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蒂部血管扭转的非线性有限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陶友伦 张世民 +5 位作者 陈文龙 张英琪 王欣 刘天一 马飞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05,209,共6页
目的研究牵张力、伴行静脉数量和动静脉间距对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蒂部血管扭转的影响。方法应用LSDYNA软件建立穿支血管蒂三维非线性数字化模型,分3组进行实验:(1)等长和等张扭转;(2)血管蒂为1支和2支伴行静脉;(3)穿支动静脉间距分别... 目的研究牵张力、伴行静脉数量和动静脉间距对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蒂部血管扭转的影响。方法应用LSDYNA软件建立穿支血管蒂三维非线性数字化模型,分3组进行实验:(1)等长和等张扭转;(2)血管蒂为1支和2支伴行静脉;(3)穿支动静脉间距分别在0、2、4、6 mm的情况下扭转。3组实验均从0°扭转至180°,通过血管最窄处横截面积变化,反映血管的通畅性。结果 (1)等张扭转组血管蒂通畅程度明显大于等长扭转组;(2)1支管腔通畅程度大于2支,但2支静脉的管腔截面积之和仍大于1支;(3)穿支动静脉间距加大,管腔的狭窄程度也逐渐增加。结论 (1)在血管蒂扭转的同时施加牵张力,将使血管的通畅性明显降低;(2)在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中,2支伴行静脉的通畅性仍较1支为好;(3)穿支动静脉间距越大,扭转后绞窄越明显,甚至发生管腔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 穿血管 血管通畅性 扭转 牵张 非线性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 被引量:33
2
作者 陶友伦 张世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608,618,共4页
以穿过深筋膜后口径≥0.5 mm为标准,Taylor等[1]解剖发现,每个人体平均有374个皮肤穿支血管。杨大平、唐茂林等[2]报道的数据为442个。任何存在穿支血管的部位均有可能形成穿支皮瓣,几乎人体任何部位的创面均可能采用邻近的穿支皮瓣带... 以穿过深筋膜后口径≥0.5 mm为标准,Taylor等[1]解剖发现,每个人体平均有374个皮肤穿支血管。杨大平、唐茂林等[2]报道的数据为442个。任何存在穿支血管的部位均有可能形成穿支皮瓣,几乎人体任何部位的创面均可能采用邻近的穿支皮瓣带蒂修复。再者,如果所需的穿支皮瓣面积不大,穿支血管蒂的口径再细些也无妨碍,因此在人体可切取的穿支蒂皮瓣数量众多。将穿支皮瓣的理念与带蒂皮瓣的转移技术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血管 穿 血管 转移技术 深筋膜 口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替代方案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杜青晏 臧梦青 +3 位作者 朱珊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替代方案。方法回顾在200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计划实施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45例,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分析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替代方案。方法回顾在200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计划实施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45例,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分析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该皮瓣不可用时采用的替代方案。结果45例患者中,按计划成功实施的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39例(86.7%);因不存在合适的ALT区穿支血管,手术变更为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6例(13.3%),其中,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的穿支血管的源血管包括股直肌支者2例,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股动脉,股深动脉,膝上外侧动脉各1例。2块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1块皮瓣经保守治疗后成活;1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应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清创后继发创面。结论ALT穿支螺旋桨皮瓣可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在ALT区穿支血管不可用时,以来自股直肌支、股动脉、膝上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等邻近的穿支血管为蒂,同样可以切取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 穿血管 螺旋桨 软组织修复 替代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动脉近段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基础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超勇 岳素琴 +3 位作者 魏在荣 林加福 郑和平 张发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为尺动脉近段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①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走行与分布;②尺动脉近段穿支与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 目的为尺动脉近段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①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走行与分布;②尺动脉近段穿支与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①前臂内侧皮神经前支较粗长,与贵要静脉伴行,在前臂沿尺侧腕屈肌内侧缘或尺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肌腱之间的浅筋膜中下行,分布于前臂掌面尺侧,远侧可达腕横纹;②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其中尺动脉近段穿支的位置相对恒定,自尺动脉起始后,先经指浅、深屈肌之间,后沿指浅屈肌与尺侧腕屈肌之间下行,在肱骨内上髁下8.7 cm处穿过深筋膜浅出至皮下组织中,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前臂内侧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在指浅屈肌与尺侧腕屈肌之间形成顺沿肌间隙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穿支蒂干长(2.0±0.2)cm,外径(0.9±0.2)mm。结论可形成尺动脉近段穿支蒂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肘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部损伤 穿 神经营养血管 移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加福 郑和平 林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为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以髌骨中点、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解剖观测:①股中间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股内侧肌穿支与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 目的为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以髌骨中点、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解剖观测:①股中间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股内侧肌穿支与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系。另用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结果①股中间皮神经前支体表投影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与髌结连线(髌骨中点至收肌结节的连线)中点的连线;②股内侧肌穿支穿出点位于股内侧肌支体表投影线(腹股沟中点与收肌结节连线中、下1/3交界点至髌骨中点的表线)中点附近,相当于收肌结节上(9.4±2.4)cm、髌骨中点垂线内(4.1±1.0)cm处。穿支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股中间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网)密切吻合,在大腿前内侧形成顺沿股中间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可形成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内侧肌穿 股中间神经 神经营养血管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蒂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基础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磊 胡德庆 +4 位作者 王田佺 钮朋 洪旭 戚瑞林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为穿支蒂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1足背中间皮神经的走行与分布;2足底弓第3足背穿支及其与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 目的为穿支蒂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1足背中间皮神经的走行与分布;2足底弓第3足背穿支及其与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 1足背中间皮神经主要为腓浅神经外侧支的延续,经十字韧带表面,径直前行至第4跖骨间隙近端附近分为第3、4跖背支,分布于部分足背和趾背皮肤;2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与术式关系密切在第4跖骨间隙近端浅出的足底弓第3足背穿支位置相对恒定,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足背中间皮神经干或旁营养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结论可形成以足底弓第3足背穿支蒂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弓第3足背穿 足背中间神经 神经营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S的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麻醉管理进展
7
作者 楼菲菲 张军 吴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前,手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开展在全球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乏共识性的指导原则。在涉及多学科的ERAS策略中... 目前,手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开展在全球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缺乏共识性的指导原则。在涉及多学科的ERAS策略中,麻醉科承担了麻醉方案优化制订、围术期液体管理及内环境稳态调控、预防低体温、完善围术期镇痛、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等要素工作。本文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在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的ERAS策略中的麻醉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建立和完善基于ERAS的该类手术的围术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快速康复(ERAS) 腹壁下深血管穿(DIEP) 乳房重建术 麻醉方案 围术期管理 内环境稳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苏瑞鉴 杨庆达 +6 位作者 曾麟杰 陈善豪 梁波 张智钊 吴耀康 卢建国 梁大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462-3463,共2页
手部皮肤缺损是手外科常见损伤之一,修复方法很多。自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我院在总结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基础上.开展带皮神经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示、中、环、小指背部或其近中节掌侧创伤缺损共67例(7... 手部皮肤缺损是手外科常见损伤之一,修复方法很多。自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我院在总结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基础上.开展带皮神经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示、中、环、小指背部或其近中节掌侧创伤缺损共67例(70指),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血管 动脉穿 临床应用 掌背 岛状修复 手部肤缺损 指端肤缺损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岳素琴 陈超勇 +2 位作者 黄连花 郑和平 张发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径与皮瓣成活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年家犬后肢,制备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模型,测量皮瓣蒂部血管外径,于一侧后肢观察不同时间点皮瓣成活情况,测量皮瓣成活比例,在另一侧后肢灌注造影,测量皮瓣造影墨染比例。结果犬... 目的探讨血管外径与皮瓣成活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年家犬后肢,制备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模型,测量皮瓣蒂部血管外径,于一侧后肢观察不同时间点皮瓣成活情况,测量皮瓣成活比例,在另一侧后肢灌注造影,测量皮瓣造影墨染比例。结果犬下肢腓动脉内踝上穿支外径为(1.0±0.1)mm,皮瓣面积为(287.0±44.2)cm2,成活区面积为(156.6±13.6)cm2,成活比例为(55.9±9.1)%,墨染面积为(168.2±16.4)cm2,占皮瓣面积的(59.9±10.0)%。结论血管外径变大,血流量相对增加,皮肤血供范围增大,相应皮瓣成活面积也增大。该方法建立的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模型,可以较好的通过灌注造影面积预测出外径与皮瓣成活面积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模型 面积 隐神经营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飞 林涧 +3 位作者 洪旭 林海青 薛来恩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2,156,共4页
目的评估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11月,根据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式的解剖资料,在足背内侧切取面积为6.0 cm×4.9 cm^3.0 cm×2.1 c... 目的评估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11月,根据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式的解剖资料,在足背内侧切取面积为6.0 cm×4.9 cm^3.0 cm×2.1 cm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前足损伤8例。结果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供区创面修复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触之有弹性,色泽与周围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丰富,为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选择,手术方法简便实用、血供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血管 第1跖骨间隙近端穿 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辅助定位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1
作者 康永强 芮永军 +5 位作者 吴永伟 马运宏 刘军 顾珺 徐鹏 林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B超辅助定位设计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6例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33例,女13例;年龄27~68岁,平均48.2岁,... 目的探讨术前B超辅助定位设计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6例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33例,女13例;年龄27~68岁,平均48.2岁,缺损面积21 cm×8 cm~8.5 cm×5.5 cm。患者均为二期修复,修复时间为伤后5~42 d,均采用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完成修复,胫后动脉穿支蒂31例,腓动脉穿支蒂15例。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S)对穿支进行定位,根据穿支及创面情况设计皮瓣。术中验证穿支定位准确性,术后对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及皮瓣7项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中见定位符合率达89.1%;定位误差>1 cm的有5例,其中1例皮瓣术后完全坏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4例供区切口直接缝合;12例供区植皮,2例植皮出现部分坏死感染,其余供区愈合良好。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皮瓣周围感染伤口不愈合,2例供区植皮少部分坏死。术后3例失访,43例患者获得5~46个月随访(平均14.3个月),按皮瓣功能7项指标评定,优14例,良23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6.0%。结论术前CDS定位的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效果良好,外观满意,临床实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螺旋桨 多普勒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前穿支蒂跨区供血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正理 张天浩 +1 位作者 王之江 林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基础与临床疗效,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选择。方法根据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学特征,按照足踝部创面皮肤缺损的大小、形状,在小腿下段前面设计并切取踝前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创面15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5.0 ... 目的探讨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基础与临床疗效,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选择。方法根据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学特征,按照足踝部创面皮肤缺损的大小、形状,在小腿下段前面设计并切取踝前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创面15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5.0 cm×6.0 cm,最小面积为4.0 cm×3.5 cm。结果本组15例皮瓣,术后成活顺利,其中Ⅰ期愈合14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1例(换药治疗后愈合)。术后常规随访3~24个月,皮瓣外形及颜色优良,供区无溃疡,患足负重行走无障碍。结论踝前穿支血管较为恒定、血供可靠,可设计4种类型穿支皮瓣或穿支蒂跨区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临床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较为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踝前穿血管 外科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1
13
作者 霍星辰 刘会仁 +6 位作者 高双全 穆福林 于占勇 张艳茂 王力 刘建华 高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1-683,687,共4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2014年3月,运用以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1例。软组织缺损部位:踝前部12例,外踝部10例,...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2014年3月,运用以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1例。软组织缺损部位:踝前部12例,外踝部10例,足跟部9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0cm×0.8 cm^18.0 cm×10.0 cm,切取皮瓣面积2.5 cm×7.0 cm^21.0 cm×12.0 cm,供区直接闭合或游离皮片覆盖。结果术后31例皮瓣29例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局部表层皮肤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平均随访19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皮瓣负重区无破溃,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恢复穿鞋、行走功能。结论该皮瓣切取简单,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修复效果满意。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足踝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蒂在穿支筋膜蒂皮瓣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庄家正 王开放 +6 位作者 刘敏敏 林奕楠 鲍文珍 王锋 郑海波 方芳 庄跃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进一步阐明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对皮瓣的静脉引流和动脉输入的作用。方法 40只重约300g的雄性SD大鼠,在背部切取大小为9 cm×3 cm的皮瓣后,等分入以下4组:穿支完好组(蒂部穿支保留完好)、动脉缺失组(结扎蒂部动脉)、静脉缺失组(... 目的进一步阐明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对皮瓣的静脉引流和动脉输入的作用。方法 40只重约300g的雄性SD大鼠,在背部切取大小为9 cm×3 cm的皮瓣后,等分入以下4组:穿支完好组(蒂部穿支保留完好)、动脉缺失组(结扎蒂部动脉)、静脉缺失组(结扎蒂部静脉)及穿支缺失组(结扎动静脉)。术后7 d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皮瓣血液灌注,计算皮瓣坏死率,测量皮蒂血管的直径。结果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提示穿支完好组与静脉缺失组的灌注模式相似,穿支缺失组与动脉缺失组的灌注模式相似。穿支完好组和静脉缺失组的血流灌注量更大。穿支缺失组皮瓣的坏死率(26±1)%与动脉缺失组皮瓣的坏死率(29±1)%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穿支完好组(11±3)%和静脉缺失组(12±4)%皮瓣的坏死率(P<0.001)。静脉缺失组和穿支缺失组的皮肤基底部静脉网明显扩张,而动脉缺失组和穿支完好组的动脉网管径轻度增大。结论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作为静脉引流额外通道的作用比其作为动脉输入的作用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choke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明华 曾昂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6-633,共8页
与游离穿支皮瓣相比,带蒂穿支皮瓣分离技术更加简单,安全系数更高,而且供区畸形更小。近年来,应用带蒂穿支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乳房再造手术一种新的选择,甚至是一些患者的首选方案。常用的带蒂穿支皮瓣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动脉穿支皮... 与游离穿支皮瓣相比,带蒂穿支皮瓣分离技术更加简单,安全系数更高,而且供区畸形更小。近年来,应用带蒂穿支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乳房再造手术一种新的选择,甚至是一些患者的首选方案。常用的带蒂穿支皮瓣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外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前侧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等,其他可用的选择包括前锯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上动脉穿支皮瓣,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等。为了提高手术设计的精确性,术前需要评估穿支血管的质量,并对其定位穿支。皮瓣的设计相比游离皮瓣手术而言,显得更加重要。虽然带蒂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领域的作用尚不能取代游离皮瓣的金标准地位,但随着"损伤最小化"重建概念的日渐推广,带蒂穿支皮瓣将会成为乳房再造领域里的一种新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乳房再造 穿 胸背动脉穿 肋间动脉穿 前锯肌动脉穿 腹壁上动脉穿 胸外侧动脉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连俊 王慧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9-662,共4页
随着显微血管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逐渐成为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方法之一。穿支皮瓣供血血管管径细、血管蒂长、血管走行及位置变异大,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采用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对穿支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评估,从而设计合适的穿支皮瓣。... 随着显微血管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逐渐成为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方法之一。穿支皮瓣供血血管管径细、血管蒂长、血管走行及位置变异大,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采用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对穿支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评估,从而设计合适的穿支皮瓣。本文就穿支皮瓣的特点及种类,术前定位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术前血管定位技术 多普勒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蒂部动脉位置对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仇玉君 付裕 +4 位作者 苏航 尹思源 王玥清 唐茂林 习珊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通过改变蒂部动脉的位置,探讨其对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保留右侧髂腰动、静脉;实验组,保留右侧髂腰静脉+左侧髂腰动脉。术后7 d,统计皮瓣成活率,血管造影观察choke动脉扩张情况,HE染色显... 目的通过改变蒂部动脉的位置,探讨其对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保留右侧髂腰动、静脉;实验组,保留右侧髂腰静脉+左侧髂腰动脉。术后7 d,统计皮瓣成活率,血管造影观察choke动脉扩张情况,HE染色显微镜下测量choke动脉的腔内直径。结果术后7 d,实验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85.5±2.9)%vs(68.9±2.6)%,P<0.001;两组choke1动脉扩张程度相当,(46.93±6.21)μm vs(46.79±6.69)μm,P>0.05,实验组choke2动脉扩张较对照组更明显,(66.08±6.78)μm vs(46.00±6.90)μm,P<0.001。结论蒂部动脉位置改变,可促进choke动脉扩张和皮瓣远端供血,从而提高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压力差 choke动脉 跨区穿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的皮瓣应用解剖 被引量:41
18
作者 徐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8-91,共4页
在33侧成人标本上,观察了以腓动脉的终末穿支为蒂的外踝上皮瓣血供。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方5.9cm 处,穿出骨间膜,外径为1.7mm,本干长为0.7cm,分为升支和降支、有91%的个体,以穿动脉的升支为蒂,设计为外踝上皮瓣:以穿动脉的降支为蒂,... 在33侧成人标本上,观察了以腓动脉的终末穿支为蒂的外踝上皮瓣血供。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方5.9cm 处,穿出骨间膜,外径为1.7mm,本干长为0.7cm,分为升支和降支、有91%的个体,以穿动脉的升支为蒂,设计为外踝上皮瓣:以穿动脉的降支为蒂,设计为足外侧皮瓣。在9%的个体中,腓动脉穿支细小,不能作为皮瓣的血管蒂,只能改用外踝前动脉升支为蒂的外踝上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腓动脉穿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造影在穿支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监测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完颜超杰 吴中明 +8 位作者 张峰瑞 李欢 杨子桧 王珺 韩雪娇 杨向明 雷德林 杨新杰 魏建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究吲哚菁绿造影(ICGA)在穿支皮瓣术后血运危象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只SD大鼠,构建髂腰穿支皮瓣血管危象模型,分为:对照组,动脉危象组(危象时长15 min),静脉危象组(危象时长依次15 min,0.5、1、2、4 h)。股静脉注射吲哚... 目的:探究吲哚菁绿造影(ICGA)在穿支皮瓣术后血运危象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只SD大鼠,构建髂腰穿支皮瓣血管危象模型,分为:对照组,动脉危象组(危象时长15 min),静脉危象组(危象时长依次15 min,0.5、1、2、4 h)。股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CG)溶液,在注射后30、60、90、180、300 s利用手术荧光影像系统采集图像,观察并分析每组皮瓣及周围组织的平均荧光强度(MFI)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计算注射后30 s时每组皮瓣相对灌注值(RPV)。结果:对照组皮瓣和周围组织MFI保持同步变化;动脉危象组皮瓣MFI为(34.9±5.8)AU和基线水平(34.1±6.4)AU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注射后30 s时,静脉危象15 min组皮瓣RPV为(112.8%±3.8%),高于对照组RPV(95.9%±1.0%)(P<0.05);静脉危象0.5、1、2、4 h组皮瓣RPV逐渐变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荧光图像模式和定量分析可有效鉴别血管危象类型和发生时间,从而为皮瓣监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造影 荧光显像 穿 血管危象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皮瓣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论坛会议纪要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达传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6-546,共1页
关键词 神经营养血管 穿 会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论坛 学术论文报告 中华医学会 学术交流会 纪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