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9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用于广东汉族人群HLA DQA1等位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吴耀生 罗超权 +1 位作者 杨英浩 伍新尧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研究广东汉族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HLADQA1相关疾病的研究及人类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法对广东汉族人群作HLADQA... 目的:研究广东汉族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HLADQA1相关疾病的研究及人类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法对广东汉族人群作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根据出现扩增产物所用的序列特异性引物,直接分析判断受检查者的基因型别。结果:146例广东汉族健康无血缘关系个体中共检出10个等位基因,以DQA10301的频率(0.291)最高,基因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相比,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纯合基因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相比,P>0.95,家系调查及重复性试验显示结果可靠。结论:广东汉族HLADQA1基因与其他10组华人群体的资料比较,总体检验有显著差异,但均以DQA10301的频率最高,显示华人的遗传系统既有共性亦有各自的特点,南方汉族人群体间或与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显示南方华人群体遗传背景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等位基因 聚合反应 DQ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调查
2
作者 黄彬彬 张栗 +1 位作者 昝望 程思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76,共4页
使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对采集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首先对某局部人群按照病例定义开展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别罹患率进行分析。本次疫情累计病... 使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对采集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首先对某局部人群按照病例定义开展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别罹患率进行分析。本次疫情累计病例28例,罹患率11.2%(28/250),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和腹痛,疫情历时6 d,男性罹患率高于女性罹患率(χ^(2)=7.47,P<0.01),病例对照研究表明靠近患者呕吐物(≦1 m)增加发病风险(OR=7.50,95%CI:2.181~25.795),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洗手降低发病风险(OR=0.28,95%CI:0.090~0.893)。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7份病例肛拭子诺如病毒GⅡ阳性。本次局部疫情为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近距离暴露于患者呕吐物是引起本次疫情扩散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聚合反应 暴发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HLA-DR1,DR51组的基因快速分型 被引量:4
3
作者 谭建明 谢桐 +4 位作者 徐琴君 张先有 徐达 王祥慧 丁言德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95-195,共1页
采用快速基因分型技术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1、DR51组准确分型,为临床选择理想配型的供受者提供依据。根据核苷酸序列合成系列特异引物,借助PCR技术,建立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SSP)快速基... 采用快速基因分型技术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1、DR51组准确分型,为临床选择理想配型的供受者提供依据。根据核苷酸序列合成系列特异引物,借助PCR技术,建立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SSP)快速基因分型方法,对69例肾移植供受者HLA-DR1、DR15、DR16和DR10分型,同时与血清学方法对比研究。分型结果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寡核苷酸探针杂交证实。结果:69例供受者HLA-DR1、DR51组PCR-SSP分型均获成功,无假阳性和假阴性,总耗时5h,分型结果经酶切分析和探针杂交证实符合。血清学分型耗时24h,误差率达32.4%。结论:PCR-SSP用于HLA-DR1、DR51组基因分型,具有快速、精确的特点,适合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组织相容性 基因分型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对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清 贺蓉 +2 位作者 高峰 潘碧峰 崔大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3-696,700,共5页
合成了巯基乙酸(TGA)修饰的量子点,X衍射分析证实CdTe相的存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量子点的直径为3 nm,Zeta电位表征表明量子点表面带有负电荷.把TGA修饰的CdTe量子点加入到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应液中,使用brcaa1基因载体作为... 合成了巯基乙酸(TGA)修饰的量子点,X衍射分析证实CdTe相的存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量子点的直径为3 nm,Zeta电位表征表明量子点表面带有负电荷.把TGA修饰的CdTe量子点加入到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应液中,使用brcaa1基因载体作为PCR反应的模板,进行两轮PCR反应.最终的PCR产物通过w=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1.33 g/L范围内,随着量子点的量逐渐增加,非特异性的扩增条带逐渐消失,荧光(PL)光谱表明PCR反应后的量子点荧光强度降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证实PCR反应前后Cd元素和Te元素的能谱峰并没有出现化学位移,吸收光谱(UV-vis)表明了PCR反应之后的吸收强度增强.因此,TGA修饰的CdTe量子点置于PCR反应液之中,能提高PCR的特异性,可以应用于超灵敏DNA检测、光电生物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聚合反应 特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鉴别猪的氟烷基因型 被引量:21
5
作者 蒋思文 吴桢方 熊远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73-476,共4页
选择33头猪(14头基因型已知,19头未知)提取血液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含有突变位点的659bP的CRC基因特异片段,经过HhaⅠ酶切和电泳检测,可以鉴别氟烷基因型。14头猪通过氟烷测验与氟烷测交鉴别的基因型与PCR-酶切鉴别氟烷... 选择33头猪(14头基因型已知,19头未知)提取血液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含有突变位点的659bP的CRC基因特异片段,经过HhaⅠ酶切和电泳检测,可以鉴别氟烷基因型。14头猪通过氟烷测验与氟烷测交鉴别的基因型与PCR-酶切鉴别氟烷基因型结果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氟烷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在289例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玥 李艳 +2 位作者 金晶纯 王亚柱 魏鑫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38-741,共4页
目的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的结果。方法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 目的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的结果。方法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结合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转归予以分析。结果 46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7%和93.5%(P=0.997);69例完全缓解CM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4%和58.1%(P<0.05)。32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8%和90.6%(P=0.996);114例完全缓解APL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3%和7.0%(P<0.05)。12例初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NLL-M2)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0.0%(P=1.0);16例完全缓解ANLL-M2患者中,RT-PCR与n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2.5%(P<0.05)。结论 RT-PCR较nPCR更为敏感而准确,应用RT-PCR可以提高微小残留病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融合基因 实时定量聚合反应 巢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基因片段 被引量:2
7
作者 邹民吉 王嘉玺 +2 位作者 任启生 李满 马贤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9-321,共3页
<正>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法,具有敏感特异、产率高、操作简单、容易自动化等特点。由于它有成指数倍(2~n)扩增靶序列的能力,又被称之为“无细胞分子克隆”或“试管内分子克隆”。我们以化学合... <正>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法,具有敏感特异、产率高、操作简单、容易自动化等特点。由于它有成指数倍(2~n)扩增靶序列的能力,又被称之为“无细胞分子克隆”或“试管内分子克隆”。我们以化学合成的寡核苷酸的粗提物为引物,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DNA为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基因片段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HLA-DR DNA的分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武国军 王禾 +5 位作者 于磊 袁建林 张波 郭炜 王栋 李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进行临床肾移植供受者HLA-DR位点DNA的分型。方法:设计并合成HLA-DR位点16对特异性引物和1对阳性对照引物,建立PCR-SSP法,对52份临床肾移植供受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样本进行DR位点基因... 目的: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进行临床肾移植供受者HLA-DR位点DNA的分型。方法:设计并合成HLA-DR位点16对特异性引物和1对阳性对照引物,建立PCR-SSP法,对52份临床肾移植供受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样本进行DR位点基因的分型。结果与微量PCR-SSP基因分型试剂盒分型方法比较。结果:所有临床样本的PCR-SSP基因分型均获得成功,结果与微量PCR-SSP基因分型试剂盒分型方法完全相同,分型时间3 h,特异性和重复性100%。结论:应用合成引物为临床肾移植供受者进行HLA-DR位点PCR-SSP基因分型简便快捷,重复性好,适合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聚合反应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B~D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沈建坤 周荣 +4 位作者 王战会 白培盛 马世武 张克 侯金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D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比较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对兰州地区128例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D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比较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对兰州地区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B、C、D检测,并随机对检测的基因型各3株标本进行S基因测序验证。结果128例标本中B型检出率为20.3%(26/128),C型71.9%(92/128),D型7.8%(10/128);18株HBV克隆标本S基因测序结果与本分型法完全一致。结论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能够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适宜用于HBV基因型的大规模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指纹法对变形链球菌标准株进行基因分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罕 凌均棨 +3 位作者 刘建伟 高燕 杨国平 林正梅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51-252,259,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利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指纹法技术进行变形链球菌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利用变形链球菌不同血清型标准株和通用引物 5′ TGCCGAGCTG 3′,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的结果 ,寻找满意的聚合酶链反应条... :【目的】探索一种利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指纹法技术进行变形链球菌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利用变形链球菌不同血清型标准株和通用引物 5′ TGCCGAGCTG 3′,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的结果 ,寻找满意的聚合酶链反应条件。【结果】找到了较为满意的聚合酶链反应条件 :94℃ 30s,36℃ 30s,72℃ 1min ,反应进行 45个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病因学 变形球菌 聚合反应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基因缺失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冬贵 华小云 +2 位作者 林群娣 陈争 杜传书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30-33,共4页
应用9对寡核苷酸引物先5对后4对分2套分别扩增Duch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9个不同的外显子区域,对9个DMD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家系和1个BMD家系共13例DMD/BMD患者进行筛查,发现7例D... 应用9对寡核苷酸引物先5对后4对分2套分别扩增Duch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9个不同的外显子区域,对9个DMD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家系和1个BMD家系共13例DMD/BMD患者进行筛查,发现7例DMD患者的DMD基因存在一个或数个外显子所在的区域的缺失,从而不但明确了这些家系DMD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而且为这些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障碍 诊断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D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兴民 孟筱琦 王成怀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为了建立检测C、D型肉毒神经素基因的PCR方法。方法用人工合成的两对寡核苷酸引物于同一反应管中扩增C、D型肉毒素基因的一段DNA片断,建立了用于C、D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检测的多重PCR方法。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对... 目的为了建立检测C、D型肉毒神经素基因的PCR方法。方法用人工合成的两对寡核苷酸引物于同一反应管中扩增C、D型肉毒素基因的一段DNA片断,建立了用于C、D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检测的多重PCR方法。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梭状芽胞杆菌属的10种26株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了检查。结果当样本中同时含有C、D型的模板DNA时用该PCR系统可同时扩增出C、D型的目的片段,分别为999bp和404bp,其它各型肉毒酸梭菌及其它梭菌均为阴性,灵敏度较C、D型分别扩增偏低,C型为450pg,D型为10pg。结论该PCR系统可用于C、D型肉毒梭菌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神经毒素 基因检测 C型 D型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RFLP与SSCP检测伤寒杆菌DNA旋转酶基因变异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永红 王其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6-288,291,共4页
DNA旋转酶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用靶位 ,其变异为细菌耐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 PCR-RFL P、SSCP对伤寒杆菌 2 75 (临床分离敏感株 )及其自发耐药突变株 RG1 DNA旋转酶 A亚单位基因 (gyr A)耐喹诺酮类决定区进行检测 ,并以 DNA序列分... DNA旋转酶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用靶位 ,其变异为细菌耐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 PCR-RFL P、SSCP对伤寒杆菌 2 75 (临床分离敏感株 )及其自发耐药突变株 RG1 DNA旋转酶 A亚单位基因 (gyr A)耐喹诺酮类决定区进行检测 ,并以 DNA序列分析对该变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与伤寒杆菌 2 75相比 ,RG1 gyr A第 2 47位由 T变异为 G,相应于 DNA旋转酶 A亚单位第 83位氨酸由丝氨酸变为丙氨酸。Hinf 对PCR产物酶切分析表明有一 GANTC序列变异 ,SSCP则发现伤寒杆菌 2 75与 RG1 DNA电泳图象有明确差异。结果表明 PCR- RFL P、SSCP检测伤寒杆菌 gyr A变异快速、特异和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杆菌 聚合反应 DNA旋转 RFLP 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yc族癌基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学 林长坤 +1 位作者 徐梅 孙开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5期334-335,共2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的应用简化了基因分析和检测过程。在PCR扩增过程中,引物决定产物合成的起点和方向、其顺序决定产物的特异性。选择基因间同源DNA顺序作引物,通过PCR可以扩增同源基因和基因家族。我...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的应用简化了基因分析和检测过程。在PCR扩增过程中,引物决定产物合成的起点和方向、其顺序决定产物的特异性。选择基因间同源DNA顺序作引物,通过PCR可以扩增同源基因和基因家族。我们称这种使用一对引物能同时扩增几个或多个基因的方法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myc族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亚砜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载脂蛋白E基因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震宇 李月琴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讨二甲亚砜 (DMSO)在聚合酶链反应 (PCR)中扩增人类载脂蛋白E基因中的作用 方法 :在不同质量分数DMSO的存在下 ,以PCR技术扩增人类载脂蛋白E基因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扩增产物 结果 :在质量分数 5%~ 10 %的DMSO下 ,可... 目的 :探讨二甲亚砜 (DMSO)在聚合酶链反应 (PCR)中扩增人类载脂蛋白E基因中的作用 方法 :在不同质量分数DMSO的存在下 ,以PCR技术扩增人类载脂蛋白E基因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扩增产物 结果 :在质量分数 5%~ 10 %的DMSO下 ,可以成功地扩增到人类载脂蛋白E基因的第 4外显子片段 结论 :在DMSO作用下 ,PCR扩增增强了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基因 聚合反应 二甲亚砜 载脂蛋白E 基因多肽性 PCR扩增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简并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丽君 郁卫东 +2 位作者 梁蓉 尚美 郭静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对影响现有微量基因组扩增方法———简并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egenerateoligonucleotideprimedPCR,DOP-PCR)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针对现有DOP-PCR扩增过程中存在的影响产物产量和特异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从不同的DNA模... 目的:对影响现有微量基因组扩增方法———简并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egenerateoligonucleotideprimedPCR,DOP-PCR)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针对现有DOP-PCR扩增过程中存在的影响产物产量和特异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从不同的DNA模板来源、模板梯度稀释与否以及DOP-PCR扩增产物是否采用低熔点胶回收去除干扰分析的小片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最后以特异性基因(FTCD和CBS)PCR扩增的结果作为评价指标,了解上述因素对DOP-PCR扩增的影响。结果:以小鼠单个卵细胞基因组为模板与以肝基因组DNA为模板相比,在产量上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特异性上两者相当。小鼠肝基因组DNA梯度稀释作为模板进行扩增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与未经低熔点胶回收的DOP-PCR产物相比,经低熔点胶回收的DOP-PCR产物在常规PCR扩增反应中得到的产物特异性更好。结论:应用DOP-PCR方法进行扩增时,小鼠单个卵细胞可以用来进行DOP-PCR的扩增从而用于对特异性基因的检测,但是在扩增产量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或优化。对现有DOP-PCR反应进行产物低熔点胶回收纯化,能够增加产物的特异性,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扩增 DNA引物 聚合反应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人睾丸精原细胞瘤中的P53基因突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定伟 郑家富 +1 位作者 钱松溪 马永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14-417,共4页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股构造多态性分析及直接DNA测序方法检测17例人睾丸精原细胞瘤中的P53基因外显子5~8突变。发现有4例肿瘤组织中的P53基因有点突变,分别位于外显子5的密码子141、外显子7的密码子238和258以及外显子8的密码了...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股构造多态性分析及直接DNA测序方法检测17例人睾丸精原细胞瘤中的P53基因外显子5~8突变。发现有4例肿瘤组织中的P53基因有点突变,分别位于外显子5的密码子141、外显子7的密码子238和258以及外显子8的密码了270、这些突变均可导致蛋白质氨基酸的改变。结果提示P53基因的突变和人类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致癌基因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蚊虫抗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玲敏 李桂云 黄炯烈 《昆虫天敌》 CSCD 1996年第1期35-41,共7页
应用PCR技术对广州部分地区的致倦库蚊OP抗性基因进行测定,实验证明广州地区自然种群和实验室株有相当数量致倦库蚊有扩增的抗性酯酶B1基因存在。对实验室株及四个地区(石牌、晓港、中山医和中大)自然群体的抗性基因进行扩增,发现... 应用PCR技术对广州部分地区的致倦库蚊OP抗性基因进行测定,实验证明广州地区自然种群和实验室株有相当数量致倦库蚊有扩增的抗性酯酶B1基因存在。对实验室株及四个地区(石牌、晓港、中山医和中大)自然群体的抗性基因进行扩增,发现实验室株阳性率(38%)比自然群体为高,四个地区自然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分别为22.5%、20%、15%、和7.5%。另外发现雄性库蚊出现的扩增阳性率比雌蚊高。所设计的两对引物(引物1和引物2,引物2和引物3)均能成功的扩增致倦库蚊抗性基因酯酶B1,但后者扩增的阳性率(21.4%)明显较前者(2.4%)高。对几种不同制备模板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快速法较好,更适合于大量现场调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蚊虫 医学昆虫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1和Per2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彦宁 左晓虹 +3 位作者 刘姝 谢淑 温玫 陈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0-780,共1页
关键词 PER1 PER2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克隆猪源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基因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嘉福 冉雪琴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共2页
以质粒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和克隆了猪大肠杆菌耐热毒素基因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热肠毒素基因 聚合反应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