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肺部肿瘤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在体三维剂量验证模体研究及临床应用
1
作者 王鹏飞 刘晓 +6 位作者 毛荣虎 李兵 郭伟 王保胜 葛红 雷宏昌 王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1-84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肺部肿瘤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在体三维剂量验证模体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在体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在静态和动态模体上测试不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照射技术计划(静态调强、滑窗调... 目的:探讨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肺部肿瘤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在体三维剂量验证模体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在体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在静态和动态模体上测试不同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照射技术计划(静态调强、滑窗调强、旋转调强及适形、动态适形旋转治疗),比较在体三维剂量分布5种剂量/距离一致性标准(5%/2 mm、3%/3 mm、3%/2 mm、3%/1 mm、2%/2 mm)的γ通过率,检测计划照射精度,并对临床肺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病例进行在体三维剂量验证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分析。结果:模体研究结果显示,在静态模体中静态调强、滑窗调强、旋转调强照射方式γ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动态模体中静态调强计划γ通过率偏低,其他照射方式计划之间相近。临床应用结果显示,临床病例在体三维剂量验证3%/3 mm标准明显低于治疗前剂量验证结果,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中体积变化大的危及器官存在较大剂量偏差。结论: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肺部肿瘤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在体三维剂量验证,能为肺部肿瘤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治疗期间剂量投照的准确性提供有效安全性检查,可应用于临床,为自适应治疗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 三维剂量验证 γ通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颅内寡转移瘤中剂量学研究
2
作者 冉凤伟 李纪伟 +4 位作者 张康 赵祥 王喆 李建军 王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3-919,共7页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射波刀(cyber Knife,CK)3种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治疗颅内寡转移瘤中剂量学特性,评估其剂量分布、治疗效率及对危...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射波刀(cyber Knife,CK)3种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治疗颅内寡转移瘤中剂量学特性,评估其剂量分布、治疗效率及对危及器官受量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至2023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54例颅内寡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Varian Eclipse 16.1医生工作站中完成所有患者肿瘤靶区的勾画,在MANTEIA Acc Contour 3.2软件中完成危及器官(如脑干、脊髓、视神经等)勾画。将勾画好的结构和图像传输至TOMO、CK及Eclipse系统,并分别设计3种不同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计划。为评估3种放射治疗技术剂量学特性,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分析了以下关键参数: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剂量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出束时间(TIME)、机器跳数(monitor units,MU),以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TOMO、VMAT和CK计划均实现处方剂量要求。TOMO计划的CI为1.05,稍优于VMAT(1.09)和CK(1.17)(P<0.001)。VMAT计划的HI为1.15,优于CK(1.28)和TOMO(1.46)(P<0.001)。在计划执行效率上,VMAT计划出束时间(5 min,1 633 MU),小于TOMO计划出束时间(10 min,8 932MU)和CK计划出束时间(39 min,5 191 MU)(P<0.001)。在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方面,CK对晶体保护最佳,右晶体和左晶体的最大剂量(Dmax)分别为15 c Gy和17 c Gy,TOMO在右耳蜗剂量控制上具有优势,平均剂量(Dmean)为88 c Gy,而VMAT在脊髓剂量限制方面表现最优,Dmax为31 c Gy(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治疗颅内寡转移瘤中,TOMO、VMAT和CK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并有效保护危及器官。临床应用中,可结合病灶特征和治疗目标,选择最适宜的技术以实现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颅内寡转移瘤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射波刀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区形变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计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吴魁 水永杰 张怀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93-3296,共4页
目的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三维适形计划设计方法并评估其剂量学优势。方法随机选30例以SBRT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每位患者分别设计常规三维适形计划(conventional... 目的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三维适形计划设计方法并评估其剂量学优势。方法随机选30例以SBRT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每位患者分别设计常规三维适形计划(conventional 3⁃dimensional conformal planning,CCP)和靶区形变后的三维适形计划(deformed target 3⁃dimensional conformal planning,DCP)。每个计划的处方剂量定义为计划靶区(PTV)50 Gy/5次,且要求95%的PTV体积达到处方剂量。比较两种计划适形指数(CI)、剂量梯度(DG)、靶区近似最小剂量(D99%)、离靶区2 cm处最大剂量(D2 cm)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两组计划均能达到临床治疗的要求。但DCP与CCP相比,CI、DG、D99%、和D2 cm有明显改善(t=4.55、5.95、4.37、3.86,P<0.05),MU也大幅减少(t=2.82,P<0.05)。结论DCP剂量学优势明显,且机器跳数显著减少,大幅缩短治疗时间,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计划设计方法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计划 剂量梯度 适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部恶性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附21例近期疗效) 被引量:18
4
作者 曹永珍 吕仲虹 杨天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70-673,共4页
目的:报道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对原采用放射治疗的病变,如肺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作为追加剂量,每次5~7Gy,共4~7次;对原不适合放射治疗的病变,如胰腺癌,则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5~7Gy,共6~... 目的:报道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对原采用放射治疗的病变,如肺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作为追加剂量,每次5~7Gy,共4~7次;对原不适合放射治疗的病变,如胰腺癌,则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5~7Gy,共6~7次。结果:总有效率为66.7%,4例死亡。3例胰腺癌均于治疗后5~6个月死于肿瘤未控。6例脊椎转移瘤疼痛症状均完全缓解。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得到良好的姑息甚至根治的疗效;可在不增加正常组织合并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提高肿瘤局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活动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定位在体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商健彪 李玉 +2 位作者 刘方颖 郭占文 张力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CT定位 肿瘤 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RT联合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罗茜 王颖 +2 位作者 吴永忠 周伟 柳先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ifi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与单纯IMRT治疗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90例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 目的:比较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ified radiotherapy,IMRT)联合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与单纯IMRT治疗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90例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IMRT联合后程SBRT,先行IMRT,常规分割剂量至50 Gy/5周,再采用SBRT推量17.5 Gy/1周;对照组采用IMRT,常规分割剂量至70 Gy/7周。在放疗结束3~6个月后行肺部增强CT检查,采用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评价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和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mission,PR)。按照放射治疗肿瘤学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标准评价正常组织急性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4.44%和66.67%,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44%和13.33%,但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38)。2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4.44%和48.89%,2组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822)。放射性脊髓炎均未发生。结论:IMRT联合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IMRT放疗,且引起的急性组织反应少,故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希成 黄晓波 +2 位作者 丁颖 莫凯岚 杨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96-1998,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6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33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总剂量66~70Gy/33~35次。B组35例3DCRT60Gy后采用立体定向放...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6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33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总剂量66~70Gy/33~35次。B组35例3DCRT60Gy后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20Gy/4次,每次500cGy,隔日一次。结果A、B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3%和80.0%,其中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4%和28.6%(P<0.05)。两组患者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6%和74.3%,以及46.8%和51.4%(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2.6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8.3个月。两组患者早期放射反应主要为I~II级放射性食道炎和骨髓抑制,后期放射反应主要为I~II级放射性肺炎,两组发生率接近。结论3DCRT联合SRT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疗效优于单纯3DC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放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部恶性肿瘤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18例 被引量:7
8
作者 侯友贤 李工 +2 位作者 陈海 王雷 伍军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88-489,共2页
目的 :观察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方法以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 118例体部恶性肿瘤采用全身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固定系统固定 ,然后在双螺旋CT上定位扫描 ,用Leibinger 3D TPS设计治疗计划 ,Varian 6 0 0C/D直线加速... 目的 :观察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方法以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 118例体部恶性肿瘤采用全身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固定系统固定 ,然后在双螺旋CT上定位扫描 ,用Leibinger 3D TPS设计治疗计划 ,Varian 6 0 0C/D直线加速器实施计划。对于原计划采用普通放射治疗的病变如肺癌、脑肿瘤等 ,分次立体照射作为追加剂量 ,每次 5~ 8Gy ,隔日 1次 ,共 6~ 10次 ;对有手术禁忌证的NoMo 肺癌及其它不适合普通放射治疗的病变 ,单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 ,每次 4~ 6Gy ,隔日 1次 ,共 10~ 15次。结果 :CR +PR 85 % (10 0 /118) ,NC 12例 ,PD 7例。结论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对于一些恶性肿瘤可以得到良好的姑息效果 ,尤其是病灶比较局限的NoMo的肿瘤 ,个别可以达到根治之疗效 ,且正常组织损伤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疗法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复发鼻咽癌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唐剑敏 侯艳丽 +1 位作者 戴立言 白永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评价采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对放射治疗后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FSRT对30例鼻咽癌患者分2组进行治疗,应用50%等剂量曲线,分次剂量均为2Gy,每周连续治疗5次。其中复发... 目的评价采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对放射治疗后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FSRT对30例鼻咽癌患者分2组进行治疗,应用50%等剂量曲线,分次剂量均为2Gy,每周连续治疗5次。其中复发推量组8例,中位处方剂量为15Gy;单纯复发治疗组22例,中位处方剂量为40Gy。结果FSRT治疗后3个月,复发推量组患者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分别为87.5%(7/8)和12.5%(1/8),单纯复发治疗组CR和PR分别为77.3%(17/22)和22.7%(5/22)。全组病例随访时间10~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全组生存患者卡氏评分≥90者为95.2%(20/21)。复发推量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78%和77.78%,2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1.85%和77.78%;单纯复发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23%和90.23%,2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71%和74.01%。结论FSRT对放疗后复发鼻咽癌有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CHECK-3DVH系统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验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树林 单冬勇 +3 位作者 曹科 宾石珍 张俊俊 唐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480,共6页
目的:研究ArcCHECK-3DVH系统在无均整滤过器(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模式下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将57例患者的SBRT计划导入ArcCHECK模体重新计算剂量,采用γ分析法... 目的:研究ArcCHECK-3DVH系统在无均整滤过器(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模式下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将57例患者的SBRT计划导入ArcCHECK模体重新计算剂量,采用γ分析法比较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的计算剂量与ArcCHECK系统的实测剂量的差异;再采用3DVH软件重建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三维剂量分布,将重建剂量与TPS中计算的剂量比较,验证靶区及危及器官的γ通过率、剂量和体积偏差。结果:当阈值标准为(3%,3 mm,10%)即测量点满足计划值与测量值偏差<3%,以该点为中心,3 mm为半径的平面及球体内存在相近值的点占比阈值设置为10%时,SBRT计划的ArcCHECK系统γ相对剂量通过率和绝对剂量通过率的均值均大于95%;当阈值标准为更严格的(2%,2 mm,10%)时,SBRT计划的ArcCHECK系统γ相对剂量通过率和绝对剂量通过率的均值均在93%左右。3DVH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γ通过率均大于97%,剂量和体积偏差均在±5%以内。结论:ArcCHECK-3DVH系统可提供更全面的剂量分布信息,能够科学评估SBRT计划,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CHECK-3DVH系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剂量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胸部肿瘤初步结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远 刘鲁迎 +1 位作者 汤忠祝 王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7-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胸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1999年9月~2002年8月,对36例经病理证实的胸部肿瘤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中原发性肺癌22例,转移性肺癌12例,纵隔肿瘤2例。其中鳞癌16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2例,胚胎性癌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胸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1999年9月~2002年8月,对36例经病理证实的胸部肿瘤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中原发性肺癌22例,转移性肺癌12例,纵隔肿瘤2例。其中鳞癌16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2例,胚胎性癌1例,胸腺瘤1例,软组织肉瘤1例。原发性肿瘤放疗先采用普通外照射50 Gy/25次/5周,结束后即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不规则形病灶使用多叶光栅,球形病灶采用圆形限光筒。5~6个共面或非共面野,每次4 Gy,每周照射3次,共4~5次。转移性肿瘤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4个拉弧照射,每次4 Gy,每周3次,共7~10次。立体定向放疗时肿瘤体积为1.85 cm3至104.61 cm3(中位体积24.96 cm3)。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拍摄胸部CT片进行疗效评价。可评价疗效的34例中,CR 13例,PR 14例,NC 5例,PD 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一年和二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38.4%。毒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肺损伤。其中急性放射性肺炎1级17例,2级10例,3级1例,5级2例(该2例肿瘤体积均超过60 cm3且为非共面照射)。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1级20例,2级8例。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普通外照射的补充在胸部肿瘤的治疗中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但要注意照射技术,照射体积不宜过大,适当调整非共面照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 肿瘤 转移性肺癌 胚胎性癌 胸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宪 舒小镭 +1 位作者 何光雷 王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5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7例局部复...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7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SBRT组(n=36)和3D-CRT组(n=41),分别接受SBRT和3D-C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BRT组患者完全缓解(CR)明显高于3D-CRT组,部分缓解(PR)低于3D-CRT组(P<0.05),两组患者稳定(S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随访前2年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BRT组患者3年局部控制率明显高于3D-CRT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前2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BRT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3D-CRT组(P<0.05)。3D-CRT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BRT组,其中两组患者张口困难和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颅神经病变和颈动脉破裂综合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BRT较3D-CRT更能够提高局部复发鼻咽癌近期疗效和3年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3年生存率,减少晚期不良反应,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复发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遇 姜炜 赵卫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63-565,共3页
目的:对62例体部恶性肿瘤实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并作临床分析。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治疗62例颅外肿瘤(89个病变部位),并进行了随访。肿瘤的临床靶体积(CTV)为0.2~254.2cm3(平均为28.7cm3),计划靶体积处方剂量为3~12Gy(平... 目的:对62例体部恶性肿瘤实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并作临床分析。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治疗62例颅外肿瘤(89个病变部位),并进行了随访。肿瘤的临床靶体积(CTV)为0.2~254.2cm3(平均为28.7cm3),计划靶体积处方剂量为3~12Gy(平均5.38Gy),分3~10次照射。结果:治疗过程中无1例死亡。患者一般状况评分(KPS评分):治疗前l0~90分(平均60分),治疗后20~100分(平均82分)。近期疗效按实体瘤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34例,无变化(NC)15例,进展(PD)7例,肿瘤控制有效率为64.5%。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颅外肿瘤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治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桂兰 胡文俭 王秀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73-575,共3页
目的: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的应用研究。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1月期间共治疗41例患者45个病灶。进行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射野一般4~8个,每日1次,连续照射,共5~12次,每次治疗时根据85%~95%剂量曲线确定处方剂量:4~7Gy,总量为25... 目的: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的应用研究。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1月期间共治疗41例患者45个病灶。进行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射野一般4~8个,每日1次,连续照射,共5~12次,每次治疗时根据85%~95%剂量曲线确定处方剂量:4~7Gy,总量为25~60Gy。结果:41例45个病灶根据CT复查肿瘤消退情况确定CR为37.8%,PR为37.8%,总有效率为75.6%。结论: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胸部较小的原发肺癌和孤立转移瘤是一种局部控制好、疗程短、疗效显著、无痛苦的新疗法;是常规大野放疗后局部追加剂量的最好方式;对于肺癌术后或放疗后复发,是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接受剂量,避免损伤,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有效手段。后期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疗法 疗效 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16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樊锐太 郭跃信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7-328,共2页
2001年1月至12月,作者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法治疗口咽和颈部肿瘤患者1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 头颈肿瘤 临床资料 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16
作者 庞学利 王希 +3 位作者 肖红 谭崇富 曾勇 钟元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94-796,共3页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的疗效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1997年 10月至1998年 12月胸部肿瘤患者 4 1例 ,4 8个病灶。采用STAR 10 0 0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单靶点照射 35个病灶 ,多靶点照射 13个病灶。单...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的疗效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1997年 10月至1998年 12月胸部肿瘤患者 4 1例 ,4 8个病灶。采用STAR 10 0 0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单靶点照射 35个病灶 ,多靶点照射 13个病灶。单次剂量 5~ 10Gy ,总剂量 2 4~ 4 4Gy ,中位剂量 37Gy。结果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 1~ 5月 31例患者 38个病灶复查了CT或MRI ,CR 11个病灶、PR 13个病灶 ,SD 8个病灶 ,总有效率达 84 .2 % ,PD 6个病灶。随访 3~ 15月 ,11例患者死亡 ,其中 7例死于远处转移 ,4例死于局部病变进展。余患者病情均稳定生存。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胸部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特别是对于体积较小(≤ 3cm)、位于纵隔、肺门、椎旁及上肺的疗效较好。高剂量照射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消融体部放射治疗早期可手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距离常规应用有多远? 被引量:1
17
作者 傅小龙 蔡旭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1-402,共2页
一个月之前,美国MD Andeson医院的张玉蛟教授在hTeLancet Oncology发表了对于早期可以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立体定向消融体部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与手术切除疗... 一个月之前,美国MD Andeson医院的张玉蛟教授在hTeLancet Oncology发表了对于早期可以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立体定向消融体部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与手术切除疗效比较的文章[1]。该篇文章一发表,真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广泛争鸣和争论。一个月后,激烈的争鸣和争论似乎也告一段落。平静后,我们再思考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手术切除 治疗早期 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 常规应用 距离 NSC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脊柱寡转移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石薇 俞晓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36-745,共10页
脊柱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乳腺癌伴发的脊柱转移多以溶骨性改变为主,常导致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有一亚群的患者,肿瘤的转移潜能及总负荷有限,即处于所谓的“寡... 脊柱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乳腺癌伴发的脊柱转移多以溶骨性改变为主,常导致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有一亚群的患者,肿瘤的转移潜能及总负荷有限,即处于所谓的“寡转移”状态。对于脊柱“寡转移”患者,放疗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姑息止痛,还是潜在根治的手段。将就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在乳腺癌脊柱转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骨转移 寡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体部肿瘤
19
作者 池宏侃 冯浩 赵卫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体部肿瘤的疗效。 方法  1997年 5月~ 2 0 0 2年 8月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86例体部肿瘤 (10 1个病变部位 )。肿瘤的临床靶体积 (clinicaltargetvolume,CTV) 0 2~ 2 32cm3 (平均 2 7 6cm3 ) ,计...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体部肿瘤的疗效。 方法  1997年 5月~ 2 0 0 2年 8月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86例体部肿瘤 (10 1个病变部位 )。肿瘤的临床靶体积 (clinicaltargetvolume,CTV) 0 2~ 2 32cm3 (平均 2 7 6cm3 ) ,计划靶体积 (planningtargetvolume,PTV)处方剂量 3~ 12Gy(平均 5 3Gy) ,分 1~ 10次照射。  结果 治疗过程中无死亡。患者一般状况评分 (Karnofskyperformancescores ,KPS) :治疗前 10~ 90分 (平均 6 0分 ) ,治疗后 2 0~ 10 0分 (平均 82分 )。随访 1~ 5年 ,完全缓解 (CR) 2 5例 ,部分缓解 (PR) 4 9例 ,无变化 (NC) 9例 ,进展 (PD) 3例。 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体部肿瘤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立体定向 适形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两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玉成 程品晶 +4 位作者 陈维军 许亚萍 李建龙 王振华 张强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00-60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使用热塑体模和负压真空垫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治疗肺癌患者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并比较两种摆位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浙江省肿瘤医院121例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 目的:比较分析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使用热塑体模和负压真空垫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治疗肺癌患者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并比较两种摆位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浙江省肿瘤医院121例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热塑体模组(A组)43例,真空负压垫组(B组)78例。在每次治疗之前使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进行扫描,再进行手动配准得出患者左右(X轴)、上下(Y轴)、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大小,并记录其摆位时间。结果:A组和B组X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6 0.09/0.25 0.11 cm,(P<0.05),在Y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7 0.13/0.25 0.15 cm,(P>0.05),在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9 0.13/0.26 0.12 cm,(P<0.05),A组和B组平均摆位时间分别为57.66 s/58.09 s,(P>0.05)。结论:在X轴和Z轴方向上A组优于B组,在Y轴方向上无明显差异,A组摆位时间低于B组。在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肺癌患者时在不考虑患者年龄、心肺功能时热塑体模无疑是最好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位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