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辐射联合人端粒酶逆转录酶C27过表达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洪帅 林桂淼 +6 位作者 王晓梅 罗琳 杨柳 卞东圆 李沙沙 蒋圣哲 陈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8-1226,共9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C末端多肽27(hTERTC27)过表达联合治疗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LDR与常规放疗(CONV-RT)结合的体内抑瘤效应。方法:将pEgr-hTERTC27质粒转染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及小鼠LLC肺癌...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C末端多肽27(hTERTC27)过表达联合治疗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LDR与常规放疗(CONV-RT)结合的体内抑瘤效应。方法:将pEgr-hTERTC27质粒转染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及小鼠LLC肺癌(LLC)细胞,用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C27的A549-C27细胞和LLC-C27细胞。细胞实验分为6组,分别是CONV-RT(A549-Con)、低剂量照射(A549-Low)、C27(A549-C27)、常规剂量联合C27(A549-C27-Con)、低剂量照射联合C27(A549-C27-Low)和对照(A549-Mock)组,其中Low组的辐照剂量仅为Con组的36%。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通过皮下种植建立LLC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动物实验分组同细胞实验;记录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并检测各组肿瘤体积和质量,H-E染色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邻近肌肉浸润情况。结果:与A549-Mock比较,A549-Con和A549-Low组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降低(均P <0.01);而且A549-C27-Con和A549-C27-Low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A549-C27组(均P <0.01)。与A549-Mock组比较,A549-Con组和A549-Low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均P <0.01);A549-C27、A549-C27-Con和A549-C27-Low组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 0.05)。与未经照射治疗的荷瘤小鼠相比较,CONV-RT及LDR+CONV-RT均可使荷瘤小鼠肿瘤质量显著降低(均P <0.01)。此外,LDR+CONV-RT+C27组肿瘤质量显著减小,局部浸润减少(均P <0.01)。结论:LDR与CONV-RT相结合能够在降低辐射总剂量的同时达到与CONV-RT单独使用相似的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抑制效果。而且,LDR与C27多肽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两者同时使用能够使移植瘤局部浸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辐射 端粒酶逆转录酶C末端多肽27 基因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结合深度学习预测异柠檬酸脱氢酶野生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状态
2
作者 徐欣怡 张旺 +2 位作者 张力强 王琳玲 文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建立融合模型预测异柠檬酸脱氢酶野生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TERTp)突变状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癌症基因组图谱和癌症影像... 目的 探讨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建立融合模型预测异柠檬酸脱氢酶野生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TERTp)突变状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癌症基因组图谱和癌症影像档案的175例异柠檬酸脱氢酶野生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患者(训练组122例,测试组53例),评估其TERTp突变状态。在T1c和T2f图像上勾画水肿区和肿瘤区,使用SE-Net模型构建深度学习模型,提取不同区域(水肿区、肿瘤区和整体病变)的组学特征,并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筛选11个特征建立组学模型。最后,将影像组学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和包含伦勃朗视觉感受图像特征的临床模型结合为融合模型,使用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结果 最终建立6个预测模型,临床模型训练组和测试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95%CI 0.738~0.892)和0.645(95%CI 0.494~0.796);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组和测试组AUC分别为0.860(95%CI 0.798~0.922)和0.735(95%CI 0.614~0.856);融合组学模型比单独水肿或肿瘤区组学模型预测性能更优,训练组和测试组AUC分别为0.906(95%CI 0.856-0.955)和0.867(95%CI 0.769~0.964);融合模型预测性能最佳,训练组和测试组AUC分别为0.964(95%CI 0.929~1.000)和0.905(95%CI 0.818~0.991)。结论 影像组学结合深度学习的临床融合模型在预测异柠檬酸脱氢酶野生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TERTp突变状态方面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 异柠檬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调节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活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勇 谢渭芬 +4 位作者 陈伟忠 张新 张兴荣 张忠兵 沈建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研究c myc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启动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脂质体转染法将DNA质粒分别转染至肝癌细胞HepG2 、猴肾COS 7细胞和NIH3T3细胞 ,孵育 48h后 ,分别检测其报告基因萤虫素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相比 ,载有... 目的 :研究c myc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启动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Lipofect脂质体转染法将DNA质粒分别转染至肝癌细胞HepG2 、猴肾COS 7细胞和NIH3T3细胞 ,孵育 48h后 ,分别检测其报告基因萤虫素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相比 ,载有htert 80 0bp启动子的质粒TERTLuc(80 0 )在肿瘤细胞HepG2 中活性显著增强。外源性转录因子c myc可显著上调htert启动子的表达 ,其激活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人工突变c myc结合位点明显降低htert启动子的活性。结论 :c myc可直接激活htert启动子的表达 ,是调节端粒酶活性的重要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 启动子 基因调控 脂质体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巢蛋白、神经丝亚单位和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11
4
作者 邢莹 秦洁 +6 位作者 曹孟德 韩雪飞 鄢文海 陈宗德 刘计荣 许燕 龚光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EGF和bFGF联合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 巢蛋白(nestin)、神经丝亚单位M(NF M)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变化。方法:采集健康自然分娩产 妇脐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MN...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EGF和bFGF联合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 巢蛋白(nestin)、神经丝亚单位M(NF M)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变化。方法:采集健康自然分娩产 妇脐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PBS洗涤2次后重悬于含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的DMEM/F12 中,接种于T 75培养瓶内(细胞密度为1×106ml-1),一组加入细胞因子EGF和bFGF,终浓度各为10μg/L,另一 组不加细胞因子,剩余细胞用液氮冻存。培养24h倾去全部液体以除去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d全量换液1次,倒 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分别收集培养1d、4d、7d、14d贴壁细胞和冻存细胞,采用RT -PCR方法检测nestin、 NF M、hTERTmRNA的表达。结果:未培养的脐血MNCs(内含MSCs)nestin、NF M、hTERTmRNA均表达阳性。培 养后nestin、hTERTmRNA表达下降,至第7d已不能检出;而NF MmRNA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与对照 组相比,细胞因子组NF MmRNA表达较高,nestin、hTERTmRNA表达的下降趋势延迟。结论:细胞因子EGF和 bFGF在联合诱导脐血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中,能下调hTERT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 bFGF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端粒酶逆转录酶 巢蛋白 神经丝亚单位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与bcl-2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洁 钟鸣 +3 位作者 姜晓宏 王兆元 张波 侯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 (AB)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bcl_2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或免疫组化方法对AB(分原发、复发和恶变组 )中hTERTmRNA和bcl_2进行检测 ,并与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结果 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在AB中为 94 4 ... 目的 研究成釉细胞瘤 (AB)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bcl_2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或免疫组化方法对AB(分原发、复发和恶变组 )中hTERTmRNA和bcl_2进行检测 ,并与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结果 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在AB中为 94 4 % ,正常口腔黏膜中为 14 3% (P <0 0 0 1) ;bcl_2蛋白阳性率在AB中为88 0 % ,正常口腔黏膜中为 4 4 4 % (P <0 0 0 1)。从表达趋势看伴随着AB的复发与恶变 ,hTERTmRNA与bcl_2表达均增强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和bcl_2可作为评价AB预后的有效指标。端粒酶的活化和bcl_2表达的增强在AB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 BCL-2 成釉细胞瘤 表达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去甲基化对肝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上调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正友 张长松 +7 位作者 郭献灵 程越 卜欣欣 李蓉 贾凤岐 李云龙 吴孟超 卫立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系L02及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表达与DNA甲基化修饰之间的相关性,观察5-杂氮胞苷(5'-aza-dC)去甲基化对肝细胞系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 目的:观察肝细胞系L02及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表达与DNA甲基化修饰之间的相关性,观察5-杂氮胞苷(5'-aza-dC)去甲基化对肝细胞系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分析肝细胞系L02和肝癌细胞SMMC-7721中hTERT的甲基化状态,采用RT-PCR和TRAP-ELISA法检测5'-aza-dC干预对培养细胞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肝细胞系L02中hTERT有甲基化修饰,5'-aza-dC去甲基化处理上调hTERT mRNA表达并呈现端粒酶活性升高;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hTERT则没有甲基化修饰,5'-aza-dC去甲基化处理对其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无影响。结论:肝细胞中DNA甲基化可能参与抑制肝细胞hTERT的表达,hTERT去甲基化可能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DNA甲基化 端粒酶逆转录酶 5-杂氯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华 王欣璐 +4 位作者 杨扬 张剑 汪根树 姜楠 陈规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利用RNAi技术降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抑制其活性,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构建针对hTERT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制备靶向hTERT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G... 目的利用RNAi技术降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表达,抑制其活性,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构建针对hTERT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LXSN-EGFP-U6-siTERT,制备靶向hTERT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G2人肝癌细胞,以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结果成功制备出hTERTsi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重组病毒感染HepG2细胞24、48、72h后端粒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3.84%、58.03%和85.01%(P<0.05);感染后24h细胞凋亡率29.05%;MTT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生长受到抑制,并存在一定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hTERTsiRNA能特异性使hTERT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下降,肝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端粒酶逆转录酶 基因治疗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核因子-kappa B和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维 罗和生 余保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核因子 kappaB(NF κB)和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以 4 1例原发性胃癌和 38例相应非癌组织及 10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NF κB亚单位 p6 5蛋白、hTERT...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核因子 kappaB(NF κB)和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以 4 1例原发性胃癌和 38例相应非癌组织及 10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NF κB亚单位 p6 5蛋白、hTERT蛋白和hTERTmRNA。 结果 :①正常胃粘膜、肠型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 ,p6 5的阳性率分别为 0、34 18%、5 3 33%、6 0 98% ;hTERTmRNA为 10 0 0 %、39 13%、6 6 6 7%、85 37% ;hTERT蛋白为 0、30 4 3%、6 0 0 0 %、78 0 5 %。三者在异型增生、胃癌中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分别有显著性 ,而且肠化与胃癌组比较也分别具有显著性 (P <0 0 5 )。②胃癌中 ,p6 5和hTERT蛋白的表达在低、未分化、进展期、有淋巴结转移和浸润至浆膜层的肿瘤中显著增高 (P <0 0 1~ 0 0 5 )。而hTERTmRNA的表达仅与肿瘤分期相关。③肠化、异型增生和胃癌三组中 ,p6 5和hTERTmRNA ,及hTERT蛋白和mRNA间分别具有中到强正相关 (rs=0 6 0 9~ 0 75 2 ,P <0 0 1)。结论 :NF κBp6 5蛋白和hTERT的过表达是胃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 ,其表达水平随着胃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p6 5在转录水平上激活hTERT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KAPPAB 胃癌 癌前病变 端粒酶逆转录酶 P65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和P53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霍雄伟 马清涌 +4 位作者 许康铃 孙学军 刘浩 车向明 盛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3-455,474,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P5 3基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6 0例甲状腺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 1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TERT和P5 3的...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P5 3基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6 0例甲状腺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 1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TERT和P5 3的表达。结果 hTERT和P5 3阳性率在甲状腺癌中增高 (P <0 .0 5 ) ;hTERT与P5 3阳性率在未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或Ⅲ、Ⅳ期病例中增高 (P <0 .0 5 ) ;hTERT表达与P5 3表达具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hTERT与P5 3的过度表达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P5 3突变在转录水平上调控hTERT基因的表达 ,激活端粒酶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hTERT和P5 3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变化可用于评估其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P53 甲状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其癌变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义军 凌天牖 +2 位作者 尹晓敏 李霞 黄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6例OSF组织,14例OSF癌变组织以及10例相邻非癌变OSF组织中hTERT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上...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6例OSF组织,14例OSF癌变组织以及10例相邻非癌变OSF组织中hTERT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上皮中无hTERT阳性表达,OSF癌变组织中hTERT阳性表达率(12/14)明显高于OSF组(7/46)(P<0.005),相邻非癌变OSF组织中hTERT阳性表达率(7/10)明显高于普通OSF组(7/46)(P<0.005)。结论:hTERT蛋白过度表达在OSF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黏膜癌变 端粒酶逆转录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与c-myc和刺激蛋白1在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鸣 李自娟 +3 位作者 王洁 张波 候琳 宫雁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转录因子c_myc和刺激蛋白 1(SP1)在人成釉细胞瘤 (AB)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的关系。方法 选取 5 4例AB(原发 31例 ,复发 19例 ,恶变 4例 )存档蜡块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AB中c_mycmRNA、hTERTmRNA的表达 ...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转录因子c_myc和刺激蛋白 1(SP1)在人成釉细胞瘤 (AB)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的关系。方法 选取 5 4例AB(原发 31例 ,复发 19例 ,恶变 4例 )存档蜡块 ,采用原位杂交检测AB中c_mycmRNA、hTERTmRNA的表达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AB中SP1蛋白的表达。结果 c_mycmRNA在AB中阳性率为 81 5 % (44 5 4 ) ,hTERTmRNA为 94 4 % (5 1 5 4 ) ,SP1为 83 3% (45 5 4 ) ;伴随AB的复发与恶变 ,3者表达强度上升 ;相关性分析得出hTERT与c_myc之间存在相关性 (rs =0 85 3,P <0 0 0 1) ,hTERT与SP1之间存在相关性 (rs=0 90 0 ,P <0 0 0 1)。结论 hTERT在AB中明显增加的活性可能与转录因子c_myc和SP1有关 ,3者在AB中的表达趋势与AB的临床生物学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牙源性角化囊肿 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癌基因 刺激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胸苷激酶基因治疗人膀胱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连文峰 林向阳 +6 位作者 张素英 王春仙 杨永安 于洋 宫香宇 陈艳军 张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带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驱动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结合无毒的环氧鸟苷(GCV)对人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膀胱癌细胞株253JBALB/C裸小鼠移植瘤模型,采用Ad-hTERT-... 目的:探讨带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驱动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结合无毒的环氧鸟苷(GCV)对人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膀胱癌细胞株253JBALB/C裸小鼠移植瘤模型,采用Ad-hTERT-HSV-tk裸鼠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GCV治疗并观察结果。通过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破坏情况及安全性;通过TUNEL染色进一步观察肿瘤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Ad-hTERT-HSV-tk/GCV治疗组,显示出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其肿瘤体积、重量显著低于各对照组(P<0.05),抑瘤率明显。Ad-hTERT-HSV-tk/GCV治疗组凋亡指数高于其它各组,而增殖指数却明显低于其它各组。结论:Ad-hTERT-HSV-tk/GCV系统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靶向性转入人膀胱癌细胞,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基因 腺病毒 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人肝细胞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旭竞 陈小佳 +4 位作者 金玲 李丽玲 汤绍辉 陈友鹏 杨冬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6-829,共4页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慢病毒表达载体,将其转染人肝细胞L02并且通过杀稻瘟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方法:以PBABE-puro-hTERT质粒为模板PCR法获取目的基因attB1-hTERT-attB2,通过BP反应克隆至pDONR221;采用LR重组酶将pDONR221-h...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慢病毒表达载体,将其转染人肝细胞L02并且通过杀稻瘟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方法:以PBABE-puro-hTERT质粒为模板PCR法获取目的基因attB1-hTERT-attB2,通过BP反应克隆至pDONR221;采用LR重组酶将pDONR221-hTERT和pLenti6/V5-DEST进行重组反应,形成pLenti6/V5-DEST-hTERT。将重组载体pLenti6/V5-DEST-hTERT与包装质粒充分混合,利用脂质体共转染293FT细胞,获得重组慢病毒颗粒。将其感染人肝细胞L02,通过杀稻瘟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结果:测序发现入门载体pDONR221包含的目的基因hTERT 1547位点存在点突变(原碱基A变成G),通过定点突变技术成功诱变并鉴定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V5-DEST-hTERT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滴度为1×108TU/L,获得20株稳定抗性的单克隆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稳定抗性的单克隆肝细胞,为进一步建立永生化肝细胞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 慢病毒载体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单核苷酸部分位点多态性可能增加罹患肝癌和肝癌转移的风险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矜 王玲 +2 位作者 田亚平 郭跃 刘红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原发性肝癌及肝癌转移患者hTER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进行调查,探索其在肝癌转移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选取全血样本和血清样本,290例男性样本诊断明确,分组如下,原发性肝癌组16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转移组22例,对照组106...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原发性肝癌及肝癌转移患者hTER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进行调查,探索其在肝癌转移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选取全血样本和血清样本,290例男性样本诊断明确,分组如下,原发性肝癌组16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转移组22例,对照组106例。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的超高通量液相芯片SNP基因分型系统SNPStream进行测定对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rs2853690和rs10069690两个位点具有统计学差异。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中,rs10069690和rs6554743 C和T等位基因间存在统计学差异。rs10069690在等位基因频率和携带率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在肝癌和肝癌转移中比例较高。结论本研究发现hTERT部分位点多态性可能增加罹患肝癌和肝癌转移的风险,为肝癌发病和转移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癌转移 单核苷酸多态性 端粒酶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对正常人毛乳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官智 伍津津 +3 位作者 朱堂友 鲁元刚 杨亚东 杨桂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正常人毛乳头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毛乳头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连续传代培养... 目的研究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正常人毛乳头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TERT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毛乳头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连续传代培养。检测转染细胞内hTERT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初步分析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转染后获得1个阳性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后细胞生长良好,传代次数增加,已连续传至35代。检测证实转染细胞内hTERT基因在DNA、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有表达,且此转染细胞具有体外培养正常毛乳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可以延长体外培养正常人毛乳头细胞的寿命且可保持其正常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细胞 端粒酶 端粒酶逆转录酶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碱对口腔角质形成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义军 凌天牖 +2 位作者 尹晓敏 李霞 黄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观察槟榔碱对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KC)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hTERT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口腔黏膜的上皮细胞,将实验细胞分为0.03、0.06、0.09g/L槟榔... 目的:观察槟榔碱对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KC)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hTERT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口腔黏膜的上皮细胞,将实验细胞分为0.03、0.06、0.09g/L槟榔碱组、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方法观察槟榔碱对KChTERT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槟榔碱能呈剂量依赖性增加KChTERTmRNA及蛋白表达,0.03、0.06、0.09g/L槟榔碱组hTERT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槟榔碱对KChTERTmRNA与蛋白表达有明显诱导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槟榔碱诱导KChTERT过度表达可能在OSF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碱 角质形成细胞 端粒酶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使猪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正元 张彦明 +1 位作者 洪海霞 刘建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7-411,共5页
为寻求使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寿命延长的方法,本试验将含有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I-neo-hTERT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导入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Porcine ... 为寻求使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寿命延长的方法,本试验将含有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I-neo-hTERT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导入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Porcine arterial endothelial cell,PAEC)。对转染后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Ⅷ因子和CD34鉴定,利用PCR-ELISA方法检测hTERT导入后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探讨了转染后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转染后的细胞Ⅷ因子和CD34均呈阳性,证明转染后细胞仍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蛋白;导入hTERT后,细胞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增殖寿命较对照细胞延长了20代。表明hTERT导入细胞能重建细胞端粒酶活性,从而延长细胞在体外培养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管内皮细胞 端粒酶逆转录酶 脂质体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若芸 黎丹戎 +2 位作者 钟艳平 王琪 李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9,共6页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是端粒酶的催化亚基,专司在染色体末端添加端粒重复序列,与维持端粒长度与功能有关.为探索hTERT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观察了hT...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是端粒酶的催化亚基,专司在染色体末端添加端粒重复序列,与维持端粒长度与功能有关.为探索hTERT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观察了hTERT基因过表达对hUVEC细胞增殖作用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利用构建的pEGFP-C1-hTERT融合基因表达载体转染hUVEC,结果显示,转染后的细胞可见GFP表达,提示转染细胞有GFP-hTERT融合蛋白表达.RT-PCR、免疫组化和TRAP-PCR-ELISA法显示,与未转染细胞比较,转染细胞的hTERT 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端粒酶活性明显增强.MTT实验显示,转染hTERT基因的细胞在72 h后细胞增殖速率明显大于未转染细胞及空载体转染细胞.结果提示,过表达hTERT基因可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和增殖能力.实验结果证明,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 真核表达载体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舌鳞癌细胞凋亡及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华 吴求亮 +1 位作者 王慧明 范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2-444,448,共4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增殖的影响及对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mRNA)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三氧化二砷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Annexin V/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增殖的影响及对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mRNA)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三氧化二砷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Annexin V/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TERT蛋白的表达;采用RT_PCR法检测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As2O3能够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有浓度、时间依赖性。5μmol/L As2O3组72 h细胞生长抑制率为83.40%±7.31%,细胞凋亡率为26.40%±3.42%。As2O3能抑制hTERT mRNA的表达和翻译,随As2O3作用时间、浓度增加,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表达减弱,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可以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诱导舌癌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催化亚基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hTERT转录和翻译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舌鳞癌细胞 细胞凋亡 端粒酶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RT-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用于乳腺癌鉴别诊断及与c-Myc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峰 陈忠清 +5 位作者 包芸 朱腾芳 王虹 朱虹光 许祖德 胡锡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原癌基因c-Myc与hTE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原癌基因c-Myc与hTE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Real-ti me RT-PCR)定量检测hTERT和c-Myc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以NhTERT=10为临界值,所有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NhTERT值均小于临界值,而hTERT基因转录升高的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其NhTERT值均大于此临界值。显示hTERT和c-Myc基因转录水平呈正相关(γ=0.7395,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TERT基因表达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为常规病理学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从而提高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与导管原位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原癌基因c-Myc转录水平上调可能与乳腺癌hTERT基因转录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端粒酶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端粒酶逆转录酶 C-MYC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