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体教融合: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转化与创新 |
杨桦
刘志国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05
|
|
2
|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及思考--兼论“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 |
阳艺武
刘同员
黄彩虹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2
|
|
3
|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SWOT分析 |
秋鸣
冯少兵
段娟娟
孙敬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0 |
18
|
|
4
|
构建新型“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
徐伟宏
柯茜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8
|
|
5
|
“个人-家庭”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蒲鸿春
岳海鹏
李林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6
|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及整合策略 |
王海宏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1 |
21
|
|
7
|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 |
王楠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8
|
体育高职院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冯骏杰
黄德敏
潘少敏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4
|
|
9
|
关于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
栾开建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43
|
|
10
|
数智赋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
李木子
杨青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11
|
我国竞技体育精英人才家庭培养模式的概念特征、现实挑战与优化方略 |
方泰
杨国庆
|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基于SFIC模型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
唐建倦
黄辰鑫
符巍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13
|
数字技术赋能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优化路径 |
李彦兴
唐建倦
黄辰鑫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14
|
系统观视域下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培养困境与优化策略 |
孙萍
李成梁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9
|
|
15
|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创新模式研究 |
李建国
林德华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4 |
17
|
|
16
|
江、浙、沪地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
戴健
张林
马志和
刘炜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7
|
|
17
|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体的比较研究 |
刘志云
王伟明
王晓芬
冯婵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7
|
|
18
|
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现状研究 |
吴燕波
陆明辉
周洪珍
杨旸
谢永文
杨里平
张丽玉
王革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1
|
|
19
|
推进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结合的战略转变 |
潘前
陈伟霖
吴友凯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37
|
|
20
|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审视与发展路径 |
张波
汪作朋
葛春林
崔涛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