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鉴定我国12个城市与地区常见嗜尸蝇类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佳林 郑学礼 +2 位作者 王倩 陈晓光 黄勇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分析其亲源关系及基因差异。方法采集广州、深圳、阳江、南京、长春、宜昌、北京、武汉等12个城市与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家蝇(Musca domestica),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大头金... 目的探讨应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我国不同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分析其亲源关系及基因差异。方法采集广州、深圳、阳江、南京、长春、宜昌、北京、武汉等12个城市与地区常见嗜尸蝇类:家蝇(Musca domestica),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黑尾麻蝇(Helicophagella melanura),棕尾别麻蝇(Boetthcherisca peregrina)。设计22个ISSR引物,对采集的蝇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从中筛选出8个引物用于我国不同地区法医蝇类的鉴定,进行ISSR分析,用PAUP聚类分析软件绘制聚类图。结果8种ISSR引物鉴定我国部分城市与地区5种蝇类,总共扩增样品次数为121,可放大679个清晰和稳定的带,其中516个是多态性。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城市与地区的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棕尾麻蝇、黑尾麻蝇分别呈现不同带谱,不同地区的家蝇呈现种内与地域多态性的遗传带谱,而5种腐尸性蝇种间呈现完全不同的带谱,发现种特异性的片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个不同地区的家蝇聚类为一棵分枝树,细分为4个不同层次的类群,不同地区的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的绝大多数种类聚类在一起,亦存在种内基因型与地理株的基因组DNA差异。结论应用ISSR技术,首次对我国12个城市和地区的常见嗜尸蝇类做出鉴定,揭示我国10个城市与地区的家蝇种类存在种内基因型和遗传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亦存在种内基因型与地理株基因组DNA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昆虫 中国不同地区 嗜尸蝇 分子标记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和ITS分子标记在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华晶 许修宏 +1 位作者 李春艳 黄晓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100,共7页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为92.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11.4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0.6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63~0.924之间。通过ITS序列对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软件ClustalX 1.83和MAGA 4.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ITS1、5.8S、ITS2三个区信息为点比例达到52.1%,遗传位点丰富。两种标记方法均显示黑木耳野生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优于栽培菌株。ISSR和ITS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得到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简单重复序列增多(issr) 内转录间隔区(ITS) 遗传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份蔷薇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的形态学和ISSR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帆 曾丽 +5 位作者 叶康 赵子刚 张嫔 龚霄雯 尹勤 孙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形态学指标对17份蔷薇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研究,采用NTSYS2.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引物共扩增出479条带,其中有221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46.1%;根据形态学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12时17份蔷薇属植物可分为三... 利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形态学指标对17份蔷薇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研究,采用NTSYS2.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引物共扩增出479条带,其中有221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46.1%;根据形态学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12时17份蔷薇属植物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宝岛玫瑰’、‘索菲之常花种’、‘凯拉伯爵夫人’、‘索菲的玫瑰’、‘藤神奇’、‘大富贵’、‘美人鱼’、‘金瓯泛绿’、‘金粉莲’和‘一季粉’;第二类包括‘绿萼’、‘湖中月’、‘羽士妆’、‘杨基歌’、‘四面镜’和‘匍匐红’;‘法国变色蔷薇’为第三类。根据ISSR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66时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宝岛玫瑰’;第二类为‘绿萼’、‘匍匐红’、‘凯拉伯爵夫人’、‘美人鱼’、‘四面镜’、‘湖中月’和‘羽士妆’;第三类为‘索菲的玫瑰’和‘杨基歌’;第四类为‘法国变色蔷薇’、‘金瓯泛绿’、‘藤神奇’、‘索菲之常花种’、‘一季粉’、‘大富贵’和‘金粉莲’。形态学聚类与ISSR聚类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属 亲缘关系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增多(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峰山古杜鹃群落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书珍 查三省 +4 位作者 方娇 李志良 张明菊 干建平 金卫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2931-2934,共4页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技术,对龟峰山3个野生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居群共23个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运用40条ISSR引物共筛选出7条扩增条带清晰、重...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技术,对龟峰山3个野生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居群共23个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运用40条ISSR引物共筛选出7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引物;筛选出来的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9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74条,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3.67%,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62 0和1.555 4,奈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0 8,香农氏信息指数I为0.499 0,表明龟峰山古杜鹃群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Rho-M和Rho-H两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小至0.069 8,亦即这两个居群之间的分化最小。试验从分子层面对古杜鹃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将对龟峰山古杜鹃种质资源的评价、保存以及杜鹃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增多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 种质资源 龟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葶山麦冬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瑞凤 张君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45-250,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47种短葶山麦冬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8条引物共扩增出13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83个,占63.4%。通过UPGMA聚类分析,47份短葶山麦冬种质分为四大类,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在0.64~0.98之间,其中莆田仙游的野...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47种短葶山麦冬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8条引物共扩增出13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83个,占63.4%。通过UPGMA聚类分析,47份短葶山麦冬种质分为四大类,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在0.64~0.98之间,其中莆田仙游的野生品种为一类,与地方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大。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短葶山麦冬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增多 短葶山麦冬 遗传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ISSR和SRAP综合分析灰树花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艳 万鲁长 +6 位作者 黄春燕 韩建东 李瑾 杨鹏 姚强 宫志远 谢红艳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6,共11页
通过菌丝拮抗实验观察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和程度,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对灰树花基因组... 通过菌丝拮抗实验观察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和程度,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对灰树花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42株灰树花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拮抗实验将42株灰树花分为17组;筛选出的14条ISSR和11对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369条和219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比率分别为84.01%和81.28%;I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的综合聚类分析结果较单独分析更准确,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79时,可将42株灰树花划分为6大类群,表明本研究中选取的42株灰树花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为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拮抗反应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序列相关增多 遗传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份山茶属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海龙 马锦林 +4 位作者 张日清 王东雪 覃子海 汪灵丹 叶航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0,共4页
为给香花油茶分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份山茶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DPSv3.0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引物共扩增出77条带,其中有52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67.5%。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 为给香花油茶分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份山茶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DPSv3.0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引物共扩增出77条带,其中有52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67.5%。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离为0.42时,11份山茶属植物可分为4类,第1类为5个普通油茶的无性系,即:湘林27、桂无5号、赣190、岑软2号和岑软24号;第2类为宛田红花油茶;第3类为陆川大果和博白大果油茶;第4类为香花油茶。根据研究结果可以推测香花油茶不属于普通油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亲缘关系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 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SRAP体系的建立及与RAPD和ISSR标记的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元春 沈林 曾燕如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512,共8页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各组分进行了梯度实验,优化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RAP-PCR)扩增体系,并筛选了引物。该体系(25.00μL)为:1×缓冲液0.20 mm... 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各组分进行了梯度实验,优化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RAP-PCR)扩增体系,并筛选了引物。该体系(25.00μL)为:1×缓冲液0.20 mmol.L-1,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0.20μmol.L-1引物,2.00 mmol.L-1镁离子(Mg2+),33.34 nkat Taq DNA聚合酶,0.80 mg.L-1基因组DNA(以上均为终浓度)。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35℃退火30 s,72℃延伸2 min,5个循环;94℃变性30 s,50℃退火30 s,72℃延伸2 min,30个循环;72℃延伸8 min,4℃保存,反应时间比其他体系缩短了一半。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了适用于山核桃的引物15对。在山核桃中,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SRAP等3种标记,以SRAP标记每对引物扩增的位点数及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位点数为多,但SRAP多态性引物的比例、多态性位点比例居于另2种标记之间。在山核桃研究中可以考虑使用SRAP及RAPD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山核桃 相关序列增多(SRAP) 随机增多DNA(RAPD)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宋丽娜 张赛群 +2 位作者 张丽芳 陈德海 周涵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40-143,共4页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5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和对应的自交亲和系的基因组进行指纹差异分析.采用10个10mer随机引物和5个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5kb...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5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和对应的自交亲和系的基因组进行指纹差异分析.采用10个10mer随机引物和5个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5kb之间,指纹图谱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经过3次以上重复发现,ISSR4引物扩增图谱中,自交亲和系比不亲和系多扩增出3800bp片段;ISSR6引物扩增图谱中,除第3组外,不亲和系比亲和系多扩增出1100bp片段.结果表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系基因组DNA之间存在差异,扩增出的差异片段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并可作为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育种筛选的分子标记.初步探讨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RAPD和ISSR技术在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 花椰菜 随机增多DNA(RAPD) 自交不亲和系 分子标记技术 简单重复序列 基因组DNA 增图 PCR SSR引物 SSR技术 随机引物 差异分析 增片段 指纹图 选育过程 遗传机制 分子量 重复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羊茅单株耐热性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与越夏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群 袁晓君 何亚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95,共12页
筛选与高羊茅单株耐热性和越夏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有利于建立高效育种体系。以来自于耐热性不同的12个高羊茅种质资源的216个单株为耐热性分子标记筛选的基础群体,在人工高温(40℃/35℃,昼/夜各12h)和夏季田间自然条件下分别进行了耐热性... 筛选与高羊茅单株耐热性和越夏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有利于建立高效育种体系。以来自于耐热性不同的12个高羊茅种质资源的216个单株为耐热性分子标记筛选的基础群体,在人工高温(40℃/35℃,昼/夜各12h)和夏季田间自然条件下分别进行了耐热性和越夏性鉴定。运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采用改良的集团分离分析法(modifie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从800个RAPD和100个ISSR分子标记中筛选与耐热性相关分子标记,并研究其与单株越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的耐热性与越夏性的相关程度较低(决定系数为3.4%);引物351扩增的750bp条带(351-T750)与耐热性显著相关,而引物138扩增的950bp条带(138-T950)则与耐热性和越夏性均显著相关。可以推论,耐热性强和/或越夏性强单株材料需要分别在人工高温和夏季田间自然条件下加以鉴定筛选;351-T750可应用于耐热性强单株的辅助选择,而138-T950则可以用于耐热性强与越夏性强单株的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耐热 越夏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分子标记(issr) 随机增多DNA(RAPD) 集团分离分析法(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和ISSR引物对三系杂交水稻及其父母本的鉴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汉桥 邢姗姗 +1 位作者 郭建夫 张锐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86-90,共5页
为了鉴定杂交种子与父母本的亲缘关系,用20条随机引物和21条ISSR引物在供试的一组三系杂交水稻F1、父母本及对照进行扩增。2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78个条带,其中28条为多态性条带;2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0条。将... 为了鉴定杂交种子与父母本的亲缘关系,用20条随机引物和21条ISSR引物在供试的一组三系杂交水稻F1、父母本及对照进行扩增。2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78个条带,其中28条为多态性条带;2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0条。将这些多态性条带进行聚类分析,F1与父、母亲缘关系较近归为一类,随后它们才与对照归为一类。结果表明RAPD和ISSR引物的PCR扩增均能有效地鉴定三系杂交水稻的杂种F1与组合中父、母本的遗传关系。与RAPD相比ISSR引物在三系杂交水稻及其父母本的鉴定中具有稳定性更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鉴定 随机引物增多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引物的筛选 被引量:3
12
作者 代玉立 甘林 +5 位作者 阮宏椿 杨静民 石妞妞 杜宜新 陈福如 杨秀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0-817,共8页
【目的】明确适用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和引物。【方法】采用单因素水平优化法对ISSR-PCR扩增反应中的Taq聚合酶用量、dNTPs浓度、Mg^2+浓度、模板DNA浓度、PCR反应循环数以及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 【目的】明确适用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和引物。【方法】采用单因素水平优化法对ISSR-PCR扩增反应中的Taq聚合酶用量、dNTPs浓度、Mg^2+浓度、模板DNA浓度、PCR反应循环数以及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适合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的ISSR-PCR反应体系(25μL)为:Taq聚合酶0.55 U、dNTPs 0.30 mmol·L^-1、Mg 2+1.30 mmol·L^-1、DNA模板100 ng、引物10 pmol。ISSR-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5 s,51.2~56.0℃退火45 s,72℃延伸1.5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从5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10条:UBC117、UBC118、UBC808、UBC835、UBC847、UBC855、UBC856、UBC857、UBC866和UBC887,其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55.6、53.1、51.2、51.2、56.0、53.1、53.1、51.2、51.2和51.2℃。利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21株供试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相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地理来源菌株间的DNA多态性均不同,表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本研究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筛选的引物可用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反应体系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增多 玉米大斑病 遗传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不同地区硬头黄竹RAPD和ISSR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尚连 蒋瑶 +3 位作者 陈其兵 卢学琴 孙霞 曹颖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四川不同地区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标记进行扩增,探讨硬头黄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6个RAPD引物扩增出了42条条带,多态性高达69.05%;5个ISSR引物扩增出了47条条带,多态性为... 以四川不同地区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标记进行扩增,探讨硬头黄竹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6个RAPD引物扩增出了42条条带,多态性高达69.05%;5个ISSR引物扩增出了47条条带,多态性为61.70%。利用Popgen32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将不同地区的硬头黄竹类型区分开来,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182 3~0.602 2和0.043 5~0.672 1,说明RAPD和ISSR分子标记为硬头黄竹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头黄竹 遗传多样 随机增多DNA标记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洁 朱锡彭 +4 位作者 王腾斐 朱建军 李文俊 邢丙聪 郑颖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1-329,共9页
【目的】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等2种标记技术分析不同种源白及Bletilla striata样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关系,为白及种质的鉴定、分类、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100个ISSR引物和238对S... 【目的】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等2种标记技术分析不同种源白及Bletilla striata样本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关系,为白及种质的鉴定、分类、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100个ISSR引物和23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高、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用Popgene 32.0计算来自浙江、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32个不同种源白及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和遗传距离,用NTSYS-pc 2.10e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1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188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7.09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74个,占总扩增片段的92.20%;从238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6个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6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202个,占总扩增片段的93.52%。综合ISSR和SRAP的标记结果发现:四川白及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贵州最低;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和主坐标分析(PCoA分析)结果显示:聚为一类的白及种源大多来自同一省份,云南省与四川省白及种源的遗传距离较近,浙江省和贵州省白及种源的遗传距离较近,说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的重合,但并不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所选白及种源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和SRAP标记技术均可有效揭示白及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遗传多样 简单重复序列增(issr)标记 相关序列增多(SRA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性别分子标记的通用性验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严莉 仝铸 +5 位作者 何秀娟 肖翠 王泽琼 袁龙义 孙中海 邱文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采用已知性别的120份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样品,检验了2个已报道UBC841和STZ分子标记在山桐子性别鉴定中的通用性。同时,分析了大量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多态性(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在山桐子雌雄株中的多态... 采用已知性别的120份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样品,检验了2个已报道UBC841和STZ分子标记在山桐子性别鉴定中的通用性。同时,分析了大量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多态性(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在山桐子雌雄株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UBC841标记在24份山桐子样品中可检测到多态性条带,但未检测到雌雄性别特异性条带;STZ标记可在部分样本中扩增出目的条带,但未表现出雌雄株性别特异性;说明这2组标记均未表现出良好的通用性,雌雄性别鉴别准确率较低。此外,筛选了26条ISSR引物和780对SRAP引物组,也未能获得雌雄性别特异标记,说明采用通用型分子标记ISSR和SRAP在山桐子中较难筛选到稳定、可靠的性别特异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 别鉴定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增多(issr) 相关序列增多(SRAP) 通用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泡桐11个种源间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16
作者 陈政璋 邹明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155-156,共2页
[目的]对白花泡桐11个种源间亲缘关系进行ISSR分析。[方法]选取10个不同地理种源的白花泡桐个体及"绿树"(又名新桐)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2对有效引物,扩增出112条带,其中有67条... [目的]对白花泡桐11个种源间亲缘关系进行ISSR分析。[方法]选取10个不同地理种源的白花泡桐个体及"绿树"(又名新桐)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2对有效引物,扩增出112条带,其中有67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59.82%。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离为0.280时,11份白花泡桐材料可分为6类,第1类为江西、福建种源个体;第2类为"绿树"无性系与湖南、湖北、河南、浙江种源个体;第3类为江苏种源个体;第4类为河北种源个体;第5类为广西种源个体;第6类为广东种源个体。[结论]筛选得到的引物可以有效地将不同种源加以区分,并且能准确地将"绿树"无性系从众多种源中鉴定出来,该研究结果一方面为白花泡桐的品种选育提供分子辅助育种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绿树"无性系的鉴定及知识产权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亲缘关系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增多(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份白花泡桐材料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17
作者 郑兴华 郑正练 +2 位作者 丁慧 肖少华 覃子海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35-37,42,共4页
以‘福桐’、‘绿桐’2个无性系与10个不同种源的白花泡桐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2份白花泡桐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DPSv3.0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扩增出66条条带,其中有37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56.1... 以‘福桐’、‘绿桐’2个无性系与10个不同种源的白花泡桐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2份白花泡桐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DPSv3.0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扩增出66条条带,其中有37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56.1%。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离为0.35时,12份白花泡桐材料可分为5类,第1类为‘福桐’无性系与河南、河北种源个体;第2类为‘绿桐’无性系与湖南、湖北、江苏种源个体;第3类为浙江、广东种源个体;第4类为江西、福建种源个体;第5类为广西种源个体。此结果可确定‘福桐’与‘绿桐’为2个不同的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亲缘关系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增多(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榄属3种红树植物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潘文 周涵韬 +1 位作者 陈攀 林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3-28,共6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木榄属(Bruguiera)3种红树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sexangulavar.rhynchopetala)进行遗传亲缘关系研究。12个RAPD引物和10个ISS...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木榄属(Bruguiera)3种红树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sexangulavar.rhynchopetala)进行遗传亲缘关系研究。12个RAPD引物和10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240和191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38.75%和52.88%,ISSR检测到的多态位点率高于RAPD。运用Nei指数法计算木榄-海莲、木榄-尖瓣海莲、海莲-尖瓣海莲之间的遗传距离,RAPD分析结果为0.47、0.36、0.29,ISSR分析结果为0.62、0.41、0.32。同时运用UPGMA统计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海莲和尖瓣海莲聚为一组,木榄单独一组。结合宏观形态和等位酶资料,作者把尖瓣海莲确定为海莲的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缘关系分析 随机增多DNA(RAPD) 木榄 遗传变异 红树植物 分子标记技术 简单重复序列 位点 issr 分析结果 SSR引物 UPGMA 关系研究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宏观形 海莲 var 百分率 指数法 统计法 等位酶 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特异种质罗汉果的遗传差异及杂交优势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覃信梅 蒋水元 +5 位作者 韩愈 向巧彦 李虹 甘金佳 梁勇诗 黄夕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5-431,共7页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技术分析了罗汉果航天、无籽、野生、栽培4类种质的遗传差异,构建DNA指纹图谱和UPGMA聚类图,并进行杂交优势预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9个ISSR引物中的5个可直接鉴别罗汉果21份特异种质,...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技术分析了罗汉果航天、无籽、野生、栽培4类种质的遗传差异,构建DNA指纹图谱和UPGMA聚类图,并进行杂交优势预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9个ISSR引物中的5个可直接鉴别罗汉果21份特异种质,种质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56~0.896,在相似性系数为0.795处的聚类结果分为5类。不同种质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尤其是广西金秀(S17)、湖南永州(S18)和广西百色(S19)的野生种质与桂林主产区种质间,航天种质内以及雌雄株间都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差异。根据遗传差异的大小,对9个雌株预测了20个可能获得理想杂交优势的组合,推测雄株S13、S7和S9是较好的父本材料。该研究补充完善了罗汉果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信息,从而为罗汉果种质的保护、创新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特异种质 遗传差异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增多(issr)指纹图 杂交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熟桃优良芽变新品种‘韦端蜜红’的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文 李建安 +7 位作者 陈小梅 李成悦 尚娟娥 魁小花 杨宏娟 曾志芳 马翠兰 邱栋梁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2-598,共7页
为探究晚熟桃新品种‘韦端蜜红’与‘颐红’间的亲缘关系,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韦端蜜红’和‘颐红’等6份不同产地的桃材料进行分析.17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18条多态性条带,占比1... 为探究晚熟桃新品种‘韦端蜜红’与‘颐红’间的亲缘关系,采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韦端蜜红’和‘颐红’等6份不同产地的桃材料进行分析.17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18条多态性条带,占比19.78%;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当以相似系数0.92为阈值时,可将‘韦端蜜红’与‘颐红’区分.17对SRAP引物共检测到21条多态性条带,占比24.71%;UPGMA聚类分析表明,当以相似系数0.89为阈值时,‘韦端蜜红’与‘颐红’被分为两个不同类.ISSR、SRAP联合分析表明,UPGMA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90为阈值时,可将‘韦端蜜红’与‘颐红’区分.SRAP、ISSR及其联合分析均显示,‘韦端蜜红’与‘颐红’间有相似的遗传背景,同时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说明‘韦端蜜红’是由‘颐红’芽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重复序列增(issr) 相关序列增多(SRAP) 晚熟桃 芽变 品种 遗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