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在中国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 被引量:18
1
作者 唐茂芹 邱惠敏 简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80-684,共5页
目的:引进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uality of Life Enjoyment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Q-LES-Q-SF),评估其在中国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和适用性。方法: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007年7月-2008年1月的门诊和... 目的:引进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uality of Life Enjoyment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Q-LES-Q-SF),评估其在中国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和适用性。方法: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007年7月-2008年1月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按照就诊或住院的先后顺序,选取385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n=193)和心境障碍患者(n=192);按1∶2的比例选取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96例。对所有对象进行Q-LES-Q-SF初次测评,30天后进行重测,对原始测评结果进行信度分析。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100)为效标变量评价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效标效度并进行区分效度分析。结果:信度分析显示量表的Cronbacnα系数为0.920,重测信度为0.785。总量表评分与WHOQOL-100总分及6个领域和24个方面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心境障碍,r=0.22~0.71;精神分裂症,r=0.24~0.70;健康对照,r=0.17~0.73;Ps<0.01)。精神分裂症组和心境障碍组患者的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总分及各条目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如总分,(46.42±8.36)vs.(54.34±8.11),(46.20±10.12)vs.(54.34±8.11),Ps<0.01]。结论: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在中国精神障碍患者中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 精神障碍患者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陈若菡 刘志敏 +5 位作者 唐闽 华伟 王方正 张澍 陈新 陈柯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两种起搏方式[单心房按需(AAI)起搏和双腔按需(DDD)起搏]对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入AAI组(57例)和DDD组(86例)。在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6个月,之后每年1次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两种起搏方式[单心房按需(AAI)起搏和双腔按需(DDD)起搏]对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入AAI组(57例)和DDD组(86例)。在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6个月,之后每年1次的随访中,根据随访期间的健康状况填写36条简明健康问卷(SF-36量表)。38例完成3年随访,且SF-36量表资料完整的患者被纳入生活质量研究。结果:与起搏器植入前相比,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患者除躯体疼痛稍下降外,生活质量其余各维度均较起搏器植入术前提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患者总体健康评分增高,同时AAI组总体健康评分也高于DDD组(P均<0.05);起搏器植入术后2年,起搏器患者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及社会功能的评分均较起搏器术前显著增高(P均<0.05);两两比较显示,除了AAI组总体健康评分显著优于DDD组外(P<0.05),两组患者其他各维度的评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起搏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AAI起搏方式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DDD起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治疗 起搏方式 生活质量 36条简明健康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感溯源及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禹玉兰 谭健烽 +4 位作者 曾伟楠 曾家勇 焦桂花 辜美惜 万崇华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6,共3页
幸福感和生命质量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幸福感和生命质量研究的起源、概念构成的角度分析了它们两者的异同:两者研究开始的时间不一样,但是系统而科学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研究的兴起,都源于第二次世界... 幸福感和生命质量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幸福感和生命质量研究的起源、概念构成的角度分析了它们两者的异同:两者研究开始的时间不一样,但是系统而科学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研究的兴起,都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之后它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沿着各自的轨迹发展;两者的研究内容都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但各自还有不同的研究领域;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发展趋势,力图能包括自我实现和社会关系、价值等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生命质量 生活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质量研究:近三十年回顾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03
4
作者 风笑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共8页
文献回顾表明,国内生活质量研究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目前的研究重心越来越偏向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主观生活质量领域。论文对生活质量等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对生活质量研究中的两种不同视角、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生活... 文献回顾表明,国内生活质量研究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目前的研究重心越来越偏向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主观生活质量领域。论文对生活质量等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对生活质量研究中的两种不同视角、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生活质量研究的不同重点、生活质量测量指标的全面性与指标的可比性之间的矛盾、不同研究之间的借鉴和积累,以及对加强生活质量主、客观指标间关系和联系机制的综合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生活满意度 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女数量和子女质量对父母自评幸福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强 董隽含 张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0-165,184,共17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代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深入研究子女数量、子女质量与父母的福祉之关系,对于厘清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代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代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深入研究子女数量、子女质量与父母的福祉之关系,对于厘清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代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子女数量和子女质量(以子女的年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来测量)对中年和老年父母自评幸福度(以生活满意度和抑郁度来测量)的影响,其结果发现:子女数量越多,父母的生活满意度越低,抑郁度越高,多子未必多福;子女的收入水平越高,父母的生活满意度越高,抑郁度越低;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中年父母的生活满意度越低,但是老年父母的抑郁度越低;父母个体和家庭的资源优势可以抵消子女数量的影响,但是不能抵消子女质量的影响,子女质量对父母幸福度的影响更稳健。基于此,相关方面应提升个人和家庭的发展能力,创造更多更公平的教育机会,对子女处于受教育阶段的家庭给予更多的支持,对弱势家庭给予教育倾斜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女数量 子女质量 父母自评幸福 年收入 受教育程度 生活满意度 抑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高校教师生活质量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向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4-168,共5页
项目研究运用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方法,从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两个维度对重庆市高校教师的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高校教师的生活质量介于一般水平与较高水平之间、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生活质量现状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生活满意度 幸福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分层回归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帅博 吴琪俊 刘洋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7-609,共3页
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认知性评价,后者是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目前... 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总体生活质量的认知性评价,后者是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目前,由于大学生群体在社会阶层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情感因素导致了一些意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 医学大学生 分层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生活质量 多重 情感体验 生活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胡军生 肖健 白素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2-342,共1页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本研究旨在了解山区农村老人SWB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老人生活质量提供实证依据.
关键词 主观幸福 农村老年人 江西 生活质量 心理指标 山区农村 快乐感 满意度 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