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接受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创新
被引量:8
- 1
-
-
作者
赖风
-
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26,共4页
-
基金
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项目"基于接受理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G01815JX42)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13MLB008)
-
文摘
在互联网时代,引入接受理论对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颇具现实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期待视阈,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实现师生视阈融合、提升接受效果的基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的根本;促进大学生第二文本的生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的关键;建构知行统一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的有力保障。
-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待视阈
学生主体
第二文本
知行统一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浅议接受美学对古典文学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周红波
-
机构
咸宁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9期108-109,152,共3页
-
文摘
中国古典文学在美学原则上和接受美学暗合之处,是把接受美学运用到古典文学教学的前提。古典文学教学可以借鉴接受美学一些观念,展开新的教学思路。重视学生的接受要落实到学生的“期待视野”上;开展教学活动的着眼点要多放在文本的“空白”处;把“第二文本”当作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一个突破口。
-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古典文学
“期待视野”
“空白”
“第二文本”
-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
被引量:13
- 3
-
-
作者
陈力丹
张月
-
机构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5,共7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果,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课题“马列新闻观术语原文、中英译文对比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RMXW2018A001。
-
文摘
2022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鲜话题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前三个。第一个话题涉及传统新闻学观念受到的数字化冲击,新闻、新闻真实、媒体似乎都需要再定义;第二个话题涉及如何看待互联网条件下的传播学研究,因为人们普遍感觉传播学内卷,似乎理论枯竭,而研究者根据充分的数据论证说明,传播学的自我引用率为22%,37%引用其他社会科学论文,40%引用非社会科学;传播学的被引和自我引用比例为1:1。传播学和各学科之间、传播学关注的学科之间,分布广泛、均衡,其他学科对传播学引用来源多元、均衡;第三个话题是“在云端”,其实相反,网络信息的99%流动在遍布全球海底的电缆里。现在所有的新鲜话题都与数字化和社交媒体相关。
-
关键词
“新闻”的再定义
传播学的“外依”与“内恋”
海底电缆
不确定性传播
新闻的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
假新闻信念
媒介时间
劳动控制
杂合新闻
游戏陪练
-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