是卵巢癌治疗最有前景的方向之一,有可能在最大化抗肿瘤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相关的毒性。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 卵巢癌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特别是疾病进展到晚期耐药阶段,其死亡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榜首。现在靶向治疗是卵巢癌治疗最有前景的方向之一,有可能在最大化抗肿瘤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相关的毒性。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在DNA和RNA的合成、氨基酸代谢和甲基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叶酸受体(FR)的靶向抑制剂是近年来靶向卵巢癌最具潜力的热点药物,FR靶向抑制剂的开发过程经历了从针对FRα的单克隆抗体到FR结合物再到抗体偶联药物(ADC),其中ADC类药物包括米维妥昔单抗-索拉维坦辛(MIRV)、法雷妥珠单抗-埃克替布林(MORAb-202)、卢维他单抗-他泽维布林(STRO-002)等,尤其是MIRV的成功研发及其现有研究的疗效让人们充分认识到靶向FRα在卵巢癌治疗上的潜力。MIRV的单药临床试验目前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还需要MIRASOL实验的进一步确认,针对卵巢癌目前远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MIRV与其他类型抗肿瘤药物的联合用药是未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临床研究表明MIRV安全性较好,但其中眼部毒性是非常特殊的,其中的分子机制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受体 抗体偶联药物 米维妥昔单抗-索拉维坦辛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leman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32
14
作者 韩潇 周道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9-643,共5页
Castleman病(C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胞因子调节异常和血管增生等有关。近年研究发现,人类疱疹病毒(HHV)-8感染和白细胞介素(IL)-6过度表达在C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 Castleman病(C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胞因子调节异常和血管增生等有关。近年研究发现,人类疱疹病毒(HHV)-8感染和白细胞介素(IL)-6过度表达在C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抗病毒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中心型CD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法,总体疗效欠佳。新式治疗中抗HHV-8病毒治疗效果不明确,抗CD20单抗和抗IL-6受体单抗已有良好疗效的报道,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等也初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病因 治疗 人类疱疹病毒-8 白细胞介素-6 单抗 TOCILIZU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新型示踪剂的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崇麟 孙晓 +6 位作者 刘雁冰 赵桐 陈鹏 丛斌斌 李盼盼 张燕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9-573,共5页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临床腋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模式,并对疾病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该研究将吲哚菁绿和利妥昔单抗进行偶联作为新型示踪剂,采用小鼠后肢引流作为动物模型,模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临床腋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模式,并对疾病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该研究将吲哚菁绿和利妥昔单抗进行偶联作为新型示踪剂,采用小鼠后肢引流作为动物模型,模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探索其定位效应。方法:小鼠后肢脚背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示踪剂,应用荧光脉管系统成像仪连续观测腘窝淋巴结(作为前哨淋巴结)至3 h,探索最佳注射剂量和显像时间。注射最佳剂量的示踪剂,观察至24 h,探索其持续定位效应。结果: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前哨淋巴结开始显像与达到最佳显像的时间均逐渐缩短,次级及第3级淋巴结显像率逐渐升高。新型示踪剂的最佳注射剂量为0.12μg(吲哚菁绿的含量),达最佳显像时间约为34 min。观察至24 h,前哨淋巴结显像率维持在100%,次级及第3级淋巴结显像率由6 h的0%和0%上升至20%和10%。结论:吲哚菁绿-利妥昔单抗能清晰定位前哨淋巴结且6 h内无次级淋巴结显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新型示踪剂 吲哚菁绿-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爽 孙晓 +4 位作者 丛斌斌 毕钊 周鹏鹏 石志强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4-178,共5页
背景与目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偶联可使ICG在淋巴结显像中具有靶向性。探讨ICG-Rit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方法:入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 背景与目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偶联可使ICG在淋巴结显像中具有靶向性。探讨ICG-Rit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方法:入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9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00例次SLNB)。ICG与Rit质量比为93.75μg∶375.00μg。术前行ICG-Rit、联合示踪剂(亚甲蓝及核素示踪剂)乳房注射,联合法行SLNB,对检出淋巴结进行荧光显像检测,记录荧光显像淋巴结及灰度值,分析ICG-Rit淋巴结显像情况并评价对比联合法的一致性。观察患者过敏反应并检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ICG-Rit病例显像率为97.0%(97/100)。ICG-Rit显像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均数为2.44,中位数为2;低于核素法检出SLN的均数(2.80)和中位数(3)。ICG-Rit对比联合法SLNB的准确率为97.0%(97/100),灵敏度为96.2%(25/26),假阴性率为3.8%(1/26),kappa值为0.973(P<0.001)。显像淋巴结灰度值最高254,显像淋巴结灰度值集中在220~254,<220者术中荧光不易察觉,缺乏连续性。入组患者术前未见过敏反应,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未增高。结论:ICG-Rit能够减少对非SLN(non-SLN,n-SLN)的显像。对比联合法,准确率和符合率高,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吲哚菁绿-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免疫诱导方案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焓 徐鸿 梁国标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1-747,共7页
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较高,严重影响受者的生存质量。2009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建议将免疫诱导药物纳入肾移植术前免疫诱导方案中,其目的就是针对这一关键时期提供一定强度的免疫抑制,从而有效减少术后急... 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较高,严重影响受者的生存质量。2009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建议将免疫诱导药物纳入肾移植术前免疫诱导方案中,其目的就是针对这一关键时期提供一定强度的免疫抑制,从而有效减少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目前全球各移植中心对于免疫诱导药物的选择及其有效性、安全性仍不确定。本文通过汲取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单克隆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2受体拮抗剂、阿伦单抗、利妥昔单抗及多克隆抗体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肾移植术前免疫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推动肾移植免疫诱导药物的个体化选择,提高受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诱导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白细胞介素-2受体拮抗剂 阿伦单抗 单抗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班乐 张稷 +3 位作者 周敏 王红梅 毛文君 陈静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7-613,共7页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肺移植术后可致死性并发症,与年龄、免疫抑制水平、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感染等密切相关。降低免疫抑制水平、利妥昔单抗治疗、T细胞免疫治疗是其常见的治疗手段。随着肺移植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肺移...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肺移植术后可致死性并发症,与年龄、免疫抑制水平、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感染等密切相关。降低免疫抑制水平、利妥昔单抗治疗、T细胞免疫治疗是其常见的治疗手段。随着肺移植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肺移植术后PTLD也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就肺移植术后发生PTLD的危险因素、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做一综述,旨在为肺移植术后PTLD发生、发展的早期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慢性移植肺功能障碍(CLAD)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 免疫抑制 单抗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