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stein-Barr病毒潜伏蛋白1通过核转录因子κB诱导鼻咽上皮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静 邓锡云 +4 位作者 唐敏 吴尚辉 顾焕华 易薇 曹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6-561,共6页
利用已建立的原代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和Tet on LMP1系统等良好的实验模型 ,采用荧光酶报道基因分析法和端粒酶TRAP ELISA技术 ,分别检测EB病毒潜伏蛋白 1(LMP1)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活性和端粒酶活性 ,从LMP1介导NFκB信号传导途... 利用已建立的原代人胚鼻咽上皮细胞和Tet on LMP1系统等良好的实验模型 ,采用荧光酶报道基因分析法和端粒酶TRAP ELISA技术 ,分别检测EB病毒潜伏蛋白 1(LMP1)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活性和端粒酶活性 ,从LMP1介导NFκB信号传导途径角度 ,探讨LMP1诱导端粒酶表达的分子机制 .结果表明 ,LMP1可诱导鼻咽上皮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 ,将LMP1羧基端胞浆区突变后 ,可同时下调NFκB活性和端粒酶活性 .在Doxycycline诱导LMP1表达状态下 ,NFκB反式激活活性增强 ,同时端粒酶活性升高 ;进一步应用硫代磷酸化修饰的反义NFκBp6 5寡脱氧核苷酸和IκBα的显性负性突变体分别阻断NFκB活性 ,可降低由LMP1诱导的端粒酶活性 .因此 ,NFκB作为LMP1信号传导途径上的枢纽 ,可能介导了LMP1对端粒酶的表达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潜伏蛋白1 核转录因子ΚB 诱导 鼻咽上皮细胞 表达 端粒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Sp1和Sp3对JurkatT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庞建新 程希远 吴曙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p1、p3对JurkatT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调节作用。方法用脂质体将Sp1、Sp3表达载体转入JurkatT细胞,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用端粒酶PCR-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并用银染显示端...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p1、p3对JurkatT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调节作用。方法用脂质体将Sp1、Sp3表达载体转入JurkatT细胞,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用端粒酶PCR-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并用银染显示端粒酶活性梯度;用RT-PCR方法检测hTERTmRNA水平。结果Sp1、Sp3载体转化36h的细胞Sp1、Sp3蛋白水平分别升高59.6%(P<0.01)和36.8%(P<0.05);随着Sp1表达水平的增加,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水平明显增加,增加率分别为38.5%(P<0.05)和25.4%(P<0.05)。而Sp3表达载体对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转录因子Sp1通过调节hTERTmRNA转录水平而调节JurkatT细胞端粒酶活性,Sp3无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SP1 JurkatT 细胞端粒 活性 调节作用 白血病 转录因子S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志强 张莉 张跃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4-1028,1049,共6页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采用低频rTMS对实验组大鼠进行干预治疗,应...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采用低频rTMS对实验组大鼠进行干预治疗,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区IGF-1表达变化,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水平。结果:IGF-1的表达方面,海马区的平均光密度值PMCAO组显著低于PMCAO+rTMS组和sham组(P<0.01),PMCAO+rTMS组和sham组相比平均光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空间学习记忆方面,在1—5天定位航行实验中,PMCAO+rTMS组和sham组大鼠的上台潜伏期显著缩短,而PMCAO组上台潜伏期的缩短趋势不如前两组显著(P<0.05),在第6天空间探索实验中PMCAO+rTMS组和sham组大鼠的第一次找到平台位置的时间少于PMCAO组(P<0.05),并且在60s内穿台次数多于PMCAO组(P<0.01)。结论:低频rTMS治疗对于卒中后大鼠在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低频rTMS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大脑IGF-1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海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转录调节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景春 江山 +2 位作者 黄国明 涂晓文 丁仲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2-806,共5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缺氧状态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中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大鼠PASMC,采用RT-PCR分别检测HIF-1α激动剂(CoCl2、DFX)、HIF-1α抑制剂(FAS)、代谢抑制剂(CBZ-LLL)、反...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缺氧状态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中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大鼠PASMC,采用RT-PCR分别检测HIF-1α激动剂(CoCl2、DFX)、HIF-1α抑制剂(FAS)、代谢抑制剂(CBZ-LLL)、反义寡核苷酸等作用后及缺氧条件下HIF-1α、TERTmRNA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缺氧4h条件下HIF-1α、TERT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59±0.07、0.60±0.0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11±0.02、0.10±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加入DFX后,HIF-1α、TERTmRNA表达量(分别为0.52±0.06、0.45±0.04)明显升高(P<0.05);加入CoCl2后,HIF-1α、TERTmRNA表达量(分别为0.99±0.08、0.72±0.07)也明显升高(P<0.05)。加入FAS后,HIF-1α、TERT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09±0.01、0.13±0.01)较缺氧组(分别为0.65±0.06、0.52±0.04)明显降低(P<0.05)。加入CBZ-LLL后,HIF-1αmRNA表达量(0.09±0.01)与对照组(0.06±0.0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TERTmRNA表达量(0.82±0.07)较对照组(0.08±0.01)明显升高(P<0.05)。加入CoCl2和CBZ-LLL后,HIF-1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2.0±1.1、9.0±0.8)较对照组(1.0±0.1)明显升高(P<0.05)。缺氧条件下,加入反义寡核苷酸后TERTmRNA表达量(0.20±0.01)较缺氧组(0.75±0.06)明显降低(P<0.05),但加入错配寡核苷酸的TERTmRNA表达量(0.70±0.06)与缺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常氧条件下,同时加入反义寡核苷酸、CoCl2后PASMC的TERTmRNA表达量(0.45±0.04)较CoCl2组(0.95±0.08)明显降低(P<0.05)。结论 HIF-1α对缺氧状态下大鼠PASMC中TERT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端粒 末端转移酶 肌细胞 平滑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1694通过调节miR-128-3p/TERF1轴对前列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郑明 柯红燕 陈忠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4-491,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01694(LINC01694)调节miR-128-3p/端粒重复结合因子1(TERF1)轴对前列腺癌(P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荆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P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常规培...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01694(LINC01694)调节miR-128-3p/端粒重复结合因子1(TERF1)轴对前列腺癌(P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荆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20例P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常规培养人PC细胞PC-3、DU145、LNCaP、C4-2和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用Lipo6000TM转染试剂将sh-LINC01694、sh-NC、miR-128-3p inhibitor、inhibitor-NC、miR-128-3pmimics、pcDNA和pcDNA-LINC01694转染LNCaP细胞,分为Ctrl、sh-NC、sh-LINC01694、sh-LINC01694+NC inhibitor、sh-LINC01694+miR-128-3p inhibitor、pcDNA和pcDNA LINC01694组。用qPCR法检测PC组织和细胞,以及各组LNCap细胞中LINC01694、miR-128-3p和TERF1 mRNA的表达,WB法检测各组LNCaP细胞中TERF1、caspase-3、cyclin D1、E-cadherin、N-cadherin蛋白的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LNCaP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凋亡情况。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NA pull-down实验和RNA免疫共沉淀(RIP)实验验证LINC01694与miR-128-3p和TERF1与miR-128-3p的靶向结合关系。裸鼠LNCaP细胞移植瘤实验检测敲减LINC01694对其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LINC01694在PC组织、细胞中呈高表达(均P<0.05),在LNCaP细胞中敲减LINC01694可促进miR-128-3p、caspase-3、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抑制LINC01694、TERF1、cyclin D1、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凋亡(均P<0.05),这些作用均可被miR-128-3p inhibitor部分逆转(均P<0.05)。LINC01694可直接与miR-128-3p结合(P<0.05),miR-128-3p可直接与TERF1mRNA结合(P<0.05),说明LINC01694可调控miR-128-3p/TERF1轴。敲减LINC01694可明显抑制裸鼠LNCaP细胞移植瘤的生长(P<0.05)。结论:LINC01694通过调节miR-128-3p/TERF1轴抑制LNCaP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01694 miR-128-3p 端粒重复结合因子1 前列腺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有丝分裂抑制因子1对DNA损伤后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E7基因介导的DNA重复复制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亚飞 沈彦军 +2 位作者 杨阳 晁岚 杨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索DNA损伤后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E7致癌基因(HPV-16 E7)引起的DNA重复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在稳定表达HPV-16 E7的RPE1 E7细胞及对照空载细胞RPE1 Vector中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损伤前后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然后利用免疫印迹检... 目的探索DNA损伤后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E7致癌基因(HPV-16 E7)引起的DNA重复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在稳定表达HPV-16 E7的RPE1 E7细胞及对照空载细胞RPE1 Vector中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损伤前后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然后利用免疫印迹检测DNA损伤前后早期有丝分裂抑制物1(Emi1)在RPE1 E7及RPE1 Vector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在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利用小干扰RNA干扰Emi1的表达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多倍体的比例变化。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多倍体比例显著增高(t=6.397,P=0.0031);在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Emi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t=8.241,P=0.0012);在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应用2条独立的小干扰RNA干扰Emi1的表达后,多倍体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t=2.916,P=0.0434;t=3.452,P=0.0260)。结论DNA损伤后HPV-16 E7可通过Emi1介导DNA重复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 E7 早期有丝分裂抑制因子1 DNA重复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14-3-3η蛋白和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及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宇晗 胡廷婷 谭立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血清14-3-3η蛋白和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展过程,类风湿因子(RF)是首个应用于诊断RA的血清学指标,对评估RA病情的活动性和监测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文中旨在分析血清14-3-3η蛋白、CTHRC1和RF在RA... 目的血清14-3-3η蛋白和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展过程,类风湿因子(RF)是首个应用于诊断RA的血清学指标,对评估RA病情的活动性和监测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文中旨在分析血清14-3-3η蛋白、CTHRC1和RF在RA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RA患者为RA组(n=153);选取同期本院诊治的非RA患者作为non-RA组(n=116),其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41例、骨关节炎(OA)患者43例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32例;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64)。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14-3-3η蛋白和CTHRC1水平,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RF和CRP水平,分析比较3组研究对象各指标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各指标单独或两两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价值。结果RA组血清14-3-3η蛋白、CTHRC1和RF水平显著高于non-R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且non-RA组中PM/DM、OA和AS患者的14-3-3η蛋白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当14-3-3η蛋白和CTHRC1的截断值分别为2.54(ng/mL)和244.45(ng/mL)时,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和0.836,对R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RA灵敏度最高的是CTHRC1(82.35%),特异度最高的是14-3-3η蛋白(89.44%)。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约登指数也表明14-3-3η蛋白诊断RA的价值较高。串联检测时14-3-3η蛋白与CTHRC1特异度最高(97.36%),并联检测时CTHRC1与RF灵敏度最高(96.66%)。其中14-3-3η蛋白与CTHRC1的约登指数在并联时最高(0.61)。结论14-3-3η蛋白是诊断RA的高特异度指标,CTHRC1及RF可作为RA诊断的灵敏度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RA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14-3-3η蛋白 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三螺旋重复序列1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促进高血压心肌重构形成及其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欧阳慎予 邵利辉 +2 位作者 秦佩 卓晓军 牛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3-429,共7页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三螺旋重复序列1(CTHRC1)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在高血压心肌重构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3组:野生型对照(WTC)组、AngⅡ+Stuffer组和AngⅡ+CTHRC1组,每组10只。AngⅡ+Stuffer组...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三螺旋重复序列1(CTHRC1)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在高血压心肌重构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3组:野生型对照(WTC)组、AngⅡ+Stuffer组和AngⅡ+CTHRC1组,每组10只。AngⅡ+Stuffer组和AngⅡ+CTHRC1组大鼠分别以1×10^(11)v.g.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注射Stuffer或CTHRC1进行预处理;注射4周后,大鼠接受渗透微型泵给药AngⅡ[1.5 mg/(kg·d)]持续4周以发展高血压,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心脏功能,并采用Masson三色染相比,AngⅡ+stuffer组高血压大鼠心脏组织纤维化显著增加(P <0.05)。CTHRC1给药进一步加剧了高血压大鼠这些病理变化(P <0.05)。心脏超声显示,AngⅡ+CTHRC1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和分数缩短程度较AngⅡ+stuffer组更大(P <0.05)。与对照组相比,AngⅡ色评估心脏纤维化。从2至3日龄SD大鼠的心脏中分离出心脏成纤维细胞(CF),分为:Con组、AngⅡ组、AngⅡ+sh-NC组、AngⅡ+shCTHRC1组和AngⅡ+sh-CTHRC1+Colivelin TFA组。通过CCK8试验、伤口愈合试验评估细胞增殖、迁移,二氢乙锭荧光染色检测活性氧(ROS)水平,蛋白质印迹分析CTHRC1蛋白和EGFR/Stat3信号通路表达。结果 与WTC组比较,AngⅡ组CF的增殖,EGFR、Stat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sh-CTHRC1预处理显著逆转了AngⅡ诱导的CF增殖和EGFR、Stat3蛋白表达增加(P <0.05)。AngⅡ组中CF迁移、ROS水平和纤维化相关信号(COL1A1、COL3A1、TGF-β)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 <0.05);sh-CTHRC1预处理显著逆转了AngⅡ诱导的这些变化(P <0.05)。此外,Colivelin TFA加入很大程度降低了sh-CTHRC1预处理对AngⅡ诱导的有益作用(P <0.05)。结论 CTHRC1过表达导致高血压大鼠心脏纤维化、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增加,其作用机制与激活EGFR/Stat3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三螺旋重复序列1 高血压 心肌重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外周血内皮干细胞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梅益斌 郑浩 +3 位作者 傅国胜 王成尧 季乃军 胡昌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观察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外周血内皮干细胞(ESC)衰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4d后,收集贴壁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及SDF-1α1,10,50和100μg.L-1组。采用SA-β-半乳糖苷... 目的观察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外周血内皮干细胞(ESC)衰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4d后,收集贴壁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及SDF-1α1,10,50和100μg.L-1组。采用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衰老细胞;MTT比色法和集落生成能力测定实验检测ESC的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ELISA定量检测端粒酶(端粒末端转移酶)活性;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ESCAktSer473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DF-1α能显著减少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SDF-1α100μg.L-1最为明显(40.8±7.1vs17.5±3.0;P<0.01);SDF-1α100μg.L-1也能显著促进ESC增殖能力(0.22±0.02vs0.39±0.04;P<0.01),集落形成能力(7.8±2.2vs22.4±3.4;P<0.01);SDF-1α100μg.L-1增加ESC端粒酶活性(0.34±0.05vs0.57±0.09;P<0.01);SDF-1α能促进ESCAkt磷酸化。结论SDF-1α能减缓ESC衰老,伴随ESC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的改善,提示细胞衰老可能是SDF-1α影响ESC功能的机制之一;SDF-1α减缓ESC衰老可能与增加ESC端粒酶活性及Akt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干细胞 内皮 细胞衰老 端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γ和TGF-β_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宏 刘苏冰 +1 位作者 左志高 朱晓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 γ(interferon γ ,INF γ)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 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INF γ和TGF β1处理RPE细胞 2 4h后 ,采用端...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 γ(interferon γ ,INF γ)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 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INF γ和TGF β1处理RPE细胞 2 4h后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定性、定量检测上述细胞因子作用下的RPE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随着上述细胞因子浓度的增加 ,RPE细胞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 ,且呈剂量依赖性 ,2种细胞因子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INF γ和TGF β1对RPE细胞端粒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1 干扰素-Γ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端粒酶的调节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洪 周于禄 +5 位作者 刘世坤 邓珍珍 黄利华 李佐军 李兵 王春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2-451,共10页
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端粒酶表达的影响以及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所起的作用。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大鼠肝脏中原代肝星状细胞并分两组培养。肝星状细胞的形态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肝星状细... 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端粒酶表达的影响以及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所起的作用。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大鼠肝脏中原代肝星状细胞并分两组培养。肝星状细胞的形态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肝星状细胞的纯度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自发荧光鉴定。分别观察用浓度为0,0.1,1,10 ng/mL的TGF-β1处理24 h和1 ng/mL TGF-β1处理并培养3,6,9 d,观察肝星状细胞的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TGF-β1能触发HSCs从静息状态向高度分化的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正常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中TERT mRNA的表达随细胞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相邻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 ng/mL组相比,0.1 ng/mL TGF-β1处理HSCs 1 d对TERT mRNA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浓度为1 ng/mL和10 ng/mL TGF-β1处理HSCs 1 d能显著抑制TERT mRNA的表达(P<0.05)。用1 ng/mL TGF-β1处理HSCs 3 d对TERT mRNA的表达无明细抑制作用,1 ng/mL TGF-β1处理HSCs 6 d能显著抑制TERT mRNA的表达(P<0.05)。TGF-β1对HSCs中TERT mRNA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可能通过减少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来促进肝星状细胞的转化,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1 肝星状细胞 端粒酶反转录酶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与TRF1、TRF2的体外结合及P53结合功能区的分析
12
作者 李玲 张波 +2 位作者 邹万忠 郑杰 刘俊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7,共5页
通过分析端粒结合蛋白TRF1、TRF2与P5 3的体外结合 ,探讨P5 3 端粒途径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 .GST和 4种人P5 3 GST融合蛋白经大肠杆菌表达、谷胱甘肽 SepharoseTM4B纯化后 ,进行SDS PAGE和考马斯亮篮染色 .人P5 3包括野生型 (1... 通过分析端粒结合蛋白TRF1、TRF2与P5 3的体外结合 ,探讨P5 3 端粒途径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 .GST和 4种人P5 3 GST融合蛋白经大肠杆菌表达、谷胱甘肽 SepharoseTM4B纯化后 ,进行SDS PAGE和考马斯亮篮染色 .人P5 3包括野生型 (1~ 393)、C端缺失体P5 3N5 (2~ 2 93)、N端缺失体P5 32C(95~ 393)、单个氨基酸突变体P5 3R175H(175R→H) .各纯化蛋白的分子量与预计的完全一致 ,且纯化率达 90 %以上 .将纯化的GST和P5 3 GST融合蛋白与人乳腺癌细胞MCF 7细胞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反应 ,Western印迹检测反应物中P5 3和TRF1、TRF2的结合 .野生型P5 3和P5 3 R175H均能沉淀MCF 7中的TRF1、TRF2 ,且结合力相似 ,而单独的GST则无沉淀TRF1、TRF2的作用 .与野生型P5 3和P5 3R175H相比 ,P5 32C与TRF1、TRF2的结合力明显增加 ,P5 3N5与TRF1、TRF2的结合力大大减弱 .表明P5 3和TRF1、TRF2可以进行直接而特异的体外结合 ,且它们的结合为P5 3C端 (2 93~ 393)结构域依赖性 .P5 3和TRF1、TRF2这种结构域依赖性的结合可能与端粒动态变化所诱导的细胞活动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端粒重复因子1(trf1) 端粒重复因子2(trf2) 体外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TRF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13
作者 王伟琼 王冲 +2 位作者 刘延方 郝倩倩 马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1(TRF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探讨TRF1在HeLa细胞有丝分裂期的调控机制。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pGBKT7-TRF1为诱饵质粒筛选人HeLa细胞cDNA文库,并对筛选结果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1(TRF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探讨TRF1在HeLa细胞有丝分裂期的调控机制。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pGBKT7-TRF1为诱饵质粒筛选人HeLa细胞cDNA文库,并对筛选结果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运用免疫共沉淀、体外沉降实验验证SAM68与TRF1是否能够相互结合。结果:酵母双杂交结果共发现5个可能与TRF1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包括人SAM68蛋白、Cullin1蛋白、Plk1蛋白、Hsp70蛋白以及ATF5蛋白。体内免疫共沉淀实验和体外沉降实验证实SAM68能够与TRF1在体内与体外相互结合。结论:SAM68可能是一个新的TRF1结合蛋白,TRF1有可能参与了有丝分裂期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trf1 端粒 有丝分裂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F-1和Tankyrase 1 mRNA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表达
14
作者 冀予心 张萍 +3 位作者 陈卫民 朱声荣 陶学金 汤国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527,535,共4页
目的研究端粒相关调控蛋白端锚聚合酶-1(Tankyrase 1)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ankyrase 1对端粒酶活性调控的机制。方法应用组织总RNA抽提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m... 目的研究端粒相关调控蛋白端锚聚合酶-1(Tankyrase 1)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ankyrase 1对端粒酶活性调控的机制。方法应用组织总RNA抽提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比较了人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良性肿瘤细胞及正常口腔黏膜细胞中Tankyrase 1和TRF-1基因表达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TRF-1 mRNA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良性肿瘤细胞中的平均表达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口腔黏膜细胞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但鳞癌细胞组与良性肿瘤细胞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ankyrase 1 mRNA的表达在鳞癌细胞组分别高于良性肿瘤细胞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良性肿瘤细胞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正向调控因子Tankyrase 1以及逆向调控因子TRF-1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引起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增高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基因表达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 端锚聚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F1 219位磷酸化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熠熠 蓝建平 +4 位作者 朱园园 余建 来晓喻 孙洁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研究端粒结合因子-1(TRF1)丝氨酸219位磷酸化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突变TRF1的219位氨基酸,构建模拟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状态的突变体TRF1S219D-GFP和TRF1S219A-GFP,核苷酸测序和免疫印迹验证目的基因序列及蛋白表达。将野生型和突... 目的:研究端粒结合因子-1(TRF1)丝氨酸219位磷酸化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突变TRF1的219位氨基酸,构建模拟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状态的突变体TRF1S219D-GFP和TRF1S219A-GFP,核苷酸测序和免疫印迹验证目的基因序列及蛋白表达。将野生型和突变体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转入H eLa细胞,观察它们在细胞中的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周期的细胞数量、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ATM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测序证实突变成功,GFP抗体免疫印迹证实了突变体的蛋白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TRF1S219A-GFP和TRF1S219D-GFP均呈点状定位于细胞端粒。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过表达野生型和非磷酸化突变体的H eLa细胞产生G 2/M期的阻滞(P<0.05)。转染野生型和突变体后H eLa细胞中ATM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增高。结论:ATM激酶对TRF1丝氨酸219位的磷酸化可以抑制由于TRF1过量表达而引起的细胞周期G 2/M期的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结合蛋白类 端粒结合因子-1 ATM 磷酸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预处理对异氟醚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TRF1蛋白的影响
16
作者 陈天云 刘羽佳 +2 位作者 陈雯奕 刘倩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预处理对异氟醚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TRF1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SHSY-5Y细胞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异氟醚组(I组)、异氟醚+褪黑素组(IM组)、异氟醚+褪黑素+抑制剂组(IMB组),每组细胞... 目的观察褪黑素预处理对异氟醚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TRF1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SHSY-5Y细胞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异氟醚组(I组)、异氟醚+褪黑素组(IM组)、异氟醚+褪黑素+抑制剂组(IMB组),每组细胞浓度为4.8×10^(6)~8.0×10^(6)个/ml。C组未进行药物处理,正常培养。I组予1.5%异氟醚处理6 h。IM组予1 mmol/L褪黑素1μl处理细胞11 h后,1.5%异氟醚处理6 h。IMB组予100 m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110α)选择性抑制剂BYL7191μl处理30 min后,1 mmol/L褪黑素1μl处理11 h,1.5%异氟醚处理6 h。采用RT-qPCR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和端粒体复制结合因子1(TRF1)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Ser473)和TRF1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I组和IM组Akt和TRF1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IM组p-Akt和TRF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IMB组Akt和TRF1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I组比较,IM组TRF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IMB组Akt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TRF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IM组比较,IMB组Akt和TRF1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Akt(Ser473)和TRF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褪黑素明显上调异氟醚处理后SHSY-5Y细胞TRF1蛋白表达,其机制与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异氟醚 端粒体复制结合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调控人肺泡上皮细胞中DNA甲基化酶和端粒酶的机制
17
作者 孙梓越 钱力 +3 位作者 李丹 朱瑞芳 韩永康 刘学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38-2143,共6页
目的: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观察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酶和端粒酶的变化。方法:采用TGF⁃β1诱导A549细胞建立体外肺纤维化模型,分为对照组、TGF⁃β12μmol/L干预组... 目的: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观察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酶和端粒酶的变化。方法:采用TGF⁃β1诱导A549细胞建立体外肺纤维化模型,分为对照组、TGF⁃β12μmol/L干预组、TGF⁃β15μmol/L干预组和TGF⁃β110μmol/L干预组。采用β⁃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表达变化;RT⁃qPCR检测I型胶原蛋白(COL⁃I)、纤维连接蛋白1(FN1)、张力蛋白C(Tensin⁃C)、DNA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钙黏蛋白(CDH1)及端粒酶逆转录酶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几乎未见衰老细胞,干预组细胞衰老程度随TGF⁃β1浓度升高而增加;TGF⁃β1干预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含量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A549细胞形态呈典型的上皮细胞样形态,TGF⁃β1干预组出现典型的间质细胞样形态,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几乎未见蓝色胶原蛋白,而TGF⁃β1干预组蓝染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发生纤维化改变;TGF⁃β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COL⁃I、FN1、Tensin⁃C、DNMT3a、DNMT3b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端粒酶逆转录酶和CDH1基因mRNA的表达降低(P<0.05),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TGF⁃β1导致A549细胞发生衰老,并促进炎症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高表达发生纤维化改变;TGF⁃β1促进了DNA甲基化酶的表达,抑制了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A549细胞 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 端粒酶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结合因子在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细胞中的定位与周期性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蓝建平 来晓瑜 +7 位作者 朱园园 孙洁 李静远 余建 谭亚敏 施继敏 林茂芳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75-480,495,共7页
目的 :研究人端粒结合因子 1(telomere repeatbinding factor 1,TRF1)在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细胞中的定位以及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扩增 TRF1基因全长 (TRF1FL )和 N、C端缺失突变体(TRF1ΔNC)序列 ,并克隆入 p EGFP... 目的 :研究人端粒结合因子 1(telomere repeatbinding factor 1,TRF1)在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细胞中的定位以及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扩增 TRF1基因全长 (TRF1FL )和 N、C端缺失突变体(TRF1ΔNC)序列 ,并克隆入 p EGFP- C2真核表达载体 ,表达绿色荧光 (GFP)融合蛋白 ;将含目的基因质粒转染端粒酶阳性 Hela细胞和端粒酶阴性 WI38- 2 RA细胞 ,Western Blot验证目的蛋白分子量 ,荧光显微镜观察 TRF1在间期细胞和染色体的定位 ;利用药物阻断 He La细胞于不同周期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半定量 Western Blot检测 TRF1在不同细胞周期中的表达。结果 :TRF1FL、TRF1ΔNC序列长度分别为 1.3kb和 0 .9kb;GFP融合TRF1FL、TRF1ΔNC分子量大小分别为 80 k D和 6 0 k D。TRF1FL在间期细胞胞核内呈点状表达 ,在染色体则表达于染色体未端 ,TRF1ΔNC在细胞核内呈弥散性表达 ;TRF1在端粒酶阴性细胞中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体(promyelocytic leukemia body,PML )共定位 ,在端粒阳性细胞中则没有共定位。TRF1在 He La细胞中以 M期表达量最高 ,G1/ S表达最低 ,M期表达量是 G1/ S期的 3.9倍 (t=12 .92 ,P<0 .0 1)。结论 :TRF1在端粒酶阳性和阴性细胞中有不同的定位模式 ,在 He L a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结合因子 基因 trf1 细胞周期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锚聚合酶1在肿瘤演进及治疗领域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翀 战忠利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774-776,780,共4页
由于端粒酶是永生化细胞和绝大多数肿瘤细胞持续分裂增殖的必要条件,因此阻滞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成为肿瘤治疗的作用靶点,但研究证实仅阻滞端粒酶的活性还不能达到抗肿瘤的理想效果。近期研究发现了肿瘤端粒长度的正调控因子-Tankyrase ... 由于端粒酶是永生化细胞和绝大多数肿瘤细胞持续分裂增殖的必要条件,因此阻滞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成为肿瘤治疗的作用靶点,但研究证实仅阻滞端粒酶的活性还不能达到抗肿瘤的理想效果。近期研究发现了肿瘤端粒长度的正调控因子-Tankyrase 1(TANK1),它与端粒延长的抑制因子一端粒结合蛋白Ⅰ(TRF1)共同作用使端粒维持在一特定长度,保证了肿瘤细胞持续生长繁殖。TANK1的发现成为联系端粒酶与TRF1作用的桥梁,由于该酶是调控端粒复制中最为明确的一环,因此成为细胞癌变、肿瘤演进及癌症靶标治疗的新热点。现对TANK1作为分子靶器在肿瘤发生、演进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KYRASE 1 trf1 端粒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X1的生理功能及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江 朱成杰 +1 位作者 商艳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4-669,共6页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家族蛋白X1(NLRX1)是NOD样受体(NLR)家族的一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研究表明,NLRX1能够调控NF-κB信号和Ⅰ型干扰素生成,调节活性氧的产生,参与自噬、细胞死亡和固有免疫反应...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家族蛋白X1(NLRX1)是NOD样受体(NLR)家族的一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研究表明,NLRX1能够调控NF-κB信号和Ⅰ型干扰素生成,调节活性氧的产生,参与自噬、细胞死亡和固有免疫反应,并影响JNK和MAPK途径。NLRX1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肺部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了解NLRX1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家族蛋白X1 活性氧 炎症 因子ΚB 呼吸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