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用于广东汉族人群HLA DQA1等位基因分析 |
吴耀生
罗超权
杨英浩
伍新尧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
1998 |
3
|
|
|
2
|
基于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调查 |
黄彬彬
张栗
昝望
程思宇
|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HLA-DR1,DR51组的基因快速分型 |
谭建明
谢桐
徐琴君
张先有
徐达
王祥慧
丁言德
|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
1996 |
4
|
|
|
4
|
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对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
李清
贺蓉
高峰
潘碧峰
崔大祥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
5
|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鉴别猪的氟烷基因型 |
蒋思文
吴桢方
熊远著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21
|
|
|
6
|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在289例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中的比较 |
王玥
李艳
金晶纯
王亚柱
魏鑫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7
|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基因片段 |
邹民吉
王嘉玺
任启生
李满
马贤凯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2 |
2
|
|
|
8
|
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HLA-DR DNA的分型 |
武国军
王禾
于磊
袁建林
张波
郭炜
王栋
李欣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
9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B~D方法的建立 |
沈建坤
周荣
王战会
白培盛
马世武
张克
侯金林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
10
|
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指纹法对变形链球菌标准株进行基因分型 |
陈罕
凌均棨
刘建伟
高燕
杨国平
林正梅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
2000 |
6
|
|
|
11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基因缺失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
胡冬贵
华小云
林群娣
陈争
杜传书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
1995 |
6
|
|
|
12
|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D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 |
王兴民
孟筱琦
王成怀
|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6
|
|
|
13
|
聚合酶链反应RFLP与SSCP检测伤寒杆菌DNA旋转酶基因变异 |
肖永红
王其南
|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4
|
|
|
14
|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yc族癌基因 |
张学
林长坤
徐梅
孙开来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
1993 |
2
|
|
|
15
|
二甲亚砜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载脂蛋白E基因中的作用 |
何震宇
李月琴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
2001 |
5
|
|
|
16
|
基因组简并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的影响因素 |
杨丽君
郁卫东
梁蓉
尚美
郭静竹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
17
|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人睾丸精原细胞瘤中的P53基因突变 |
叶定伟
郑家富
钱松溪
马永江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
18
|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蚊虫抗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
张玲敏
李桂云
黄炯烈
|
《昆虫天敌》
CSCD
|
1996 |
2
|
|
|
19
|
Per1和Per2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
蔡彦宁
左晓虹
刘姝
谢淑
温玫
陈彪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
20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克隆猪源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基因 |
王嘉福
冉雪琴
|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1997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